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3: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

第一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

2013.11.26 10:0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力

字号:【 大中小 】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确定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吹响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军号角。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

综观历届党代会和全会文件关于教育的重要部署,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表述及其贯彻要求,是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并与时俱进的。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决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指引教育教学层面改革,其重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切实推进“三爱”教育活动形式机制创新。《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落实这一要求,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根据时代要求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模式。其中,“三爱”教育活动,将成为新形势下践行立德树人历史使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形式。

2013年5月29日,总书记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提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由此,“三爱”成为依据《宪法》提炼的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点要求。教育部同年8月就做出具体部署,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三爱”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现在,“三爱”正式写入《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而且,“三爱”要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密切结合,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融通,才能收到更好实效。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将更加重视从教育制度和教学环节入手,形成“三爱”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帮助和促进青少年打牢思想基础、砥砺高尚品德、养成优良行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第二,营造更加重视体育和美育的制度环境。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 7

审美素养的形成,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义非常重大。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总体上有了明显提升,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显示,学生肥胖检出率有所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按照《决定》要求,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高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质量,健全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机制,每天确保学生锻炼一小时以及充足睡眠时间,培养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还要推动学校和社会各界紧密协作,共同营造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形成审美素养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在阐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将美育与德智体并列。《决定》首次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在课程和教学层面更加重视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学校美育工作要同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相衔接,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激发引导青少年儿童兴趣爱好,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决定》围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言简意赅地点出改革切入点,这将与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相结合,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入加速阶段。发展职业教育是在我国基本国情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进而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更加明确地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尤其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制度创新重点。我们要依法落实政府责任,汇聚行业企业力量,开发、整合、共享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畅通技能型人才发展之路。

——改革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经过世纪之交以来的规模显著扩展,我国高等教育站在新的起点之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定位之后,《决定》进而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凸显了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了内涵式发展相关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不同类型高校都应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新路,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国家将实施中西部高教振兴计划及改革试点项目,改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模式,健全高教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高校教学评估方式,多措并举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方位争创一流。/ 7

——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当前和相当一段时期,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重点是总结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形成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新机制,实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更加重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重点是强化政府责任,健全特殊教育财政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教教师质量和待遇,推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全免费教育;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重点是抓紧健全体制机制,建立政府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切实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落实企事业单位员工参与继续教育的常规制度建设,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适应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在构建远程开放的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按照《决定》的要求,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必须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做起,延展到各级各类教育。

第一,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件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关键是改善薄弱学校条件,目的是保障所有学龄人口平等就学。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均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向,《决定》选取破解择校难题作为改革突破口,需要从3个方面扎实推进。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重点是义务教育依法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成果,从根本上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要充分利用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和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继续落实教育部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2020年率先在全国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弱化对公办学校择校的外部刚性需求。

——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许多地区的强烈择校意愿,看重的是历史遗留的优质公办学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决定》要求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是在县(区)域内形成规范制度,确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期限,教师包括骨干教师按一定比例开展交流,城区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年限经历。继续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原优质公办学校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校长教师跨区交流轮岗。

——依法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决定》的这一要求,基于义务教育法规定,具有强烈的政策导向意义,必须严格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和信息公开制度,公示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招生不得依据任何获奖证书和考级证明,要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编班过程接受各方监督。同时还要制止跨区域招生行为,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学校外,一律不得以特长生名义招生;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办法;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由民办学校提供选择机会。/ 7

第二,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因素十分复杂,既与义务教育后升学制度体系、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观念有关,也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状况相关。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宏观要求,到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配套文件,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决定》强调指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准确抓住当前热点问题,应从3个方面抓紧解决。

——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减负工作职责。重点是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对学校减负工作提出导向性意见,对减负工作开展经常性检查,逐步将减负工作与升学制度系列改革有机贯通。按照国家关于改革学校考核办法和机制的要求,各级政府不得按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每学期公布专项督导结果。

——加大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创新力度。重点是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按照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要求,在小学阳光入学、均衡编班的基础上,实行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减少书面作业。规范并严控每学期全校统考和每门课测试次数,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实行“等级加评语”评价方式,规范教辅材料使用方式。

——切实增强家长和社会的减负共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学生将拥有选择学习方式和成才途径的更多机会,家长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状况将逐渐改变,要让家长能主动与学校沟通配合减负。中小学将利用家长委员会等载体加强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人民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及社会组织可在社区发挥配合减负的积极作用,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各地政府将严查节假日双休日学校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学校举办选拔生源“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行为,着力规范和管理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第三,加强扶持困难群体和困难地区的教育。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之一是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决定》再次强调,“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意图,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推进制度创新。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继续推进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政策,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实施成果;在中职教育免学费和普通高中学费减免等政策基础上,完善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结合全国社会征信体系和个人收入信息系统建设,拓宽家庭经济困难本科高职学生资助渠道,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完善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产生越来越深刻的革命性影响,成为我国缩小教育差距的难得机遇。根据《决定》的新要求,要切实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高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水平。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教育信息网络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不断创新大规模网络学习模式。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 7

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体系和成才通道

考试招生制度,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为选拔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要日益多样化。为此,《决定》部署启动整体性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总体上看,新的重大改革举措大致分为5个层面。

第一,落实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这是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公平性的法定要求,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相应地,试行学区制要合理划分学区范围,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学区内小学毕业生直接进入初中,并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要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严禁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与升学的依据,真正回归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的本质属性,使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所有学龄人口。

第二,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原则上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同一门课程两次考试机会的办法;综合素质评价是建立规范化的学生成长记录制度。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学好每门学科,克服文理偏科现象,兼顾自身兴趣、志向和优势,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提供依据。

第三,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高等职业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和时间安排上与普通高等学校分开,使部分学生从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目的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扩大就业的实际需求,紧密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做好准备。

第四,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在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增强考试内容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逐步形成考生与学校之间双向多次选择机制。完善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办法,为品学兼优、具有特殊才能和符合国家鼓励政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入学方式。

第五,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为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适当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通道,高职院校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对口进入本科高校相关专业学习。建立本科高校学分互认联盟。继续完善国家和地方的开放大学体系、自学考试制度、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成人高校、继续教育机构面向在职人员及其他学习者,实行弹性学制、学分累积、宽进严出,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还要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尽快搭建符合基本国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使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提高全体国民思想/ 7

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

《决定》专门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行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教育体制改革创设有利的制度环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以“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导向,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挥社会参与作用,相应的改革亮点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决定》坚持管办评分离方向,要求政府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其中,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是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关系的集中体现。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改革试验,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同时,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关键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要让每所学校都能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核心是加强章程建设。教育部要求2015年前全国所有学校都要制定或修订好章程,办学自主权须由规范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来实现,校内外的民主监督制度都要加快建立健全,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二,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的内涵,就是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根据《决定》的改革新举措,要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建立国家、省、市(州、盟)、县四级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委员会及日常办事机构,将政府业务部门监督评价职能调整到督导部门,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作用,进一步调动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积极性,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评估监测教育质量,适时将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程序之中,作为完善评估监测制度体系的重要运作方式。

第三,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教育的积极性,国家法律和政策已将民办教育视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级政府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开辟了许多新路。《决定》提出5种政策方式,目的在于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其中,“基金奖励”、“捐资激励”、“政府补贴”,分别有《教育法》第六、七章和《义务教育法》第七章可依,重点是正规学历教育,主要是完善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可不限于义务教育,还可覆盖非学历教育培训活动;“助学贷款”延展到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学校录取新生,需要后续政策措施跟进。各地区将从实际出发,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7

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形成并巩固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决定》的精神,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各方支持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7

第二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前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

部党组学习贯彻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金太阳教育

2月2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领

会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

议强调,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上来,深化教育

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

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会议指出,此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深入研讨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明确

了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

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

重大问题,并对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讲话视野广

阔、思想深刻,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很强,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再一次有力

动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要正确准确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扣教育综合改革各

项任务,不断把教育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一是学习领会、加深认识。深入

领会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领会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贯彻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

项工作中。二是坚定方向、保持定力。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要针对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四

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重点,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要发扬认真的精神和

务实的作风,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不

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第三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第四篇:坚定不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定不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宋德民

2012-12-13 10:25:45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12日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进一步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同时,十八大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总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党中央对教育改革作出的新判断、提出的新观点、进行的新部署,是我们今后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伴随着改革的强大推动。我们理解,在当前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要意义就在于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系统的思维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的观念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的办法推进改革,真正做到以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以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改革增强教育活力,以改革促进教育战线和谐稳定,切实提高教育改革的协调性、针对性。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好教育内部的系统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教育相互联系,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各种学段相互影响。在一个特定时期,单一的、单方面的、一个教育阶段的改革,也许能收到一定成效,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改革模式不仅难以奏效,反而会对其他方面产生掣肘。推进综合改革,不是局限于局部内容的调整完善或单一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要充分考虑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考虑。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好教育外部的关联性。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同时受外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推进教育改革,一方面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改革的影响,要将改革的力度与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筹考虑,既要坚持按教育规律推进改革,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社会评价对改革的引导作用,而不能关起门来搞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形成合力推进教育改革,营造更好的推进教育改革的社会环境,取得更好的教育改革的社会效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好教育改革的整体性。教育改革到今天,已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领域,而是全面展开、整体推进。深化改革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推进改革也成为各地区各部门教育工作的共同任务。因此,在改革布点上,既要统筹考虑东中西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各级各类教育的现状,分类指导;又要突出重点,提高整体性。

两年多来,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确定了从国家统一实施、地方承担试点以及基层自主改革三个层面,围绕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开展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建立了由2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改革的领导体制;探索了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咨询机制;实行了行政部门负责联系改革试点项目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及教育改革重大政策协调突破、信息报送、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下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

关于下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这样四点考虑: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改革就意味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首先把握的原则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凝聚最大共识,减小改革阻力。

二是实现上下联动。教育体现着党和国家意志,一些涉及重大制度设计的改革,只能是自上而下,才能真正取得突破。但同时应看到,基层蕴藏着无穷改革力量和智慧,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改革如何推进,基层是第一实践者;改革效果如何,广大师生和群众最有发言权。必须保护和激发基层改革积极性,建立改革激励机制,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三是找准重点难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坚,尽快取得更具标志性、有较高显示度的成效。重点一旦突破,其他方面问题相应就会迎刃而解。要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改革目标,特别要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确定改革任务,制定改革措施,协调改革政策,加快推进步伐,通过重点突破实现改革整体推进。

四是完善体制机制。实践证明,体制顺,合力成;机制灵,活力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试点动态调整机制、监督问责机制和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改革推进中的责任分工,形成全社会理解、关心、重视、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开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局面。

(作者系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

第五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

《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集中反映了今后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的领导,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明确攻坚方向,凝聚社会共识,加强举措配套,统筹落实好以下三个重点方面。(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字里行间深深寄托着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赋予立德树人以深刻理论内涵和全新时代特征,意义非常深远。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还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决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以及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清晰表明我们党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政策基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结构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尽快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决定》要求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考试招生制度,就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决定》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从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起步,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特别是在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方面迈出新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相信这一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政策,将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将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为亿万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搭建符合基本国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所必须秉持的基本政策内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有待改变,对此,《决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时,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要循序渐进和制度创新,既要把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还要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这些都将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决定》专门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具体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等,都成为亮点,也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决定》提炼出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要点,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的方向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决定》提出的系列改革举措,关键在于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推进学校分类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将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

“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决定》提出的极具创新性的政策要求,就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 学体制,要求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人教育领域,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下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讲课提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讲课提纲 林式其 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但老百姓的抱怨也从未停止,甚至“中国教育应该推倒重来”的言论也一度泛起。没有温饱时的社会......

    学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心得体会 我校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了教育部长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通过学习领会了精神,在“加快社会事......

    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述评

    扬鞭催马开新局 —— 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述评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12 月 28 日 1、2 版 回眸2013年中国教育,改革是最受人瞩目的关键词。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

    五位教育管理者畅谈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五位教育管理者畅谈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13-11-20 14:43 作者: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T|T 五位教育管理者畅谈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找准新一轮教育改革突破口......

    切实做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5篇

    切实做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体现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作者:刘自成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年第06期 教育领域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袁贵仁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者:袁贵仁2014-01-07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今年改革重点任务解读⑤)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张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4日10 版) 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