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绘课题小结
“读写绘”课题小结
一、课题意义:
在“减负提质”的教育模式下,“减负”使得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闲暇与自由,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选择了读写绘来充实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读写绘能让孩子们畅游在童话的天地,能让美好从孩子的心 灵流淌到纸上,能让书香浸润着孩子们的童年。那一本本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的绘本,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一次次的写绘作业让孩子们童心飞扬。这些智慧集成的作品,不仅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更能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趣味无穷。
二、课题含义及指导思想:
“读写绘”就是师生共读一首歌谣、一本画册,听一个完整的故事、欣赏一部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在幼儿阶段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通过写绘让孩子们不仅言说着自己,而且疗治着自己。它提供了一扇让我们观察、理解儿童的最佳窗户。
三、课题开展实施情况
(一)读
读是前提,低段读写绘的核心是“读”(而不是画),读绘本、童谣、儿歌,故事、电影„„;
通过读,将绘画语言表达的故事,和文字表达的故事,在孩子的大脑中生动形象地再现,成为动态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由此得到滋养,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孩子和父母、老师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而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这在童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读是绘本课上反复强调的,要注重讲故事,注重讲故事时老师对故事的投入。
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读的最多的是绘本,绘本有着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画面,还有着与画面相映成趣、简洁而又精美的语言,更包含着深入心灵的内涵,非常适合于低段年级阅读。绘本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在国内出版的经典绘本已经超过了100多种,哪些绘本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阅读呢?通过翻阅学校图书馆中的绘本,上网查阅网络上阅读推荐的绘本,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中选择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家人互动——《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一会儿,聪聪》;探索大自然奥秘——《蚯蚓的日记》;爱心系列——《祝愿树》、《爷爷一定有办法》、《寻找快活林》;性别角色——《鼠小弟和鼠小妹》„„
每次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绘本时,我总是通过屏幕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并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一说读绘本,孩子们表现得特别认真,听得非常专注,连平时班级里特别好动的几个孩子也能被深深地吸引,教室里不时地传出孩子们烂漫的笑声,绘本对孩子们而言,有着一股无法抗拒的魔力。因此,孩子们总盼着星期二儿童阅读课的到来,盼着我给他们读绘本。我们一起来看一本绘本吧!——《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中小兔子和大兔子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整个作品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这样的故事,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记得给孩子们讲着故事时,孩子们边听边学着绘本中小兔子的动作比划着,故事讲完,我顺势引导孩子们把对身边人的爱表达出来。有的孩子用力一个劲地往上跳,嘴里直嚷着:“妈妈,我爱你有那么高。”有的孩子张开双臂说:“奶奶,我爱你有天空那么宽。” “爸爸,我爱你,就象无底洞一样深。” 有个孩子说:“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孩子的这句话让我始料不及,感动万分。当时孩子们说着充满爱的语言,做着体现爱的动作,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情意,暖暖的爱意。那天晚上,孩子们与家长们做着爱的游戏,那温馨的一幕幕让人满心感动!
给孩子们读(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 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不要让频繁的问题,将故事破裂成碎片,使孩子丧失阅读兴趣; 2 读绘本时,故事通常是跟随PPT一起前进的。在故事讲完后,最好能让故事再重新连贯的讲一遍。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整个故事在大脑里有一个完整的连贯性。将“角色、游戏”带入故事,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师生不但共同读了故事,而且也在重新书写故事; 对于绘本故事特有的画面细节,要考虑如何和故事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为观察画面而观察。
(二)写绘
1、写绘是表达
低年级孩子,正是特别爱涂爱画的年龄。写绘,可谓投其所好,是儿童阅读童书后用画笔对这个特定生命阶段的完整讲述。通过写绘,孩子将绘本故事进行创造性地续编并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美好心灵和情愫,为自己幼小的生命涂上最亮的底色。和孩子们享受共读的乐趣后,我有时会在双休日里布置写绘作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油画棒在卡纸上重续故事,并配上场景解说词,一个完整的读写绘作品由三部分组成:
绘画语言:画面(一幅或者多幅)。
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让孩子回去把听到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讲给同伴儿听。写绘后,要讲述他的画面,可以解释,可以是讲故事,但一定要有口头语言。
文字语言:画面上的相关文字。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的让孩子把文字写在画面上。
2、写绘内容:
(1)、续写绘本(模仿);如读了绘本《青蛙弗洛格成长系列故事》,让孩子想象青蛙弗洛格的生活中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孩子们接着编一编,画一画故事。
(2)、听故事画图画;就是老师讲故事,孩子根据故事内容画故事。如给孩子们讲了《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后,孩子就根据故事创作了绘本。
(3)、创造绘本与故事+插图。如:快乐欣赏绘本《蚂蚁与西瓜》之后,可以让孩子把这个故 事讲给父母听,让孩子进行创编,比如:猫和老鼠、小鸡和小鸭、等等。读了《逃家小兔》,孩子创编了《逃家男孩》、《逃家小狗》、《小刺猬离家记》等等。(4)、生活应用。写绘日记、写绘作文、写绘诗歌
写绘日记,它的就是把一天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些精彩的东西,收集到“绘日记”里.可以写,可以画,也可以贴,字写得小一些,多一些,每个内容一块。在日记的一角,写上日期,画上天气,以及心情天气(如郁闷,快乐,烦躁,宁静,平淡等),对于写绘日记,孩子们相当感兴趣,即使平时那些无从下笔的孩子,也能写绘出精彩的一天。
写绘诗歌 孩子创编诗歌,并根据诗歌内容绘画。
在故事讲完后,老师根据故事内容布置绘本,让孩子们作画这一环节上,要兼顾作画和构思能力有限的孩子。最好能让思维反应较快的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绘画意图和作画构思。这样可以让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孩子们有一个参考和借鉴,达到同步跟进。
绘本课的容量一般都比较大,不仅要展现故事内容,还要制作绘本,一般作画内容都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完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绘本布置给孩子回家完成。布置回家做绘本的时候,让孩子先给父母复述课上的故事内容,然后在家长的陪同和帮助下共同完成绘本。其实这样做实际上也融入了亲子共读的成分,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形式。
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不在于绘画技巧,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指导,而且你的指导恰恰可能扼杀孩子的创造能力。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绘画、说故事时的态度,要鼓励孩子努力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作业中。
四、课题实施实施的原则(1)、不是为了培养画家;
(2)、为了基于他丰富生命体验的创造与表达;不是为了技法——包括说话、作文的技法;(3)、不能临摹现成的卡通。
五、课题的评价
孩子的写绘作业,同样也是三种语言的美妙结合:孩子自己编故事,再画下来,配上说明图画故事的文字。这样,三种语言得到综合运用,对于孩子发展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等的能力大有益处。干国祥老师说:写绘作业中,永远不要有批评。永远不要有公开批评。哪怕个别学生不做或做得不认真,也最多只能是私下地表示遗憾。永远是怀着喜悦赞美、欣赏。马玲老师说:“看孩子绘画作品的时候,千万不能说比例不合适等等,画得好或是不好,画得像,或是不像,因为,他们不是在画画,成年人是以看画的角度来看的,而孩子是在画故事,画她自己的故事。”所以,对于孩子的作品,我们只有一个词:欣赏。
写绘作业中孩子笔下的一个小人、一朵小花、几笔随意的线条,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多样和不同的,表现出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各有千秋,不要在孩子之间妄加评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画的简单和单调,卡通与幼稚,都是孩子内心的真实展示,随着写与绘形式的多样,孩子会逐渐找到自己的感觉,有自己比较准确的表达方式。写绘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我们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积极的心态。每一份写绘作品都有一颗可贵的童心。教师一定要呵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要学会“倾听”和“欣赏”。做为成人也许有时候读不懂孩子笔下的线条及人物的含义,在绘画之外,可以和孩子多交流,这样老师积极想听的心态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去表达、去阐释图画的意思。
干国祥老师说:培养天才儿童而不要扼杀其他儿童的积极性,应给所有学生以展示的平台。有倾向地表扬优秀作品,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家。对于孩子们的作品我总会还利用实物展台评价部分或者全部写绘作品。有时候,会请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画出来的,作画时,怎么想的?有时,就让孩子们互相欣赏。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我都在后黑板展板中展出,色彩缤纷的教室于是成了孩子们梦幻童年的乐园。我在班级网站中建立读写绘专帖,将孩子的优秀作品,发到网上,让孩子们在网上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孩子们去发现每个伙伴写绘作品中的优点,共同分享,并在后面的读写绘中不断超越。通过写绘作品的展示评价,将会使孩子生命的底色更亮丽。
六、课题取得的成果
通过半年的多种形式的读写绘活动实验,欣喜地看到学生已经对“读写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的学生觉得编故事、写故事非常有趣,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创作的热情得到激发。在推进绘本快乐阅读的进程中,我们以书为纽带,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家长联结起来。绘本阅读,迫使我们自己首先要去阅读、钻研大量的绘本。在绘本阅读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指导学生开展绘本阅读,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同时,我们也在丰厚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现在,我们读写绘是低中年级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我们进行了多本绘本的阅读,并进行了绘本阅读绘画,举行了读写绘公开课,孩子们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享受着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第二篇:浅谈读写绘
一、什么是读写绘
“读写绘”就是师生共读一首歌谣、一本画册,听一个完整的故事、欣赏一部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
“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在幼儿阶段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通过写绘让孩子们不仅言说着自己,而且疗治着自己。它提供了一扇让我们观察、理解儿童的最佳窗户。
二、如何进行读写绘
(一)读
读是前提,低段读写绘的核心是“读”(而不是画),读绘本、童谣、儿歌,故事、电影„„;通过读,将绘画语言表达的故事,和文字表达的故事,在孩子的大脑中生动形象地再现,成为动态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由此得到滋养,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孩子和父母、老师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而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这在童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读是绘本课上反复强调的,要注重讲故事,注重讲故事时老师对故事的投入。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读的最多的是绘本,绘本有着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画面,还有着与画面相映成趣、简洁而又精美的语言,更包含着深入心灵的内涵,非常适合于低段年级阅读。绘本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在国内出版的经典绘本已经超过了100多种,哪些绘本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阅读呢?通过翻阅学校图书馆中的绘本,上网查阅网络上阅读推荐的绘本,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中选择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彩虹色的花》;家人互动——《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一会儿,聪聪》;探索大自然奥秘——《蚯蚓的日记》;爱心系列——《爱心树》、《爷爷一定有办法》、《寻找快活林》;性别角色——《鼠小弟和鼠小妹》;生活经验——《子儿吐吐》;珍爱友情——《我的友情要出租》、《你真好》、《红鞋子》;寻找自信——《会走路的树》、《小鼹鼠的土豆》、《小迷糊兔》„„
老师在给孩子们读(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 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不要让频繁的问题,将故事破裂成碎片,使孩子丧失阅读兴趣; 读绘本时,故事通常是跟随PPT一起前进的。在故事讲完后,最好能让故事再重新连贯的讲一遍。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整个故事在大脑里有一个完整的连贯性。将“角色、游戏”带入故事,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师生不但共同读了故事,而且也在重新书写故事;4 对于绘本故事特有的画面细节,要考虑如何和故事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为观察画面而观察。
(二)写绘
1、写绘是表达低年级孩子,正是特别爱涂爱画的年龄。写绘,可谓投其所好,是儿童阅读童书后用画笔对这个特定生命阶段的完整讲述。通过写绘,孩子将绘本故事进行创造性地续编并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美好心灵和情愫,为自己幼小的生命涂上最亮的底色。和孩子们享受共读的乐趣后,我有时会在双休日里布置写绘作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油画棒在卡纸上重续故事,并配上场景解说词,一个完整的读
写绘作品由三部分组成:● 绘画语言:画面(一幅或者多幅)。● 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让孩子回去把听到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讲给同伴儿听。写绘后,要讲述他的画面,可以解释,可以是讲故事,但一定要有口头语言。● 文字语言:画面上的相关文字。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的让孩子把文字写在画面上。
一、二年级的主要是图画,三年级文字多了,四年级图文并茂。
2、写绘内容:(1)、续写绘本(模仿);如读了绘本《青蛙弗洛格成长系列故事》,让孩子想象青蛙弗洛格的生活中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孩子们接着编一编,画一画故事。(2)、听故事画图画;就是老师讲故事,孩子根据故事内容画故事。如给孩子们讲了《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后,孩子就根据故事创作了绘本。(3)、创造绘本与故事+插图。如:快乐欣赏绘本《蚂蚁与西瓜》之后,可以让孩子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让孩子进行创编,比如:猫和老鼠、小鸡和小鸭、等等。读了《逃家小兔》,孩子创编了《逃家男孩》、《逃家小狗》、《小刺猬离家记》等等。(4)、生活应用。写绘日记、写绘作文、写绘诗歌写绘日记,它的就是把一天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些精彩的东西,收集到“绘日记”里.可以写,可以画,也可以贴,字写得小一些,多一些,每个内容一块。在日记的一角,写上日期,画上天气,以及心情天气(如郁闷,快乐,烦躁,宁静,平淡等),对于写绘日记,孩子们相当感兴趣,即使平时那些无从下笔的孩子,也能写绘出精彩的一天。写绘诗歌
孩子创编诗歌,并根据诗歌内容绘画。
3、指导写绘作业时的注意点在故事讲完后,老师根据故事内容布置绘本,让孩子们作画这一环节上,要兼顾作画和构思能力有限的孩子。最好能让思维反应较快的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绘画意图和作画构思。这样可以让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孩子们有一个参考和借鉴,达到同步跟进。绘本课的容量一般都比较大,不仅要展现故事内容,还要制作绘本,一般作画内容都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完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绘本布置给孩子回家完成。布置回家做绘本的时候,让孩子先给父母复述课上的故事内容,然后在家长的陪同和帮助下共同完成绘本。其实这样做实际上也融入了亲子共读的成分,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形式。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不在于绘画技巧,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指导,而且你的指导恰恰可能扼杀孩子的创造能力。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绘画、说故事时的态度,要鼓励孩子努力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作业中。
4、读写绘实施的原则:(1)、不是为了培养画家;(2)、为了基于他丰富生命体验的创造与表达;不是为了技法——包括说话、作文的技法;(3)、不能临摹现成的卡通。
三、读写绘作业的评价孩子的写绘作业,同样也是三种语言的美妙结合:孩子自己编故事,再画下来,配上说明图画故事的文字。这样,三种语言得到综合运用,对于孩子发展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等的能力大有益处。干国祥老师说:写绘作业中,永远不要有批评。永远不要有公开批评。哪怕个别学生不做或做得不认真,也最多只能是私下地表示遗憾。永远是怀着喜悦赞美、欣赏。马玲老师说:“看孩子绘画作品的时候,千万不能说比例不合适等等,画得好或是不好,画得像,或是不像,因为,他们不是在画画,成年人是以看画的角度来看的,而孩子是在画故事,画她自己的故事。”所以,对于孩子的作品,我们只有一个词:欣赏。写绘作业中孩子笔下的一个小人、一朵小花、几笔随意的线条,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多样和不同的,表现出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各有千秋,不要在孩子之间妄加评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画的简单和单调,卡通与幼稚,都是孩子内心的真实展示,随着写与绘形式的多样,孩子会逐渐找到自己的感觉,有自己比较准确的表达方式。写绘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我们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积极的心态。每一份写绘作品都有一颗可贵的童心。教师一定要呵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要学会“倾听”和“欣赏”。做为成人也许有时候读不懂孩子笔下的线条及人物的含义,在绘画之外,可以和孩子多交流,这样老师积极想听的心态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去表达、去阐释图画的意思。干国祥老师说:培养天才儿童而不要扼杀其他儿童的积极性,应给所有学生以展示的平台。有倾向地表扬优秀作品,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家。对于孩子们的作品我总会还利用实物展台评价部分或者全部写绘作品。有时候,会请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画出来的,作画时,怎么想的?有时,就让孩子们互相欣赏。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我都在后黑板展板中展出,色彩缤纷的教室于是成了孩子们梦幻童年的乐园。我在班级网站中建立读写绘专帖,将孩子的优秀作品,发到网上,让孩子们在网上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孩子们去发现每个伙伴写绘作品中的优点,共同分享,并在后面的读写绘中不断超越。通过写绘作品的展示评价,将会使孩子生命的底色更亮丽。读写绘是低中年级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享受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第三篇:一年级读写绘[定稿]
一年级读写绘
读写绘,是一种很不错的写作形式,它主要是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小幼儿童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不过,因为我们一年级的孩子还比较小,接触到的文字也比较少,所以一年级“读写绘”的“读”,主要是给孩子讲故事。那么“写绘”呢?“写绘”就是听了故事后,学生用纸笔对自己的想法或做法进行记录。因为一年一期的学生认字少,会写的字更少,所以这个时期主要以“绘”为主,“写话”为辅;用“写”与“绘”来丰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些家长可能不知道让孩子读什么、写什么、画什么。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地提供一个方法。比如给孩子讲一个童话故事,孩子在听过之后可以续编童话,并配上精美的图片;老师在学校给孩子读了一首非常美的小诗歌,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配上图;周末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把自己在公园的见闻用笔画下来,并给家里的其他人员讲述自己在公园的所见所闻等等。这些智慧结晶集成小本,不仅给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更让学习生活变得趣味无穷。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有限,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运用线条、图形、色块来表达事物、心情、感受的能力却极富创造的潜力。所以说,读写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使孩子能够运用已经拥有的能力去比表达体验的丰富与多彩。家长朋友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来试一试吧。
小经验:
1、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写绘这种形式主要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孩子的写绘作品,除非孩子主动问,一般情况下,家长尽量不要干涉。
2、教会孩子方法,而不是交给孩子样品。“写绘”作品讲究创造,最忌临摹,所以只需教给孩子们作画的方法就可以了,不要因为孩子刚开始画,所以就给一些示范作品,让孩子仿造。
3、有针对性地、具体地点评孩子的作品。对孩子的写绘作业进行点评,告诉孩子“绘”好在哪里,“写”好在哪里。是色彩艳丽图像逼真,还是绘画有条理,有多幅图,有故事性?还是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拼音正确,或是没有错别字,叙述准确生动?不要用“画得还不错”、“讲得还可以”这样的话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第四篇:中班绘本阅读课题小结
中班绘本阅读课题小结
通过之前的相关课题实践,班上的孩子在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本学期,我们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体验绘本所传达的情感,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还会把教师的需要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孩子早期阅读开展的基础。本学期,我们班对原来的阅读区角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以靠近窗户的明亮区域设置了阅读区——图书对对碰,这是个相对较为安静的区角,幼儿在此注意力不容易分散。这里有幼儿带来的各类书籍(当然着重是绘本),同时由教师新制作的地垫、幼儿带来的靠垫为这个阅读区增添了一抹温馨。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面阅读墙,幼儿可以在小卡片上简单记录自己阅读后的感想,比如“爱心代表喜欢哪一页、问号则表示对哪一页看不懂”,然后在闲暇时间,老师会和幼儿一起阅读卡片上的书籍并一起感受故事或解决问题。阅读卡片随时可以更新,每次的更新都很方便。
二、选择合适且丰富的阅读材料
幼儿独有的认识特点及年龄特点决定了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因为幼儿是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在课堂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我们会根据主题计划或幼儿园里新添的一些优秀绘本中来选取适宜幼儿年龄段的读物,比如《啊,蜘蛛!》、《大卫,上学去》等。同时,我们鼓励幼儿把家中的绘本带来和同伴分享。比如《我爸爸》是一本很畅销的绘本读物,它有着色彩鲜明的图画、简短易懂的文字。而在夸张的语言、图画背后,蕴藏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敬爱。当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时,果然如我所料,他们都被其生动、幽默的画面和文字所吸引,并且在我的提示下寻找着书本里隐藏的小秘密,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哈哈大笑。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集体教学
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利用幻灯片、小卡片等为阅读做辅助,目的就是丰富教学的形式、营造一个有趣而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们在看图、做动作、模仿对话的过程中熟悉故事,体验绘本的寓意和情感。
2.故事时间
我们还利用放学开门前的时间、晨间“幼儿才艺表演”时间、午睡前的时间等不同的自由时间段,由老师或幼儿来讲故事。三五分钟的小故事,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每个故事有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或充满情谊、或惊险悬疑、或滑稽可笑„„而同时,在分享到与故事同喜同悲的情感经历的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听故事来增长知识、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记忆、思维、想象力等等。
3.延伸活动
每一个故事欣赏完,并不意味着结束。这学期,我们在阅读完一个故事之后,还开展了许多相关的、有趣的延伸活动。如在《啊,蜘蛛!》这个活动开展过后,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绘本封面制作、仿编画等活动,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了绘本的幽默。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亲子阅读活动
本学期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等向家长宣传阅读的好处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并向家长推荐了一些适合幼儿看的图书。另外,结合园部的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图书漂流”、“亲子图书制作”等活动。在家园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家中对阅读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家中和幼儿都从这些活动中有所收获。
阅读能增长知识,阅读能带来快乐,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和总结经验,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书本的魅力。
第五篇:中班绘本阅读课题小结
通过之前的相关课题实践,班上的孩子在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本学期,我们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体验绘本所传达的情感,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还会把教师的需要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孩子早期阅读开展的基础。本学期,我们班对原来的阅读区角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以靠近窗户的明亮区域设置了阅读区——图书对对碰,这是个相对较为安静的区角,幼儿在此注意力不容易分散。这里有幼儿带来的各类书籍(当然着重是绘本),同时由教师新制作的地垫、幼儿带来的靠垫为这个阅读区增添了一抹温馨。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面阅读墙,幼儿可以在小卡片上简单记录自己阅读后的感想,比如“爱心代表喜欢哪一页、问号则表示对哪一页看不懂”,然后在闲暇时间,老师会和幼儿一起阅读卡片上的书籍并一起感受故事或解决问题。阅读卡片随时可以更新,每次的更新都很方便。
二、选择合适且丰富的阅读材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集体教学
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利用幻灯片、小卡片等为阅读做辅助,目的就是丰富教学的形式、营造一个有趣而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们在看图、做动作、模仿对话的过程中熟悉故事,体验绘本的寓意和情感。2.故事时间
我们还利用放学开门前的时间、晨间“幼儿才艺表演”时间、午睡前的时间等不同的自由时间段,由老师或幼儿来讲故事。三五分钟的小故事,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每个故事有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或充满情谊、或惊险悬疑、或滑稽可笑„„而同时,在分享到与故事同喜同悲的情感经历的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听故事来增长知识、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记忆、思维、想象力等等。3.延伸活动
每一个故事欣赏完,并不意味着结束。这学期,我们在阅读完一个故事之后,还开展了许多相关的、有趣的延伸活动。如在《啊,蜘蛛!》这个活动开展过后,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绘本封面制作、仿编画等活动,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了绘本的幽默。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亲子阅读活动
本学期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等向家长宣传阅读的好处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并向家长推荐了一些适合幼儿看的图书。另外,结合园部的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图书漂流”、“亲子图书制作”等活动。在家园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家中对阅读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家中和幼儿都从这些活动中有所收获。
阅读能增长知识,阅读能带来快乐,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和总结经验,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书本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