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3: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公告

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 061920865号

课题类别: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承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

课题负责人:刘金

小学高级教师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

主要成员:崔慧梅、宋春霞、闫春兰、王莉、徐晓、杨敬华、李新凤、李颖、龚秀锦、李莉、刘婕、杨敏杰、孙焕、张雅萍、贺秀芳、刘汝海、宋春颖

目 录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1二、研究结果与应用............................................................................................................1 A.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模式探索...........................................................1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实效性...............................................................2

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2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信息呈现方式,增

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实效...................................................................................3 3.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3(1)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材重点............................................................................3(2)运用信息技术抓住关键,突破难点..............................................................4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探究学习中,提高探究学习效率........................................4

(三)采取任务驱动,多向交互反馈,营造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5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6

(五)发挥互联网资讯平台优势,形成学习共同体.....................................................6

(六)关注学习个体,开发在线学习课程,打造个性化学习的新模式.............7 B.利用新技术合理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8

(一)新兴的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8

(二)新兴的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9

1.与传统形式相衔接 实现课堂的信息化...........................................................9 2.新课堂生成架构 拓展多种交流形式...............................................................10 3.倡导资源型教学应用 拓宽备课的内涵及外延.............................................10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影响...............................................................................................11 成果........................................................................................................................................11 影响........................................................................................................................................11 1.以课改科研为契机,砺炼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11 2.围绕课题研究,提倡有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2 3.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备的投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2 4.将科研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发展..................................13

四、改进与完善......................................................................................................................15 参考文献...................................................................................................................................16精品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公告

天津市塘沽区浙江路小学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1)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使学习过程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此信息技术必须与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和评价等诸多环节相互整合,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本课题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各个环节的有效结合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而信息化教学下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课题研讨的主要目标。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成员均为我校一线数学教师,学科骨干,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又是地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是我校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属科研型教师。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二、研究结果与应用策略

A.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模式探索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有效的学习。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与资源,创设有效学习的新形态,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精品

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使学习过程更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而达到预期的实效目标。

以下我们从日常的教学和学习出发,列举了当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学习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实效性

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信息呈现方式,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实效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架构的有效形成,必须要通过有梯度、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练习巩固才能最终实现。传统课本、黑板、练习卷等呈现方式受载体制约,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展示和练习,而要想实现练习梯度化、多角度、不同层次的覆盖面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借助信息技术却可以轻松突破瓶颈,实现这一切。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为师生提供大量信息,来达到强化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课堂上相关例题、练习的梯度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呈现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多媒体更是专长,其优势所在。这可以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例题与练习,更多地关注题目精品

中的梯度、内在关联、有意识地诱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认知,题目的层次化还可有效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学媒体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材重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效应用多媒体画面呈现规律,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突出教学重点,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建构与内化。

(2)运用信息技术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展示教学过程,揭示内在的联系。

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展示教学过程,揭示内在的联系。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探究学习中,提高探究学习效率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探究学习的弱势,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获取已确定有的结论,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应该用在注重知识获取过程的知识建构上。借助多媒体课件验证、演示、探究,有效地避免了遴选资料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探究环境无法控制等难题,对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正确性起到了引导作用。

比如在数学整合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好学件, 课上设计了观察操作的探究环节,制作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各项特征的演示动画,每个探究的环节还详细设计了相应的观察提示,供课上每位学生探究、验证、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精品

这样的设计有效地避免了以往探究过程中内容很难控制,缺乏有效指导与框架界定的情况,对学生的探究行为做了有意识地引导和规范,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得探究资料标准统一、环探究境一致,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起规范的知识架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方面是普通探究环境无法比拟的。

(三)采取任务驱动,多向交互反馈,营造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 信息技术的引入给合作学习带来了新的形式,如有的课题组的教师制作了学科网站、论坛,将相关资料上传到学科网站,在论坛设立任务及专门反馈板块,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课上交流活动时,每位同学在组里都有分工(可以是各组长制定),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教师布臵的任务。教师充分利用论坛的交互反馈功能,组内的成员既要完成个体任务,又要完成群体任务,小组内是互帮互助的关系,小组间却是竞争关系,为了使小组成绩达到优秀,组内每个个体的成绩都非常重要,因此组内的互帮互学很自然地出现。组间的评价会使小组间产生交流和竞争,适时的重复组间评价会引发小组的改进行动,在竞争的环境下,会产生相应的激励效应,促进组内的每一位成员,从而使学习更有效。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3)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合作学习的契机一定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也不是任何一个问题一提出就立刻讨论,应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空。在此基精品

础上再合作能发挥个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发挥合作的优势。(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打破了以往的信息、知识等的壁垒。网络的出现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从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到架起联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现代互联网功不可没。现在,利用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的特点,课余在网上搜集课程相关的资料,课堂进行交流的学习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应用。而搜集到的学科相关的现实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与自己接触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在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去创新。又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我们伟大祖国建设成就的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师讲授,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有效地拓展和延伸。

(五)发挥互联网资讯平台优势,形成学习共同体

现代互联网的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聊天工具(qq、MSN)、论坛、博客等为个体参与网上学习提供了工具或载体。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协作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些新形式也应运而生。

这里的学习共同体包含两层面:即教师与学生都可形成学习共同体,而且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之间是相互协作、互相促进的关系。

(1)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们在探索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借助电子邮件、博客、学习网站、论坛、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的形式,建立交流群体,得到本学区内外学校同行、甚至是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这样不仅能为教师们提供经验共享的平台,同时能够其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并由此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同行一起探讨研究,逐渐提高整合的有效性。实践中可以考虑建立更高级别的区域学习共同体,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精品

各学科的教研员牵头,开展网上研讨、指导资源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利用,以及区域资源库的建设、维护等基础工作,以求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资源库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及教研员信息技术整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的效益。

(2)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老师的协作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各自的解决办法,通过论坛、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即时通工具聊天,或在“BBS”上发表贴子交流,并讨论其可行性。学生要掌握一些信息搜索的策略,利用web浏览器和检索工具(如google、百度等)、在线图书馆目录、杂志、报刊索引从多种信息源检索和获取信息。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量巨大,但又良莠不齐,师生、生生之间必须要经过充分地交流与合作,进行信息筛选,才能使所获取的信息是有效的,不至于成为一堆信息“垃圾”。要注重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这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对新知识认知、建构、内化的重要过程。学习共同体中的评价尤为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学习过程。师生应该共同形成开放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则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可以采取多项目、多途径、多形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灵活、有效、开放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六)关注学习个体,开发在线学习课程,打造个性化学习的新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与网络环境的完美结合,使得我们能编制出更加针对学习个体、能够跟踪学习过程、对个体自动实行测试、并根据反馈调整学习进程和内容的个性化学习课程。将开发的课程放到互联网上,使学习能够摆脱时空束缚,大大拓展了学习的自由度等等。目前网上出现的一些在线学习的课程,是此种类型的代表。

开发个性化学习课程软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课程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有效检测等的设计,还要对受众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有所考虑,综合各种因素,统筹设计安排。个性化学习课程可以实现真正的一对一的学习,真正地关注每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映,并根据反馈结果,对学习做出相应调整。虽然优势明显,但开发个性化学习课程难度大,要求高,系统性强,周期比较长,需要人力、物力、财力问题比较突出;在线学习课程需要相对较高的软、硬件和技术的支撑;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发展。但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方面发优秀案例。如以天津市电教馆为主打造的“空中课堂”,项目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学精品

校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突破了影响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资源瓶颈,同时也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成为在线学习系统优秀的成功案例。学生们只要登录“空中课堂”,就可以与市内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空中课堂”网络平台已拥有优秀教师录制的64门精品选修课,总授课时间达到1758课时,讲稿1500个,试题1.5万道,试卷1322套,可同时支持10万名学生在线学习。

互联网能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应该远不止这些,更多的仍需我们去发掘探索。教育信息化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步向我们走来,而如何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其数字化的资源,使其在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都将是一段时期内我们重点关注、共同探索的目标。

B.利用新技术合理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正在成为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利用新技术合理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则是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

(一)新兴的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

近年来出现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以其出色的表现,正在逐步成为代替传统黑板,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有效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较好地适应了课堂上教师“边走、边说、边写”的行为习惯,而且教师和学生不用再“吃”粉笔灰,真正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课堂成为教师、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是科技与人文兼顾的一个范例。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进入中小学教室,成为各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主流模式。在我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应用也已经开始了多年,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教学变革的重要突破口。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由电子感应屏幕、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组成。电子感应白板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其作用不仅相当于投影幕并能代替传统的黑板,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二)新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自2008年起实现了将所有班级教室改造为多媒体教室,并陆续为40间多媒体教室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交精品

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交互式电子白板代替投影幕而出现了互动课堂。互动课堂让教师从电脑操作中解放出来,直接站在电子白板前教学,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以电子白板的普及应用为代表的互动课堂,更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1.与传统形式相衔接 实现课堂的信息化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平台引入课堂后,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建构了一个类似传统“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呈现多媒体资源的同时,可以直接在所呈现的图片和文字上进行“标注”“书写”和各种人机交互操作,教师不用改变“板书+讲解”的教学行为,弥补了播放PowerPoint的一些缺憾。基于交互电子白板平台的“PPT讲义+标注”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过程中的的主要模式。

由于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所以,课堂教学活动能保持较高的结构性,而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性,反过来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交互白板在教学过程的一些环节起着资源和展示平台的作用,较好地融合了黑板、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的功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了支持作用。

在备课环节老师们的重点是“准备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改变以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先怎么讲,后怎么讲”的模式。教师不再仅仅用PowerPoint写讲义,而是根据教学活动准备各种教学资源,并将图片、照片、动画或课件等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课堂上调用。上课时,教师依旧可以写“板书”,而不是以“字幕”代替,教学进程随师生活动推进,课堂上资料的调用比使用传统的“挂图”还要方便。调用时,教师只需“点击”或“拖动”,从而摆脱了以往传统教学及使用PowerPoint的结构化束缚,课堂教学恢复了以往“黑板+粉笔”时代的灵活性,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起到了支持作用。

2.创新课堂生成架构 拓展多种交流形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教师与课程资源之间互动交流,构成了互动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现实也最经常的体现是:“懂——不懂”。了解“懂”或“不懂”最直接的就是课堂问答,并实时统计、反馈结果,让教师轻松快速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而言拥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素养和个性的舞台,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充分发挥。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推拉、拖放、探照灯、隐藏、拉幕、涂色等功能,提高了视觉效果,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精品

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平台,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活动。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与其他同学共享,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研究中据老师们反映,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倡导资源型教学应用 拓宽备课的内涵及外延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资源型教学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应用资源库中的素材,通过电子白板系统形成自己的电子教案,交互式电子白板使教师应用资源生成数字化教案的过程变得非常方便。并且,由于白板系统兼容微软操作系统的各种软件,所以在白板上可以应用的课程资源就变得更加广泛和开放。白板系统软件制作的“数字化课程”,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白板的交流,会自动储存,学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设计内容,储存为课程的个性“数字化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以往的知识内容并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成为教师以后教学和研究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把整个白板上的“数字化教学过程”储存成为学科教学的电子档案和课程资源,成为教师今后授课、总结和反思、研讨、交流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有利于教师开展团队教学研究,也为教师备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在“教师活动—媒体使用—学生活动”模式组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交互电子白板调用资源创设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或讨论,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协助并围绕学生提出的疑问参与讨论,学生在交互电子白板上呈现自己的发现或观点,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一切丝毫看不到为使用媒体而使用的做作,课堂上如行云流般自然流畅。

白板的应用已经是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毋庸臵疑,信息化的课堂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影响

 成果:

本课题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1.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在天津电教、电化教育研究精品

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课题参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等在不同层次的杂志上发表或者在国家、地市区级比赛中获奖。不完全统计,相关论文各级各类获奖总数36篇左右。课题组遴选出36篇组成本课题的“优秀论文集”。

2.优秀教学案例:课题研究过程中共积累了40余个教学案例,课题组筛选出了24篇优秀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均在不同级别的竞赛评比中获奖,组成本课题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集”。

3.优秀课件: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课件,有的课件参加全市乃至全国不同形式的比赛,并获得各级各类奖项。遴选出的优秀课件总数在68个左右,形成4张“浙江路小学优秀课件集”。

4.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相应策略。

5.充分利用设备优势,对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影响:

本研究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的理论,为今后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和经验。

本课题的研究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以课改科研为契机,砺炼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研究中我们感到课程改革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在利用现代教育理论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校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注重发挥教师的潜能,从而历练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我校今后长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制定了明确的年度目标。每学期学校都为全体教师购买一本必读书,学校图书室也增添了大量的各类书刊,使教师站在国内外、过去与今天不同的角度跟随教育大师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起点高、角度广,有效地提升了老师们教育思想的认识。

我校几乎所有的现岗教师都通过了天津市教育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的考核。学校要求教师写万字笔记,现以《细语微言》为题集结成册三本教师读书感言。同时,我们还先后邀请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康万栋教授到校讲座,天津市教科院王晓辉教授为全体数学教师作思维训练研究的引领,天津师范大学柳长友教授为全体教师做心理学解读、北京芳草地小学的领导和老师到校对快速阅读教学进行研讨。此外,每学期学校精品

都要对全体老师进行校级专业知识的理论考核……这些培训与考核有效地提高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为了激活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我校于2008年初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聘请师大教授、市教研员为导师,以期引领老师们迈向更高层次,推出更多名师。

学校加大了对学科组长的培训,先后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信息等二十余人次的学科组长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教学竞赛、交流、展示、培训等活动,让学科组长率先与国内各学科领域的专家、特级教师近距离对话,让他们感受各省市课程改革的热潮并把课改的新信息、新动态带回来,以“学习、收获、交流”为主题汇报外出学习的感受,带动全校的课改工作。对于学科组长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科组长的素质,也确实起到了“二传手”的作用,对带动全校的课改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围绕课题研究,提倡有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深化课题研究,学校又确立了《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子课题,围绕“有效教学”的研究,扎根于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的教师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编辑了《思维训练题库》,课题实验教师定时上交教学反思、教学效果反馈分析以及试验心得等。2008年我校的五年级95名学生参加了第十三届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有6人获得一等奖,11人获得二等奖,22人获得三等奖,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获奖人数占全区获奖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今年“迎春杯数学竞赛”中全区4名一等奖获得者中就有我们学校的两名学生。2008年5月初我校作为塘沽区小学的代表迎接市级教科研检查,受到外区的领导的好评。

3、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备的投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校近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学校每个班改造成多媒体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实物站台、音响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等设备,建成了千兆基础的校园网络。目前拥有41间多媒体教室,2间信息技术教室、一间电子备课室、电子琴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室、校园网络中心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一代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等早已走进平常的课堂,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教学工具。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上搜集资料运用于课堂、发送电子邮件传送精品

论文、报告、课后反思等已成为教师们日常必不可少的功课。现在我校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比率呈逐渐上升的形势,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好处的同时,学校及时引导开展培训、示范,推广优秀教学模式,使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投身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来。

电子备课自2005年伊始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尤其是五、六年级的数学组,在此方面业已日臻成熟,其成果堪称我校的典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校教师网络应用水平也由原来的看热闹,逐步发展到利用网络、应用网络这一层次上来。教师博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并将教育教学由课堂有效地拓展到了课外,成为连接学校、家长、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我校数学教师以BLOG为平台,搞好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在BLOG中,他们书写着自己的教育故事,流露着自己的教育心情。这两位教师利用BLOG,为家长提供教育孩子有效的方法,向家长汇报单元检测成绩,为学生提供同步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将科研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发展

(1)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教研活动,有力地推动科研课题的研究进程。

学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人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教研活动。研讨、六年级定期会诊等等即时性教学研讨活动确实更具有实效性,有力地推动了科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定期教研组内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录像、研讨精品课程,并做好分析、比较等工作。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选,要求每个教研组有专题,有计划,有讨论、学习记录,有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成果。

听课、评课是我们着力推行“有效教学”的又一平台。尤其是校级展示课,改变了老师们只听不评的做法。老师带着“新课堂教学氛围评价表”走进课堂,听课后结合标准写出评课意见,上课、评课能力均得到提高。同时,组织的同学科听评课活动,使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大家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呈现出浓郁的研究氛围。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优秀课的观摩,覆盖学科和人员非常广泛,以数学为例,学期内外出学习、观摩的教师可达几十人次。

除此之外,学校还注重日常影像资料的积累,2007年起我校建立了光盘档案,将学期内重要的活动与我校教师的优秀课堂实录等纳入其中。目前为止,档案中的课例录像等声像资料已初见规模。

(2)开展整合课例设计的交流,通过课题组成员参与典型课例的实精品

施过程,及时发掘与总结实践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的基础。

除了常规的固定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以外,我们更加关注组内的即时教研。每学期的组级研究课虽然是多年以来坚持的常规教学工作,但是我们要求组级研究课必须看出组内教师不断研究、改进的轨迹,突出组内研究氛围。每节课后,教学组会留下来及时和授课老师交流意见,组内教师们利用空节再商议再调整,直至最后产生“精品课”。

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密切关注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学生产生的各种作用,探寻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每学年的一年级和五年级的组级研究课还都承担全部面向家长开放的任务,“让家长满意不同阶段孩子的培养效果”这一目标督促老师们对组级研究课更是精益求精,热情不减。

(3)构建和谐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教学组或定期全面检查、或随时课堂检测各年级各学科老师的教学效果,每次考试都对各班成绩科学、详细分析;每学期的期中教学分析会帮助老师们共同查找问题,想对策。更多的时候教学组走进年级组,和老师们共同分析单项正确率,根据卷面直接查找漏洞,商议补漏措施。

坚持培养学科特长生,数学老师无偿为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拓展训练,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出“浙江路小学学科特长生”,并进行大力宣传,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家长积极性。

连续稳定的教学质量跟踪、检测与激励手段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学生顺利升入中学打下坚实基础。2007年毕业班成绩显著,其中有64人获“优A”,人数居全区榜首。6人考入天津外院附校,学校被授予“优质生源基地”。2008、2009、2010年学生的“优A”人数与毕业班成绩一直在塘沽名列前茅,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四、改进与完善

1.研究中我们感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着年龄段的差异。为此,在相应的整合形式、整合点与侧重方面应该有所不同。比如,一二年级学生没有什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所以低年级的整合策略要以创设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为主,以教师演示讲授为主,而其他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动手操作的练习要予以保留。同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也是有着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但针对低中高年级如何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发展特征,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信息技术与精品

课程的策略,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特点的侧重点,尚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要实现有效的整合考虑的不仅仅是教材、知识点等因素,设计整合课程时要以整体的角度出发,要将影响课程教学的诸多因素例如如何突破教材的知识及重难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问题、学生发展的个体状况、学生发展的平均水平,恰当的学习方法及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具的选用,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理问题,教学过程以及相应软件的设计和制作等结合在一起,统筹分析,综合考虑。但如何有效地设计整合课程,将其过程流程化、正规化,做到合理控制风险,有效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也同样是我们研究中面临着问题。

3.网络的的出现给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带来更大的发展前景,但要真正实现数字化的教学平台,尚需巨大的投入以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运行,这是否符合经济原则,尚待考究。虽然我们憧憬着建成后能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但经济实用合理有效恰恰应该是第一位的,不知道盲目的投入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回报,异乎这种投入与产出相比是否值得,这方面我们正在摸索。

4.信息技术说到底应该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处理信息的工具。那种为信息而信息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不应该剥夺学生感观实物的机会,实践观察和操作体验是任何信息技术都替代不了的,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呼吁大的信息观,使其超越信息技术的表达范畴,覆盖我们的所有感管,在这种观念引领下,树立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整合。

5.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现在变得很容易,但要在将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提炼、梳理、加工却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如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正在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当务之急,但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涉及到个体的信息素养、知识层面等许多方面,并非能一蹴而就。

6.教育信息化虽然拓展出多种形式,但作为学校,课堂教学仍然是第一位的,因此课堂教学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目前研究中教师使用的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很好的处理了传统黑板粉笔式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过度问题,电子白板具有所有的多媒体功能,难能可贵的是还具有丰富的交互功能。但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共享,使用的培训和设备的保养等具体问题,同时电子白板的引入,加剧了资源利用的需求,如果还是要各自精品

搜集、各自为战则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很明显,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又变得迫在眉睫,但如何建好、用好资源库,使其能够发挥作用,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又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课题。

7.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掌握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才能符合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不是越多越好,当今的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工具,拓宽教学以及反馈的途径也是目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8.拓宽教学与学习的渠道,创设协作学习新模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使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是我们的美好设想,但具体到操作层面,面临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各种教育信息的整合,网络平台的利用,相关课程的开发,运行的机制等等林林总总,不计其数的难题,而这些往往是区区一个小学校不能解决的,在这种环境下,选择一条什么样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也是当前我们需要权衡的。

第二篇:浅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已成为当前创新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就是通过小学数学课把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视、听、交互功能合众为一,产生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随时可以反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能把极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生在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感官的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用课件出示:明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他的爸爸准备用长3dm,宽2dm的墙转装饰厨房的墙。如果用这样的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吗?最小是多少分米呢?这节课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把数学融入生活,从而给枯燥的数学增添了色彩,学生和知识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被启开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为学生自主研究性的学习提供了一片沃土。具体形象的事物能让学生激动、兴奋,注意力集中。如果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段录像,或让重点内容闪烁几下,或具有动画效果,都可以引起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定向运动的录像,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行动路线,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对分类结果的注意与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以此为契机,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适时恰当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持续下去,定会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精彩。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其产生兴趣,就能很好的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地理解,从而能够帮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一课时,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 就是 张(课件演示)。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用除法计算,但计算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这时用多媒体出示:把3块饼叠在一起,即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1/4,再通过演示,使一个1/4 变成3个1/4 块,再把3个1/4 块拼成一个圆饼的3/4(课件演示)。通过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巧妙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把重点知识、难点内容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学得有目标,学得有信心,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而且把更多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加大课堂学习密度,节省许多传统方法浪费的时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上《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可以播放经过处理的某一电视剧或电影中车水马龙的场景,或者拍摄一段校门口车流录像,制成课件,让学生统计各种车辆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镜头的总量。这样可以免去实地调查这一环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朋友的一天的生活,每个时间段小朋友在干什么(起床、吃饭、上课、做操、游戏、写作业、睡觉等),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很形象的感受到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在教学1时=60分时,可通过动态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最后,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个教学片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达到了最优化的境界,这光靠教师的讲解靠传统的教育媒体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中抽象、概括得到的,而儿童的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我们只有将一些数学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转化为学生看的见、摸的着又易于理解的内容,才能便于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如:我们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将割补、平移、翻折、变形等各种解题方法均能在电脑中灵活运用,将组合图形分析个清晰、透彻。再如,在求组合图形的周长时,看起来长长短短,十分复杂,但只要在电脑中将一些线段稍作平移,学生便会恍然大悟,很快求出答案。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认识过程包括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创设思维情境,促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表去探索、去思维,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尝到掌握真知的乐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的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五、巩固练习中的运用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针对性的练习课件、系统复习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突出,是传统方法所无可比拟的。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它的最大最大优势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中系统整理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题游戏题《看谁先到夺红旗》,让学生完成。学生学得积极,理解得透彻,激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只要我们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是数学教学改革征途上的一大亮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会更加灿烂!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案例

高艳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促进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如果按信息技术类型及主要使用者分类,可将教学方式大致分成4类:教师演示为主型、学生应用工具软件为主型、学生应用网络学习为主型、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为主型。

(1)教师演示为主型。这种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方式是在现有教学方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学生一般通过大屏幕观看。

(2)学生应用工具软件学习为主型。这种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后的新“亮点”,也是正在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教学方式。

(3)学生应用网络学习为主型。网络化教学方式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通过实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电子课件和教师板书等教学要素,使师生进行双向视听、生生之间协作学习、共同探究,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了充分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网络化教学方式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可以使教学活动时时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可以随时与教师、同学探讨问题,进行交流。

(4)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为主型。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利用传感设备,或键盘、鼠标等设备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研究、探索、体验的教学结构形式。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多数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制作技术的日趋成熟,教师制作的课件日趋完美,越来越好地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有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上机操作进行学习,并逐步向引导学生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目标努力。

“方向与位置”一课的课件。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认识了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还学会了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在此基础上,将确定方向、测量角度和按给定的比例计算出实际距离等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表述物体所在的方位,即能够看图说出某个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偏多少度以及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教学设计是在学习例题之后的一节练习课,是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是在机房通过上机操作进行学习的。

教学流程

看图识别方向 计算实际距离 综合应用

谈话、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识别8个方向 根据给定比例测量计算距离 观察(奖励 套圈)操作

进一步识别方向并估测度数 解决问题 设计、介绍心目中的游乐园(项目、方位)

(一)创设情境,识别8个方向

1.首先创设情境:几个小朋友想去游乐园玩,约好在游乐园门口集合,可是他们现在不太清楚游乐园在什么方向,你能做个向导帮帮他们吗? 2.出示课件:8个同学出现在游乐园不同的方位,说出游乐园在什么方向。

(二)出示游乐项目课件,说出各个游乐项目所在的 方位

大门的正北方向有哪些游乐项目?观览车的正南方向有什么项目? 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有哪些游乐项目?

(三)“激流勇进”和“快艇”都在“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为了更准确地说出所在位置,需要测量度数。

估计一下“激流勇进”和“快艇”在“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约多少度。然后利用电脑课件中的量角器进行测量。

(“激流勇进”在东偏北40°,“快艇”在东偏北60°)再看看“旋转木马”的西偏北30°是什么游乐项目? “旋转木马”的西偏南45°是什么游乐项目?

(四)运用按比例计算实际距离的知识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王朋想玩跳伞,小丽想玩过山车,比比谁先到达地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速度、路程)2.出示信息

有关速度:小丽2米/每秒,王朋3米/每秒 有关路程: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米。将图印在纸上让学生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3.解决问题

(四)综合应用(综合运用有关方向、度数与实际距离的知识解决问题)1. 解决第一个问题(观察为主)

(1)提出问题:他们9个人分散活动1小时后,约好到观览车的西偏南45°大约120米远的一个游乐项目去玩,你知道他们要一起玩什么游戏吗?猜中有奖。2.套圈游戏(运用数对表示位置)问:现在被套住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 你能套住位置在(3,5)的小动物吗? 它是什么动物?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分组:两名同学一组,一人指定位置一人套,一人套一人说套的动物所在的位置)

3.解决第二个问题(动手操作)

玩过套圈,小丽他们要去游乐园里的一个凉亭吃午饭,看看你们的图纸上有凉亭吗?(没有)如果凉亭在旋转木 马的东偏北50°、40米远的地方,你能在图上找到凉亭的位置吗? 请你用小图标贴出来。(利用鼠标拖动)4.设计心目中的游乐园

(1)打开课件2,试着自己设计。(2)学生展示和介绍设计成果,要求清楚 地表述游乐园里各个游乐项目的方位。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由点击,随意拖动,教师也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切换到大屏幕上,与全体学生交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目前,我们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方面还缺少实践,但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本领,可以为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创造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的网络教学一定会越来越普遍,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让我们共同为此努力。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案例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案例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案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促进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如果按信息技术类型及主要使用者分类,可将教学方式大致分成4类:教师演示为主型、学生应用工具软件为主型、学生应用网络学习为主型、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为主型。

(1)教师演示为主型。这种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方式是在现有教学方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学生一般通过大屏幕观看。

(2)学生应用工具软件学习为主型。这种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后的新“亮点”,也是正在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教学方式。

(3)学生应用网络学习为主型。网络化教学方式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通过实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电子课件和教师板书等教学要素,使师生进行双向视听、生生之间协作学习、共同探究,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了充分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网络化教学方式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可以使教学活动时时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可以随时与教师、同学探讨问题,进行交流。

(4)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为主型。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利用传感设备,或键盘、鼠标等设备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研究、探索、体验的教学结构形式。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多数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制作技术的日趋成熟,教师制作的课件日趋完美,越来越好地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有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上机操作进行学习,并逐步向引导学生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目标努力。

下面为大家介绍 “方向与位置”一课的课件。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认识了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还学会了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在此基础上,将确定方向、测量角度和按给定的比例计算出实际距离等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表述物体所在的方位,即能够看图说出某个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偏多少度以及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教学设计是在学习例题之后的一节练习课,是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是在机房通过上机操作进行学习的。教学流程 看图识别方向 计算实际距离 综合应用

谈话、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识别8个方向 根据给定比例测量计算距离 观察奖励 套圈)操作

进一步识别方向并估测度数 解决问题 设计、介绍心目中的游乐园(项目、方位)

(一)创设情境,识别8个方向

1.首先创设情境:几个小朋友想去游乐园玩,约好在游乐园门口集合,可是他们现在不太清楚游乐园在什么方向,你能做个向导帮帮他们吗?

2.出示课件:8个同学出现在游乐园不同的方位,说出游乐园在什么方向

(二)出示游乐项目课件,说出各个游乐项目所在的 方位

大门的正北方向有哪些游乐项目?观览车的正南方向有什么项目? 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有哪些游乐项目?

(三)“激流勇进”和“快艇”都在“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为了更准确地说出所在位置,需要测量度数。先估算,再测量

估计一下“激流勇进”和“快艇”在“旋转木马”的东北方向约多少度。

然后利用电脑课件中的量角器进行测量。(“激流勇进”在东偏北40°,“快艇”在东偏北60°)再看看“旋转木马”的西偏北30°是什么游乐项目? “旋转木马”的西偏南45°是什么游乐项目?

(四)运用按比例计算实际距离的知识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王朋想玩跳伞,小丽想玩过山车,比比谁先到达地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速度、路程)2.出示信息

有关速度:小丽2米/每秒,王朋3米/每秒 有关路程: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米。将图印在纸上让学生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3.解决问题

(四)综合应用(综合运用有关方向、度数与实际距离的知识解决问题)

1. 解决第一个问题(观察为主)

(1)提出问题:他们9个人分散活动1小时后,约好到观览车的西偏南45°大约120米远的一个游乐项目去玩,你知道他们要一起玩什么游戏吗?猜中有奖。

2.套圈游戏(运用数对表示位置)问:现在被套住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 你能套住位置在(3,5)的小动物吗? 它是什么动物?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分组:两名同学一组,一人指定位置一人套,一人套一人说套的动物所在的位置)

3.解决第二个问题(动手操作)

玩过套圈,小丽他们要去游乐园里的一个凉亭吃午饭,看看你们的图纸上有凉亭吗?(没有)如果凉亭在旋转木 马的东偏北50°、40米远的地方,你能在图上找到凉亭的位置吗?

请你用小图标贴出来。(利用鼠标拖动)4.设计心目中的游乐园

(1)打开课件2,试着自己设计。(2)学生展示和介绍设计成果,要求清楚 地表述游乐园里各个游乐项目的方位。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由点击,随意拖动,教师也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切换到大屏幕上,与全体学生交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目前,我们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方面还缺少实践,但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本领,可以为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创造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的网络教学一定会越来越普遍,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让我们共同为此努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对小学生活数学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近年来,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它要求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小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

把生活数学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儿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数学课堂的生长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 1

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该课题实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挖掘与运用。我们审视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能从中获益的各种资源,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资源最感兴趣,能在学习生活数学中获得积极的独特情感体验。

“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核心概念界定

生活资源:生活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事、物)小学数学生活资源:来源于师生身边的一切可以用于小学数学课题的事,物。

挖掘: 运用: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直是我国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适应时代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才能加以利用,才能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理论,它的理论对于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研究的指导意义体现在(1)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目标完成。(2)掌握学习应用策略,强调了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3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挖掘和运用生活中数学资源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2、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活动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3、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具体想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运用:

1、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检查复习→情景模拟→导入课题(2)自主尝试,探究问题。出示例题→提出要求→学生尝试(3)合作引导,解决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4)拓展应用,延伸问题。问题开放→汇报交流→课后实践

2、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3、留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这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环境。(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七、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发及调查法 具体做法:

1、收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反思现实问题,为课题的顺利研究打下基础。

2、落实实验班级和教师,做好测试。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并制定实验方案与计划。

3、根据目前国内相关的几种生活中的数学策略进行试验,初步探讨适应自己的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5年3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和探讨,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付诸实践。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 具体做法:

1、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素材,并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扩大课程资源的范围。

2、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发现数学现象和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模拟生活的活动对数学概念、法则进行具体操作、深化理解。

4、让学生在生活中消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和推广阶段(2015年4月——7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第二阶段的实施结果,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运用。

主要方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结题与验收阶段(2015年8月——12月)

主要任务是在继续进行实验同时,总结实验成果,以论文、总结、个案分析、教学软件、实验报告等形式公布实验结果,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精选合集]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 陈扬彬 (深圳市荔香中学,深圳 518051)摘要: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数学课程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稻庄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课题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我市的信息技术环境在历经四大工程(“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稻庄镇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从而为小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我国面向二......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课教学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课教学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密不可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的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的策略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的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方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方案实验课题组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二、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信息时代,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