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6: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能力的研究性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形成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设备来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合理地把信息技术融合在美术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整合 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重大改革。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完美整合,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操纵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的常用工具,使学生的学习资源能够与全球信息相连通,不仅突破了教材和教师知识的局限,而且突出了美术教学的生活气息与时代特征。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技术,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记忆和自我创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在研究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教学内容以及所教知识的本质、规律以及内在与外在联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教学设计与教学创新的能力。从而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不断探索和设想,进而使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显著特征是交互性。课件中的交互性设计,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并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有效指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既是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还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整合。在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的优势之处。

一、整合的原则

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美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教师在自主创作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哪类内容(绘画、工艺、欣赏)是教学所需要的,从而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此方面能提高学习效果的信息,哪些地方不适合用,也不能勉强给予套用。应有一个基本的整合原则,如下:

1、教学目标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体现在不同学生身上,达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性表现,个体身心素质潜能的社会化,有利于建立学生主体性的个性结构,培养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以引导为中介转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因为,教育不仅是灌输,更在于开发。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创作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本质是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促进美术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教学合力,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达到动力机制。

4、教学形式多样化原则。建构小组集体性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系统更能达成美术教学的目标。尤其在美术欣赏课中,充分开发课堂的集体交往、人际关系、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氛围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

5、教学网络创造性原则。通过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美术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是教师个性化教育艺术的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内容的指导,从学习方法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承认差异性,包容多样性,诊视独特性,鼓励创造性。

二、整合的过程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回忆、想象、创造的能力。观察是一切的开始,由于课堂教学、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不可能带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视觉范围受到限制。只靠教师凭空说,显得空洞、乏味,学生也感到茫然。多媒体技术可集中多种素材,穿越了时间、空间,极大地增强了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在人教版美术第五册《星空的联想》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星空的视频资料、图片,配以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直观地感受到星空的美,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从而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2、善用多媒体,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美术的学习中,由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等原因,如果课本没有充足的图片资料,学生就不知老师在讲些什么。如在教授人教版美术第八册《诗情画意》时,课本上只是简单地给了一些国画图片。这对于许多没有接触过国画训练的学生来说,老师在怎么说,他脑海中形成不了画面。但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网页浏览,了解到中国画艺术特点。通过图片和影像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了国画的不同种类和文化底蕴。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国画风格。这种效果是一幅美术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在人教版美术第八册《我和我的小伙伴》中,对学生来说人物的动态和重心的把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对人物重心的把握。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形式,就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与把握“重心”的概念,这种有选择的动画和影像视频资料就可以让我们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活用多媒体,扩充课内的信息容量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认识美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多而不乱、信息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在《夸张的脸》一课中,我们把“金山画王”作为一个切入点,用它作为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把两门看似无关联的学科联系起来。“金山画王”是一个用于绘图的软件,它的功能非常丰富。它提供了铅笔、擦子、尺子、颜料等工具,而这些都是美术课上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在利用金山画王操作技术的同时学习美术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这样我们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4、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 人们讲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大概更是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音乐是流动的,它与美术具有天然内在的联系。自古以来,音乐家因画作曲,美术家因曲作画的事例举不胜举。音乐除了形象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情感特征。音乐具有感情性,情感具有感染力,相对于美术作品而言,音乐更容易打动人,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例如,在欣赏范宽的中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时,可以用Powerpion制作教学课件,以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画面中那种巍峨、崇高的意境,随着音乐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高昂的旋律中展现。再加上教师对作品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既表达主题又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同时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打破“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变成现实。

三、教学模式的建立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与美术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但对于美术中不同课型的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为此我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分为两种基本教学模式:

1、辅助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使信息技术完全为美术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课件或网页的形式来呈现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后,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多媒体提供的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然后,进行创作、评价、反馈。整个教学基本模式如下: 引导

教师

学生

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感受情景,对学习目标感兴趣

提出学习任务,提供信息资源

学生探讨、进行创作

组织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评价、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也保障了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学特点。同样,教师也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网络环境下的主探索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最终完成研究任务。在美术教材中,欣赏.评述课比较适合,根据教材内容,不可以课后延伸。如:中国(外国)古代优秀动画,古代的陶瓷艺术、丰富多彩的玩具等等。内容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般以单一美术内容学习为主,如“小朋友的画”,小学高段以综合美术内容学习为主。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模式如下: 引导(情景设计、问题导向)教师:

评价讨论

学生: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讲诉心得体会

四、整合的优势 从概念上讲,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美术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中,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将各种教学要素综合地加以考虑,使美术学科学习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 其目的就是实现学科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那么,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存在哪些优势呢?

1、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恰好就是通过图文、音像、动画等多种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更多的信息,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现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反思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态度。产生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的因素有:新颖有趣,充满感情因素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与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某些教学情景引用多媒体进行导课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是一段录像一张照片或是一段音乐。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蜻蜓飞飞》一课中,我在导课时利用计算机播放有关蜻蜓的录像,由于播放的内容是色彩鲜艳的蜻蜓,并配有优美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这个有趣的“蜻蜓飞飞的世界”,学生们都被这些多彩的图像世界所吸引。

2、信息技术的引入,丰富了教学资源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所学的某些欣赏知识往往不容易消化,各种感官对作品信息的接收还不够充分。但信息技术的引入,利用其图文声像画等呈现给学生,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到位,使美术欣赏课变成“老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因为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在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藏书票》一课,教授版画雕刻时,传统的美术课就只能挂几幅挂图,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搜寻有关雕刻的素材,再让学生对这些雕刻进行欣赏、比较、消化、讨论,最终达到理解,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许多。

传统的美术课堂的导入可能是通过讲故事、谈话、游戏、作品展示等方式,但现在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如采用更多的名画、录像和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入,这些在网络资源上可以很容易找到。在教学古代陶瓷艺术欣赏时,传统教学只能通过挂图教材等资源,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供学生欣赏、了解等,让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青花瓷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青花瓷的历史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青花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陶瓷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

3、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技法课认为,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标准是其画得像不像。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的作品画得都不像,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而且在画水彩、水粉、国画时,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颜料的调和度、明度等要素把握不准确,导致效果不理想。但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绘画大师,而是让学生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培养其审美的能力。如果我们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教材中“金山画王和画图软件”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我们就能突出这个重点和突破这个难点。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风来了》时,本来学生要准备彩笔,而且很难把风瑟瑟的感觉表现出来,如果引入了画图工具就简单多了,学生可以利用画图中的剪切、粘贴、复制等工具就可以把这幅画顺利完成,特别是利用画图中的喷笔工具很容易就能画出各种不同状态下的风的感觉。而且利用这个软件可以绘画出各种不同的景色,如利用图形工具绘画出各种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只需简单的操作加上一些技巧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还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另外,还可以运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利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个人已根本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因此,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向。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进行整合时,学生能够很容易获得欣赏优秀作品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而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视野,看到百家思想。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工具,我们能从里面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但它并不是让学生坐享其成,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各种信息。这就需要学生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风的魅力》一课,教授学生做风筝时,先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风筝的资料,交流讨论风筝的特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就能够形象地了解到风筝的构造特点,不仅培养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而且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还给予了学生美的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

五、结束语

当然,小学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能给美术教学带来许多优势,但是,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混合,而是把各种教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也就是教学上所说的“教学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的整合,它的主体应该还是美术课程本身,而不是信息技术。我们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以牺牲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小学美术,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在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调控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导致学生“只是玩得开心”,而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实效。

【参 考 文 献】

[1] 苏景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多位一体[J].华章,2008(19).[2] 边秀梅,刘小兰.中小学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5] 陈卫和主编.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米竞,李建耀.必然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9).[7] 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2001(12).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以信息化整合 英语 教学,就是将 现代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以 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教育 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 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段话不仅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目标,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即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的指导下,把 计算 机和 网络 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英语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有力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是进行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四结合有四个方面:1.各学科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改革;2.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3.教学中充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4.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 中国 教育的主攻方向,它可以培养大批具有把 自然 科学、社会 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相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科学素养人才,它甚至可以促进教育跨越式的 发展。

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再是教学 内容 的简单呈现,而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它以超文本超链接的学生的疑问,在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得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单词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何克抗教授在他专著的《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中指出: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离不开表象。语言的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结合将不能表达任何思想,任何抽象的言语概念也是来自与具体事物的表象。因此,英语单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相结合则难以表达单词的意义。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接触的事物不够广泛,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笔者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网络资源提供外部刺激的多种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存储知识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味觉等。心 理学 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再加上网络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生动直观,我们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dog,cat,mouse,elephant四个动物名称时,让学生从互联网和学校资源库中查找了大量介绍这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影片片段,制作成了网页型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有关这些动物的信息,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与他们近在咫尺。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上述单词,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 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小学英语单词的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 方法,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中去学。

因此,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游戏强化了对 英文 单词这一抽象的言语概念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句型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情景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听说认读为主要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交际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

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近几年来,我校就 “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 ” 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以下表所列内容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这正是整合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整合了;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美术设计欣赏》,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 Phsotoshop 软件设计图片,将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它们的整合将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既能够达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提高学习效率。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欣赏 ? 评述----资源浩如烟海,查找可随心所欲。

“ 欣赏 ? 评述 ” 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欣赏 ? 评述 ”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 “ 欣赏 ?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小学美术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仍是缺乏资源。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 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2.设计 ? 应用----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对另一学习领域 “ 设计 ? 应用 ” ,《课程标准》建议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美术课程中还有许多内容,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像用画图、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 Photoshop 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例如美术第九册《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起码要准备大小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选择其中一二个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艰难,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过分繁复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方法是:首先在 Word 中插入自选图形 “ 圆形 ”、“ 方形 ” 和 “ 三角形 ” ,并设置成 “ 无填充颜色 ” ,再通过 “ 复制 ”、“ 粘贴 ” 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 “ 组合 ” 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任意移动图形,在 Word 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因此需先在 Word 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突破难点, CAI 很管用。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CAI 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 PowerPoint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 CAI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1)分析解释。

CAI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CAI 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解释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展现了线条的魅力。

(2)提供素材。

美术课程中某些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比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因此,充分发挥 CAI 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

(3)对比实验。

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道理和规律。比如认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这比光凭教师的讲解来得直观、简单得多。

(4)激发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要求教师 “ 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比如《茶壶造型》一课,可通过欣赏精美的宜兴紫沙壶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习方式,引起了一系列变化。

1.整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同时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由于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个别教育与班额偏大的矛盾,所以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要求,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 学会合作 ” 是未来教育的 “ 四大支柱 ” 之一。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其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 …… 然后综合资源,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系统中由于 “ 信息技术 ” 要素的介入,使 “ 教师 ”、“ 学生 ”、“ 教材 ” 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2.整合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强于演绎推理,弱于概括判断。而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国长期以 “ 知识为中心 ” 的课程思想导致了学生对文字的敬畏和轻信,所以学生接触到网络信息时,往往也会轻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学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与原有的知识相冲突时,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断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网上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就众说纷纭,对《蒙娜丽莎》中的模特是谁也有很多种说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3.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的弱化。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 “ 封面设计 ” ,学生可通过 Word 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不熟悉,弱化传统美术技法,像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所抛弃。因此,并非所有的美术课程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整合,勉强整合反而会弄巧成拙,如 “ 中国画 ” 的学习,应该沿用毛笔、宣纸这样的工具,以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4.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信息来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关维纳斯的图片时,可能会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2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课教学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课教学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密不可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能有效地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品德与生活 教学

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强调品德课要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在教学方法上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难看出,现代教学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此可使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部分,它们是共同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因此,教育活动必须使儿童真实、持久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把大量的知识信息,科学、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形象感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而声形色兼具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则是激发兴趣最佳切入点。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仍占据主导地隹,多媒体课件大多电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使孩子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乐趣的“知识乐园”。例如,在教学《认识朋友》这课时,我在课的开头,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一段录像,内容是“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朋友,大家想认识吗?”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图中儿童大方的表现和自信的言语做示范,明白怎么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认识。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品德课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形成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在感知、表象、意志、情感等诸方面有与其自身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心理规律,利用电教媒体能最 1 大限度地将形象(形、光、色)传输呈现在学生面前,正是适应了少年儿童儿理发展规律和小学品德与生活形成规律,为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教学《认识好朋友》这一课中,利用课开头的一段多媒体,以多媒体教学的声形并茂的表现去抓住孩子自我表现的心理,激发了学生想和多媒体中的孩子一样大胆表现,让学生勇敢大方地上台,介绍给大家认识,从而达到以认识他的目的,创设了实践场地,让每位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自主体验、自我感悟,让教学从而达到高潮,真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多媒体承载并传递的教学信息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引起刺激,它具有直观性。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的有机配合,这种配合的默契创造出一种新的环境氛围,不仅使所需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而且更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系列演示或片断演示,可以有效解决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好朋友》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还是好朋友》为辅助教学,其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先吵架了,后来和好了,看完后小组讨论,说说两个小朋友为什么吵架?,朋友之间又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通过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调的多媒体联系实际,想像其中的原因,这一方面是在帮助两个小朋友找原因。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明白朋友之间应该快乐相处。从实践中看出:在学习中,眼和耳最有效;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多媒体教学使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容量、速度、效果都大大提高,电教媒体的合理和有效地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器官,达到多种感官并用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制作相应的电教软件(投影片、录音、录像带、课件),用较短的时间,真实的画面,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书本的信息通过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于学生眼前,更能使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从而帮助学生认 2 识生活、了解世界,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例如,在教学《认识好朋友》一课时,播放多媒体《找朋友》歌曲,观看学生与教师在一起玩耍的影像,让学生在真实感人的画面再现下,使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再现和老师、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一心理发展过程,而在这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录像这一电教手段,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来,这就把客观现实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自己在事实中归纳和发现真理。这些是在教学中仅凭老师讲述是难以达到如此效果的。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少,生活经验不足,有些内容教学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学生所熟知事例,以旧有的知识为基础,借助记忆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展示形象的捷径,是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有效手段,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关键。例如,在教学《认识好朋友》一课时,观看完录像后,学生自由发言,有的说:朋友不应该只是看短处,应发现朋友的长处,多夸夸朋友,和睦相处等。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点击多媒体夸朋友的情境使学生再现生活,联系生活发挥想象,使学生明白怎样与朋友快乐相处。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传递信息手段先进,他们要受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按系统方法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种教育如果能利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拓展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并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好朋友》一课中,在多媒体感染下,激发学生想认识朋友的学习热情,抓住学生这一热情,让学生进行活动——动手制作名片,引导学生再现社会上的一些名片,然后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的名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名片,可以是在纸上设计,也可以是布贴、叶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用自己富有创意的方式去表达你的交友心意,从而延续了课堂,让学生利用这一方式回到学校、家庭、社会,让课堂与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实效性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是被禁锢在小小的课本与教室空间里,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更好地使学生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也能让任课教师,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轻松地达到了寓教于乐,出色地完成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改革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切实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进行不断探究的。

当然,恰当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并非易事,作为品德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品德课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参考文献】

[1]林立山 《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多媒体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郭红

多媒体环境下的品德教学[EB/OL]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一、学生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个体差异我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二、分层备课 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生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像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过多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找一些相当基础型的题目,上课时有空就给他们开点小灶。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后,给我的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三个课时,但最终还是很好的为分层上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三、分层授课

上课的内容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骄傲现象,“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厌学现象。

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 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

方法二: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快捷图标。

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两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 方法二: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三: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四: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方法五:从“开始”菜单的“运行”项中启动应用程序。

四、分层训练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分层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依据少儿NIT的教学模式,每生都有《作业设计考核表》和《过程式考核记录表》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探索与实践(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 陕西省山阳中学刘小菊 [摘要] 信息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目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网络技术的日......

    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

    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杨金桃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出现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存在、创造、传播、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给体育教学与信......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 文档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写作教学,明显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当前,己摸索并建构出一些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如, “命题作......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自由翱翔 内容摘要: 当今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