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
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王健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早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职文教学肩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等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优化了课堂结构,拓展了学习空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语文课堂更加鲜活、灵动。但在实践中,必须明确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和目标,才能避免产生“唯信息”的误区,使信息技巧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职语文提高教学实效
本世纪初,陈至立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十余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早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要有计算机有网络,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备课,上课,撰写教学计划、总结、论文,从事课题研究,甚至写一篇发言稿„„老师们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按下电脑开机键,在网络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若干资料。
我从事的是中职语文教学,由于办学性质和指导方向不同,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与普通中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肩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我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就读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上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很多抱着“混两年再找个地方打工”的态度呆在学校里。因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以适应求职就业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等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更加鲜活、灵动,有效地改善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状况。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堂,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才能吸引住学生。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中职学生更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教学,而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备课资料:全新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习题资料等等。这些由文本、动画、视频、音频等构成的多媒体信息,经过教师的筛选与组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有机统一起来,制作成课件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一首动听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片,一段深情的吟诵,一番精彩的表演等,都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而流连忘返。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涵与外延,使其变得生动形象、立体多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在阅读教学中,与文本相关的作家介绍、文体常识、时代背景等内容大都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在网络上搜集后制成多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比站在讲台上费尽口舌讲座的效果强上百倍,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其感知、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纸介质阅读的模式,使“看到书本就头痛”的中职生参与到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中,这种阅读可以配上音、插入画,还可以改变字体的大小、颜色,可以随意的复制粘贴喜欢的文句„„比起以前一成不变的“白纸黑字”,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燃起他们的阅读欲望。
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从业实用语文能力中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两方面的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效果尤为明显。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口语表达范例,如相声、小品、演讲、辩论、朗诵、讲故事、求职面试、脱口秀表演等。这些将声音、形体、动作综合记录在一起的音视频信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随意控制播放,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模仿对象,供学生研究、切磋,从中汲取经验。在学生口语表达实训的过程中,我还利用手中的DV录制下来,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资料库中,应用文写作的指导资料和范文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应用文文种多而杂,格式上清规戒律多,既难写又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照猫画虎”的写一两篇,然后再由老师费时一周圈点批改,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我在应用文教学中实践过程中,设计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感觉效果非常好。以求职自荐信写作为例:先用媒体播放(或讲述)一个求职应聘的故事,引出写好自荐信的重要性;然后讲解并投影展示自荐信的格式、要求、语言特点
等;再展示一两篇自荐信范文,之后让学生仿写一篇自荐信,以上内容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写作未完成的延伸到课外)。课后,我选择三到五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输入到电脑(扫描或拍照),在第二课时的时间,投影到屏幕上让全体学生观看、评论,并和学生一起找问题、提修改意见,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或相互修改)。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与应用文写作整合的方案,大大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很多教师没有住在学校内,特别是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45分钟之内,师生之间缺少课后的沟通与反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网络,将知识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连互通。这种互连互通,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教与学的互连互通,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进行问题探讨、作业审阅、交流心得等;二是师生情感的互连互通,师生之间可以将彼此想说但当面不便表达的思想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互信,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需要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作支撑,不然学生上网的机会都没有。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比较优越,建有国家级计算机实训基地,由中央财政直接采购的价值300万元的计算机设备,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极大的资源支持;加上职校学生大都有手机,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网络交流。
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按使用频率大小排序,分别是QQ空间、校园网、网易邮箱和博客、手机短信。刚开始,学生并不愿与教师进行网络交流,为达到交流目的,我主动把自己的QQ号、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全部告知学生,并收集了学生的这些信息;之后,我把我拍摄的学校各种活动图片、视频资料上传到空间或博客中,还把大量名人名言、优秀作文、精品笑话、生活小常识之类的内容传上去,自己撰写的一些教学论文、人生故事、散文随笔等内容也作为日志发布出来,逐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我发布的内容后面写留言、写感受,学习上、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向我提问,我都一一作了回复。在QQ空间里,我可以看到学生写的日志,若有写得好的,大加赞扬,征得他们同意后,打印出来拿到课堂是去交流;若思想上、语言表达上有一些毛病或问题的,我会悉心予以指正。当然有时会有不客气的批评,比如一次我看到一篇日志,写道:“职中的门是雄伟的,走进去是糟糕的;学习是无奈的,睡觉是最爽的;刻苦的是穷得交不起补考
费的,女朋友是可以一礼拜换几个的;原来在学校赚钱是需要和校领导有关系的„„”我便在他的日志后面回复道:“没有理想作支撑,没有情趣作装饰,没有进取作动力,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富而知礼,贫而善乐,勇而有义,常怀进取之心,常有感恩这德,才不枉人世一轮回。希望你有勇气和老师直接谈论这些问题!”
三、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当前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很多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是,这不等于说这种整合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是网络资源庞杂,鱼目混珠,信息挑选量增大。教师不仅要备知识、备学生,还得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网络管理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等内容。很多老师花在电脑是的时间甚至比书本上的时间多得多,出现了主次颠倒的局面。再者,因为有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之间也不像过去那样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内容,有什么问题就去上网查找、下载,所以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一个可笑的规定:教学计划、总结和教案不准打印,非得是手写的,这样检查的时候可以确认是他“自己”的。
二是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本应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行者,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靠教师来设计、引导和造就,其主导地位是不能被代替的。而大量现代运用信息技术,使这种作用明显被弱化了,教师成了计算机操作者,只是不断点击鼠标,让学生如看电影般混过一堂课!大量的信息使学生思维处于疲惫状态,教学方式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这样的整合,不仅没有把课上好,就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
三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人格力量要足够。中职生年龄大多在16岁到18岁之间,已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和思想,他们虽然不喜欢书本知识,但懂得的课外知识并不少,在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水平”,写不出好作品,拍不到好照片,或者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不能让他满意,他遇到烦恼事儿说不好劝慰的话,他都会终止与教师的交流!多才多艺、不断进取、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学生心中永恒的榜样!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既是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知识、摸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工具;其目标是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避免产生“唯信息”的误区,使信息技巧更好地服务于教
学。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前进,当人们运用信息技术如同使用筷子一样自然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概念将不复存在,教师们利用电脑、网络,就会像现在用黑板、用粉笔一样,成为教学中最普通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力志,顾云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源、发展及消亡.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6(4):87-89
[2]樊慧.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7(6):170-171
[3]朱雄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08(7):58-59
[4]灰珊,曾俊伟.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成才之路[J].2009(33):19-20
第二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大连市第二十九中学
董丹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注重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展示大量的历史图片、动画、历史影片,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一课时,我首播放一段在网上下载的《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我问学生唱词中的朱皇帝指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由此引入学习明朝的历史。这样导课可以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在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野狼成群”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过程。听完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此引入教学。又如学习《破解彩陶之迷》这一活动课时,首先演示一段有趣的动画“女娲抟土造人”吸引学生兴趣,引入本课对陶文化进行探究。然后播放一段有关彩陶的历史资料片,请学生捕捉其中重要的历史信息,了解彩陶产生年代、用途,谈欣赏这些彩陶的感受。之后带着“破解彩陶奥秘”的兴趣与愿望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读四件具有代表性的彩陶文物。学生观察并描述彩陶的造型、图案、颜色,猜测彩陶在当时的用途,给它起个生动、形象的名字,由彩陶文物进行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并提出质疑,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整理活动记录。在探究学习中,可以感知远古先民的生活与情感,感知远古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金字塔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外观宏伟、庄严;内部结构复杂,装饰精致;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作什么用?在地处沙漠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片,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把握着这样几个原则:一是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二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三是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形成;四是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五是以教师引导为助力;六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流畅性、批判性,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课堂实效性。
第三篇: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张家口市桥东区逸夫怡安小学
安晓玲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内容提要:
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形、声、色、图、文及动画技巧的运用,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题词:
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形、声、色、图、文及动画技巧的运用,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需要大量直观、感性、丰富的表象来理解。
教育部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去年我校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班班通电教设备,还给每位任课教师都配了笔记本电脑。这样,教师就能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获取、制作并应用教学多媒体课件。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在教学《遥远的恐龙世界》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距离现今几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出示各种各样的恐龙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恐龙的种类很多。又出示了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的恐龙化石图片,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实地看见翼龙、霸王龙、剑龙、冠龙等。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情感,从而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地球是恐龙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恐龙是大地的主人。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写作教学更为有效
每年春天,我们的语文课本上都会设计了如“我爱大自然”这样的单元文化主题,让学生学习几篇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等,然后,综合学习里设计一个关于春天的小笔头。可是,我们北方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学生们根本看不到春天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景象。为此,我设计了《我爱春天》的课件,先给学生呈现出春天的好词、好句、诗句,然后,分别出示春天的蓝天、小草、垂柳、桃花、小鸟、小燕子、油菜花、河水等图画,指导学生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接着,出示填空:“春天()!小燕子(),它们()叫着,好像在说:“()”柳树(),风儿一吹,柳枝(),()的桃花开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它们好像在()。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把这段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孩子加入自己的想象:“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像的季节,在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会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在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步一步引导下,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好词好句,写出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来。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的视野
对于中国的小学生来说,应该了解中国汉字文化内涵和汉字特有的丰富的表意性,从而体会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又没有多少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如:教学《小露珠》时,“露”是生字,又是一个多音字,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我设计了:“露”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1、露:lù
(篆文)
①夜间气温下降后,户外空气中靠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露珠)(甘露)
②用药料、果汁等精工提取的液态制品:(枇杷露)(沐浴露)③显出来,现出来:(露骨)(暴露)(揭露)(不露声色)
2、露: lòu(泄露)(露面)(露马脚)
并且提问学生:从电脑出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露”有两种读音,读lù时有三种意思,一般用在书面语中,读lòu时一般用在口头语言上。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加学好汉字的信心。
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语文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由于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知道的知识少,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文本的、视频的,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非常多。教师可以选取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既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月球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检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检阅仪式的盛大与庄严。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我们国家国庆检阅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检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为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对“盛大”“隆重”、“人山人海”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的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在一片片废墟里救援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认真地寻找每一名可能生还的生命,他们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务,为自己赢得了国际赞誉,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学生被视频中救援队员的勇敢、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
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一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网上下载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朗读课文做到有感而发,学生的朗读感情真挚,字正腔圆。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和课文中的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那么美,那么迷人。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的深入而透彻。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生动的情境。在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时,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以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 学生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看到了春天的变化,但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并不美。老师问:“你们还想看看吗?”“想!”老师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五彩缤纷的画面,把春天的美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会说就会写,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生活中感受不到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学生更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一篇课文讲完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们为什么给燕子发专列,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类的信息,举行“鸟类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动物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燕子风采的图画。
4、创作保护动物的文章、诗歌。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何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五篇: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它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最近参加了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静止的、呆板的文字、画面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听觉、动感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密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但是传统的备课,老师在查阅资料、寻找教学例子上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结果却并不尽人意。而如今,只需要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寻找到各种各样和教学相关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图片等等。对备课的流程也有很大的帮助,自己备课常常是花了时间和心思,可时常会出现忽视某个教学细节的现象。如今有了网络我们在备课时可以参考各家的教学设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见解,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出现了。当然,也可以拿着自己的设计去和全国各地的老师探讨,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凝聚着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教案,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较之以前的确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增强语文课的生动性
新课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崭新学习方式,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一扫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沉闷低效的教学氛围,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课堂上组织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各种互动的过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枯燥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出现疲软、失去兴趣的情况。所以适当的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不仅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可以是学生快速的记住所学的生字。例如:在教学生识记“本”字的时候,我会先在屏幕上出示一棵树,在树的旁边出示“木”字,然后动画出示树长出根的动画,并在旁边的“木”字上动画出示出示一横,告诉学生长出根的树就是“本”。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的记住这个字,还能让学生对这个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比传统的识字方法生动有趣的多。
当让也能辅助低年级学生更生动的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王二小》这一课时,小朋友们都对“扫荡”这一词不理解。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烧杀抢夺”的视频资料,告诉他们日本人的这种行为就是“扫荡”。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扫荡”是日本人残暴的行为。这种解释比老师用嘴巴滔滔不绝的讲解效果更好、更生动。所以说,让学生更有趣的学习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指导课文的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为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将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放到教学任务的重要位置上。”所以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掌握信息技术后,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上显得更为轻松。将视频、图画、动画、声音等聚为一体的多媒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充满感情的朗读,是学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容易的把握住自己朗读时的基调。
例如;在《春雨的色彩》这一课中,要求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喜爱春天这个季节。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首先播放了在美丽的春天下着蒙蒙细雨的动画视频,并为视频配上了春雨的沙沙声和优美的背景音乐声。看着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的感情马上就迸发出来了,都惊叹“好美呀!”于是我趁机说: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动听的音乐如果能配上我们大家充满感情的朗读,那就更完美了。同学们听完都跃跃欲试。我没有马上让学生试读,而是让他们讨论怎样读会更好,他们竟然都说出了重点,哪里该重读,哪里应该轻轻地读,都说的比较准确,再加上我的指点,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这篇课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了。然后再次把视频打开,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的有效性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而且让老师教的也更加轻松。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空,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年代里,信息技术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上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一节好课需要在融洽地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仅要体现出学科的特色,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离不开教师精湛的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多种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完美的整合,就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