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定稿)
2018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1.教育: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育学为形式,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3.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2006)4.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5.《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独立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6.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7.教育学的四个派别:实验教育学(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哥),实用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阿普尔、吉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亚、凯洛夫、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
8.教师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结合的“双专业”。
9.接受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凸现教师专业化,这是区别于只受过普通教育的外行的重要标志。
10.“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对教育的斫狻? 11.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12.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13.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课程论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14.瑞士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15.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16.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7.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第二章 教育、学校与学制
1.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已经出现。2.正式学校的产生 时间:奴隶社会
条件:⑴经济基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⑵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⑶政治基础: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3.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古代学校和现代学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学校特点:学校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学校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现代学校特点:⑴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⑵学校教育内容极大的丰富。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⑷摒弃呆读死记的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⑸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创痛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⑹学校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
4.学制:广义上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制度。(2007真题)5.学制建立依据: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制约。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⑶人口状况⑷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⑸吸取原有制度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6.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等几个部分。(2007真题)
7.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他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想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006)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域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文化史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资料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08)
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6.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7.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8.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进而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9.成熟以及所导致的年龄阶段特征也对教育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格赛尔的爬楼梯实验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说明了这个问题。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004)
2.教育目的的构成:人的身心素质(核心部分),人的社会价值。3.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本名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5.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观点: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劳动者和建设者、要求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个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确定教育目的的两大理论:个体本位论(卢梭)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
8.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独立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不排斥。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我们并不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的个性。(2007)
6.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要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要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2008)2.教师的德性:善心;责任心;公正。3.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识知识(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4.教师的能力结构:一般能力(观察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特殊能力(教学实践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5.教师的职责和角色:⑴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⑵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⑶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6.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多样性的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学生是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创造性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007)
7.中学生的基本特征: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
8.现代新型师生关系:⑴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⑵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⑶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9.如何解决师生冲突:⑴建立积极的冲突观。⑵全面评价冲突所产生的影响。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师生冲突。(托马斯提出五种处理人际冲突的策略:回避策略、强制策略、可知策略、合作策略和妥协策略。)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⑶了解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⑷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11.教师的社会作用:⑴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⑵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⑶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12.教师的劳动任务:搞好教学、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生健康、推动社会发展。
13.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第六章 课程
1.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2.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学科课程(主张分科教学)、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主张“做中学”)。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第七章 教学
1.教学: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教学的一般任务:⑴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师生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课堂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006)
4.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5.制定进度教学计划的顺序: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7.上课的基本技能:讲述、教学对话、板书、布置家庭作业。8.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9.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0.试题类型:供答型(简答式和陈述式),选答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配式试题)
11.测验种类:论文是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性测验、标准化测验。1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教学方法、文理科教学方法。
13.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14.班级授课制:指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15.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⑵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⑷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⑸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使学生形成社会性素质和人格特征。16.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⑵不利于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⑶不利于因材施教。⑷难以体现灵活性特色;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⑸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17.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师生可以充分互动。
1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9.教室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且具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20.常见的教学策略: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策略;布鲁纳——发现学习策略;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卡尔·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策略;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策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克拉夫斯基——范例教学策略。第八章 德育
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2.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⑴德育的社会历史制约性。⑵学生的知、情、形、意等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⑶学校德育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和交往的过程。⑷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⑸多方面教育影响实施优化组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德育理念:⑴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论。⑵从学生实际出发。⑶坚持知行统一。⑷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5.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发、表扬奖励与批评法。
6.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社区教育、业余党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德育基地。7.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第九章 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⑴密切联系,相互促进。⑵德育发展学生的智力。⑶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德育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⑷不论是智育还是德育、美育都离不开体育,都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⑸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锻炼身体。⑹美育与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下愉快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第十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起着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2.班级组织的特点:教育性、社会性、平等性、准自治性。
3.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2006)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让学生听从老师。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因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且越来越好;学的差的,受到批评,并且越来越差。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班干部相对稳定,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而多数学生希望为班级做点事却没有机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荣誉的象征,但是缺乏主人翁意识。
5.关于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⑵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⑶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⑷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6.班级活动组织:⑴设计(活动资源的挖掘、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主题的提炼、活动标题的拟定、活动形式的选择)。⑵准备(撰写计划、落实人员、准备材料、选择场地、活动的外部联系)。⑶开展。⑷后续。班主任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班主任的角色作用:⑴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⑵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⑶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8.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对全班学生的健康和学发展负主要责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还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⑴对社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⑵对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⑶对同事,协调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配合其他老师的工作。⑷对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
10.班主任教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范法、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和契约法。
11.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⑴教师的领导风格。⑵班级规模。⑶班级的性质。⑷对教师的期望。
12.艾里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第十一章 课外、校外教育
1.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⑴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⑵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⑶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⑷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3.家庭教育的特点: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
4.学校、社会、家庭的关系:⑴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⑵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⑷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
5.课外活动的内容:政治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6.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性活动(基本组织形式)、个人活动。
第二篇:特岗教师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经典真题回顾
1.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学的发展”,考生一定要准确记忆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及其人物。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解析】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我国西周时期的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
【解析】 该题考查主要的教育家及其所对应的理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是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教育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B.科学技术C.生产劳动D.经济建设
【解析】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案 例 分 析
【案例】
六年级某班老师收到了几个学生联名书写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们都已十二三岁,已经长大了,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在这个年龄都很有主见了。可是在您眼里,我们还是一群小孩子,总想时刻保护我们、监督我们,规定我们这么做,不让我们那么做。可是老师,您是否想过:我们现在不开始尝试做一些事,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我们多么希望老师放手让我们自己组织班、团(队)活动,让我们在各种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可以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增长社会生活的经验,将来立身社会,就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即使摔跤了,也不会垂头丧气,失去斗志……”如果是你,读了这封学生的来信,你想到了教育中的哪些问题,从中得到了何种启示?
【评析】 这封信代表了很多即将走向青春期孩子的共同心声。他们反对保姆式的教育,要求“松绑”,希望有更多的独立自主的权利:他们要做主人,要求老师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育的对象,而且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并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始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全部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育中的学习,是学生自身主动、自觉的活动,别人不能代替。学生希望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愿望,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二、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经典真题回顾
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所以本题选B。
2.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这三个概念的辨析,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理解清楚。教学目标应该是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而教育目的是规定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见本题选B。
3.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主要指生理机能的成熟,包括各种身体组织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增长以及体质的增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精神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关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个体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
外铄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因素,这几方面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另一表现。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构成教育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教育唯有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方能生存与发展。然而,教育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经典真题回顾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须准确理解记忆四个规律的内涵。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个体的差异性采用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解析】 考生须准确理解这句古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可见,这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题正确答案为B。
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解析】 洛克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二、教师的概念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有不同的称谓,如“师”、“夫子”、“教习”、“教授”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其与教育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界定。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的大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知识素质
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3.能力素质
现代社会的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的功能
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其教育的性质、功能也就不同。
(二)激励功能
尊师爱生不仅为师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教育功能,而且也使师生间从中得到激励,激发其向上的精神。
(三)调控功能
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教育、激励功能,而且还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调控功能。
(四)社会功能
学校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是文明风尚的播种机。
经典真题回顾
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杜威 D.夸美纽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学生观和现代教师观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而一度盛行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二、教师的概念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有不同的称谓,如“师”、“夫子”、“教习”、“教授”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其与教育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界定。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的大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知识素质
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3.能力素质
现代社会的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的功能
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其教育的性质、功能也就不同。
(二)激励功能
尊师爱生不仅为师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教育功能,而且也使师生间从中得到激励,激发其向上的精神。
(三)调控功能
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教育、激励功能,而且还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调控功能。
(四)社会功能
学校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是文明风尚的播种机。
经典真题回顾
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杜威 D.夸美纽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学生观和现代教师观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而一度盛行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五章 教学与教学实施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育过程包括德育过程、智育过程和美育过程等,而教学过程与课外活动过程、校外活动过程是同一个层次的,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门特定课程从开始到结束;课程的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从开始到结束;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部分。
二、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以上阶段既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又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的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是非真伪,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五、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班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六、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七、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述评
课程理论就是研究学校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的规律的理论。综观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不管多么复杂,仍然可以看出曾经主要有三种课程理论在历史上乃至今天起着支配作用。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是一种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拉梅尔德和巴西学者费莱雷。
3.学生中心课程论
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
经典真题回顾
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活动 D.社会劳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概念的理解,教育目的要通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所以,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
2.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解析】 讨论法是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六章 德育
一、中小学的德育任务
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反映了一定社会对中小学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明确德育任务,对于提高德育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德育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政治方向是一个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的核心。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就是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对道德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地看待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共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
以上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要注意发挥三者的整体作用,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二、小学德育的内容
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儿童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准则、规范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教育
2.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教育
3.个性品格教育
4.遵守纪律、自觉守法的教育
三、中学德育的内容
我国中学德育的内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确定的,主要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纪律教育
5.文明礼貌教育
6.社会主义教育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3.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五、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说”是向学生讲清道理,“服”就是使学生接受道理。
(二)榜样示范法
示范法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有意义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方法。
(三)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创设和利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气氛,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四)道德体验法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修养锻炼,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道德体验法。
(五)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六)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教育者指导启发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品德规范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经典真题回顾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解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本题正确答案为C。
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一致性原则
【解析】 这里主要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解析】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结构”,考生须准确记忆。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以育人为目标的班级管理系统,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和谐而有序的发展。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按照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平行管理模式
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模式来源于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去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氛围,然后去影响单个学生的发展,最后再通过整个班集体和教师的影响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民主管理模式
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集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都民主、平等地参与对各项班级事物的管理。
产主义道德规范等。
3.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这种管理方式强调自我、自控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优点是能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集体的培养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很多,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经典真题回顾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中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考生须了解班主任工作内容的各个方面,并分清每项工作的含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本题正确答案为A。
3.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解,其中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八章 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活动
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等。
(二)科学技术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三)文艺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艺爱好和兴趣,开展一些诸如文学写作、朗诵、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刺绣和创作表演等活动。
(四)体育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诸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爬山、滑冰、棋类等方面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五)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活动,如绿化校园,拥军优属,慰问、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维护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卫生清扫等。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经典真题回顾
1.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解析】小组活动是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本题正确答案为B。
2.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项目是()。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外活动的内容”。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拥军优属和帮老助残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公益服务的特点,而打扫校园则不符合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三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知识考点解读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1: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2:教育学概述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2.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2:教育与人发展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 课程
第六章 教学
第七章 德育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3.1:教育目的3.2:教育制度 4.1:教师及其职业素养4.2:学生 5.1:课程概述5.2:课程目标 5.5:课程管理5.6:课程设计与实施 6.1:教学概述6.2:教学过程 6.5:教学评价6.6:教学模式 7.1:德育概述7.2:德育内容 7.4:德育原则7.5:德育模式 8.1:班级与班级管理8.2:良好班集体培养 9.1:课外、校外教育概念与意义 9.3:课外、校外教育特点与要求 10.1:教育研究概述10.2:教育研究基本过程 4.3:师生关系 5.3:课程内容5.4:课程结构 5.7:课程评价5.8:课程资源 6.3:教学原则与方法6.4:教学组织形式与基本环节7.3:德育过程7.3:德育过程 7.6:德育途径与方法 8.3:班主任工作概述 9.2:课外、校外教育内容与形式 9.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第四篇:最新教育学特岗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和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B.师资水平C.教学条件 D.教学质量 4.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① 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 不均衡性
③ 重复性 ④ 个别差异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A 培养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者 B培养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D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要求 6.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1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4.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A.六年 B.十二年 C.九年 D.十年 16.取得中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7.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8、以勒图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
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19、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
2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21、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23、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
24、在教师的职业形象中最基本的形象是
一、教师的道德形象――最基本的形象
二、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形象的核心
三、教师的人格形象――教师形象的整体体现
A.教师的道德形象 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 D.教师的个体形象
25、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A.知识拓展能力B.设计教学的能力C.教学创新能力D.教育教学能力
26、教育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 B.孟禄 C.马斯洛 D.马克思
27、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28、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A.教育关系B.心理关系C.社会关系D.主客体关系
29.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30.《理想国》的作者是()。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3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3.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34.教育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自然现象 C心理现象 C思维和语言
3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A阶级性 B 历史性 C 社会性 D民主性
3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37.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斯宾塞的《教育论》
3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39.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4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41.1919年,著名教育家()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4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于()。
A、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43.古希腊三大教育家是()。
A、苏格拉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昆体良和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昆体良和柏拉图
4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45.某教师经常体罚学生,学校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批评和教育,但他屡教不改,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可以给予他的最严重处罚是 A.解聘 B.扣发工资C.高职低聘 D.通报批评 46..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主体性C.连续性 D.示范性
47.课堂教学中,教师王某将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李某请出课堂令其补作业,这种行为侵害了学生的
A.人生自由权 B.财产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48.《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下列哪种情形,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有权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A.不能为学生提供图书、资料 B.不能确保学校教学设施的正常使用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不能有效维护学校周边秩序 49.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的含义是指
A.为学生制定同样的学习目标 B.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C.满足学生的所有愿望 D.不能批评学生
50.某学生不能遵守课堂的纪律要求,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且经常迟到、旷课,学校的哪种处理方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A.警告处分 B.记过处分 C.留校查看处分 D.开除学籍
5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 A.课本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习题训练D.学生学业成绩 52.下列哪条不符合新型的师生关系
A.唯教师之命是从 B.教师和学生互尊互爱C.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 D.教学相长 53.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A.教育学知识 B.教育心理学知识 C.教学论知识 D.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54.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层次的,其中,最高层次是()。A亲近感 B期待感 C理解感和尊重感 55.()是师爱的最基本内容。
A亲近感 B理解和尊重感 C期待感
56.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学校 57.教师的天职是()
A教书 B传授知识发展能力 C培养人 D管住学生 58.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 爱岗尽业 B热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鞠躬尽瘁
5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系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60.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为人师表 C.热爱学生 D.勤于学习61.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A.管理者的角色 B.“研究者”的角色C.“榜样”的角色 D.“父母”的角色 62.下列哪些行为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①教师迫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退学或转学 ②教师禁止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③教师未经学生同意帮学生填报或修改志愿 ④教师提供学生成绩的方式不适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是培养
A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B建设者 C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6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是
A打破旧的分工所造成的片面发展。B体力与智力的有机结合 C德智体全面发展。65.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A只要用说明教育的方法就可以了 B 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也是可以的 C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66.爱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就是()。
A 关怀与热爱 B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 C爱护和必要的批评 67.学习活动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形式。A说服教育 B实际锻炼 C榜样示范 D指导自我教育 68.表扬是()的一种具体形式。
A奖励 B操行评定 C榜样示范 D说服教育 69.“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涂尔干 B杜威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71.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有()① 榜样示范法 ② 实验法 ③ 品德评价法 ④演示法 ⑤ 实际锻炼法 ⑥ 心理疏导法 ⑦ 说服法 ⑧测验法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⑦⑧
7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7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74.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75.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7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77.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7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7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8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8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8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8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8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8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8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88.小学要坚持注重“双基”教学,即注重()的教学。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8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90、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91、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是()
A.价值性教育目的 B.发展性教育目的 C.操作性教育目的 D.终极性教育目的 92、“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哪一种课程理论()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学科课程理论 D.潜在课程理论 93、制定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课时数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94、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9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96、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奈勒 B.多尔 C.杜威 D.巴格莱
97、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A.道尔顿制 B.巴达维亚法 C.特朗普制 D.协同教学
98只考虑被评价对象应该达到的水平,而不受被评价对象在其特定整体中位置的影响,这种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 B.个体差异评价 C.绝对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9、信度是反映测试结果的()
A.区别性指标 B.准确性指标C.难度性指标 D.可靠性指标
100、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活动,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01、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访谈法
10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培根 103、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D.洛克
104、被一定的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是()A.非正式的教育目的 B.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C.终极性教育目的 D.价值性教育目的 105、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巴格莱 C.奈勒 D.多尔
106、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是()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07、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 B.赞可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108、肯普提出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是()A.目标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C.程序模式 D.过程模式
109、为了满足生理、心理或情感上的需要而做出的失范行为可称为()A.情感型失范行为 B.传统型失范行为 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D.目的型失范行为
110、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A.普及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普及基础教育D.普及国民教育
111、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2、学科课程又称()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113、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维果茨基 C.赫尔巴特 D.苏霍姆林斯基 114、非指导性教学属于()A.认知教学理论流派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流派 C.情感教学理论流派 D.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流派
115、行为目标描述的是()
A.学校的行为 B.教师的行为C.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D.学生的行为 116、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指标叫()A.信度 B.效度 C.区别度 D.难度 117、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是()A.迪克 B.加涅 C.肯普 D.斯金纳
118、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A.对话行为 B.讲述行为 C.指导行为 D.提问行为 119、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广域课程 B.国家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120、认为课程最终要有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是()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 121、国民教育的核心和实质()
A.高等教育制度 B.中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22、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12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 B.旧的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124、法律赋于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是()
A.教师职业的政治待遇 B.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C.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D.教师职业的权利
125.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26.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127.(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2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2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3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3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3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34.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3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36.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37.“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8.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39、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140、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41、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42、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43、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 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144、“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 D.《春秋》
145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6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
147.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14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展
149、根据教学教育性规律提出来的,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关系的教学原则是()。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教学的目的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150、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151、教师的()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素养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 152、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153、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一种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的教学活动
15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155、“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156、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
A.主动性B.直观性C.引导性D.教师主导性 157、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来源: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158、“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5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6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6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16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16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16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7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7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7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7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17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7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7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
17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7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7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18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18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
183.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18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8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6.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187.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88.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89.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
A.主体 B.客体 C.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D.以上都不是 190.“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说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C.列宁 D.加里宁
191.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192.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93.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194.《管子·权修》讲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反映出教师劳动的()特点。A.创造性 B.能动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95.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19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9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99.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20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0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C.基础 D.物质基础 20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3.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204.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205.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206.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 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207.()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A.习题B.课文C.目录D.附录
208.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209.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210.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211.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两种。A.启发谈话B.讨论C.讲述D.讲演 212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21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1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1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2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217.“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1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1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20.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2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2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223.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2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2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227.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28.“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29.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230.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23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23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33.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235.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236.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237.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38.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C.教育D.教师
239.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240.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41.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4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243.教材包括()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244.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245.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246..“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24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24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49.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50.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时代。A.夏朝
B.殷周C.三国
D.秦朝
251.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国学制中第()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A.一
B.二
C.三
D.四
252.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称为()。A.少年
B.童年
C.青年
D.幼儿
25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素质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25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1619年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55.我国正在进行的五四制实验开始于()年。A.1981 B.1989 C.1991 D.1994 256.“明人伦”是我国()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国民党统治时期
257.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在()。A.1982年 B.1957年 C.1985年 D.1995年
258.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25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 260.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 26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262..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 26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 264.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
265.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 266..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 267.()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 268.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 269.“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 270.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
271.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272.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
273.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274.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B.班会活动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7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 276.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
A.主题报告会B.学科小组C.科技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 277.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78..“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27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
280.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8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282.教学过程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A.任务B.结构C.作用D.性质
28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8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285.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286.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作用。A.主导 B.决定 C.不主导 D.基础
287.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88.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其年龄一般是指()。A.9、10岁~12、13岁 B.10、11岁 ~ 13、14岁 C.11、12岁~13、14岁 D.12、13岁~15、16岁 28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的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 B.注意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290.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最主要的品质的是()。争议 A.忠诚热爱教育事业 B.尊重热爱学生C.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D.依法执教 291.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A.能动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92.1794年,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的国家是()。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29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导作用 294.初中生生理发展方面最突出的特征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B.心脏功能加强 C.性成熟 D.肌肉增长快 295.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教育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A.幼儿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学教育 D.中小学教育
296.20世纪以来逐渐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名独立的学科的是()。A.教育概论 B.德育论 C.课程论与教学论 D.教育管理学 297.20世纪60年代末,(A)成为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A.教育人类学 B.教育评价学 C.教育技术学 D.教育未来学 298.()又称教育工艺学。
A.教育人类学 B.教育评价学 C.教育技术学 D.教育未来学 299.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完整的教育专著是()。A.《学记》 B.《中庸》 C.《礼记》 D.《论语》 300.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人的教育》 301.()主张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02.()被人们看成是传统的教育学的代表。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03.美国教育家()曾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方法是从做中学。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04.()提出的教育理论,被看成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A.布鲁纳 赞科夫 瓦根舍因 B.布鲁纳 夸美纽斯 瓦根舍因
C.卢梭 赫尔巴特 杜威 D.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杜威
305.()倡导“发现法”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A.杜威 B.布鲁纳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306、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应坚持()
A对现实社会需要的适应 B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越 C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D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对立 307、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校本课程
308、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内容的课程一般被称为()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核心课程 309、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310、对“行动研究”认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A库尔特•勒温 B史蒂芬•考瑞 C吉鲁 D巴班斯基
311、在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开展的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31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13、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活动,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14.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___原则的要求。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315.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
A.快乐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纲要信号教学法” D.导学式教学法 316.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17.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18.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319.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320.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321.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322.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32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24、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32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26.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的特征
B.稳定性的特征 C.差异性的特征 D.不均衡性的特征
327.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是()A.教学策略 B.教学设计 C.教学思想 D.教学模式 328.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329.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机构是()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三轨学制 D.多轨学制 330.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A.2~3人为宜 B.5~8人为宜 C.10人以上为宜 D.20人以上为宜 331.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A.目的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332.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333.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334.顺序性与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整体性
335.语文句子中的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
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目标性知识 336.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拉伊 B.狄尔泰、斯普朗格 C.杜威、克伯屈 D.鲍尔斯、金蒂斯 33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处于()
A.从属地位 B.主导地位 C.主体地位 D.边缘地位
338.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康德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小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神话起源说。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2500年前的埃及。339.双轨学制最早产生于【
】 A.西欧 B.东亚 c.北美 D.南美
340.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规律,做到【
】
A.循序渐进 B.抓关键期 c.凶材施教 D.面对学生整体身心 341.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 342.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心理性隐性课程B.制度性隐性课程c.物质性隐性课程D.观念性隐性课程 34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的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
345.为反对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而产生的失范行为属于【
】
A.情感型失范行为B.目的型失范行为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D.传统型失范行为 346.贝尔和兰卡斯特所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
】 A.导生制B.道尔顿制c.活动课时制D.特朗普制 347.最经常使用的认知学习评价的方法是【
】 A.行动观察B.实验C.测验 D.评定
348.在教育研究中,非结构性观察也可视为【
】
A.定量观察B.定性观察c.变换式观察 D.参与式观察 349.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
A.有感染力B.准确C.富有个性D.富有感情
35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A.内法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35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35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研究B.示范C.敬业D.管理
353.组织学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A.兴趣B.图表C.课程计划D.书 354.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经验D.间接经验 355.《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35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357.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 35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59.()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360.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A.技术小组B.学科小组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
361.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三类。
A.社会活动B.探究性活动C.学科活动D.个人活动 362.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主客体 D.以上都不是
363.提示教育本质,就必须明确教育的(),这是认识的规律。A.社会属性 B.物质属性 C.目的要求 D.根源所在 364.()是教育的核心特点。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纲领 D.培养人 365.教育活动的()是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活动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A.双边性 B.认识规律 C.实践性 D.多彩性 366.教育的效果更主要的则是体现在(),即教育的(D)。
A.客观、客观性 B.主观、主观性 C.实践、实践性 D.未来、未来性 367.班级授课制始创于()世纪,总结推广于()世纪。A.15、16 B.16、17 C.17、18 D.18、19 368.教育对人的影响不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且也是()。A.起主导作用的 B.起意志作用的 C.起终生作用的 D.全面系统的 369.主义的教育包括()和()教育。
A.学校、家庭 B.学校、社会 C.学校、家庭和社会 D.制度化、非制度化 370.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多媒远程教育属于()教育。A.制度化 B.学校 C.社会 D.地方 371.()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理念。A.高等 B.职业 C.远程 D.终身
372.社会构成要素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自然环境 B.人口 C.物质资料 D.物质资料生产 373.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 D.人口 374.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人才 B.培养人才 C.造就人才 D.培养可以造就人才 375.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人口质量的精神要素的是()。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道德水平D.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376.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是()。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个别教育 377.()可以促进个体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A.劳动 B.实践 C.教育 D.学习378.教育的基本属性是()。
A.教育的传递功能 B.教育的筛选功能 C.教育的经济功能 D.教育的社会功能 379.教育与生产联系起来的桥梁是()。
A.劳动力 B.生产工具 C.劳动力再生产 D.劳动对象 380.现代教育的文化发展的主要是()。
A.文化的传递、保存 B.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C.文化的创造和更新 D.文化的传递,传播 38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对教育的研究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投资。A.生产力 B.社会性 C.技术性 D.管理性 382.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是()。
A.价值观念和取向 B.生活方式 C.民族思想信念 D.风俗习惯 383.我国教育结构,从纵向上看主要有()。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大专教育 D.技工教育
384.()继承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以人的肉体感官为基础的人性论观点,创立了他的人本主义人性观。
A.苏格拉底 B.泰利斯 C.费尔巴哈 D.柏拉图 385.古希腊的()认为人的本原在于“灵魂”,真理存在于人的心灵里,人学习知识的实质就在于认识自我。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苏格拉底 386.()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 B.身体素质 C.心理素质 D.主观能动性
387.()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在周围并影响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重要条件。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
D.天然环境 388.儿童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A.室内活动 B.游戏活动 C.学习活动 D.户外活动
389.()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身体和智力方面,也表现在对人的思想的巨大影响作用方面。A.社会实践 B.经验实践C.教育 D.意志 390.教育是以人的遗传素质为前提的,()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A.身体素质 B.遗传素质C.心理素质 D.身心素质
391.()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A.实践活动 B.主观能动性C.意志 D.教育
392.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但从来都不是(C)的消极产物。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 D.教育
393.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超过()所能提供的条件。A.生产力 B.社会 C.生产关系 D.物质关系
394.西方古希腊时代,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构成的。A.物质 B.空气 C.水 D.火
395.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就是性善论者,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学问”、“道德”和“信仰”的“种子”。
A.卢梭 B.孟轲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396.所谓人的发展的外因就是指影响()的一切外部客观条件。A.身体发展 B.个体发展 C.心理发展 D.个人发展 397.()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实践活动。A.游戏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育 D.学习活动 398.人的发展取决于(),“不管个人在主观是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是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A.物质关系 B.生产关系 C.思想关系 D.社会关系
39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目的充分体现了()。A.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思想B.北洋政府的教育宗旨
C.清末统治者政治经济对教育的要求D.欧洲封建统治者的教育思想
400.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21世纪的新一代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决定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中首先提出的。A.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9年6月13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01.育的实施应该从()阶段开始。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402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0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和压迫
404.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这“两个必须”()。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405.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B.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C.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发育D.使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技巧 406.教育目的的指向性决定了教育目的的()。A.导向功能B.聚合功能C.控制功能D.激励功能
407.()是传播系统的年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技能的教育。
A.美育B.体育C.德育D.智育 48.()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学科,某个专业特定的具体标准,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D.素质教育 409.现代学制与古代学制有质的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化 C.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410.学校教育具有()。
A.改革性 B.多样性 C.单一性 D.继承性
411.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必须从()着手。A.改革教育体制 B.改革教育方法 C.改革教育内容 D.增加教育经费 412.实行双轨制的国外学制为()。
A.美国学制 B.德国学制 C.印度学制 D.中国学制 413.制约学制的性质和状况的首要因素是()。
A.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B.文化传统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4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于()颁布。A.1982年 B.1983年 C.1981年 D.1985年 415.实行单轨教学学制的国家是()。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法国
416.我国实行初等教育的机构是()。A.幼儿园 B.小学C.初中 D.高中
417.我国实施时间最长采用范围最广的学制是()。A.五四学制 B.五三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九年一贯制 418.教育内容的基本信息载体是()。
A.教材
B.教学大纲 C.教育杂志
D.光盘 419.教育内容应具有全面性、基本性和()。A.易懂性
B.基础性 C.现时性 D.大众性 420.()被称为工具课。
A.物理课
B.历史课 C.化学课
D.语文课 421.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运动和()。
A.田径
B.武术 C.卫生保健
D.球类运动 422.教科书和()是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育杂志
423.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说明和()部分。A.意义 B.目的C.本文 D.任务
424.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在()年。A.1999 B.2000 C.2001 D.2002 425.()是美育的主要方面。
A.文学艺术的美 B.大自然的美 C.社会生活的美 D.绘画 426.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物质基础是()。A.体育运动 B.军事体育运动 C.体育 D.卫生保健
427.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了()应交给地方政府。
A.学校经费管理权 B.基础教育管理权C.中等教育管理权 D.职工教育管理权 428.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
A.初等教育 B.大学教育C.小学教育 D.小学和初中教育
429.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的组织结构;二是学校的教育()A.管理 B.制度C.内容 D.目的
430.()作为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
A.家长委员会 B.家长学校C.相互访问及通讯联系 D.研究家长会
431.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我们的下一代应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体现了(A)原则。
A.全面施教 B.以身作则C.要求一致 D.爱严结合 432.在人生的历程中,人所接受的最长时间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A.融合性 B.感染性C.终身性 D.先导性
433.()促进了社区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教育社会化。A.社区教育 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434.()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A.学校 B.家庭C.社会 D.社区
435.家庭教育的()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成败。A.制度 B.确定C.目标 D.内容
436.社区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诸多的限制。社区成员不受年龄、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体现了它的()。A.区域性 B.群众性C.多样性 D.开放性
437、“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A阶级性特点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特点 C等级性特点 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的特点
438、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学生与各方面的交往 B教师的教育 C家长的严格要求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439、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440.《爱弥儿》B.《教育漫话》C.《普通教育学》D.《人的教育》 441.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发展学生的智力C.形成技能D.培养个性 442.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
443.()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B.婴儿C.小学D.幼儿园
444.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445.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
A.劳动任务B.工作性质C.劳动对象的特点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446.个人活动包括()。
A.体育竞赛B.学科小组C.科普讲座D.写日记 447.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孔子B.墨翟C.董仲舒D.朱熹
448.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44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450.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451.基础型课程是()。
A.广域课程B.必修的课程C.相关课程D.选修的课程 452.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
A.赫尔巴特B.伊里奇C.怀特海D.克伯屈
453.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 454.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45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5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45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45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45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6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46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46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46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46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C.1987年
D.1988年
465.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C.分支型 D.五四制
46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46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468.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C.怀特海
D.克伯屈 46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470.由于文件起革水平不高构成的障碍属于()方面的障碍。A主观
B客观
C沟通渠道
47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72.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A.0-2岁B.2-7岁C.7-11岁D.11-16岁
473.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A.记忆能力B.语言能力C.思维能力D.行走能力
47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47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 47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47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47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47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48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 48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 48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
48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8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485、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86、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48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488、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489.()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思想教育活动 490.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教育评价 B.教育途径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
491.智力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492.课外活动的()特点,是广大学生多种才能得到发展的基本保证。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C.形式上的多样性 D.活动上的自主性 493.配合党和国家开展政治宣传教育的中心内容是()。
A.思想教育活动 B.科学技术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494.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而组织的活动是()。A.思想教育活动 B.社会公益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495.其中()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A.思想教育活动 B.科学技术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496()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A群众性活动
B.活动 C.人活动
D.乐活动 497.下属于常见的社会实践形式是()。
①参观 ②访问 ③生产劳动 ④军训
⑤公益活动 ⑥社会调查 ⑦勤工俭学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⑦
C.①②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98.以下属于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的教育活动是()。
A.各种集体活动 B.各种展览、表演和竞赛C.参观、访问和旅行活动 D.娱乐活动 49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500.“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501.以下属于赫尔巴特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人的教育》D.《教育漫话》
50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
503.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铂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七本位论 504.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505.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宅.纳
506.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507.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颞叶B.枕叶C.布洛卡区D.顶叶
508“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A.再认B.有意再现C.直接再现D.间接再现 509.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是一种()。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510.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利我原则 5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512.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513.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是()。A.概念B.命题C.表象D.图式
514.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15.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属于 【
】
A.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B.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c.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D.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 516.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是【
】
A.自我意识缺失 B.心理问题减少 c.行为问题减少 D.学习目的实用化
517.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是【
】
A.培根 B.苏格拉底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518.学校的校风属于【
】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观念性隐性课程 c.制度性隐性课程 D.心理性隐性课程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11、农业社会的教育所具有的特征包括(ABD)A古代学习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与生存劳动相分离E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12、体育的任务包括(ABCD)
A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B指导学生锻炼身体C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D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E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
13、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ABCDE)
A独立性 B选择性 C调控性 D创造性 E自我意识性
14、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包括(BCD)
A内容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E手段模式
15、核心课程的主要优点包括(ABDE)
A强调内容的一致性
B强调内容的实用性C课程主要内容来自儿童的经验
D课程主要内容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E课程主要内容来自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 16.教育测量的功能有(ABCD)。A.诊断B.评价C.选拔D.就业指导
17.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有(ABC)。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18.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ABCD)。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19.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BCD)几类。
A.道德规范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20.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主要有ABC()。
A.管理过程的教育性B.管理目标的一致性C.管理对象的特殊性D.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2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2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2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2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2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2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3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31.意志品质包括哪些方面?(ABCD)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3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33.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4.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35.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36.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7.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3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9.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40.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4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到:(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2.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D.速度E.理念
43.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思 C.行 D。情E.做 4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 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45.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46.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47..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48.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49.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50.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51.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2.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BC)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53.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5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55.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56.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57.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58.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CDE)A.表演评价法 B.作品表现法 C.整体印象评价法 D.操行评定评价法 E.操行计量评价法
5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社会教育 60.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ABCDE)
A.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 B.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C.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D.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E.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61.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主要有(BCD)A.思想 B.政治 C.经济 D.文化 E.体育 62.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ABCDE)
A.阅读有关著作 B.浏览新的期刊 C.利用工具书 D.剪报和卡片 E.使用检索工具 63、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主要指(ABC)。
A免费教育 B 具有强制性 C由法律规定的 D随意性 64、德育过程的途径有(ABCD)。
A 班主任工作 B 团队活动 C 各科教学 D 政治课 65.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ABCDE)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整体性 66.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杜威提出
(AD)A.从做中学 B.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
C.教学应当脱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 D.教育即生活 67.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ABCD)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E.地理起源说 68.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ABC)
A.教师的道德形象 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 D.教师的外部形象
69.研究发现,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BCDE)A.自杀 B.攻击 C.退缩 D.焦虑 E.恐怖 70、德育过程的途径有(ABCD)。
A 班主任工作 B 团队活动 C 各科教学 D 政治课 71、教师的劳动具有(ABD)等特点。
A 长期性 B 复杂性 C 简单重复性 D 创造性 72、美育主要是通过(ACD)等途径进行。
A 艺术美 B 语言美 C 自然美 D 社会美 73、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AB)。
A 物质前提 B 自然基础 C 内因 D 外因 74、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ABC)。
A 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B 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 C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D 表现教师的权威 75、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ABCD)。
A 相对独立性 B 生产性 C 社会性 D 永恒性 76、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ABCD)。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连续性 D 差异性 77、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有(ACD)。
A 要受外部条件影响 B 信息加工 C 内部矛盾斗争转化 D 行动表现 78、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的含义是(ABC)。A 教学要具有科学性 B 教学应该有思想性
C 科学性与思想性应在教学中统一起来 D 教学必须具有知识性 79、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主要指(BC)。
A 免费教育 B 具有强制性 C 由法律规定的 D 随意性 80、我国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主要问题是(ACD)。A 普通中小学比例过大 B 本、专科比例不协调
C等职业技术教育过于薄弱 D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在校生的比例不合理 81.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包括(CDE)。
A.学习目的的单一化 B.自我意识减弱 c.生理成熟期提前 D.价值观念多样化 E.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多
82.教学设计的特征包括(ABC)。
A.指导性 B.操作性 C.预演性 D.隐含性 E.难控性 83.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ABCE)。
A.观察法 B.作品表现法 c.问卷法 D.整体印象法 E.表演评价法 84.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BCD)。
A.目的在于揭示普遍规律而促进理论的发展
B.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c.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 D.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E.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的方案 85.2l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包括(ABCE)。
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信息化 D.教育全球化 E.教育个性化 86.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ABCDE)。
A.自我意识性B.创造性 C.调控性D.选择性 E.独立性 87.当代“教学”观变革的主要趋势包括(CDE)。
A.从重视学生向重视教师转变 B.从重视能力向重视知识转变c.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
转变 D.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E.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88.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ABE)。
A.整体印象评价法B.操行评定评价法 C.表演评价法D.实验法 E.操行计量评价法 89.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包括(ABCDE)。
A.描述教育的研究B.改进教育的研究c.置身教育之中的研究 D.为了教育的研究 E.解释教育的研究
9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包括(ABCDE)。A.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B.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c.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D.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E.教育公平渐成教育改革的主题
91、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的特点是(ABCD)。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不均衡性 C 稳定性和可变性 D 个别差异 92、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有(BCD)。
A 讲演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参观法 9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的(ABCD)。
A 国际交流性 B 历史继承性 C 不均衡性 D 与社会意识形态及相互作用 94、学校产生的条件(AB)。
A 文字的产生 B 出现了体脑分工 C 出现了阶级 9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于教育的(AD)。
A 继承性 B 民族性 C 生产性 D 国际交流性 96、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有(BCD)。
A 讲演法 B 演示法 C 参观法 D 实验法 97、讲授法的主要活动方式有(ACD)。A 讲演 B 提问 C 讲述 D 讲读 98、体育的基本要求有体育锻炼的(ABCDE)
A 全面性 B 系统性 C 多样性 D 经常性 E 适量性 99、由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需要(ABC)支持。A 道德情感 B 道德信念 C 道德意志
100、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ACD)。A 马列理论 B 科学文化知识 C 法纪 D 文明礼貌 101、美的表现形态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ACD)。A 自然美 B 人工美 C 社会美 D 艺术美 102、一个人自我教育水平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AB)。
A 自尊心荣誉感 B 积极表现和上进要求 C 自我分析能力和道德评价水平D 个人集体观念和集体所形成风气 103、劳动教育就是(ABC)。
A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B 养成受劳动习惯 C 爱护劳动成果 D 为社会创造财富
104、古代教育(奴隶和封建社会)的显著特点是(CD)。
A 全民性 B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C阶级性和等级性 D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105、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是(ABCD)。A 多端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影响的多方面 10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ABC)应尽职责。A 班主任 B 各科教师 C 学校领导
107、知行统一,就是(AD)。
A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B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C理论加实践 D 认识与行动统一起来 108、下列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有(BC)。
A 理论性 B 长期性 C 示范性 D 现实性 109、德育的基本内容是(ABCD)。
A 劳动教育 B 爱国教育 C 纪律教育 D 集体主义教育
110、教学大纲规定着(ABC)。
A 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 B 教学进度和教法要求 C 知识结构 11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又称(AB)。A 茶馆式教学法 B 发现法 C 自学法 112、在备课中有句俗话“吃透两头”,“两头”指的是(AC)。A 备好教材 B 备好教法 C 备好学生
113、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是(ABCD)。A 多端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影响多方面性 114、教学的基本任务有(ABCD)。
A 传授知识 B 形成技能 C 发展智力 D 形成道德品质 115、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ABCD)应尽的职责。
A 科任教师 B 团委书记 C 学校领导 D 班主任 116、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ACD)。
A 社会性 B 不可预测性 C 生产性 D 相对独立性 117、人民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ABD)。
A 示范性 B 创造性 C 形象性 D 复杂性 118、美育的特点是具有(CD)。
A 长期性 B 可塑性 C 形象性 D 感染性 119、义务教育的含义包括(AD)
A 免费教育 B 普及教育 C 自愿教育 D 强制教育 120、教学组织形式的辅助形式是(AC)。
A 个别教学 B 课堂教学 C 复式教学 D 电化教学 121、下列各原则属于德育原则的是(ACD)。
A 方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势利导原则 D 争取教育优势原则 122、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有(ABD)。
A 家庭访问 B 家长会 C 班会 D 书面联系 123、美育的特点是(AD)。
A 形象性 B 创造性 C 直观性 D 情感性 124、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是(ABC)。A 长期性 B 复杂性 C 连续性 D 形象性 125、下列属思想品德教育原则的是(AD)。
A 方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因势利导原则 126、关于教学含义的错误观点是(ABC)。
A 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 127、按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有(BD)。
A 讲授课 B 综合课 C 复杂课 D 单一课 128、美的表现形态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ABC)。
A 自然美 B 社会美 C 艺术美 D 外在美 129、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AC)。
A热爱学生 B 广博的兴趣爱好 C 热爱教育事业 D 深厚的专业知识 130、备课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是(ABC)。
A 备教材 B 备学生 C 备教法 D 备上课 131、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AB)。
A 方向性原则 B 因势利导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2、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势是(AC)。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分组教学 133、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ABD)。
A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134、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是(ABC)。
A全民性
B义务性
C全面性
D发展性 135、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C)。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13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AD)。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37、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138、下列属于古代学校的有(ABC)。
A 书院 B 庠 C 校 D 学堂 139、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BC)。
A 中心环节 B 出发点 C 归宿 D 依据 140、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C)。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14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BCD)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42、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ABCD)。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143、课的类型是根据(AB)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44、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ABCD)。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145、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C)。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146、课的类型是根据(AB)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47、作为一名教师,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ABC)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 学生身体素质 148、古代教育包括(BC)社会教育。
A原始
B奴隶
C封建
D资本主义
E社会主义 149、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A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150、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民主评议
151、我国小学课程计划规定()采取统一的要求,在全国统一实行.A学校教育目标 B学科的设置 C教学要求 D教学点时数 E教学方法 152、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有()。
A行政方法
B法律方法
C教育方法
D经济方法
E学术方法 153农业社会的教育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E.教育的公告性日益突出 154体育的任务包括()
A.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B.指导学生锻炼身体 C.培养良好的 体育道德品质 D.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E.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人才
155.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
A.独立性 B.选择性 C.调控性 D.创造性 E.自我意识性 156.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包括()
A.内容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E.课程的主要内容来自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 157.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 158.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支配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159.老师没关系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老师申诉
160.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事情申报,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事情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名确行使职权。C,断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紧张事项,监视校长和学校其他认悠哉旅游网怎么样的事情 D,罢免校长
161.学校没关系解聘老师的情形有(BC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老师不愿与之同事的B,蓄志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事情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62.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活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为改进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一再练习4次 163.10、教师的劳动具有(ABCD)等特点。
A 个体性 B 协作性 C 长期性 D 复杂性 164.165.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66.新课程评价要求淡化(甄别)(选拔)功能。167、教育实验涉及的基本要素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168.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原则有(科学性)(需要性)(创新性)(可行性)(扩展性)原则。169、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的特点有(吸纳式互动)(编码组合互动)(反思体验互动)170、体验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潜在性)(反刍性)(后摄调控性)
171、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课程包含的指定板块有(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172、属于显性课程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活动)173、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敏锐性)(灵活性)(联动性)(整体性)174、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多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形式)的组合 凭借已有知能理解消化新知,生成同化结构的个体互动。175、同化互动特点(探究提取性)(吸纳同化性)176、一般思维应具有的品质为(广阔性)(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177.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是(师生关系)(校风)
178、创新发展的思维策略所包含的要素有创新(精神)(思维方法)(技法)179、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浓厚的问题意识)(多元化探究互动)(思辨的探究结论)180、体验性构成的要素是(反应)(体验)(领悟)
181、按照试验的目的、任务,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探索性试验)(验证性试验)182、贯彻教育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原则需要考虑的条件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183、问题情境策略主要特点①情感冲击力强:②内部驱动力强:③合作互动力强④整合建构力强
184、案例研究的特点是(客观性)(典型性)(有效性)(灵活性)(综合性)185、中小学个案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186、合作性学习的品质有(诚实求真、和睦相处)(和谐互动、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187、教与学的调控策略具有的特点是(指向性)(融合性)(后)(完善性)188、教学互动要素主要包括(互动主体)(内容)(互动工具、)(互动方式)189、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190、下列属于质性评价的方法有(学习日记)(操行评语)(成长记录袋)(典型题例分析)(行为观察记录)
第五篇:2018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普通心理学 )
2018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4.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6.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2.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3.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4.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2006)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6.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7.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第三章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4.注意的种类:
⑴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即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⑵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即自觉地、有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⑶⑶随意后注意(有以后注意),即有预定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⑴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⑵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⑶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7.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⑴不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防止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
⑵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明确目标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正确组织教学。(2008)
第四章记忆
1.记忆是人脑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从信息加工上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2006)3.记忆的主要类型:⑴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⑵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0.25秒—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钟)、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直至终身)。
4.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2007)
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⑴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⑵学习的程度。⑶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⑷识记者的态度。
7.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提取失败说。
8.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⑴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⑵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⑶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
9.有效的复习方法:⑴及时复习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⑶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⑷复习方法多样化。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⑹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10.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11.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⑴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⑵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⑶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⑷注意数学方法,防止知识遗忘。第五章思维
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问题性。2.思维的类型:
⑴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划分: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009)⑵根据逻辑性分:分析思维、知觉思维。
⑶根据指向性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⑷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3.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方式。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5.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6.问题解决的阶段:⑴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⑵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⑶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⑷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⑴人的知觉特征。⑵定势与功能固着。⑶个体经验水平。⑷情绪与动机。⑸个性因素。(2008)
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酝酿、社会因素。9.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⑴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⑵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⑷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10.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
11.想象的种类:⑴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⑵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⑶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12.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13.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第六章情绪与情感
1.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2.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⑴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分类。
⑵激情: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⑶应激:在出乎意料的紧迫状态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2004)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2009)5.压力与心理反应:抑郁、焦虑、恐惧、狂躁。
6.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⑴只觉自己的情绪状态。⑵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⑶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7.健康情绪的培养: ⑴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⑶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⑷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⑹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8.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⑴双趋冲突。⑵双避冲突。⑶趋避冲突。⑷多重趋避冲突。
9.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第七章需要与动机
1.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006、2009)
3.动机产生的条件: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相结合而产生的。4.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5.学习动机的激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育。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⑷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
⑸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⑹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第八章能力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⑴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发展。⑵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⑶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⑷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2.能力的分类:
⑴按功能的倾向性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⑵按能力的功能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⑶按能力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3.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遗传、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和幼教、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2008)
4.多元智力理论(2006):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
观点: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5.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⑴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
⑵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是片面的。⑶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
⑷音乐、美术、体育或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是高智商的表现。
6.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7.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第九章气质与性格
1.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对气质的分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体型说——克雷奇摩;激素说——伯尔曼;血型说——古川竹二;活动特性说——巴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普洛夫。
4.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⑴气质更多的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性格更多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⑵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⑶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明显。
⑷气质可以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⑸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⑹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6.性格评定的方法:行为评定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实验法、测验法。
7.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第十章态度与行为 1.印象形成效应:⑴刻板印象(归于某个类别)。⑵首因效应(陌生人)和近因效应(熟悉的人)。⑶晕轮效应(光环效应)。⑷投射效应(以己度人)。
2.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从众的分类: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4.从众的原因: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⑴预防精神疾病,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⑶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⑴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5.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