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溪市18年农家乐工作总结
兰溪市2018年农家乐工作总结
兰溪市2006年农家乐工作总结2007-02-01 11:05:2
4兰溪市2006年农家乐工作总结
兰溪市地处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上游,巨江、婺江汇合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市1313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15个镇乡(街道)646个行政村。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更好地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规范地发展,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规划为先导,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围绕“2006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着力整合旅游
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方式日益丰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框架体系已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以诸葛八卦村民俗文化、芝堰古村、马涧杨梅观光和云水山庄休闲度假等一大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产业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各种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已发展到31个(其中全国农业观光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个,兰溪市级农家乐特色旅游村 个,今年拟申报省级农家乐特色村3个、金华市级农家乐特色村4个),经营户数2141户,直接从业人员4230人,累计投资12270万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万人(其中首次推出的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观光游就接待了
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930万元。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以规划为先导,确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战略
我市十分重视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6月份,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高起点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指导和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村(点)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不断深化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
2、措施得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上档次、成规模
结合我市实际,围绕古民居古建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等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和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周边的景区、景点为依托,将农事活动、水上风情和农业观光等可参与性强的项目揉合到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去,不断拓展休闲旅游项目,吸引城镇居民来休闲度假;同时鼓励乡、村开发旅游商品,重点开发新时尚的生态旅游产品、独创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大众化的休闲度假产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由单一产品向多层次产品、高品位产品结构转变,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做大做强做精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轨,涌现出诸如诸葛八卦村、芝堰古村及云水山庄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
3、加强宣传,围绕“2006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积极开拓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
宣传促销是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一个地方对内对外 的形象,扩大影响,培育市场,取得旅游最终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宣传促销中,我市做到整体策划,重点突出农民风俗、农业观光和农村风情,以培育名牌、打造名牌、宣传名牌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按照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现状,精心策划编制了芝堰、马涧等2条精品休闲旅游线路,重点对外宣传推荐。利用3月26日“2006年中国乡村游”金华开游仪式在我市芝堰村举行的契机,抓住机遇,加大宣传投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努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4、政策扶持,着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建设
我市制定和出台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各项优惠措施,简化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申报程序。对农家乐休闲旅游证照办理、税收、规费所需的费用实行减免或降低收费标准。将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纳入“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
训工程”,享受同行业培训的补助标准。引导农户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同时加强对农家乐旅游村(点)的管理,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壮大已有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培育和发展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
5、强化管理,以创建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发展
为了使农家乐休闲旅游规范经营,我们以创建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引导和规范管理。经营户必须有工商、卫生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并将有关管理制度公布上墙,公开接受游客监督。为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积极开展星级经营户的评定和农家乐休
闲旅游示范村(点)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保证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农家乐休闲旅游整体规模不大。各景点各自为营,旅游各要素相互脱节,缺少相关的产品配套联动,旅游景点过于简单、单调。
2、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氛围不浓。很多景点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包装宣传,经营户自身宣传意识不浓。
3、旅游服务环境亟需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是窗口服务行业,但很多经营户服务意识不强,旅游服务方法传统,优质服务差距较大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
存在,直接影响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的发育、发展。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以开拓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在增加农家乐休闲旅游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规模,努力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新突破,将农家乐休闲旅游培植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这一工作思路,今后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座谈会、问卷调查和星级评定等形式,对农家乐经营户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依法规范
经营,健康发展。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各景区景点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产生规模效应。
2、围绕农民风俗和农业观光两条主线,着力挖掘民俗文化、土特产资源及农事参与活动,深化和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内容。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纪念产品,使游客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农村的风情民俗和地方文化,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品位。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部门合作,科学设计线路,优化产品组合,编印宣传手册,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等形式,加大对项目的宣传推荐力度,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知名度。对特色鲜明、服务规范、条件成熟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要加强策划包装,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4、抓生态环境建设。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和
生态平衡。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注重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协调,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
第二篇:XX年农家乐工作总结
**市地处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上游,巨江、婺江汇合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市1313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15个镇乡(街道)646个行政村。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更好地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规范地发展,X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规划为先导,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围绕“XX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方式日益丰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框架体系已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以诸葛八卦村民俗文化、芝堰古村、马涧杨梅观光和云水山庄休闲度假等一大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产业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各种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已发展到31个(其中全国农业观光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个,兰溪市级农家乐特色旅游村 个,今年拟申报省级农家乐特色村3个、金华市级农家乐特色村4个),经营户数2141户,直接从业人员4230人,累计投资12270万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2.6万人(其中首次推出的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观光游就接待了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930万元。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以规划为先导,确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战略
我市十分重视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6月份,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高起点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指导和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村(点)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不断深化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
2、措施得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上档次、成规模
结合我市实际,围绕古民居古建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和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周边的景区、景点为依托,将农事活动、水上风情和农业观光等可参与性强的项目揉合到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去,不断拓展休闲旅游项目,吸引城镇居民来休闲度假;同时鼓励乡、村开发旅游商品,重点开发新时尚的生态旅游产品、独创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大众化的休闲度假产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由单一产品向多层次产品、高品位产品结构转变,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做大做强做精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轨,涌现出诸如诸葛八卦村、芝堰古村及云水山庄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
3、加强宣传,围绕“XX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积极开拓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
宣传促销是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一个地方对内对外的形象,扩大影响,培育市场,取得旅游最终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宣传促销中,我市做到整体策划,重点突出农民风俗、农业观光和农村风情,以培育名牌、打造名牌、宣传名牌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按照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现状,精心策划编制了芝堰、马涧等2条精品休闲旅游线路,重点对外宣传推荐。利用3月26日“XX年中国乡村游”金华开游仪式在我市芝堰村举行的契机,抓住机遇,加大宣传投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努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4、政策扶持,着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建设
我市制定和出台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各项优惠措施,简化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申报程序。对农家乐休闲旅游证照办理、税收、规费所需的费用实行减免或降低收费标准。将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纳入“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享受同行业培训的补助标准。引导农户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同时加强对农家乐旅游村(点)的管理,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壮大已有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培育和发展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
5、强化管理,以创建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发展
为了使农家乐休闲旅游规范经营,我们以创建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引导和规范管理。经营户必须有工商、卫生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并将有关管理制度公布上墙,公开接受游客监督。为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积极开展星级经营户的评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村(点)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保证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农家乐休闲旅游整体规模不大。各景点各自为营,旅游各要素相互脱节,缺少相关的产品配套联动,旅游景点过于简单、单调。
2、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氛围不浓。很多景点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包装宣传,经营户自身宣传意识不浓。
3、旅游服务环境亟需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是窗口服务行业,但很多经营户服务意识不强,旅游服务方法传统,优质服务差距较大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影响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的发育、发展。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以开拓
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在增加农家乐休闲旅游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规模,努力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新突破,将农家乐休闲旅游培植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这一工作思路,今后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进一步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座谈会、问卷调查和星级评定等形式,对农家乐经营户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依法规范经营,健康发展。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各景区景点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产生规模效应。
2、围绕农民风俗和农业观光两条主线,着力挖掘民俗文化、土特产资源及农事参与活动,深化和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内容。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纪念产品,使游客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农村的风情民俗和地方文化,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品位。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部门合作,科学设计线路,优化产品组合,编印宣传手册,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等形式,加大对项目的宣传推荐力度,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知名度。对特色鲜明、服务规范、条件成熟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要加强策划包装,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4、抓生态环境建设。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注重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协调,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
第三篇:兰溪市广播电视村村响工作总结
兰溪市广播电视“村村响”工作总结
2008年12月16日
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实施意见》(浙广局发[2007]213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兰溪市“村村响”工程先前建设的实际,2008年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攻坚克难、集中建设。经过自我加压,“村村响” 工程二年任务一年完成。截止到2008年11月,完成了642个行政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全部实现有线调频广播联网,广播电视共缆传输,提前一年完成了全市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确保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任务的完成。
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工程。早在2004年,兰溪市府办下发了《关于农村调频广播示范村工程和有线电视扩户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兰政办发(2004)6号],兰溪市已经开始了农村有线调频广播工程建设。2005年,市委办、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作的实施意见》[兰委办(2005)38号],经过两年的艰苦建设,兰溪农村一半以上的行政村都已完成了“村村响”工程。200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有线广播 “村村响”工作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有线广播电视工作纳入重点工程之一;把加强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作为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兰溪市政府下发了《关于2008年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兰政办发[2008]73号)文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室、市发改局、财政局、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兰溪市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村村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分管市长对广播电视“村村响”工作不仅亲自过问,还多次深入农村,走村串户,在农民家里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调解决“村村响”工程的各项问题。市里还将“村村响”工程列入兰溪市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列出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了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措施、积极落实,把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心工程。
按照省里要求,我市把新一轮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做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到2008年底,依托兰溪市广播电视台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利用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建立市、乡镇、行政村有线广播共用,传送中央、省、市第一套广播重点新闻和对农栏目(综合为一套频率为97MHZ)的特定节目,并通过室内、室外专用调频音箱收听的有线广播系统。实现乡乡有广播站,村村基本建有广播室,有线调频联网642个行政村,使兰溪市99%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有线广播联网,有线广播覆盖农户达到80%左右,实现兰溪市有线广播“村村响”。
针对工作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农村问题,兰溪市广播电视台制定了新一轮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市广播电视台是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主要承担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市广电台积极组织好人力、物资、技术,保证安装工作及时到位。同时,及时掌握面上的工作进度,做好情况交流和业务指导,为各镇乡(街道)广播电视站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市政府把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响”工作列入今年重点工作,纳入各镇乡、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每月通报进度。八月份,市里专门在永昌街道召开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现场会,促进度,抓落实,把广播电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乡镇党政班子年终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领导小组,在分管市长戴相英同志带领下,协调宣传部、城乡一体办、广电、供电各部门单位,关心支持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响”工作。
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一百多万元,用于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文明单位开展向农村送广播活动;供电部门为户外音箱用电免费提供电力支持。市机关各部门为联系镇乡(街道)、联系村的“村村响”工作开展资助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有线广播工作的氛围。
为了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发展,市广电台积极争取镇乡(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台班子领导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并建立了每个班子成员联系多个镇乡(街道)广电站的工作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各镇乡、街道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把“村村响”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工作片和行政村,纳入行政村工作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各行政村还相应配备了广播管理员负责本村广播室及村里广播的日常管理。各镇乡(街道)还根据实际制订了推动“村村响”工作的政策措施,条件较好的镇乡、街道和行政村还将“村村响”工作作为一项公益福利事业。
三、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全力以赴完成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的各项任务。
新一轮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是一项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 3 基础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全力以赴完成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是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
有线广播已经在地方乡镇、行政村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兰溪的农村有线广播建设经历了音频有线广播到有线调频广播的模式,再到全程光纤调频广播共缆传输的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实际情况,碰到很多实际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覆盖达80%和广播响声扰民的问题解决,如果安装的有线广播吸引不了老百姓,甚至让农民不喜欢,让农民感到吵,那我们即使100%的覆盖率也没用,也是不成功的。兰溪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分析农村听有线广播的用户群体可以归类为四种:一种是用户对广播特别喜爱,天天收听广播,他们家里可以配置一只调频广播;第二种用户是需要广播,想听广播,但又不想自己买广播或买不起广播,他们需要的是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线广播,我们如果把广播装到他家附近最称心;第三种用户是偶偶想听听广播,但有时候又怕吵,所以需要低分贝音响的广播;只有第四种极少数的人根本就不听广播,但他们也生活在一起,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
兰溪广播电视台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需求,设计了室外大功率调频音箱、街面小功率调频音箱和室内调频音箱三种模式相结合的广播覆盖技术方案,并一天分几个时段正常播放调频广播。既让喜欢听广播的人随时能听到广播,又让有线广播不扰民;既让买不起音箱的农民享受广播,有不防碍老百姓休息;既保证了有线广播的覆盖率,又保持了村庄闹中有静,静中有声。这是有线广播保证有效通、长期通的必要条件。
兰溪市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充分利用了市广电台有线电视网络,因地制宜地采用全程有线调频传输技术。工程建设严格把 4 关,规范施工。按技术标准和要求安装,线路架设技术规范,室外及室内音箱安装规范美观,广播信号电平和音质符合技术要求。充分尊重了当地村民生活及收听习惯,采用调频室内音箱(即0.5W调频喇叭)、调频街面音箱(即加装防雨盖的0.5W调频喇叭)或调频室外音箱(即10W调频喇叭)覆盖方式实施。乡镇机房和行政村广播室具备插播广播的功能,以满足应急广播和日常广播的需要。
兰溪市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得到了村里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支持。水亭乡黄村坞行政村书记黄志奇,为了本村安装调频广播,亲自带队设计调频广播布点,走遍本村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让调频广播声音覆盖每个用户,在安装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过问基本情况,提出合理有效建议。有了这些村里好班子、老百姓的支持,有线广播 “村村响”工程建设才能顺利实施,“村村响” 各项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兰溪市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既要巩固、完善、维护好 2007年之前已建的有线广播村、增加覆盖率,又要在2008年用一年时间完成兰溪市剩余的未通有线调频广播行政村的“村村响”工程建设。截止到2008年11月底已完成642个行政村的“村村响”建设,全市已安装了11981只室内调频音箱和3798只室外大功率调频音箱。提前一年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兰溪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任务。有线广播总投资798.1万元(含2007年之前的工程投资)。有线广播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老百姓喜爱。
四、因地制宜、齐抓共管,确保有线广播“村村响”健康、有序、长效发展。
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广播电视部门的重要职责,让农民兄弟听上广播是广大广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村村响”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覆盖面,提高用户 5 收听率上,把突破口放在村村通响上,把工作方向建立在有效通、长期通上。
从“村村响”的实施情况看,绝大部分村对这项工作比较欢迎和支持,我们感到工作较好开展,实施比较顺利。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面上的铺开,广播安装配置的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探索、提高和完善。比如,如何做到既能听到广播又不噪扰百姓生活,如何建立维护机制和方便供电问题,维护经费问题,做到长年通等等。
所以实现了调频广播的“村村响”,除了工程建设以外,还需要各部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长远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以此推动和实现农村广播 “村村响”长年通响。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已着手制订对策,落实措施。
我市充分认识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积极向政府财政申请各行政村有线广播“村村响”维护经费,确保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长期通。另一方面兰溪广播电视台制定出长远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各乡镇广播电视站配备专门的有线广播管理力量,建立和完善“村村响”维护管理制度。为保证有线广播有效通、长期通,巩固成果,坚决防止“返盲”现象发生,我市建立广播电视站和所在村集体两级共同维护管理机制。加强维护,维护人员加强同村里的联系、沟通,经常性地对广播进行维护保养。每个村设立有线广播联络员,村广播室专人负责管理,一旦发生有线广播损坏等情况,及时报告,修理恢复。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创新措施,狠抓落实,埋头苦干,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有线广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在广播播出内容上下功夫,提高服务水平。我市农村的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四篇:兰溪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2008工作方案
兰溪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2008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全省粮食高产建创活动年工作方案》,结合我市粮食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省粮食生产实际,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普及着力提高水稻单产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06]86)号精神,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产区,兼顾非产区,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创建示范乡镇(街道)、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以及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同时,在马铃薯主产区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通过三年(2008-2010年)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乡镇(街道)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产8%左右,辐射带动全市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3%左右。力争核心示范方早稻单产500公斤/亩,连作晚稻550公斤/亩,单季晚稻700公斤/亩。高产创建水稻单产比非示范户增产10%以上。马铃薯示范片面积达到2500公斤/亩。
三、工作原则
(一)层层发动,县(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创。广泛发动,实行县(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创。市里成立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及检查指导工作,牵头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对所属乡镇(街道)创建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各乡镇(街道)都要制定本辖区内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方案,每个乡镇(街道)抓好一个以上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粮食面积百亩以上的行政村都要有科技示范户。
(二)突出优势,科学选点。市里以建制乡镇(街道)为单位,选择粮食重点乡镇(街道)为创建示范点。各重点乡镇(街道)高产示范区要因地制宜,选择有区域代表性,农田基础条件好,要规模连片在百亩以上。粮食作物以水稻为重点,兼顾旱粮作物,建立百亩核心攻关、千亩高产示范的创建模式,示范带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根据我市粮食生产实际,开展马铃薯高产示范工作。
(三)集约资源,合力推进。集约重大项目资源,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病虫综防、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政策与科技项目紧密结合,争取配套高产创建专项经费,保证示范区建设的物质基础与资金优势,推进高产创建工作;集约各部门组织领导力量,市里明确由市粮油技术推广站牵头组织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联合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各乡镇(街道)也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四、实施内容
根据活动要求和我市粮食生产实际,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重点放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和降本增效上。
1、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对标准农田特别是新建标准农田的培肥改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通过扩种绿肥、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实行工 1 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增加旱涝保收、增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做到灌排自如,农用电网配套齐全。
2、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根据粮食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各创建点的实际情况,确定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确保主导品种在示范区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并通过统一供种方式,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单产和效益。粮食高产创建要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水稻重点推广强化栽培技术、免耕强化栽培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抛秧技术、直播技术、旱育秧技术、免耕直播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马铃薯生产大力推广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4、大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千村示范,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经科技兴粮为支撑,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建设。加强示范方内农户的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方都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全面开展水稻优质高产千村示范活动,在水稻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选择1个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户,并采用市推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加强对示范方内农户以及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方都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推行育秧、机耕、测土配方施肥、水浆管 理、配套供应物资等重要农艺措施的统一,努力提高示范方的产量,开展高产竞赛活动,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5、加强病虫害防控
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粮食生产生物灾害损失。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农药市场整治与高毒农药削减,对生产经营假冒农药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曝光,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技术指导人员及农民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农民施肥用肥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7、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加强农艺与农机部门结合,积极发展以水稻机耕、机播(插)、机收、秸秆还田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开展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8、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合作化经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规模效益和经营水平。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3 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大力组建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统一育供秧、统防统治,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成效,市里将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工作,对全市创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市里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部门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相关科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农业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种植业科站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实施小组。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于5月20日前报市农业局粮油站),协调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每个示范点要有行政负责人,要有技术负责人,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罚到人,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强化目标管理,确保创建活动期间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惠农政策。广泛宣传国家和省里发展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把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已确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户,落实到位。重点宣传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增加资金投入。各县都要努力增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投入,不断增加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扶持资金,努力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市里将安排高产创建活动经费,支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
(四)搞好技术服务。抓好春耕、夏收夏种、秋收冬种三个关键农时,细化工作措施,分阶段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努力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以落实责任农技员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健 4 全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要完善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创建活动的典型经验,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要创新服务模式,办好各类示范点、样板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1-2月份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前期的调研,起草《兰溪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
(二)3-4月份
印发《兰溪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部署2008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各项工作;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和农技站长培训、种粮大户参加金华市农业局举办的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全市春耕生产督查,组织开展早稻生产调研与技术指导,检查督促高产创建示范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三)5-7月份 继续落实高产创建各项技术措施;开展创建区早稻插种情况检查,提出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抓好早稻生产,做好早籼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测产验收;考察单季稻和连作晚稻苗情,提出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指导示范点高产创建活动;总结马铃薯创建示范活动的经验。
(四)9-10月份
组织媒体宣传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召开单季晚稻现场观摩交流会,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初步评估;组织专家对晚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测产验收。
(五)11-12月份
做好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研究讨论下一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计划;做好召开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总结表彰筹备工作。
第五篇:农家乐协会工作总结材料
农家乐协会工作总结材料
某某某农家乐协会自2012年6月份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会议精神,按照“深化内涵、彰显特色,规范管理、逐步提升”的原则,以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注重规范和提升,加大引导和帮扶力度,充分发挥某某生态良好的后发优势,推动农家乐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1个,农家乐经营户272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至2013年6月底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8000余 万元。有省级农家乐特色村5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4 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 9个,全国农业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 1 个。
2012 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调研理思路。去年6月份以来共召开7次理事会,深入分析当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针对我区农家乐经营户数量与质量不同步和总体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实际,农家乐工作将从注重“单一”发展向注重“片区”发展的转变,逐步提高片区农家乐的整体经营水平与竞争力,各经营户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农业休闲观光带、旅游景点带、山水自然风光带带动农家乐的发展,充分利用好各片区的景区景点的优势,在“乐”字上狠下功夫,有机地整合农家旅游资源,促进各景区景点与农家乐的切实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产生农家休闲旅游的规模效应。
2、抓培训强素质。农家乐大多分布在城郊与山区一带,由于专业知识匮乏、技能欠缺,总体经营服务水平较低。为加快提高各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尤其是农家乐经营业主的综合素质,一年来,协会与区农办、旅游局进行协调沟通,以农家乐经营业主为主要对象,在食品卫生、餐饮厨艺、管理知识、消防安全、诚信经营和礼仪道德等方面进行了3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家乐培训。
3、抓宣传拓市场。为做大农家乐品牌,拓展农家乐市场,我们积极做好农家乐的各项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在上海举办的农家乐宣传推介活动,发放农家乐风采展示画册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并在某某某旅游信息网、衢州市旅游信息网以上相关媒体网站上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我区农家乐的信息内容,做到文字资料、图片等同时搜集、上传,进一步推动我区农家乐的对外宣传促销工作。
总之,过去的一年,在某某某农办、某某某旅游局的领导以及各乡镇、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我区农家乐在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发生食品安全和游客人身伤亡等事故,保障了农家乐的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