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成果总结
德育成果总结
——从心灵出发 关注学生教师心理
心灵是体现一个人内在的修养,而如今的社会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大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成就,例如:一位老师我们更注重关心的是他所带的班的成绩,关注的是他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而一位学生我们更注重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他的总分、平均分。我们忽略了一点,学生的心灵是否健全,他是否“健康”。这里所指的健康不是生理的健康,而是心理的,一个完整的人他必须是生理心理都健康,然其实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社会上很多出现所谓“垃圾人”,其实都是心理的扭曲而造成的。关注一个人的心灵,才能真正体现的教育中的“育”。马斯洛需要层次体现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的需要,也就是心灵上的满足。根据我们的需求,及教育局的德育新课标要求,我们学校做了以下措施: 一、一学期一讲座
一学期一次德育知识讲座主要是在教师当中开展,教师为教育之根本,我们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内在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这样的讲座我们作为校本研修来进行开展,一般时间是安排在开学后一周。
二、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台账一直是一项常规工作,但在完成这样的一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求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实际考察了解其情况。做到真正关心到每一位留守儿童,并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密切关注,发现有问题,及时沟通了解。
三、开设心理辅导室
开设心理辅导室并实际运用起来,学校安排了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室是对所有的教师及学生都开放的,当老师感觉近段时间压力大,心理承受不了时,及时寻求心理辅导师的帮助,与其谈心,倾诉自己的烦恼,心理辅导老师及时进行开导,让其能够带着平和的心去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如教师有发现学生近段时间的行为不对,那么教师会建议学生到心理辅导室及时开导,心理辅导室采取保密制,学生能够放心的倾诉自己的小秘密,及小烦恼,在心理辅导师的正确引导下,定时清洗自己的心灵。
以上是我们学校对于的德育的几点做法,关注学生教师的心灵健康成长,不能够仅仅停留于口头,而应真正落实下去。一个人的心灵品质更重于学生的成绩。
第二篇:小学德育活动课成果和总结
小学德育活动课成果和总结
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竞赛,使班主任老师从传统式的班会向生态体验式班会过度,真正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
“园”汁“园”味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快乐成长。
工作中落实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力求准确把握教育的脉络,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以“校情”为基准点,以“生情”为切入点,以“体验”为渗透点,开展“园”汁“园”味的具有花园特色的教育活动,让花园的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1、搭建花园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学校教育通常有一个弊端就是在活动中不能让每一个孩子们得到充分地展示,我们学校就立足从常规教育活动中,搭建学生舞台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让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我们工作中强调三个变即:变常规升旗为平民化,变花园电视台为常态化,变行为示范管理儿童化。
学校6个班级本全部班级参与升旗,班级参与率达到100%、学校花园电视台节目由学生自己创作、演出,反映校园新风、校园新动向。本参与花园电视台节目录制演出的学生达到了全校总人数的21℅。让学生参与行为规范管理成立“花园好孩子示范岗”,培养“花
园好孩子示范员”共计508人次,占全校人数的17℅。大队、中队干培训、儿童公园铁路员工培训、花园小记者培训使特色学生脱颖而出使32℅。在这些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主动修补国旗的“小旗手”,学生们找到了自我,成为小舞台中的“主角”。
2、“花园好孩子”的特色养成教育,让队员在体验中求进步。学校少先队习惯养成是最具特色的教育,“花园好孩子”是花园少先队在新的理念下提出的,我们把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花园好孩子歌》,力求以歌为纲,以歌激情,以歌导行。特色好习惯活动,深化队员习惯落实。“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绘画比赛”、“创编好习惯童谣比赛”、“寻找身边的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短剧比赛”等系列活动使队员完成从体验到感知再形成内化的一个过程,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求进步。
特色有效评价,为队员行为内化提供动力.“花园好孩子光荣榜”、花园好孩子相册都是队员们的目标。精心设计的“花园好孩子成长卡”奖给有成长中有良好的习惯孩子。兑换活动,每月一次,共兑换2557张。在这一年中有85℅的学生成为“花园好孩子”,这一朵朵小花在花园的沃土中静静的开放
在少先队的教育中,出现了主动承认错误的小男孩、替别人道歉善良女孩、拾金不昧的“小雷锋”刘佳烨。还出现了一个被我们称为“木糖醇”的小队员:一个周一的早上校长走进水房巡视,只见一个一、二年级模样的小女孩背着书包走进水房。当她走近垃圾箱附近时,突然看见校长在里面,她有了一丝忧郁,转身就走了。校长当时想,这个小女孩一定是想扔什么东西。凭着职业的敏感,校长想她一定是看见我不敢扔了。于是校长就赶紧和蔼的说:“孩子你是不是想扔垃圾啊,没关系你可以扔啊!”这个孩子红着脸说:“校长,我早上在家里吃了一粒木糖醇,上学的路上我没有发现垃圾箱,我又没有面巾纸所以我一直没吐出来,我想到了学校吐在垃圾箱里。”说完她就更不好意思了。听孩子这么一说,校长感动极了,这个看上去年级不大小女孩,有这样的好习惯,多么令人欣慰。这不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孩子逐步养成的好习惯么?于是,在学校的留言板上,少先队大队部表扬了这名小女生,从此学校就知道了这个“木糖醇”女孩,一直影响和教育的其他的学生。
3、鲜活的特色活动,让花园少先队成为最具章张力的课堂。结合少先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我爱红领巾”系列活动——“少先队知识学习”、“敬一个标准的队礼”、“唱响嘹亮的队歌”“红领巾,我为你骄傲”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队员们知晓队知识,了解队史。就红领巾的佩戴率为例,现在全校两千多名少先队员红领巾每日的佩戴率达到了96℅。今年是建队60周年,在10月13日建队日。我们举行了以“红领巾,我为你骄傲”为主题隆重的入队仪式。这活动中全校学生受到教育,二年五班学生代表新队员讲话,在上台前我拉着他的手。他激动得和辅导员说:“老师你知道
么,这是我一生的梦想!”。二年级的新队员在入队后上交了371份入队之后的感受,表达出了队员们激动的心情,并决心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抓住重大节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好孩子学雷锋,红领巾伙伴互助”主题活动、“给妈妈一份爱”教育活动、“好孩子学会劳动”、参加“歌唱祖国庆六一活动”、“废纸再用,捐废还绿”、主题教育。《学雷锋伙伴互助,好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活动,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学写的雷锋日记并收集整理。全校上交雷锋日记共计1071份。“我的好习惯”征文收到1377份。校合唱队参加了哈尔滨市改革总结会、校舞蹈队《猴戏》参加了南岗区艺术展演。学生在南岗区小主持人大赛、朗诵比赛、“读国读国学读书汇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得到锻炼,受到熏陶与教育。
第三篇:德育成果总结报告
正确看待“后进生”问
项目带头人:冯国英
主要贡献者:刘满春
史惠莲
田
亮 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五小学
2011年9月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子女的教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缺,如富家子女的享乐主义,留守儿童等,致使他们成为“后进生”。所以“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不是先天的,而主要是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他们的差是指在各级各类测试中分数较低,而他们在校内外活动所表现出的智力水平与分数较高的学生相差不多,简而言之,他们的差并非“智商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文化背景以及当今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是:1.自卑感比较严重,对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对他们惩罚、讽刺,甚至挖苦,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2.自由主义思想在他们心中日增,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没有上进心。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希望自己班里有更多的“好学生”和“尖子生”。在教学中也是首先把主要精力投入“尖子生”,其次是想方设法把“中等生”提上来,对于“后进生”往往是采取一种冷漠,置之不理的态度,忽视了他们的闪光点,造成了一种“误人子弟”的不良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当初对“尖子生”和“后进生”的态度也与上同感,后来经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教学实践,这个观念才
得以转变,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他们只是在学习成绩上一时有点高低之分,而他们同样需要教育,同样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样需要平均分享老师付出的爱。争对我校“后进生”较多的现实情况,校领导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座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研究决定:由我牵头,从2011年3月15日先从六年级三个班搞试点,如成功从下学期开始向全校推广。
二、案例分析
要想提高全班乃至全校的教学成绩,必须转化“后进生”,否则提高教学成绩只是一句空话。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而往往正是“后进生”把全班乃至全校的教学成绩拉了下来。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就如看病一样,要对症下药,只有找到了他们的“病因”,才可对症“医治”。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主要有下面几种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没有兴趣。2.缺乏家庭温暖,如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人过问学习,至使成绩差,失去了信心,没有动力。3.独生子女受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经受不了苦的考验。4.智力低下,反应慢,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歧视。5.社会风气的影响,如网吧、台球等。6.客观原因,如因病误了课程或家庭事务误了学习的。我们当教师的只要找到每位“后进生”差的原因,认真分析看归属哪一类,然后对症下药,我想把“后进生”变成“中等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教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工作,我深有体会,不过当你看到这些“后进生”有了质的飞跃时,你就觉得自己的付出
是值得的,这也许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三、实施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所有“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所致。根据这一情况,我就想起在战争年代国民党雄兵百万最后一败涂地,而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从打游击起家到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其主要原因就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战士们知道是为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而战,是为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战,所以在战场上会奋勇杀敌,不怕牺牲,更主要是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主席把支部建在连队,起到领头与宣传党的宗旨的作用。所以我想这样的事例能否用在教育学生上呢?经过研究决定。我们在每个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组长和副组长,当然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主要负责对本组组员的学习目的的宣传工作以及帮助“后进生”解答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就像战争年代一样多做宣传动员工作,战士就会信心百倍。我们每周一次班会,主要议题是各小组汇报本周的工作进展情况,对稍有进步的“后进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的自信心与上进心。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课堂教学就非常轻松,学生都在认真听讲,没有调皮捣蛋的事件发生,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转变观念,端正对“后进生”的认识。
对于每个班的“后进生”的情况,班主任与科任老师都应了如指掌,要熟悉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要充分认识“后进生”可爱的一面,不要厌恶他们、歧视他们。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和育人同时进行,既要传授文化知识,又要教他们如何做人,优其是“后进生”,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关心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与关怀,这样才是促使他们转差为优的强有力的动力。
(三)学生汇报,教师评语。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越是“后进生”越不愿与教师沟通,性格也越孤僻,不合群。争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方法:要求学生每两个星期末以信的形式向班主任汇报自己的学习以及其它情况。教师阅完后返回学生。这些“后进生”都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师生心目中是那么的“差”,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时我们当老师的就要以慈母般的心去关心他们,适当的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如六(2)班的学生陆某某,作业马虎,不按时完成,上课爱听不听,常违反纪律,平时小测验,考试成绩总是倒数。但数学老师反映有一天在做一道应用题时,全班同学就连好学生也没做出来,可他不但做出来而且算式列的也非常简单。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周末的信中给他写了批语:“陆某某同学,老师听说你数学课上的事后,非常高兴,你的智商还是不错的,如果你努力学习,那么你的成绩会超过许多同学,甚至能赶上好同学李某某,因为你比许多同学聪明。”从那以后,他便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在期中测验结束后,我又在他的汇报信中写道:“陆某某同学,自从你看到那次老师给你的评语后,似乎变了一个人,坏习惯逐渐减少了,学习积极
性也提高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已决心要当一名好学生了。不过老师再提醒你一句,如果上课别再搞小动作,专心听讲的话,期末考试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老师相信你,加油!”结果在今年小考时他以各门功课都超过90分的优异成绩回报了老师、回报了全班,证明了自己,全班同学及老师们都为他的进步而感到自豪。
(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后进生除了学习差、成绩差外,他同样也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其优点,积极引导,那也会有成效的。如有的后进生在书法、绘画、音乐、体育方面有特长,我们就应主动和他们交朋友,主动去接近他们,适当的时候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人有一技之长的荣幸与好处,自己比别人强的独特的一面,这样,他们不但使自己解除消极的情绪,而且使自己的特长有所促进,学习、纪律方面也有好的转变。如本学期,我教的六(2)班的一位男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坐在后面只管画他的画,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干脆把笔一扔,爬在桌子上睡觉。尽管我多次家访,与他谈话还是见效不大。后来我试着从他的画入手看看是否有效,还别说真灵,一招见效。那是今年五·一,教育局有个书画比赛,我在班里事先选赛了一下,而且私下我又找他谈了谈,给了他一些鼓励,他心里也很高兴,结果在五·一比赛后,他获得全县小学组绘画一等奖。我抓住这一时机,在全班表扬了他,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并请另外几个班主任也号召自己班里的学生向他学习。他心里美滋滋的,乐的不可开交。这时我又找他谈话:“你的绘画很好,班里第一,全校
第一,全县第一,同学们都很羡慕你,为你感到自豪,只是你的学习成绩有点不太理想,真是有点可惜,如果学习成绩再好些,那该多好呀!”从那以后,他改变了许多,上课也注意听讲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全班同学和老师都为他而高兴。并且在期末考试由原来每门50分一跃为各门都达到80分以上。这真是歪打正招,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经常与家长沟通。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家庭、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促使学生享乐、厌学的思想滋生。班主任是联系家庭与学校关系的纽带。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制定家访计划,每班每月必须家访一次,优其是“后进生”,如果家长工作忙,我们就讯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配合教师共同把子女教育好。通过教师自己的言行影响家长,使家长懂得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改变家庭、家乡、祖国的面貌,从而用长远的目光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家访这一关搞好了,家长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摧化剂,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四、创新成果。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和一个学期的辛勤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且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坏人或好人,都是在后天的环境及各方面因素影响所致,优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在某种程度上说还分辨不出是与非,善与恶,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地引导,耐心地教育。我们在这学期通过班会、板报、每星期一国旗下的演讲、家访以及与学生谈心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有了质的转变。打架斗殴的没有了,说脏话的没有了,破坏公物的没有了,比学赶超的比比皆是,班里再也看不到废纸满地了,学习风气有了极大的改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笑了,且都在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届让老师放心的毕业生。因为往届毕业生中每到临离校1—2个月期间,学生破坏公物、打架斗殴,充当校园老大的大有人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班主任的大量工作和科任老师的配合,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集体观念的认识提高。
因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对班集体的财产、荣誉等也有了较高的认识,在每个月一次的学校活动中,如拔河、歌咏比赛、诗朗诵等,学生都积极参与,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在歌咏比赛前自发的从家里拿来DVD 和光盘为班里的演练提供便利条件,再也没有我不参加与我无关的自私心理,全班的学生无论在什么活动中都拧成一股绳,积极地为班集体出谋划策,唯恐落后。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欣慰的教育结果,也是我们非常想看到的结果。
(三)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
由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思想变得雷锋式了,各小组的“后进生”再也没有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了,他们为有这样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感到自豪。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奋起直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步最快的是六(1)班的张某某同学,由期中考试的40分一跃为小考时的80分,六(2)班的陆某某同学由期中考试的58分跃到小考时90分以上,六(3)班的薛某某同学由期中考试的44分跃到小考时的87分,其他学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在今年的小考中,我校六年级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学校总评成绩位居全县第一,受到校领导、局领导以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五、经验总结。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相当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转变“后进生”,如何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学生,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任重而道远,但我深信,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只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捧出一颗爱生之心,在工作中做到:方法得当,认真研究,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指导少指责,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即使有时不能立即见效,但也要相信它已积蓄了巨大的潜在效益。一个学期的实验探索告诉我们,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攻心”。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学习,那后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不良风气,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只看:高中进了一本线的有多少人,其它的有多少人;初中考入重点高中的有多少人;小学小
考有多少考100分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好的学生只是文化知识比别人优秀,在其它方面也许是弱者,就像运动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部分不是非常优秀,可他们能获得金牌为国争光,这种荣誉难道学习成绩能与之相提并论吗?所以我认为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好坏,要看从它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思想有多好,为国家的贡献有多大,优其是小学一些所为的“后进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是否能成为中等生或优等生。如果一届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学生考入重点中学,三分之一学生考入普通中学,有三分之一学生掇学,走上社会,而走上社会的这部分学生由于在校时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学生的帮助,他们心灰意冷,走向社会的反面,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总之,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后进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成绩提高了,其它程度的学生更能提高,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基于以上经验,校委会研究决定,从下一学开始向全校进行推广,在本校掀起转化“后进生”的教育高潮,使我校变为家长放心、社会认可、领导树标的一所好学校。
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正确看待“后进生”问题》 成果总结报告 申报单位: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五小学 2011年9月 10
第四篇:成果八:德育导师制
实施德育导师制,激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研 究 报 告
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第二初级中学
[关键词] 德育导师 制度 思想道德 建设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转化潜能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朱阳二中在全市范围内聘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干部、社会专业人士、教师、家长、村干部等担任学生导师,组成“专家德育导师团”、“教师德育导师团”、“社区德育导师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背景链接
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讲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十条:学校全体职工要树立育人为本思想,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十三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第十四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镇等城乡基层单位,要关心职工、居民的家庭教育问题,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德育的地位,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齐抓共管,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政策,实现教育目的的保障。
2、农村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的偏差。不少学校不是全体教师都做德育工作,认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德育工作者,即班主任或政教员的事情。许多教师把教书育人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甚至只教书不育人,过分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学校以分论教,老师以分论学,学生只要学习好,一好代三好,诸如校园中的脏话、打斗、折花、玩水、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除德育
工作者外无人问津、熟视无睹。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忽略不教,或教在纸上,写在卷上。这种德育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两张皮现象,造成德育教育的许多空白。只有动员全体教师,全部参与思想教育工作,人人都来管,这样才能形成教育无空隙,处处有教育的良好局面。
(2)家庭教育不当,只养不教育,重养轻教。有一半以上家长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忽视道德品质教育,甚至认为教育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有许多家长出外务工,一年半年回家一次,对子女仅仅是交学费、留生活费负责,其余过问甚少,大量存在不知道子女到几年级,班主任是谁的现象。教育方法欠缺,教育失度:有些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包庇、袒护子女犯错,有的家长对子女却是粗暴打骂,关锁饿肚,认为“棒下出孝子”,有的家长言行不一,酗酒、赌博、偷盗等,不能给孩子起到好的身教言传作用。急功近利,学生失学,无视国法,让子女提前就业赚钱,荒废学业,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这样就造成学生教育,学校努力管,家长不会管,社会无人管的一面热现象,势必形成“5+2=0”的教育结果。
(3)社会的不良影响,商品经济,等价交换,使一些学生也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讲等价交换,如出钱雇人做作业、义不容辞送礼等,还有低级庸俗、黄色下流、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对学生侵蚀,录像厅、网吧、歌厅、低级的文化作品,给学校德育产生了极大冲击,使学校德育工作处于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状态。然而社会上大量德育教育资源却没能发挥作用,如社区中教学楷模的成功经验不能推广,身边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生从未耳闻,卫生、法律等大量与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专业知识不能
适时教给学生,这样不良社会现象在腐蚀,优秀的教育资源却闲置。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次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人人行动,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综合教育网络和有效机制,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目的。为此,我校在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管理制度,来激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经过近三年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我们认为这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际效果的教学理论与管理策略,是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的。
二、实施过程
2004年2月,我们面对差生面大、转化效果不佳的状况提出了潜能生培养导师制,让每个班级推荐8-12名潜能生,然后由任课教师与潜能生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帮扶关系,每个教师导师带4名潜能生,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等四个方面通过座谈、家访、辅导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培养,每月一次考核总结,一学期为一个培养转化周期,对转化成功的,学校进行总结表彰,然后再为该导师挑选新的潜能生,对于在一个周期内转化不到目标者,可延长一个周期,直至成功。2004年全校50余名教师导师受益的潜能生有300余名。
2005年初,我们在上年潜能生导师基础上,提出了德育导师制,发挥校内全体教师的德育教育作用,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怀”的局面,首先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树立“德育工作靠大家,干好德育促
全面”的工作理念,明确“面向全体,相信学生个个都有才,相信学生人人能成才”的教育理念,然后把每一位教师导师分到班级,与班主任一起担任该班级的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每个班的德育工作者由原来的一人,一下增至3人或4人,并且还把单一的班级管理细化到小队管理,每个班以6-8人组成一个小队,形成9-10个小队,选出队长,每名导师再包3个合作小队,再加上原来包教的3-5名潜能生,这样就形成了班级管理靠团队,教师人人是导师,合作小队保管理,学生人人受关怀的系统,周密的校园德育教育体系。
2006年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同时,针对德育教育中专业知识,社区活动失控的不足,又把德育导师制进行了完善扩充,聘请专家导师和社区导师,从教体局老干部、政府机关、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聘请了有丰富教育经验或专业理论知识的8名同志,组成“德育专家导师团”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心理健康、理想前途、安全等方面教育,一般一个月一个专题,使德育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也更深入有效。同时从朱阳七个管理区中分别聘请村干部、管区负责人、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等21人,组成“社区德育导师团”,把学生按社区分布、分为七个大队,设立一个队长,每个大队下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小队,选出队长,与社区导师一起负责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学生在家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导师还要协助学校解决本区域的家长培训工作及收集、反馈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或意见,从而实现教育无空档,时时有教育的德育教育环境。
到目前,朱阳二中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的已有专家导师11人,社区导师21人,教师导师81人,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出现了全社会关心学生,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至本期末,该项活动参与教师100余人,受益学生2000余人,成功转化潜能生400余人,形成品牌班级8个,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三、经验成果
1、定义了德育导师制的概念: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转化潜能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聘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干部、社会专业人士、教师、家长、村干部等担任学生导师,组成“专家德育导师团”、“教师德育导师团”、“社区德育导师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明确了德育导师的职责:专家导师工作职责是,通过报告会、专题讨论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理想、法制安全、心理健康、革命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教育,每学期一次或多次。
教师导师工作职责是:通过主主题活动、座谈会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学习态度等方面教育。每位教师包三个合作小队,加强合作小队建设,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包3—5名学困生,建立联系卡、成长记录卡,了解学生情况,每周一次座谈,每月一次对比分析,学期一次总评。
社区导师工作职责是:对学生双休日及节假日进行监督,学生长假要有组织开展一些集体公益活动;通过村、组或小队监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培养学生小公民意识,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教指导,每学年交流一次。
3、探索了一系列活动开展方式:①个人座谈或辅导:在自习课、饭后课间随时导师都可以根据需要与自己培养的潜能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思想、解除疑惑、鼓励干劲、指导学法、知识补救等;②家访:导师对培养的潜能生中难以解决的,需要家长配合的,利用双休日家访集中突破。③主题班会活动,以合作小队为单位或班级为单位,跟班导师在班主任导师的协调下,有重点的轮流进行;④专题讲座:一般以年级为单位或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由专家导师就法制、心理健康、卫生知识、国情知识等开展主题教育;⑤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劳动实践、书信交流、游戏活动等把潜能生组织起来开展专门性的教育活动;⑥时间上,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每周有一节德育活动课。
4、得出了导师聘任的范围及注意事项。教师导师应面向全体,相信每一个教师,发挥每一个教师,只要能够统一认识积极参与,学校再组织适当的教育理论及导师活动培训,按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计划,扎实准备,大胆开展,做好记录,及时反馈,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专家导师要根据教育需要,选择那些热心教育、关爱孩子、有教育经验或专业知识的同志来担任,如革命英雄、法律工作者、医生等;社区导师一般为人
大代表或村干部,要选那些威信高、有成功教育经验,能排除纠纷,做好群众工作,同时最好是在校学生家长。
5、出台了导师活动的评价与总结办法。教师导师的活动情况纳入工作量化之中采用查看记录,问卷调查,潜能生转化成效等方式进行,每月一汇总,两个月一评比,评出优秀德育导师及优秀德育教育班级,合作小队,进步突出的潜能生,每学期开展一次“德育导师”叙事活动,并集中交流研讨,学习借鉴,发现不足,提高管理水平,社区导师、专家导师一般通过家长及学生反映进行奖励或调换。
6、已经取得的成效:①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这项措施有利于让社会各个细胞都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关注学生,爱护孩子,特别在农村,这项活动开展以后,村干部在学生的节假日过问、关注极大增强,大多在长假时间都要开展一些集中教育活动,学生上学中的困难也得到及时解决,对学校的一些意见建议也会通过社区导师很快反馈到学校,基本形成了大家都来关心教育,全社会共同教育孩子的局面。②潜能生转化成效显著,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一对一的教育帮助,使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差生不再是没娘的孩子,而且成了娘心中的最疼,从而使这些学生又重新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很快都有了巨大的进步。③控辍工作明显增强,学生辍学除因家庭困难之外,主要原因是学业基础差,无人关注,对学习、对学校、对老师产生厌恶感而退学,实施导师制后,这些学生的过去学习、当前状况、心理所想、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导师心中十分清楚,及时的沟通教育、帮助,使他们在集体中重新得到了温
暖,找到了快乐,露出了笑脸,自然就不愿再离开校园。
四、反思改进
1、导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在开展活动时方法不同,策略各异产生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别,对他们的培训提高是今后应重视的一个方面。
2、农村学校如何建设社区教育基地,如何发挥社区教育基地作用,还需各部门协调解决。
参考文献:
[1]江泽民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2]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3]冯克诚主编《中小学生道德人格素质与个人行为能力训练指导》。
第五篇:成果总结
项目名称:美术与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晓璐
项目组成员:张田力 苏中秋 高飞 蔡沙
一.项目概况
项目方案以历史的视点分析了当下国内艺术与设计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具有建设性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思维和结构框架。项目设计依据既有宽基础平台,又具有专业针对性;既保持创新教育的独创性又具备应用的可行性。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使基础与专业分离,专业方向相互隔绝,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使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脱节,最终使人才培养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观当今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学科交叉点上往往会产生新的前沿和方向。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术思想的专业人员,相互讨论,互相撞击,才能迸出创新点。现代信息媒介的发展为使各专业方向的相互融合与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我们所执行的教学计划中,采取了一种非线性的节点性结构,不仅使课程具有了专业的深度,而且相互间都有节点链接,即相互交叉又互相渗透。
本项目在前期准备及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了部分课程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依据新的思路,项目规划并设计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对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联接,对部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进行了规划。
专业基础平台的课程分为两个层次,对应于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对接于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为了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能够相互有机衔接,课程设计了不同的内容模块。这些模块不仅相互渗透,又可进行针对性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其基础的宽度得以大幅延展。
三年级进行真实项目的模块,各个专业方向有着不同的具体项目,通过项目整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把分解的课程内容还原为具体的完整的设计或作品。在平面设计方向,课程的一些环节由专职主讲教师为主,同时聘请资深设计师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介入由设计师带来的真实案例的设计实物中。由一种虚拟的设计进入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中,包括案例调研、分析、讨论、客户沟通、构思、设计完稿、实施,到最后评价。其中涉及的沟通、实施手段与技术、成本与造价、项目管理等环节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做到的。
三.完成及使用情况
该项目已经完成一份完整报告,报告就项目针对的问题,解决方案,理论分析与建构,课程结构与模块设计及部分实践应用情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介绍。这份报告也是本项目的结题报告,现在已经完成。
项目延展的研究性论文正在撰写,计划2012年底到2013年中能够在专业期刊发表。项目内容已经被艺术设计专业省级“创意-实践教学实验区”采用,被列入实施模块中。其中部分成果被编进2012版艺术设计及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
项目的教学应用部分,在艺术设计08级、09级平面设计专业“插图1”、“插图2”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共计四个班100余位学生参与新课题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在美术学专业自由视觉专业方向10级、11级四个班的“造型基础”课程,08级的“自由绘画”课程进行了应用,成果显著。四.项目成果
项目的实践成果开始整理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 1.应河南美术出版社的约稿,编写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其中项目负责人担任“设计素描”教材的主编。教材的第二单元全部采用项目实践的教学内容,80%的范例作品采用的是项目教学中的学生作业。本教材已经完稿,预计2012年下半年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将被出版社申报12.5规划教材。2.应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约请,项目负责人承担艺术设计系列教材的主编,全部教材的理论与实践框架都是建立在本教改项目的成果之上。其中本课题组教师承担“造型基础”和“插图设计”两部教材的主编工作,目前这一计划正在实施中。3.4.项目教学的成果参加了北京宋庄艺术节获得艺术节的学院奖一等奖。项目成果应邀参加了2011年陕西文博会的“陕西首届当代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