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伏全产业链2015上半年形势报告及下半年展望
光伏全产业链 2015上半年形势报告及下半年展望
2015-07-23 7月22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工信部、能源局领导及相关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咨询分析机构和地方行业组织人士悉数到场,与光伏企业代表一起分析上半年全球及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并预判下半年产业发展走势。小编将昨天现场的干货第一时间呈现给大家。
工信部 内容根据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彭红兵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1.宏观工业经济研判:2015年1-5月工业增加值低于GDP的增长,工业经济的下行压力更大。光伏行业逆势保持增长,2015年1-5月增长约30%。
2.行业发展总体情况:光伏行业耗能及制造成本整体水平下降、转换效率有所提升,但符仍有大部分光伏企业没有达到国务院推进产业发展相关意见的要求水平。
3.面临的风险:国际贸易变化;经济下行风险;我国光伏企业技术储备不足,若出现颠覆性技术将打破整个产业格局;
4.出路:顺应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战略,依靠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发展战略。
5.政策导向:让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做先导,起示范作用。
能源局 内容根据能源局新能源司邢翼腾处长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1.上半年发展形势:光伏行业继续延续以前的快速势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15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约750万千瓦,增长约150%,其中分布式大概新增100万千瓦。上半年发电量达到190亿,基本上与去年持平。
2.未来趋势:太阳能产业是未来能源一个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保持约2000万~3000万千瓦/年的发展规模。
3.限电情况:仅局部地区出现限电情况,其中上半年全国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新疆、甘肃地区限电比重较大。
4.发展指导思想:单靠补贴的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在积极推动财政部扩大补贴额度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成本降低。
5.政策导向:规范上下游发展秩序,重点关注倒卖路条问题;联合工信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①在上下游联动环节设置准入门槛,把市场中的低端、低质产品淘汰掉。②促进先进产品应用如领跑者计划的推广,“领跑者计划”每年要推出2到3个基地,差不多每年200万到300万千瓦。
发改委能研所 内容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局研究员王斯成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1.递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修正后的中国能源消费推演。
2.2015备案及开工情况:2015年备案总量可能至少是到20GW(不含自发自用项目和光伏领跑者项目),除河南、四川、海南三个省没有公布备案情况外,其他所有省都已备案完成。上半年项目开工率余约40%,其余未开工项目主要受资金因素影响。
3.分布式光伏用地风险:开发商应注意开发分散式光伏项目时要落实土地性质,农业部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强调:“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国家林业局也发文严格要求审批手续。
4.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成本下降
5.技术创新趋势
6.智能化运维 补贴 以下内容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高虎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修订。
1.可再生能源补贴发展现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作为唯一支撑整个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来源,财政部已把所有其他专项资金停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在国家增加的电价里面占30%左右。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
2.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需求很大,风电光伏补贴需求最大,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决于我们可再生能源经济成本到底能够降到多大水平。
2020年非石化能源利用量-规划目标
补贴总需求
3.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发展建议 ①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管理
②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③建立长效机制
技术 以下内容根据中科院电科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静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修订。
1.光伏系统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2.组件封装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使得封装损失进一步减小 3.从电池到组件正在共同克服PID现象
4.常规电池的效率提升空间已经很小,只能走低价竞争的路线了
5.PERC电池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在国外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落后
6.HIT电池被认为是最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电池,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设备制造企业介入前期技术开发,估计未来2~3年将会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希望中国企业别在HIT电池上落后了。
2015上半年 内容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王勃华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修订。
整体情况:
1.多晶硅产量约为7.4万吨,同比增长15.6%;硅片和电池片产量分别为43亿片和18.2GW;组件产量约为19.6GW,同比增长26.4%。
2.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7-8GW,同比增长近30%,其中地面电站约为6.5GW。
3.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多数企业扭亏为盈。
一、按行业类型来看 1.多晶硅
上半年16家企业产能17.2万吨;产量快速提升,但仍需大量进口;成本已达全球领先水平;进口总量仍在增大,但占比下降;产品价格下滑,多数企业仍在盈亏平衡点;其它信息:太阳能级进口替代能力愈发增强;搭IC发展春风,电子级硅料突破正在加速。
2.硅片
上半年产量约为43亿片;硅片产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单晶拉棒逐步往西北地区转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单位能耗:单晶降至40kwh/kg以下,多晶降至近8kwh/kg;出口额:约为12亿美元。出口地:主要集中于中国台湾、韩国和马来西亚;多晶硅片出口主要集中在协鑫、赛维LDK、宇骏等几家企业,单晶硅片出口主要集中在隆基、中环、卡姆丹克;
3.电池片
上半年产量约为18.2GW;多晶仍为主流,单晶占比在提升;高效电池技改或扩产在加速;电池生产线全球布局趋势明显;上半年出口额近4亿元;主要出口区域为韩国、印度、日本等。
4.组件
上半年产量约为18.5GW,晶硅电池仍为主流;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盈利水平:大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观,中小企业仍在盈亏线附近;出口额:上半年达到61亿美元;出口地:日本、美国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区域,但新兴国家如洪都拉斯、智力等光伏市场快速扩大。
二、按企业经营情况来看 1.光伏装机&投资情况&应用情况
上半年我国新增装机约7-8GW,累计装机达到35GW; 光伏投资热情从早些年的制造环节向光伏应用环节转移,除金融机构外,很多传统企业也切入光伏投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光伏概念股中,被用于光伏电站的募集金额就达到260亿元,电站规模达到3GW。光伏应用呈多样化融合发展趋势,如光伏与扶贫、农业、环境、气候结合等。
2.制造业盈利能力
由于企业财务成本偏高,尽管企业产能利用率同去年相比回升到合理水平,毛利率升高,但净利率仍然在3%以下。2015年上半年,29家组件企业合计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9%与9.7%。2015年上半年,29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个百分比。虽然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仍然较弱。
3.海外投资
欧美“双反”加快了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步伐;上半年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投产海外电池与组件产能分别达到800MW与1.5GW,在建及扩建产能分别达到3.2GW与3GW;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光伏企业也在积极扩充国内组件产能。据Energy Trend统计,2015年多家中国企业已宣布扩产计划,将新增2GW组件产能,其中海外组件产能将新增1GW。
4.产能利用分化
下游开发商在采购中对小型组件公司能否长期存活并兑现其对组件的质保普遍持怀疑态度,转而青睐有品牌的大企业。为了应对2014年的订单要求,大企业大多通过技改提高现有设备有效产能,或以找第三方代工的方式来增加出货量。随着大公司自有产能的扩充,这种第三方代工方式将很难再继续大规模存在,部分中小企业将由于缺乏订单与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2015年上半年,已上报的40家组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0.7%;2014年上半年,组件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7.7%。
5.新兴国家市场逐步兴起
我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下降,原因是欧洲市场增长放缓,并且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有 “限价限量”措施。今年1-5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至欧洲地区约为11.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1%;新兴市场开始逐步兴起。2014-2015年,除日美等较大出口市场外,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智利、洪都拉斯等光伏市场需求加大。
三、产业发展的问题 1.贸易壁垒
欧美针对我国的“双反”调查愈演愈烈。近一个月主要出口国家接连的“双反”调查,对国内光伏企业带来重挫,直接导致中国光伏出口额下滑,光伏贸易往来也受到影响。
应对措施:
①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企业纷纷海外建厂。到今年底,中国生产商将在境外设立产能至少5.3GW的组件厂以及4.7GW的电池厂。如晶科在马来西亚,天合在泰国、印度投资建厂;
②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更为高效、科学的国际化扩展。2.补贴拖欠
光伏补贴拖欠额度已高达上百亿元。15家光伏电站营运商统计的数据显示,总的光伏补贴拖欠额度已超过100亿元;
原因:
①缺口较大:现阶段很难实现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尽收,2014年应收补贴约为700亿元,实际上缴400亿左右,西藏等省份收缴难度较大。征收上来的400亿元补贴320亿元用于补贴风电,留给光伏的补贴额度供不应求。
②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程序较为复杂:获取补贴需从地方财政、价格、能源部门开始进行初审,最后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进行审批,审批完后进入目录,中央财政再拨付至地方财政,企业拿到补贴时间有可能超过1年半的时间。
3.土地税问题
现状:
①政府乱征光伏土地税,造成电站开发企业税收过重,电站收益难以保证。土地税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光伏发展的新矛盾;
②光伏电站用地土地税各地征收标准差异大,造成严重不公平各地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标准是0.6~12元/㎡。不同地区对光伏电站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标准相差近20倍。
建议:
光伏电站土地税不能乱征,最好免征。应尽快参照国家对常规火力发电的等相关政策,对光伏电站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充分体现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鼓励。
2015下半年 长期规划:
1.计划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2030年提高到20%: 2.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水电450GW, 风电200GW,光伏100GW,太阳能热发电1-3GW, 生物质30GW。
3.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水电500GW,风电400GW,光伏500-600GW,生物质50GW,核电200GW。
1.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
国外:根据全球主要资讯机构数据,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在20%以上。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体量较大市场,以及英国、印度、智利等新兴市场。
国内:国家能源局2015年光伏建设规模为17.8GW,加上领跑者计划指标,今年总装机容量预计在20GW以上。根据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并网光伏容量在7-8GW之间,因此下半年装机量在12-13GW,超过去年光伏全年并网量。
2.供需趋紧,制造企业利润率提升
预计国内下游应用市场扩大,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光伏产量增速减缓,组件产量预计将超过35GW;
下半年由于我国光伏市场需求量大增,但企业扩产相对理性,供需关系将趋紧,预计光伏组件价格在四季度将有小幅上升,制造企业利润率提高;
骨干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品牌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部分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及新技术突破,生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3.技术升级受内外部环境共同推动
内部环境:①“光伏领跑者计划”,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建立技术优势的意识,将会推动全行业的技术升级。今年下半年将有多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陆续获批;②《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对现有技术设置了门槛,淘汰落后技术,鼓励技术升级。
外部环境:受欧盟、美国“双反”的影响,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开拓欧盟、美国等海外市场,PER、IBC、HIT电池等高效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加快“走出去”,规避贸易风险
受“双反”影响,我国光伏企业下半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光伏企业“走出去”将成为新常态。下半年将加快通过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风险,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
为开拓国外光伏市场,我国部分企业已在海外兴建一批光伏电站项目,下半年印度、智利等新兴市场将成为国内企业的重点目标。
5.电站质量有望改善
国家加大对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检查,检测标准将进一步完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本进入光伏领域,会有更多利益方共同关注和监督电站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光伏制造企业筹建质检中心,高度重视质量。
第二篇: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内现状和展望
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内现状和展望
一、中国光伏发电的战略地位
1.1 中国的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现状和预测;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图一给出了世界和中国主要常规能源储量预测。
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世界各国都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欧洲JRC 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其重要作用,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2050 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图二是欧洲JRC 的预测。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 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6.8 亿吨,比2002 年增长13%,其中:煤炭占67.1%、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8%、水电等占7.3%,石油进口达到9700 万吨。由于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提高,比2002 年提高1 个百分点。下图给出了我国2003 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我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主要有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如下:
水能:我国经济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为3.9 亿千瓦,年发电量1.7 万亿千瓦时,其中5 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为1.25 亿千瓦。到2003 年底,我国已建成水电发电装机容量9000 万千瓦,其中小水电容量3000 万千瓦。
风能:我国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海岸线长达18000 多公里,内陆还有许多山系,改变了气压的分布,形成了分布很广的风能资源。根据全国气象台风能资料估算,我国陆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5 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量更大,可开发装机容量在7.5 亿千瓦,总共可开发装机容量10 亿千瓦。目前全国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57 万千瓦,此外,还有边远地区农牧民使用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约18 万台,总容量约3.5 万千瓦。
太阳能:目前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两种,到2003 年底,全国已安装光伏电池约5 万千瓦,主要为边远地区居民及交通、通讯等领域提供电,现在已开始进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试验和示范工作。全国已有太阳光伏电池及组装厂 10 多家,制造能力超过2 万千瓦。到2003 年底,全国太阳热水器使用量为5200 万平方米,约占全球使用量的40%,年生产量为1200 万平方米。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主要有农、林生产及加工废弃物、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垃圾等。目前,全国农村已有户用沼气池1300 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3 亿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2200 多处,年产沼气约12 亿立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200多万千瓦。
其它可再生能源:除上述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外,还有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目前所占比例不大。我国目前新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含传统秸秆燃烧和5 万千瓦以上的大水电)总量为5000 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耗总量3%。
可再生能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目前,小水电、风电、太阳热水器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生物质供气和发电技术也接近成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今后20-30年内,可再生能源将逐步从弱小地位走向能源主角,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我国可再生能源2010,2020 直至2050 年的发展预测如下:
中国电力现状和未来电力缺口分析
中国的电力供应在2000 年以前不紧张,2001 年以后,由于经济发展迅猛,电力需求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03 年全国出现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现象,电力供应的紧张情况在今后2-3 年内不会缓解。2002 年全国电力装机35657万千瓦,煤电占74.5%,发电16542 亿千瓦时,煤电占81.7%。下表给出了2002年我国电力装机和发电情况: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的资源情况,2010 年和2020 年的电力供应单靠传统的煤、水、核是不够的,尚存在一定的缺口,需要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来填补。
二、世界光伏产业现状和发展预测
太阳电池是利用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变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也称光伏电池。1954 年,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电池(η=6%)与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同时在美国诞生,1959 年太阳电池进入空间应用,1973 年能源危机后逐步转到地面应用。
光伏发电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独立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馈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目前从技术上可以实现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方式有:屋定并网发电系统和沙漠电站系统。屋顶系统是利用现有建筑的屋顶有效面积,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规模一般在几个kWp 到几个 MWp 不等。沙漠电站则是在无人居住的沙漠地区开发建设大规模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规模从10MWp 到几个GWp 的规模不等。
近年来,世界太阳电池年产量迅速增加,连续8 年增速在30%左右,2004 年的年增长率甚至超过60%,达到1200MW。下图给出世界历年太阳电池产量:
三、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和产业现状
3.1 中国太阳电池的市场发展
我国于1958 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于1971 年成功地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于1973 年开始将太阳电池用于地面。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 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日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在“六五”(1981-1985)和“七五”(1986-1990)期间,国家开始对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的发展给以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光伏领域投入了一定资金,使得我国十分弱小的太阳电池工业得到了巩固并在许多应用领域建立了示范,如微波中继站、部队通信系统、水闸和石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农村载波电话系统、小型户用系统和村庄供电系统等。同时,在“七五”期间,国内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除了一条1MW 的非晶硅电池生产线外,其它全是单晶硅电池生产线,使得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猛增到4.5MWp/ 年,售价也由“七五”初期的80 元/Wp 下降到40 元/Wp 左右。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和成本降低,应用领域开始向工业领域和农村电气化应用发展,市场稳步扩大,并被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计划,如西藏 “阳光计划”、“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伏工程”、光纤通讯电源、石油管道阴极保护、村村通广播电视、大规模推广农村户用光伏电源系统等。进入21 世纪,特别是近3 年的“送电到乡”工程,国家投资20 亿,安装20MW,解决了我国800 个无电乡镇的用电问题,推动了我国光伏市场快速、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开始有较快发展,从5kW、10kW 发展到100kW 以上,2004 年深圳世博园1MW 并网发电工程成为我国光伏应用领域的亮点。截止2004 年底,我国光伏系统的总装机容量约达到65MW。
深圳、汕头、广州和浙江等地,大量出口太阳能庭院灯,年销售额达5 亿之多。庭院灯用的电池片通常进口,然后用胶封装,工艺简单。所用电池片每年达6MW 之多,是太阳电池应用的一个大户(这部分未入统计)。3.2 中国太阳电池的产业化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我国一些半导体器件厂开始利用半导体工业废次单晶和半导体器件工艺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我国光伏工业进入萌发时期。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企业引进成套单晶硅电池和组件生产设备,以及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光伏电池∕组件总生产能力达到4.5MW,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九十年代初中期,我国光伏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生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九十年代末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设备不断更新。2003 年、2004 年在我国《送电到乡》工程及国际市场推动下,一批电池生产线、组件封装线、晶硅锭∕硅片生产线相继投产和扩产,使我国光伏产业的能力有大幅度上升,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04 年底,我国光伏产业总的年生产能力为:组件150MW,电池生产67MW,硅锭∕硅片生产54MW;生产量约为组件100MW,电池42MW(其中非晶硅 4MW),硅锭∕硅片46MW。
最近3 年由于《送电到乡》工程和国际市场的推动,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迅速增长,2004 年的产量是2002 年的6 倍。电池和组件性能不断提高,商业化电池效率由八十年代的10-12%提高到12-14%。太阳电池∕组件成本20 年来不断降低,售价由八十年代初的65-70 元∕Wp 降到2003 年的24-28 元∕Wp,2004 年由于太阳级硅国际性紧缺,售价又回升到28-32 元∕Wp。2004 年我国太阳电池的实际产量达到50MWp,国内光伏市场消化掉不到10MWp 的光伏组件,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相应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程度不高,品种不全,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材料和部件,其性能比国外偏低,如银、铝浆、EVA 等。组件封装低铁绒面玻璃、TPT 尚未投放市场。
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不平衡状态,其中最严重的是太阳级多晶硅生产是空白,完全依赖进口。其它环节的差额部分需要进口,如电池片、硅锭∕硅片,配套材料等,如图5 所示。
产业设备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落后。多晶硅铸造炉、线锯、破锭机完全需要进口;PECVD 氮化硅沉积设备、丝网印刷机、电池片分选机、串联焊接机等性能均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这些设备都需要全套引进,等等。
这些差距同研发基础和工业基础薄弱有关。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光伏产业,但配套的专用材料和设备一时还跟不上,其中太阳级多晶硅材料尤其突出。国家应组织光伏产业同化工、机电设备制造产业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太阳能级硅为切入点,避开半导体级硅的技术封锁。
四、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预测和规划建议
4.1 总体分发展目标
“
十一、五”以及到2020 年光伏发展规划目标预测如下:
4.2 “
十一、五”建设重点布局
“
十一、五”期间,应把实施农村离网光伏发电计划,落实开阔地(荒漠)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先导项目以及“中心城市建筑光伏并网”计划作为重点。对于光伏商业化发展也给予政策方面的积极扶持和支持。
4.2.1.农村离网光伏发电计划
我国还有大约28,000 个村庄,7 百万户,3,000 万人口无电。这些无电人口大都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一些海岛,其中一些无电村庄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每日供电2-3 小时;有些连柴油发电机也没有,只能点酥油灯、煤油灯和蜡烛照明。这些无电地区有很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光伏发电在这样的地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表列出了中国当前无电村和无电户的分布情况:
无电乡的供电问题已经通过“送电到乡”工程基本解决。还有无电村和无电户需要解决供电问题。如果每个无电村按照10KWp,每个无电户按照400Wp 规划,再考虑到已建电站的扩容,则潜在市场大约是3,000 MWp。
从目前的国力和政策看,2010 年以前,争取全部解决西部50 户以上的无电村和15%的散居无电户的用电问题,2006-2010 年间,争取解决10000 个无电村和100 万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新增光伏用量265MWp,累计用于农村电气化的太阳电池达到300 MWp,分计划如下:
4.2.2.开阔地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
从目前的国力和政策看,2010 年以前,应先开展开阔地大型光伏电站试验,所选择的试验地点应当具备如下条件:靠近主干电网(最好在50 公里以内),以减少新增输电线路的投资;主干电网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距离用电负荷中心在100 公里以内,以减少输电损失;如果附近没有用电负荷中心,则最好有大型水电站,可以将光伏电站的电力通过抽水蓄能转换。规划在2010 年以前建立2-3 座10-20MWp 左右的开阔地(荒漠)先导示范电站,总装机达到30MWp,以实验其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2010-2020 年正式启动中国开阔地(荒漠)光伏电站计划,争取2010-2020年新增光伏电站装机11,970MWp,到2020 年底累计开阔地(荒漠)光伏电站装机12GWp。
五、结论
1、中国有很好的太阳能资源,有足够的建筑屋顶和沙漠/荒漠资源,具有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
2、光伏将在中国未来的电力供应中扮演重要角色,预计中国光伏工业将以每年不低于40% 的速度增长;
3、当前中国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发展很快,但存在“头小尾大”不平衡的问题,不解决高纯多晶硅原材料和硅片生产的问题,中国光伏工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4、中国光伏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如果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得以实施,仿效德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光伏事业发展的资金障碍是可以消除的。
第三篇:如何书写光伏电站报告
设计题目:如何书写光伏电站基地规划报告
目录
第一章 太阳能资源...............................................................................1 第二章 土地资源.................................................................................2 2、1土地资源总量.............................................................................2 2、2土地资源的特征.........................................................................2 第三章 交通及电网结构........................................................................3 3、1交通.............................................................................................3 3、2电网结构.....................................................................................4 第四章 调节能力...................................................................................4 第五章 电力消纳市场............................................................................5 参考文献.................................................................................................6 如何书写光伏发电基地规划报告
(以青海省为例)
第一章 太阳能资源
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更是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在相同的面积和容量的情况下,光伏并网发电能比相邻的甘肃、新疆多发15%-25%的电量。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有未利用荒漠面积20万平方公里以上,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地区,而且有不少荒漠靠近电力线路和负荷中心,并网条件优越,是建设大型荒漠光伏并网电站、建立太阳能电力输出基地的优选区域。
图1 青海省的太阳能资源统计
青海的太阳能光伏应用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以前,青海光伏发电市场主要由国家扶贫项目支撑。“十五”期间,青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加速。通过中日、中德等国际间的合作,以及2002年国家启动的“送电到乡”工程,到“十五”末,青海省太阳能光伏系统累计装机容量已达8000千瓦。其中,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部“10千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等一系列示范项目的建设,有效探索了建设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的经验,为此后更大规模利用太阳能资源奠定了基础。2009年以来,国内一些大型企业、投资公司纷纷登陆青海,寻找青海省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巨大商机。目前,在青海新能源开发中,中电投、大唐、华电等国内知名电企身影频现。几大电企抢滩背后,一方面与国家或将大规模启动太阳能发电产业配额政策相关,另一方面是由于青海存在尚未规模开发的巨大市场。
青海省制订下发《青海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2009-2015年)》,明确了青海省太阳能光伏系统开发应用的近远期目标。青海省未来几年内,将重点发展本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预计到2015年,青海省户用、光电建筑一体化(BIPV)、光伏照明等太阳能光伏系统装机将达到50兆瓦,大型荒漠光伏并网电站装机达到近1100兆瓦;2020年将建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二章 土地资源 2、1土地资源总量
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公里。2、2土地资源的特征
(1)土地面积大,但质量差,优质土地少。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少,土地发育程度低。从土地类型来看,高山地多,山旱地多,戈壁、沙漠多,冰川、寒漠地多,土层薄和质地较粗的土地多,从而影响了土地的质量。青海也有一定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东部河湟地区的黄土区或红土区,土层深厚,气候温暖,降水较多,土地质量较好。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气候较温暖,但降水少,局部地区土层较厚,小面积有水源灌溉,土层较厚的土地质量较好。
(2)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青海省土地广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地貌、土壤、植被类型较多,因此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以东部黄土区山地为例,其土地类型垂直分带是:河谷沟谷地,低山丘陵地,中山地,高山地,极高山地。该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带是:海拔2,80O米以下主要种植春小麦等温性作物,还有草地,为农牧地带;海拔2,8O0米~3,3O0米主要种植青棵、油菜等耐寒作物,还有天然草地和森林,为农林牧地带;海拔3,3OO米~3,9OO米为牧业用地;海拔高度最低为1,65O米,最高达6,860米。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也呈相应的变化,出现明显的土地垂直带谱。
(3)草地多,适宜农林土地少,但分布相对较集中。青海草地面积大,草地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46%,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主要集中于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边缘山地。宜农地土地面积仅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54%,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宜林土地仅占省全总土地面积的6.1%,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青海土地资源的类型共有13个一级类型和75个二级类型。其土地类型及其分布:
第三章 交通及电网结构 3、1交通
青海省内有铁路、公路、航空联结省内外。
图2 青海省的铁路分布
铁路营运总里程2208公里,有特快、普快等客车由西宁通往北京、上海、郑州、银川、青岛、成都、西安、兰州、拉萨、格尔木等大中城市。公路运输通车里程5.2万多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1.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15公里。有5条国道、省道23条,形成以西宁市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公路运输网。民用汽车拥有量27万辆。民航通航总里程3.32万公里,已开通西宁至北京、西安、广州、重庆、深圳、拉萨、南京、沈阳、呼和浩特、青岛、格尔木、成都、武汉、上海、杭州、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班。青海省内有铁路、公路、航空联结省内外。铁路营运总里程2208公里,有特快、普快等客车由西宁通往北京、上海、郑州、银川、青岛、成都、西安、兰州、拉萨、格尔木等大中城市。公路运输通车里程5.2万多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1.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15公里。有
条国道、省道23条,形成以西宁市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公路运输网。民用汽车拥有量27万辆。民航通航总里程3.32万公里,已开通西宁至北京、西安、广州、重庆、深圳、拉萨、南京、沈阳、呼和浩特、青岛、格尔木、成都、武汉、上海、杭州、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班。3、2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完善,有开发并网光伏电站电网的优势。地区电网以覆盖西至甘森、北至大柴旦、东到乌兰、南到沱沱河的区域,电网最高电压等级330Kv,有格尔木变、盐湖变、巴音变、乌兰变4个330kV变电站,并有750KV西宁—日月山—乌兰—柴达木交流特高压电网网架及正负400kV直流电网。
第四章 调节能力
柴达木盆地并网光伏电站建成后,除满足当地用电需求外,大部分电力将送入青海主网以及通过青海主网送入西北电网进行消纳。青海地处黄河上游,水资源丰富。青海水电比重大,约占全网总装机容量的70%.龙羊峡、李家峡两库联合补偿运行是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具备了多年的调节能力具有最大的补偿调节能力。光伏发电受季节变化、昼夜更替、云层厚度等因素影响,发电出力日变化较大。水电与光电联合运行,利用青海水电资源丰富,调节能力强的特点,对柴达木的光电进行调节补偿,大大减少了光伏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第五章 电力消纳市场
由于青海省地处西部,工业基础较落后,自己的消纳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寻找新的电力消纳市场
图3 2014年青海电网地区最大新能源消纳能力 2016年青海省内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加之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猛,青海电网需在全国寻找光伏消纳市场。根据《2016年青电送苏框架协议》,2016年11月1日起,青海开始向江苏输送5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根据青海与江苏两省政府所签订《2016年青电送苏框架协议》,2016年11月1日起,青海开始向江苏输送新能源电量,至年末完成5亿千瓦时送电量。
据了解,《2016年青电送苏框架协议》于2016年9月6日签订,协议确定在2016年第四季度外送青海省海南州新能源5亿千瓦时电量,其中主力送电任务由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承担。根据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测算,5亿千瓦时电量折合6.14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319吨。
考虑到2016年为初期试验送电,电力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平台组织,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及青苏两省电力公司将根据框架协议及平台交易结果明确具体的月度送电曲线和价格。
据了解,自2016年3月青海富余光伏电量首次输送华东0.8亿千瓦时以来,上半年,青海电网通过跨区跨省交易累计外送华东、华中1.74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实现了新能源消纳市场的拓展,特高压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能的优势正在显现。
参考文献
[ 1 ] 李春来 杨小库等 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并网技术[M]2011、12 [ 2 ]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等. 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3):38-43.
Wang Chengshan,Chen Kai,Xie Yinghua,et al. Siting and sizing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expansion planning [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3):38-43. [ 3 ] 范彬,周力行,黄頔,等. 基于改进蝙蝠算法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 规划[J]. 电力建设,2015,36(3):123-128.
Fan Bin,Zhou Lixing,Huang Di,et a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nning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modified bat algorithm [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15,36(3):123-128. [ 4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2007.
[ 5 ]施鹏飞.从世界发展趋势展望我国风力发电前景【J】.中国电力.2003,936(9):54—62.
第四篇:光伏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一:10mwp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mwp光伏发电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名称:10mwp光伏发电项目
二、建设单位:中国江苏光电能源有限公司
三、申报单位
该项目拟成立中国江苏光电能源有限公司,自有资金雄厚、管理层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大。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生产办、财务办、能源办、政策办、法务办、技术办、行政办等部门满足生产需要。
第二节 项目概况
一、申请报告的依据
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委托合同;
2、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有关规定;
3、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4、国家和江苏省“十一五”规划;
5、国家和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二、建设背景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广泛使用的常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人类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且多年过度的开发利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覆盖面积广,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近些年来太阳能利用领域中发展最快、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光伏技术发电已成为重要能量来源之一。根据德国联邦太阳能经济协会(solarwirtschaft)的预测,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逐年快速下降,光伏发电在今后世界能源构成中所占比重将会逐渐上升,2050年前后将会超过由煤和石油所提供能源的总和。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还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法规,并将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等文件,从税收等国家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从我国的能源现状看,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常规能源储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量缺口将达52.9gw,占总装机量的7.7%,到2020年这一缺口会增加到8.2%。如此巨大的缺口仅靠煤、水、核电是不够的,必须要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来填补。与此同时,我国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绝大多数地区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m2以上,与同纬度的美国相似,优于日本及欧洲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广大的无人区,更是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有着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天然条件。综上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中国是个新兴产业,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问题,节能减排,改善居住环境,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和土地价值。项目建设对于推动和提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江苏光电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xxxx投资,近几年xxx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宁阳也面临着资源枯竭、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常迫切。本项目立足xx能源现状,根据企业实际和发展规划,拟建设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充分利用xxx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闲臵的山坡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矛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能够适应xxx及周边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项目位于xxx,占地203252平方米(305亩),其中现有土地91亩,本次拟新征土地214亩。场地为缓坡度的小山脚,山坡朝南,南向没有明显的高大遮挡物;坡度平缓,并逐渐升高,可以平整成梯田状,一方面组件阵列前后没有遮挡,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面积,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项目选址日照丰富,交通便利,水、电、通信等设施齐备,项目选址具有优越地理位臵和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
四、建设规模及方案选择
(一)项目建设规模
1、规模确定
项目建设规模应综合考虑现状市场容量、行业市场增长率、行业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土地使用情况等因素及企业自身情况综合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 本项目拟利用xxx闲臵山坡地203252平方米(305亩),首期建设10mw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晶硅组件和硅基薄膜电池组件,其中硅基薄膜组件的装机容量为
4.995mwp,晶硅组件的装机容量为5.012mwp,实现并网放电,25年总的发电量为31321.31万度。
通过对技术、投资及效益方面的分析,认为该项目建设规模属适度经济规模。
2、发电量估算
(1)最佳倾斜角度辐照度计算
篇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报告 ×××新厂房
4mwp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 示范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新厂房4mwp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工程项目 项目单位:××× 地理位臵:本项目实施地××市××县工业园区。
××县位于××省东南部,大运河西岸,界于东经×°×′~×°×,北纬×°×′-×°×′之间。全县辖×镇×乡,××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县呈簸萁形,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坦,最高点海拔××米,最低点××米。项目区地理位臵见图2.1:××县地理位臵图。
图2.1 ××县地理位臵
××市××县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 ℃ ,年平均降水量554毫米。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衡水市属于太阳能辐射三类地区,太阳能辐射量在5020~5860mj/cm2.a,年总日照时数为2200~3000h,属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县工业园区正处于我国日照资源丰富的地区,本地区太阳能资源见图2.2: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日照情况见表2.1:××县日照峰值及日照时数各月情况表。
图2.2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表2.1 ××县日照峰值及日照时数各月情况表
建设规模:利用××有限公司新建厂房的楼顶。采取太阳能电池板与楼顶表面、相结合的形式,建设4mwp太阳能光电建筑,太阳电池组件方阵由21052块190wp组件组成,总面积约61348平方米。电站主要满足厂房内所以生产设备、办公区域、厂区内照明等电器设备用电,并与电网相连结,采用用户侧并网方式,太阳能供电不足时有电网补充,与电网形成互补,缓解高峰用电压力,具有调峰作用。(总平面图见图一:××厂区规划图)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11801.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901.05余万元,申请国家补贴5900万元。
经济环保效益:4mwp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年发电量为480万多kwh,按照该电站20年运营期计算,累计发电12200万 kwh,相当于每年可节省煤炭约1600多吨,减排灰渣约47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硫约69多吨,减排可吸入颗粒物约14吨,20年可节省煤炭约32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3万吨。实际运行20年后,该电站仍具有发电能力。
二、示范目标及主要内容
为响应国家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号召,推进太阳能光伏行业在我市的发展,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和科普示范,×××计划投资11801.50万元,利用新建厂房房顶无遮挡区域,建设4mwp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
××县××公司4mwp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位于太阳辐射分布的高值区内,建设光伏电站具有天然优势。利用××县××公司车间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具有独特优势。电站由国内太阳能领军企业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并由山东电力研院做技术支持,设备选用国际知名的逆变电厂家,各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技术和规模上将取得重大突破,可望在大型mw级建筑一体化电站建设上形成自有的知识产权。对今后响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绿色建筑、低碳生活上起到示范作用,促进××省绿色建筑、低碳生活了快步发展。××公司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是××县政府首次批准的科技示范单位,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充分的示范意义。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换成直流电能,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逆变成50hz、380v的三相交流电。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配电柜与变电所内的变压器低压端(230/400伏)并联,对负载供电,并将多余的电能送入电网;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结合数据监控系统,检测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的运行情况、外界环境情况等,与internet连接实现电站远程控制、数据共享等。其主要研究:
1、多路子系统组成的并网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2、太阳能电池组件和方阵的运行特性研究;
3、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建筑物一体化设计的研究;
4、计算机数据采集的自动控制传输系统与监控系统的研究。
三、技术方案设计
(一)项目初步规划
本项目位于××县工业园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为××公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
本项目厂区占地115198㎡,建(构)筑物占地面积70725m2,包括厂房、库房、办公楼等,其中两栋厂房建筑面积61400㎡,厂房房顶
实施太阳能电站项目,太阳能电池板采光面积58000平方米,总装机容量4 mwp。电站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1号厂房房顶1.5mwp;另一部分 为篇三: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通榆县50mw光伏发电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o一三年三月五日
吉林省通榆县50mw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日期:2013年06月11日 目录 前言
1概述和项目背景2 1.1概述2 1.2国际现状3 1.4吉林通榆县区域状况介绍5 1.5在通榆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光伏产业概况9 2站址选择和气象条件10 2.1基本情况10 2.2太阳能资源11 3电站接入系统16 4建设规模和总体方案16 5光伏电站框图和设备选型17 5..1光伏组件及其阵列设计17 5.2固定光伏组件模块18 5.3各子系统组件安装方式及数量19 5.4太阳电池方阵间距计算20 5.6光伏电站系统构成总结24 6电气设计25 6.1电气一次部分25 6.2电气二次部分32 6.3通信部分34 7地建设计35 7.1 50mw光伏电站围栏设计35 7.2方阵支架基础设计35 8采暖通风设计37 8.1设计原则37 8.2采暖37 8.3通风与空调37 9消防部分389.1设计原则38 9.2消防措施38 10环境保护39 10.1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39 10.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39 10.3运行期的环境影响40 10.4场址合理性41 11节约能源42 12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42 12.1社会及经济效益42 12.2环境效益42 13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44 13.1工程概述44 13.2工程安全与卫生潜在的危害因素44 13.3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圣策措施44 14施工组织设计46 14.1施工条件46 14.2电池板安装47 14.3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47 14.4施工用地47 14.5施工总体布置的原则48 14.6施工水、电供应48 14.7地方建筑材料49 14.8雨季施工49 14.9项目实施综合控制轮廓进度49 15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性分析51 15.1项目概况总结51 15.2投资估算51 15.3经济评价54 15.4经济评价结果57 15.5经济评价结论58 16风险分析与对策59 17结论、问题和建议65 附件一:名词解释66 前 言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人类赖以生存的 自然资源几乎全部转换自太阳能,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时代,太阳能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最基础的能源形式,从现代科技的发展来看,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能源形势趋紧,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式,于近年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是光伏发电迈向电力规模应用的必然结果,国际能源机构(iea)特别将超大规模光伏发电(vls-pv)列为其第8项任务(task8),主要研究、追踪超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技术和信息,并在此领域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光伏电站正在从小规模(100kw以下)、中规模(100kw~1mw)向大规模(1mw~20mw)和超大规模(20mw以上)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已于2007年8月31 日正式发布,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了响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探索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技术,特就在吉林省通榆县建设5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提交此可行性研究报告。1 概述和项目背景 1.1 概述
1.1.1 项目简况
(1)项目名称:吉林通榆县50mw光伏发电项目(规划50mw,一期10mw,二期20mw,三期20mw)
(2)建设单位:
(3)投资主体:(4)设计单位:(5)建设规模及发电主设备:50000kw,多晶硅光伏组件(6)选址:吉林省通榆县。
22(7)占地面积:10mw占地40m,总用地面积为150万m(8)项目动态投资估算:约9.3亿元人民币。分为三期: 一期动态投资估算:约21000万元人民币 二期动态投资估算:约35000万元人民币 三期动态投资估算:约37000万元人民币 1.1.2 工程设计单位
1.2 国际现状 世界能源形式紧迫,是世界10大焦点问题(能源、水、食物、环境、贫穷、恐怖主义和战争、疾病、教育、民主和人口)之首。全球人口2008年是66亿,能源需求折合成装机是16tw;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至少要达到100-110亿,按照每人每年gdp增长1.6%,gdp单位能耗按照每年减少1%,则能源需求装机将是30-60tw,届时主要靠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可是,世界上潜在水能资源4.6tw,经济可开采资源只有 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tw;生物质能3tw。只有太阳能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能源需求的能量来源,其潜在资源120000tw,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由于光伏发电能为人类提供可持续能源,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尤其以德国、日本和美国发展最快。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光伏发电的市场增长迅速,连续8年年增长率超过30%,2007年当年发货量达到733mw,年增长率达到42%。图1-1给出了1990到2007年的世界太阳电池发货量的增长情况: 92 9600040810 图1.1(1)商业化电池效率不断提高先进技术不断向产业注入,使商业化电池技术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商业化晶硅电池的效率达到15%~20%(单晶硅电池16%~20%,多晶硅15%~18%);商业化单结非晶硅电池效率5%~7%,双结非晶硅电池效率6%~8%,非晶硅/微晶硅的迭层电池效率8%~10%,而且稳定性不断提高。电池效率的提高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是太阳电池生产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太阳电池单厂生产规模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mw/年发展到90年代的5~30mw/年,2006年25~500mw/年,2007年25~1000mw/年。生产规模与成本降低的关系体现在学习曲线率lr(learningcurverate,即生产规模扩大1倍,生产成本降低的百分比)上。对于太阳电池
第五篇: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2011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7.2GW,是2004年(1.2GW)的31倍,组件价格由2000年的4.5美元/瓦下降到2010年的1.7美元/瓦;2011年多晶硅产量为24万吨,是2004年(2.5万吨)的9.6倍,价格由2008年最高点475美元/公斤下降到2011年底的25美元/公斤。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各项技术的突破,我国光伏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一、我国光伏产业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产业规模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前列
2006-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
2.掌握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
“十一五”期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年产量从两三百吨发展至4.5万吨,光伏产业原材料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数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国内多晶硅骨干企业已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逐步提升。
3.主流产品技术与世界同步,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目前我国晶硅电池占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95%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尤其是在转换效率方面,骨干企业产品性能增长较快,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7-19%,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5-17%,薄膜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约为6-8%。4.生产设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逐步进入产业化,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外基本实现了本土化并具备生产线“交钥匙”的能力。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线生产能力。2010年我国光伏专用制造设备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人民币,出口交货值达到1亿元人民币。
5.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装机量快速增长
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启动了两批总计290兆瓦(MW)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3.7G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9GW,同比增长500%。
(二)发展现状
整体来看,在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光伏行业脚步开始放缓,行业利润下降。2011年以来,在光伏行业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相对缓慢的发展速度双重作用下,光伏市场整体走弱趋势明显,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价几乎全部下跌,国内光伏厂家有近70%倒闭或处于停产状态,近20%厂家生产负荷不足50%,行业危机已然显现。
国际方面,全球光伏行业加速洗牌,国外光企不断破产。补贴日益下调、价格持续下跌,让从诞生就需要依靠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行业日子越发艰难。曾经辉煌的光伏巨企终于不堪重负一个个倒下。2012年,继Solarhybrid、Solar Millennium 和Solon后,德国Q-CELLS也申请了破产保护,成为德国第四个申请破产保护的太阳能企业,反映出全球太阳能行业正在经历着震荡与洗牌。
国内方面,2011年4月开始入冬的光伏行业至今仍在探底。从产业链看,入冬迅速从下游组件传导至上游多晶硅,相关生产设备所受影响稍稍滞后。2011年9月上市的京运通近期发布财报显示,2011年三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逐季下滑。同样主产晶硅生产设备的天龙光电,2011年第四季度亏损2261.61万元,2012年一季度亏损 1417.8万元,业绩同比下降142.55%。国内率先突破晶硅炉设备生产技术的精功科技,2011 年相关订单下降35.32%。产能急骤扩张,而主要市场欧洲受债务危机影响一蹶不振,导致产能利用率极低,是多晶硅生产设备企业业绩骤降的根本原因。目前,多晶硅售价在23 美元/公斤左右,而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为40 至50 美元/公斤,也即开工就亏损。新光硅业是国内较早一批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从2011年11月开始停产至今。
2012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做出了“反倾销”初裁决定,输美太阳能光伏产品将被课以重税(31.14%至249.96%)。这是自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惩罚性征收中国光伏企业“反补贴”税初步裁定结果之后中国企业遭受的又一次打击,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行业遭遇寒冬背景下又遭重创。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但光伏行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较高。2010 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5GW,占世界产量的53%。但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规模还非常小,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和美国,自2006 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比例一直在95%以上。
二、河南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省份,能源的消耗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全省约 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排放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河南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河南省能源发展规划,截至2020年全省将新能源的利用量提高到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10%。目前河南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洛阳、安阳等地。
1、洛阳
洛阳是河南省光伏产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规模以上光伏企业26家,除了“一五”期间布局的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单晶硅公司)和中硅高科这样在国内具有知识产权技术的光伏龙头企业,还有洛阳尚德电力、阿特斯光伏电力、上海超日等众多企业大鳄。其中洛阳单晶硅有限公司是中国最 早的两家多晶硅研发和生产企业之一,技术积累非常深厚;洛阳中硅更是洛阳发展硅材料和光伏产业的基础和招牌,拥有自主研发的千吨级多晶硅生产技术,无论多晶硅的产品品质、技术水平还是供货能力在国内都名列前茅,还对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应用产业具有辐射、拉动和吸引作用。初步统计,洛阳市多晶硅年产量6500多吨,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500兆瓦。
2、安阳
安阳以钢铁、能化和纺织等工业为主,不少产业比如小钢铁、小水泥面临淘汰,出于经济转型、增加可持续发展后劲考虑,从2008年政府开始酝酿转型,2009年制定了以光伏为主干的新能源谷发展规划,当时安阳仅有林州中升一家光伏企业,而林州中升、凤凰光伏、欧美亚等多家光伏企业都是做小钢铁出身,在国家大力淘汰“五小”企业背景下,毅然转型光伏产业。安阳逐渐在光伏领域崭露头角,2009年在中国光伏产业高层论坛上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12月还成立了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安阳)光伏产业化与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该市不仅拥有晶硅电池产业链,还拥有薄膜电池产业链,成为省内同时拥有两种光伏产业链的地区。
此外,郑州、南阳、平顶山、鹤壁、三门峡、济源、焦作、漯河等地市均有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基地等规划。河南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已大致成型——豫西的洛阳,豫北的安阳、焦作、济源、鹤壁,豫西南的南阳、平顶山,以及省会郑州等。整体来看,河南光伏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与世界光伏发电技术演进契合度高,在该领域的投资积淀也有相当基础:仅按多晶硅产能一吨平均投资100万元估算,省内已有和在建投资200亿元。
三、光伏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国内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产能大,市场小 我国光伏行业近年来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早在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1088 MW,而欧洲、日本和美国产量分别是1062.8 MW、920MW 和266.1 MW,中国首次名列太阳能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之后,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 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5GW,占世界产量的53%,稳居世界太阳能生产第一的位臵。尽管光伏发电这些年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市场同国际光伏市场相比还很不发达。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规模还非常小,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和美国。2010 年,中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为0.8GW,同太阳能电池巨大的产量比,这一装机容量水平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国内市场迟迟未打开,中国光伏行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自2006 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比例一直在95%以上。金融危机期间,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光伏行业深受影响。因此,如何开拓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我国光伏行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中间强,两端弱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看,呈现出中间强,两端弱的梭型结构。在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电池和组件生产呈现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和原材料却仍然依赖海外市场。一方面,电池和组件的应用市场对外依存度极高,同时,随着中国政府新能源扶持政策以及相关补贴政策的相继出台,美国的First Solar、第三大电力公司杜克能源、西班牙能源龙头埃菲玛集团等许多国外企业纷纷进驻国内,参与国内电站建设、加快了在国内的市场布局,在终端市场和国内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主要原材料多晶硅近年来发展虽然较快,但是只能满足一半的需求,存在50%左右的缺口,导致多晶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据海关统计数据,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多晶硅进口数量分别高达22727吨和47549吨,2011年上半年进口达30389吨,因此,多晶硅产能的投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另外,国内企业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进口设备费用 约占企业设备费的50%~80%。多晶硅提纯采用的依然是改良的西门子法,真正的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在还原炉、电池及组件等生产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生产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原材料、关键设备、产品市场严重依赖国外,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产业的发展存在许多隐患。
(三)人力资源短缺: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缺失 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导致对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激增。一方面,国内企业除了把市场瞄准海外,还纷纷在海外上市,以实现资本的国际化、提高国际知名度。继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于2005 年12 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浙江昱辉、常州天合光能、江苏林洋新能源、南京中电光伏、苏州阿特斯、江阴俊鑫、河北晶澳、保定天威英利、江西赛维等10 余家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同时部分企业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不断扩大海外光伏市场。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急需大批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
(四)产业盲目扩张,产能严重过剩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形成了光伏行业扎堆式发展格局,各地纷纷把光伏行业作为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29个省市把光伏行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17家上市公司宣布将太阳能光伏行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发展计划。据统计,全国约有30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据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统计,2010年中国大陆多晶硅产能达8.5万吨,而产量只有4.5万吨;硅锭/ 硅片的产能为23GW,但产量只有11GW;晶体硅电池的制造产能已达到21GW,产量却只有8.5GW;薄膜电池产能为2.5GW,但是产量只有0.5GW。光伏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势必导致光伏行业的激烈竞争。
四、光伏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启动国内市场、拉动光伏行业整体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光伏应用需求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但不得不正 视的是:国外补贴政策或贸易保护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应当积极培育国内市场的需求,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帮助国内市场快速启动,降低整个光伏行业的风险,确定光伏行业的战略地位。启动国内市场,实现光伏发电并网发电是关键。为解决光伏发电并网问题,国家需要尽快出台针对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的新能源发电配额制度,明确国网和南网配额标准、收购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范围、收购价格等内容。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将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定位每千瓦时1元和1.15元两档,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基准电价灵活地制定补贴政策,这有利于国内光伏市场的大规模启动,但这类政策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优化竞争环境、建立支持平台和协调机制 为了避免快速发展的光伏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必须优化光伏行业的环境。应当加强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加强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维护光伏行业的发展秩序,加强行业的有效引导,规避产业风险。面对光伏产品国际贸易发生的反倾销危机,能及时有效应对,能协调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主管部门应规范光伏市场,提高准入门槛,避免盲目投资,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应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光伏企业,提高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打造品牌效应,使光伏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三)巩固国际市场、建立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机制 光伏产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应继续保持对这些地区市场的投入,与主要商业伙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最大市场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占全球装机容量的近一半)、西班牙、法国、捷克和意大利5国的市场。但是,由于欧债危机影响了市场需求,短期内光伏产业在欧洲不可能再出现2010年井喷式的需求。基于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外界的联系,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寻求下一个市场增长点。除了欧洲 市场以外,美洲市场、亚洲市场也是世界光伏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中国企业应将目光瞄向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潜在的大市场,及时应对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通过兼并及一系列的营销方式以打开新的国际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和增长提供新的引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的产生为光伏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深入发掘市场机会,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四)加大政策引导、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光伏产业发展 光伏行业需要国家扶持,但是目前国内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和促进光伏发电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过程中,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实际需要,规范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光伏行业准入标准,政策扶持应着力于完善行业标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只有让有能力的企业兼并和发展先进的产能,并对落后的产能严格执行关停政策,才能真正培养出竞争力强的光伏企业。
从全球范围看,石油、煤炭等主流能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作为新的替代能源,太阳能行业巨大发展潜力毋容臵疑。未来光伏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光伏行业如何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在启动国内市场、巩固国际市场、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