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程斯非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深入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受到前所未有地、颠覆性地冲击。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与效用,扬长避短,科学而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高效整合,正成为时下教学改革的焦点与热点。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观摩过几堂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示范课,一般地,走了两个极端。其一是将所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制成幻灯片,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将问题逐一地展示出来,供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板书在小黑板上,再然后是每一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简单讲解。这样看似很热闹的课堂,究竟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其二是将课件做得过于生动,有音频、视频,还有各式各样的图片和动画。课件做得过于花哨,整堂课下来,学生如看电影般。我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倒不在学习内容上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的整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教学方式未必如激进者们所描述地那样腐朽落后,一文不值。本人认为它还是具有它独到的一些优势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单就从教师在黑板上的知识体系的板书来看,就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结构体系;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更便于师生间的交流,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有时教师还能以个体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态度,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这门课程,从而促使他更加努力的深入探讨这门课程;四,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讲究秩序,有组织纪律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风格。
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会以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把教材吃深吃透而忽视对学生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些都是令人诟病的地方,也是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其缺点主要在于:如果过度地追求计算机的使用,一味地使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效果,或频繁地玩转多媒体,学生只会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另外,如果过分地追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对一些简单的,浅显易懂的问题也通过创设情境供学生来讨论,不仅有些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那么,我们该如何既不失传统教学的优势,又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来源广,资料丰富且时效性高的特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如现在使用新课程的地区,教材编写得都比较简单。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只能靠教师去讲。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收集资料时要精不要一味地为了全而滥,这样以避免学生只注意资料本身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探讨。
第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力,将所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细小化。按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铺展开来,如讲述一部故事,娓娓道来。当然,教师不能简单将这些问题都交由学生讨论完成。而自己只成了一个陪衬与旁观者。教师要成为这个故事的引领者。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才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态度。
第三,为了能体现传统教学中教师黑板板书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的衔接处,应将前后知识一并展示出来,避免将教学内容孤立化。如在幻灯片的处理上,当展示下一知识内容时,应将前面的知识体系一并展示出来。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还应当对整堂课的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小结展示出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四,避免以现代信息技术替代教材,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注重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而将教材搁置一边。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习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逐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大大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让知识点变得更直观、形象化,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易。从而能帮助小学生解决真正的疑难问题,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那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平时的教学经验,及课堂的教学运用,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下面我来做个几点简单的分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复杂的事物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学生易于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1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乐于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有所欠缺。
三、传统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其中的直径概念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的展示,使得学生明确直径的几个要素:经过圆心的且端点在圆上的直线;增强了可视性。在理解圆中直径有无数条的概念时,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更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明确的印象,建立起牢固而清晰的概念系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想方设法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如板书、演示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省略,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新生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颖和现代化,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传统的教师的板书、演示、讲解、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消化的过程和环节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虽然新颖别致,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演示节奏较快,有时学生来不及思考,答案就已闪过。这违背了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初衷。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掌握的程度来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速度及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
在信息时代,我们既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技术去刺激、鼓励和指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又应视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来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去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完全抛掉了传统,那么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有的不能传承,新的又难以为续,教学处于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教育就形成了断层。因此,我们只有审慎地对待传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去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它。信息技术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试图以信息技术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好帮手。经验表明,最成功的学习项目是把教师活动与技术整合到一个更广泛的学习活动中去的教学活动。
1、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使得好多教师选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且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忽略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以致于出现了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教学现象。
2、授课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明显减少课程的学时数,但讲授速度太快,内容过多,难以记笔记,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极大问题。
3、教师不熟悉信息技术设备,课件质量不高。由于信息技术是新兴的事物,许多教师不了解基本信息技术设备。
4、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5、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首先需要收集、制作大量的素材,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其次课件的版面要用心的设计、规划、美工,需要不同领域的老师共同合作完成;最后课件的内容要满足教学的需要、符合教学的要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比例要合适。
第四篇: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人所共知,几年来,我们苏子沟中学教科研工作一直搞得有声有色,《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实验课题获得圆满成功;《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表扬和奖励,并被授予“优秀科研基地”的锦旗;关晓军等五人在去年全市教学大奖赛上勇夺桂冠,我校因此也被市局授予“优秀教科研单位”;校本教研成果丰硕,胡天祥的语文科研小组被授予 的称号;中考连续六年获全县农村百名竞争人数、升学率综合单科成绩第一名,初
一、初二抽考连续多年稳居全县前列,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是分不开,几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精选课题科学决策
科研课题是科学工作者的假想在现实中的检验。对教育教学来说,课是很多很多,是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我们去检验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课题就不同,有许多课题对教学是有冲击的,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是有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校领导是绝对做好了把关,从以前的《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到今天《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课题的选取,再到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都江堰市是我们经过认真研讨,科学决策的结果,务求科研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的增长,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和增长,能够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对这样的课题我们都进行试验,比如《英语情境教学模式》这一课题,我们在研讨过程中认为:语言的学习是应当有一定的的环境的,以前那种“Hew do you do”的英语虽然合乎英语语法规范,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是一种哑吧英语,而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模仿实际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这机关报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同身在英国,这和大学中的英语吧、英语角相同,近使学生用英语思维;对于《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的课题,是基于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在学习科学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态度、价值观去分析、去探究,这和我们的科研课题——科学教育不谋而合。科学教育能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过程。我们去年承接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科学教育,就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实施,这就是教学策略。总而言之,我们学校对科研课题的承接都是根据我校的物质条件、教学水平、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和新课改教学进行选择的,这点非常重要,斯大林说过“干部决定一切”领导的三拍遗害无穷,一定要慎之,所以,我校一贯精选课题、科学决策,以使课题的选择和实验对教育、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立足校本 将教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特点,有自身的民展规划、有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特点和长期规划在实施教科研的同时,必须坚持,否则就会迷失自我,邯郸学步。我校就是这样,在做好科研课题的同时,坚持校本教研,把握长期发展目标不放松,我校校长胡运广同志上任以来,就制订了校本培训原则、策略、方式和内容,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培训的同时倡导教师边自学,边教学,边掉以轻心,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一点,我校体会深刻,比如我校的英语在凌桂香、张涧等老教师的带领下,和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使他们成为市、县都响当当的学科带头人;语文在张剑的培养下,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行家里手,而这种传、帮、带形式多样,随时随地,灵活方便,有针对性,这种“理论+经验”的方法使教师听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有效果,使教师有兴趣、有动力,我校还坚持教师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和责任划分相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互助合作,提倡同科促进,不同科交叉的方法,注重将教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由于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巨大成功,提高了其它学科的极大兴趣许多教师将其方法进行了拓展,使其通用、通感;比如,初一数学教师张金枝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先用多媒体画面显示出公园里的一些对称的亭台楼阁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空中漫步等迷人景色,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领会对称的概念。在实施科学教育的实验课题中,三年政治教师关晓军没有直接讲授“责任”而是利用刚刚开过奥运会,学生还沉浸在奥运热情之中,借助奥运知识知多少的话题。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有的说奥运会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巨大收获;有的说奥运会是巨大的物资人力的巨大浪费;有的谈杜丽夺冠,有的谈刘翔的退赛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引出“责任过一课题,水到渠成、匠心独具、方法科学。我校的教研活动决非为教研而教研,为完成任务而教研,而是为了如何发挥科研活动的本质目的,为完成领导为使课题,推动我校而精心选取,美术教师张铁军在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时,为选择恰当的方法,寻求理论支持,他对以往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进行美术的欲望,这样学生才会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绘画的语言与外界交流,为学生的艺术才能搭架,三年来,多次美展涌现出不少美术爱好者,不少作品在市、县美展上获奖。每一个课题都是教师理论的提高,每一个课题,都能促进教师在教法上改进,每一个课题都能校本教研内容丰富。我校的成功离不开校本教研的长期坚持,离不开科研课题的推动作用,更离不开将科研课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三、落实与督促并举检验与激励相推进
美好的愿望在中展现美好,科研课是在校本教研中体现作用。三年来,我校一直实施、长实施、真落实、长落实校本教研和科研课题的实施。并由主管教学的凌桂香校长主抓此事。从零七年六月,我校在实施英语情境教学科学教育两个实验课题的同时,还历时八个月的校本教研,时间不可谓不长,前一学期主要是通过全体教师听每个教师的课,学习其优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优劣而在于寻求闪光点,象蜜蜂采蜜一样,吸取精华,每周四的业务学习就是寻找教师教学中每个优点,如何再学习从而再学习从而再实践,这次听课少的听了二十五节,多的达到三十七节,不用教就是看也看会了,教师都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学期是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评出骨干教师,组织所有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写体会,写反思,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这次校本教研中张剑老师的五环训练脱颖而出,在零七年八月份的语文教师培训中,她作了《我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的专题报告,后被收录在《玉都研训》中。从零七年九年到零八年六月的校本教研中,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我校开展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互帮互学,共同成长为目标,这次活动不仅使各教研组本学科理论得到提高,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也表现淋漓尽致,使各教师感觉更亲切,更有价值,比如三年关凤君老师在听完数学组的课后,在县进修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中以其试卷评析策略”勇夺桂冠。从零八年秋到零九年在春,我校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利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方法的教研活动,每一个教师都展示了一节层次不同的多媒体课,由于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差,学校无场地,教师不但家中没有电脑,就连学校仅有的一两台电脑出没有机会摸,但通过这次教研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学的探索,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信心。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次实验也涌现出了数位现代化教学高手。胡艳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罗布泊今昔的环境巨变,以其富有感情的朗读,使人仿佛赶往罗布泊当年的风光旖旎,花团锦簇,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黄鹂恰恰啼的人间仙境,以及现在荒凉和苍茫,使听课者无不动容,深感环境保护的重要,她本人也因此和我校其它五人获鞍山市第一届教师大奖赛一等奖,为我校夺取“多媒体大赛团体一等奖”立下了汗马功劳,五人参赛,五人获奖,这在全市也极为鲜见,然而多年的真抓、长抓不懈是使这种鲜见成为必然。
通过连续多年的校本培训力科研活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互助协作的团体意识增强,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科研意识、教学方法明显改进,实验能力也大有提高,因此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也空前提高师生都在这种活动中不断发展。
学校的教学成绩连续七年稳居全县之冠,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科研单位。我校校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优秀校长,有百分这五十的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其中六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其中一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学生有二十人荣获两届“创新杯”奖、书画作品有 人获奖,校园文化建设初露锋芒。更为可喜的是: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近三年来,吸引了四百多名有志学子前来我校就读,这是几年来我校重视教科研活动的结果,是将科研活,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第五篇: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起来,如何?
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起来,如何?
看电影《大腕》,傅彪声泪俱下地调侃补钙广告那一场戏,确实叫人喷饭。冯小刚式的幽默的确“黑”得可以,至少他抓住了观众对此类广告的心态,整天被重复的广告轰炸还有不腻烦的道理?我们暂且不去追究电影情节的所指,后来哈药在春节期间的一则公益广告:哈药祝全国人民身体健康,自然让全国人民舒服了不少。
商业广告在公众日常的阅读和观赏中,经常遭到拒绝、忽视甚至是批评,这是不争的事实。商业广告的这种命运使得商业广告的效果远不象广告公司和广告主描述的那样好,说到底,商业广告的命运掌握在公众的手中。商业广告的效果不佳主要是由商业广告本身的特点和公众对商业广告的看法决定的。
商业广告的确有点烦
商业广告以商品和商业服务为内容、以促销和赢利为直接目的。商业广告本身是广告主进行竞争、争夺顾客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商业广告是围绕广告主的利益而不是公众的利益而展开的广告活动。商业广告的这种特点和作用造成了公众对广告的疏远,如果商业广告能够从公众利益出发,就像哈药想全国人民问候一样,是不是更有向心力?
虽然伴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有些商业广告开始学着从公众的角度进行运作,但是整体而言,商业广告还是有抹不掉的商业味和诱惑味。对消费者来说,商业广告是一种合法的“掠夺性”传播,即广告主赞助商业广告都是为了让消费者掏钱。对商业广告,一般人都具有本能的排斥性心理反应。
虽然消费者为了购物、求职等的方便,有时会主动去寻找商业广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广告研究者和从业者,一般人不会喜欢商业广告,尤其是在经常面对重复播出了不知多少遍的商业广告以及可视性和可读性较差的商业广告的情况下。商业广告不受欢迎,有以下几种情况:
1、商业广告的内容是商业题材,这并不构成公众日常生活关注的中心。购物只是生活内容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的生活主要部分是对拥有的财富进行享用。人们接触大众媒介的信息,主要不是为了看广告,而是为了享用信息这个财富,如新闻、专题节目或者艺术作品。
2、商业广告中有很大的利益陷阱,这与公众极力保护自己利益的安全相冲突。没有人会太轻易地听从别人的教导而掏钱,让别人拣好处。广告发展初期的虚假广告的不断涌现,使很多的消费者深受其害,更加败坏了商业广告的形象。
3、单一商业内容的广告重播使广告的魅力大减,因为广告重播与人们喜新厌旧的本能相冲突。广告重复播放和刊载是以重复出现来巩固广告的效果。可是这种重复也会抵消广告留给公众的已有的好感觉。
4、商业广告的主动性和公众的被动性反差太大。广告越是狂轰乱炸,公众的逆反心理越强烈。广告的单向传播模式使得公众几乎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广告中公众常常不被重视,好象公众除了接受广告的诱惑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不,公众还是有选择的,那就是选择拒绝。
虽然商业广告的魅力具有先天的不足,但是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从来没有放弃对广告魅力的追求。通常增强商业广告魅力的方式主要是强化调查之周密、创意之绝妙、制作之精心和推出之科学。尤其是在广告创意上,表现特别突出。“戛纳”、“亚太”等几大世界广告节的主要评奖标准都集中在广告创意上,就说明了这一点。
公益内容,广告人时常忽略的细节
利用广告创意带给人们的惊讶来掩饰人们对商业广告的讨厌情绪,通过创造性的构思来提高商业广告的观赏价值以及记忆与感动的效果。实践证明,广告创意的发挥是增强商业广告魅力的重要方式。
商业广告的创意有很多种,有的创意偏重于形式,有的创意偏重于内容。有的将商业内容与经典作品巧妙结合,有的将商业内容与时事新闻出人意料的结合,有的将商业内容与不起眼的生活细节结合。其中好象有一种结合被忽视了。这就是商业内容与公益内容在广告创意上的结合,即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的结合。
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的结合,对商业广告有如下优点:
公益内容对商业广告的渗透,必然会冲淡广告的商业味。
在商业广告中,喊破喉咙的硬性推销的效果已大不如前,更富技巧的软性推销日益受到重视。广告是塑造产品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名牌战略的主要途径,广告要承担树立品牌形象的任务。没有人会在其品牌形象上有意强化或保留商业味,一般都采取淡化的策略。淡化的方式一般是引入非商业性的内容。公益内容就是这方面最合适的内容之一。
克服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片面性。
对商业广告,广告主参与积极,可公众不买帐;对公益广告,由于无直接利润,广告主积极性不高,可公众最喜欢和最需要。广告主参与公益广告常常是被当作与政府和媒介搞好公共关系的措施来做,主要不是追求广告效果。因为事实上,公益广告为广告主塑造形象、间接促销产品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广告中,公益内容并没有与企业及其产品、业务产生具体的、合理的紧密关系,并且有关广告主的信息不会作为重要信息受到重视。
比如只是在公益广告的结尾以小字幕打出广告主的名称,实在难以给人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有时公益广告是广告公司、媒体和企业三家合作,三家名称排在一起,互相干扰,根本就不会有好的营销传播效果。如果能将商业内容和公益内容纳入一个广告作品,通过巧妙的创意,找到商业内容和公益内容的合乎逻辑的联系,那么情况就可能大不一样了。
像哈药的那则公益广告,广告内容将诉求建立在对全国观众的祝愿上。但这则广告让人记住的是“哈药”,这就是这则公益广告的妙处所在,不露痕迹地将商业内容简单明了地传递给了观众,观众最后感谢的是哈药!
这样做,就克服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各自的片面性,解决了广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统一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互补优势。
商业内容与公益内容的结合,拓宽了创意的思路。公益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商业广告的创意更加多样化,这将有利于克服创意单调、贫乏的问题,加强创意的惊人效果。
我们可以创作这样的广告:“只要你收集×××个„健力宝‟易拉罐,就可以救助一名失学儿童”,“我不愿意我的朋友酒后开车,因为他非常珍惜他的„红旗‟轿车”。将商业广告和公益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更巧妙地促进销售。
4、兼顾了广告主和公众双重利益。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在内容上结合,既有利于实现广告主促销的商业目的,又具有体现广告主社会责任感的公共关系意义,还具有影响大众观念的社会价值,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因为它兼顾了广告主的经济利益和公众的社会利益,所以说,它比较容易得到广告主和公众的共同支持。这就为商业广告的健康发展准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动力。广告先天具有商业性,如果仅仅局限于商业性,将不利于广告的自身存在和发展。广告作为传播的手段,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这应该是广告的主要责任。
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起来,应注意两点:
1、这种结合的重心在商业广告一方。无论如何,商业目的是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这是商业广告存在的基石。公益内容的加入是为了协助商业广告更好地完成商业目的。
2、这种结合的关键在于创意。创意是实现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结合的桥梁。这种结合主要是指商业内容和公益内容在创意上的结合,而不是指在其他方面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否有前途,关键在于有关内容的创意构思。
综上所述,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的结合不失为提高商业广告传播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