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16: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选择的内容是以知识的基础性为生根标准的,愈是能够成为今后学习基础的,就愈有选择的价值;同样,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文章作者]刘东张敏

[文章来源]武进区庙桥小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

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阐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范畴,在此首先讨论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旧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

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根据同学们的爱好,特长与志向,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势在必行。下面就我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把指导型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

在研究过程中,我注重了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并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研究学习目标或题目,提供学生研究专题所需要的部分数据、素材和资料,介绍研究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筛选整理材料,还可以加进自己收集的资料,从中概括出自己的几个新观点,通过交流、讨论,构建新知识。教师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起到“导师”的作用,先引导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这对于刚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学习探究要求不高,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例如,在组织学习八年级《公民依法享有结婚自由》时,我们先让学生查阅《婚姻法》、收集不同时期的结婚证,调查本村(镇)的婚姻形式的实例,作为先期的研究。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展示研究题目,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较深入的研讨,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并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质疑。学生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可自由发问,也可以向老师提问。最后,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有的口述;有的以问答的方式来展示;有的以法庭辩论的形式来汇报;还有一个小组还表演了个小品,分四个情景来说明结婚的法定条件及法定手续。课堂真的“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他们既学习、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实践能力。

二、把自主型研究性学习推向课外活动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老师提供的参考性课题,完全自主地选择课题,或根据兴趣与爱好自定课题,并根据需要邀请教师或校外有关人员作为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思想品德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坚定信念,更好服务社会。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加强了向生活、向社会方面的引导。例如,我校思品课针对七年级有关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设计了“初中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主课题,又设计了“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与探究”、“优秀生与后进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电子游戏(网吧)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影响”等子课题。对九年级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国情,立足国情”,重点对家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设计了“海安县土特产研究”、“海安县人口与经济的研究”、“海安县‘三废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废渣、废气、废水”等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选题、收集资料,到撰写报告、答辩、展示研究成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作出决断过程,教师只起指导和协作的作用。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他们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给予必要的解决与帮助。学生们通过合理分工,分头进行研究。他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翻阅大量的的报刊、杂志,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有的多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资料。然后,他们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提高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利用演绎法、归纳法、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提炼出观点、总结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这就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创造了条件。我们在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让他们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这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是开展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而且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使学生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锻炼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起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自己的亲身实践,他们学到了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这也正好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时效性。

三、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留给自己

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性学习要求:第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切实放正自己的位置,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第二,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体验,重在看学生能否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要太看重结果。第三,研究性学习要注重层次性,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第四,要把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与课外紧密结合。

第四篇: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大,长期以来依靠挂图、手画图等传统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有其局限性,现代信息技术爆炸性发展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改变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须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丰富地理课堂。

此前,由于学校条件限制,难以将多媒体教学常态化,这样的背景之下可利用有限的计算机登录各大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新的教育理念、优秀教案和试题等。常见网站如:、中国地理课程网初中地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吸取成功的教学经验能更快地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除此之外,通过网络还能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美伊战争、巴以冲突、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把这些新闻引入到课堂,不仅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世界时事,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设备日渐普及,教师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地理教学服务。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①创设情境,感知氛围,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例如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播放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视频,配以歌曲《长江之歌》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长江,感受长江的豪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的探究学习状态中。②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让学生观看地球绕太阳公转,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清楚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而探究和归纳地球公转的现象和四季形成的原因,使得以往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使用最多的PPT课件外,还应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的学习中,时刻离不开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强大的地图处理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内置有丰富的学科资源供教师使用,而且教师还可以把搜集到的资源(图片、文本、音视频等)分类存储到交互式白板资源库中。比如,在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把我国行政区图和各省轮廓图放在资源库中,上课时,根据学习的需要放大或突出显示某一个区域,便于分区域学习省级行政区和了解各省的相对位置。甚至学生能够利用提供的各省轮廓进行拼图,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又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节,分析农牧业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时,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别和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图放在一起,比较起来方便,从而能够分析出澳大利亚农牧业与地形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网络主题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团结协作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比如,笔者和学生曾经结合乡土材料,提出了“水乡南通有必要节约水资源吗?”的探究主题,通过南通水资源专题网站建立,学生可自主浏览网页,了解家乡南通水资源的优势和不利方面,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主题探究模式有利于学生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人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网络平台与教育同仁交流教学方法,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通过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给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必将深入每位地理人的心中。


第五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温 琦(黄石市第二十中学,435000)2007.5.10日交

[摘要]:研究作为人类发现知识的一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本文结合现行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研究过程的重现、主题及任务的确定、教师的跟踪指导、评价结题展开等等方面加以论述,并由此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中学基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建立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课程的微观结构,促使研究性学习在更深层面的开展、更大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实践 探索

“研究”通常是指采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模拟以及深度访谈和历史研究等等一系列定量或定性的方法,以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或从中发现规律的活动。“研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以“研究”作为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挑战。

1、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的确定

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的创设必须是关键性和富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当前课题的认识冲突,这样,学生才会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研究活动中来。在立体几何课程上,为了强化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我首先提出疑问:弯月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而形成的吗?如同我考察过的一些研究生一样,我的学生开始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此类问题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但是由于认知的碰撞,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经历了近10分钟的热烈讨论后,部分同学的意见渐趋一致。在此基础上,我给出了主题:空间是如何地影响了我们的观察和体验的?并且布置了课后的任务:研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或者研究我们身边的几何体及其给我们的体验,并完成一则研究报告。要求部分有条件的同学制作FLASH动画用以描述或对相应的空间进行渲染。这一课题直接加强了学生对空间的体验,并且把这些观测分析的方法带入了以后的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选材,应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与大纲有着同一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这将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同时克服了大纲内容的单一性,兼顾了大纲的要求及研究性学习所要达成的效果。

2、研究性学习需要制定比较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研究性学习必须完成对某一项目的设计或对某一现象进行概括和描述。任务即是在一定主题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必须完成的作业,或者说是必须达成的目标。任务是由主题所确定,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能获得的结论主要是通过任务的设置来实现的。任务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着直接的根本的指引作用,任务也对评价标准指了明确的方向。

在数学的教学中,同一主题下,任务呈现出多样性,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任务也应因人而异。任务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的困难,要考虑到学生应有的知识准备,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

在幂函数的特性的研究中,我要求学生首先作出一些熟知的典型的函数图象,然后对其进行观察,对比,归纳,推导,从而获得对这类函数特性的准确描述。围绕这一任务,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展开讨论。在对空间的体验的主题下,有的学生完成了对上下弦月,月食等现象的详细分析与描述。

3、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经典的“研究”过程的重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罗列和陈述,让学生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单方面的强调了对现有知识的直接传授。然而,这些“探索知识的过程和经验”是研究性学习最直接的、最有参考价值的题材。这便要求教师对整个学科架构,学科发展史有较深入的理解。

我通过阅读数学史,以及数学家、物理学家的传记,同时也重新研读了实分析、微分几何以及一些后续课程,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科学研究中的案例,并加以提炼,以较为通俗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述。这一过程让学生从这些史料中积累了“研究”的间接体验,获取了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这些“间接体验”消除了学生对“研究”的陌生感,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性课题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4、积极有效的跟踪学生的研究动向,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引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则应当抛弃呆板的课堂形式,采用随意性较大的课堂活动方式,给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接近真理。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开展研究性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及需要,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在数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引导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泉。教师要经常的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和重组他们的知识及经验。通过巧妙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虑、惊奇和探索的欲望,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

思维的冲突是一种很好的激起疑问的方式。在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深处,认为0.9只是无限接近(近似)而不是等于1,于是0.9=1的这一论断对学生的传统思维提出了挑战,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疑虑,从而去寻找对其进行解释的途径,然后再对其错误的经验加以修订。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同学又依这一新的结论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循环小数的形式?数轴上除了有理数和无理数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数?显然后一问题已经属于高等数学要回答的了。但随着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的数与极限的概念。

。4.2、让学生敢于阐明想法,敢于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紧密的跟踪学生的思维活动

长期以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提问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研究性学习中,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思维实际”暴露在老师面前。

在幂函数特性的研究中,有的同学隐约的意识到“曲线凸凹”。在我的提示下,该生提出疑问:“图形凸凹”这种特性是否可以用数学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通过该生反复的尝试,他初步给出了凸凹性的定义,由此获得了我的肯定。在这个基础上,他对幂函数的凸凹特性做了归纳与证明。这一过程中,学生朦胧的意识到凸凹这一性质,并且大胆的提出问题,通过这一问题,我适时的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动态,积极的加以肯定与引导,从而在这一课题中获得了收获。

4.3、及时的提供信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适度的启发和引导 经笔者观察,通常在课题给出以后,学生并不是在一开始便会有比较清晰的“疑问”。大多数学生通常会陷入一段时期的“迷茫”状态,没有方向,这时,他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开展工作,一筹莫展。待这一时期发展充分而仍然没有进展时,则需要教师的介入以缩短其“探索的长度”了。

幂函数的研究课题中,面对部分同学的“迷茫”,我给出了部分他们熟悉的函数y=x3,y=x2,y=x3/2, y=x1,y=x1/2,y=x0,y=x-1/2…让他们先通过描点法绘出部分函数图象。经过这一工作,这些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给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当学生面对疑问而无法解决,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时,首先,应确定此问题是否具备价值,学生的知识准备是否充足,是否通过一定的引导,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多半问题只应“点到为止”,不可以“引导”而代替或者不适宜的缩短了学生去“摸索”的过程,度的把握便会产生质的飞跃。

4.4、适时的鼓励

教师作为学生的智力上的支持者,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无疑会成为学生心理上的巨大后盾。除了要关注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外,教师同样也该关注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对学生的一个新思想、观察思考问题的一个新角度、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方法、理解问题的一个新层次,都应视为学生创造素质的展现,及时予以鼓励。即使是表面上看来十分荒谬的观点和看法,也应加以疏导,积极的鼓励其继续努力。其实,真理是相对性的,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力学,从欧氏几何到非欧几何,无不如此。罗巴切夫斯基的“荒谬”成就了他“几何学中的哥白尼”的声誉。

五、交流、评价与总结,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深入开展后续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通常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不同,经历体验不同,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彼此会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或结题之时给予学生一个交流平台。在这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类似于“头脑风暴法”的模式,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火花,学生由此也提高了自己进行怀疑和辨析的能力,也必定会提升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深究的能力。在评价的实施中,我在课堂上展现了部分学生的疑虑的产生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他们做的各项有效的尝试,并加以评论,以求加深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直接的研究经验,在此基础上归纳涉及到的理论与方法,把学生研究性学习产生的成果进行汇集并系统化、知识化,最后规范和系统其研究方法。

在幂函数特性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我把学生获取的成果作为知识归结为

n以下两个方面:(1)以x=1为界,沿箭头方向,幂函数yx指数越来越大,p(2)幂函数yxq的幂指数中的p,q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关系。将二者进行强化对比,使学生真正意义的在思维上与老师发生碰撞,从而实现认识理解上的同一化,达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

对幂函数的特性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不由自主的把对幂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直接的带入到了其他类型的初等函数的学习中,从而使幂函数的特性的研究性学习起到了相当的示范作用,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效果的倍增以及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陶明法“研究性学习”现状综述.教育科学研究.2002(1):9-13 [2]霍益萍.浅谈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发展研究.2001(10):29-32 [3]赵蒙成.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2001(3):20-23 [4]张人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思考和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1(6):17-19 [5]李方强等.构建教育性的评价过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34 [6]李召启.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53 [7]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中国教育.2001(5):4 [8]崔允淳 安桂清.试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9]钱宏达.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教育发展研究.2001(2):48-49 [10]曹冬林.中学研究性活动课内容的构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2001(3):43 [1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教育发展研究.2001(5):19-21 [12]郑渊方.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探讨.学科教育.2001(5):1-4,18 [13]张文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上海教育科研.2001(5):5-7 [14]余继光.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数学月刊·中学理科.2001(2):5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闫茂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

    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小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市六中 彭厚保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学习,而小班化教育以互动性、协作性和个性化为特......

    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研究性学习 中山市南头镇民安小学胡名军 [摘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高中新一轮课程改正在逐步推进。对于高中数......

    信息技术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近几年来,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也充分享受到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甜头。课堂上教师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浅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浅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很必要。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

    读《实践与探索》有感:在学习中蜕变

    读《实践与探索》有感:在学习中蜕变潘潘舜宇今年33岁。古人云:君子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舜宇已跻身行业巨头的位置,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百年老字号”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