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学科工作总结
本学期语文组工作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学科期初工作计划,现对语文组工作小结如下:
一、强化教学常规的过程督导。
一是对才参教的青年老师在教学中及时交流、完善、整改,确保教学的有效落实,以此同时,把语文教学质量的督导落实在实处。本学期按进度组织单元质量检测,共组织了三次单元考试,在检测后对成绩滞后的教师及时给予督导,交流改进在教学和辅导中要改进的方法,确保在下一次的单元质量检测中成绩有一定的提升。
二是在期中考试语文班级差值和个人差值都在3分以上的语文老师有:1人,课后找这位老师沟通,经过努力力争在期末考试中消除3分外的分差。
三是加强常规的监控。本学期我和冯佳美老师一起对老师们的常规教学、各类作业的批阅检查了多次,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特别是对作文的批改,发现老师们在批改过程中很少使用批改符号,结合这一现象重新强调作文修改必须让老师们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并把这种方法交给学生。
四是坚持晚修第一节写字课的落实。老师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完成临摹的字帖,期中考试前落实的很好,但是
第 1 页,共 3页
在后半学期写字课的落实有所松懈,在下学期我们要给予改进,确保写字课的落实,同时,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写字指导,我们要求写字课上一看二说三描四写五评六展。
五是落实学部特色。课前五分钟指导学生对本学期国学内容引导诵读,最终达到熟能成诵。本学期进行了2次大型的检查。一是期中考前各年级的国学诵读;二是期中考后各年级的国学诵读。
二、常规教研落到实处。
本学期语文组共安排了有15位老师围绕阅读教学提供了教研课,课前这些老师都能够进行试教,请教同组老师去进行听课后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教案在进行讲课。课后老师进行说课、评课,教研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本学期在高效展示课上老师们都能够围绕读的多样性指导来进行教课。
三、开展优秀作业展示评奖。
本学期除了完成双周开放作业话题的征集撰写以外,还结合今年秋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开放作文比赛。从交来了百余篇作文中进行评选,共评出特等奖23名,一等奖27名。这将为我校学生的作文提高了兴趣。
另外,本学期结束时对各班级优秀开放作业进行上交评比,为明年的读书节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工作的反思。
(一)对年轻教师传帮带的过程还要更深入。
第 2 页,共 3页
(二)在常规教学中,对后位班级和教师的指导和督查还要深入到备课、课堂教学、反思、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
五、下学期工作设想。
(一)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研课的实效性,切实发挥老师们的智慧合力,全面提升我们备课和教研的质量。(二)强化读书特色的落实,开展丰富多彩读书节活动,全面推进师生、家长共读的读书氛围。
第 3 页,共 3页
第二篇: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校语文教研组在领导和全体语文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教科研任务,并努力开创出校语文教研活动的新局面。
一、立足课堂,注重实践,让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
外国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种研究者的研究不是高屋建瓴,不是坐在办公室中的想当然,更不是从理论推出理论的研究方式。教育者本身的特殊注定了教师研究方式的特殊。可以说,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实践经验的展开,是为更好地实践服务的。它必须以课堂教学作为实验基地,必须以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实在在地研究。教研活动只是这种研究活动的一种组织性行为,能够通过这种活动使教师们在一起,共享教育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技能以及学科素养方面获得更大的提高。因此,本学期教研活动中的教师教授研讨课,不提倡试教,不事先进行刻意地准备,力求展现平时上课的真实感。真实的课堂最能看出一个教师的真实业务水平,同时,也最能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思想启迪。我们不是生活在开课中,我们是向教学要质量,是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着。教研活动也正是抱着这样的目的,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力求能够根据山区地域及生源的实际,在平时课堂实践中上出有质量、高效率的课。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形成学习型教研新风。
几年来,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人认为,一桶水岂能解决?古人不是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吗?要有源源不断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也许,这只是揭示了教师需要具备丰足的学科知识而已。其实,这些年教师更多的学习时间还落在了教学方式和理论更新上。全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特级教师,这些特级教师都是从课堂教学中“真刀实枪”地干出来的。他们的教学方式有时候会使我们茅塞顿开。教学理论,有的是前人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有的是科学方法的推断。经验表明,学习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读有关理论的书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教研活动,是追求课堂效率的活动,很自然地牵涉到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近几年,无论是国内也好,还是国外也好,教学方式和理论观念的更新很快。但不管是怎样更新的,我们都要立足实际,寻求更科学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在形式上崇尚自然,在理论上学有所得。而这也是教研活动的职能之一。这学期,我们组织了观看特级教师支玉恒等老师课堂教学录像的活动。通过看录像,教师们领悟到了:上课其实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它是一种生活,是一项充满情趣,又是富有生机的活动。另外,我们又组织了多次的理论学习,让教师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上都能获得提升。理论的学习,如果不进行消化、吸收,则理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要求组内教师学以致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在行动上融合理论、深化理论。
三、人人参与,全员提高,为过渡到“主题化”教研作好准备。
不管是市教育局提出的要创建学习型的教育组织也好,还是以前我们自己自发形成的学习行为也好,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教师的再学习已经是举世公认必须做的。因为,教师是信息社会前面的排头兵,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成长。近几年,教育界提出了既经济实惠又不误工时的“校本培训”理念。教研活动正是“校本培训”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们教研活动的立足点在人人参与,全员提高,不让一位教师落下。这学期,我们组织了XX等8位青年语文教师开出校教研活动研讨课,另外有XX等两位教师开出了两节山区海岛骨干教师汇报课,XX等老师开出2节市级新课程教学展示课,开课覆盖面达到52%以上,平均每次活动出勤率达到93%以上。在活动中,开课的教师积极准备,主动承担任务,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们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开课者。同时,很多比如备课等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与会教师的积极思考。在平时,各年级段内同教材的教师还经常开展互听互评互研活动,特别是二、三年级段老师搞得相当好;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也经常真诚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地记教学日记,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方向性,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必须遵循这种科学的规律。教研活动的“主题化”正是这种方向性的实际体现。本学期语文教师积极的教研态度,良好的教研风气,为接下来活动的“主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也自然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1、教研经费的短缺使很多活动不能开展,也使教师失去了很多外出学习机会,削弱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2、教师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工作繁忙,限制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3、教研活动需要强有力的教科研机构的支撑,需要真正的“源头活水”。应聘请上级教研部门担任顾问,使教研活动焕发出更强的生命之光。
第三篇:2011—2012学第一学期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一学期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提出“自信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信,培养学生的人格自信。结合学校工作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学科组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努力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开展各种形式教研活动和评比活动,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切实抓好政治教师的学习。组织政治教师继续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2010年全教会精神;学习国际国内的重要时事。千方百计提高政治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新课程意识和专业水平。
2.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自信的提升
积极参加区、校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组织全组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加强组内备课,集体研讨,充分发挥组内有经验教师的作用,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智慧都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张贞、张旭春、杨屹三位教师在全组做了“三说”的展示,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促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提升师生自信的主渠道。本学期充分了解本学科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的教学现状,认真总结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对策,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力争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听得多、参与思考少的现状,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减负增效,使课堂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自信。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展示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使课堂成为学生精彩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本学期,张贞老师做了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研讨课,李宁主任悉心指导,帮助张贞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全组老师都听了张贞老师的课,并进行了研讨,对大家帮助很大。
4.加强学科组建设,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不断成熟;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巡回听课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促进青年政治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治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本学期,九年级备课组被推荐为优秀备课组。王海志撰写的论文《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离不开信息技术》获市级三等奖,杨屹撰写的《换位**》获市级二等奖,并获得学校最具潜质力教师称号。
5.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毕业班老师认真总结和反思2011年会考工作,及早谋划,更新教学观念,加强集体备课,挥发骨干教师的作用,形成科学的应对策略,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政治组
2011.12.28
第四篇:第一学期科学学科工作总结
雍景园小学科普工作总结
轻松实践 愉悦创造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科学学科工作总结
东区雍景园小学 詹海洲
本学期,我校“科学与综合实践”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继续紧围绕着市、校教研室关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指示精神,以落实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载体,以整体发展为目标,以特色项目作推进,以开拓创新为生命力,再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了课程实施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加强教研力度,提高了教研质量。
1、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引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学科、综合实践中心教研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了教研质量。
2、我校继续定期开展了集体备课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继续加强了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情况的调研,帮助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的特点,用新观念、新方法用好新教材;同时对新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和反馈。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收集和撰写课改实验中典型的教学案例。
4、我校围绕上学期所拟定的课题,大力开展了课题研究。
二、进一步拓展学习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雍景园小学科普工作总结
着力加强教师的交流研讨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市级的纵向交流及校、校际间的横向学习。如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和骨干教师外出与东升镇综合组开展了联谊交流活动。通过学习、交流,提高自身和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具体开展的工作
1、搭平台,促成长
首次将市进修学院科学培训班引进雍景园小学,在全市160多名科学教师面前推荐了雍景园小学的李余仙主任《结合发明创造法》以及詹海洲老师带领两位实习老师朱伟明和张黎共同演译了火箭的制作和讲座。并且由于精彩的表现,让进修学院的周老师老师和陈老师推荐给全市120多名初、高老师做进一步的讲演。深受欢迎,并且达成约定,明年再见。
2、走出去,学理念
11月份在市教研室带领下,詹海洲老师有幸前往浙江参加了全国科学年会,感受各省大师的风范;组织我校科学教师前往开发区聚龙湾参加全国DI教练培训学习;组织我校科学教师前往广东科学馆亲身体验科学模型。
3、资源整合,优化竞赛
李余仙和詹海洲老师组织我校学生参加了广东省少儿发明展。最终雍小有两项作品入选全国竞赛。中山市只有雍小和中小心进行全国赛场,最终雍小以两个作品一银一铜的成绩打败了中
雍景园小学科普工作总结
心小四个作品只有一铜的成绩。并且在11月份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五届DI创新思维竞赛。李余仙主任在作为中山市唯一的代表给全省192支代表队作经验介绍,深受全场反响。
4、积极承办市区的活动。
以市区大型活动为契机,促进我区科普教育的深化和影响。本学期主要承办参与了三项市级的活动:
市教育局、市科协的第九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全区就五所公办小学(不包括民办和中学)取得了小发明在内的41项一等奖(其中雍小、水云轩、柏苑各九项一等奖,朗晴8项,竹苑4项),位列各区之首;市进修学院的科学教育研修活动;市教育局的科普集市活动。
四、抓重点、固基点、燃亮点,全方位打造学校科普教育特色
(一)建章立制、完善室场设备——科普教育工作的起点。抓住创新优势,切实推行科普教育,各小学完善了由行政、科组长、科技教师等人员组成的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条例,拨专款支持、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在师生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品质。
为建立良好的科普教育氛围,我校陆续完善了科技制作室、机器人训练场、实验室、劳技室、科普活动室、生物园、地理园、科普宣传廊等活动阵地。
(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
雍景园小学科普工作总结
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他们的异想天开能力、创造能力很多时候远远超过我们成人想像的范围。我校通过引入发明创新教育理论,将创造发明与教育相结合,将创新思维与教育相结合,并研究相结合的一般规律。其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发明创新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产生发明和创造成果,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崇尚亲身体验、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科普教育的基本点。
1、开辟视听专栏,拓宽学生视野。
(1)鼓励学生订阅科普报刊,利用各种渠道借阅科普读物。(2)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影视,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注意收集最新科技发展动态。
(3)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使学生亲身看到、触摸到书本上所学到的科技知识。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普夏令营活动,增长学生的科普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4)开辟了“科普园地”宣传专栏,定期向学生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我国乃至世界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最新科技动态。
(5)出好“科普”黑板报,组织“科普知识”专题讲座,通过广泛的宣传,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
(6)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演讲。通过演讲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五花八门的构思中,了解更多的思维方式。
2、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心智。(1)实践系列活动。
雍景园小学科普工作总结
我校组织各种专题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联谊,到国防教育基地体验生活,到污水处理中心、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基地等进行社会调查,组织“珍惜生命 愉悦生活”“我与奥运同行”“中山文化之旅”“人人参与禁塑令”等活动。此外,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小组,开展了以年级组、工作组为单位,面向学生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的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资源开发取得一定的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唯一的没有教材的课程,在广东省通用的资源包也只是一种参考,还有一定的地校差异,所以它是校本性相当强的课程。学校对该课程开展得如何很关键决定于是否进行了资源开发,开发的效果如何,使用情况如何? 部分学校长期以来由固定的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工作, 老师们已熟悉并习惯于根据学校及周边条件开发新的校本资源,并形成了资源共享机制。如雍景园小学已开发出常规课例有:《洋快餐与儿童成长》、《中山市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中山市小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中山市小学家校联系模式调查》、《东校农村养老保险情况调查》、《中山市东校小学英语口语练习形式探究》、《畅谈公交你我他》、《全民健身样板市---中山》、《我们身边的奥运》等16个课例。这些课例都可供老师们常年循环使用。由于该校资源开发得法,受上级部门肯定,学校应邀到广州、中山教师进修学院进行经验介绍,分享工作心得。
(3)课例研究效果良好。
我校定期开展各级各类课例研讨活动,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示 5
雍景园小学科普工作总结
范教学,多个兄弟学校多次组织到我校进行观摩探讨,促使课例研究又取得长足进步。
这一系列的活动既是我校的特色,也是我们今后重点发展的项目,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活动中所创设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实现自我;学生常常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全身心地投入,改变不良学习的态度;还会在科技活动中悟出要以科学态度看问题,而引起自身理念上的更新。在开展各种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一批富有个性、思维灵活、组织能力强的学生。
2012-01-09
第五篇:小学2018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总结
小学2018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
总结(精选多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小学语文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为此,作为一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才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积极参加培训的同时,还注意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努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由课程的传递和执行者向课程的创造与开发者转变。
努力适应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主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使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由教学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儿童有着他们自己独有的生
活方式,他们的视角是与我们成人不同的。一年级儿童此方面特点更为突出,因此,每次设计教学,我总是真心地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创设氛围,为学生能够入情入境作好铺垫。努力在教学中做到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宽容的气氛,创设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真诚真心的气氛,使教学成为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的过程。、由教学重结论向重过程与结论相结合转变。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过程,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目标,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的过程,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长、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过程。、由教学过程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学科教学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在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树立了新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成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有的教师认为一年级小学生什么也不懂,这样认为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主体。
为此,在教学中,我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努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努力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学观与学生
观为指导,努力完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自身文学修养,树立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大世界。
2、用语文学科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
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优美的词串,美丽的大海,神奇的“神州号”……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唐诗三百首》、《童话》是小学生必读之物,读,增加了积累,巩固了拼音,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3、用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媒体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
儿童的思维一般倾向于形象思维,对形象的偏爱是儿童的天性。怎样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呢?在课堂上,我注重运用投影、录像、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手段变得多样、生动,使课堂由“黑白、平面”变得“彩色、立体”,使课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
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儿童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我们应该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小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
我把学生带到图书馆,让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我把学生带到校外去参观、访问,让孩子们去追寻历史的遗痕,去捕捉时代的变迁,去领略家乡的腾飞……同学们感受深刻,一篇篇作文写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我还常常向学生布置实践型的作业,如:
给爸爸讲一个成语故事、给妈妈写一封信、组织一次家庭成语接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谚语……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成焕发生命活力,成为学生的乐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主体”的核心,所以,而以“学生为本”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改革环境的大潮中,我们更新了观念,转变了角色,积极组织教学,参与各种培训,注重学习,使得自己尽可能地树立大语文观、主体教学观。
首先,我们树立了科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部和谐发展。同时,和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体会到学的快乐。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人格,要让儿童成为儿童,不要让其成为“小大人”,我们要去欣赏他们,呵护他们,宽容他们,理解他们,相信学生的缺点其实就是一个营养不足的优点,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协调、让学生做一个教师式学生,让教师做一个学生式的教师。
再次,本学期我们还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研究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地走向一条回家的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去实现。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再次,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质量
观,教学的质量不是反映在教师的水平上,而是在学生的发展上。教学质量要落实到学生主体身上,构建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主要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
另外,学生的有个性差异,能力也有差异,作为低年级的课改教师没有更好地创造性地布置有弹性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没有充分做到为因人而异,在这点还得落到实处,更加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重积累,重感悟,我们努力把握这一点,克服个性差异没有落到实处之不足,让每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爱语文,让语文课成为焕发学生的生命力,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所学知识也能在第一时间——课堂上得以运用;在课后多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地发现自我,丰富学习方法,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内心体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小学语文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
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为此,作为一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才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积极参加培训的同时,还注意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努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
努力适应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主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使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
此有机融为一体,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树立了新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成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有的教师认为一年级小学生什么也不懂,这样认为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存为此,在教学中,我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努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努力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为指导,努力完善教学活动。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成焕发生命活力,成为学生的乐园。
2014—2014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8课,略读课文12课。第一单元家庭亲情,第二单元学习生活,第三单元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生体验,第五单元科学世界。第六单元幻想世界。从文体上看,这六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另外还有《名著导读》《写
好硬笔行楷字》等两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安排了六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
3、综合性学习安排3次,内容涉及学习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
4、写字集中安排了2次,内容涉及复习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习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语文优秀率为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
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
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本的主旨。
2、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会探究一些课文中的问题,会合作学习。
4、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五、教学难点
1、能够就某一角度的问题发表自己简单的看法。
2、掌握一定的背诵技巧,如记关键词,记第一个字等。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六、方法策略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
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2、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3、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5、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
化。
6、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7、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
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8、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9、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求学生本期读一到两本文学名著,做好读书笔记。
10、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课,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象山小学2014——2014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以象山文化为引领,深化“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育人思想,倡导“孩童万岁”的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专业能力提升、学生教育专业能力提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快教师队伍成长速度,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教研品位,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象山小学2014——2014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1、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追求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继续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
培养,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推进与反馈。
2、继续认真学习教育文件,转变观念。要潜心研究了解语文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继续转变以下观念: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科学观从“封闭”走向“开放”;目标观从单一目标走向三维整合的目标。要继续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3、组织本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互帮互学。在课堂教学上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4、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渗透“疑进”教学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们会以市区各类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新课程、新课堂教学的行为跟进式研讨,通过好课多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主题研讨等形式让每个教师参与到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中。
5、加强课改过程管理。本组教师要积极切磋教法学法,积极上好课改实践课、研究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反思、提炼和总结经验。同时要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重视组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争创学校先进学科、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反思《象山小学2014——2014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1、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上课要按照备好的课开展教学,不开“无轨电车”,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当然还要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适时改变学案。教师要做到一课一反思,争取一课一思,一课一得。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
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课改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我们要将语文教学质量的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要控制期末复习时间,特别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同时加强各类素质比赛,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竞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重视课外积累。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间、放学时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甚至超过课标规定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书中收获知识,明白道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加强教师的培训,催长骨干。
1.学科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组织教师配合学校
在本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读书笔记;在学科组活动中做一次读书介绍。
2、重视发挥青年教师在语文课改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注意教师的均衡性发展,落实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3.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加强学科组自身建设,提高学科组影响力。
我们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学科组就是我们业务交流提高的家园,教研组则是催生我们业务成长的沃土。加强教研组建设,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本学期大家将一如既往,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干好,出成绩,见成效。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1、学习《东宝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制定学科组、教研组、学科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组会议;
4、启动“疑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展新教师推门课,一年级教学常规验收课。
1、开展全体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
2、学生课堂学习品质观测。
1、召开学科组会议,交流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学科竞赛活动
1、教研沙龙活动:读书体会交流;
2、学科竞赛活动;
3、教师下水文评比。
1、制定语文课复习计划;
2、语文复习公开课;
3、语文学科总结,教研组工作总
~ 26 ~
结;
4、上交教学案例、论文、反思等并组织评比。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