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精选)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参 赛 作 品
征文类别: A 类
征文标题: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作者姓名:李艳菊 余建军 作者单位: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通信地址: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712—4851456 电子邮件:369706358@qq.com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也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李艳菊 余建军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给小学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与计算机网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巧妙地运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卓有成效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师生素质,打好整合基础。
(一)更新教师观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语文的问题或者学习有关语文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在运用当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目的。
现在学校的整合课虽然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但仍有部分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混合在一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所以,首先应更新教师的观念,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整合不等于混合,信息技术千万不能再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在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语文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这样“整合”才能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
(二)提高师生素质。
1、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
第一、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第二、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熟练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并将他们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成绩统计可以用Excel实现,这样,方便了资料的查找、积累与保存。事实上,教师掌握了常用软硬件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学生这方面来说,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在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过程中,还要培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语文教学。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分别进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体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并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语文学习目标。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传统的学科教学时间都是在40分钟内完成导入新课、主题教学、分组实践、展示效果、教师评价、补充学习、布置作业等环节。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同学们还没能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走马观花的效果。课时短暂,环节僵化成了学生不能自由发挥的紧箍咒。我们不妨把一个知识单元集中在两节课一起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打破固有的模式,类似于调查、发布、总结甚至于实践等内容安排在课下,课上主要就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铺设一个学习的支架,让学生理解如何自主学习,自主攀升。
(一)运用录音,激发兴趣。
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运用投影,创设情景。
运用投影教学,方便、直观、感染力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诱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容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高阅读能力。
1、、熟练掌握各种学习软件。以小学古诗学习为例子。古诗的理解和应用一直是一个语文教师教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当代,“小学古诗导读”几乎囊括了小学到初中所有古诗的时代背景介绍,诗情画意的动画演示,符合古诗意境的音乐欣赏,给小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教师不一定知道这款软件和熟练使用其功能。这样就放弃了一个应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契机,行成了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2、、以课件诱发情感、突破难点。课件的使用和选择原则应以突破教学难点为根本目的,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要学生理解“潇洒”这个词,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光靠查字典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眼看一段黄山奇松的录象,边看边学,让学生感受黄山奇松的潇洒、挺秀,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自己理解,而不是靠老师讲的。
(四)运用现代代网络,拓展视野。
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是很少的,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材料的时间就更少了。课堂上,我常常利用计算机网络,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阅读材料辅助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后,我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动物间互惠互助的事在计算机里还有很多,学生根据需要自己操作计算机,用鼠标点击,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搜集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再写下来)。练习结束,计算机能自动给出成绩报告,告诉学生答案的正确率及阅读速度。
又如:在教学《祁黄羊》中的人物介绍,先让学生阅读计算机网络课件,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祁黄羊、解狐、祁午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告诉学生,关于他们的详细资料在计算机的资料库里有介绍他们的文章。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各自的计算机,兴趣极浓地阅读起来,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优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听教师口头介绍,在同样甚至更少的时间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录音与投影、多媒体与网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巧妙地运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卓有成效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努力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与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时代前沿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一)钟启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李谨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被广大教师引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一、在课前导入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片段,并同步播放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二、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岳阳楼记》一课第二、三、四自然段“予观夫巴陵胜状”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教学,播放岳阳楼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岳阳楼之壮观,去聆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去感悟作者的政治抱负。
三、在讲授新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之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在布置作业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变化作业形式,突出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生活性、欣赏性等形式作业的交替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作业的单调与枯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分组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罗布泊的图片、影像资料,在课堂分别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我感知破坏环境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三篇:巧用多媒体丰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本文引用部分不超过30%
巧用多媒体丰富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学科:语文
单位:口东街道安乐中心小学
作者:刘克芳 联系电话:22567887
巧用多媒体丰富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建立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欲望,启迪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 键 词] 多媒体 低年级 语文课堂教学 趣味 直观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超越时空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爱动,更对新鲜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为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增添了一抹新绿。
一、多媒体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容。而小学生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正确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剌激学生多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关。
例如:教学音节“she”:(1)电脑出示“e”
(2)再出示小女孩推着卡片“sh”,告诉学生一个声母“sh”和一个韵母“e”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音节“she”。
(3)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小女孩推卡片“sh”变成音节“she”。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sh”要翘舌,单韵母“e”要读得响亮些。把“sh”和“e”快速连读成音节。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这一动画形式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拼读
二、多媒体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汉字中有许多是象形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生字。例如:在执教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演示“火、目、鸟、竹”等字的变化过程,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字的音、形、义。除象形字外,要求学习的形声字也不少。于是,我制作了一些如“捡树叶”(带有生字、词的树叶从树上飘落过程中识字,再捡入垃圾桶)、“比一比”(形近字、同音字进行组词或连线)、“猜一猜”(听读音猜字,拼读音看偏旁猜字,猜谜语想字)、“一晃而过”(迅速移动字、词快速记读)等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识记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利用多媒体识字,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识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多媒体让古诗教学更添艺术性。
古诗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春晓》这首古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想看吗?老师现在就给你们播放!
(放课件,描述: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被风雨打落的花瓣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纷纷飘落下来。在一个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熊,瞧,他睡得多香啊!他一定是在做一个甜美的梦吧,要不然怎么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
师:看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了一首特别好听的诗,猜猜什么诗? 生:《春晓》。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老师想到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呢,老师还知道咱们班好多聪明的小朋友早已会背这首诗了。让我们看着动画一块儿背背吧!(生背诗,电脑跟随一句一句书写《春晓》)
画面精美,富有童话意境的电脑动画课件,把学生带入细雨纷飞,落花飘飘的江南之春,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很好的基础。
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古诗语言文字过程中,“了解诗意与品味诗情”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的意境,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再以《春晓》为例:
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雨、有花、有小鸟等等。运用多媒体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句可利用动画展现春天的夜里,下了一场小雨,人们睡得很香,很熟,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小鸟那悦耳的叫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句可利用动画回放昨天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昨日还是春花竞放,而一觉醒来,花朵被风雨打落一地的画面。接着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动画:白天,阳光明媚、春花竞放,天黑了,刮起风又下起雨,但是屋里的人们睡得很香、很熟,不知不觉天亮了。早晨人们醒来,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小鸟那悦耳的叫声,推开门看到院里一地的落花。整幅动画有声有影,有花有鸟,有风有雨,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情景交融、声色并茂的春天特有的景致,让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立体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四、多媒体让学生说话写话由难变易。《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富有想象力,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库存,素材积累都相当有限,在说话写话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就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引导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一组课文时,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树的叶子变黄了,一阵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棉花像雪一样白,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石榴露出整齐的白牙”;“秋天真美丽啊!”„„多媒体使自然界异彩纷呈的景象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经过多媒体优化的教学过程,定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欲望,启迪思维空间,使语文教学满堂生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李政勇《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32期 张义菊《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9期
孙云晓、赵霞《中国儿童想象力危机报告》《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第22期 许爱萍《师生携手共创语文活力课堂》《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3期 张祖春、王祖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刘敬发、阎平《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篇: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程斯非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深入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受到前所未有地、颠覆性地冲击。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与效用,扬长避短,科学而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高效整合,正成为时下教学改革的焦点与热点。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观摩过几堂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示范课,一般地,走了两个极端。其一是将所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制成幻灯片,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将问题逐一地展示出来,供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板书在小黑板上,再然后是每一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简单讲解。这样看似很热闹的课堂,究竟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其二是将课件做得过于生动,有音频、视频,还有各式各样的图片和动画。课件做得过于花哨,整堂课下来,学生如看电影般。我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倒不在学习内容上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的整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教学方式未必如激进者们所描述地那样腐朽落后,一文不值。本人认为它还是具有它独到的一些优势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单就从教师在黑板上的知识体系的板书来看,就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结构体系;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更便于师生间的交流,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有时教师还能以个体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态度,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这门课程,从而促使他更加努力的深入探讨这门课程;四,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讲究秩序,有组织纪律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风格。
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会以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把教材吃深吃透而忽视对学生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些都是令人诟病的地方,也是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其缺点主要在于:如果过度地追求计算机的使用,一味地使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效果,或频繁地玩转多媒体,学生只会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另外,如果过分地追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对一些简单的,浅显易懂的问题也通过创设情境供学生来讨论,不仅有些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那么,我们该如何既不失传统教学的优势,又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来源广,资料丰富且时效性高的特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如现在使用新课程的地区,教材编写得都比较简单。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只能靠教师去讲。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收集资料时要精不要一味地为了全而滥,这样以避免学生只注意资料本身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探讨。
第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力,将所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细小化。按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铺展开来,如讲述一部故事,娓娓道来。当然,教师不能简单将这些问题都交由学生讨论完成。而自己只成了一个陪衬与旁观者。教师要成为这个故事的引领者。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才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态度。
第三,为了能体现传统教学中教师黑板板书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的衔接处,应将前后知识一并展示出来,避免将教学内容孤立化。如在幻灯片的处理上,当展示下一知识内容时,应将前面的知识体系一并展示出来。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还应当对整堂课的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小结展示出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四,避免以现代信息技术替代教材,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注重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而将教材搁置一边。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习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逐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中心初级中学 刘晗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能胜任当前的教育教学任务。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教学基本能普及到每个班级的学生,教室里的一体机使教学非常方便,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观看教学,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课余的辅导也不需要教师再面对面地进行,打开视频就可以再次学习。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方式,也不再是一本教参打拼天下,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
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有科学的认识,科学的定位,然后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以运用。部分教师固执地认为自己多少年都靠一本教材加一本教参过来了,学不学一个样,他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信息技术的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是时代的潮流。不走进网络就不知道网络资源的丰富,只有走进广阔的网络世界,才知道世界原来这么的宽广。所以,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教学优化的一面,全面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才是教学的出路所在。比如教学“生活中的正负数”时,仅凭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利用网络,把气温的高低变化、经济的盈余亏损、家里的收入支出、学习的提高退步、体育比赛的的得分失误、海拔的高出低于、目标的前进后退等,这些在生活中表示方向、大小、状态、发生、结果的,都可以形象简便地在电脑显示屏上用正负数演示出来,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这方面体现了网络教学的好处。两者进行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不知逊色多少。所以,树立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备课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还不普及的时候,教师备课,一是靠经验,二是靠教学参考书,三是靠其他教师的传帮带。现在教师的备课,基本上靠的是网络资源,打开相关的网站,下载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通过上网查找,下载了一些幻灯片,下载了几个视频,经过加工组合,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以备上课时用。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
从前,大多数教师是一根粉笔,就能走进教室进行教学,因为那时候信息技术还没有普及到每个班级,学校就一个多媒体教室,每周哪天谁用都有安排表。现在每个班级都安装了一体机,开通网络,教学十分的方便。我在教学“角的大小”时,准备了一些视频教学影像,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当视频打开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1 度的角是多大,30 度、60度、90 度是多大,一一展示在屏幕上,学生一看就懂。通过视频的演示,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周角的两条边 1 是怎么回事。一节课下来,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角的认识,都能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了。
四、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辅导方式的改变
十根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学生不可能都是那么的优秀,总有几个学生在学习方面显得非常吃力,如提出问题半天理解不透,做了好几道题计算的方法步骤还是没有掌握,书写方面又脏又乱,格式方面没有章法。面对这样的学生,需要课余补习了,这就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导。教师把教学的内容,发布到学校的教学平台上,或者是发布到班级的QQ 群里,学生晚上下载继续观看学习,这样家长和教师的辅导就在一条线上了。因为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家长的解题方法就和教师的不一样,这样学习越是吃力的学生,方法越多越不知道该学习哪种,反而啥都记不住。如“路程、时间、速度”的教学,三者的关系是一道乘法两道除法,再进一步的思考,其实是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看上去是几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很重要的,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学相长才是教育教学的长久之计。在新的条件下,与时俱进,改变自我封闭的思维模式,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是我们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