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

时间:2019-05-15 09:4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

第一篇: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

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便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笔者的实际经验,对这一问题从多元性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

一、现状与挑战

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三个评价原则,即“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评价方式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如何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这些基本精神是广大化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就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不少学校所开展的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一是缺乏培养和评价学生多元素质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二是过分关注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三是过分关注学生评价的化学知识的习得,没有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我们知道,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真正的化学研究在目的和方法上是不一样的。中学化学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不能只看结果,而应从心理品质、智力水平等多方面去考虑。具体说来,要包括对以下因素的评价:学生所持有的科学态度、与他人合作的情况、组织和管理才能、知识和方法的有效应用、信息资源的获取、资料的加工和整理、论文和答辩的陈述清晰性以及研究成果等。

二、理论与实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要素组成。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因此在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就要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就评价内容而言,多元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又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和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态度、兴趣及行为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

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在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淡化了分数的概念,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研究性学习认为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习得更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当然,在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得心应手了。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多元性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

1.自我评价

倡导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是为了使评价客观公正,另一方面是因为自我评价本身就是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

好的自我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等。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学生应该怎样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呢?笔者在具体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以下线索:

?研究过程中你在哪方面的化学知识、技能有所提高?

?研究成果的成绩和不足是什么?

?整个过程中哪些阶段进展顺利或困难?

?通过哪些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的化学科研能力?

?是否一开始就对要解决的问题、化学原理均很清楚?

?是否因没有资料或资料太多而不知所措?

?是否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失败时能否找出原因?

?是否发现你建构和重组知识非常困难?

?能否参加每一次活动?

?在化学研究中能否全身心投入?

?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

2.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也就是小组互评,是学习活动的终极评价,通过它促进我们的人格与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有机会走上讲坛,将自己小组合作与智慧的结晶展现出来是分享成果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成功的喜悦不应该仅仅由小组成员自己分享,每一位看到成功的同学与教师都应该分享。在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的同时,自己也分享着别人成功的经验。通过相互评价,学生们不但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吸取别人的精华,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

时给别人提建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3.教师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评价不像平时的阶段评价那样进行简单的测试,而应尽可能淡化分数,减少诊断性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不能简单地说好与不好,更不能简单地判断对或错。在具体操作中,笔者更多地注意学生在参与化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如积极的态度、坚韧的毅力、良好的合作、合理的研究方法、创新的意念„„并且在评定中更注重给每一个小组的评语,让他们从评语中了解自己小组的各方面优秀的品质,如何改进可

以做得更好等。

4.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是有别于其他评价方式的一种评价。通过家长评价,不但能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使家长更多地发现自己小孩的闪光点,同时还能使学生得到家长的肯定,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发挥自身学习的潜能。

(三)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评价方法的多元性指的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学生素质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处理诸如创新个性或创新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问题。我们可以汲取上述两种方法论体系的优点,使之相互配合、互相借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范畴。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

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和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

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

三、小结

教育不是让我们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一样的人,而是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塑造更多不同的优秀的人才“。多一把尺子,多出一些人才”,只有形成多元性的评价体系,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促使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在不断的化学研究中茁壮成长。在开展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中,笔者深深认识到,教师如何正确合理地贯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的功能,多元性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知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要实现起来实在不是易事。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必定帮助学生告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分低能时代,迎来一个个实践的机会和创造的时空!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学评价

中学化学教学评价

摘要:化学是一门研究性很很强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对评价的原则、方法进行总结。可根据其找出最优的评价方法,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中学化学;教学评价

中学化学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有必要加强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更好的开展下去,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

一、对中学化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长期以来,无论是教育行政门,还是学校本身,总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以原始分数作为中学化学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并以此 作为教师晋级、奖惩的依据。这种以分数代替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模式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它所评价的仅是教学质量的一小部分,因此是不科学的。由这种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所 产生的影响随处可见;教师为了把学生的分数搞上去,不惜牺牲自己的大量时间,争夺学生的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大搞题海战术等等,因而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教师教得也十分辛苦。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转变教育观 念,使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改变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中学化学教学是由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各个教学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它除具有教学 的一般要求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的中学化学教学原则应该充分体现在中学化宜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中学化学教学又是在中学化学 教学大纲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的过程,它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因

「1]此,对中学化学教学的评价 应该用辨证系统的方法,以整体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 点、动态 的观点、量质结合的观点分析教学系统,在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处理及辅导等主要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建立科学的中学化学教学评价体系。

二、中学化学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的原则,是指进行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体现着教学评价本身的客观规律, 对于实施教学评价的方向性、科学性起保证作用。构建中学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从对教师的要求上来讲, 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人必须根据由教学目标而确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被评价者对评价是否客观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评价客观,会使被评价者增强信心而奋发向上;反之, 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整体性原则

教学的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效果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因此,评价应当运用系统论,从整体出发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教师教学观在每一教学环节的具体表现,这样才有可能对教师的教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整体上反映教学的客观效果。

3.方向性原则

依据主体观念设计的评价方案,不仅要成为判定教学质量的标准,而且要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所以一方面要有助于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另一方面又要有助于教学改革思想全面落实,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不断的完善自我。

4.一致性原则

对所有评价对象,应采取一致的标准。对同一内容的教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我们强调评价的一致性,并不否认学校设备、教学条件、学生质量的差异。但只有坚持一致性原则,才能使被评价者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而激励自己保持优点、克服不足。同时, 评价的结果才能是科学的,能作为教学行政部门决策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在确定或运用评价标准时要注意全面性,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空出某一项目,另一方面要面向全体教师,对每一个教师都进行评价,还有评价人要有代表性,不能只代表某一方面的意见, 不能以个别人的意见代替集体评价。

6.评价与指导统一的原则 评价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评价对象已完成的行为做出价值的判定,使被评价者从中受到教育。指导是评价的连续和发展, 它把评价的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认识,并根据评价对象所具有的主客观条件,使评价对象能明了自身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方向。

7.可行性与持续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既要符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要求,反映教改思想,又要切合当前化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水平。评价标准既要有定量又要有定性,要明确具体,评价方法要科学、简便、易操作。与此同时,还应在动态、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持续性的指标,使得评价工作不是停留在现阶段为眼前的利益进行评价,而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三、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

1.化学档案袋评价(或成长记录评价法)

化学档案袋主要用于学生自己选择和整理档案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在学习化学上所取得的进步。档案中要记录下主要的学习资料,如知识要点、实验过程、实验方案、探究问题的过程、疑难化学问题、自己出现的错误、新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成果评价等。学习档案要产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随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此种方法可以看到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能够衡量学生在教学过程取得的进步和发展的特长。

(1)学生学习档案袋 此法又称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是用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在某段时间内在化学的一个章节或一个专题上所做的研究,在知识上或方法上取得的进步,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建立学生的化学档案评价表,可以准确记录学生的变化,如干档案袋集中到一起,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发展趋势,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哪方面还存在不足。

(2)化学探究学习活动评价

也可以叫做科学探究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探究化学知识过程的情感态度、精神状态、科学方法、价值观念、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和评价,重点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它比较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对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此种评价的内容也可以将评价项目细化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的方法等,评价要点是学生在这些环节中的表现,评价等级如上表一样分为5个等级,有自己、同学、教师和家长来进行评价。

2.终结性测验

终结性测验评价是对化学课程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评价,推行新课标后,往往是以模块为单位来进行测验,这样采用必答的形式,目的是满足考试的要求,这种方法是面向高考的一种最有效的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测试要达到90%~95%的及格率,20%~25%的优秀率,难、中、易题的比例控制在1:2:7。

(1)水平参照考试

水平参照考试以学生个体的原始分数作为参照,通过测试来衡量个体在班级中的名次。此种方法重点考量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但是甄别功能不强。从知识层面来划分,水平测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认知性学习水平测验,按照化学知识的不同性质,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第二是技能型学习目标水平测试,这种形式的评价更侧重实际操中的表现,适合对化学使用的检测。

3.教师自评方案

教师自评时设计的方案要客观、全面,既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也要考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设计如下问卷来进行评价:

(1)单元或模块的学习目标如何确定?为什么要这么确定?反映了新课标的哪些要求和理念?

(2)如何设计教学情境?涉及哪些化学现象?怎样呈现化学实验的情境?哪部分知识需要学生来合作完成?

(3)课堂上什么样的师生互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实际效果怎样?

评价方案中问题可以是与课堂有关的更方面内容,自评时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深挖自身潜在的问题,争取在深刻反思或让自己的教学有质的跨越。

中学化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并完善过程性评价,进一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实现。[2]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2]徐汉志,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探析[J],家教世界,2012.12 [3]范晓珍.教学评价论[ M ].长沙: 湖南教 育出版社,1999.[4]黄蔚, 陈雅, 徐婷俊.对教师教学评价现状的思考[ 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22(2): 37-38

第三篇:浅谈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浅谈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学校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概括其特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中学中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法和形式。

关键词:中学 化学研究性学习特征 开展方法

当前,在化学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应该是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看作是旧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衔接桥梁,起到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自主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到设计研究过程、广泛搜寻并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如何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我就结合我校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

1、探究性

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沦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2、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首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其次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第三许多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去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四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主从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4、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深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都得归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方法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与开放式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他们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所以,教师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方法:

1、注重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旧模式的根深蒂固,面对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他们不能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不知如何来计划安排这种形式的学习。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开始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解决好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就是象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形式一样进行的学习,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产生也想试一试的迫切愿望;要让学生知道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如学科实验的改进研究就比较适合实验法。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问题的探讨就比较适合文献资料查阅法等。当然,更多的研究是多种方法并用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如何观察,如何实验,如何调查和如何进行资料查阅等做更为具体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方法讲座,参观学习,个别化指导,提供文字资料和网站等等。

2、注意选题的指导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一个好题的选出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意义十分重大。学生们选题尽管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科学性,合理性,意义性,可行性,合作性以及范围的大小等。因此,教师参与课题论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例如学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结合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研究新的氯气发生装置,防止氯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学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生产、社会中的有关平衡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调节这些平衡。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深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教材中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又比如一位学生开题为《我国“白色污染”现状调查研究》,此题意义性很强,但范围太大,即使不亲自到各地去实地考察,只通过资料查阅,就中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能否将范围缩小一些,利用身边的现有条件来进行呢?通过论证,他将课题改为《庆阳市“白色污染”现状调查研究》,这样的选题既易操作,意义性也非常强。

教师在选题论证时不能象批改作业一样,直接对选题作出正误判定,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选题加以论证,发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完善,从而得到选题论证的目的。

3、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的重要工作是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对过程进行监控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要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督促检查不同于作业和课外练习的检查,其一般的方法有:

⒈定期深入课题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或要求课题组定期汇报课题进展; ⒉定期举行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让课题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教师作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同时引入适度的组间竞争,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⒊进行组间互查,相互督促,相互启发;

⒋参与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帮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5.结题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但课题的结题仍然十分必要,写好规范的结题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一项内容。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但他们往往缺少去粗取精的方法和归类分析的能力,不知道怎样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不会写结题报告。所以,在结题时,教师要注重在结题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选择结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并对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结题应递交哪些材料(如开题报告,研究活动记录,收集的资料,总结性成果和个人的体会等)。再者,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辅导或提供必要的结题样式等方式,对每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加以指导。为进一步提高结题报告的质量,应组织课题组在课堂宣读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大家畅所欲言,取长补短,这又可使研究性学习再掀起一个新高潮。最后,还应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如有关建议,调查报告等)上报有关部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我校对研究性学习开展

由于农村和城市地域和经济的差别,在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许多农村中学在升学压力下,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有的甚至处在没有开设的状态,这与其中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有较大关系,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研究性学习既然是对科学进行探究,这就应该需要高深知识的指导和较完善的实验设施,而且研究性学习一般又以调查研究的形式进行,无法进行量化评估。对当前以笔试为主的高考似乎没有多大的帮助,加 3

之农村中学一般来说实验设施比较简陋,教研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就处在一种停步不前的状态。

针对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对化学教师而言,要加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走出上述误区。切实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人才转变的培养途径。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研究调查的经历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交流、合作习惯,形成团队协作意识。

我校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应结合学校和师生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因地处农村,生活和生产中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和常识较之城镇要丰富得多,而且开展起来较之方便。下面结合我校近三年来的研究性学习,谈谈具体的开展方法和形式。

1、结合实际,走出课堂,联系生活。

学校附近有一家氮肥厂,在八十年代,该厂是本县的支柱产业,但到去年为止,已经申报破产。在本学年的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有一组同学以调查氮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工业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由盛到衰甚至破产原因的初步调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生产线、采访老工人、咨询县企业办等完成调查。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到课本知识与生产工艺的巨大区别,一个简简单单的化学反应在现实生产工艺中的实现需要无数的工艺和设备来完成。在理论上氮肥工艺只有几个简单的反应而已,如N2转化NH3、NH3转化成NH4HCO3。但整个氮肥生产流程需要长达千米以上的生产线才能实现,每一步反应都必须需要许多的机械设施和反应来完成。例如在制氨气时,氮气的取得、氮气的净化、压缩等,氢气的制备、杂质的除去、气体的压缩、尾气的处理等,生产原料气的纯度控制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等,每一步的实现都需要很复杂的工艺来完成。从这一组同学的调查记录和结题报告来看,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协作交流能力,以良好的团队协作完成了整个调查活动。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还开展了其他一些化学研究性学习,例如(1)测定当地校园及周边土壤的酸碱性;

(2)探究一些植物色素对酸碱度的颜色变化;(3)测定当地雨水的PH;

(4)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5)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井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善于观察身边环境的习惯,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从而促进基础性学习。

2、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深化教材。

将研究性学习融于课堂教学,这是当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即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引申课堂演示实验,应用化学相关原理解释生活现象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之一,例如学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结合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研究新的氯气发生装置,防止氯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学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生产、社会中的有关平衡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调节这些平衡。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开展了以下研究性学习:(1)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2)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3)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4)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5)调查常用纤维、常用塑料、常用洗涤剂、常用粘胶剂等常用化学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性能、价格等,提出不同人群使用不同日常生活用品的设想。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选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化学教学焕发出生机。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应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化学教学的有效做法。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活力和生机。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如何从根本上适应这场教与学的变革,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和探索。

参考书目:

(1)钱学森的思维方式 钱学敏(2)《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陈龙安(台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创新思维法》 扬雁斌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册)(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化学教学大纲》 2006年4月第一版

第四篇:中学化学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探索学习提纲

中学化学课程评价学习思考题

1、化学课程评价有许多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对于教师起那些作用?

2、杨振宁教授是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的?请您谈谈你的看法。

3、什麽是化学教学策略?有哪些明显特征?

4、什么是教学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判断哪些问题?

5、通过案例1-4探究“酸雨”的教学,谈谈你的看法或做法。

6、学生学习困难的典型特点有哪些?

7、改善学生学习困难一般可采取哪些方法?

8、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9、课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10、化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11、化学课程评价方法有哪些效能?

12、学生化学学习档案袋应包括哪些方面?

13、化学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14、化学课程评价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15、化学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6、学生学业成长档案袋评价法的运用原则是什么?

17、活动表现评价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18、科学探究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19、化学开放题的特点是什么? 20、化学开放题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21、中学化学教材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22、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篇:激励性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激励性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吴军齐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应用既为课堂改革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新“平台”、同时又对课堂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不少冠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的新称呼罢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情、地理教材本身等因素影响到了新课程课堂地理教学。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高效课堂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 激励性评价 自主学习探究合作 有效性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幕也缓缓拉开,首先我们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昌乐二中在运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杜郎口中学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做法,通过学习,我感觉收获不少,深感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了,而当前推陈出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中学阶段所大力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地理课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努力做到:积极主动、达成目标、注重过程、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高效学习。下面我就这学期来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在地理课堂上对“高效课堂”的实践,谈一下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实施前的班级准备工作

为了在地理学科开展“激励性评价”教学模式,我做了一下准备工作:(1)按照激励性评价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地理学情制定实施方案。

把全班学生按照地理学情的好坏分为六组,每组按照ABCD四个档次的学情好坏进行穿插排座。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待进生均衡分配在每个小组相互兼顾。

(2)每组指定一名学习基础好且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安排、检查、督促、评价、记录本作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情况。

(3)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知道,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参与到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

高效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达到的基本目的,即“一个目的、两个减轻、两个提高、两个基本点”。一个目的:让不学、厌学、不动的同学积极主动的动起来,变得喜欢地理、爱学地理,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地理教学成绩。两个基本点:关注地理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做起,人人成功整体才能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依据地理学情结合学习内容,抓住一个问题,揪住一个知识点让其掌握。然后再“放大”相关知识,上下关联四处出击促进学生发散。例如:在讲授有关时间问题计算时,多数学生常把“时区、区时、地方时”混为一谈,进而导致计算出错!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从概念入手对时区、区时、地方时进行区别。其次,结合地图对时区、区时进行区分。第三,把学生带出课堂,告诉他测量子午线的方法,然后告诉他什么是地方时。两个减轻: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两个提高:提高地理老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欲望。如何打造适合自己所带班级学情的地理高效课堂?我组织师生共同研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打造地理高效课堂必须从教师、学生、及师生结合三个方面实践做起。教师必须达到四个要求:充分细致的课前备课(地理导学案);科学的学法指导;积极有效的奖励与评价机制;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学生要从三个方面做起: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自主的课堂探究精神;扎实的课后巩固习惯。

二、精心做好地理导学案

要上好一节课,实现地理教学高效的基础是,我们老师要精心做好地理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导学案不仅要备课本,备学生还要备教学设计(包括教案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这是一项很复杂很劳累的工作,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平时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课本读“厚”。我通过上网等各种途径去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解决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这个过程的任务最重,要在杂乱的资料中有针对性的选取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材料,然后再按照知识系统循序渐进的整理出来。例如在学习《地形和岩石圈》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地理专业术语特别多,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震波、横波、纵波、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等。这些专业术语大多数学生比较生僻,需要老师进一步解释说明。二是把课本读“簿”。在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努力把课本文字变成自己的特色、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并且及时向老同志虚心请教,完善自己的导学案的编写。基于以上两点我把我的教学思路以导学案的形式设计成文字形式,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形成自己地理导学案的设计模式,即预习交流—展示问题—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学后反思。

1、“预习交流”

教师先给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再给出适量的探究问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学,自主掌握大部分容易的知识点,同时也为下一环节节约时间。

2、“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这一节课的重要一步。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常常分条理、循序渐进地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发给学生自主探究,等到上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逐一解决遇到的困难,遇到抽象的问题时适当展开讲解,如 “日本国土面积狭窄资源匮乏,但为何经济发达”,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地图或部分文字资料反映的知识用问题的形式提问出来。例如,“地球的大小”这幅图,通过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和最大周长三个角度反映了地球的大小,图本身也反映了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从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的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加以解决。当然一节课不会有太多的难点和抽象问题,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多以小组讨论、组内达成共识、组与组之间归纳结论的形式进行。这一节课上,如果让学生大胆放手参与课堂活动,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学生许多平日被忽视的优点,例如,思维活跃,独具见解,一语中的,团队意识强等。我想这种惊喜的发现才是我们对学生要求的学习效果吧!这一环节一般占30分钟视情况而定。

3、“当堂达标”

这一环节是结合讲授内容,有针对性的搜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组织学生当堂限时训练,这种训练可以独立完成、通过探究完成、小组内合作完成,也可以让小组间相互竞争,看哪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例如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有的小组学生建议,可总结为个24个字:流出高原、进入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在组员参与讨论探究的时候小组长就要发挥导演的角色,安排任务,督促评价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用分数的形式予以体现,每周进行公布。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也变成了裁判员,为每小组的课堂活动表现打分,每周公布一次,评选出课堂活动优秀小组和同学,并在下周班会予以表彰。

4、“学后反思”

本环节是留给学生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情和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自主进行反思,有问题的,或以小组内讨论解决,或请教其他同学及老师解决。我还鼓励学生写学后反思。尝试写一写这节课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是学习上的认识,学生可以把学习感受写在当天作业的后边,我在批阅作业的时候会给以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是以鼓励性的话语为主出现。例如;“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分量、就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三、用心上好每节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主要展示平台。下面我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说一说我的做法。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导入往往成就了一节精彩的地理课,所以地理课程的导入要有趣味性,用生动诱人、精炼点题,设计悬念且探究性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好的导课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在讲授“秦岭—淮河线”时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大秦岭》来了解秦岭淮河在中国的地理意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激起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学习过程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节好的课堂应该到处都充满学生参与的影子,那么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呢?(1)我尝试着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机制,例如:《高效课堂学生课堂活动评价表》和《高效课堂小组活动评价表》依托这两个评价表,积极的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快乐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探究学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时,我先列出提纲给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各小组长组织分配任务给每个组员,让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的感觉!然后我可以促进小组间的竞争,那么这个时候每个组员都肩负着为本组荣誉而奋斗的使命!这时候组长就会对每个组员的课堂活动进行考评(包括上课主动学习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老师安排任务完成情况、本组活动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纪律情况、及小组间活动情况)用分数的形式予以记录。我们把不同的分数化成类似QQ等级的形式,如:几个星星、几个月亮、几个太阳等等不同档次,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每个同学都在为自己的荣誉而奋斗!同时也在和其他同学间进行比较等级,这样一来平时上课睡觉的、玩手机的、不做作业的、和老师顶嘴的等,几乎完全消失。(2)课堂上的“讲” 课堂不是讲堂,老师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老师对于这节课“讲什么、怎么讲”要做到心中有数。我觉得核心问题必须讲,思路方法必须讲,难点重点必须讲,那么怎样讲?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一般控制在8分钟以内,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学习,把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又如意大利的轮廓图像高跟靴子。把难记的地理轮廓形象化便于其掌握。

(3)课堂上的“学”

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探究学习就是变传统的“教我学”为“我会学”;合作学习就是“乐学,思学”。这三种学习方式要具体依据情况而定。(4)课堂上的“讨论”

地理高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有效讨论学习的基础上的,所以有效课课堂讨论学习要建立在学生个体充分的思考和参与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布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留足充分思考的时间,而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例如,在学习“日本”一节时,我先对日本国土狭小,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却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一特点做了简单的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材料进行提问。为使学生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使学生“会问”,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

(5)课堂问题的设计

提问是课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将老师的关注焦点从内容转移到学生身上。好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疏通拓宽学生的思路,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如学习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时,提出“为什么我国冬季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越大?夏季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进一步提出:“影响我国冬夏季节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好的导课只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完美的课堂小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总结的同时,不但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在课后主动搜集解决重难点的资料,这样就能把课堂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批阅和课后辅导

认真的作业批阅和耐心的课后辅导,都是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批阅作业,你可以发现上课时觉察不到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习效率才能进一步增强!通过对学生的辅导,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还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以后更好地组织教学奠定基础。如有些同学没争取到机会,但他在作业中把我国的陆上邻国编为:陆上疆界两万千米,相邻国家一十四个,东邻是朝鲜,北有俄(俄罗斯)和蒙(蒙古),西北哈(哈萨克)吉(吉尔吉斯)塔(塔吉克),西有阿(阿富汗)和巴(巴基斯坦),西南印(印度)尼(尼泊尔)和不丹,南有缅(缅甸)老(老挝)南(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可编如下顺口溜:东邻韩国和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部隔海马(马来西亚)文(文莱)、印(印度尼西亚)等,这就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六、做好落实工作

“再好的教学模式如果脱离了学生,都是空洞的毫无生机的”因此老师要在抓落实上,坚持不懈,绝不能放松。课堂上要将学习任务明确,每个小组长要将学习任务分配到人,做到具体、扎实。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课堂活动表现、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检查他们把讲授的知识是否真正领悟。对于那些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一定不能放过,要及时督促完成。通过几次月考和期中考试的检验,我深深地感到“抓落实”的重要性,的确,学生的“学”要比老师的“讲”更加重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更新,研究学习。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王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

2、《教育学》 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3、《如何实现地理高效课堂》 李冬英

4、《昌乐二中的秘密》 周至县教研室 2010.12

5、《全国有效课堂实践策略研讨学习资料》 周至县教研室 2010.4

下载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市六中 彭厚保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学习,而小班化教育以互动性、协作性和个性化为特......

    略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三个问题

    略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三个问题 一、评价的价值取向问题 教育目标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的基本依据。研究型课程突破了原有的以单科性......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评价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评价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评价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谭慧英邮编:523005 email: dgzxthy@sina 所谓高中生物新......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五篇范文)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文章作者]刘东张敏[文章来源]武进区庙桥小学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温 琦(黄石市第二十中学,435000) 2007.5.10日交 [摘要]:研究作为人类发现知识的一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本文结合现行高中课堂......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闫茂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

    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作者:叶佩玉 文章来源:《化学教育》,2004年第3期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07-1-14 摘要: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是科学教育本质的要求。本文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