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综合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评析
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评析
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全国卷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总结2003年文综卷与近年来文综卷命题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精心编制的。它适应了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体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与往年的文综卷相比,它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目标、试卷结构、试卷难度诸方面,保持了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为了适应今年全国一些省、市、自治区语文、数学、外语单独命题的新形势,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四套文综试卷,这就彻底打破了以往多年来“一张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总的来说,今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仍然坚持了“基本稳定,稳中求改,稳中出新”的做法。以下,我们仅就试卷的结构、主要特点和命题趋势谈一些看法,作为对试卷的初步评析。
一、试卷结构
与2003年高考文综卷相比,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的试卷结构稳中有变。见下表:
从A、B、C、D四套全国卷及上表可以看出:(1)文综卷I卷选择题(共35题)共140分,II卷非选择题(每卷4-6题不等)共160分,这一试卷结构未变。(2)依托新课程版教材设计的A、B、C三套试卷,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内容考查分值各为100分,即“1:1:1”;依托旧课程版教材设计的D卷三科比例为:地理88分(占29%),历史106分(占35.5%),政治106分(占35.5%)。这与2003年文综卷新、旧课程卷考查三科的分值比例是相同的。(3)依托新课程版设计的A、B、C三卷考查学科间综合试题分值均为60分,而2003年文综新课程卷(天津卷)考查学科间综合能力的试题分值也为100分,依托旧课程版设计的D卷考查学科间综合能力试题分值也为60分,而2003年文综旧课程卷(如北京卷),考查学科间综合能力试题分值为69分。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我国疆域广大,各省、市、自治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往长期以来“一张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难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从1999年起,各省市在选择考试科目方面已有所不同,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已经开始打破。为了适应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2004年除上海、北京外,教育部增加单独命题的有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9个省市,江苏省实行了3+1+1单科考试方案,全部自主命题。这是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中,综合科目测试除上海、北京、天津自主命题外,全国大部分省市仍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A、B、C、D四套高考文综全国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但是,无论是考试中心命题还是自主命题,都必须遵循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
高考是为高等学校择优录取合格新生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分省命题没有改变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性质。各种试卷的考试范围仍然以《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要求为准,都贯彻了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题型、分值比例等试卷结构也大同小异。但是,为了适应各省市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试卷在整体难度上是存在差异的。依托新课程版命制的A、B、C三套试卷的整体难度相对而言是逐卷降低,依托旧课程版命制的D卷,其难度大体上相当于B卷。总之,这四套文综全国卷在坚持统一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多样性,可谓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三、试题主要特点和命题发展趋势
1.学科内综合为主,注重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
近几年来,文综试卷的命题始终坚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于高中教学的基础性和分科教学的现状决定的。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各卷分别考查学科间综合能力试题分值都是60分(见本页文综全国试卷结构表),考查学科内综合能力试题分值与考查学科间综合能力试题分值的比例是80% :20%。学科内综合主要表现在:分别考查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的学科基础知识,重点考查考生如何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2004年文综全国卷所考内容大多是各学科的基础主干知识。虽然试题通过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但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知识,大多是学科基础主干知识。
例如:历史学科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及其作用(A卷12-14题)、近现代史上有关中俄关系的重大事件(A卷20-23题)、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文明演进过程(A卷37题)、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A卷39题第1问)、由古至今珠江流域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B卷15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B卷16-19题)、中日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B卷20-23题)等。在政治学科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B卷26题)、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市场交易原则问题(B卷27题)、产业结构问题(A卷38题(1))、39题(5))、党的建设、政府职能问题(A卷34-35题)、我国的外交政策(A卷31-33题、C卷33题)。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如从实际出发、(D卷27题、C卷28题)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C卷的29题)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D卷26题),在地理学科中,试题所考查的主干知识既有能力性的主干、基础性的主干,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主干。这里,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意识是对地理事物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因此几乎每份试卷中都有地图的出现,在地图上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这一基本的地理主干能力。此外,例如A卷7-8题和C卷的9-10题,都是通过变化了的四条曲线图,考查学生对大气垂直分层概念的理解和各个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再如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A卷第37题(2)问,B卷第2-3题),重要渔场的形成原因(A卷第37题(3)问),宗教起源和传播方式(C卷第3-4题),世界上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成因(D卷第36题)等,都属于基础知识性的主干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第三,试卷中时间的换算,昼夜长短的推算(A卷第4-5题,C卷的11题),坐标图表所表示的相对数据和绝对数据的关系(D卷第3题和第4-5小题),河流补给和地壳运动的原理(B卷第4-5题,第36题(2)(3)),大气运动的原理(A卷第37题,D卷第36题)等,则是属于基本原理性的主干知识。
上述试题突出了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考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2.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考查了运用知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来文综能力测试一直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知识点,而是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是把知识作为载体考查考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这对中学文科教学改革必将起到推动作用,加速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向启发探究式能力培养型教学转变。2004年文综全国卷中不少试题考查了包括阅读和信息提取、处理能力,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在内的综合学习能力,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历史学科中,A卷37题就是通过引用三幅历史地图和三段文字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问题角度,考查考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在理论导向上还引导考生从“世界整体观”和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历史。该题可以说是文综全国卷中考查历史思维能力最强的一道试题。政治学科中,A卷39题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其中第(5)小题,是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结合命题给出的材料,分析东北在全国经济中地位下降的原因及提出对策。考生要正确回答该题,必须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分析材料,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引领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价值取向。此次全国试卷中,在题目情境的设置和试题载体的选择上注重选择现实生活中不同层面的事实材料,从多种不同角度设计情境和设问,给人以丰富、实用的感觉。例如C卷第9-10题,以广西平果县的铝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工业布局原理和影响因素的掌握。B卷第4-6题,通过对2003年秋济南泉群重新涌水的事件,考查学生能否将学过的地下水和河流补给的基本原理与区域地理特征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题目所给的示意图,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找出涌水的原因和类型。
文科综合考试在注重能力考查的同时,还注重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例如:A卷24题以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书法篆刻艺术为题、29题以艺术家艺术创作中的“意境”为题、C卷34题以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句为题、D卷26题引用汉代思想家的言论为题,等等。这些命题不仅是考查学科知识,而且要求考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于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之中。
3.突出应用性,体现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问题立意,关注热点”可以说是文综试题的一大特色。2004年文综全国卷不少试题注意反映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感,旨在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国家以至人类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例如:四套试题分别涉及到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三农”问题(D卷40题、B卷38题)、东亚爆发禽流感(B卷31-32题)、经济全球化(A卷37题)、解决拖欠建筑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C卷39题)、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问题(C卷40题)、修改宪法问题(B卷24-25题)、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D卷39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A卷39题)、转变政府职能问题(A卷35题)、奥运会问题(A卷24-28题)、党内监督条例实施问题(A卷34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B卷35题)及美国对伊拉克动武(D卷30-31题)、朝核会谈(C卷33题)等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背景材料,既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又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达到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目的,其导向作用在于引导教师及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思维的敏锐性和视野的开阔性,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发生的重大事件,能够自觉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逐步加强跨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与传统的单科能力测试区别之处在于强调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这既包括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也包括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近年来,虽然文科综合试卷仍然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但跨学科的综合性试题的综合程度不断提高,这表现在试题材料的使用更为灵活,学科知识的综合更为自然,命题的角度更为多样,对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更高。
例如:A卷37题(4),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可以涉及地理、历史和政治各学科的知识。从本题设问看,解题不直接涉及地理知识。但是,解题从历史角度回答,还是从政治角度回答则不易判断。也就是说本题的综合度高,全面回答本题,需要具备历史、政治两个学科的知识,而从答案设计看,本题侧重从历史角度来回答,但不能完全排除政治学科知识渗透其中。这道题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综合试题的重要特点,即从知识和能力的运用看,命题“打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对问题的解答,不仅不同学科都能“有话说”,而且不同学科界线弱化,不同学科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被重新整合,融为一体。
文科综合测试题的上述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化学科知识,还要注意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重新整合,在整合中更灵活的运用,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高度关注新观念、新意识和新的发展趋势,积极倡导创新精神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高等教育选拔学生是高考的主要功能。这就涉及选拔的标准问题。在众多的标准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无疑是当代选才的重要标准之一。高考试题必然要体现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200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渗透了这一要求。表现在,一是命题选材,关注新观念、新意识和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关于科学的发展观问题,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观念。文综考试命题,充分关注和体现这一新的观念。A卷39题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C卷41题关于开发大西南问题,实际都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B卷38题关于“三农”问题,实际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C卷40题关于生态环境问题,实际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例如: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问题,这个话题已经不仅仅关系中国,而且是对全世界都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是当前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在许多场合都强调“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这既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除此以外,如:人权问题、海洋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关系问题等,都是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创新精神。二是一些试题答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酌情加分。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其思维的创造性。如:C卷的39题(1)(2)两个小题。B卷的38题(2)小题和39题的(7)小题。D卷的40题(3)小题。A卷的38题(1)小题和39题的(5)小题。
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理所当然要体现这种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当前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高考命题所体现的这种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是: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6.进一步优化题组设问和题目情景设计,试题的结构性效益明显
综观今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分科题和多学科综合题,“题组”式的命题设问方式继续保持下来。这种命题和设问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为题目设置较多层次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的考查空间,从而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答题和能力展示机会。与往年有所差异的是,2004年的考题更加注重“题组”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和知识、能力的转换角度的设计,并以此作为“能力测试”中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因素。
事实上,这种能力是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和考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而考试的区分度,则在分析问题能力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文综命题为此而作的探索是努力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以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C卷的1-4题,古人的游记是历史和地理的宝贵资料,本组题选用了古人游记中非常简洁的描述“真腊”地区地理特征的语句,并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主干知识如:季风活动规律、气候分布规律、文化源地、文化迁移形式等。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判断能力及学生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综合素养,能力稍弱的学生也能上手答题,综合素养高的学生能够拿满分。
高考对教学具有指导功能。随着高考命题“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向,研究高考试卷所传达的信息,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和复习都有指导意义。此外,由于高考试题是在特定专家群中反复磨合而成的成果,所以在不同阶段反复研究和剖析试题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感悟。我们建议老师和同学们在我们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不断的摸索和思考,不断的交流和探讨,领会其中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2005年高考高三历史科复习建议
“3+文综”模式下的高三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我们认为过去单科历史总复习中一些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做法也是适用的,但是要根据文科综合测试的特点做一些适当调整。为此,我们想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首先要把本学科学好,这是基点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原司长瞿振元说:“综合能力测试仍然以分科教学,分科复习为基础。要引导学生把复习的过程当成整理知识的过程,把过去分散教学得来的不太系统的知识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原理、事实)和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可以举行一些专题性的讲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分科把关仍然是我们搞好综合考试的基础,但并不是说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各守“传统领地”而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科内综合与科间综合的关系,以科内综合为主,科间综合为辅;②双基与能力的关系,双基是前提,能力是归宿,应立足基础,切实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③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的关系,实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着重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本科复习时要抓好三个联系:①注意学科内的联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系);②历史科与地理科、政治科的联系;③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2.要从总体上有序安排教学进度
单科考试时历史科复习往往呈三轮: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扎扎实实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从新的角度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文综测试中,历史课时减少,又要求考生对史地政三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强调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高三历史教学从总体上重新安排,使之有序地进行,逐步上台阶。
第一轮应进行单元复习,视野更开阔,仍要扎扎实实打基础,但要适当加快速度,突出主干,适当关照非重点。第二轮要强化专题复习,一定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专题复习,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又不要把知识点搞得过细。这两轮都以本学科为基点,要在模拟考试开始前完成。四、五月份模拟考试期间进行第三轮复习,即跨学科的“热点”专题复习。史地政三科教师应通力合作,集体备课,选准“热点”,可适当开设“热点”专题讲座,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3.高三历史教学自始至终要抓好“三个着力点”(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①准确记忆基本史实:要明确记忆目标;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网络化。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③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历史。④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主干(突出重点,适当关照非重点)。例如: 中国古代史: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的“大逆转”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新中国的基本历程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现代化”是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总纲: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现代史部分要注意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三个体系、两次大战为主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 中外历史的比较与联系(2)学好基本理论,初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步理解和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应包括: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二是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实践标准。所谓实践标准,就是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一要“贴近史实,接近科学”;二要“实事求是,不囿于某些非科学的结论”;三要“具体分析,避免绝对化”。
③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微观”主要指具体史实,分析、评价历史现象时只会“就事论事”仍属微观;“宏观”主要指一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主要矛盾、主要特征和根本的发展趋势。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一方面“宏观认识必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没有宏观认识,仅仅是就事论事,决难作出正确的结论”,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④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首先要认识到“文明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纲”;其次要认识到“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与文明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相比仍然是“微小”的。
著名史学家刘宗绪先生说:“实事求是是原则,是总的精神,生产力标准是认识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从文明演进看历史是必须具有的境界。” ⑤阶级和阶级斗争。
⑥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应包括:①原因和结果;②共性和个性;③现象和本质;④偶然性与必然性;⑤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⑥继承和发展等。
(3)掌握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重视解题能力的训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不但要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掌握学好历史学科的学法,不仅要靠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探索和积累,而且历史教师应加以启发和指导。
解题能力是解题时考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解题能力训练应包括三个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四个重点环节(审题、解题思路、理论切入点、答题规范化)。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典型练习题进行有序的训练。通过练习要巩固、深化、活化所学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练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要重视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办”从其答案中体会“怎样答”。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2011年高考文综答案(全国卷)
001.钻石花 1963.03.11~1963.07.21
002.地底奇人 1963.07.22~1964.02.12(旧版名:纸猴)(下半部又名:卫斯理与白素)
003.妖火 1964.02.13~1964.08.04(下半部又名:真菌之毁灭)004.蓝血人 1964.08.05~1965.02.19(下半部又名:回归悲剧)005.透明光 1965.02.20~1965.07.22(下半部又名:真空密室之谜)
006.地心洪炉 1965.07.23~1965.10.19
007.蜂云 1965.10.20~1966.02.06
008.奇玉 1966.02.07~1966.03.22
009.原子空间 1966.03.23~1966.07.11
010.天外金球 1966.07.12~1966.12.02
011.支离人 1966.12.03~1967.03.16
012.不死药 1967.03.17~1967.06.04
013.红月亮 1967.08.01~1967.11.15
014.换头记 1967.11.16~1968.02.15(连载用名:人造总统)015.蛊惑 1968.02.16~1968.04.07
016.奇门 1968.06.30~1968.09.21
017.尸变 1968.09.22~1968.11.24
018.合成 1968.11.25~1969.01.21
019.笔友 1969.01.22~1969.03.10
020.丛林之神 1969.03.11~1969.04.29
021.再来一次 1969.04.30~1969.06.20
022.尽头 1969.06.21~1969.08.16
023.湖水 1969.08.17~1969.09.15
024.消失 1969.09.16~1969.10.15
025.影子 1969.10.16~1969.12.04
026.多了一个 1969.12.05~1970.01.14
027.仙境 1970.01.15~1970.03.16
028.狐变 1970.03.17~1970.05.10
029.古声 1970.05.11~1970.06.14
030.虚像 1970.06.15~1970.08.09
031.访客 1970.08.10~1970.09.18
032.风水 1970.09.19~1970.10.29
033.环 1970.10.30~1970.12.27
034.聚宝盆 1970.12.27~1971.01.30
035.雨花台石 1971.02.04~1971.03.23
036.魔磁 1971.03.24~1971.06.09(旧版名:石林)037.创造 1971.06.10~1971.07.27
038.鬼子 1971.07.28~1971.09.10
039.老猫 1971.09.11~1971.12.01
040.贝壳 1971.12.02~1972.02.07
041.地图 1972.02.08~1972.05.04
042.规律 1972.05.05~1972.06.23
043.沉船 1972.06.24~1972.09.21
044.大厦 1972.09.22~1973.01.01
045.新年 1973.01.02~1973.02.22
046.头发 1978.03.01~1978.06.25
047.眼睛 1978.06.26~1978.09.25
048.迷藏 1978.09.26~1978.12.25
049.天书 1978.12.26~1979.04.10(奇门续集)
050.木炭 1979.04.11~1979.08.08(旧版名:黑灵魂)051.玩具 1979.08.09~1979.11.27
052.连锁 1979.12.13~1980.05.30(下半部又名:愿望猴神)
053.寻梦 1980.05.31~1980.10.13
054.第二种人 1980.10.14~1981.03.11
055.后备 1981.03.12~1981.06.22
056.盗墓 1981.06.23~1981.11.26
057.搜灵 1981.11.27~1982.04.17
058.茫点 1982.04.18~1982.09.20
059.神仙 1982.09.21~1983.01.30
060.追龙 1983.01.31~1983.05.23
061.洞天 1983.05.24~1983.09.14
062.活俑 1983.09.15~1984.01.07
063.犀照 1984.01.08~1984.05.09
064.命运 1984.05.10~1984.07.10
065.十七年 1984.07.11~1984.08.13(命运附篇)
066.异宝 1984.08.14~1984.11.17
067.极刑 1984.11.18~1985.03.04
068.电王 1985.03.05~1985.06.24
069.游戏 1985.06.25~1985.10.03
070.生死锁 1985.10.04~1986.01.15
071.黄金故事 1986.01.16~1986.05.02
072.废墟 1986.05.03~1986.08.13
073.密码 1986.08.14~1986.11.24
074.血统 1986.11.25~1987.03.16(尸变续集)
075.谜踪 1987.03.17~1987.07.04
076.瘟神 1987.07.05~1987.10.19
077.招魂 1987.10.20~1988.01.30
078.背叛 1988.01.31~1988.05.15
079.鬼混 1988.05.16~1988.08.27
080.报应 1988.08.28~1988.12.11
081.错手 1988.12.12~1989.04.06
082.真相 1989.04.07~1989.07.22(错手续集)
083.毒誓 1989.07.23~1989.11.06
084.拼命 1989.11.07~1990.02.23
085.怪物 1990.02.24~1990.06.08
086.探险 1990.06.09~1990.09.23(探险系列第一集)
087.继续探险 1990.09.24~1991.01.11(探险系列第二集)088.圈套 1991.01.12~1991.04.28(玩具续集)
089.烈火女 1991.04.29~1991.08.09(探险系列第三集)090.从阴间来 1991.07.25(阴间系列第一集)
091.到阴间去 1991.07.25(阴间系列第二集)
092.少年卫斯理1991.08.02
093.大秘密 1991.08.10~1991.11.22
094.阴差阳错 1991.12.17(阴间系列第三集)
095.祸根 1991.11.23~1992.01.29(探险系列第四集)096.阴魂不散 1992.03.03(阴间系列第四集)
097.许愿 1992.05.23(阴间系列第五集)
098.还阳 1992.08.16
099.运气 1992.10.26
100.开心 1993.02.06
101.转世暗号 1993.04.11
102.将来 1993.07.09(思想仪系列第一集)
103.改变 1993.09.12(思想仪系列第二集)
104.暗号之二 1993年底(转世暗号续集)
105.闯祸 1994.01.11(思想仪系列第三集)
106.在数难逃 1994.02.27
107.解脱 1994.04.16(生死锁续集)
108.遗传 1994.05.16(还阳续集)
109.爆炸 1994.09.30
110.水晶宫 1994.12.20
111.前世 1995.02.16
112.新武器 1995.04.11
113.病毒 1995.05.26
114.算帐 1995.08.09
115.原形 1995.11.02(成精系列第一集)
116.活路 1996.01.20
117.双程 1996.03.02
118.洪荒 1996.05.10
119.买命 1996.07.04
120.卖命 1996.10.28(买命续集)
121.考验 1997.01.30
122.传说 1997.02.23
123.豪赌 1997.05.17
124.真实幻境 1997.07.30(成精系列第二集)
125.成精变人 1997.11.02(成精系列第三集)
126.未来身份 1998年初
127.移魂怪物 1998.03.24(未来身份续集)
128.人面组合 1998.08.20
129.本性难移 1998.12.06
130.天打雷劈 1999.03.23
131.另类复制 1999.05.15
132.解开密码 1999.08.16(密码续集)
133.异种人生 1999.10.31134.偷天换日 2000.04.08
135.闭关开关 2000.05.22
136.行动救星 2000.09.09(闭关开关续集)
137.乾坤挪移 2000.12.24
138.财神宝库 2001.03.16
139.一半一半 2001.05.04
140.身外化身 2001.10.06(乾坤挪移续集)
141.非常遭遇 2002.01.22
142.一个地方 2002.05.20
143.须弥芥子 2002.12.07(一个地方续集)
144.死去活来 2003.06.04
145.只限老友 2004年二月底(考验续集、思想仪系列第四集)
第三篇: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分析
2018年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设计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历史命题仍然延续了历史学科特色,既注重对于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侧重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地理考核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而政治试卷中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
历 史
2018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I卷、全国II卷命题仍然延续了历史学科特色,既注重对于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侧重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对于重点知识仍然重点考查,但是考试的形式比较灵活和多样,需要对历史基础知识进行提取和思维加工;难度方面难易结合,难度适中,能较好的体现高考的检测性和选拔性;试题开放性大,角度多,有层次,结合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更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特点分析
1、凸显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部分。历史考试通过选取典型的素材和巧妙的设问,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史观,通过唯物史观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史实,如全国I卷24题通过呈现《墨子》一书中的成就,考查的落脚点在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历史唯物史观和人文情怀。
历史学科只有通过对历史的解释,才能不断的接近历史真实,如全国I卷中26、27题等题,都是在历史叙述的基础上,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联系,这是对历史解释的考查。历史的家国情怀主要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本次考试对于家国情怀的考查也比较明显,如全国I卷28题、29题通过中国屈辱史和探索史的呈现,引导学生的忧患意识、报国意识和实现中国梦的远大情怀,全国II卷中通过考查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活动和地位,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热爱祖国的情感。如30题通过独立之前的外交,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如32题和46题就通过对史料的呈现,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2、注重基础,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与往年试卷相比,今年高考试卷覆盖的知识点有较多相似之处。共同考查的知识点有“中央集权制”“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建国初外交”“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工业革命”“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内容,可见对于一些历史的重点知识还是会重点考查。其中全国I卷42题中涉及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内容,46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34题的工业革命等,考查还是比较基础的,这也都体现了注重基础,回归课本的特点。从试卷的占比来说,必修1所占的比重最多,其中选择题有6道涉及了政治史的内容,主观题40题为必修1的内容,分值25分,41题为综合题,也考查有必修1的内容,因此复习还是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注重对重点常考内容的复习。
3、不回避热点问题,但是考查角度比较新颖
为了突出以史鉴今的史学功能,反映历史教育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观点。关注热点,不回避热点是高考历史考试的一大特点。如41题,考“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这和现在建设特色小镇,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等热点相符合,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它的热点如近代化、民主进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进步等也都有所考查,重点关注了推动中国进步的重大事件和与中国命运联系密切的重要战争,关注了政治变革与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的关系,如“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典的民主政治”“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这些热点在今年的考题中都有所反映,但是其考查的角度和立意比较新颖,比如全国II卷中45题考查科技体制改革,这也体现了我国建立创新型社会的热点,但是从科技体制改革的角度考查这一热点还是比较新颖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全国II卷中呈现了《“一带一路”视角下大豆栽培与传播》的史料,并且以大豆的传播为视角进行考查,立意比较新颖。
4、材料呈现形式多样,偏重考查历史能力
试题中材料较多,且呈现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漫画材料等,通过简短的材料、全新的视角,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当前的热点时政,构建新的设问角度。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提取和调用、总结和归纳、迁移与应用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历史试卷历年真题分析比对 整体难度适中
历史考试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在考试中通过基础性试题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同时还通过开放性的试题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内容相对而言较难。但总体上难易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并且选做试题也凸显个别差异性,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长处。
总体来说,在题型和题量上2018年和2017年没有变化,但是在内容上今年题目的设置更加灵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也体现了教育稳中求变,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这样的变化也要求学生既要了解知识本身的来龙去脉,更要抓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这也是将来历史考查的方向。
地 理
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设计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
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
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综合性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与全国II卷9-11题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 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如:主观题全国I卷36题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就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产业分布与布局;全国II卷36题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工业区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客观题全国I卷9-11题以西南地区为背景,考察地形气候等因素,全国II卷大部分选择题都是以区域背景为依托,考察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
4、重视地理实践能力
2018年地理考题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重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将地理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能够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高考地理试题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如:客观题全国I卷9-11题,地理考察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突出;客观题全国II卷6-8题,考察时区与地方时、方向的相关知识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强调地理基础知识
全国I卷与II卷虽然在考察的题型题量上保持一致,同时对于学科基础知识考察相对全面,自然地理大气环境中的气候、气温,水环境中的河流,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等都有直接或间接考察;人文地理中人口数量变化、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工业布局与区位因素等也通过显性与隐形的方式考察;区域地理则重点考察了区域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整体来看,全国I卷与II卷题型注重于考察常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基础知识,考察内容回归教材,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限定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的原则。试卷难度中等,预祝各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
政 治
高考政治新课标全国I卷、全国II卷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试题设计体现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试题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同时结合重大社会事件和时政热点,侧重考查对经济、政治、文化现象本质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哲学原理的理解能力,体现了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内的政治核心素养。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涵盖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2018年高考政治试卷特点分析
1、试题范围
考查内容全部回归教材,突出重点。试题遵循“考查核心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涵盖考试大纲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如价值与价格、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政府的职能、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矛盾的观点、价值观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全国I卷第12题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几个概念之间的正反比关系,考查学生对于商品价格相关经济理论的理解,难度适中。全国II卷第21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相关知识,回归教材,重点突出。
2、题目特点
试题灵活度较大,难度中等偏上,知识点来源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对考生的综合分析、提取和概括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每一年的选择题难度都会在对于必修1《经济生活》这一模块的考查上,如供需曲线图的分析这类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如全国I卷第14题和全国II卷第12题就考查了快递市场供需曲线的变动以及三种相关商品的需求变动曲线图,题目的难度相对比较大。这就提醒考生们在注重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解读、提取、概括材料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3、分值占比
各模块考查题量及分值占比相对稳定,其中对《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考查历年来占比都比较大。在选择题部分,全国I卷和全国II卷均对高中政治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查,试题的难易程度有一定层次梯度划分。在非选择题部分,仍然遵循3道大题共5个小题的题量,全国I卷的分值略有变化,体现在哲学分值减少2分,开放型试题增加2分。总体来说,试题遵循以时政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4、命题角度
试题的命题角度更加突出时政性,更强调开放性。
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命题上最大的区别点就在于时政性极强,每年的试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题干材料中都会联系最新时政热点内容,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政。
全国I卷第19题提干结合了《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来考查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理解;第21题结合了十九大最新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时政知识,考查时政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全国II卷非选择题第39题以十九大报告的片段摘取作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中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每年政治非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必会有一问是开放类题型,往往以“提出建议”或“列举要点”等角度进行命题,历年来这一小题的分值为4分,但在今年全国I卷中非选择题第40题第3问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三条建议”仍然遵循开放性思路,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分值由过去的4分提升到了6分,可见对这类题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这就提醒广大考生,在平时复习备考之余,一定不要忽略对于时政知识的点滴积累,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遇到各类热点问题时,都要多从国家或政府的角度换位思考该如何解决。2019年高考政治试卷预测
2018年高考政治考题难度较2017年相比有所上升,整体来看,在参照新课程标准、确保考查范围不超纲的前提下,试题的灵活度越来越大。结合对近两年的高考题目的分析,预测2019年高考政治题目难度应该不会过大,但对考生的综合分析、理解概括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会逐年提高。
常考重点知识模块:多变的价格、国家财政与税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职能、对外开放、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论等仍然是重点考查知识模块,但绝不会单纯考查对某一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会紧密结合最新时政和社会热点事件来考查考生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
第四篇:2018年高考全国卷适应性文综政治
2018年高考全国卷适应性文综政治(12)12.2018年1月1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而在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期三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中能正确反映这一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影响的是:
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13.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2018年2月6日亮相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著名旅游景点——芝加哥360观景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双赶在农历狗年到来之际在芝加哥景点开通服务,为春节期间去芝加哥的中国游客提供便利。移动支付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变革结算方式,减少现金使用
②降低交易费用,防止通货膨胀 ③创新消费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④保证账户安全,扩大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8年1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涌现更多国际领先创新成果。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是基于: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②劳动者素质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③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旨在完善分配政策,扩大科技人员收入差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国务院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在2018年,将划转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的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对国家实施这一举措的影响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①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扩大社保基金统筹渠道→缓解基本养老金支付压力
②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优化国企股权结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③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民共享国企发展成果 ④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切实减轻企业社保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中国“新四大发明”成为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亮点,其中的共享单车随时取用和停车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小红车”和“小黄车”的“乱占道”现象更加普遍,使城市空间管理和城市美化变得更加困难。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 ①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出科学决策
②通过行使决定权,制定解决问题方案
③就相关监管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质询
④通过行使监督权,建议政府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8年,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相继组建。各级监察机关由同级人大产生,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依法监察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情况,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材料表明:
①监察委员会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②监察委员会与司法执法机关、纪检部门衔接贯通 ③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监察委员会属于国家行政系统内的监督部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指出宪法修改必须贯彻的原则。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拥有修改宪法的最高决定权
②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党的主张只有通过修改宪法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9.2018年央视继续推出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对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生动叙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国家宝藏》节目开播的价值在于:
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②能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热情 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1.2018年1月,中国的数学教材将正式进入英国小学课堂。这套《真实上海数学》课本共36本,除了里面的人民币符号会被改成英镑符号以外,其他内容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译成英语。英国基础教育引入“上海模式”,正是希望改善过于偏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难度,以利于更快提升学生成绩。而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汲取西方经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这说明:
①中英基础教育对立和差别是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前提 ②中英基础教育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变
③中英基础教育的联系与合作构成双方的共赢与发展 ④中英基础教育的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国务院机构改革: ①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是为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进步
④说明社会意识能主动适应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18年1月5日,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政绩观是否正确的标准
②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着人们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将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2016年云南省共有21个县市入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入选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助于让家乡更加水碧、天蓝、地绿,干净、整洁、有序,让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逸、舒心。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会大大加重。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
材料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对相关县市的经济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职能”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12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亮相。
憨态可掬的熊猫起舞,潇洒帅气的冰上演员,绚丽夺目的时光交换,充满科技含量的机器人和冰屏旋转,演员和机器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用绚烂的色彩和线条,先后勾勒出中国结、龙、凤凰、长城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还有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等体现当代中国建筑和发展成就的造型。整个表演,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充满科技元素,堪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设计巧妙的故事情节,神奇独特的人工智能和演员互动,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宣告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再次向世界发出邀请,四年后来北京共赴一场美丽的冰雪之约。
(1)“北京8分钟”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视听盛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世界的原因。(12分)
(2)有人说“人工智能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够模拟人的思维,但不会取代人的意识”。请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12分)
(3)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邀请世界各国人民四年后来北京共赴冰雪之约。请你写两条标语作出邀请。(4分)
参考答案:
12~16 CBCCD
17~21 BAADA
22~23 AC
38.(1)①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安全。②有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相关县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③有助于保持并提高相关县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④有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点3分,共12分)
(2)①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③政府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④政府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提升农业生态服务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每点3分,共12分)
3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设计巧妙的故事情节等方面分析“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世界的原因;第(2)问考查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回答时要围绕“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分析人工智能和人的思维的关系;第(3)问具有开放性,要紧扣邀请,观点要简练。
(1)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4分)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注重传统韵味和现代特色的结合,反映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成就。(4分)③设计巧妙的故事情节,神奇独特的人工智能和演员互动,用世界的语境讲述中国故事,增强吸引力、感召力。(4分)
(2)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意识的物化,它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必须以人类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前提。所以人工智能没有能动性和创造力。(4分)②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属性,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观点的正确性。(4分)③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模拟人的思维。尽管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人脑的功能,但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的意识。(4分)
(3)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墨舞冬奥,相约北京。(4分)
第五篇:2010年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2)
一、选择题
1.(2011·南京模拟)2011年6月6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以“五彩香包、魅力庆阳”为主题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庆阳活动周在世园会园区浣溪沙舞台开幕。开幕式当天演出的节目包括快板舞《夸庆阳》、歌舞《陇上荷花》、舞蹈《香包情》以及《扭起秧歌看世园》等。这些传统文艺()
①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艺术 ④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自2011年6月2日起至7月1全覆盖地巡查一线文化市场,入演出市场,主要原因是()
A.文化市场的开放性
B
CD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尤其是拥有五千年()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4.(2011·安徽文综)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
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2011·潍坊模拟)2011年2月14日,感动中国2010人物评选活动揭晓。获奖人物分别是:钱伟长、信义兄弟、才哇、郭明义、王伟、王万青、英雄翁婿、何祥美、刘丽、孙炎明。特别奖授予了八位维和英烈、组和中国志愿者群体。这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③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
二、非选择题
6.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日央视报道:河南孟州市等地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的监管,顺利进入市场,通览“瘦肉精”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中存在这些问题: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答案及解析
1.【解析】 凝固的艺术主要是指传统建筑,③不准确。
【答案】 A
2.【解析】 文化生活有喜有忧,产生令人担忧的文化现象的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3.【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①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征,符合题意;②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力量,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4.【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方面的内容。题干中的纪念活动与维护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关联不大,故排除①;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性作用的是党,不是文化,故②说法错误;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
【答案】 D
5.【解析】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③④
【答案】 D
6.【解析】 考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
【答案】(1)环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供了最
(2)展。有助于增强企业信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
全面发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一个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