平凉三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工作总结剖析[共5篇]

时间:2019-05-12 13:3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凉三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工作总结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凉三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工作总结剖析》。

第一篇:平凉三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工作总结剖析

平凉三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平凉三中

景 辉

平凉三中是一所区属重点完全中学,位于四十里铺中心地带,占地4158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27人,教学班28个,学生1200多名。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宜人。

学校坚持制度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兴校、名师强校、的办学方略,秉承“厚德笃学,孜孜不倦”的校训,铸师魂,强师能,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无私奉献,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挚爱,扎根农村,用渊博的知识、豪迈的情怀、高尚的人格,培育着一代代学子。现有省“园丁奖”获得者3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6人,承担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5篇,有4人被聘为崆峒区教育专家。

学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1999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文明学校,2000年2004年连年被评为“先进学校”和“高考成绩优秀学校”,2004年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重点学校”。

从2010年秋季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校上上下下都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新课程实验工作中。学校遵循“加强领导,重视培训,积极探究,及时总结,稳妥推进”的原则,认真务实,努力推进高中课改,同时我们建立机构,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做了大量

工作,全体教职工、行政各职能部门、高一年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高中新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在这一学期中,我校高一年级4个班进入新课程改革,参与教师22人,学生179人。一学期以来,我校高一新课程实验工作开展较为顺利,现将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创建课改机构,及时制定运行方案,建立课改执行平台。

1、强化领导管理,群策群力,全员参与。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伊始,我校即成立了以朱辉校长为领导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新课程改革的决策、规划和组织管理,全面领导和具体指导全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他们先行学习,参与课改,把握课改新动态,依据个人的专业,主抓某一学科,深入课改一线,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课改工作,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给老师以有益的指导。学校还成立了由教导处、教研室、各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骨干一线教师等组成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指导小组,负责对教师的培训、课程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管理,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组织好对实验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具体操作指导、督察

2、建立完善各项方案与制度。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依照《甘肃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的要求,始终和关注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在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我们认为教学管理和学习管理的评价在整个课程实施的工作中占有先导性的作用,过程保障性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具有促进发展的基本功能的客观的评价体系,是我们落实课程管理方案的基本要求。根据这样的基本思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应评价的管理要求,形成管理的基本形态,教师按照要求和制度适时开展教学与学习评价,把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都严格地记载下来,成为教师分析学生、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基本渠道;同时借助学生对于教学的评价,构建起多形态的认识教学、发现教学、创设教学的环境,为保证三维目标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在创设教与学评价的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因为作为新课程的实验,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实验的分析的支撑,需要对于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境进行再认识,再发现,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所以教与学的评价是一个最好的平台,也是发现教学的最好的手段。为此我校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其实可行的新课改实施的制度,并且印刷成册,分发到每个老师的手中,以此来规范我校的新课改的具体实施。

二、加强新课改的各级培训,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新课程思想最关注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如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问题。这个自主学习就包含了学生自学、合作、讨论、探究、实践等等。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接受新课程理念,这样才能在教学行为上有所改变,而且教师是直接推动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切实抓好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决定着课改实验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我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新课改教育教学培训及新课改观摩交流活动。

为此,我校组织高一级全体老师参加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在暑假期间组织全体高一级老师参加国家级的新课改培训,并派遣教研组长和多名学校骨干教师赴兰州参加2010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骨干教材培训班。同时学校还组织高一级老师多次赴外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新课程课堂展示及经验交流活动。如8月22日赴二中参加由山东泰安中学的专家举办的新课程展示观摩及交流活动。第四周星期五我校组织老师赴华亭一中参加新课程观摩交流活动,第十周参加在一中举行的新课程观摩活动,第十一周赴五中听取专家举办的新课改专题讲座,十二周参加在九中举行的新课改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教师基本掌握了新课程各项基本理论。每学期,学校除安排教师参加市、区的各种新课程培训外,还积极组织新课程的校本培训。

学校制订培训计划,安排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各教研组开展以解读新“课程标准”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学习,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反思教学中的成败,确定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教师基本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形成了新课程意识。

三、务实求真,狠抓常规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一学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首先,学校制订帮教方案,指定校内教学能手、科研骨干带动青年教师,长期帮扶,通过上汇报课、师生评教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检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其次,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始终严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常规管理有序高效运作。长期以来,我校根据教育部门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制订了各项配套制度,抓好常规教学的六个环节的管理,即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辅导、复习考试和教科研。教学常规管理由教导处具体执行。教导处每个月都组织年级组长、科组长对各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查后向教师反馈,对备课不充分、上课迟到早退和作业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教师给予点名批评和教育。通过抓常规教学管理,我校课改工作得以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四、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1、不断深化集体备课制度。

我校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集体备课,定期教研。学校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明确教学内容、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主要问题设置、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通过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方式等的分析,形成教学方案,然后施教;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重视课后反思,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学校还加强集体备课管理,规定备课组定期上交备课计划和备课记录,教务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督促,避免集体备课形式化。集体备课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2、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我们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们努力践行课改思想,不断创新,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思想,优化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课堂气氛变得 6

活跃起来,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已基本得到遏制,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了提高。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推动课改进程。我校鼓励教学创新,实施教科研活动,要求全体教师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通过研究课、观摩课等形式,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学校在上学期举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

比如,新课堂达标活动。为了响应教育局的号召,不断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精心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新课堂达标活动。此次活动从八周开始,一直持续到期末,时间跨度大。活动要求全体老师参与,每人精心准备一节能体现新课改思想的公开课,教研组内其他老师组成评委团,对这一节课进行量化打分。公开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说课和评课。经过大家的考评,这一次的新课堂达标活动涌现出了30名优秀教师,最后,学校对这些老师进行了表彰奖励。经过开展这一活动,老师们对新课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使新课改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的新课改的开展,其次,我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富有特色的年级组活动,例如英语组在第12周举行的高初中英语周系列活动,语文组在第8周第12周举行的高一级硬笔书法比赛和初中部的文

学知识竞赛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课改找到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六、制定配套评价制度,为实施新课改提供坚实保障。新课改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相配套的评价制度的保障。因此,要真正保证课改落实,要更新传统的用单一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建立过程性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观。为此,我校也及时的制定了新课改相切合的评价制度。

1、过程评价。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主要记录学生日常操行、课堂表现和学生在课堂、课外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全面评价。

2、学业考评。我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有单元测评、学月考、期中考、学期考等,一般由任课老师或学校统一组织。命题的教师必须按时交付试卷和试卷的参考评分标准及命题说明。参加由上级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按上级要求执行。考试命题坚持试题开放性、知识与能力并重、创新性、分层次原则。严肃考风、考纪,评卷流水作业。教师根据多次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业作出综合分析评价。

同时,在学生完成相应学科的学习之后,我们要对其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认定工作是我们从未涉及的新课题,作为省级课改样本学校我们尤感重任在肩。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了我校《学分认定实施方案》该方案对学生

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平时测验及模块考试等全程跟踪并给以综合性评价:学习过程(20%)--其中学生课堂表现占10%、;平时检测、练习占10%、模块考试占60%。在此基础上又印制了《高中学生模块修习学分认定表》和《高中学生模块修习学分(补考)认定表》,使学分认定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本着客观、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在第一学期的两个学段各模块学习结束后,学分认定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扎实、充分,实行和操作起来便有矩可循、有条不紊。学分认定的有序实施,不仅浓厚了学风,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怎样评价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学会了理解和宽容,懂得了尊重和自尊。使班级更加团结,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学相处更加和睦。

七、克服一切困难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我校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方案)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设置课程和编排学时。我校一贯以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克服困难,开齐开足课程,像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程、活动课等均能得以保证。

八、关于课改的几点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一)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要坚持不懈。因为教师学识水平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还要不断转变。因为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教学方式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教师及学生评价改革也要不断深入。因为评价制度是关系到新课改是否可以持续下去的动力。

(二)问题与困惑

1、在第一个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大都反映模块课时偏紧,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和困难。

2、部分学生对新课程的感到茫然。

3、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程开发建设,目前无论从认识还是到实践上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指导。

4、在学习评价问题上,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如何避免评价中的人为误差或评价错位,仍是个难题。

5、对家长、社会的宣传不够。

课程改革在学校搞得有声有色,但家长、社会配合不够,这主要是对家长、社会宣传不力。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它不但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应加强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6、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由于现有条件限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校存在差距,将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突破,确保课程设置合乎课改要求。

7、现有的师资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

一方面是教师编制紧,教学负担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特别是通用技术、艺术类的师资缺乏,无法开足、开全所有课程。另一方面,虽然进行了各种培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比较慢,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言,他们长期习惯于特定的教学模式,对于需要不断研究的课程改革这一新生事物在潜意识多少觉得是一种负担,也就容易无意识地加以抵制。因此,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彻底转变陈旧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投身新课程改革。

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设置不足。

我校的高中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缺额很大,仪器、药物、器材也很少,多媒体平台、专用室更不用说了!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短缺。这些都造成了课程实施的困难。因此,要增加投入,强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教学需要,满足学生要求。

9、机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新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具体的制度来依循,需要具体的机构来实施督导评估,但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所限,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空白。而这也极大的制约了我校的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这方面做足工作,力求新课改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具体协调的机构。

总之,高中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变革。一学期以来,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投身到新课改这一活动之中去,努力探索,不懈奋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主管领导的要求,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校的高中新课改取得更大成绩。

平凉三中 教研室

2011年4月28日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总结

汤家初中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又走过了一年,它给我们的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扎实开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年来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理念先行、机制保障、校本研训、改革评价、设备投入、反思改进的工作思路。

一、理念先行

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暑期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邀请局教科室主任吴勇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

3、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4、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5、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6、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三、校本培训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我们主要从以下一些工作做起:

(一)教研推动

1、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学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训计划,研训活动都做到定时间(隔周一次)、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员。校长、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每学期初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参加。在期末的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中还要求每位教师作客观、实事求是的总结交流。

2、积极派出人员参加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大力支持市学科中心组人员参与各级培训和活动,一年来较多教师多参加了省、市的各类培训。

3、开展“请进来、走出来,学习取经和教学研讨”的联谊活动,我们先后去实验中学,能仁中学听课学习;和能仁中学每年一次进行教学研讨联谊活动;邀请到市学科带头人、名师来我校上示范课。

4、重视听课、评课、说课和课例分析工作。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除课改学习外都要安排4至5次的开课活动。公开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学校还购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光盘,供教研活动进行课例分析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5、加强备课组建设,语文、数学、英语每门学科分别设置了初

一、初

二、初三 三个备课组,强调统一进度,统一质量监控,进行集体备课,每章节确定备课主讲人进行主讲,同时还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确定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

6、加强对教师的教案、批改等工作的督促检查,教研活动时主要由教研组长协助教导处进行这方面的检查,改变了以往的检查方

法,重视了过程管理。

7、开展“青蓝结对”,制订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示范课、研讨课、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来练师技、强素质、促成长。

8、注重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研组,每次假期都要布置学生做社会调查、小制作、孝敬等实践调查研究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体验中学知识、长才干、强能力。

(二)科研带动

在课改中我们把教育科研贯彻于课改全过程,把课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以课题带动形式,不断研究和解决课改中出现难点问题。学校开展了以“体验、激励、自主”的教

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总课题,每个教研组结合学科开展支课题的研究,为学校创建体验、激励、自主的教育教学特色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四、评价引路

传统的对教师对学生“唯分数”的评价制度,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符合我们“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办学理念,因此改革评价体系,要使评价起到推进新课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作用,必须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

1、教师的评价,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改变学期检查为过程检查,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学教育、科研、德育工作、师德、专业发展、教科研等多元评价,因此我校制订了《教师的评价细则和奖励办法》、《学生评价办法》。

2、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潜能、学习态度、愿望和能力、学习成绩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我们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素质,设计了成长卡和家校联系卡。

3、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手段,关注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制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意见》。

五、设备投入

教学环境,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我们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

我校提出了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能制作课件,35岁以上的教师能运用课件。一年来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每个办公室配备电脑,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方便。

一年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上这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精神风貌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师,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教师、学校得以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我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在今后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中,会将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克服、改进、提高。

海门市汤家初中2010年1月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总结

龙形市中心学校新课改工作阶段性小结

(2013年9月——11月)

2013年下期开学以来,我校在上学期两个班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校新课改工作推进力度,扩大了试点面,确定五、六、七、八年级共五个班级全部推行新课改,同时鼓励其他班级积极参入。半个多学期来,学校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尝试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我校新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小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认真总结,强化研讨,提高认识。

9月中旬,学校召开了新课改工作总结会,对上学期新课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课改试点班级班主任米满英老师和许艳艳老师分别介绍了本班新课改开展的情况,全面总结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针对她们提出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研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化了对新课改的认识。全体教师形成了共识,坚定了推行新课改信念和决心。

2、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方案,为新课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9月下旬,经过教师充分讨论,我校制定了本期新课改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学习等相关制度。加大了新课改工作推进力度,把试点班级由两个增加为五个。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新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新课改工作责任制,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学校制定了新课改经费保障制度,在经费方面对新课改工作给予重点倾斜,重点保证导学案的编写、打印和班级文化建设所需经费。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入新课改,学校完善了新课改工作奖罚方案,把教师执行新课改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直接挂钩。

3、继续抓好培训,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操作能力。

狠抓校本培训,以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为主要形式,使新课改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提高教师课改能力。结合教育局文件精神,组织开展了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阅读活动,进一步更新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理念。老师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对新课改由怀疑观望到基本认可,跃跃欲试,尝试用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老师越来越多。对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不作硬性要求,教师们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求形似,只看效果。

4、突出重点,找准新课改突破口。

本期,我们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养成教育。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入学养成教育,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新课改的基础工程长期坚持,抓实、抓好。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班纪班规和学生评价体系,为新课改创设良好氛围。

二、主要问题

1、导学案编写工作跟不上。导学案一般要求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但导学案的编写、打印工作量很大,我校六年级以上都只有一个班、一名任课教师,每位教师都必须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严重影响新课改工作正常开展。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学能力亟待提高。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跟不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龙形市中心学校 2013年11月

第四篇:2010新课程改革总结

城关中学2010年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按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09-20010学年的上学期开始实施,现在高二年级4个教学班、高一年级4个教学班都进入新课程实验。兹对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以来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况做一汇报、总结

一、主要工作

(一)以课改为重点,切实提高教研工作实效。

1、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9年暑假我们结合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最新发布的《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学习培训指南》,组织全体教师分层次培训,在省、市、县级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做好校级课程培训工作,尤其是要抓好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努力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使每位任课教师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

2、健全教研网络,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将教研工作抓实抓细,努力使教研工作辐射到每个年级、学段、学科,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及教学的基本环节。做到学校统一管理,教师分别研究,教研组年级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教研网络的建设,重点健全年级备课组,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提高备课的实效,我们在期初制订好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员。

(二)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我们重新修订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考核细则,着重体现了新

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决不擅自调课;课堂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我们各学科由行政人员组成学科听课组,加强对每个教师每个学科的随堂听课,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做反思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3、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阵地,在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我们以评选“教学能手”活动为契机,加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重视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力争学科竞赛出成果。

(三)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教研功能。

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使教研组成为学科课题实施、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教研组工作必须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做到教研活动的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各教研组在期初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活动过程具体体现全过程,有重点,有专题,有资料记载。我们加强对各教研组的考核力度,形成争创先进教研组的良好风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引导教师注重自身素质提高。我们在青年教师范围内开展形式多

样的活动,演讲比赛、案例评析等,鼓励教师不断进修,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倡导“研究兴课”,发展反思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教学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努力向“研究型”转化。

三、困难和努力方向

1、与高考的冲突。无论是学生、社会对高考总是特别重视的,而高考是重视分数的,是需要讲究应试的,这和新课程对于素质教育的追求在事实上是有矛盾的。特别是初中义务阶段新课程教材和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教材在内空和要求上存在许多不配套和不衔接,反映在教学上教师尽管知道新课程的要求,但是难以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或者心存疑虑而举步维坚。

2、办学条件的限制。新课程要求学生更自主地学习,更多样化地学习,但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家用电脑、图书资料。此外课程改了,但实验室的器材药品却买不到,造成实验的困难。此外,如果开设较多的选修模块和地方课程,又存在教室和教师不够的实际问题。

4、经费不足。学校设施与设备比较落后,如多媒体设备较为缺乏,无法很好地满足实施高中新课程所必需的条件。

5、新课程理念与现实规章的冲突。例如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要

走出课堂与社会、自然接触。但现实的有关安全责任等规定却使学校难以实行。

但是我们将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高中新课改创造一个宽松、融洽、具有勃勃生机的环境。

城关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个学期,学校在县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立足学科,结合校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改进课堂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课改工作取得了预想成效。

一、依托教研组,狠抓校本教研,探讨课程改革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经验,我校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立足校情,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平台的校本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1、加强教研组建设。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习;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一种真诚交流、和谐探讨的课改氛围正在日益浓厚,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作用

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这是校本教研实际而有效的做法。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导处统筹安排)、定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督促、抽查,以避免形式化,突出实效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

3、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

为及时了解课改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坚持经常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及时与相关教师进行沟通、探讨,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通过观摩课和赛教活动,探索课改新方法。

为增强教师交流机会,研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学校积极开展教研组内观摩课和学校统一组织的赛教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能以新课程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氛围,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赛教,涌现出了一批校级教学能手、课改先进,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地锻炼了青年教师的胆魄、锤炼了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学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继续强化“四指导”,推进课改有效实施

为了切实把“课改”理念和要求落实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推进新课程实施,板桥初中不断强化“课改”中的“六指导”:

一是指导学习。重点是指导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学校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等各级举行的“课改”相关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教师参培率和培训合格率达100%;学校通过集中学、分组学、自学、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以“合格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为载体,以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为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形成了以“教导处——教研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四点一线”的校本培训网络。学校大力倡导“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鼓励“拜师学艺”和“名师带徒”,通过名师点评和名师引领,使广大教师逐步适应了新课程教学,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二是指导思考。主要是指导自我反思,引导教师及时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跟上了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教学行为是否正确?教学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是否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三是指导研习、研讨。学校始终把“深入研究新课标,全面实施新课程,正确使用新教材”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寻找自己教学切入点和衔接点;按照制度化、常规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指导教研组活动,积极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和为教师展示教研、教改才华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大胆改革,激“活”常规,通过“扶——引——放”,改革教学管理,引导教师“以反思找问题,以问题研究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

四是指导教育教学总结。重点是引导教师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要求教师每天有一句话心得,每周有一段小结,每月有一个教育教学个案或点滴体会,每学期有一篇论文;改教师每学期工作总结为总结工作经验、体会或课题研究报告、教学个案、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学校每学年组织教师课改论文和成果交流评比,并将结果纳入工作业绩考核记入个人档案。学校还成立了教研教改经验论文撰写指导小组,通过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学术水平。

三、课改的主要成效

1、课堂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

(1)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 一直以来,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把注意力主要集中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因素的培养。通过改革,部分教师开始摒弃了“知识核心”,树立了“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在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推判性及其支撑他的独特人格。

(2)从“教师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盛行多年。通过课改,教师正在逐渐摒弃“教师本位”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3)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 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通过改革,教师开始注意学生拥有的潜能,建立起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取了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共同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以期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课堂教学方式有了较大改变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是我校在课改中的重点。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摩课和赛教活动,大部分教师都注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对差生的关注和重视也成为课堂教学新理念体现的亮点。

3、学习评价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

课改中,教师还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探索,努力构建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还兼顾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的评价中,非数量评价法、分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的运用,较好地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学生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和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保持堰口镇第一名。毕业班中考成绩连续列农村初中前茅,受到县政府奖励。

(2)、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成果

学校积极围绕“课改”进行课题研究,岳富荣老师的省级微型研究课题《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正在申报中;近一年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获奖6篇(其中:省级1篇、市级8篇)。学校还结合校本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偿试课改资源及校本课程开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来自农村,在农村任教,虽然进行了各种培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还是比较慢,教学观念还跟不上,还是用老的一套或者凭经验进行教学,直接影响课改的效果。

2、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再加上中考、综合评估等因素,教师们仍被分数所困扰,课改的深入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

3、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去教”。关注学生不够,游离在学生之外,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启发不到位,教学实施不到位;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仍有待提高。

4、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改的实施。因此,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

5、校本课程的开发进展缓慢。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诚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但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O一四年七月十二日

下载平凉三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工作总结剖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凉三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工作总结剖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落实新课程改革总结

    落实新课程改革总结 课程改革几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

    体育新课程改革总结

    体育新课程改革总结 火井小学——钟林江体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将近五年了,回顾这几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工作,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为今后继续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取得......

    开发区新课程改革总结

    开发区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一、课改工作的回顾 2010年秋季,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和统一组织下,我区全面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同时,也存在一些......

    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我校实施已经近一年了,一年来,我校按照《诸暨市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工作意见》精神,扎实有效地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

    新课程改革培训总结

    新课程改革培训总结 兴文二中地理组舒平 2013年新课程改革培训主要学习了区域地理、选修地理的教学建议;分析高考试卷的改革方向;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件设计与课堂策略;地理......

    实施新课程改革总结

    实施新课程改革总结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不仅全面启动,而且进入更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作为一所县教育局直属的农村单设中学,绵阳市甲级校风示范学校和......

    新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新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我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在县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校教师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我校基础......

    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自2002年9月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