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0:2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 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 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 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 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其它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与意义,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教学整合的意义,并对整合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整合 注意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 》 明确指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 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 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 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 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有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信息技术能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我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同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吸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优化课程资源,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提高效率,增加了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信息技术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益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习思路。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对学生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关健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掌握知

识的来龙去脉,利用多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知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而这一环节,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来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方法,教学效果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要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我认为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多媒体在一节课中切入时机,切入量,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必勉强,一般要用在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在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专家型”的媒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扩充新的教学经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终身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充分了解现代化技术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和教师综合水平的发挥。

五、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渴望教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教师板书时的动作与速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聚集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不行,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代替的。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白沙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玉行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产生激励,实现教学导向功能。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技术提供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 1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时,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使学生通过多种交互活动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学生生活中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

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新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讲授《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与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

求,看来是刻不容缓。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的课堂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结合教材采取灵活适合的多媒体教学。

第二,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宜则用,不宜则不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

第三,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建议形成 “层层收集,课课供给”制度。

第四,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减负增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显

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多媒体的交互性还使学生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数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首先必须关心课件的教学价值,遵循教学性原则,即围绕课件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优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表现形式。(2)遵循控制性原则,即课件要有良好的操作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容错性强,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控制。(3)遵循简约性原则,投影的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突出重点,减少无益信息的干扰,在色彩、音响、内容的切入退出运动设计上应简约。(4)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原理要正确,细节要淡化,但允许夸张,力求准确。(5)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使画面美观、逼真、流畅,实现好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第五,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和相关理论。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宜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下力气。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也就是由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好环境,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网上答题;通过BBS、收发E-mail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

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阳金香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交流表达,还有助于扩大学生信息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我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信息技术可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

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可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重、难点。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特别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却是很抽象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恰当地介入教学过程,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64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近似长方形得出: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长方形”边越平直,两条竖的边越竖直,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得出:如果把圆无限细分,拼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这一教例,在传统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的,但由

于分的份数越多,操作难度越大,花费的时间越长,给推理带来的困难也就越大,而电教媒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呈现了圆被无限细分,最终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充分的观察、比较、想象后,掌握了“化圆为方”这一解题策略,较好地突破了难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可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离教”现象,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反

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效果。

作者单位: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联系电话:***或0797-8542841 邮箱:913677547@qq.com

第四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落实上述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传统应用题单独编写、集中教学的做法,把“解决问题”教学分散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教学过程之中,并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景之中,使应用题充满生命活力。作为一线教师,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到新课程下的“解决问题”教学,我们应该对传统应用题教学怎样“扬弃”,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准确把握,以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问题情境创设需务本

许多教师对课标中要求“改变情境的呈现方式,让情境与生活紧密结合”已能很好把握,而对问题情境的核心要求“具有数学味与富有挑战性”突破不大,有的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数学本质。要改进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重视数学本位与学生本体。

数学本位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切入点。无论哪一种教材,其例题的编制都是经过专家、学者认真思考,并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有序发展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其基点是要清楚问题情境的知识点和这一知识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改进教材情境或重新创设问题情境也应在不改变其问题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其次,问题情境必须是现实的、简约的、整合的,教师应该对各种基于生活的情境进行加工,让问题的数学信息便于学生观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尽快激活,而不是让情境牵引学生走向语文类或其他学科类的思考,这也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意所在。

学生本位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学生为本,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已经贴近学生的生活了,那就是以生为本。诚然,这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从心理学上说有认同感。然而,好的情境更应关注的是能否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而让学生长期停留在低起点的问题情境中,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生本”。

把握了“本”才能创新,才能让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从形走向质。我在执教《分数应用题》时,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基本数量关系类同,都是求一个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和)是多少。但相对来说,后一个例题比前一个例题要难理解一点,掌握了后一例题,也就突破了整堂课的难点。所以我把书中的两个例题进行合理调整,把重点放在了与例5类似的问题研究中,而把与例4类似反映部分与总量关系的问题放在练习中,这样集中精力打“攻坚战”,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又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然后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分析,发现书中的例题对学生来说难度不高,而且单一化、封闭型的呈现方式容易封锁学生的思路,为使教学内容对学生充满挑战性,我结合当时情境(去师宗县上公开课)设计了如下例题。

1、出示信息。

这次全乡有许多老师来到了师宗,来之前,在选择旅行社时,发生了意见分歧,起因是由这样两组信息引起的(课件演示):

师宗县五一旅行社

师宗县国际旅行社 凤凰谷七日游

凤凰谷七日游 每人3200元

每人3700元 现降价1/5 现降价3/10

2、解读信息。

(1)看了这些信息,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口答)(2)现降价1/5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课件演示)(3)现降价3/10又该怎么说?(学生口答)

3、猜测。

根据上面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咱们师宗县的老师会选择哪一家旅行社?

以师宗县老师参加大会为主线,既富有现实意义,使学生在对情境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学和实际的联系,形成了数学应用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始终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解决过程重求实

比较传统的“应用题”与现在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中的两个亮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把解决问题向前推进了两步:从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使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原来单纯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二是问题解决过程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提高。在笔者为这些新变化大声叫好之时,也发现了我们有的老师过于“喜新厌旧”,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教学倾向。主要表现在:

1、重开放轻提炼。

许多教师会放不太会收。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一教师首先呈现例题:

在对例题信息进行分析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方法。不一会儿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了各种解决方案: 方法1:8×10×3=240(人)。方法2:10×3×8=240(人)。

方法3:8×10=80(人),80×3=240(人)。方法4:10×3=30(人),30×8=240(人)。

可有一种教师预设的解决方案学生没能展示出来,教师又让学生探究再探究,学生还是想不到,教师只好自己搬了出来:8×3×10=240人,以此来展现方法多样化。得到众多方法后,学生就在教师引导下重点讨论每一步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这些方法正确与否。最后使学生明白一个问题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但都是用连乘的。课至此转入巩固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发现,上课教师已经具备了开放的理念,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以及这些方法的共性与差异、优点与不足在上课过程中缺少提炼,而这些,恰恰是过去传统题教学中最为坚实、最有成果的一环,也是我们当前教学中所应坚持的、继承的宝贵经验。没有提炼的课堂是浅显的课堂,是没有重点的课堂。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过眼云烟,而其中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时的分析、推理、归纳方法是形成学生认知体系的核心,是其以后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所在。

2、重形式轻内需。

有的教师为合作而合作,为操作而操作,只重外在形式,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建立一种概念的表象,会让学生被动参与一些操作,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应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需求感。如当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明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图来理解,在学生想说又说不明白时,让学生先相互讨论、交流,再来表述,而不是学生在教师指令下,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形式需要,为了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而被动地去操作、去交流、去合作。

教学艺术无止境,但实实在在始终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让我们在理解课改理念的同时,不断地思考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

三、问题解决训练要有度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少不了的是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巩固与发展,对于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也就是说,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量度、效度、难度。

训练有度,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当前课堂教学中对这四个度的把握有一些明显的缺失:

1、时间不够,当堂练习成学生课后负担。教师们都知道,要有一定量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但新授时间过多了,在课上匆匆解决两题后就只好把后面的习题交给学生课后解决,这是现在许多问题解决课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我认为一两次可能正常,经常出现就说明教师缺少时间与效率意识。我区扬思中学以教学常规的形式规定课的新授时间与练习时间,并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当堂训练,必有厚报,这也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2、书中习题不用,以自编高难、开放题为荣。在许多公开课中,教师对书中的习题弃之不用,甚至让学生连书都不用打开,只发给学生教师自己设计的练习纸,让学生完成自己编的习题。教科书是最直接的教学资源,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习题的处理上,重点思考在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如何来选择、整合与改编。如我在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书后的练习进行了调整:先让学生完成习题4,解决“单价4元的书,23元、25元最多能买几本,还多几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书中没有的问题,最少增加或减少多少元,能正好把钱用完而没有剩余?从中让学生感悟有余数除法与整除除法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余数与除数之间关系的理解。而后又让学生解决书中的习题3,变动手做为抢答:四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学生有的从日历观察直接得到答案,有的用口算解决„„气氛热烈。接着让学生抢答五月份有31天,又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这时除了刚才两种方法以外,学生又想出了总数加1,余数也加1的新方法。这个练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包括运用原有信息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总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像这样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又有机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3、把情景串当成习题梯度。主题式应用题教学在现在的课堂中常常见到,它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得到信息,减少学生思维的时空跨度。但每一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情景串习题往往容易引起习题难度、梯度设计上的困难,教师需费更多的心思去考虑其习题安排的合理性。但是我们绝不能把一个情景串就当成习题梯度,让学生在简单的重复中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珠街镇中心学校张仁德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于2008年正式建成校园网络,这为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提供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正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⒈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

⒉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⒈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新的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如初三几何《圆心角、弧、弦、圆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的引入,我用一组动画:滚动的汽车轮胎,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我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

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构成一个平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圆幂定理》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这四个命题的联系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内在关系,即同一线段上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是一个定值,于是可以将这四个命题统一归纳成一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与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如抛物线的平移、旋转,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运动以及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CAI的演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⒋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并引导学生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计算

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盐城市冈中小学 王亮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为数学教学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文章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于课堂教学,重点应体现在“辅助”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用得恰到好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是一个......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与思考 摘 要:微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微课设计教学的特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并且......

    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目 录 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本文从我校的教学实际出发, 对于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结合具体的培训方式及教学反馈、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提出需掌握......

    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负担。本文就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

    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思考(汇编)

    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思考 李家街小学张晓强 回顾四年的教师工作,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四年时间是微不足道的,甚至连一些老教师的零头都赶不上,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的心理和思想上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