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四个统筹深化综合改革[模版]
坚持四个统筹深化综合改革
任县新思路创建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
——关于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任县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积极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坚持“四个统筹”,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0年底,全县人口出生率14.72‰,符合政策生育率92.13%,出生人口性别比106,较好地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2010年6月,该县人口综合改革“四个统筹”经验做法得到国家计生委认可,并以省计生工作简报形式,在全省推广交流。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保障体系
任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从队伍建设、用人体制、机构保障、责任体系等各个层面,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一是改革用人体制。优先选拔本科毕业生和选调生到计生办工作,计生办主任享受正科级待遇,乡镇长原则上从优秀的计生办主任中产生。两年来,全县8个乡镇有4名计生办主任提拔为乡镇长,在全县形成了助推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用人导向,使所有计生办主任都有干劲、有奔头。二是完善配套机构。针对改革重点,先后成立人口计生信息交流共享中心、计划生育执法大队、性别比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抚养费支付中心、计卫联合免费服务工作组,这些机构在加强人口信息管理、规范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开展优质
服务和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根据业务机构设置及职能,县委、县政府特批增加编制36人,公开招录微机、法律、医疗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各机构。同时,增调编制133人,全县计生专干全部实现财政供养。四是健全奖惩制度。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对基层总体考核的重大事项督办范围,强化调度,科学评估,严格责任,实行计生工作末位淘汰制,对年度计生工作最后一名的乡镇计生办主任予以免职,连续两年排在最后一名的,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予以免职。
二、实现资源共享,统筹打造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为全面加强人口综合信息管理,该县实行部门人口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促进了人口综合信息的全面、客观、及时、统一和综合治理。一是明确部门定分工。明确县计生、公安、卫生、药监、民政、工商、法院、人劳、组织等9个部门作为信息交流共享责任主体,每月5日前相互通报信息,根据各部门通报情况,县人口计生局进行梳理汇总,发现问题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二是规范信息严程序。在人口信息数据维护更新上,村级每月2日前将人口信息动态上报所在乡镇,乡级经整理汇总并与公安、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信息核对后,于当月8日前录入数据库,上传县计生局。在人口信息数据维护交流上,每月5日前,8部门认真填报人口信息通报表,县人口计生信息共享中心分类汇总后,分发到各乡镇计生办,各乡镇通过核对汇总后反馈至县人口信息共享中心,当月8日前信息共享中心将反馈的信息整理并通报全县。三是督查追责促落实。县“两办”督查室每月上旬对相关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效能督查。
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一次计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落实情况,并记入年终考核总成绩。凡工作不负责、不认真、信息通报不及时,甚至给整体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严肃追究部门领导责任,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2010年,该县通过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核查避免政策内出生漏报91人,纠正出生性别错报18人,发现新婚漏报131对,督促11名流入人口补办《婚育证明》,纠正数据库信息785条。
三、发挥部门优势,统筹构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
强化部门协作,推进综合治理,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该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优势,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探索互补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计卫合作,联手共促“民心工程”。由计生部门牵头,各乡镇卫生院与计生服务站联合成立健康服务小组,拓展免费服务项目和渠道。2010年免费检查52434人次,治疗21913例。二是优势互补,合力预防出生缺陷。由县政府牵头协调,县计生局和妇幼保健站联合服务,保健站负责药品提供,县、乡、村三级计生网络负责宣传、发放及回访,建立完善优生优育档案。去年以来,共发放优生药品1200多份,药品发放覆盖面明显提高。三是整合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空间。为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制定了《关于村级计生、卫生服务室建设的意见》,对“两室”进行整合,规定凡新建医疗服务室,必须同时符合计生服务室要求和功能。该县有61个村对“两室”进行整合建设,有效节约了建设资金,方便了群众。四是部门联动,协力平衡出生性别。出台《关于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
施方案》、《关于实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责任制的办法》等专件,明确卫生、药监、公安、法院等部门职责,成立性别综合治理办公室和联合执法大队。三年来,共开展大规模联查行动14次,查封B超22台,没收非法手术器械和终止妊娠药品58件,责令16家个体门诊和药店停业整顿,收回未经批准的《二胎生育证》64份,查处“两非”典型案件26例。
四、坚持依法行政,统筹建立社会抚养费“四在县”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工作,该县建立完善了社会抚养费立案在县、征收在县、管理在县、支付在县的“四在县”机制。一是立案在县。切实加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实行立案在县,做到程序合法、文书规范、管理统一。同时,在对乡镇报表外生对象进行立案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日常调查机制,确保了外生案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立案。二是征收在县。为确保社会抚养费征收及时、征收到位,切实起到遏制外生的作用,实行县级统一征收,征费到位率明显提高,达到了70%以上,征收面达到100%。几年来,全县没有出现一起因征费不公正问题造成的信访案件。三是管理在县。为确保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计生事业,严格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格票据管理、监督管理,并成立专项资金监督工作组,对社会抚养费的入库、预算及票据使用情况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严堵社会抚养费管理漏洞。四是支付在县。为规范计划生育经费拨付使用环节,在县人口计生局设立了社会抚养费支付中心,制定并落实逐级审批、按月拨付,征用脱钩、按需拨付,征用挂钩、奖拨结合的机制。
第二篇:坚持“三性”统一 深化三大改革
坚持“三性”统一 深化三大改革
坚持“三性”统一深化三大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农村和要素市场改革,是当前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如何深化三大改革?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性”即坚韧性、开创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不失时机地强力推进。
要有坚韧性──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深化三大改革首先必须坚
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统一思想不畏难。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按照“接轨沿海、全面优化、实现突围、提速提效”的思路,深化三大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增强发展动力。贫困地区财政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乏力,不改革无法实现“突围”;同时深化改革是群众急需的事,受益的事,是长远起作用的事。深化三大改革会触动多方利益,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但这是社会前进中的问题,工作进步中的问题,相对于改革和改革取得的成效,是次要问题、局部问题、枝节问题,是完全可以化解消除的问题。
适时而动不能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重大战略的实施都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既从宏观着眼,不失时机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又从微观着手,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方法。当前是改革改制的最好时机,上级有政策,外地有经验,加之国企自身也有危机,职工有愿望。因而不能再等、再拖、再靠,必须抢抓机遇,适时而动,痛下决心尽快改。
稳定工作不能松。深化改革,务必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一方面高度重视思想工作。多做宣传引导工作,多做思想教育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改革改制上来;另一方面实行规范操作。依法有序进行改革,先立规矩后实施,先定原则再推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稳定一个、发展一个,力求引发矛盾最小化。
要有开创性──确定改革的目的和重点
在坚定决心和信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开创性的改革动作。“突围”、解困只是改革的浅层目标,而通过改革,实现县域经济能量和能级的提升,进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才是改革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顺畅地推进三大改革,必须从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大难题着眼,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寻求新的突破。
改制兴业。企业改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投大靠强,聚集产业。在具体操作中,必须通过面向市场实现资产变现和招商引资,力求改制一家企业,壮大一个实业,带动一大产业。要进一步扩大产业建设投入,通过以资产换资金、以产权换财源,全力以赴上几个食品加工业、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工业制造业项目,以迅速做大规模,形成产业,形成财源。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兴办产业,着力点要放在创建小康示范村,实行产业布局规模化。特别是注重巩固并转化水利改革、退耕还林、清洁能源三项工程成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移民创业。以邵阳县为例,对于民穷县也穷的落后地区培育劳动力和人才要素市场,可以选择两个突破口:一方面,转移农民。县内转移就是让农民向城镇集中,向园区集中,把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在改革操作层面上主要是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歧视性规定,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真正让进城创业的农民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福利、公共卫生、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向县外转移,主要是通过创建劳务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劳力技能,打造劳务品牌,让本地民工走俏市场,在外创业。另一方面,内移能人。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洛湛铁路资源型产业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对外扩大开放,广引各方人才,特别是吸引本地在外的“精英”回乡投资兴业。这样,通过双向移民的办法,实现劳务转移,资本内移,精英回流,邵阳县城将变成洛湛移民新城,邵阳县将由农民大县变成移民大县。
让利惠民:深化三大改革,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深化农村改革,属于政策性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农村税费改革。当前要认真落实好“两降一取消”政策、粮食补贴政策和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格。属于开创性的改革主要是税费改革中的配套改革问题,特别是人的有关改革,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也是让利惠民的必要之举。譬如目前乡镇七站八所的运行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窝囊的体制,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乡镇自治,责权统一;一体对待,一视同仁;精简机构,合并职能;核定编制,竞争上岗;下岗分流,社会保障。
消赤减债: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进而真正实现乡村自治,这是今后乡村改革的方向。目前要积极探索多渠道支持乡村化解债务的办法和机制,切实减轻乡村两级包袱。结合深化农村改革,有两条途径可以减轻乡村负债:一方面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把收缩后的学校校舍加以整合利用,拍卖、出租创办民营学校,或创办实业产业,以减轻普九欠债压力;另一方面对水利设施、乡村企业及其它闲置资产,采用工业企业改制的办法,动产权、卖资产,盘
第三篇:《坚持科研引领,深化课堂改革》
坚持科研引领 深化课堂改革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中心小学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校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教育局“六个两”的重要工作内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强力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四大战略”;坚持教育科研引领,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教学常规和教学改革措施,从而加速了学校的发展。
一、强力推进校本教研,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校根据校本教研特征,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
1.建立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推动校本教研全面开展。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基本方法,建立了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大学教授和知名教育教学实践专家共同参与的校本研究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和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制度。
2.有效运作常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校在常规校本教研中,坚持做到“四抓”。一抓理论学习,二抓集体备课,三抓课例研究,四抓总结提炼。
3.有机融合校本教研核心要素,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品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大核心要素。有机融合三大核心要素是我校校本教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实践中,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制度。通过反思,让教师主动寻求同伴互助;通过同伴互助,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提炼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位。坚持做到“三个强化”,使三大核心要素有机融合。一是强化教学反思。创新反思环节,建立“三段式”反思制度,即是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二是强化沙龙研讨。以沙龙研讨为平台,广泛开展研讨活动。让不同的观
点在相互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三是强化专业引领。坚持用先进理念武装团队和管理团队。
4.科学整合教研与科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学校坚持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学校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潜力,努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制定出台了《辛冲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和《辛冲镇中心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一年来,教师撰写的研究性论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获得各级各类奖励90多 人次。“十一五”市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成果在校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十二五”以来,学校又承担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与对策研究》,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并且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突破。教师承担市、区个人课题5项,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联动机制,不断引领和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近年来,我校狠抓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确立了课堂教学的“四个地位”,不断提高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教学的目标地位,聚焦质量管理目标;确立常规教学地位,聚焦教学效益发展;确立学生的发展地位,聚焦学生自主发展。我们在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为切入点,全面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工程。
1.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们根据学校常规教学的实际,自主构建了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计划的一致性。科学计划,周密安排;实行分管领导期蹲点、月检查和周例会制度;将全员议课、说课、磨课和评课制度化;将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引领制度化。课堂教学在“精”字上做文章,即是课堂教学求精、教学过程求精、教师讲解求精、学生练习求精。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的成长,从而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强化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本次新课程改革出发点和最突出的亮点。因此,我们将“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作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根本要求,把课堂、教材和教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让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发育迟缓、学业不良、被孤立和拒绝、有缺点和缺陷、敢于质疑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独创性。首先我们狠抓好教学案编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调要以学生学会为目的,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准备。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案的编写。力求让教学案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口味,从而不断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
3.强化生态课堂的有效性,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生态课堂是指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的新型课堂。我们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生态课堂的生本性、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生动性、生长性特征,集中全校精英骨干力量,反复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出适合校情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揭示目标——整体感知——精学细品——互动交流——总结作业”。模式的建立,充分尊重了学习主体,还学生学习自由;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敢想、敢读、敢说、敢问、敢于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在张扬个性中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诗意浸染的学习环境。“守望儿童幸福的童年”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我们认为,学生来到学校,首先是生活。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让生命回归到教育之中,使教育直面生命,继而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生活和成长,让学校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使他们身居其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理想追求。因此,我们以地方教材《古诗诵读》为蓝本精心打造了读书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书法竞赛、诵读比赛、读书会、故事会、读书沙龙等系列竞赛活动。通过“读书社”、“文学社”、“书画社”有效运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走近自然,描山绘水,写意抒情,把春天带回教室,把夏天装进书包,把秋天藏在心底,把冬天画在作业上。
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过程科学规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是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驾驭教材和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师生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学校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学生在校的成长等等,是学校管理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和规范。
1.改革教研组研究机制,重新定位备课组的研究职能。教研组是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基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传统的以校为单位设置的学科教研组已经不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学科教研主要职能一分为二,将以校为单位的教研组的部分职能剥离开来,重新定位学科备课组的职能。加强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科备课组建设,使其承担日常教学教研的主要任务,包括编制教学案、说课、磨课、评课和教学反思,保留原有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实验职能,从而不断增强了校本教研的生机与活力。
2.改革教学管理的模式,重新定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原理,全面推行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和个性化作业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坚持“四个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教学案制度,强调教师在编制教学案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班级学习气氛,学生学习方法,让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回归到学生的学,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重新定位教学评价的功能。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坚持“从起点看变化,从基础看提高,从过程看发展”的评价宗旨,立足校本评价。坚持以校本评价为平台,促进学校自主管理;坚持以校本评价为动力,不断催生教师的自主发展;构建了“自评——互评——组评——校评——家长——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以校本评价为突破口,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自主构建了学生“星级”评价标准。把每个学生的发展都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监控指标,不断拓宽了评价的内容,使其评价内容更加多样化;根据学校、班级、学科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维度切入评价,着重考查学生体验以及情感产生的过程和外显行为,从而不断拓宽了评价的渠道,放大了评价的功效。
总之,我校在坚持科研引领,深化课堂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教师辛勤的耕耘,特别是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做大做强质量品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决心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为做大做强我校科研品牌,让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品牌更优质,影响更广泛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2007年03月20日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有条件的地方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应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以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认真探索,为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第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维持农村市场秩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同时,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合理调整乡镇政府 1
机构,精简富余人员,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第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地要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着眼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问题,防止基层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改革的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同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财政要逐步增加对困难县乡的补助,省、市两级
财政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切实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三是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统筹抓好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保护农民利益,给农民合理补偿,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纳入地方预算。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开透明,防止腐败。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继续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四是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在合理划分债务类别、加强监察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旧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债务试点。同时,严格防止新的乡村债务的发生,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国研室提供)
第五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前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
部党组学习贯彻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金太阳教育
2月2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领
会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
议强调,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上来,深化教育
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
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会议指出,此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深入研讨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明确
了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
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
重大问题,并对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讲话视野广
阔、思想深刻,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很强,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再一次有力
动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要正确准确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扣教育综合改革各
项任务,不断把教育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一是学习领会、加深认识。深入
领会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领会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贯彻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
项工作中。二是坚定方向、保持定力。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要针对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四
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重点,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要发扬认真的精神和
务实的作风,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不
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