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论文-扩大小学英语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与思考-通用版【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2 14:4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论文-扩大小学英语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与思考-通用版【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论文-扩大小学英语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与思考-通用版【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小学英语论文-扩大小学英语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与思考-通用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英语论文-扩大小学英语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与思考通用版 内容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现状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扩大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良好的语言素养、精湛的教学技艺是语言输入的切实保证,其次,课堂语言输入的密度与广度更是学生语用能力的催化剂,另外,拓宽课外语言信息渠道,也不失为促进学生语言学习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师 课堂氛围 课堂输入 课外渠道

自小学开设英语课以来,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良好的兴趣,有了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薄弱,如遇到与外国友人进行简单交流,则显得无所适从,语言能力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机械层面,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能力十分欠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取决于语言输入的广度与质量。观察一些课堂教学,有时不难发现,教师能给予或引导的语言输入十分有限,一节课下来,很少有与学生英语互动交流,怕学生不能理解而以中文代替;教学内容也容易以本为本,没有新旧语言知识的联系与扩充,学生接触到的只是课本中的词汇与句型,因此能吸收到的语言十分有限。另外,小学生能接触到的课堂以外的语料也十分有限与匮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输出与语用能力。没有语言的输入就没有语言的输出,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设法扩大语言输入量。本文就语言输入的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师的素养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原来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同时作为语言教师,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课堂语言输入的很好保证。教师流利的英语口语,是与学生课堂交际互动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的语言贫乏,那么要扩大课堂语言输入也只是一句空话,教师用英语教学,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语言的输入量。如:每节中的free talk : What day is it today ? What’s the date ? What’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 另外还可结合本单元的话题开展一些谈话,不

xiaoxue.xuekeedu.com

断复现已学的语言,激发新知。短短几分钟内的free talk ,确实是输入语言最好的契机之一,教师要善于把握,恰当引导,使课堂显得丰满!而教师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也是一种浸润式的语言输入,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必须不断学习与充实,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

二.良好的课堂气氛

情感过滤学说认为,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可能变成语言的吸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焦虑与紧张情绪,教师要热爱、理解学生,对学生有宽容心,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要充分的信任与期待,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鼓励与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接受语言信息,获得语言的习得。如学生出错时,教师用委婉的方式(事后指出的方式)比当场粗暴的打断要来得更为有效,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足以让学生感受到信任的力量,而激发起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完成他的语言学习任务。

三.灵活的教学手段

教师的教学手段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语言输入质量的好坏。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语言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的身心发展与心理特征,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来呈现与感知语言,用谜语、歌谣、表演、游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一切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吸收语言,尽可能多地增加语言输入,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

四.扩充课堂语言输入量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这一阵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地调整、补充与增减,那么扩大课堂语言的输入量将成为可能。

1.从词汇教学入手

在平常的词汇教学中,教师总觉得学生如果能学完本节课中所要掌握的单词,那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了。所以教师所有的教学也只是仅仅为了教这几

xiaoxue.xuekeedu.com

个单词而已,不敢增加其他语言的补充,怕学生消化不了。其实这个想法是十分片面的,也低估了学生的潜力。而此情形一直延续下去,那么真的会造成恶性循环,由于学生以本为本的学习,那么学生的语言输入量肯定受到影响,进而阻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一次课堂观摩中,教师在教学shaker 这一单词时,首先手中拿一个shaker实物,并进行摇动,先让学生感知shaker ,并带读单词,然后让学生say something about shaker.学生纷纷发言:

S1: Shaker is beautiful.S2: Shaker is nice.S3: Shaker is blue.S4: I like shaker.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了好多有关shaker的句子,学生不仅学会了说shaker这单词,同时说了好多的句子,句子中又用了好多以前学过的单词。这样一来,新旧知识的不断滚动,增加了语言复现,扩充了输入量,让单词在句子及适当地语境中使用,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如果教单词只是停留在一次次的跟读的机械操练上,那么长此以往,语言的输入将十分有限,学生的语用能力也会减弱。

2.从对话教学入手

小学教材中出现很多let’s talk内容,教师如果能创造性地使用,那么又是增加语言输入的一个良好阵地。教学对话,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理解、朗读、背诵的层面上,当然,背诵也不失为内化与输入语言的渠道,但是设立语境,创编对话,确实是扩大语言输入量与提高运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式。在学完PEP五下有关season 对话,如下所示:

A: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B:I like summer.A: Why do you like summer ? B: Because I can swim.我让学生创编对话,他们的对话如下: A: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B: I like spring.A: Why do you like?

xiaoxue.xuekeedu.com

B: Because the weather is warm and sunny.I can wear my beautiful dress.I can fly kites.I can go hiking with my friends.And my birthday is in spring.学生将前几单元学单词与句型都充实到了新编的对话中,丰富了对话内容,扩大了语言的输入量。因此,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相关话题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增加语言信息量,提高语用能力。

3.从阅读教学入手

阅读是增加语言输入量的又一重要手段。阅读材料中对单词、句型、语段学习与理解,无形中提高着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着学生的语言储存,通过对课内文本输入、消化与吸收,不断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内化。但仅仅靠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那是远远不够的,要增加语言输入量,必须要增添与主题相关而有一定梯度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在学完了五下册seasons in Canada 一文后,我适时补充了一篇短文:

Seasons in Shaoxing It is warm and sunny in spring in Shaoxing , I love spring.The tree is green , The flowers are beautiful.I can wear my shirt.Summer is hot.I wear my skirt.I can eat ice-cream and swim.And 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Fall comes ,the leaves are falling.I often go hiking.It is cold in winter.I wear heavy coat.I often play with snow with my friends.Tick or cross 1.It is sunny and warm in winter.()2.I can wear my shirt in winter.()3.I can eat ice-cream in summer.()4.I often make a snowman in winter.()5.Fall comes, the leaves are green.()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完成答题,学生既了解了两地季节的不同,巩固了已学语言,又增加了新语言的输入,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五.扩大课外输入渠道

xiaoxue.xuekeedu.com

如果说课堂是语言输入的良好保证,那么挖掘课外渠道则是输入的有益补充。因此,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创广阔的课外渠道,为扩充语言输入提供更好的平台。

1.增加信息量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学习不应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学习,更应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小学教材中承载的信息量较小,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那么学生从中得到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英语的渠道。大量的、多渠道的英语信息输入将有助于他们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认识世界。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知绝大部分是由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获得的。小学生获得语言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听和读。关于听和读的材料,教师要寻找一些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可理解输入的内容。而今,生活中的英语资源日渐丰富,英语歌曲、故事、阅读绘本、电台的英语节目、英语网站。在这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只要你做有心人,随时都可以学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去要引导学生广泛地涉略,去吸收自己所需要的语言养分。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在学校每周一次的视听节目中播放英语原版故事片,有“迪斯尼少儿英语”(Disney's Magic English);达菲鸭(Daffy Duck)等原版故事,这些故事动感强,画面精美,情节生动有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影片中原汁原味、高密度的语言输入与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一对辨证关系,只有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并保证语言输入的质量,那么语言的输出也会水到渠成,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有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拓宽课堂内外语言输入的渠道,创设语言输入的平台,最终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第二篇:小学英语论文小学英语教师论文

现行小学英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1年1月发布关于小学英语教育的政策,改变以往从初一学英语的传统,要求小学生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并且此政策于2002年秋在城市实施,于2001年秋在农村逐步实施。

此项政策实施至今,小学英语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变得非常火热,各类小学英语辅导班和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我从一些小学生及家长的接触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正式学英语前参加过诸如剑桥英语之类的培训机构;在进入3年级的正式学英语之后,更是学校学习和校外辅导班兼顾。

针对目前小学学英语的热潮,我有所思:国家发布政策提前学英语的时间,其理论根据是什么?有什么政策目标?较早学英语的优势何在?学校为小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如何?现行小学英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如何?现行的英语教学法,哪一种更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下面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剖析。

二、关键期假设(年龄问题)

“关键期假设”最初是由Lenneberg提出的。此假说认为,语言学习存在一个确定的年限范围,在此阶段内,语言能够自然而不费力气地被习得,而超过此学习阶段,习得就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成功。Penfield和Roberts(1959)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为前十年,因为在这段时间,大脑保持其弹性,这与Lenneberg(1967)提出的人的语言能力在青春期(10岁前)后便完成其大脑侧向功能是相互支持的。

教育部要求学校从3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我认为教育部还是比较认同关键期假设的,认为英语还是开设得早一些比较好。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国家有什么长远目标?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十分认同RodEllis教授关于几个亚洲国家开设小学英语教育分析:(1)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语言,在贸易、国际关系等方面发挥这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不同文化意识,了解异国文化;(3)提高英语水平,为将来的事业生涯打基础。

与成人相比,学生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其优势有:(1)儿童模仿力强,因而有望习得纯正的英语口音;(2)儿童记忆力强,大脑皮层具有弹性,因而在词汇的吸收和扩充方面占很大优势;(3)心理障碍少,不怕犯错误,因而在交际中能够不断纠正自己,使自己的交际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其劣势为:(1)智力欠发达,认知能力不及成人,因而英语知识主要靠死记硬背;(2)学习动力及学习持久性较差,儿童时代是顽童时代,他们的学习动力需要激发,学习持久性需要保持。总而言之,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比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必要的前提是必须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环境从整体上可分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英语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进行,我主要分析学校的英语学习环境。

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3-6年级英语课程,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共2-3个学时。但据我了解,由于师资短

缺和地区间的不均衡,并不是每所小学都能达到此标准。

语言学习,强调自然习得环境的重要性。学校学习环境毕竟不同于二语自然习得环境:在班中学英语的小学生几乎都是中国学生(一些外语类学校及国际学校除外),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用母语进行交流;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英语教师也不可能用全英文授课;小学生除了听老师讲英语,接受语言输入,练习英语,进行语言输出外,接触英语的时间很少,更不用说接触标准的英语;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受母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负迁移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因素。

因此,小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所学知识水平,考虑母语和英语在某些方面的差异来设计恰当的课程方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英文资料、标准的话语,以加大地道语言的输入量。小学生所学知识主要来自课本,但每个单词的发音,短语及句型的练习主要是从英语老师那里学来的,模仿来的。因此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尤为重要。

四、师资队伍

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开设外语课,急需大量的小学英语教师。以前是从初中开始开设英语,但许多初中或高中英语教师不愿到小学任教,也许有的是考虑到工资待遇问题,有的是考虑到名誉问题。这就造成英语教师短缺。据我了解,尤其在农村,临时从其他学科转来或经培训上岗的教师居多。他们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更不是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因而在教授英语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如二语

习得有哪些理论,英语教学方法有哪些,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转行的英语教师没经过英语口语方面的专业训练,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是终身的,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或调节工资待遇等方式吸引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师。英语学习要从小学开始抓好。如果小学没学好,尤其是语音方面,到了高中、大学,即使有在语音方面再好的英语教师,学生提高语音水平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因为过了青春期之后,大脑的弹性大不如青春期前,并且也错过了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

五、教学方法

上面提到师资队伍很重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可以说是教好英语的硬条件,也可以说是教好英语的软实力,但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活动要通过某种具体教学方法体现先出来。可以说,教学方法是传承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或媒介。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采用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即综合的教学路子。大家比较熟习的英语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法、情景法﹑视听法、听说法、直接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些方法就可以适当采纳。但据我了解,有些学校在进行英语授课时,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此方法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欧洲比较盛行。此方法强调读写的重要性,与当今强调说的重要性,强调交际的重要性相违背;此方法强调语言的准确性,与小学生学习英

语的过程是一个二语习得机制不断进行假设,进而不断进行修正此假设的过程不相符;并且在此教学方法中,母语是教学的媒介,这就使英语语言的输入量进一步减少,缺乏二语习得的环境,对英语的学习很不利。我不是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它也有自身的优点,但此方法要根据教授对象、教学目标等进行恰当应用。

针对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等特点,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一种或几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情景法、直接法、交际法及任务型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激发,教师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如设置打电话、生日聚会等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热情,增加求知欲。而当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加强,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适当运用直接法是不错的方法。例如在进行词汇教学,尤其是教授实意词词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图挂、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们把所学词汇与实物联系起来,印象更深刻,因而也更加容易记住该词汇。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培养能够进行无障碍交流的学生,而非“哑巴英语”,因而交际教学变得很重要。交际教学强调教学活动应能够推动真实的交际,能够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这些都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此种教学方法值得提倡。

任务型教学法也是目前比教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通过设计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此具体活动来学习语言,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型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与交际教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认为此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更具体的实现方法。

教学方法本无好坏之分,这要与实际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相联系。适合特定的教学对象,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法。

六、结语

针对小学教育开设数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主要从关键期假设、学习环境问题、师资队伍问题及教学方法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现行小学英语教育有所启示。

第三篇: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观课议课的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观课议课的策略

长期以来,我们用一成不变的好课评价模式来看待我们的课堂: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方法适当、组织严密、表达清晰、气氛热烈……这些标准作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又成为衡量授课教师上课质量的基本依据。各学校还出台了标准化的听课表格发给老师进行评价,根据总分的高低评价一节课的质量,或者简单地将课划分为ABCD等级。听课被当作是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项需完成的任务,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于是评课中就出现了形式化倾向,评课中主体错位,只关注教师的教,评课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

评课是什么?评课是教师的专业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反思、对话和研究的行为。通过参与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学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好的时机和平台,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于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教学、学习和管理等问题,促使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发展。与其说是评课,倒不如说是一种议课。当然评课和议课都是在观课后开展的。

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态度:观课是一个研究过程,绝不是简单地坐在后面看,凭着感觉记,由着心情评;观课是一个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锁定一定的观察内容,使用一定的观察工具,有选择地记录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的观察研究过程。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把评课放在自己的专业生活中,通过参与观课评课,真正地学会观察课堂,捕捉课堂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思考,想出得当的方法并且付诸行动。

第一,由被动听课到主动参评

听课教师要善于从学的方面,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有价值的做法,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评出亮点并对有价值的做法予以推广。通过议课,我们还可以及时找到课堂中一些潜在的问题,并探讨出改进措施,使得授课者和参评者都有所收获。例如针对语篇教学,南师大张伊娜教授在点评时,就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如抓住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单词与句型的讲解;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等。这样的点评能让授课教师和参与评课的教师对课堂的理解更深入。

第二,由工作任务到课题研究

一线教师有了上课能力不一定就有评课的能力。我们需要重视对“评课”的研究,把它放到与“上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研究,以建构更丰富的专业基础,用评课来指导上课。教师要始终在平时上课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课,也可以结合自己申报的课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第三,组建评课专业合作体

评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观课者、议课者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一个合作体,群体的每个人都要积极寻找并创造评课的合作机会,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复杂问题,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元化的研究。

那么怎样观课呢?我想可以分为观课前的准备、观课中和观课后三部分。

第一,观课前的准备

观课前除对授课教师的上课内容有所了解之外,还要深入教材,和教材对话,对教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对内容有个大致的构想,做到有备而听;也可以自己想好一个观课时的点,这个点要小,可以是教师的问题设计,或是学生的小组活动等,这样观课更有针对性。当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校内外有许多的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观察的课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是不是你任教年级的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对自己有帮助等,切勿漫无目的地东奔西走,不仅自己没有提高,还耽误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教师观课前不妨早去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观课需要,选取合适的观课座位,这样更有利于观察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第二,观课中

观课中,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认真记下授课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授课教师的亮点做法,自己比较赞同的,也可以是觉得需要研讨的地方。同时,也要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等,特别是记录学生生成的回答、具有创造性的回答等等。这些都是随后评课与议课的论证。例如,在2010年我校的校本研修展示中,我们教研组作了关于观课议课的研究,教师主要以学生回答错误、学生回答问题类型、教师的问题设计以及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观课和议课。

使用说明:

1.听课教师可以通过画“正”字来记频数。

2.正确率为该类型问题的正确回答频数除以该类型回答的总频数。3.机械判断回答指:学生的回答不需要过多思考,只需要简单地回答是否。

4.识记记忆性回答指:只需要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识记和记忆能力的回答。

5.推理性回答指:需要根据教师的问题和所学素材进行分析推理而做出的回答。

6.创造性回答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及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储备,创造性的有个性的回答。

使用说明:

1.请在相应的错误类型中直接简要地记录学生的错误。2.教师纠错所用策略列举:(1)直接纠错。(2)“引而不发”:不直接纠错,用提示语、动作、停顿等提示学生纠错。(3)教师不纠错而让其他学生纠错。

3.纠错效果指:(1)效果很好,后面学生在继续进行课堂活动时没有再犯错或听课教师认为纠错很恰当。(2)效果不好,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继续不停地犯错或者听课教师认为纠错不恰当。

使用说明:

1.频数通过画“正”字的方式来记录。

2.生生对话和小组讨论的区别是:生生对话指学生的活动仅限于根据当前学习的句型进行对话活动。小组讨论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进行自主的对话或其他语言活动。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课:1.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正确;2.内容设定是否科学;3.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学生学习是否有所得;5.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等。观课时,除了要填写学校要求的听课表外,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表格。例如:在一节课上,有位教师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时长进行了如下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注:T代表老师;S代表学生;S1代表第一个学生;Ss代表全体学生。后注为时间,单位为秒。

学生人数为24人。

教师话语:

1.总话语时长:(略)2.话语总次数:(略)3.教师语言语法明显错误:无 4.教师个别话语重复率:没有

5.展示性问题:14个;参考性问题:无 6.反馈:主要为重复学生话语。

学生时间: 1.听磁带、跟读时间:21″(只听了磁带并未跟读)2.学生自己读:412″ 3.学生个人报告:168″(1次个人报告)4.学生完成作业时间:103″ 5.学生讨论时间:12″ 6.学生零星回答老师问题时间:246″ 7.学生回答问题人数:62人次

根据以上记录的数据,教师所做的分析很有说服力。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

第三,观课后

当然,观课后要花点时间整理记录下来的数据,要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补充和分析,并且结合记录本对整节课进行简单回忆,以便议课时能有重点地谈。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寻找、发现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者观点,把这些问题归类,看看哪些数据可以反映同一个问题或者能够支持同一观点。再把数据与要研究的问题相结合,为下一步的议课做好准备。

在随后的议课中,要注意在以人为本、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应力求从现场追寻教学活动产生的意义,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拿出来一起研讨,及时反思、研究,优化教学行为,实现自我完善。

如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在观课后就给出了以下的议课:

今天我观察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评价。就一节课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对学生回答的鼓励以及对课堂生成的处理。教师课堂反馈要注重及时性、鼓励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在本节课中,学生一共出现了7次错误,集中在发音和语用方面。在两人比赛环节,学生说:..run faster than...此时教师重复说了一遍,帮助学生巩固:.runs faster than...;在理解课文阶段,课件上出示问题:Is he good at PE?学生回答:No,hedoesn't.教师此时以疑惑的眼神注视该生并略作停顿,用表情和动作引发学生自我纠错:No,he isn't.间接纠错效果较好,学生后来没有再犯相同的错误。其余集中于学生语用时的语法错误,例如:Miss Yang jumping higher than Miss Li They talking about PE.教师忽略了这些错误。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学生说完句子之后将错误以重复方式或直接方式指出,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对学生回答的鼓励方面,教师说了很多如:You've got it.Good!等赞赏性语句。在任务环节,当学生说:I can't run faster than...时,教师及时给予了建议性鼓励:Do more exercise,you'Ⅱrun faster and jump higher.这种鼓励比起单纯的Good!Excellent!语言更丰富,对学生也能达到更好的鼓励效果。

另外,教师很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有效时机。在本节课中,教师有4次追问学生的机会,其中3次集中于Free talk环节。当学生说:I like playing football.时,教师及时追问:Do your friends like playing football?Do your parents like playing football?Can you play better than your friends?连续提了多个问题。另外一次追问出现在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反馈自己最爱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及时追问:Can you play better than your friends?教师用追问的方式处理生成,也能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再生成。

下面,我就观课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执教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落实形式和达成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整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有保障,形式多样有落实,训练到位有效果。

听懂、会读和会说副词比较级词汇,运用陈述句表达“比较”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由Free talk中谈到的sports引导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两组比赛中学习了better,more,run faster,jump high等词汇,学生初步形成了比较级的概念,并尝试运用陈述句表达自己和其他同学在某个项目上的差异。

突破了词句的教学难点。进入语篇学习,学生要能了解语篇大意并尝试进行复述。教师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运用看视频、听录音的方式,结合Read and judge,Read and find和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等形式,了解Jim's troubles,Dad's advice 和Jim's plan,结构清晰,过程清楚。加之随着教学过程逐步补充完整的板书及Main map,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感知材料、理解材料、朗读材料和复述材料的训练是扎实到位的。

之后,学生能模仿语篇运用副词比较级表达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本节课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拓展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适当的提升,要求学生围绕话题Troubles in PE,运用副词比较级句式说说自己在PE方面的优劣,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是清晰和较为准确的。基于此,教师结合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渗透“多运动,有益健康”的理念,以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

综观整节课,教师教学目标制订准确恰当,落实形式多样,达成积极有效。

新理念下的评课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价值判断功能,而更着眼于对观课过程中课堂教学问题的观察、诊断、分析、反馈与调整;有效议课的重点已不是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观课议课使我们能共同认识课堂、研究教学,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及时调整。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师的语言输入

小学英语课堂教师的语言输入 苑丽英

【专题名称】小学英语教与学 【专 题 号】G393

【复印期号】2011年07期

【原文出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期第136~137页 【作者简介】苑丽英,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关 键 词】EEUU

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的不断普及,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就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许多学者从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入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各方面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教师是用语言来进行教学的,尤其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既是教学内容,又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首要工具,只有教师能够熟练恰当地运用这一工具,才能给语言学习者提供高效的语言输入,最终才能够保证外语课堂教学圆满完成其任务。论文以小学这一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输入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语言输入理论

语言输入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的一整套第二语言习得模式中提出的。语言输入理论是Krashen二语习得模式核心的核心,正如Krashen自己所说:“在五大假说之中,语言输入假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性。”根据Krashen的理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2)已知的语言成分(用i来表示);(3)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用i+1表示),即在语言输入中,语言难度必须比习得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高一个层次,这一层次就要求语言输入者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太高于习得者的水平,又必须是习得者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样的语言输入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根据以上这三个条件,输入理论还蕴含了如下几个层次的意义:(1)对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Krashen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学习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i”与“i+1”之间的“缺口”或“距离”要靠语言环境提供的相关信息、学习者以往的经验和发挥语言习得机制(LAD)来弥补。(2)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学习者就能自动地获得必要的语法和下一个语言结构。也就是说,语言教师的最大职责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3)输入是在上下文和语言外因素(如图片、手势等)的作用下得到简单化而变得可理解。(4)“说”是语言习得的结果,而不是起因;学习者的“产出”本身并不对语言习得起直接作用。换言之,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不是教会的,只有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提高语言能力。如果交际成功,学习者接触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学习者就有可能成功地获得i+1。对于外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输入是学生接触所学语言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语言更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基本来源,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理解并贯彻语言输入理论的深层含义。

二、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的特点 1.模式化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教师课堂教学中所用的语言对于学生对该语言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采用趋于模式化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这一点在课堂的导入阶段以及课堂组织过程中尤为明显。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对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了解都颇为有限,为了顺利开始新课,几乎采用了一成不变的导入语言。例如:“Who's on duty today?”“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s everyone here?”等等。在课堂组织中常用的语言有:“Open your books,please.”“Read after me,please.”“Class is over.”这些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课堂组织话语应该因教师的习惯用语、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单一固定的模式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书面化

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是一种较为正式的语言,是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形成的表达,具有严谨、规范的特点。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正式的行为活动,是有一定的预设目的的行为。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水平进行备课,事先想好课堂上所用的语言,甚至会提前进行“串词”,这样就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显得规范、准确。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there be”结构的时候,根据所准备的图片教具编排了如下对话:“What's in the picture? There is apark in the picture.”“What's in the park? There is a hill in the park.”“What's on the hill? There are some boys and girls on the hill.”在这一对话中,“there be”结构使用了多次,教师旨在给学生提供范例,使学生学到标准的句型。从这段对话的设计来看,教师明显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预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选用了极为规范的语言;具有明显的书面语特征。而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样的对话能听到的可能性很小。3.交流单向化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规定得很明确,因此,由于师生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决定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一方,顺其自然地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有研究发现教师话语占用了课堂70%甚至90%的课堂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只是接受知识,与教师的交流甚少。而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交际,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充分语言输入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以下情景尤为普遍,如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T:Where is the monkey? S: It's in the box.T:Good!Where is the dog? S:It is....T:It's on the box or in the box? S:Mm...T:Is the dog on the box? S:Yes.显然,这一问题设计是在帮助学生掌握介词“in”和“on”的用法。教师先用图示引导学生顺利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接着扩展了知识提出第二个问题,在学生回答遇到困难后很快给予提示性问题,当学生仍然存在困难时,教师直接采用是非问句使问题得以简化。在整个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明显掌控着整个交际的发展方向,学生只是在交际的表面形式下一味地接受知识,交际的真正效果没能够体现出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这种现象极为普遍。4.单一化

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极为有限,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出发采用简单、单一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这样,随着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增长,一些语言会显得太单一,没能起到有效输入的作用。按照Krashen的输入理论,输入没有达到“i+1”的层次,这样的现象在教师反馈及提问环节中尤为明显。例如:“Good,OK,Yes,Very good”等此类单一的反馈几乎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很少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进行不同的反馈,造成了这方面语言输入的单一性,缩小了学生接受语言的范围。

三、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输入改进对策

教师课堂语言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首要途径,针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所存在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提高,从而改进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导入多样化

一方面,教师应该多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点,更多地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进行新课导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真实有趣,容易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可以更多地为教师提供接触课程发展的前沿动态的机会,及时地使教师接受新鲜的英语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上得以提升,从而为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提供前提。2.输入自然化

语言的首要作用是交际,交际则是人与人之间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即兴的语言活动,因此,在交际中的语言是自然的、随意的,而非正式的、专业的。为了让学生语言学习中实现用目标语言交际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融入目标语言的背景,把所学语言结合到实际中去。这样既可以使语言输入多样化,又可以保证教师的语言输入是自然的交际所用的语言,而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实物、模拟真实情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直观感性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发达的今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直接的语言。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小学阶段特有的游戏法、儿歌法、故事法等形象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变换自己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然交流的情景;利用英文原版的动画片、演讲、诗歌等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语言输入。3.师生地位平衡化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初交流主要是师生间的交流,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扮演着教授知识、管理学生的权威角色,课堂交流中教师拥有绝对掌控权。学生的交际能力没能充分发挥,从而造成了单一式的交流活动。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运用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使用新语言的恐惧和害羞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协商、引导、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交际,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到使用语言的乐趣。4.反馈实际化

反馈话语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话语,也是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教师的反馈话语通常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包括简单反馈和复杂反馈。教师应当从思想上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切实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水平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反馈形式。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对待,摒弃一成不变的简单反馈语言,根据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有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戴曼纯。语言输入的类型及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1997,(2).[2]王银泉.教学方法和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石红.输入假说模式和第二语言习得[J].扬州大学学报,2004,(6).^NU1DA20110908

第五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应该并重。在重视输入的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出实践。

一、语言输入假说和可理解性输入理论。

(一)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是接收“可理解的输入”。他认为有效的语言输入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可理解性;(2)趣味性或恰当性;(3)非语法程序安排;(4)足够的摄入量。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度假设”: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情绪不稳,过滤的程度就越强,语言输入的损耗就越大,习得的收获就越小。对于那些非自然环境中语言学习者来说,仅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帮助学生从课外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

(二)Swain的“输出假设”

Swain 在长期的观察基础上,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他认为语言输入固然对二语习得很重要,但它并不是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接触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才能达到准确而流利地使用目标语的水平。

(三)语言习得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输出既能检测输入的效果,又能推动更有效的输入,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

二、语言输入假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供难易适中的语言输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语言学习时间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小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非常有限,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尽量用简单的单词和简短的句子。在小学阶段,slow English is good English.教师语速要慢,并且要充分运用肌体语言。

(二)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英语课堂只有保证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可能存在少量的输出。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在增加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上下功夫。

教师要尽可能的设计多样活动,围绕中心目标带领学生操练语言。尽可能给学生设计情境,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

三、可理解性输出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输入不可能自发转化为输出,只有经过学生理解吸收,同时伴以实践和输出,才能被内化和掌握。

(一)重视输出活动的准备过程

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的输入理论中曾强调,在学生接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往往会出现一个“沉默期”,这是他们借助听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的时期。如果这时老师强制他们发言,只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因此,英语教师要允许学生“沉默期”的存在。在回答问题前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

(二)采取多样化的输出形式。

小学英语课堂丰富多彩,包括朗读,对话,背诵,唱歌,表演,儿歌等形式。教师要遵从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课堂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活动设计更应该直观,生动,形象。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教室里,教室自然成了语言教学的重要阵地,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微型的英语世界,让学生放眼看到的都是英语。多指导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为他们设计合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使他们能够乐于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并获得成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兴趣,从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下载小学英语论文-扩大小学英语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与思考-通用版【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论文-扩大小学英语语言输入量的策略与思考-通用版【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论文:《PEP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PEP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小学阶段则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所形成的发音......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推荐五篇]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需要大量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来掌握其特点与基本技能,小学英语语言活动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以情景为环境,以活动为......

    小学英语学科工作总结

    小学英语学科工作总结 一、常规工作,扎实完成各项工作。 1.一学期教研员走遍全区30所学校,听课近200节,组织承办了两次市级研讨活动,12次区级研讨会和集备活动。研讨中以研读教......

    小学英语学科工作总结精品

    小学英语学科工作总结精品本学期,我区英语学科教研工作以区局“一三五七”总体工作思路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推动......

    小学英语学科计划

    小学英语学科计划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期,学校的教学工作将有一个崭新的开始。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着学校新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工作......

    小学英语学科工作总结

    小学英语学科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武进区2011年新教师培训活动已经结束了。通过这一年的培训和在学校的学习,我对英语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在......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8篇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计划1 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为了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一、树......

    小学英语学科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英语学科小结 三年级 本学期担任三(7)和三(9)班的英语教学。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 因为我是7班的班主任,所以两个班的学生还是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