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1:0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阳金香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交流表达,还有助于扩大学生信息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我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信息技术可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

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可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重、难点。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特别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却是很抽象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恰当地介入教学过程,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64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近似长方形得出: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长方形”边越平直,两条竖的边越竖直,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得出:如果把圆无限细分,拼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这一教例,在传统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的,但由

于分的份数越多,操作难度越大,花费的时间越长,给推理带来的困难也就越大,而电教媒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呈现了圆被无限细分,最终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充分的观察、比较、想象后,掌握了“化圆为方”这一解题策略,较好地突破了难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可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离教”现象,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反

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效果。

作者单位: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联系电话:***或0797-8542841 邮箱:913677547@qq.com

第二篇: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和思考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结合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深入,引起了数学教学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资源几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优化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在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势已刻不容缓,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元角分时,我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计出“买卖情境”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2、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1)、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2)、把圆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3)、把圆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4、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课堂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电脑在轻快的乐声中显示色彩亮丽、形象逼真的画面,创设一个小青娃迷路找家的情境。每只青娃身上都有一道题目,每张荷叶上都有一道算式。青娃身上的题目是用哪些荷叶上的算式解答,哪张荷叶就是青娃的家。让学生先同位互相讨论,再提名学生操作鼠标帮青娃找家。这里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设置了目标响应功能,如果学生找错了,媒体立即作出反应,找错了,再找一遍。青娃返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找对了,即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儿童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轻松愉快的巩固新知识的效果。再比如在小括号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判断8+12-5=15与8+(12-5)=15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判断是或不是,再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CAI软件,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实验、失败或成功中发现规律,这就将视、听、做、思统一了起来,达到学习的最好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学习的方向,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独立地解决计算机给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学生有选择地主动获取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因此我把可能出现的答案均设计成了交互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也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来自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直观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勤于耕耘,不断探索,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越势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

1、王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2、杜红梅;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3、吴美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第三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学生 教学过程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成为今天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因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而导致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在增长,教育将不能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而是要以培养学生选择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根本。所以,掌握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将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而作为我们数学教师,经常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处理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发现与论证、直观与逻辑、严谨的形式化表达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计算机的快速计算、智能画图、机器证明与自动求解等功能为数学教学处理以上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灵活的手段。但用得不好,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思维的过程,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使用了计算机,而导致学生不会计算,不会画图,懒于思考。所以,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对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运用不得当将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只得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得不到问题的实质。一 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1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并且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交互性强且能加强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等特点。从而使当代数学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着数学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着人们的数学教学观念〔2〕。这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学习中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外部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到,还可以动手操作。这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操作,既可得到自行探索、获得亲身体验、“发现数学”的机会,观察到一些有启发性的实验现象,并从中感悟到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并能有所发现,大大提高了认知效率。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方式,增加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途径。2 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于管理,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能够描绘静态或动态的图形与图像,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有具体,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为学生形象、直观、简洁地接受,为学生呈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例如:图像变换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学生对函数关系变化所引起的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没有感性认识,只有生吞活剥地接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由函数参数的变化对应地形成图像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从而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总结出规律,难点即可突破。正弦函数+的振幅、频率、初相以及的变化引起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课件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出+的变化对图像变化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在空间几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大纲中明确要求的。而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是难点,其原因之一,在平面上绘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难于感受到空间感,例如,为了观察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可先画出两条异面直线,再画出它们的公垂线,在平面上画出这样的图形,是不易理解的,但只要做一个动画、形成一个更逼真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两条异面直线确实不在同一平面上,而公垂线同时分别垂直于这两条异面直线,取得很好的效果。3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3〕。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共同提高中自由驾驭知识。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网上答题等。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交流学习心得,开展研究性学习,并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使全体学生得以资源共享。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新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的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4 信息技术是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作为绘图工具、计算工具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机械、重复性劳动,提高效率和效果。这是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与“探究”距离较远,但它为“探究”提供了手段,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地画出各种图形;利用任何一种科学计算器都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求对数、三角函数值和统计运算等;利用TI图形计算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拟合;利用Mathemayica软件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进行函数的迭代等重复性工作。这样,学生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有限的记忆用于理解数学本质、探索数学规律上,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5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将抽象问题直观化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数形间的对应与互助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难点在于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揭示,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而信息技术在模拟动点轨迹以及揭示数形内在关系上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环境〔4〕。例如,椭圆的变化,随着离心率e的动态调整,屏幕显示e的数值变化和图形变化,当e=0时曲线为圆;当e=1时曲线为抛物线;当01时曲线为双曲线。这样展示极好地体现了数形统一的思想,使学生非常直观的发现e与圆锥曲线之间的关系。二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时出现的一些问题1 盲目追求表现形式,不注重实际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纯粹为了用多媒体画面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主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不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是被动的、形式的使用(尤其是在教师的公开课中),或者是觉得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时尚、是必须的。本来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达到目的的环节,有的教师却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演示,屏幕在频频的更换过程中,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这种流于形式的电脑演示,不但没有达到使用的效果,反而限制、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甚至走向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很复杂,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视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教师授课的档次和水平。这些课件很好看,但是“中看不中用”,也正是这一点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2 没有处理好演示和学生动手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而数学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5〕。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有的教师根本不顾学生的反应如何,教师的讲解变成了电脑的播放,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储存、快速呈现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部用计算机呈现,用屏幕代替了黑板,结果是计算机不是帮助学生思考,而是替代学生思考,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遏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3 过分注重直观形象,忽视或轻视语言直观,忽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些数学教学过分注重看图说话式的直观教学,不注重学生意会形象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的高层次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决不能轻视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因为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其符号语言的表达所建立的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类比,虽然没有使用直观教具,也都是数学直观〔6〕。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思维活动积极化,形成感性形象,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要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的高度,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把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如果过分依赖直观材料,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势必会延缓这个过渡,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改变,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是要充分运用电脑媒体的优势,寻找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能力培养的最佳契合点。只有这样,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使教师如虎添翼,使学生更好是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切实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安陆市陈店中心小学 夏心才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作用、策略与方法,并阐述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应用与实践

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以其形象逼真、新颖别致、跨越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对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强烈刺激,创设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为其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受的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形状、声音等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出具体、形象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一些立体图形、统计图表等画在黑板上也比较浪费时间,导致学生在教师操作的时候不注意听讲,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数学课件的使用可以在教师备课环节中完成画图等内容,这样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二)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的推广使数学课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重难点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播放动画片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增强了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协作精神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和交流合作的环境,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学习。在学生已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放手让每个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地拼摆,再由每组学生代表在视屏展示台上展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相互合作,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到显著增强,最后居然有几十种拼法,有的像人,有的像变形金钢,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房子,有的像路标……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感,互动中增强了合作意识。这种交流与合作在多媒体状态下得以呈现,彻底优化了教学结构与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方法

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传导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媒体)向学习者(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应用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一)结合知识点应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该课知识点包括面、棱、顶点三方面,而将长方体、正方体制作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拼凑、拆解的动态过关游戏,把游戏活动设置为“棱长”、“顶点”和“面”的认识三道关卡,每道关卡设置对应的认知操作,电脑会根据操作完成的情况判断是否过关。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分组竞赛,以小组全体成员过关获胜。这样让学生亲历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深入的认识。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互动营造激励氛围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轮子,然后将它们的轮子依次换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等形状,同时提问“为什么这些轮子是圆形,其它的形状可不可以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对圆特征的认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这种借助具体的生活原型,搭建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其实就是整合数学课程资源的过程。它不但能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解决遇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构筑情境型学习的平台是非常有效的整合思路。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实践平台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不能实现,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认识“年”、“月”、“日”及“闰年”的产生和形成对小学生是一个极其抽象的认知过程,假如不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单凭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启发学生思维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又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如果不用多媒体演示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靠学生动手剪、拼、组合或凭空想像是难以完成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很多教学事实证明,借助多媒体不但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人”、老师的“面”,还能知道老师的“心”;数学课程资源中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也就被简洁而又准确展现出来了,在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正是多媒体技术整合数学课程资源特有的优势,才为学生构筑了智慧型的学习的平台。

(四)创造生动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出示卡片、模型、挂图或实物等,即以静态形象为主,难以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采用化静为动策略,既能活现教材内容,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教学行程问题的解决问题:一列火车长180米,若以每秒25米的速度通过一座1620米长的大桥,要用多少分钟?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铁路、大桥以及背景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有一列火车开来,在车头到桥头时及车尾刚过大桥时,让学生观察用不同颜色闪烁的火车和大桥的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大桥的距离和大桥长度的关

系。学生通过观察火车过桥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的线段图构成对应的整体,可以根据需要,重复演示火车通过大桥的情景,使题目中提供的信息、问题以及数量关系动态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得出结论,使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传送到学生的桌面。学生接受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该策略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和再应用。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利用摄像机对每个合作小组度量角的过程进行再现,学生通过现成的资源自主探究角的度量方法,从而掌握度量角的正确方法,同时找到了造成度量误差的原因。

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确为数学课堂提供了很多服务,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培养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能力,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盲目夸大其作用。它是不能替代教师讲授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忽视了其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给学生正确地引导,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协作,双向整合。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达到最优化。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广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但教师要认真备教材,让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不能因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盲目地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草率拼凑,模糊教学目标,忽视教学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赵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牛世宝.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3]魏彩萍.多媒体教学现状与改进的思考

[4]冯文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感悟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感悟

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建构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优化了课堂教学效应。下面是我本人的一点感悟:

1、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并牢固保持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离开基础知识,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化教育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密度,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为学生拓宽了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是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讨论、交流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信息技术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2、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境化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教师把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集纳起来,用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制作成网页的形式,按照家庭中的、校园中的、街头中的进行分类,升国旗、开关水龙头、开光驱门、拉抽屉,开冰箱的门、表针的转动、电风扇的扇页、小朋友的滑梯、滚梯、观光梯、电动门、汽车的方向盘„„这些承载着数学问题的生活中的现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下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受和知觉发挥,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能使其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

总之,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学生的思维过程,适时的呈现,克服了先演示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的弱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的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精选五篇)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给中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创造了条件。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

    信息技术在农村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在农村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我们农村基层的教学,要把现代信息技......

    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历史教学增“光”添“彩”姓名:麻淑慧 单位:山东省高唐县实验中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历史教学增“光”添“彩” 作者:麻淑慧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课......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 运 用现代......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梁永双论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个学科都把它应用到学科教育中,数学教育也......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

    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内容摘要:在教育领域,随着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教育模式新型化。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

    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