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4:5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篇: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强调了教师一定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把教材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选取了恰当的“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原则 组织形式 选题 注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改革显著的特点之一,该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强调学生知识表征方式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大纲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物理专题研究为载体,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注意物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现代科技和社会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可以让学生重视历史上重要的物理发现或发明的过程,还可以探索这些发现或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发扬历史上物理科学研究者的那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探索研究精神;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物理课“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及时归纳总结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掌握物理规律及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学会在繁杂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以期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分析问题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以探究和研究为宗旨,以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归宿。我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协调和保障作用,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不再是从我的“口”,而是自己的手、腿、眼、脑。通过依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相互探究,亲自实践来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在研究中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与选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材中按知识内容所分的章节进行授课的局面。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将被打乱,教学中我对学生要研究的知识板块(专题)理论层次及其内容作预备研究,在某个单元或某个章节理论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所确定的专题,制定研究方案并收集资料、进行具体的研究、写出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研究性学习”的实质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传统的学习过程是关注事实、强调考试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是关注问题、强调过程。例如,在学习《生活用电》之后,根据本地区最近经常停电的情况,我确定了《关于汕头市澄海区用电情况调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中,我采用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方式展开探究。首先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计划,其中包括研究实施的主要研究方式、资料收集的途径、组内的人分工、各个阶段工作、最后成果的表达方式等。该课题研究的小组成员在制定好研究计划后,亲自到汕头市澄海区的某一用电小区的供电所去调查了近年来的用电情况。并获取了很多数据,访问了供电所的专家,回来后将所获取的资料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再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之后,我确立《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研究课题。在本课题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两人一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方式展开探究。首先,简单介绍自行车的知识;其次,介绍自行车的种类;然后分发活动记录卡,分组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停车场去)。强调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⑴观察自行车的铭牌、型号、类别、出厂地、用途等,填写在记录卡上(要求一位同

学记录,另一同学重点观察)。⑵观察自行车的构造,认识各部分的作用。如一辆平车自重23.5㎏左右,由二百多种、一千多个零件组成,按其作用可以将零件分为十七个部件。要求学生观察后写出自行车的构造:⒈车架部件,2前叉部件,3车把部件,4前轴部件,5 后轴部件,6中轴部件,7脚蹬部件,8飞轮部件,9车轮部件,10车闸部件,11鞍座部件,12泥板部件,13链罩部件,14衣架部件,15支架部件,16车铃部件,17保险叉部件。⑶测量与计算,通过观察认识自行车的构造,进一步识别自行车上属于杠杠的部件,并用刻度尺测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判别其杠杠类型。最后进一步思考:①自行车的闸把是弯曲的,为什么属于杠杠?怎样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②自行车的脚蹬属于轮轴,但那里并没有轮子,这是什么道理?③自行车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不仅是一份调研报告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还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亲身感受。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要求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必须具备研究的素质,不但能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而且还必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如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后,我针对本地区农田用水贫乏问题,确立《农田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进行调查,了解农业用水贫乏地区的储水、输水结构,调查这些地区农用水贫乏的原因。然后写出调查访问报告,并向当地政府领导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调查观察,学生知道了学习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了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的崇高信念。

学会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管理的能力。比如,初三(5)班陈友樟、赵 3

松鑫同学的《关于隆都镇农业用水缺乏的原因调查和对策》引起政府人代会的重视,他们的建议被纳入农村开发项目计划之一,得到学校、社会的高度评价。

3、“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指导学生规范研究设计。在实施操作以前,要对研究结果进行估测,制定具体研究方案,体现研究的计划。如:研究时间的安排,进行哪些采访,完成哪些实验,对阶段性成果如何沟通等。研究设计的计划性,有利于研究的外在监督和内部约束,以增强完成研究的信心。②提高学生研究成果的质量。虽然“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但研究的内容包含着学习对研究方法的运用、工具的使用及对基础理论层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明确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培养学生科研素质。③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科学、公正。一个课题研究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总结应侧重于对学生研究过程的分析、评价。总结中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同时,可以用档案记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即用由学生本人和教师分别填写的评价卡片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情况,根据记录的档案,对每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本人写的评价卡,即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阐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收获,如“我学会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的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得与失”、“今后我准备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等等。这样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与发展水平上,是“自我参照评价”,即以自己原有水平作参照物的评价,而不是外部“科学标准评价”或“同班级同学比较评价”。这样便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使基础教育更具活力。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黑台中学姚 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交流经验的机会。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同事们共同探讨一下。

自从我校2001年承担课题研究以来,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性学习已经列入我校的新教材改革的教学计划之中。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并有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在课题的提出、课题的选择、课题实施和教师指导四个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我们往往是首先寻找课题,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我认为,它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教材内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在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义是:研究的是关于力的、声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并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在课本上,很多实验或问题的探究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下面列举一些初二物理课本上出现的研究性课题:

以上列出了初二物理课本将近二十个实验,都是课本提出来可供学生进行研 究性学习的。

2、、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

学生学习了噪声之后,知道了人类的四大公害:水污染、噪声、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蓝天碧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①研究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②学校有哪些噪声;③我们平常有哪些对环境污染的不良习惯;④农村对垃圾的处理的方式科学吗等课题。

3、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汇点

由于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有许多可供研究的课题。这也与当前的跨学科综合不谋而合。例如,我们可以让初中学生适当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由老师布置题目,如:21世纪的交通、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等为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研究,从而写出这些方面的小论文和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4、物理学与生活的交汇点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应成为联系物理学和日常生活的纽带。如吹肥皂泡,细心的人便会观察:肥皂为什么是球形的,吹出后为什么总是先升后降,为什么有时无色,其至是暗淡的?所以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与折射”后可让学生以肥皂泡为题,让学生感到物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如,学习了物质间的三态变化后,学生就能解释露珠、霜、大雾、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到底是不是水蒸气,等形成的原因。

二、课题的选择

我认为,初中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应遵守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常规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拥有自主选择课题,确定行动方案,自主动手操作,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应允许对同一活动主题出现几个层次不同的课题,确定的研究课题应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

2、发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所以可采用多种研究形式使其了解科学方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多种能力,因此确定的研究课题,应含更多的教育因素,能更好地使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3、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一般应能很好的体现物理与技术、社会关系、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获得关于社会及科技进步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体验的同时真切的体会到物理知识对人类的作用,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真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4、可行性原则

选择研究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学校及社区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指导专家的指导水平,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能落到实处。

三、课题实施

课题研究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和实行研究计划、收集事实证据、分析与论证及评估等过程而最终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运用许多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有时候研究过程还需要根据评估结果,修改猜想和假设,重新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等。例: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来探讨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有关?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呢?

学生相互议论提出如下几种意见: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而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而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小。

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7、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8、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并且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⑼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并且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小。

制定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案:

1、实验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①使压力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②使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③使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2、实验方案①实验器材:弹簧秤、长方体木块、木板、重物、毛巾②实验步骤:A、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在a中木块上放上重物;d.重复b步骤;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B、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在a.中木块上放上毛巾;d.重复b步骤;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C、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的最大面与木板接触;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将木块的较大面与木板接触,再做同样的实验。d.将木块的最小面与

木板接触,再做同样的实验;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

进行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信息分析与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各个实验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分析与论证各小组对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并进行反思: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木块不同侧面的光滑程度不同而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可比性。操作过程中有无失误、误差,如:木块是否真正做到匀速运动?测量结果是否可信。如果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况,则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交流与合作:

最后各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师指导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作用,当学生遇到与他们能力差距大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主张学生去研究那些稍微高于他们课堂知识的课题,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增长了能力。以此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使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这几年在中考中,物理平均成绩始终在全市前排。并有五人物理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有多人获省级奖,一人获国家级二等奖。这些充分说明“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是显著的。谢谢大家!

黑台中学姚 军

2005.04.20

第三篇: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课题: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探索

题目的界定:物理实验改进、案例内容:水沸腾实验的改进活动方案

形式:实验探究

预计效果:第一阶段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并做好总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具有创造性思考能力

案例:水沸腾实验的改进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器材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如果根据课本上的这些实验器材,安装并进行实验,弊端有三个:

时间比较长

沸腾的剧烈程度不够

气泡变化不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实验器材

大试管(长约25cm 直径4cm)、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钟表。探究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安装器材。

进行试验:用酒精灯给盛水的大试管加热至沸腾,在水温达到80 ℃时,每隔5s记录一下水的温度,同时观察水中气泡,把记录的温度示数和气泡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描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解决前面的问题总结沸腾沸点的定义

教后小结

改进后的试管的容积比烧杯的容积小的多,加热时间短,沸腾特别剧烈。再有试管比较长,沸腾前试管上下的温差比较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由于经过的路径长,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越多,气泡变小越明显。沸腾时试管内水的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吸入水蒸气,由于经过的路径长,吸入的水蒸气就多,气泡就越大。此实验弥补了以上三大缺点。

成果展示:论文、阶段总结资料、试验教具展示、学生获奖证书等

初中物理研究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组织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时,深感课外探究的话题难找,究其原因,课外探究不同与课内探究,既不是课内探究的重温,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必须有教师的创造性思考。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切入课外活动并不难。下面例子简要说明我校的物理学科课外探究学习的设计方案。

地点:物理实验室

时间:每月两次学生课外活动

参加人员:部分物理教师及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

四、程序:第一阶段通过操作、观察书中试验,分析试验失败原因。

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做好总结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推广实施

案例:

(一)物理的实验很多,往往因实验前疏于考虑,试验中重视不足,导致实验的失败率很高,不妨将“实验失败的原因”作为课外探究的话题.“水的沸腾”实验简单易做,然而实验课上,接近下课时都不能达到水的沸点,有的小组水的温度超出沸点,仍不出现沸腾现象;以探究实验失败为话题:

(1)成功的小组、失败的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探究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构成猜想于假设”

(2)选择实验、查阅、询问中某种途径,收集证据,验证“猜想于假设”的正确性。

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方法、过程、操作、结果的分析、评估,优化实验方案,在探究中学到物理知识,增进探究能力,培养实践意识,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为切入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生活中含有很多的物理知识,物理是生活的一部分,以家庭生活实践为探究学习的切口,不仅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且能帮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在“水的沸腾实验失败现象中”,又提出新的问题,水的沸点与气压有生么关系?

以“高压锅”为话题提出课外探究的任务:“水的沸点变化与高压锅”

(1)实际使用“高压锅”,煮饭或烧菜一次。

(2)观察高压锅,阅读说明书,弄清各个部件的功能,以及使用注意点。

成果:阶段总结报告

第四篇: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中,我真正体会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例如: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时,教师请同学帮助打开一只沾上油的瓶盖,当连续几个同学都未能打开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想出各种方法(裹上麻布、增大压力等等),最终在打开瓶盖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之中„„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㈣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浅谈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和体会

李五一

一、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它的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而传统的教学在科学探究方面可以说是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发挥作用,但要实现三维培养目标,就必须注入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科学探究。

传统的教学设计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标或获得所需要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传统的教学设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须学生

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导师,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人,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以培养通才;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力求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及时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探究式学习是对原来物理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不是完全取代,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它是物理课程中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过去比较重视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强调“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不够重视。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助于物理课程扬长避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二、物理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物理教育评价要以科学态度为标准,科学态度是指人对自然、对科学本身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科学态度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人的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科学态度教育在现代教育内容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科学态度教育的评价,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为学校的教育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

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带任何先验成分去探求事物的规律,不弄虚作假。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内容上来反映。是否不仅问习题,而且经常问及课本或其他书籍中的某句话的含义和作用等。还要宽容与合作。学术自由必然导致差异和分歧,而稳定进步的社会又必须把观点各异的人结合在一起,科学中的宽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其精神实质在于:不仅有对他人的观点予以承认的权利,而且还要认为他人的观点是有趣的和值得尊重的,即使已认为它是错误的,因为在科学探索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科学和人的本性决定的。相互协作是现代生存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中表现为是否团结他人,是否谦虚谨慎,是否愿意或乐于与成绩差异大的同学合作。

科学的方法。

(1)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极强的自然科学,生活中的物理学丰富多彩,留心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有意识地对缤纷的自然现象加以归纳、提炼和复制,透过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如用两手拉一测力计与将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将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结合。这是纠正错误“经验”的有效方法。(2)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是科学的逻辑思维。归纳和演绎是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到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概念,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的结论。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直觉思维方法。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式的具有突发性的思维方法,难以捉摸和驾驭,直觉类似灵感、顿悟、奇妙启示等,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的产生,是人们以探索者的身份去探索、去求证。比如查德威克对中子的直觉思维。对于学生在物理解题思维的创新性、开拓性、突破性,主要是通过直觉来实现的。

(3)研究问题的方法。

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有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

3.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知识,尤其是作为其精髓的科学思想,能开阔人的心胸,扩大人的视野,启迪人的心智;是愚昧的天敌,教条的对头,迷信的克星。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具有信念价值和趋向价值。

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学校和社会相关的系统工程,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会使学生产生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使评价尽可能客观、全面,可采用问卷评价和师生民主评议相结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王连东

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列为高中的必修课程。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教育部又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放在并列的位置,充分强调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实现学生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的转变。现代高中课程计划和初中物理课程目标的改革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初中学生来说,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尚不全面,实践经验积累较少,动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要。那么究竟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呢?笔者对此作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设想。

(一)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现代物理概念教学不再是师生封闭在教室里枯燥地讲概念背定律、记公式,而是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从中找出有关的现象,进行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为把研究性学习方式传授给刚学物理的初中学生,使学生由被动性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性的独立学习,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方法:首先针对课题为学生发掘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发生兴趣并提出疑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验,再现物理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思考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获得完整的物理概念。例如,在“什么是浮力”这个概念教学中,第一步给学生讲述语文学习中叙述的“死海不死”的故事,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用水桶吊起井水的感觉。学生对以上的两个物理现象很感兴趣,自然地感觉到:人和水桶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托力,便立刻产生质疑:这个“托力”到底是什么力?第二步,结合课本实验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这个托力的大小和方向。第三步,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托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怎样测量?最终让学生归纳发言,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浮力概念,以及浮力的测量方法。如此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物理概念教学中去,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

(二)在物理实验设计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设计实验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这与新课程目标中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吻合。笔者认为,在物理实验设计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应用学过的知识确定实验原理,然后选用合适的实验器件,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操作研究,得出实验结果。

例如:在设计测量大气压变化实验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复习回顾一下课本上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测大气压的原理:根据大气压支持液柱和大气压引起固体形变的原理,把气体压强的测量转化为液体压强和固体形变的测量。待学生充分理解了大气压这些原理后,接着向学生提供以下器材:广口玻璃瓶,水槽、水、弹性橡皮膜,牙签、白纸等。并向学生提问:如何选用以上器材,根据上述测定大气压的原理,设计测量大气压变化的多种方案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实验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装置,最后学生设计了两种测量大气压变化的最佳方案。

图(1)图(2)第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将装有半瓶水的广口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当外界大气压变大时瓶内液面升高,反之瓶内液面下降。第二种方案如图(2)所示,用橡皮膜密封玻璃瓶口,再将牙签的一端粘在橡皮膜上,牙签的另一端指向标有刻度的白纸,当外界大气压变大时,橡皮膜下凹使牙签指针上偏,反之牙签指针下偏。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同时这类教学活动又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加强了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在物理习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中考命题逐渐增加了开放性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灵活解题的能力,为此在物理习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某实验室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横梁上的调节螺母已无法旋动,其它部件均保持完好,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横梁的平衡时,指针总偏向分度盘的左端,调换左右两盘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请你使用这架天平,测出一个小金属块的质量。要求简述测量过程,表达出测量结果。对这道题,如果学生对天平的工作原理理解较透彻,实际操作技能比较好,会想出几种测量方法。类似的例子,如怎样用刻度尺和水测量啤酒瓶的容积等。这类开放性题目都渗透着“研究性学习”。在平时教学中,把这类题目布置给学生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耐心指导,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会促进物理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候营中学王 灏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不同,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要让中学生能自主地进行物理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让他们喜欢物理。中学生正处于体力和智力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聪敏而好学,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好学、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总想弄个水落石出,研究性课程一般都具有形象、具体、新奇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同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

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

“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

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

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

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

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巧妙借助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紧张、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

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

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把课本中一些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仪器易取

易读的演示实验改为堂上实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声音的产

生”、“力的作用效果 ”等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小实验,让学生自己

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

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致的观察分

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

多。

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

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就布置了“自行

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几个小课题,让学生能够用学

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交流之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的课题。感兴趣就会不怕艰苦,积极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喜欢多问,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

三、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开拓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思维。两千年前,阿基米

德从澡盆里赤裸裸地跑出门,告知天下他找到了浮力原理。英国物理

学家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这在别人认为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

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一

题多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对于

学生的设想不管对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分析,同时要表扬敢于

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

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

度、质量不同而已。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

创设问题情景,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

创新,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四、进行研究性学习,狠抓学生习惯性培养。

印度有句名谚,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思指良好的习惯比短暂的行为对人的成长

有更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

学习行为可比。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一是要做到“两不代替”,即: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

思考。在每节课中只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

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独立处理练习。二是要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并

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

重点放在初二阶段,特别是初二上学期至关重要。要做到课内课外相

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

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

好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

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五、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

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

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

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

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

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

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

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

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

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

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

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

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

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

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

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

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

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

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不同,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学生通过一系列研究过程的亲身经历,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

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知道除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

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

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注重研究学习过程是开设研

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下载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候营中学 王 灏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1、 3、 5、 7、 9、 温度对水的折射率的影响2、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 观察分析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的做法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它无色无......

    物理研究性学习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通过实验,分析、综合、归纳得出物理概念、规律;同时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自行车中的物理学原理 初三(6)班 刘子楷 研究项目:研究自行车中的物理学原理 物理原理:摩擦力,向心力,固定转轴的平衡 摩擦力 物理意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校园食堂的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一、调查背景 很多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对我校的食堂总是不太满意,无论是高校或是中小学校,学生对......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最终定稿)

    关于校园食堂的研究性学习的报告一、调查背景很多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对我校的食堂总是不太满意,无论是高校或是中小学校,学生对食堂的笑料或评判层出不穷,近年来食堂问题也接连不......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摘要: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经验的,抽象性不强,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借助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原理,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