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析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所谓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兴趣;
主体研究性学习决不否定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由此看来,学科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它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合作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充公开启学生思维为主的研究性课堂。成功的研究性课堂,应如优美的散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形散神聚”的关系就是“放”和“收”的关系,教师在组织和指导中首先要把以下权力放给学生,即:学生提问题的权利。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学生合作交流的权利,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学生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利。那么,如何才能上好研究性课堂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性问题。为此,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审视和反思问题,那些经过同学间的合作或自已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已完成;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但是它能有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很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智的问题同,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且很的问题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使之系统化、醒目化,并将其“导”入研究轨道,其它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可以作为课后探究作业布置下去。其次,在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交接处,需要教师的“导”。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探究出结果,便是,有些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人类的成果,单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一定能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此时,教师就要“巧导妙引”,相机“布道”。有一位姓曾的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就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的导,真正起到了开启学生思维的作用。曾老师首先扫、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类型的小组,有2人组、有3人组、有4人组、有6人组、有8组。上课时,曾老师分给每组一个大苹果作为礼物,并要求各组把苹果平均分给每个组员,学生们拿到苹果后兴高采烈,很快就把苹果平均分开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手里拿到的苹果是多少?用数字怎样表示?”孩子们一时傻了眼,都不知该如何表示。曾老师抓住时机稍加点拨;“用图画或符号也行呀。”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几分钟后,学生们的办法出来了;有的用文字写了“一半”;有的画了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涂了一份;有的画了个大苹果平均分成6份,挖掉了一份…….曾老师把这些闪耀着陔子们创造火花的表示法展示法展示给大家,并真诚地说,老师很佩服你们,这些由同学们创造出来的方法的确很令人赞叹。但为了全世界的人都能有一个最简便的统一表示方法,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新的名词?D?D“分数”,像第一小组,把一个苹果分成两份,每人一份,其中一份就用“1/2”来表示;像第六小组,把一个苹果分成八份,每人一份,其中一份就用“1/8”来表示。在这时,教师把“分数”呈现给学生,教学效果的达成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另外,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一时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纳入一定的轨道,可先来个“迂回指导”,把学生导向一个“岔路口中”,到学生看到那是个死胡同时再把学生“导”回来。上述案例中,当曾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可学生“傻了眼“,曾老师没有”强求“学生,”用图画或符号也行呀。“曾老师的一句话,使学生们变得又活跃起来,他们开始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可后来学生发现,自已的办法虽可行,但不如老师教给的办法简洁,再说每人一个表示法也不好使用呀。于是,学生们顺应了新的知识。而这正是曾老师欲擒故纵、迂回指导的结果。
而且,在把思维推向深入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仍是上述案例,当学生知道了分数是怎么回事时,曾老师又让学生把一张纸平均折成16份,把其中的一份图涂成绿色,“涂颜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多少?用你喜欢的办法表示出来。“此时,学生已经感到用图画和文字来表示不方便,自然地就用分数来表示了。这时,分数的意义也就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总之,教师在组织研究性课堂时,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去感受学习的辛苦与乐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如何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要留给学生思考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要“点“要害。“拨”迷雾,让学生“探”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第二篇: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评价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评价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评价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谭慧英邮编:523005 email: dgzxthy@sina 所谓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生物信息,应用生物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研究性学习既可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展,也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下面笔者将结合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并相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一、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可用图1所示的流程图模式:
图1 课堂研究性学习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流与协作,强调检测与反馈。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基于此,一方面是讲课不要占用很多时间,而需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读书、思考、讨论、实验等;另一方面,讲课只是讲授知识结构中的主线,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内因发挥作用,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考察、协商、辩论,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原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检测反馈的信息可及时调整,指导教学。师生的活动如下:
教学案例:《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生活动:每个班组成四个授课小组,前两组讲《细胞中的糖类》每组十分钟,后两组讲《细胞中的脂质》每组七分钟。其它同学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对授课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也进行自评。不参与授课的同学,完成一份《食物中的营养》的调查报告。
教师评述:每组讲完之后,老师作简要评述,给予表扬,同时对个别知识点上的错误进行更正,最后回收学生的听课记录和评价表,并将事先准备的讲义发给学生,以供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作为课堂学习的总结和延续,老师选出一些优秀的调查报告在班级的学习宣传栏中展出,将参与授课的学生的课件挂放在学校生物科组的网页上,供大家借鉴学习交流。
听课记录和评价表: 班级姓名学号
听 课 笔
记 授课小组成员课题 细胞中的糖类 总评
A B C D 知识的准确性讲述的条理性教态的自然性课件的美观性 听 课 笔
记 授课小组成员课题 细胞中的脂质 总评
A B C D 知识的准确性课件的美观性教态的自然性讲述的条理性 自评 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的自评
内容 糖类的种类 糖类的作用 脂质的种类 脂质的作用 自评 我的疑惑
二、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特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恰当地确定课题,由教师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背景材料或者获取途径,让学生自己拟订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课内外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生物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学生可沿着“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搜集资料和数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开展学习活动。
设计的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的实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求最佳的实验方法,或通过研究性实验,来证明某些观点或探求某些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程序如图2:
图2 实验课研究性学习一般步骤
教学案例:《探究酶的特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学生活动:成立探究小组,选择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展示交流,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得出结论。
学生的实验设计:小组合作评价表: 班别 组号 高一 班 组长
制稿人 讲述人 活动时间
第 小组第5?6周
参与程度 参与态度 小组成员(注明学号)参与的活动内容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参与程度:A、(全程参与)B、(部分参与)C、(很少参与)D、(不参与)参与态度:A、(很积极)B、(积极)C、(一般)D、(消极)探究方案交流记录表: 组号 问题的探究价值 对该方案的质询问题
材料用具选择恰当 实验设计科学严谨 考虑问题周密 文稿制作美观 讲解清晰流利 2 3 4 5
假设的合理性 实验方案的科学性 展示效果 评价级别:A(很好)、B(较好)、C(一般)、D(不好)
三、课外实践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外实践活动是生物学科落实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亲自动手、调查、观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且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外实践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如图3。
图3 案例:
1、细胞模型制作及作品展示
2、学生小论文:《关于中学生饮食健康调查报告》(附录1)、《关于麦当劳食品与中学生健康的调查》(附录2)
四、综合评价(一)学分认定方案(二)学生成长记录系统
五、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2.[2]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0>.[3]张人江.研究性学习在美国[J].教育发展研究,2001,8.[4]陶铜筑.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J],生物学教学,2003,5.[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6]钟启泉,崔允淳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0 [7]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64 [8]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组.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调研报告
[OL].////.[9]吴君民.中学生物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2,275:19-20[10]邢青华.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J].太原科技,20022:59-60.[11]王永胜主编.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7 [12]廖红莲.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谈网络信息环境下的生物课堂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026:30-31.[13]柳栋.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
[OL].////.[14]教育部教育司组织.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3.[15]陆建身主编.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3-134 [16]周小荣.运用网络课开展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生物学教学,2002,276:33-34[17]陈光磊,王智红.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4,396:39-40.[18]郑淑芬,王素珍,高志芹.开放的智能型网络与生物学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1,268:42-
43六、附录
附录1 关于中学生饮食健康调查报告
高一(四)班 柯枣霞 王瀚? 袁思诗 窦新华 张展程
一、调查目的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靠膳食来提供,因此,膳食构成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发育成长的好坏、体质的强弱,乃至寿命的长短。处于青春期的朋友要想在这一阶段身体得到充分发展,千万不可忽视合理的营养。青少年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较成人多。但是很多人都还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饮食问题。作为一群新新人类,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从而了解人们的饮食状况及向人们介绍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2005年11月18日??25日,在东莞中学教学楼,我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抽样方法对部高一级新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三、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制定调查问卷,然后向同学们进行调查,紧接着进行统计,写报告。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1.你每天的吃饭时间大致相同吗80%的同学都基本上能按时吃饭,但是还有20%的同学不能准时进餐。据资料显示,如果不按时进餐,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样会打乱脾胃功能正常活动,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发生胃病。而且作为正在长身体时期的高中生,更不可以因为学业紧张或挑食、厌食、省时间等问题而不按时就餐。
(2).你每天的吃饭次数相同吗? 据统计,87%的同学能按时就餐,且80%的同学能每天否进餐3顿,13%的同学均为每天进餐三顿以上,7%的同学一天只进餐两顿或两顿以下。有些人有这么一个错觉,以为少餐制既省粮食又能减肥,实际上恰恰相反。长期一日吃两餐的人容易发胖。因为在同等热量的条件下,一日两餐,较一日三餐或四餐的人,其能量代谢更趋于经济化,即食物特别动力作用使内源性能量消耗减少,久而久之,会使体重增加。实行两餐制的人,由于餐间相对距离拉长,常常是饿得透吃得多。这样放开肚子吃,一时间消耗不了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易形成肥胖。此外,即使是一日三餐,若安排不当,如早、中餐急急忙忙,简单凑合,晚餐则很丰盛,热量集中,饱餐一顿,吃了就睡,也与少餐制一样,容易发胖。所以我们应该按时、按餐、按量进行就餐。
(3).你有吃早餐的习惯吗?早餐一向吃什么几乎百分百的同学都有吃早餐的好习惯,但是早餐质量的好坏就有待评估了。有些同学早餐只是一瓶牛奶,有些只是一块面包,有些人爱吃米粉、濑粉等等。其实,科学证明,早餐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含蛋白质和脂肪高的食物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早餐中可适当增加这类食品,如牛奶、豆浆、鸡蛋等。
(4).午餐、晚餐吃得一样多吗? 33%的同学晚餐和午餐吃得并不一样。所谓的一样是指饭菜、饭量是否相同。很多同学晚餐都会故意少吃,甚至不吃,有些女生则只吃一些水果当晚餐,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中学生的营养需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所获得营养不仅仅是要维持生命活动和生活与劳动,而且还要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在整个发育期间,由于机体的物质代谢是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因此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人高,尤其是能量以及蛋白质、脂类、钙、锌和铁等几种营养元素。如果摄入的能量不足,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消耗自身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能量的需要。若学生在发育期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则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活力消失、甚至生命活动停止而死亡。当然能量摄入过剩,将会使人发生异常的脂肪堆积引起肥胖。所以晚餐还是应该适量补充的。
(5).你每天都有吃水果、蔬菜吗? 73%的同学每天都能补充部分水果、蔬菜,从而补充人的身体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纤维,还含有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物质。当然,吃水果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应适量地吃,且选择合适自己的水果进行补充。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同学们的不规则饮食是影响自身身体的主要原因。而之所以会有不规则的饮食,无非是两点:一怕肥胖,二为省时
(1).少吃米饭是否对身体有影响 很多同学认为少吃米饭会胖,是个错误的观念,其实体重增加主要是摄食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而非单单是因淀粉质事物造成的。
(2).午餐两忌
1.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吃了富含糖和淀粉多的米饭、面条、面包和甜点心等事物,会使人感觉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难以集中。
2.忌吃方便食品代替午餐,例如方便面 西式快餐等,这些食品营养含量低。(3).午餐两宜
1.宜吃蛋白质和胆碱含量高的肉类 鱼类 禽蛋和大豆制品等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的优质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头脑保持敏锐,对理解和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2.宜多吃些瘦肉、鲜果或果汁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要保证有一定量的牛奶、豆浆或鸡蛋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使人反映灵活,思维敏捷。
(4).如何对待正确的节食 青少年孩子往往为了减肥盲目节食,引起体内新陈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低血钾、低血糖、易患传染病,甚至由于厌食导致死亡。正确的减肥办法是合理控制饮食,少吃高能量的食物如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等,同时应增加体力活动,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以保持体重。
(5).青少年少吃快餐 在高中生中,有很多人为了省时间,早餐匆匆抓个面包了事;中餐则不是康师傅方便面便是麦当劳快餐,其中热量、脂肪勉强能够满足人体需要,但蛋白质和蔬菜水果则相对不足,尤其是后者几乎缺乏。如此下去极易引起维生素缺乏症,使机体内许多酶的代谢活性下降,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因为蔬菜、水果是人体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P和β-胡萝卜素的主要来源,在人体维生素A摄入不足时,其中β-胡萝卜素还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而现代快餐食品中,最为缺少和贫乏的就是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这一缺陷,适当补充新鲜蔬菜水果等。其实,我国传统的以谷物、蔬菜为主的高纤维、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膳食结构是较为适合人体代谢需要的,在此基础上稍补充优质蛋白质即可。西方国家那种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的膳食结构,已被证明是对人体有害的。所以,如果不是时间特别紧张,最好还是远离快餐食品,更不能一日三餐以方便面、面包之类充饥了事,因为长此下去,迟早会疾病缠身的。(6).青少年膳食指南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12岁是青春期开始,随之 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身高每年可增加5厘米?7厘米,个别的可达10厘米至12厘米;体重年增长4千克至5千克,个别可达8千克至10千克.此时不但生长快,而且第二性征逐步出现,加之活动量大,学习负担重,其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都超过成年人。(7).如何对待蛋白质、钙物质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青少年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应有一半以上为优质蛋白质,为此膳食中应含有充足的动物性和大豆类食物。钙是建造骨骼的重要成分,青少年正值生长旺盛时期,骨骼发育迅速,需要摄入充足的钙。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还不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为此青少年应每日摄入一定量奶类和豆类食品,以补充钙的不足。中小学生中缺铁性贫血也较普遍,有些青少年的膳食应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以促进铁的吸收。
六、参考文章、网址.多吃水果的好处: ////.不吃晚餐好吗
//./upfiles/xy_col01xxzx__200500773.htm 附录2关于麦当劳食品与中学生健康的调查
高一(六)班 张文敏 罗雅楠 陈炜栋 陈楚君 郑栩琪 徐玄骥
一、提出问题
前不久,麦当劳积极宣传其食品符合健康标准,更公开其营养成分。去麦当劳的时候,常常边吃边看,心想:麦当劳的食品不是被认为垃圾食品吗?上网时看到有关的评论,众说纷纭。而时下,我们中学生对其热情似乎不减,那么,麦当劳的食品对中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呢?
二、设计调查表
通过查询资料与讨论,我们针对主题设计了调查表。你平均多久去一次麦当劳? A.一周 B.一个月 C.三个月 D其他(写出): 如果你一个月不去麦当劳,你会: A.很想去 B.偶然想 C无所谓.D.其他(写出): 事实上,你认为麦当劳的饮食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A.是 B.否 C.不知道 D.其他(写出): 你去麦当劳一般会吃什么食物?(打勾,个数不限)食物与时间 套餐
包类
薯条
珍宝三角
麦乐鸡、鸡翅
派 新地
冰淇淋
饮料
奶茶/咖啡/红茶
早上
午餐、晚餐 宵夜 薯饼
5.你去麦当劳会吃得很饱吗? A.很饱 B.七八成 C.刚刚饱 D.其他: 吃完后会否加强锻炼? A.落实 B.偶尔锻炼 C.吃完忘了D.其他: 请描述一下你对麦当劳的薯条的热衷程度。(20-40字内)答:
三、在高一、二级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高
一、高二级学生 时间:2005年12月1日 发出调查问卷:50份回收答卷:50份
四、调查结果统计(图形纵坐标表示选项人数)1.你平均多久去一次麦当劳? 2.如果你一个月不去麦当劳,你会: 事实上,你认为麦当劳的饮食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4.你去麦当劳一般会吃什么食物? 5.你去麦当劳会吃得很饱吗? 6.吃完后是否会加强锻炼? 7.请描述一下你对麦当劳的热衷程度。
五、调查表分析: 1.有16%的人每隔一周就去一次麦当劳,一个月一次的有22%,三个月的有20%;2.一个月不去麦当劳,56%的人会想去麦当劳,其中有26%的人会很想去;也有44%的人认为无所谓;3.事实上有一大部分人认为麦当劳食品不符合健康标准(62%),而14%的人认为其符合标准;4.早上去麦当劳,20%的人都会吃包类、薯饼和喝茶;午餐或者晚餐时候,套餐、鸡翅、派、冰淇淋等个个都有人光顾;而宵夜,薯条、麦乐鸡、饮料也不少人喜爱。5.有14%的人会吃得很饱,而70%的人则达到七八成或刚刚饱就可。6.吃完就忘记锻炼的有58%,只有10%的人会落实,24%的人会偶尔锻炼。7.46%的同学还是对麦当劳的薯条情有独钟,而觉得一般和不喜欢的有48%。
下面有几个同学对薯条的评价,可说十分生动,惟妙惟肖??(1)好中意!次次都会吃。
(2)我喜欢吃薯条,正如薯条喜欢被我吃。(3)好吃,好好味,好想吃!(4)吃薯条会像喝水一样平常。
(5)我想麦当劳这个品牌已经嵌入我的骨子里了。
(6)卜卜脆,好好翅,入口即溶,含有淀粉,遇碘变蓝,咸咸的,金黄同头,人间极品。
四个字:内柔外刚!赞!(7)用任何一个华美的词藻去形容她,都会觉得是对神圣的玷污。浓浓的香气,金黄的皮肤,每每会不忍下手,取而代之的是对她欣赏和抚弄。夫薯条也,天下一奇,食之必飘逸如仙,欲仙欲死,香人之所香,饱人之所饱。凡其所至,必无洁身儿子我者也。
总的看来,有一部分同学对麦当劳食品的态度仍有可取之处。70%的同学去麦当劳不会吃得很饱,有48%的人对油炸的薯条认识较客观。可见,这一部分同学还是比较注重健康与饮食的。但还是有接近一半受调查者喜欢麦当劳的。可见这种西方快餐对我们学生的影响颇大,是我们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今年,麦当劳开始公开其食物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根据麦当劳的营养表对它的食品有更深的了解,可以更健康地均衡自己的饮食。可我们并没有好好地利用调查表,而是一如既往,对麦当劳的食品热情不减。这是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饱餐一顿后,58%的同学并没有进行运动。接下来,我们谈谈麦当劳的薯条,从含量表可看出,其中虽含维生素A、C、钙、铁、蛋白质等营养素,其淀粉含量亦相对较大,脂肪较多,容易上火,所以薯条一类的油炸品不宜多吃。还有可乐一类碳酸饮料含营养不高,更曾被列为三大垃圾食品之一,不宜多喝。
麦当劳是一种大众性快餐,所以它不像家常菜一样面面俱到,营养价值高。有空就多点回家吃妈妈的菜。
六、就搜索的资料提出建议
从小学升入中学,这既是一个人学习历程中的一个较大转折,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重要生理发育阶段的到来。中学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
日常生活中,有些中学生喜欢高热量食品,但对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蔬菜,会有挑食的毛病,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平衡。且为成年后患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所以,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各类营养素的均衡搭配。
所以我们建议:保证各类营养素的均衡搭配,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饮食多样化:中学生一日的膳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做到多样化。??2适时适量地通过饮食补充营养素:如多吃水果、坚果类食品和适量蔬菜、海带、紫菜海产品,香菇、木耳等菌藻类食物, 3安排好一日三餐:如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以足够的热能保证上午的活动。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消耗储备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晚餐则不宜食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影响睡眠。4荤素搭配:合理的粮菜混食、荤素搭配,不仅可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齐全,相互得到补充即营养的互补作用,而且食物的多样化可促进食欲,增进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5注意经常进行体育运动: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不可轻易放弃,食物摄入过多而不进行适量的运动容易为肥胖症买下祸根。
(6)多关注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西方饮食是一种外来饮食习惯,并不是专为东方人而设的,不符合东方人的饮食习惯。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融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与品味。
七、活动总结 个人感言1: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对我们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2: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另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事要亲身经历才会知道个中的滋味。
通过对我们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食品??麦当劳的调查,既可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使我们对它的利弊有更深的理解,使我们学会在理智中享受。麦当劳对我们青少年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们也应承认它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在教学课改中的一项改革是在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意在让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从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体验成功的喜悦。随着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我们师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而逐渐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随着英特未来教育培训在中国迅速展开,英特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普遍地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而这种理念又恰恰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在此我便运用了这种教育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高二地理下册的自然灾害及防治这节内容。
【教材情况】:
高二地理下册的 “自然灾害及防治”这节内容,首先介绍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自然灾害的特征、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然后介绍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以及我国自然灾害区划。根据教材的特点,其中我国有多种主要灾害,而课本上的介绍比较条理化,而且在课本中灾害的直观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在网上有关自然灾害的信息资源比较多,所以“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这部分知识非常适合学生在网上进行查寻学习,而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可以分组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情况】:
由于素质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先设计有关学习计划,完成一个学习计划包,然后学生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选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查找资料,制作相关的网页或幻灯片并进行交流和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意在配合在其他学科中大胆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形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情感方面,通过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的了解,激发学生防治自然灾害的思想,并对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反思;同时在小组研究时发扬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完成专题学习,体验成功。
3、在技术方面,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信息的查寻,并把研究的成果制作成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进行交流、评价。
〖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阶段: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你对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学习计划的设计,以及制定多媒体演示评价量规,并发放任务表。
学生准备阶段:组成学习小组,确定小组研究学习的内容,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及任务分工。
[研究性学习阶段]:
1、教师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集体上网搜索自己小组所需要的网上资源,并在教师机上“你对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的文件夹中建立相应的小组文件夹,把所需的资源下载保存在里面。
2、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或继续查寻资料,或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讨论交流的形式以及内容的编排,完成交流所用的幻灯片或网页的制作和美化工作。
[交流评价阶段]:
1、教师简单地介绍本次学习的设计思路和目的,回顾师生共同已经完成的学习过程,强调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研究的过程,而非知识的本身,这一点我们已经完成了,而现在的交流评价只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但可以反映出我们研究性学习时的态度、我们学习的技能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以及团队精神的发扬,对于这些我们进行评价并予以表扬。
2、学生分小组用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就研究的知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向展示的小组进行提问、质疑,而展示的小组进行答辩、释疑。
4、其他小组对展示组按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5、教师对本次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进行总体评价,并公布小组评价的结果,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我国的水旱灾害”“我国的沙尘暴”“我国的水土流失”“我国的荒漠化”“我国的地质地貌灾害”
【教后体会】:
这种教学模式,更精确地说是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发展成学生主动地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学习的革命。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更是促进学生掌握主动学习方法的途径,而且通过交流共享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后通过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发现彼此的优、缺点,以便今后相互取长补短。唯一的遗憾是所花的时间较多,不能在课堂中经常性地实施,但就教学的目的来看是值得进行的。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资中三中彭 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实施途径
1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2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
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了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以及“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实现最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并介绍它在建筑、艺术、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神通广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到应极快掌握这一知识。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有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织了一个模型,送到了讲台上,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因为如果是菱形,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坚持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数学开放题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使数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于开放题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近两年高考题中也出现了开放题的“影子”,如1998年第(19)题:“关于函数f(x)=4Sin(2x+π/3)(xR),有下列命题:由f(x1)=f(x2)=0可得x1-x2必是π的整数倍;②y=f(x)的表达式可改写为y=4Cos(2x-π/6):y=f(x)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④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6对称。其中正确的命题是──(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显然《高中代数》上册第184页例4“作函数y=3Sin(2x+π/3)的简图。”可作为其原型。学生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会产生对问题开放的需求,逐步形成自觉的开放意识。又如2000年理19文20题函数单调性的参数取值范围问题(既有条件开放又有结论的开放,条件上,对x1ax1,是选择
ax10,x1
a2x10,还是选择2x11?选择前者则得2,以后的道路荆棘丛生,而选择后者则有ax11,x0,以后的道路一片光明;结论开放体现在结论分为两段,一段上可使函数单调,另一段上不单调,且证明不单调的方法是寻找反例);
从数学考试中引进一定的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开放题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
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
如“已知a,b,cR,并且ab求证am
bma
b(《高中代数》下册第12
页例7)”除教材介绍的方法外,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改变一下考察问题的角度,或同时对目标的结构作些调整、重新组合,可获得如下思路:两点(b,a)、(-m,-m)的连线的斜率大于两点(b,a)、(0,0)的连线的斜率;b个单位溶液中有a个单位溶质,其浓度小于加入m个单位溶质后的浓度;在数轴上的原点和坐标为1的点处,分别放置质量为m、a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位于分别放置质量为m、b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的左侧等。
102x,x[0,5)
又如,用实际例子说明y20,x[5,10)
402x,x[10,20]
所表示的意义给变量赋予不同的内涵,就可得出函数不同的解释,我们从物理和经济两个角度出发给出实例。
(1)X表示时间(单位:s),y表示速度(单位:m/s),开始计时后质点以10/s的初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5秒钟后质点以20/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10秒钟后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直到质点运动到20秒末停下。
(2)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函数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但在学习函数时,往往较少考虑实际意义,本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这是对问题理解上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3).社会实践也是数学研究性学习必要补充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注意“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功能上的过分窄化的倾向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实学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往往重视其知识获得功能,而忽视其推动学习方
式变革的功能,从而出现灌输式地“教”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现象,使得“研究性学习”的应有功能大大窄化了。
2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学科化的倾向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由于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缺乏课程的权力和意识,往往把课程等同于学科和教材,所以当”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以一种课程形态呈现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研究性学习“学科化的倾向。
当然,强调研究性学习的生成取向并不是不要预设。”研究性学习"在展开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以及相应的监控、评价手段等都是教师应该预先加以考虑的,只不过这类预设要富有弹性,随着活动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和修正。
总之,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中学生对社会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土城初中 张明成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 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 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如:讲授《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地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从授课上,应留给学生教学活动的空间、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在教授《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鄙’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在学习《孔乙己》《范进中举》这个比较单元时,我也采用了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不同意见的同学持之以据地分析,然后也从课本出发,点拨学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深入领会文章,从而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如在学完《孔乙己》之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孔乙己》、《孔乙己之死》《孔乙己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孔乙己是个可怜又可憎的人》、《走进孔乙己》等文章,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的分析孔 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