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 文档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写作教学,明显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当前,己摸索并建构出一些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如, “命题作文三维教学模式”、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作文教学模式”;以及“看图作文三维教学模式”等。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以下几个环节是必不可缺少的。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没有激情,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而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学生耳闻目睹这些“真实情境”,很容易产生兴趣,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网络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它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观古今于一瞬,扶四海于须夷”。教师可根据写作目的与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指导学生大量的测览古今中外有关的佳作,从别人的作品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品味语言的情味,从而激发想要表达的冲动。
搜集素材,讨论构思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有用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不怕无“米”下锅。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时预先测览网站,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免课上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学生搜集好素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初步形成文章观点和框架。构思虽然是一种个人内省的心智活动,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却可以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打字表达,修改润色
通过前面两个环节,学生早已产生了要表达的欲望。与传统写作不同的是,多媒体网络下的写作,学生要把自己构思好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最后通过键盘输人到计算机中。至此,作文还不能算最终完成,由于作文的写论文联盟http://www.xiexiebang.com作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学生边想边打,这样会存在许多语法、字词句等错误,所以,作文完成后学生要默读和朗读自己的文章,同时对文章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加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通过点击教学平台上的“监控”键或“交互辅导”键,就可调出任一学生的屏幕供自己检阅,了解学生的进度及学生遇到困难,及时得到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控。
评议反馈,网上发表
多媒体网络环境具有反馈及时,交互性强,效率高的优势,这将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批改反馈慢、批改笼统等缺陷。这里,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员,不再是最后的裁
第二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和写作教学的整合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云梦曲阳高级中学 彭再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即整理、组合相互融合。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构建活力课堂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是借助多媒体这种巧妙而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教学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流露出生活在“两点一线”的环境中,生活经验缺乏,通过阅读获得的生活积累又过于平面化,构思行文时苦于素材不足,无米下炊。而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通过处理,以多媒体的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鲜活的画面、清晰的文字大大增强了作文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材料,例如记叙类文章精彩的片段描写,议论类文章的典型的论据,这些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扩大思维和写作的空间。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激发创作灵感。多媒体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依靠幻灯、投影、录音、电脑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多角度给学生直观的形象、认知的层次,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探索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能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事物,培养仔细观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细致描写的能力。创设出最佳的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灵感,获得开阔的思路。巧妙运用视频,能寓教于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萌发学生的理想,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指导学生掌握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
作文的章法结构,是《大纲》对作文训练的要求之一。纵观目前学生的作文,构思混乱,层次不清,这一点困扰着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借助 多媒体是知道学生掌握布局谋篇技巧的有效方法。例如我校曾推广过北大附中的“简快作文法”,在介绍作文布局谋篇的一般规律时,强调了三点,即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照应深化。我选择了一篇议论文为例,制成多媒体课件讲解。
开头坚向韧山学追中求间向的水品学格结尾①向家乡山水学到坚韧品格②爬山战胜险阻溜出来手破腿麻我已在山顶招手从大山学到坚韧③喜爱在河边玩打水漂打到对岸看土坎挡住冲漫从小河学到坚韧④从山沟走出学到坚韧品格点题开门见山定位直切主题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坚承上中心明确韧详写内容充实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照应首尾呼应深化结构完整 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文体技法训练。
(四)运用多媒体示例,呈现学生作文的修改提升过程。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有限,针对性较差。运用多媒体能取得很大的功效。首先,它能够将学生的作文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由同学们之间进行互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这样,作文教学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其次,利用多媒体能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会捕捉习作中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挖掘习作中的亮点,在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寻找美,欣赏美。第三,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时,能逐步显示学生作文的提高过程,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在动态评改中获得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能大大地增强。作文教学的立体化,确保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必然趋势,是时代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较高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教学规律,又要掌握各种应用于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有熟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适宜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自由翱翔
内容摘要:
当今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教法单一,教学形式古板,极易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恶劣现象。信息技术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现代音乐教学产生了前所末有的影响,它给音乐课堂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带领学生自由翱翔在音乐的天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 歌唱教学 欣赏教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需要充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创造浓浓的音乐氛围,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去感受音乐的奥妙,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教法单一,教学形式古板,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兴趣,极易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恶劣现象。信息技术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现代音乐教学产生了前所末有的影响,它给音乐课堂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带领学生自由翱翔在音乐的天堂。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三大模块: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实践与创造教学。教师应当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合理的运用于课堂教学这三大模块,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欣赏、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从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歌唱教学不再困难。
1、信息技术使乐谱视唱变得容易。
我们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全部学生,而在班级里面从小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十有一二,所以节奏不稳、音调不准、不会识谱是中学歌唱教学中一大难点。往往是音乐教师一句一句教得“声嘶力竭”,学生一句一句学得“力竭声嘶”,结果教师使尽浑身解数,换来的是学生把握不准,表现不了的曲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现在我校有三分之二的教室有多媒体设备,还有三个公用的多媒体教室,供没有多媒体设备的班级使用,所以我们音乐老师都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歌曲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歌唱教学。学生在视唱时,既能看到乐谱,同时又能听到歌曲的旋律。由于学生的识谱能力有限,我就让他们先听两遍旋律,熟悉音高节奏,然后再让他们视唱乐谱,他们每视唱准确一句,我就点击电脑,奖赏他们一阵掌声并加上一句歌词,如果他们没有唱准,我就点出一个哭脸给他们,然后重新视唱,直到唱对为止。用这种方式教唱乐谱,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进步很快,老师也省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所教的几个班级,学生的视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歌曲背景,更准确的表现歌曲情感。
学习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内涵,表现歌曲情感,应当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信息技术以其所特有的视听联觉的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拓展了学生的视听空间,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今中外的风士人情和世间万象,为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提供条件和环境。在教唱歌曲《牧马之歌》(人音版第13册第二单元歌曲)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了解歌曲背景,应适当地向学生介绍有关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信息技术在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伴随着富有浓郁风味的新疆音乐,媒体上展现的是一副副极富新疆特色的画面白雪皑皑的天山、果实累累的葡萄沟、一尘不染的额尔齐斯、茫茫的戈壁滩、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色彩缤纷的新疆服饰、丰富多样的新疆民俗,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如身临其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为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有时我还把歌曲制成卡拉让学生跟着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唱歌的热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欣赏教学不再抽象。
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但我们传统的欣赏教学,遵循的是“听_讲(教师讲解有关知识)_再听”的模式,往往是“音乐在响,学生在说,老师在讲,学生在想(想别的事)”。一节欣赏课下来,音乐放了又放,老师讲了又讲,而学生却烦了又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音乐的抽象性使学生听得如“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更不要说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了。信息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音乐既是一门听觉艺术,又是一门最富情感的艺术,而情感体验来源于环境刺激,信息技术的运用,正适应了情感艺术的要求,更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氛围中,帮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欣赏作品,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在欣赏《保卫黄河》这首作品时,我先不急于让学生欣赏,而是边给学生播放黄河险峡激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画面,边给学生讲解,“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可是,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冼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形象的画面加上动情的讲解,引起了同学们迫切想欣赏乐曲的欲望,这时,我适时的播放乐曲,同学们听得是心潮澎湃,激动万千,一再要求再听。
三、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创作”模块,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要的”。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学生的创造再现音乐的美。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才能获得,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在引导学生创编一段关于草原的旋律时,我边播放草原的画面边让同学们即兴创作。碧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跑的羊群像一朵朵雪莲花点缀在翠绿的地毯上,牧羊姑娘轻轻挥动着羊鞭,漫步在草原上。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身体也会跟着晃动起来,这就是一种音乐的创作,完全是发自学生自身最自然的反应。所以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与创作”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又如在选择歌词创编曲调时,我让学生选择歌词自由创编,然后将学生创编的旋律输入电脑,在电脑中播放出来,当学生听到自己的旋律变成音乐时,就兴奋想要跳起来,即是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此刻也兴致勃勃,蠢蠢欲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总之,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给学生以畅想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和美妙的情境中主动地感受音乐和领悟音乐,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愉快轻松。
参考文献:
1、人音乐版教科书教师用书。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念与策略。
3、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
成 果 目 录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课题组
一、方案报告
1、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工作报告
二、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设计脚本 三、二千多个网络多媒体教学和学习课件
四、典型课例
1、语文:练春春老师执教的《春笋》;徐颖老师执教的《春雨的色彩》;吴影老师执教的《小熊住山洞》;陈小云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笋芽儿》;石禹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徐颖老师执教的《耳朵上的绿星星》;肖力老师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潘德梁老师执教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是小小推销员》。
2、数学:郭娅娟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设计包装箱》;王波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和复习》;张帝老师执教的《数学乐园》;杨玲老师执教的《巧妙测量》;王燕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
3、英语:陈建国老师执教的英语课《Chinatown》、何雨蓓老师执教的英语课《Teaching Plan》。
4、科学:刘莹老师执教的《健康需要新鲜空气》,《雨的观测》
5、美术:吴倩老师执教的《发现吊脚楼》、《小丑》,文娱老师执教的《对话校园设计》,练春春老师执教的《窗口》
6、音乐:邓勤老师执教的《草原就是我的家》、《小乌鸦爱妈妈》
7、体育:黄剑老师执教的《龋齿》
8、品德与社会:叶茂老师执教的《向谁学》
五、研究论文
1、令狐林老师撰写的《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网络——数字时代学校的动力系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软件创新设计和制作》、《宽带网络教育与传统小学教育优势互补分》
2、张帝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之行动研究》
3、王波老师撰写的《“试飞”后的几点思考》
4、练春春老师撰写的《浅谈一年级(苏教版)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表在重庆教育2002年11期上)、《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发表在重庆教育2003年2期上)、《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网上咨询解心结》、《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5、程吉富老师撰写的《浅谈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浅谈网络时代儿童科技素质培养》
6、陈建国老师撰写的《尝试合作学习,整合英语教学》、《借助网络手段,介绍英语背景知识》
7、杨桂林老师撰写的《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的结合》
8、吴梦老师撰写的《学科课程整合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9、刘莹老师撰写的《谈改变促学生提高》、《关注科学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
10、叶茂老师撰写的《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11、邓勤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教学方法》
12、文娱老师撰写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
13、肖力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14、曾世勇老师撰写的《建构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课堂》
15、郭娅娟老师撰写的《谈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之——设计包装箱》
六、课题获奖成果
1、练春春老师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说课《春笋》获重庆市特等奖;教案《会走路的树》获重庆市二等奖;论文《谈网上咨询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获渝中区一等奖;
2、何岚、徐颖、张晓春、卓樱岚等制作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视频案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对生命生成性的关注》获全国一等奖;杨玲、李启琼、李永强、张帝等制作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视频案例《老师请闭上你的嘴——新课程下的数学学习》获全国一等奖;刘莹、张超、程吉富等制作的《在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三等奖;
3、刘景西老师的电子教案说课《葡萄沟》获重庆市一等奖;何岚老师的电子教案说 课《眼睛的苦恼》获重庆市二等奖;
4、令狐林老师的论文《宽带网络教育与传统小学教育优势互补分》获重庆市第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论文《网络——数字时代学校的动力系统》获重庆市第三届电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并入选《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大会优秀论文集》;
5、王波、令狐林、程吉富、卓樱岚制作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和复习》获重庆市第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6、石禹老师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说课《只有一个地球》获重庆市二等奖;
7、邓勤老师执教的《草原就是我的家》获重庆市音乐新课程竞赛决赛一等奖;
8、程吉富老师的论文《浅谈网络时代儿童科技素质培养》获全国二等奖;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信息技能培养》获重庆市一等奖;论文《浅谈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获重庆市二等奖;教案《竖排文本》获重庆市一等奖;制作的课件《小学课件集》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优秀奖;
9、吴倩老师执教的美术录像课《发现吊脚楼》获全国一等奖;论文《美术教学与本土文化研究》获重庆市一等奖;论文《挖掘本土文化
挥动创造翅膀》获全国二等奖;
10、张帝老师《对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调查研究》获全国科技活动方案一等奖、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整合性研究》获全国三等奖、《我是小导游》教学设计市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一等奖、论文《从一堂Flash作图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获市三等奖;课件《小蝌蚪找妈妈》获全国三等奖、课件《一去二三里》获市一等奖;参加重庆市信息技术赛课获三等奖;整合课教案《数学乐园》获重庆市二等奖、参与渝中区电子教案说课获一等奖;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教学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法的改革带来了契机。精心制作课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利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数学的逻辑性很强,而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一、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最主要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高中生受外界的影响集中力差,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实物等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强烈的欲望。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学生的愿望,诱发学习的动机。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并不难,从而真正喜欢上数学。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揭示数学规律
旧的教育理念:教师按照教材教参来备课上课。课上教师把已证的定理细细讲解,并让学生仿照去做,教师占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欠佳。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的信息单一形式。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教师“注入式”的教学观念,营造了一种互动、无权威性的教学环境。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它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高中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某些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降低思维难度,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还可抓住重点反复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能激起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使学生总是处于思维活跃状态。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支持者。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1.变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多是抽象的,有的知识仅靠教师用语言去描绘很难深入理解,再加上高中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据事物的外部特征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借助多媒体不仅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降低了学科难度,使学生不再为学数学而烦恼。
2.在乐趣中学,巩固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练,单调乏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节省课上时间,增加练习量,教师把练习题抄在小黑板上或写在幻灯片上,这些传统的媒体都较枯燥,让学生感觉到是在“题海”里游泳。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计算机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生动的画面、活泼的语言,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种乐趣而乐此不疲。通过反馈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同时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驱动力。通过娱乐性的练习,学生轻松巩固了已学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静动结合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难点,巩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起到了移花接木的作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与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但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既要考虑使用电教技术的实际条件,又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服务教学。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与任务等因素,选取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发挥多媒体的长处,关键还是教学设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大前提。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利用它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但它只能作为工具,不能替代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数学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