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7: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文章作者]刘东张敏

[文章来源]武进区庙桥小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

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

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选择的内容是以知识的基础性为生根标准的,愈是能够成为今后学习基础的,就愈有选择的价值;同样,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市六中 彭厚保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学习,而小班化教育以互动性、协作性和个性化为特点,因此,在小班化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期课改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而且还带来了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系列改变。

一、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1.重新安排学生的座位布局

在小班化物理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座位布局进行重新设计,以小组为单元,学生呈“凹”型排列。学生们不再是多年一贯的成行成列的“秧田式”,而是由四、六个学生一组,把课桌围成圆形或方形,教师可按学生的程度差异,分组而坐。这样既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情感近了,信息交流更加畅通,还节省了互动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互动网络。因此,这种新的座位布局更适合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对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便于小组交流和讨论的竞争氛围,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能互帮互学,有利于自主研究,提高效率,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调整传统的师生关系

因为座位布局的变化,上课时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家和演说家”,教师可以是时站、时坐,更多的时候是“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可以像教师一样,就在自己的座位边,用不同方式和媒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上不限制学生说话,而是鼓励学生讲话,学生可以“下位子”。这样,师生之间转变了过去的单向传输关系,使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让学生享受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

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班教学的教室美化设计因有更多的空间而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这样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为教学环境的美也是教学美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课堂中色彩明亮、布置合理、装饰艺术化,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趣,从而减少问题的行为。

二、建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组活动能提高观察实验的可见度,大大增加实验动手的次数,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的教学方式。

1.师生共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布鲁纳有一句名言:“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小组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研究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者学生自己收集,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研究,也可以师生共同研究,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应当具备新奇性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比如我在设计“探究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一课中设计了导入问题:“这一烧杯的牛奶怎样鉴别它是否掺水?”;在设计“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和应用”一课中设问“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电路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你能设计与安装智力竞赛抢答器的电路吗?”等问题,这些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上面 的研究性课设计都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使学生的最初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从而更有助于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重新探索,并努力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小组合作是小班化教学中的常见形式。如在设计“透镜的应用”教学中,我以二期课改和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理念指导研究性学习,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利用报刊杂志、书籍、计算机和网络等,通过实验、画光路图等方式进行研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团结协作,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欲,都有机会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表达自己的思想。经过讨论,在本组内达成对问题的共识,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评价,从而形成全体同学的共识,得到结论和总结研究的方法。

在小组研究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设备,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方法介绍,提倡以各种方式实现设想,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

小组研究活动始于“问题”,虽然问题解决是小组探究的核心过程,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三、开展积极的良性互动活动

1.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互动氛围

物理小班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民主氛围,学生之间也是竞争多、合作少、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相互协作的伙伴,因此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2.激励多样化教学活动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思维激发出来的灵感,是在热烈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因此,在小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结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适时交叉、穿插渗透的“立体式”课堂教学结构,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⑴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谈、主动说、主动做;⑵教给学生“动”的方法,欲使学生会谈、会议、会操作,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动;⑶要善于在学生 “动”的过程中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⑷有计划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物理现象、做好物理实验寻求不同思路。

3.提供更多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物理小班教育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谈、思、议、做等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活动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已不可能“独占”,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班中的每一位学生讨论并根据问题情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收益者是学生,因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再不被压抑和泯灭。据国外小班研究统计,小班化教育的学生,上学后突出的表现是会社会交往、爱展示自己、有创见、心里明白,“说得出来”。而且,学生每天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少厌学情绪。因此,小班化教育对师生、生生互动发展的充分性、平等性,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4.尝试角色扮演

在全渠道型交往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多向度交往,教师不处于核心地位,„„但师生关系亲密,课堂气分活跃,以这种交往模式的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微笑、活动、鼓励、幽默”。教师运用各种策略方式和途径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是“导演”,也可以是“演员”。

例如:在一堂初二的“串并联电路设计与应用”课上,学生以小班形式分成了6组,围坐在一起,我用12分钟的时间复习与引入研究电路的课题,给学生25分钟的时间讨论设计电路的应用课题,有十几位学生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将自主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物投影并交流自选的课题和电路设计的原理,各组的另一组员到讲台上领取一定数量的电池、导线、小灯泡、电铃、电动机、电键等实验器材,随后进行实验组装。老师再用8分钟的时间归纳点评,实施了半开放型的师生角色互换。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先完成的学生会热心地帮助不大会做的学生;共同的问题,大家会讨论解决。同时,学生们通过实践,同学之间会相互比较优劣,难易程度,和实验的成败,师生间会自主问答。这堂课,小组讨论和师生问答都不拘于形式,每个学生都没有被忽视,每个学生都在研究活动中动手动脑。

有一位学生说道:当电铃响时,小黄灯亮了,电动机转动的时候有一种成就感,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快乐,这是靠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创造出来的作品,它包含了我的情感,它证明了我的实力。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也就在于此。学生们对这些自主性的研究活动更是欣喜若狂,都不由自主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用实践来检验充当“小设计师”、“小科学家”的真正成功与失败。由于角色的互换,学生们都能亲身体验科学道路的艰辛。

同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也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明白了一个题目,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实践表明,有些学生的讲解思路非常巧妙,甚至超过了老师。而有的学生有些思维惰性,那么,他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就无处藏身了,必须思考,并且要精心组织语言,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忙于“授之鱼”,而是以一个“渔者”身份在各种课堂中和学生共“渔”。因此,小班化更能体现物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正真成为“演员和导演”的关系,而不是“演员和观众”的关系。

四、追求精品教育 1.突出小班化特色

小班化教育不是单纯的对国外小班教育的模仿,而是在生源下降之机,实行精品教育,教室成为师生互动的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实验室。这是传统“粗放型”的大班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因为精品教育的特点是互动性、小批量、高规格、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室设施个性化、学习方法多样化、师生协作经常化、学生发展多样化、人人协作、个个成材。因此在小班化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个追求学生发展特色的精品教育。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物理教学主要以增加实验量和减少课外作业量,从小班教育的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来提高课内的学习效果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在课堂内实施小组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充分发挥组内每个学生的作用,给予组内互帮互学的活动时间,为他们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把教学班分成几个层面,针对不同层面学生,设计不同方案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被关心和发展的机会。教师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分组学习、讨论中及时掌握新知。小班使课堂练习和课堂实验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作业的面批也能使学生错的作业得到及时的纠正,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既活又轻松,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学习的方法的积累,减少知识的积累,是小班教育的优势。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较为普遍(或者用增加课时的办法解决)。这种做法带来的往往是负担重、效益低的恶性循环,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所以物理教学的小班化,必须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小班化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在于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改变了“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小班化教育利于教师给每一组甚至每一位学生施展自己的机会,增加学生思维的活动量,把学生自身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的传播过程转化为一个教师指导下小班学生互动的科学发现过程,使学生在45分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结合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五、小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实施物理小班化研究性学习,刚开始师生都有些不适应,主要是与学生以往或其它科目的教学方法不一致,学生一贯的思维惰性难以在短时间改变,教师的教学进度有时难以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相信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思想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3、不追求短期效应是教师的重要心态。

4、坚持不懈是师生共同的品质。

5、教学民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制度。

实践证明,物理实施了小班化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小班化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任自流,也不是对教师的降低要求,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了解学生、课堂控制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种投入是教师把常规的教育模式代之以高智能的劳动,也是教学效果发生飞跃的基本保证。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研究性学习

中山市南头镇民安小学胡名军

[摘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文章主要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研究性学习”,实施新课改的作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在从事几年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尝试,发觉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近年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篇章。在“纲要”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终于对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小学生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为实现“纲要”所提出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我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探索。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

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课程是满足人的生长和个性整合需要的自由解放过程”的思想,以及认知同化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内部积极从事学习的过程”的理论,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习在进行课题研究中,主动获取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意识,同时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在完成研究性课题时,必然使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大大得到加强,从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实现“纲要”所提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研究性学习要求“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选题中必须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教师可提出一些参考课题。同时在选题时应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水平,选择的课题必须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各模块教学要求,可以分别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以下几类课题,供学习选题时参考:

(一)知识探究性课题:这是研究性课题的最低层次,学生在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后,进一步拓宽学习范围。

1、画图教学课题:如何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色彩在表现各种不同内容图画时的作用等课题。在完成此类课题时就提倡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研究和学习,如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精灵画笔、小白雪等作图软件。

2、文字输入和处理教学课题:怎样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文;怎样制作成绩表、课程表等各种表格;怎样编写班级知识小报;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等课题。在研究时注意不同软件的横向比较,以应用为目的选择不同的软件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可以是;写字板、word、wps2000等。

3、多媒体制作:如何帮助老师做课件,如何利用电子幻灯片组织班队会等课题。

(二)知识综合性课题:综合性课是指把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学科学习中,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多学科知识融入信息技术课中,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应于学习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学《找规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引用大量的生活图文资料,探索规律。在自然学科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探索动物的进化,生物种类多样性,动物习性与环境关系等课题。这些课题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媒体,解决各学科中的研究性课,既拓宽了知识面,更促进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上课题只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课题,可以作为学生选题的参考,在一定基础上更要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三、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和实施

研究性学习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重要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合作既是学习的物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同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建议者、倾听者和协调者的作用。例如在画图和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对不同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实现功能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再组织不同小组利用机会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了,在小组学习中也培养了协作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到底交给学生什么知识?当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交给他们的windows、office等等知识可能已经过时,那么他们到底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我们教的知识有什么用?鉴于此,我们应该做到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更要教会他们“会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显得很重要。引导是教育的基本方式,“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引导是一种自在、自为、自觉的师生行为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如何引导?引导的怎么样?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地熟悉教材,熟练各种操作,适时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具有探究因素的问题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WORD字处理软件的时候,经常有学生提问怎样把文章中的字往前移,怎么把它往下移动一行,我输入的字没有了怎么办等等......问题是形形色色,而且有的问题反复出现多次,不仅令人烦恼,而且经常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回答学生问题时,要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儿,让他们自主尝试解决。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遇到问题后,学生们就会尝试着自己找办法,不再是以往那样懒得思考而寻求别人帮助了。

四、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要重在过程而非结果,重在全员参与。因此,应该以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生在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情况和学生所得到培养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实施研究性课题时,获得

哪些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形成什么样的信息素养。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具有双向性,既是评“学”,也是评“教”,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老师发现差距,寻找原因,为改善后续教学提供了参照。在教学中,评价应主要采用实际操作和学生作品展示方式。

总之,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首先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课题),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借助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索,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受知识水平限制,所选研究性课题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课题有所不同,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教学观念。真正形成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研究性学习”已不再是“贵族学校”和“重点中学”的专利。有了计算机和资源库,有了宽带网和校园网,课堂教学将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确信: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会成为创新教育的“一片新大陆”。

参考文献:

[1] 张德伟 《新课程与教材改革》 北京出版社2005.01

[2] 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育.2002.(8)

第五篇:浅谈在课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在课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都丰乐中学:吴正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课题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强调以学为主,教师只是作为咨询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控时间的进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决矛盾的冲突、指导学生困难的解决等,而具体任务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本文就在课题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做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学 过程方法 积极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类似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缘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应该成为学习研究的途径,使学生在这个学习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和体验未知知识的探求过程。所以,再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师责无旁贷的。然遗憾的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仍然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的目的,重点并没有落到实处,并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一方面要使课题研究的时间向课前课后适当地延伸;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完成“课题”的学习,下面就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谈点个人体会。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定课题

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有无价值,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该环节是教师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把教学内容进行“稀释还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隐含在教材中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挖掘处理,使之成为具有探索价值的话题。确定话题必须符合

1.目的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目的就是如何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理想模型“,如何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如何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科学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索真理的活动。课题应考虑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或一些物理知识,使学生有一个探索的基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3.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可表现为理论,观点,概念的创新,又可以表现为方法上的创新。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参与科学研究,不能要求过高,但必须做到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4.可行性:研究性学习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即学生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须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是否有必要的实验设备、资料、时间(如探索时间、讨论时间、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研究地点等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现探索未知知识的方法。课题内容可为:①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是什么?②联系实际,你认为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是否正确?能举例说明吗?③怎样设计实验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④实验过程中,同一物体以相同速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受力情况,运动情况)?⑤运动情况不同的原因是什么?⑥如果平面是光滑无磨擦的,运动将会怎样?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二、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实验、自主探索

要想顺利地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课前把课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要提供清楚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1.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收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学会查阅资料才能走进科学研究的大门。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图书、期刊、报纸、科普读物、教科书、手册、词(辞)典、百科全书等,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因特网、光盘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从中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2.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整理加工

从事课题研究仅仅会查阅资料还不够,还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处理信息,它包含整理和加工两项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剔除假材料,去掉过时重复的材料。写批语,就是在所摘录资料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见解、解释和质疑,对重点、难点、精彩之处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划上的各种标记,最后汇总成所查找的资料。

3.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

进行实验是课题自主探索的一部分内容,因此让学生随时都能动手实验是本环节顺利完成的保证。实验室应该是开放的,要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必须让学生有选择器材的自由,摆放的器材应多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实验方案的要求,在管理上可以有课任教师和实验员轮流进行管理,这样也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必须的帮助。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因为小实验的设计与制作,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都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的,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课题积极展开讨论

在进行了收集资料、设计实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中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探讨的内容和方式为:(1)汇报,汇报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情况,说明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可采取典型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自由发言是典型发言的补充,目的是发现有创意的观点和方法。(2)自由讨论,展开学生之间对课题研究学习的相互讨论,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对课题的探索学习效果也不同,有的已自我领悟,有的一知半解,存在许多疑问。为了调动学生探索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同桌和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说出各自研究的心得或疑惑,目的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3)点拨:教师针对学生汇报和讨论中的实质性问题,作恰到好处的精练的讲解,帮助学生疏理知识,使其脉络明显化,条理化。注重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对物理思想和方法加以引导和挖掘,扩展性的探讨物理规律的应用。对有创意的发言和讨论,要倍加赞赏和鼓励。

在讨论这个环节,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最高权威者。

四、课题知识的应用和反思

课题知识的应用实际上也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同样也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它的目的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首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可以选用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一些密切相关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思考和训练,力求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透视。其次要结合课题的研究学习,进行妥协性的思维训练。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课题研究时,由于课本上并没有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要求学生推导:(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公式);(2)“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跟时间的关系;(3)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关系,(4)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关系。又如进行课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的运动的教学时,可结合电视机的显像管,电脑的显示器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实际问题进行训练。

最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要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检验,从实验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要从知识的角度反思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领悟所学知识要义,从研究方法的角度,领悟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方法。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目前阶段各校的教学形式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在不断的更新,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融入了许多探究问题的实验和方法,最后的结论都没有直接给出,这就更有利于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推广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教科书的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科书已经给定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框架(学生不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个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首先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某一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培养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一些问题: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固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焦耳定律的研究过程等等,对于这一类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出对于一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比如初二物理教材中“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猜想列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如:物体重力的大小,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物体运动的速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确的,或者说存在概念错误,还有可能某些真正的影响因素他们根本没想到,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可单纯为赶进度,将这一过程留于形式,而应该耐心仔细的引导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更多的猜想,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其次,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和验证猜想的方法、途径和工具(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刚刚的事件中,我们已经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了许多猜想,随后再根据各自的猜想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的选择验证各自猜想的方法,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由于此过程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准备一些实验器材,以供学生选用),对于学生设计的某些典型的实验教师还可将它介绍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改进意见,这就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某些同学提出的设想倘若短时间内无法在课堂内用实验验证,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课后去验证,当然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法来帮助分析,比如刚才提到的,有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而这一实验又不便直接验证,那么我们还可以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来反驳,我们假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是正确的,那么必然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当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等于零,物体的运动将不再需要动力装置来克服阻力,这显然是错误的。对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也可采取这样的分析方法来反驳,假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是正确的,那么反过来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也应该是正确的,试想,当我们推一重物很费力时,是不是只要将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缩小就可以实现省力的目的呢?显然这样的设想是荒谬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这种反证法的思想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益处。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从事实(物理现象)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去验证自已的猜想,最后不管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把他们的亲身体验小结成结论或经验。还以上面的内容为例,开始讨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有部分同学认为其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后来他们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发现滑动摩擦力大小有时与物体重力有关,有时与物体重力无关,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得出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有关,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无关的结论,虽然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非常全面,但对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再引导学生做更为深入的分析,最终去伪存真,综合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另外一种做法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采用类比法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类比,扩大他们思维的空间,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在现行教材中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声波的传播形式可比作水波的传播形式、电流可比作人流或水流、电压可比作水压、原子核与原子体积大小的关系可比作乒乓球与地球的大小关系等,这些形象的类比是将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有效的融入课堂,对于某些抽象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打一些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来打比喻,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猜想对电阻大小可以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一个个因素逐一研究,然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有几位同学在讲解电阻随导体横截面的增大而减小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将电荷通过导体比作千军万马过桥,若桥越宽则军队越容易过桥,阻碍越小,那么电荷通过导体时导体横截面积增大,电荷通过时受到的阻碍也会越小,电阻越小。经过许多这样训练我认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类比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效果十分理想。

(2)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体验性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体验,构建知识。如:1牛的力是多大,20牛的拉力是多大,这完全可以让学生去亲自体验:用手托起两只鸡蛋所需的力约为1牛顿,用手拉开易拉罐所需的力约为20牛顿。再如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开关门的过程中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测力计要保持静止,这一点也可以让学生将测力计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进行具体体验,显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

课题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强调以学为主,教师只是作为咨询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控时间的进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决矛盾的冲突、指导学生困难的解决等,而具体任务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有着很多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二:第一,教学时间不允许;第二,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性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绝对不能以此来反对或摒弃其他学习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使它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成果才将更加丰硕。总之,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效果是明显的。只有学生的“课题”研究性学习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时,才能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课题,因为选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1、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五篇范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

    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范文

    2015西北师大教师研修反思 阜城初中: 郝秀英 这次远程研修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们交流讨论。这次研修,有压力,更有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首......

    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

    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的初步探索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便是一个急需解决......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索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索 贵阳市城西小学 宋再荣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如果能......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根据同学们的爱好,特长与志向,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和......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摘要: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组织师生学习相关文件资料,提高对研究性课程的认识,增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保证研究学习顺利进行,加强了......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温 琦(黄石市第二十中学,435000) 2007.5.10日交 [摘要]:研究作为人类发现知识的一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本文结合现行高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