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市六中 彭厚保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学习,而小班化教育以互动性、协作性和个性化为特点,因此,在小班化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期课改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而且还带来了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系列改变。
一、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1.重新安排学生的座位布局
在小班化物理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座位布局进行重新设计,以小组为单元,学生呈“凹”型排列。学生们不再是多年一贯的成行成列的“秧田式”,而是由四、六个学生一组,把课桌围成圆形或方形,教师可按学生的程度差异,分组而坐。这样既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情感近了,信息交流更加畅通,还节省了互动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互动网络。因此,这种新的座位布局更适合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对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便于小组交流和讨论的竞争氛围,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能互帮互学,有利于自主研究,提高效率,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调整传统的师生关系
因为座位布局的变化,上课时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家和演说家”,教师可以是时站、时坐,更多的时候是“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可以像教师一样,就在自己的座位边,用不同方式和媒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上不限制学生说话,而是鼓励学生讲话,学生可以“下位子”。这样,师生之间转变了过去的单向传输关系,使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让学生享受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
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班教学的教室美化设计因有更多的空间而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这样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为教学环境的美也是教学美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课堂中色彩明亮、布置合理、装饰艺术化,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趣,从而减少问题的行为。
二、建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组活动能提高观察实验的可见度,大大增加实验动手的次数,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的教学方式。
1.师生共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布鲁纳有一句名言:“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小组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研究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者学生自己收集,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研究,也可以师生共同研究,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应当具备新奇性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比如我在设计“探究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一课中设计了导入问题:“这一烧杯的牛奶怎样鉴别它是否掺水?”;在设计“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和应用”一课中设问“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电路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你能设计与安装智力竞赛抢答器的电路吗?”等问题,这些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上面 的研究性课设计都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使学生的最初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从而更有助于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重新探索,并努力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小组合作是小班化教学中的常见形式。如在设计“透镜的应用”教学中,我以二期课改和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理念指导研究性学习,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利用报刊杂志、书籍、计算机和网络等,通过实验、画光路图等方式进行研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团结协作,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欲,都有机会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表达自己的思想。经过讨论,在本组内达成对问题的共识,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评价,从而形成全体同学的共识,得到结论和总结研究的方法。
在小组研究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设备,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方法介绍,提倡以各种方式实现设想,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
小组研究活动始于“问题”,虽然问题解决是小组探究的核心过程,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三、开展积极的良性互动活动
1.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互动氛围
物理小班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民主氛围,学生之间也是竞争多、合作少、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相互协作的伙伴,因此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2.激励多样化教学活动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思维激发出来的灵感,是在热烈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因此,在小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结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适时交叉、穿插渗透的“立体式”课堂教学结构,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⑴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谈、主动说、主动做;⑵教给学生“动”的方法,欲使学生会谈、会议、会操作,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动;⑶要善于在学生 “动”的过程中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⑷有计划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物理现象、做好物理实验寻求不同思路。
3.提供更多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物理小班教育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谈、思、议、做等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活动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已不可能“独占”,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班中的每一位学生讨论并根据问题情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收益者是学生,因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再不被压抑和泯灭。据国外小班研究统计,小班化教育的学生,上学后突出的表现是会社会交往、爱展示自己、有创见、心里明白,“说得出来”。而且,学生每天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少厌学情绪。因此,小班化教育对师生、生生互动发展的充分性、平等性,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4.尝试角色扮演
在全渠道型交往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多向度交往,教师不处于核心地位,„„但师生关系亲密,课堂气分活跃,以这种交往模式的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微笑、活动、鼓励、幽默”。教师运用各种策略方式和途径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是“导演”,也可以是“演员”。
例如:在一堂初二的“串并联电路设计与应用”课上,学生以小班形式分成了6组,围坐在一起,我用12分钟的时间复习与引入研究电路的课题,给学生25分钟的时间讨论设计电路的应用课题,有十几位学生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将自主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物投影并交流自选的课题和电路设计的原理,各组的另一组员到讲台上领取一定数量的电池、导线、小灯泡、电铃、电动机、电键等实验器材,随后进行实验组装。老师再用8分钟的时间归纳点评,实施了半开放型的师生角色互换。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先完成的学生会热心地帮助不大会做的学生;共同的问题,大家会讨论解决。同时,学生们通过实践,同学之间会相互比较优劣,难易程度,和实验的成败,师生间会自主问答。这堂课,小组讨论和师生问答都不拘于形式,每个学生都没有被忽视,每个学生都在研究活动中动手动脑。
有一位学生说道:当电铃响时,小黄灯亮了,电动机转动的时候有一种成就感,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快乐,这是靠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创造出来的作品,它包含了我的情感,它证明了我的实力。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也就在于此。学生们对这些自主性的研究活动更是欣喜若狂,都不由自主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用实践来检验充当“小设计师”、“小科学家”的真正成功与失败。由于角色的互换,学生们都能亲身体验科学道路的艰辛。
同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也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明白了一个题目,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实践表明,有些学生的讲解思路非常巧妙,甚至超过了老师。而有的学生有些思维惰性,那么,他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就无处藏身了,必须思考,并且要精心组织语言,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忙于“授之鱼”,而是以一个“渔者”身份在各种课堂中和学生共“渔”。因此,小班化更能体现物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正真成为“演员和导演”的关系,而不是“演员和观众”的关系。
四、追求精品教育 1.突出小班化特色
小班化教育不是单纯的对国外小班教育的模仿,而是在生源下降之机,实行精品教育,教室成为师生互动的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实验室。这是传统“粗放型”的大班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因为精品教育的特点是互动性、小批量、高规格、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室设施个性化、学习方法多样化、师生协作经常化、学生发展多样化、人人协作、个个成材。因此在小班化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个追求学生发展特色的精品教育。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物理教学主要以增加实验量和减少课外作业量,从小班教育的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来提高课内的学习效果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在课堂内实施小组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充分发挥组内每个学生的作用,给予组内互帮互学的活动时间,为他们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把教学班分成几个层面,针对不同层面学生,设计不同方案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被关心和发展的机会。教师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分组学习、讨论中及时掌握新知。小班使课堂练习和课堂实验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作业的面批也能使学生错的作业得到及时的纠正,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既活又轻松,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学习的方法的积累,减少知识的积累,是小班教育的优势。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较为普遍(或者用增加课时的办法解决)。这种做法带来的往往是负担重、效益低的恶性循环,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所以物理教学的小班化,必须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小班化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在于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改变了“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小班化教育利于教师给每一组甚至每一位学生施展自己的机会,增加学生思维的活动量,把学生自身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的传播过程转化为一个教师指导下小班学生互动的科学发现过程,使学生在45分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结合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五、小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实施物理小班化研究性学习,刚开始师生都有些不适应,主要是与学生以往或其它科目的教学方法不一致,学生一贯的思维惰性难以在短时间改变,教师的教学进度有时难以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相信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思想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3、不追求短期效应是教师的重要心态。
4、坚持不懈是师生共同的品质。
5、教学民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制度。
实践证明,物理实施了小班化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小班化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任自流,也不是对教师的降低要求,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了解学生、课堂控制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种投入是教师把常规的教育模式代之以高智能的劳动,也是教学效果发生飞跃的基本保证。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文章作者]刘东张敏
[文章来源]武进区庙桥小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
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
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黑台中学姚 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交流经验的机会。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同事们共同探讨一下。
自从我校2001年承担课题研究以来,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性学习已经列入我校的新教材改革的教学计划之中。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并有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在课题的提出、课题的选择、课题实施和教师指导四个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我们往往是首先寻找课题,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我认为,它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教材内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在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义是:研究的是关于力的、声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并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在课本上,很多实验或问题的探究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下面列举一些初二物理课本上出现的研究性课题:
以上列出了初二物理课本将近二十个实验,都是课本提出来可供学生进行研 究性学习的。
2、、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
学生学习了噪声之后,知道了人类的四大公害:水污染、噪声、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蓝天碧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①研究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②学校有哪些噪声;③我们平常有哪些对环境污染的不良习惯;④农村对垃圾的处理的方式科学吗等课题。
3、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汇点
由于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有许多可供研究的课题。这也与当前的跨学科综合不谋而合。例如,我们可以让初中学生适当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由老师布置题目,如:21世纪的交通、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等为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研究,从而写出这些方面的小论文和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4、物理学与生活的交汇点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应成为联系物理学和日常生活的纽带。如吹肥皂泡,细心的人便会观察:肥皂为什么是球形的,吹出后为什么总是先升后降,为什么有时无色,其至是暗淡的?所以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与折射”后可让学生以肥皂泡为题,让学生感到物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如,学习了物质间的三态变化后,学生就能解释露珠、霜、大雾、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到底是不是水蒸气,等形成的原因。
二、课题的选择
我认为,初中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应遵守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常规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拥有自主选择课题,确定行动方案,自主动手操作,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应允许对同一活动主题出现几个层次不同的课题,确定的研究课题应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
2、发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所以可采用多种研究形式使其了解科学方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多种能力,因此确定的研究课题,应含更多的教育因素,能更好地使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3、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一般应能很好的体现物理与技术、社会关系、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获得关于社会及科技进步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体验的同时真切的体会到物理知识对人类的作用,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真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4、可行性原则
选择研究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学校及社区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指导专家的指导水平,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能落到实处。
三、课题实施
课题研究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和实行研究计划、收集事实证据、分析与论证及评估等过程而最终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运用许多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有时候研究过程还需要根据评估结果,修改猜想和假设,重新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等。例: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来探讨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有关?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呢?
学生相互议论提出如下几种意见: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而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而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小。
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7、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8、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并且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⑼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并且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小。
制定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案:
1、实验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①使压力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②使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③使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2、实验方案①实验器材:弹簧秤、长方体木块、木板、重物、毛巾②实验步骤:A、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在a中木块上放上重物;d.重复b步骤;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B、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在a.中木块上放上毛巾;d.重复b步骤;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C、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的最大面与木板接触;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将木块的较大面与木板接触,再做同样的实验。d.将木块的最小面与
木板接触,再做同样的实验;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
进行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信息分析与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各个实验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分析与论证各小组对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并进行反思: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木块不同侧面的光滑程度不同而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可比性。操作过程中有无失误、误差,如:木块是否真正做到匀速运动?测量结果是否可信。如果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况,则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交流与合作:
最后各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师指导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作用,当学生遇到与他们能力差距大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主张学生去研究那些稍微高于他们课堂知识的课题,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增长了能力。以此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使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这几年在中考中,物理平均成绩始终在全市前排。并有五人物理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有多人获省级奖,一人获国家级二等奖。这些充分说明“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是显著的。谢谢大家!
黑台中学姚 军
2005.04.20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选择的内容是以知识的基础性为生根标准的,愈是能够成为今后学习基础的,就愈有选择的价值;同样,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
第五篇: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物理中的“研究性学习”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强调了教师一定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把教材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选取了恰当的“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原则 组织形式 选题 注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改革显著的特点之一,该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强调学生知识表征方式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大纲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物理专题研究为载体,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注意物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现代科技和社会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可以让学生重视历史上重要的物理发现或发明的过程,还可以探索这些发现或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发扬历史上物理科学研究者的那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探索研究精神;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物理课“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及时归纳总结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掌握物理规律及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学会在繁杂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以期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分析问题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以探究和研究为宗旨,以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归宿。我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协调和保障作用,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不再是从我的“口”,而是自己的手、腿、眼、脑。通过依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相互探究,亲自实践来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在研究中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与选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材中按知识内容所分的章节进行授课的局面。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将被打乱,教学中我对学生要研究的知识板块(专题)理论层次及其内容作预备研究,在某个单元或某个章节理论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所确定的专题,制定研究方案并收集资料、进行具体的研究、写出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研究性学习”的实质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传统的学习过程是关注事实、强调考试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是关注问题、强调过程。例如,在学习《生活用电》之后,根据本地区最近经常停电的情况,我确定了《关于汕头市澄海区用电情况调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中,我采用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方式展开探究。首先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计划,其中包括研究实施的主要研究方式、资料收集的途径、组内的人分工、各个阶段工作、最后成果的表达方式等。该课题研究的小组成员在制定好研究计划后,亲自到汕头市澄海区的某一用电小区的供电所去调查了近年来的用电情况。并获取了很多数据,访问了供电所的专家,回来后将所获取的资料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再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之后,我确立《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研究课题。在本课题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两人一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方式展开探究。首先,简单介绍自行车的知识;其次,介绍自行车的种类;然后分发活动记录卡,分组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停车场去)。强调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⑴观察自行车的铭牌、型号、类别、出厂地、用途等,填写在记录卡上(要求一位同
学记录,另一同学重点观察)。⑵观察自行车的构造,认识各部分的作用。如一辆平车自重23.5㎏左右,由二百多种、一千多个零件组成,按其作用可以将零件分为十七个部件。要求学生观察后写出自行车的构造:⒈车架部件,2前叉部件,3车把部件,4前轴部件,5 后轴部件,6中轴部件,7脚蹬部件,8飞轮部件,9车轮部件,10车闸部件,11鞍座部件,12泥板部件,13链罩部件,14衣架部件,15支架部件,16车铃部件,17保险叉部件。⑶测量与计算,通过观察认识自行车的构造,进一步识别自行车上属于杠杠的部件,并用刻度尺测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判别其杠杠类型。最后进一步思考:①自行车的闸把是弯曲的,为什么属于杠杠?怎样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②自行车的脚蹬属于轮轴,但那里并没有轮子,这是什么道理?③自行车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不仅是一份调研报告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还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亲身感受。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要求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必须具备研究的素质,不但能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而且还必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如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后,我针对本地区农田用水贫乏问题,确立《农田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进行调查,了解农业用水贫乏地区的储水、输水结构,调查这些地区农用水贫乏的原因。然后写出调查访问报告,并向当地政府领导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调查观察,学生知道了学习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了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的崇高信念。
学会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管理的能力。比如,初三(5)班陈友樟、赵 3
松鑫同学的《关于隆都镇农业用水缺乏的原因调查和对策》引起政府人代会的重视,他们的建议被纳入农村开发项目计划之一,得到学校、社会的高度评价。
3、“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指导学生规范研究设计。在实施操作以前,要对研究结果进行估测,制定具体研究方案,体现研究的计划。如:研究时间的安排,进行哪些采访,完成哪些实验,对阶段性成果如何沟通等。研究设计的计划性,有利于研究的外在监督和内部约束,以增强完成研究的信心。②提高学生研究成果的质量。虽然“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但研究的内容包含着学习对研究方法的运用、工具的使用及对基础理论层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明确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培养学生科研素质。③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科学、公正。一个课题研究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总结应侧重于对学生研究过程的分析、评价。总结中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同时,可以用档案记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即用由学生本人和教师分别填写的评价卡片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情况,根据记录的档案,对每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本人写的评价卡,即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阐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收获,如“我学会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的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得与失”、“今后我准备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等等。这样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与发展水平上,是“自我参照评价”,即以自己原有水平作参照物的评价,而不是外部“科学标准评价”或“同班级同学比较评价”。这样便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使基础教育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