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解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分享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2日对外公布。供销合作社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就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有何具体的改革任务和政策亮点值得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
坚持一条主线:为农服务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兴起,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表明,我国已经步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使“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李春生表示,在这方面,长期扎根农村的供销合作社既有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最有条件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渠道。
经过多年改革,目前供销合作社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去年全系统销售额达3.76万亿元、利润354亿元,拥有2.5万个基层社、33.7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1.4万个农民合作社、5.1万个庄稼医院和105.5万个现代经营服务网点。
尽管如此,一些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决定提出,到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李春生说,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为农服务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我们所采取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是为了使供销合作社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抓住一个核心: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
合作经济属性是供销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特性,也是独特优势所在。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供销合作社身上合作经济的特色并不鲜明,这突出表现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基层社比较薄弱。
不断强化合作经济属性,通过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已成为衡量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的重要标准。
决定明确,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出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和经济上的联结,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
李春生表示,当前供销合作社2.5万个基层社发展不平衡、情况比较复杂。决定对基层社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扶持政策,这对推进基层社改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他说,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基层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有条件的基层社,要加快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将通过发展经营服务业务逐步密切与农民的联系。
四项改革举措:拓展服务领域
经济新常态下,国内流通领域的产业组织方式、商业经营模式、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农产品“买贵”“卖难”,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市场间顺畅流动?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挑战?
此次出台的决定提出,要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为此,决定提出了4项具体举措:
——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等系列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中心,推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向城乡社区延伸。
——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
李春生表示,服务农民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国务院部署,去年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四省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在基层组织建设、系统联合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合作金融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他说,新常态下,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履行为农服务职责。
第二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前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
部党组学习贯彻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金太阳教育
2月2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领
会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
议强调,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上来,深化教育
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
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会议指出,此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深入研讨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明确
了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
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
重大问题,并对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讲话视野广
阔、思想深刻,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很强,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再一次有力
动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要正确准确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扣教育综合改革各
项任务,不断把教育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一是学习领会、加深认识。深入
领会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领会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贯彻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
项工作中。二是坚定方向、保持定力。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要针对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四
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重点,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要发扬认真的精神和
务实的作风,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不
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第三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自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以来,县供销社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宗旨,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新路径,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任务的通知》,2020年全县供销合作社改革任务共计26项,已完成25项,因现行相关规定,未完成事项1项。下面我就供销社深化改革工作总体情况作一汇报。
一、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健全”三会”制度,治理架构不断优化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今年X月X日,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新设立了监事会,优化了内设机构。2020年X月X日召开了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第八届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修订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班子,并召开了第八届理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形成了理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基层基础,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新型基层社,加快联合合作,建立健全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网络体系。一是采取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创新发展新型基层社27个,二是采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发展新型基层社5个,三是采取引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发展新型基层社8个,四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X个。全县基层供销合作社总数达到X个,基层供销社乡镇覆盖率达100%。
(三)整合社有企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组建“县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组建了“县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取得了全县“首张代理记账许可证”,目前已为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社有企业及基层供销社等提供代理记账、示范社评定、规范化记账等服务。促进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进一步管好社有资产提供了财务保障。二是重组县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8年新引进了专业的电商技术团队,以资金和技术入股的方式重组了“县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施了“互联网+供销社”行动计划,在全县新建村镇电商综合服务站45个,线下农产品体验店2个。开展电商助农行动,在线下大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县内企业和产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绿博会、农产品展销周、川货全国行等节会,开展了扶贫产品进社区活动,不断拓宽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借助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购物平台对特色产品进行全网营销。近三年,助推扶贫产品实现销售X亿元。(四)改造传统基层社,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1、恢复传统业务,创新经营机制
我们抓住综合改革契机,先后通过实施“新网工程”和“农村社会化体系建设”项目,结合招商引资,对原基层供销社存量资产改造后建成农资配送中心X个、乡镇综合超市X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X个、庄稼医院X个,“一网多用”专兼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X个,恢复了农资、日用品、再生资源回收等传统业务。
2、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打造多层级服务平台
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托管、“保姆式”托管以及“经营式”托管。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契机,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一是县级平台“双驱动”。
整合农业农村、供销、商务等部门资源,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以“品牌+数字”双驱动为核心内容的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县级平台,由供销社负责运维管理,为全县96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部分乡、村级服务平台提供实时数据信息、监测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土地流转、农产品产销对接、品牌孵化等服务。二是乡镇平台“三整合”。
在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采取股权联结、利益联结方式,整合农业农村、供销、金融、邮政等部门涉农资源,整合省农科院、气象、市场监管等技术资源,整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合社、专业大户、农村能人等社会资源,建成“主体多元化、业态多类化、内容多样化”的乡镇为农服务共享中心X个,为水稻等主导产业提供育秧育苗、机耕机播、统防统治、机采机收、烘干仓储、初精加工、品牌销售、秸秆利用等全程、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并配套提供电商、会计、金融、保险、寄递等服务,覆盖X个乡镇、X个合作社、X个家庭农场、X万户农户。三是村级平台“四联带”。
以“三社融合”(村级供销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农民专合社)为基础,搭建村级服务平台21个,实现“联帮带建、联村带片、联社带户、联产带富”,19名党员进入村级供销社任职,联系带动107个村、86个农民专合社、吸纳社员3万余户,亩均增收360元。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全县267个村、551个农民专合社,开展土地托管30.6万亩,占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量的43.7%,成功创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2020年9月28日,全省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胜利召开,李霞县长代表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挥供销社独特优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交流发言,我县探索形成的县级平台“双驱动”、乡镇平台“三整合”、村级平台“四联带”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得到了省供销社主任任晓春等参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及全省21个市(州)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五)推动“品牌+”战略,品牌效益不断扩大
一是打响农特产品品牌。
开展了农特旅区域品牌征名活动,注册了“江江好”农特产品集体商标,并授权20家企业38个产品使用。以“江江好”区域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创造性提出“品牌+”战略。探索“品牌+电商”“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双创”“品牌+冷链物流”等模式,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做大做优农特产品品牌,拓宽产品销路。二是大力开展有机产品认证。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取得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证书25张、产品36个。牵头开展国、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使成功进入“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行列。三是建成数字农业品牌馆。
在绿谷博览城建成了集数字农业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孵化、农特产品展销和农产品电商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农业品牌馆。今年,数字农业品牌馆先后成为全市、全县乡村振兴现场会示范点,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品牌馆已成为供销对外宣传的窗口、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窗口、农业品牌建设的窗口、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的窗口。通过品牌馆的建设,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形象,展示了供销社敢想敢干的良好精神面貌。(六)加强示范引领,专合社规范水平不断提高
依托会计公司、益农电商公司,加快推进合作社财务管理、品牌建设、产品营销服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示范社评定监测标准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69个,入社入会农户4.19万户/11.73万人,带动农户13.9万户,实现产品销售总额16.05亿元。全县已培育市级示范社57家、省级示范社30家、国家级示范社7家。
(七)积极服务大局,供销助力日益凸显
1.发挥供销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发挥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帮助贫困村组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800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170户,通过与合作社联合经营较好地带动了贫困户增收。二是依托供销社,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扶贫”公益商标,全县共36家经营主体取得了“扶贫”商标标识的使用权。
2019年以来,通过推广使用“扶贫”公益商标,助推扶贫产品实现销售22.7亿元。2.凝聚供销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整合全县供销系统的服务职能、资金和资源,县于2018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供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以供销系统为主体,创新开展“展销+”行动,组织县内企业和产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绿博会、农产品展销周、川货全国行等节会,近三年累计助力农产品销售67亿元;开展“规范+”行动,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防范产业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覆盖指导和服务;开展“农资+”行动,供销系统累计出动2200人次开展农资下乡服务,有力保障了农资供给。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有资产老旧,使用效能低
供销系统现存社有资产多为上世纪修建,房屋老旧,安全隐患较大,且每年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隐患排除等工作;由于受土地性质的制约,没有开发利用,现社有资产均通过出租的方式收取租金,社有资产效能发挥不足。
(二)社有企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
现阶段系统内的益农电商公司和会计公司等,企业自身规模还小,主要面向县内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及经营性服务,产生的效益较低,还无法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事业中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能力差
供销系统主要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产业,采取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但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小、散、弱、管理粗放等问题,缺乏带动能力,没有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品牌建设乏力,效益不明显
我县虽已注册“江江好”农特产品集体商标,但目前推广力度还不够,尚未得到有效使用,品牌建设的效益转化率低。
(五)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干部队伍老化
县供销社现有在职领导3名(其中:理事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监事会主任1名,理事会尚缺副主任1名),机关在编人员13名,54岁以上达6人,基层社和基层企业更为突出,多数干部职工临近退休或退休后返聘继续工作,且企业管理、投资融资、农村合作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人才严重不足,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人才短缺成为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盘活社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加大基层社资产盘活开发力度,推进基层社老旧房屋分类改造,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采取联合合作模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建设乡镇综合超市、农贸市场等,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明晰资产权属关系,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积极通过参股、相对控股等多种合作形式加强对外合作。
(二)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服务经营提质增效
依托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围绕为农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仓储冷链、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社有经济转型升级。依托益农电商公司,为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品牌创建、展示展销、线上线下销售等服务;改造提升会计服务中心,为系统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它经营主体提供财务会计、税务、注册登记、资产清理等方面的服务。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引领能力
一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示范社评定,实行示范社动态监测,实施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行动,培育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开展“三位一体”融合试点。
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层供销社的融合,建立村级供销合作社,作为建立在农村最基层一级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统筹整合运营本村区域产业经济资源优势,结合本村实际和特色,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创建优质品牌,延伸本村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服务带动和助农增收。(四)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品牌+”战略有效实施
以“江江好”区域品牌为引领,加快探索“品牌+电商”“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双创”“品牌+冷链物流”等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做大做优农特产品品牌。发挥数字农业服务中心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提高数字农业的覆盖面。依托数字农业品牌馆,为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品开发、品牌策划、品牌孵化、品牌推广等一站式服务,擦亮农业招牌,提升产品品牌的“含金量”;采取网络直播带货、线下展销推广等形式,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助推产品走向全国。
(五)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培育高素质为农服务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广开门路,招才纳贤,广泛吸纳和聘用大学毕业生、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骨干、村“两委”干部、社会能人、返乡青年等到基层社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供销的为农服务队伍。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大胆启用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支持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供销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优良传统,培育一批忠诚干净担当、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专业化供销社干部队伍,推动供销合作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1日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高校要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神聚力深化综合改革,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作出贡献。
刘延东强调,要增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专业结构,防止“同质化”,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确保公平公正。要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发挥高校在国际合作、人文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高校领导班子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敢于担当、积极有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跨越。
第五篇: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2007年03月20日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有条件的地方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应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以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认真探索,为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第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维持农村市场秩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同时,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合理调整乡镇政府 1
机构,精简富余人员,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第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地要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着眼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问题,防止基层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改革的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同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财政要逐步增加对困难县乡的补助,省、市两级
财政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切实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三是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统筹抓好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保护农民利益,给农民合理补偿,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纳入地方预算。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开透明,防止腐败。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继续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四是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在合理划分债务类别、加强监察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旧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债务试点。同时,严格防止新的乡村债务的发生,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