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具体操作小结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具体操作小结
1.单元整组感知
对于课堂,目标导向是重要的。对于整个单元,目标导向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因为,它将在一个单元的范畴里发生影响。经过了前段时间实践研究,我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将“导读课”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
(1)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历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以那些鲜活的、生气勃勃的、温暖亲切的学生生活经验与体验,真实地影响过个体当下与未来的生活。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将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2)导学──读好导语,渗透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文质兼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
(3)导读──全面感知,整体接触
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许多老师会想,这一个课时感知了,把好滋味都先尝了,那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我们认为,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可以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导读,与整组课文接触,不仅接触语言文字,还可以欣赏插图,谈谈感受。因为语言文字与文中插图本是表达同一事物的两种方式。作者将生活连同感受形成文字,插图将作者的文字还原成生活。文字、插图和生活共同点就是事物的特点。从插图入手,同样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也就抓住了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
(4)导行──搜集资料,全面铺垫
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
①情绪铺垫。在“单元整体感知”这一课时的结尾,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两周的语文课堂生活将会怎样度过。
②阅读铺垫。读课文以外,多读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
③习作铺垫。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 “单元整体感知”正是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为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埋好了伏笔。真可谓“一卒虽小,可夺帅也。”
第二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近几年我区在语文教学中开始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目的是用“以一带
二、举一反三”的办法进行教学,加快教学进度,让学生读得多,扩大眼界,更加丰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界定。
小学——是指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语文——指语文能力系统;单元——是说要整合教材 ;而整体——则指联系整体教学目标;教学——是指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每个词都很重要,但是核心词汇是“整体”,其次是语文。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单元教学要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把小学6年的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注意到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语文”的角度而言,单元教学应突出“语文能力系统”,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这条主线;从“教学”的角度讲,单元整体教学应是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接触语言材料,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不断提高,逐渐达到能够自学,使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伙伴;就“小学而言”单元整体教学要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特征 1.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设计和操作上突出强调的特点是“整体”二字,即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2.单元教学具有连贯性
单元教学的连贯性首先表现在单元之间的衔接上,单元训练项目间必然存在关联照应。因此,着手进行单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与前后单元的衔接,使前一单元成为后一单元的铺垫,后一单元成为前一单元的巩固与提高。如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专题,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也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让学生感受环保的重要及他人为环保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因此,单元教学不是把单元教学目标视为终级目标,也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完成某一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单元教学的连贯性还表现在单元内部结构上。在同一个单元之内,不同的课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它们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四组选取的有成语、寓言、童话故事,但它们都是为“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服务的。此外,单元教学的连贯性也表现在读写结合上,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运用、表达,后者离不开前者,抓前者是为更好地促进后者。因此,读写结合就是由读获得知识然后向写的技能迁移的过程。3.单元教学具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即是说整个教育活动的终点或结局是为了使学生成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4.单元教学具有动态性
动态因素主要是学生。单元教学系统应该促进学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能力的增长,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二是情感提升,学习活动从来不是冷漠无情的,但学习情感也不是自发产生的。面对一篇孤零零的课文,学生很难有什么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单篇文章的教学,通常只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如何引向对整个语文学习情感体验上有很大的局限,而单元教学却提供了可能。
当然,要上好单元整体教学,对于老师们的要求就会更高了。(1)首先是要求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知道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目标的。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整合语文教学思想,博采众家之长;需要整合教学目标,把把小学阶段放在整个教育阶段内,同时又要关注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科书内容、整本书内容、语文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需要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学习的空间,格外重视学生自学,以学定教,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形象一点说,“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不是一条线,而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经纬分明”,但是大约有这样几条线:教材的体裁、教材的主题、教材的结构、语文能力、语言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这些线编织成一张语文网,而且是一张充满弹力的网,语文教师和学生舞在网中央。(2)对备课的要求更高了
首先,在备课时要求老师要有全局意识,它要求老师要改变以往备一课,上一课的现象,至少要备好一个单元,对单元的知识、训练体系心中有数了以后,才能走进课堂,去给孩子们上课。因为我们的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编排都有一个读写的训练点,我们老师只有对单元的重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这些训练重点分散在每一课中,加以突破。例如:六年级上有一个单元是“走近鲁迅”,它是以文学人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非常有特色。这一组文本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本是用怎样的表达方法来体现鲁迅的优秀品质。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一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单元结束后的大作文就是要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等方法来写一个人。而当我们将这一单元完整的备完课以后,老师们就会知道在每一课中,重点要解决哪一方面。例如(例子略)
(2)“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策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每一组课文均能构成一个导学系统: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回顾与拓展。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包括“每一组课文”、“课文所带出的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各部分既有横向联系,又有一个纵向的序列。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 个模块:
预习模块、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习作、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检测模块。
我们重点看一下前四个模块的教学。
(一)预习模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通读、读懂课文,能够画出不懂的地方。这在不同的年段要求不同:一二年级,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词;三四年级不但要读懂课文、画字词,还要能够提出问题;五六年级,读课文、画字词、提问题时要注意多个角度,比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个人的观点„„
(二)理解内容模块
这一模块有两个任务: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情感。理解内容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够复述、解释、重整文本,获得自己的体会。在理解了文章说了什么以后,还要能够体会到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不同年段,对理解的要求不同。一二年级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就够了;三四年级,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事,而且能对某些细节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五六年级,不到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不同年段,对价值观的理解也不同。一二年级明白文章告诉什么就行了,三四年级不但要知道文章告诉了什么,而且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五六年级不但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在学习文章后获得什么启示。
(三)领悟表达模块
领悟表达模块也有两个任务,一是领悟表达,二是欣赏评价。领悟表达就是在教师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从体裁、表述方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探讨。欣赏评价就是在领悟和接受的基础上,从读者的角度,对文章好的地方进行欣赏,对文章的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同的年级对领悟表达的要求不同。低年级领悟表达重在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可以通过替换词语等方式进行体会;中年段重在领悟句子和段落的表达效果,能够对一些表达进行辨析,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点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独特性。高年级除了领悟词句段的表达效果外,重在对文章篇章结构的领悟。
不同的年段,对欣赏评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段只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把自己觉得好的地方读出来即可;中年段要能够对具体的词句说出自己的看法,还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高年段则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文章的看法,还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要通过句段、篇章对比,整合课内外内容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不但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在学习文章以后获得什么启示。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归根结底,“单元整组教学”就是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我觉得“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能够省时高效、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今年的假期备课任务主要是单元整体备课,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全面整合这一组课文的教学,让我们收获颇多。
单元整体备课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授课。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教材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在安排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当然,对各课的知识点有各课的特点,在备课时也要有针对性。
单元整体授课的结构要从整体出发,采用“从单元整体入手--分课导读--再回归单元整体”三段式教法。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掌握梗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因为是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就不能拘泥于字词和句子的指导,而应该引导学生对单元文章的结构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运用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己的体验,完成学习要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赏析课文,指导文作。在对单元整体感知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剖析各课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所以我觉得单元整体备课首先:要有准备活动——确定主题,确定主备老师,其余教师初备;主备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框架式的备课给组员们,这就是教学研讨的主要素材。这样老师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对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把握,并及时的做好讨论记录,有效的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其次:研讨活动——针对课题,集体研讨,达成共识。最后再进行“二次备课”。所谓“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独立备课后,通过集体备课后,再进行第二次独立备课。真正的教学设计是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设计出符合设计教师个性特征与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案。
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单元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训练目的来选择决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
1、概念界定: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这是基于文本,而又不囿于教材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立足于教材本身,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2、基本流程及说明
整体感知→部分感悟→整体回顾
(整体观照,确定目标)(资源重组,推进能力)(把握规律,整体提升)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学生生活经验“导趣”,以单元导语“导学”。以“文本、插图”导读,以“实践活动”导行,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部分感悟做准备。
“部分感悟”指分块学习。该环节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分块学习时加强序列性,注重能力的增量,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新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第五篇: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 ——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
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有机整体——新的教学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