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餐烹饪专业建设计划
中餐烹饪专业建设计划
中餐烹饪专业建设计划
—— 怀化商业学校
一、需求论证
怀化地处湘西,具有辐射西南、东连浙广的“门户”、“码头”经济区位优势。它是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和经济来源的新型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商贸物流中心”的奋斗目标,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完成4100亿的投资,为怀化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目前,怀化市的餐饮行业发展迅猛,星级宾馆75家,仅怀化市区就有15000家大、中、小型餐饮服务业。按照厨师行业 的自然更替率,每年餐饮服务行业人才需求量为 人。怀化商业学校是怀化唯一一所培养中高级烹饪人才的省级示范性学校和国家重点学校。近年来,我校在参加全省各类烹饪大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尤其是烹饪专业陈霞同学在参加全国中职烹饪技能大赛获热菜第一名,同时,在2011年烹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将烹饪专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抢抓机遇,为怀化餐馆服务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烹饪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建设目标 我校紧密结合怀化市第三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规划,结合本市
各餐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完成专业各项目建设,并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一)将烹饪专业建设成市、省一流及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二)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双师型”既专业建设管理,教学实习,教研课改和创新研发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三)为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专业技能和优良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中职生。重点培养中、高级烹调师、面点师和烹饪、酒店管理技能人才。
四)不断推进烹饪教学改革,完成规划中的烹饪教学资源库,电化教学和仿真模拟实训平台,实现教材自编等目标;
五)不断推进校企业合作,建立较完善的长效机制,在社会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方面再造佳绩;
六)创建“怀化地方菜肴创新研发中心”,完成规划中的各项目建设,打造服务怀化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优质品牌专业。
三、建设思路
我校烹饪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与我市现代餐饮服务集聚区建设紧密相结合,加大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模式的力度,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使教学与社会、企业达到融洽。积极探索行业人才需求的规格和岗位工种的类别,全力推进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构建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社会培训、产学研结合的绿色通道。同时,加强行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工资、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创建教学资源库,电化教学和仿真模拟实训平台和专业实习基地和餐饮实体,为当地的餐饮服务行业培养更多的实用技能人才。
四、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以全面提高烹饪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切入点,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锻炼一支具有较强理论和实操教学能力,符合烹饪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大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力度,开阔师资队伍的视野和知识面。
1、专业学业科带头培训项目。烹饪专业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将采用国外培训计划,与当地的怀化大酒店、华天大酒店、丽都大酒店挂锻炼计划、大师、名厨拜师学艺计划以产教研创新研发计划等4种方案。培养琅海一名具有高级老师、高级技师和高级考评员身份的学科带头人,并成为专业的核心人才。
2、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用拜师学艺计划、当地宾馆、酒店挂职的火车计划和外省参观学习培训计划等3种方案,培养曹成、刘英希、梁东平、仇仁东4名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结构科学、合理的“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的梯 队式骨干教师队伍。
3、行业专家聘请项目。为了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力量,通过引用和聘请当地名厨执教。学校聘请2名湘菜大师作为烹饪专业的客座教授和4名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及技艺精湛名厨来专业执教。
二)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
1、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增置食品原料飘洒一陈列室,菜肴研发工作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开发,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创建。
2、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建设《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两门优质核心课程。并将建立两门网络课程,实现烹饪专业教学的电化数字模式,同时逐步推进“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考试考核试题库、实训操作视频库和核心课程、示范教学视频库,以及地方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资源库。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1、中职生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加大对学生的烹饪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让他们熟练掌握一门烹饪技能,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达到行业实用性和社会服务性两用技能人才。
2、学生技能大赛项目。每学期开展一次烹饪技能大赛,以
技能比赛带动烹饪教学,每一年举办一次烹饪艺术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新性和能动性,并积极参加省、国家烹饪技能大赛,让他们在大赛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
3、学生“个性化”烹饪教学模式项目。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分析,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别,以及学生自身的选择,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创建热菜、面点、凉菜冷拼和食品雕刻专项教学小组,让学生熟练掌握过硬的烹饪技能。
四)教研、教改的建设
1、教师科研项目。专业带头人完成省级立项的《中职烹饪教学特点浅析》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完成《烹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并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同时,投入适当资金开发专业课题,每年每位专业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
2、教学改革项目。对专业开设的每门课程,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进行课改,不断完善烹饪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并通过上公开课,电化教学和专家讲座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
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项目。一是深入推进烹饪专业的职业导师工作制,总结与提高假期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与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人力资源库,形成有条有序的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战工作模式。
2、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建设项目。一是深度推进“校企结合,教产一体”,继续与怀化大酒店、华天大酒店、丽都大酒店等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两年后,专业订单式培养计划占专业毕业生的60%以上;二是利用企业的平台,搭建一个人才流动和输送联络网,提高专业在当地的知名度。
五、规划资金 6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确保重点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2、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由分管后勤副校长担任主任、财务科、人力资源和专业教师担任成员、负责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制度保障措施
1、制订《重点专业建设的制度》和《学校重点专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使烹饪专业建设项目有紊地进行。
2、利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和《质量管理体系》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相效地监控和科学地评价,确保项目的质量。
三)经费保障措施
1、学校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经营纳入财务预算,确保建设项目资金。
2、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从校企合作的渠道筹措资费,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经费。
3、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资金专款专用。7
荐“计划生育上半年工作思路”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荐“计生执法责任制工作打算”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荐“2011年计划生育工作规划”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荐“乡镇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划”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荐“计生委加强体制新计划”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第二篇:Ⅲ-1-09中餐烹饪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中餐烹饪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林海明
一、专业情况概述:
我校于2003年创设了烹饪专业,2003年开始正式招收学生,2005年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双师型教师8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建立了烹饪实习实训室,烹饪实习工场、烹饪实习饭店供本专业师生实践教学使用。本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行业,不断学习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不断地提高烹饪基本功,在改革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学校共输出该专业毕业生600余人,分别就业于金陵饭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幽兰都大酒店,无锡黄金海岸大酒店,淮安宾馆、涟水宾馆等大中型企业从事烹饪热菜、凉菜、食品雕刻、西餐、酒店管理等工作。现今我校的烹饪专业已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发展势头强进,烹饪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特殊专业,将为省市内外的餐饮业发展作出贡献。
二、相关行业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烹饪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践中相辅相成,互相协调。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两个专业将成为全球的十大热门行业,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高级烹饪人才、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所以你大可不必为就业犯愁。预计到2010年,高级烹饪、酒店管理人才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国内酒店从业人员,以高薪阶层为多。高级烹饪、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酒店、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服务产业的支柱,目前,全世界已有1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上海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三年内南京酒店也将达800家,高级烹饪、酒店管理人才抢手。
酒店业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员工;顾客需要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提高员工素质,因此,世界各国普通出现缺乏合格烹饪、酒店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的问题。酒店业对受过高等专业训练的人需要量很大,但培养此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却远远跟不上,所以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另外,年轻人流失到其他行业去的也不少,更加大了酒店业人才的缺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标准的档的酒店增多,不仅缺乏真正胜任管理经营此类酒店的高,中级人才,就连素质良好的一般服务人员也感到缺乏。由于某些岗位因年龄等原因自然淘汰率高,使培养这类人才的负担加重。并且,当今国内,国际酒店业的竞争,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还是各酒店企业管理特色的竞争等等,即员工素质的竞争。
各酒店集团或酒店,为了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取胜,造就和培训一支高素质的酒店员工队伍,特别是能适应新世纪特点的员工素质队伍,成为世界酒店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所以世界各国各地酒店都在努力地有计划的对各类各层次的酒店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或有针对的短期培训,以便增加自己的实力,迎接新的市场竞争与挑战。
三、烹饪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2010年我国将成为最大的旅游接待国,但是饭店从业人员的素质却远远没有跟上。“饭店人才总体缺口极大。尽管截至2006年,我国饭店和餐饮门店数达到400多万家,从业人员将近4300万人。”你会发现,走在大街小巷,饭店餐馆的门口总挂着'招聘'二字。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到2010年,全省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业总收入要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达到150万人次,年均增长9.6%; 旅游总收入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24.32%,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8%左右,旅游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具体为:接待入境旅游者数量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实现年均递增8.45%和11.25%的目标,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0万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数量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实现年均递
增14.17%和20.68%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客源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年均增长25.67%,到2010年,全省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4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35万人。旅游业为全省创造就业岗位达到120个。旅游业将直接带动2000户以上家庭脱贫致富。而我国目前的旅游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没有达到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
我省每年仍需2万人补充到酒店行业中来,但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酒店业的飞速发展。根据国家旅游总局的统计,截至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学校(包括完全的旅游学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与上年相比,旅游高等院校增加了69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则增加了298所。2006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34,854人,比上年数量大大增加,增幅达29.7%其中旅游高等院校361,129人,比上年增长17.1%,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73,725人,比上年增加44.8%。据统计,2006年全国旅游院校共有旅游专业教师33,236人,比上年增长了31.7 %,其中旅游高等院校16,868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6,868人,高等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数基本持平。
2006年我省设有旅游校系的大专院校只有9所。这相对于我省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来说,专业旅游人才显得十分紧缺,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将不断壮大。高级的酒店人才需要将越来越多一批原有的酒店从业人员会因不适应现有的旅游业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因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烹饪、酒店人才对于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2007年,我校烹饪专业毕业生52人,就业率是100%,专业对口率100%。毕业生主要在金陵饭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幽兰都大酒店,无锡黄金海岸大酒店,淮安宾馆、涟水宾馆等大中型企业从事工作。其中优秀人才层出不穷,例如我校07届的丁志强、钱乐等学生被分别分配到无锡黄金海岸大酒店,从事烹饪热菜、西餐等工作,由于在学校品学兼优,在单位很快得到领导的重视,不到半年就成为了厨房主管。月薪高达5000元,像这样优秀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实践证明我校的毕业生都是能够经得住考验,适应社会发展的。
我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时,都能按照企业的行业要求去做,98%的学生毕业生都参加了专业技能(中式中级烹调师、中式中级面点师)的资格考核,很有进取心。他们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进一步形成,生存竞争意识逐步加强了。他们经过学校的顶岗实训,在就业时表现出较开放的心态和吃苦的精神,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合作取长补短,勇于付出。有的同学经过层层考核成为企业骨干,受到企业或公司的嘉奖,作为业务绩效奖励。这些毕业生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定位,让社会让企业接纳他们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分子。
五、专业论证结果:
学校将继续开设烹饪工艺专业,继续加强专业师资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009年8月6日
第三篇:中餐烹饪汇报总结
四川省射洪职业中专学校
示范校项目中餐烹饪专业建设工作
汇 报 材 料
2011年7月,中餐烹饪专业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教师以培养既有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烹饪人才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力度、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三个主题,团结协作、辛勤努力,重点对中餐烹饪专业的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建设。目前,2012年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实训条件得到改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初具雏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达到了专业建设预期目标,现将专业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专业基本情况说明
中餐烹饪专业开设于1998年,至今已有十四届毕业生,毕业人数1200余人,现有在校生151人。自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就业率均在100%以上、对口就业率93%,就业单位主要为北京好利来、北京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省内知名餐饮企业,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以上,部分毕业生已能迅速成为餐饮企业骨干,人才培养质量初见成效。
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目标
围绕西部丘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省市县服务业的优势产业,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坚持特色鲜明的“1.5+X+1.5” 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具有职教特点的能教会做、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提高育人质量;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将中餐烹饪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引领西部丘陵地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争做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服务特色的示范。
2.建设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1.5+X+1.5”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职业技能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建成中职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建成满足专业实训需要、设备先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构建专兼职结合的 “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为: 立项被批准后,即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派出人员外出调研学习,借鉴示范建设经验;学习示范建设文件与现代教育理论,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大讨论,转变创新办学理念;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确定专业建设目标、措施与方法,确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方法途径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逐步实施。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
(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建设之初,我们立即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委员会由校区领导、企业专家、本专业专业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指导专业建设;
(其职责是组织中餐烹饪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为制订和修改中餐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指导、协助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提供校外实习场所及推荐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积极开展本专业科技信息方面的讲座,指导、协调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研究各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与行业、企业专家、兄弟学校及本校骨干教师一同对北京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沱牌大酒店、连天红餐饮名店、射洪县餐饮协会4家企业和其他14家餐饮企业及行业进行了调研;组织中餐烹饪专业教师分别对568位毕业学生和企业员工、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撰写了《中餐烹饪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行业、企业调研报告》;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了专业定位,根据学生基础、家长意见、企业需求、行业发展方向,提出了“1.5+X+1.5”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依照“以德为首、能为本、德能并重”的原则,将学生培养成知识全面、基本功扎实、技能突出、身心健康的既有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行业从业人员。培养模式:“1.5+X+1.5”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本专业构建了“公共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 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课程13门,包括专业核心课程4门,其中《中式面点制作》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实训课程的开出率为90%。实践教学课时的开出比例占到总课时的50%,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达到12个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全部使用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部分骨干教师参编了《中式面点制作》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建立了《中餐烹饪技术》、《冷菜、冷拼》、《食品雕刻》、《中式面点制作》、《营养卫生》、《烹饪原料知识》等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技能题库5536题的电子题库。PPT制作已完成142个,视频的制作已完成10G,369分钟,33个项目内容。
以 “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职教新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企业、行业专家意见。构建了中餐烹饪专业“二三一七”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实训方法,专业技能课以“七字实训环节”展开,并进行了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每位专业教师都主要以“项目教学法”和“七字教学环节法”来指导实训课堂,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法进行了改革,通过生产企业的核心实例展开一门或相近几门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每期评选5篇优秀教案。现已完成8门实训课程5门专业理论课程共99个项目校内实训项目的编写。
每届学生在完成前1.5年的在校学习后,都要各尽所学,进行技能展示,专指委成员进行评比和评定,受到师生和社会好评。“二三一七”教学模式:以获得“双证书”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该专业课程由“公共素质课”+“专业课”+“实习课”三部分构成;实训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训环节主要采用“七字教学环节法”; 以获得“双证书”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实习课变通为一年半,将学校里的消耗性实训变成企业的生产实训,即多花时间和功夫在企业的厨厅里“做中学”。既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两年在校时间虽然缩短为一年半,但未减少公共素质课课时,根据行业、企业专家意见,缩短了专业理论课的课时,可以在实训课中适当衔接相关理论知识。一年半在校期间的见习与实习,利用课余时间、双休 日、寒暑假就近安排在所在地的企业完成。
(优秀教案统计表、项目统计表、学生技能制作作品展示、上课视频)
(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制定了每期校本培训计划。通过“内培外引”、“外培内带”等措施,每期均利用星期天、节假日10余天邀请企业技师、教师中的技能高手在校内培训教师技能,有8人次160余天参加校本培训。有6人次总共300余天到企业培训,有1人次共90天参加国培。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有中级或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在10位专业教师中已有3人具备双师资格,另外7人的技能等级证书正在办理中。到时双师型教师比例将达100%。其中,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在行业具有影响力技术能手2名,从企业、行业聘请兼职教师达到5人。成果:申报国家级课题一个,市级精品课程1门,市优秀课件11件,市优质课5人次,优秀班主任5人,优秀指导教师3人,优秀共产党员4人,专业带头人2人。
教师获奖展示、相关统计表
(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校企深度合作条件日臻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现有白案室、红案室、凉菜间、厨师演示厅、餐饮实训室、5个实训室,根据校内实训基础建设实际,按专业建设和发展要求,根据实训室扩建论证报告,对校内实训基地正在进行扩建,添置设备23台(件),耗用资金20550元。
从2007年开始,我们与北京眉州酒店管理建立了合作办学模式:①订单培养、②项目导向、③以生产代练、④专门化培养,从而完善了“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办学机制。目前订单班具备一定规模。10级、11级学生先后有186位学生北京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定向实习。按照“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化”的建设原则,新建了校外实习基地2个,满足了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需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达到82%,建立和完善了实习实训相关制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作用,使其成为生产实习实训的教学基地、学生的就业基地、教师的实践锻炼基地、校企科研开发和设备研发基地。有6人次总共300余天到企业培训。
(校内实训室展示、校外实习基地展示、到企业挂职统计表)
(五)企业文化进校园,强化了学生企业和服务意识
1、把企业的文化做成行训,上课前学生背阅,以此激励学生。
2、分多期进行了实训室的文化建设,把眉州工作流程、企业理念、员工管理、工资标准、岗位设置等内容制成宣传画册,做成了实作室的文化建设。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课堂教学、教室文化建设、实训室文化建设,课前行训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宣传模式。
(文化建设图片展示、行训视频)
(六)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本专业累计毕业生421名,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8%以上,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一次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达到93%,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达到97%以上。2011年、2012年市技能大赛中,学生技能展示均获一等奖。
(相关成果、技能比赛视频)
四 特色与创新
1.创新“1.5+X+1.5”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结合阶段(1.5),第一、二、三学期在专业教室和实训室,以“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见习提高阶段(X),以就业为导向,以弹性学制为基础,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星期天和寒暑假时间实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顶岗实习阶段(1.5),实习的前0.5年将学校课堂搬到企业,半年内学生轮流实习6个工种以上,每月一次定点专门教学;后1年指导下顶岗实习。
2.企业文化进校园: 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课堂教学、校园展板报栏、教室文化建设、实训室文化建设,课前行训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宣传模式。
3.构建了中餐烹饪专业“二三一七”教学模式:以获得“双证书”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该专业课程由“公共素质课”+“专业课”+“实习课”三部分构成;实训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训环节主要采用“七字教学环节法”。论文《中餐烹饪专业2317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通过三次审查,正待出版。
4.《中式面点制作》校本教材编写:本教材本着“科学、全面、实用、真实”的原则,根据市场动态,延伸增加了教学内容,与最新的行业标准接轨;完善了品种配方,使配方更准确、科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以任务作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过程变为生产实践过程。该成果已作为校本教材使用,同时被周边职业学校同专业采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重用工,轻学生长远、全面的培训发展,对招生造成一定影响。
2.一些实训项目受农村学生经济条件制约,无法按规范要求完成。
六、第二年建设工作思路
1.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明确下阶段建设的内容、要求、完成时间;继续按照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和任务书的实施进度,认真扎实地开拓性地进行国示建设
2.以建设促专业发展,拓展专业内涵建设。3.加强和企业沟通、协调,重视人才长期规划发展。
第四篇:烹饪专业建设调查报告
烹饪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湖州目前餐饮服务行业,星级宾馆饭店有60家,小型餐饮服务业及社会餐饮有1560家,目前正在厨师岗位上岗的从业人员有近15000多人,按照厨师行业12%的自然更替率,每年行业需求量为1800人,同时每年的技能晋升等培训达2000多人次,而且行业在迅速发展中。由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迅速增长,决定了其专业地位的重要,可以说:“前景广阔,长盛不衰”。已经规划建设的“环太湖休闲度假区”各类服务型企业的发展迅速,使得烹饪专业人才更为奇缺,这为我校烹饪专业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二)建设目标
紧密结合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结合各餐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完成本专业各项目建设,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1.将烹饪专业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2.建设“国家级大师”领衔的集专业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生产实践、工艺革新、创新研发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3.培养具有合格专业技能和优良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中职生。重点培养面点、热炒、冷菜与食品雕刻、西点制作、调酒、营养配菜等工种的技术人才。
4.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完成规划中的教学资源库、数字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实训教材自编等目标,成为浙江省课程改革优秀学校。
5.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实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中,继续保持明显优势,并新专业新工种中继续争创佳绩。
6.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创建本专业在社会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面全新业绩。“湖菜创新研发中心”完成规划中的项目,打造服务经济与产业的优质品牌。
(三)建设思路
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与我市现代服务集聚区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历届毕业生已经成为本市酒店管理经营、餐饮行业领军人物的优势,全力推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构建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社会培训、产学研结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等方面的绿色通道。采用“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拓展专业方向、满足不同服务方向的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训练、各种类型的技能比赛、各种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构建学生职业生涯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的“立交桥”。积极探索行业不同人才规格需求和岗位工种的细分,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化实训平台建设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构建专业现代化建设和各类餐饮人才培养培训的快速通道。
(四)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本项目是一个示范校建设的公共建设项目。示范校重点专业该项目建设第一年内容:一是烹饪专业依据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整体规划,在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将提升专业原有的“魅力中职生”和“职业素养标准实践”两大素养教育品质,全面实施职业导师行动。二是建设与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通过学生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建设,创新一种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良厨”的培养模式。通过接轨烹饪行业与烹饪企业及岗位实际,建设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烹饪专业将全面研究与实践职业导师运行机制,制订职业导师教育目标,开发面向未来厨师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编写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全面建立烹饪专业学生成长档案。三是实践烹饪行业职业素养标准,建立起有企业参与的第三方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标准及其评价体系。示范校建设第二年主要内容:一是烹饪专业将建设完成“厨师岗位能力训练中心”。中心将实现厨师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真岗位、真任务、真设备” 的“三真”实训行动,进一步提升烹饪专业学生未来岗位的从业适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与终极竞争能力。二是专业将建设一支由烹饪大师、烹饪(高级)技师、行业专家、酒店老总、劳动及法律、管理、创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兼职指导师队伍,服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烹饪专业通过两学年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项目建设,将探索出适应中职生发展的、接轨企业岗位需要的、符合职业学校发展与专业建设方向的全新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于学生终身的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2)数字化教学实训平台项目。示范校建设第一年,烹饪专业将做好专业教学数字化平台的基础工作,具体做好如下内容:一完善教学楼教室视频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设备,二是完善实训场所视频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设备,三是与烹饪行业、软件开发企业等合作开发教室与实训室的双向视音频信息交互的数字化教学软件,建立起初步的烹饪专业数字化教学平台。示范校建设第二年,建设与扩充专业数字化实训资源库,选择并建立1-2个远程的企业厨房视频教学窗口,通过网络实时传送企业的岗位工作情景与信息跟专业实训平台对接,促进“真岗位、真任务、真设备” 的“三真”实训教学。完成理论教学、技能实训和岗位操作三方一体化教学。通过两学年项目建设,烹饪专业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3)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及创业基地建设项目。校内启动烹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依托学校的“湖州市创业培训基地”资质,尝试学生校内模拟厨房与餐厅项目。校外建立完善10个校外创业培训实训基地。示范校建设第一年,依托学校弘毅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和学校自考学院及湖菜创新研发中心开展学生创业培训,完成创业培训1000人日。示范校建设第二年,完成创业培训1200人日。其中将聘请资深专家与行家做专题讲座。通过两学年的项目建设,烹饪专业的学生创业教育将形成课程,并取得相应成果。
(4)学生技能大赛与文明风采大赛资助项目。技能大赛是专业办学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之一。烹饪专业本项目两学年的建设内容主要是:一是创新和建设一种全新的技能竞赛的辅导机制和优秀学生的选拔机制;二是建设形成烹饪专业竞赛课程,形成专门的竞赛辅导教程,以课程建设促进竞赛辅导与创新;三是选拔、培养和成就一个由全国名厨、行业专家、岗位精英和教师技能能手组成的竞赛课程教学团队;四是建设专门的竞赛技能实训与研究工作室,广泛收集国内外和不同地方的行业、企业、岗位的优秀技能技术成就,建立竞赛资源库;五是建立专家指导会,让技能比赛从一开始就以专家的视角去准备、训练、深入和定型,最后超越。烹饪专业通过两学年的项目建设,将继续保持烹饪专业市、省、全国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优势,并且形成可以被全国相关学校和烹饪专业借鉴的技能比赛辅导经验。
(5)实训课程建设与校本教材开发项目。烹饪专业实训课程建设与校本教材开发项目建设的总目标是:“创新1个课程体系,建设2大精品课程,形成3方教学特色,编写4本实训教材”。通过该项目建设,把烹饪专业课程建设成为能够实现职业岗位第一需要,务实训练,融教学实际与企业需求为一体,加强烹饪技术实用能力教学,能够培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国家示范学校示范专业示范课程。
一是在烹饪专业建设创新1个与企业岗位和工种同步发展和零距离接轨的课程体系,充分达成专业技能教学的操作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实现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终极有效。二是建设好中式烹调和中式面点2大精品课程成为省市级精品课程品牌,使精品课程的教学效益在全省直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是努力形成烹饪专业在湖菜传承与创新、湖州点心挖掘与发展、湖菜文化等3方面的专业技能教学特色。四是编写《中式烹调实训教程》《中式面点实训教程》《西式面点实训教程》《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与地方名点》4套实训教材,真正实现技能教学校本化、地方化、个性化、特长化等目标。通过项目建设,使烹饪专业办学能够真正的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烹饪专业建设能够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6)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一是实现专业教考分离,建设并完善专业学生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考试与考核试题库;二是建设专业技能教学中各技能点与核心项目的实训操作视频库,用以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三是建设核心课程与特色实训课程的示范课堂视频库,实现专业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四是建设特色技能、核心项目、创新产品及行业发展前沿资源库;五是建设优秀毕业生、创业精英和学生成长信息资源库;六是建设学生勤工俭学信息资源库;七是建设地方企业信息资源库;等等。
(7)教师科研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一是完成省科技局立项的《烹饪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并通过验收。二是完成烹饪专业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中职学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专业建设总结与成果汇报)。
(8)专业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两学年示范校建设本专业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是烹饪专业将增建1个西点实训室,二是完成烹饪现在示范室的扩建,三是建设一个湖菜创新工作室(专业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四是建设一个行业专家指导工作室(技能创新创造与竞赛研究)。
2.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学科带头人培训项目。烹饪专业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将采用新加坡等国外培训计划、浙北大酒店挂职锻炼计划、相关高职院校烹饪专业进修计划、国厨(大师、名厨)拜师学艺计划以及“校企一体、教产接合”创新研发计划等5种方案,培养邹六根一名具有高级教师、高级技师和高级考评员身份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培养,学科带头人将能够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独立并引领专业教师教改创新和技术研发,具有良好的专业与课程科学管理能力,等等,成为烹饪专业办学的核心人才。
(2)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烹饪专业将采用通过企业挂职锻炼、相关高职院校烹饪专业进修计划、国厨(大师、名厨)拜师学艺计划以及“校企一体、教产接合”创新研发计划等4种方案,培养邹立、施胜胜、钦理、张卫平、江军、王罕云等6名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的“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烹饪专业梯队式骨干教师队伍。使其成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
(3)职业导师培训项目。实施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拟培养烹饪专业邹六根、邹立、施胜胜、钦理等4名职业导师。主要通过聘请行家、专家、大师进行职业指导能力与课程的培训。通过项目建设,烹饪专业将培养出能够对学生进行从职业素养到职业技能全方位指导,并取得心理辅导师、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资质的优秀职业导师队伍。
(4)专家型教师培养项目。本项目建设拟通过创造机会与条件,让教师进入市、省、国家烹饪行业协会(学会)的通道,扩大影响,拟培养2名在湖州、浙江及至“长三角”地区有一定行业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使其直接参与行业与企业的烹饪技术创新、原料创新与产品创新,与行业专家一起引领烹饪技术、技能的发展。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本项目两学年建设主要内容:一是建设“湖菜创新研发中心”,建立起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研发与技能孵化的机制。二是建立有浙北大酒店、湖州餐饮协会、“湖州美食网”、湖州小绍兴集团公司、大观园农家乐等参加的湖菜创新与合作开发联合体。三是建立起对外服务市场,建立教产一体的效益转化机制。
(2)专家指导委员会第三方评价项目。本项目两学年建设主要内容:一是建立行业、企业、岗位、高职院校等核心部门与人物参与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二是全面了解烹饪专业毕业生岗位工作现状,弄清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不相应因素,建设由专家指导委员会提供技能标准,学校进行适应性对接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形成第三方评价内容,并把内容引进教学实际;三是建设由企业第三方认可并与实际岗位工种相适应的评价指标,进行阶段性评价,形成评价方案;四是建立评价结果的反馈与矫正机制;五是建立毕业生就业未来岗位工作信息库,形成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机制。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项目。本项目两学年建设主要内容:一是深入推进烹饪专业的职业导师工作制,总结与提升假期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与管理工作;二是建设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人力资源库,形成有序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践工作模式。
(4)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聘任项目。烹饪专业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形成烹饪专业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由烹饪行业或企业技能领军人物或大师组成的,紧跟行业发展,可以给烹饪专业技能教学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的兼职教师队伍”。本项目建设拟聘请共计2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水平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担任校内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通过两学年的项目建设,多种渠道进行教师职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支能承担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
(5)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建设项目。本项目两学年建设主要内容:一是深度推进“校企结合,教产一体”,继续实施浙北大酒店、太湖雷迪森大酒店、天煌大酒店等订单培养计划,两年及以后,专业订单培养计划占在校生规划达到并超过60%。二是深度推进与“湖州旅游学会”的行业办学,建立烹饪专业行业办学联盟,积极扩大会员单位,两学年以后,会员单位达到50家以上。
(6)校企合作员工培训项目。依托学校弘毅咨询公司与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及湖菜研发中心,创造与扩大湖州乃至“长三角”的企业及社会的人力资源培训市场,积极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又一大职能。推进“双元制”培训计划和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培训课程与教材,2011学拟社会培训量为4200人日,2012学为4300人日。通过两学年的项目建设,使专业的社会培训形成品牌。
(五)建设进度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训练项目(项目负责人:余佳俊)2011学年: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职业导师运行机制,编写职业素养训练教程,建立中职生成长档案。
2012学年:提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涵。自筹资金建设学生通用职业能力训练室。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政府机关及法律、管理、创业等方面的专家做训练指导师,通过模拟或全真的职业通用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数字化教学实训平台项目(项目负责人:章虎根)2011学年:学校通过其它资金来源投入硬件建设,启动烹饪专业教学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合作开发烹饪数字化教学软件,初步实现课堂与实训室(基地)教学的现代化和一体化。
2012学年:完善烹饪数字化教学软件,提高技能教学效益,提升技能教学层次。(3)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及创业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章虎根)2011学年:学校启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开展与国家创业培训项目同步的创业培训项目,在2012年毕业生中完成创业培训1000人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做专题讲座,合作开发中职生适用的创业培训课程。
2012学年:建立10个校外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建成校内学生创业园。申请省、市级创业培训基地资格,在2013年毕业生中完成创业培训1200人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做专题讲座。
(4)学生技能大赛与文明风采大赛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章虎根)2011学年:建立学生技能大赛培训机制,积极参加市、省选拔赛及全国中职烹饪技能大赛项目,取得一、二、三等奖。
2012学年:建立学生技能大赛培训机制,积极参加市、省选拔赛及全国中职烹饪技能大赛项目,取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实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中,继续保持明显优势,并新专业新工种中继续争创佳绩。
(5)专业实训课程建设与校本教材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韦戍群)2011学年:根据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与企业专家联合确定烹饪专业实训课程建设方案,包括课程大纲、授课计划,课程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开展课程的建设工作。合作开发烹饪专业特色和服务地区行业与企业的校本教材4套。
2012学年:完成工学结合教材、教学课件、课程考核标准及习题库、实例库等的建设。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合理设计实训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发,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设烹饪专业2门省市级精品课程。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完成规划中的教学资源库、数字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实训教材自编等目标,成为浙江省课程改革优秀学校。
(6)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韦戍群)2011学年:实现专业技能教学与评价接轨行业、企业、劳动部门技能鉴定。合作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包括资源库软件开发和题库建设)。
2012学年:修订与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7)教师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李 真)2011学年:推进以科研促教改工程,拟定专业老师承担省、市级课题1项。2012学年:承担省、市级1项课题结题。(8)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黄桂众)2011学年:通过其它资金途径建设1个西点实训室。2012学年:示范室及各实训室扩建。2.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学科带头人培训项目(项目负责人:李真)2011学年:采用出国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高校进修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培养1名学科带头人。
2012学年:继续培养学科带头人。建设“国家级大师”领衔的集专业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生产实践、工艺革新、创新研发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2)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项目负责人:李真)2011学年:通过出国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培养提高业务水平,使骨干教师队伍成为课程建设、技术服务及产学研结合的主力军。在现有专业教师中确定2名骨干教师。2012学年:通过出国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继续培养3名骨干教师(1名西餐、1名西点、1名热菜)。
(3)职业导师培训项目(项目负责人:李真)2011学年: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项目,培训职业导师。本学年拟培养专业部职业导师4名。对学生进行从职业素养到职业技能的全方位指导。聘请专家进行职业指导培训。取得心理辅导师、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资质。
2012学年:继续培训职业导师。本学年再培养专业部职业导师4名。对学生进行从职业素养到职业技能的全方位指导。聘请专家进行职业指导培训。取得心理辅导师、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资质。
(4)专家型教师培养项目(项目负责人:李 真)2011学年:通过到企业兼职、参与产学研合作等渠道培养“双师型+ 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的2名专家型教师。
2012学年:继续培养原有“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的2名专家型教师。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研发中心与企业产品合作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邹六根)2011学年:建设“湖菜创新研发中心”。与浙北大酒店合作开发新菜品。与湖州餐饮协会联合创办“湖州美食网”。
2012学年:与湖州小绍兴集团公司开发菜品。与大观园农家乐合作开发湖州创新菜肴。“湖菜创新研发中心”完成规划中的项目,打造服务经济与产业的优质品牌。
(2)专家指导委员会第三方评价项目(项目负责人:李 真)2011学年:建立由烹饪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烹饪大师及烹饪技能鉴定师组成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2012学年:建立由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并完善标准的评价功能。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项目(项目负责人:何珍珍)2011学年:实施双导师制,推进工学结合,探索实施学生顶岗实习项目。注重过程管理,加强技能指导,在企业中为学生选派技能导师和职业导师。实行企业岗位师傅式带岗实训,建立双导师制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模式。
2012学年:完善实施双导师制,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模式。(4)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聘任项目(项目负责人:李 真)2011学年: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师职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支能承担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拟聘请共计2名烹饪专业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高水平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担任校内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
2012学年:继续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师职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支能承担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拟聘请共计2名烹饪专业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高水平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担任校内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
(5)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何珍珍)2011学年: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冠名班达到专业在校生人数60%,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和产学研合作项目。
2012学年:进一步扩大企业订单培养冠名班规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创建本专业在社会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面全新业绩。
(6)校企合作员工培训项目(项目负责人:朱云)2011学年:服务企业员工素养提升,实施“双元制”培训计划和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培训课程与教材,本学拟社会培训量为4200人日。
2012学年:服务企业员工素养提升,实施“双元制”培训计划和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培训课程与教材,本学继续拟社会培训量为4300人日。拟完成开设专业技师或高级技师班2个。
第五篇: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徒培养方案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徒培养标准
如今,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专业素养,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感觉员工职业素养程度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前进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员工自身未来的发展。因此,烹饪专业学生要努力从根本上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彻底摆脱当前烹饪行业就业难、岗位差、薪金低的尴尬境地。目前,培养适应餐饮业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教育者 主要的任务。
目前,高职院校中烹饪学生的学习氛围低迷,学习动力不够,直接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高职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教育结构不断调整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大部分学生一般都选择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升学道路。社会不太关注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开始混日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再加上国家各项法规的不成熟、不完善,企业职工工资低、工作累,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与普通大学生存在种种差距,使许多职业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学业。针对以上情况,中餐烹饪教师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重视专业教育,提高学徒的学习兴趣
1.1 加强职业文化教育,刺激学徒的学习潜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定要做好新生的入校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要充满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爱上自己的专业,为职业教育的正确发展奠定好基础。
1.2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徒的学习兴趣
好的学习氛围是学习好专业文化的第一步,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奋发向上。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学习角,学习角里放有学生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金玉良言。这些都可以引导这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这种正确的思想观慢慢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乐于学习。
1.3 感知企业文化环境,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情感
技能需要实践,我们要积极把优秀的毕业生和企业家请回学校,分享经验。让在校学生学到更多。另外,还要与各大企业做好实习工作,把在校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送到各大企业实习,让在校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增加社会经验。加强学徒生活管理,提升自我职业修养
2.1 加强学徒的卫士管理,培养良好的卫士习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厨房的卫生管理是酒店管理者 关心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厨师,必须要从自我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习惯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在操作室里要打扫好卫生,保持干净,即课题为厨房。教室里不允许乱扔垃圾,宿舍要保持清洁。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各种卫生条例,让学生自己打扫和检查卫生情况,从而养成良好的
加强学徒规范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素养
厨师是一门手艺劳动,从原料的挑选到加工,从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的物品进行正确的规划,保持班级的整齐划一。实训室中要让学生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让同学明白认真做事和细心做事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高的精神境界。
2.2 加强学徒文明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师重道是每个职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只有这样,毕业之后到岗位实习才会有师傅愿意传授真正技能。所以,我们应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无论做人还是做菜,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使自己具备 基本的品德。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徒职业技能
3.1 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做到一日三练
要想有好的基本功,就必须要加强日常训练。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要抓住学生的“一日三练”,即一练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过硬的身体素质;二练基本功,让学生练习雕刻、刀工、勺工等项目,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三练职业素质,让学生画画素描、抄抄菜谱、看看视频等,拓展学生知识面。
3.2 落实好技能考核,提高学徒的技术能力
(1)技能考核,以技能竞赛为主抓手,调动职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做好竞赛的方案设计,反复落实,让同学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让技能考核具有真实的意义。
(2)考核作业,多以自己的作品说话,做好奖罚分明,使学生共同进步。
通过实施以上一些措施,中餐烹饪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很快,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许多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技能大赛选拔。其他中职班级也受其影响,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