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20:0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凤凰镇中心小学陈晓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优化数学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它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它可看、可写、可听、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它声、像结合,具有一定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动画和游戏中进行各种练习,教学效果有了质的提升。

二、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例如讲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通过Flash制作课件。两个同样大的圆,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1/2,另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1/3,让学生猜想,两阴影部分合起来是圆的几分之内?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不能直接相加减,问题自然也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人机互动,学生可立即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会马上发出表扬来,学生听了自信心大增;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显示“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通过及时、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调控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此外,信息技术也能省去很多师生抄题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的重点、难点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运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外表与本质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细致地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例如“圆的认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荧屏上从闪动的一个点(圆心)开始,顺时针方向闪动出圆周,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形象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上网学习,查找资料,拓展知识,给学生一个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和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提醒大家注意。

一、不要过早地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的使用,根据课程标准应该是在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为节约时间,减少计算的难度,允许学生在四年级以后使用,有些教师误认为反正学生迟早都要用的,就允许一二年级学生使用计算器,造成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不愿动脑筋去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及技能,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技能的形成,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注意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明朗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记得一次我们在制作《十的组成》课件时,目的是通过学生观察几种不同10的分解,找出其中的规

律,可我们制作课件时,为了区别不同的方法,选择了几个小动物的动画作为按钮,有的不时伸出头,有的不断地变色,有的忽隐忽现,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全被这些小动物吸引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不是几种分法,而全是讲的小动画,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三、电教手段要注意使用恰当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很多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电教手段,用的越多越好呢?我们不认为使用的越多越好,而应该是使用的恰当,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必强求,要突出电教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身边有很多的这样形状的物体,书本、文具盒等等,开始有的老师把这些东西制作成电教片,让学生从屏幕上观察物体,找出特征,结果学生由于看不见物体的背面,常常出现找错特征的现象,后来我们把电子演示改为学生动手操作,数自己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模型,简单易行,效果很好。而在教圆柱体的体积时,开始我们用的是直观教具模型推导圆柱形体积公式,将直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学生看到的要么是拼前的圆柱体,要么是拼成后的长方体,由于没有原来的直圆柱相对照,给学生找出长方体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困难,后来我们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而在原来圆柱体的地方留下一个水印,这样便于学生对照,通过比较学生直观地看到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高没变,体积没变,底面的大小也没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推道出圆柱体体积公式,两种不同的演示相比较,使用多媒体演示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电教手段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应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开发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服务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同时,其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教学也因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整合而得到最优化。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生机,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机会寻觅更好的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最优化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1)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速度加快、步伐加大。(2)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成为教育界上下一致的共识,同时,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实践探索和相关理论研究。试图从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新的教学原则、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教学环境、提倡新的教学策略等方面,阐明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认识与思考。

一、巧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注重情境,认为个体、1 认知和意义都是在相关情境中交互、交流(即协作)完成的,不同的情境能够给各种特殊的学习者不同的活动效果,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找到接受新知的切合点,让学生更容易地进入学习主题,启发了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师生的课堂互动,引导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创设的作用有: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创设竞争情境等。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觉得最有效的、最科学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电教手段直观、形象、运动的方式去创设情景活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人教版第五册《厘米和分米的认识》,厘米和分米是很抽象的概念,究竟有何不同学生很难理解,枯燥乏味的教学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课导入时,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小蚂蚁与骆驼比高》的故事课件导入新课。小蚂蚁和骆驼动画展示,争论高矮,有声音,有动画争辩不休,蚂蚁说自己高4毫米,老牛说自己高3米,究竟谁高?教师适时导入因为他们使用的单位长度不同,随机导入新课。100%的学生被吸引住了,新课学习顺利进行。

二、创意练习、愉悦教学

学者认为创意有五项意涵:

(一)改变或变革:改变一成不变或制式僵化的习惯是创意的起点;

(二)另类或不一样:另类思考的结果与一般经验或习惯有所不同,就是创意;

(三)鲜活或活跳跳:新鲜活泼,让死气沉沉的景象活跳起来,就是一种创意;

(四)多元或弹性:创意的另一种精神就是多元、弹性的思考习惯,而不受任何拘限;

(五)好还要更好:创意最重要的是追求好还要更好的境界。

创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可以有灵活、弹性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式。创意教学基本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学生注意、维持学习动机、然后产生有效的学习。创意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有创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效,能力得以发挥,思考更具弹性。创意教学是颠覆旧有的教学方式,与原来的不同,比较有新鲜感。创意教学是突破自己的界限,去开创一些从来未接触过的教学方式。提供一个完全支持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策略是如何使教学多元化、活泼化、开放性与创意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如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可以给学生时间去做创意思考,奖励创意 2 思考与作品,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发现问题,允许探索环境、做适度冒险,容许犯错与不同意见的产生,激发多样的假设、对于假设有质疑和印证的态度,专注在大原则与概念而非细微末节上,鼓励后设思考,让学生可以从选择等方面着手。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里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里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数学旧知复习与新知练习都难突破练习的新颖性,趣味性,一味的重复让学生感觉倦怠、疲惫。而制作CIA课件,把练习变为竟猜、游戏、拼图等多种形式的交互活动,则能突破既面向全体又具有新颖性、吸引力的特点,让学生愉悦地的参与学习活动之中。

如:人教版第二册《乘法口决的复习巩固练习》,设计一个蓝猫闯关的游戏,把各种训练题都有以“ 关卡”的形式出现,并加以动画,配上声音,(警报声、通关声、欢呼声),还能加大练习容量,把那些难的问题设在险要的关口,从而让学生个个积极参与,时时主动解答,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竟争意识。

三、再现过程,突破重难点

从数学领域这一高度来说,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简单地说,数学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应用的过程;从数学学习这一范畴来说,数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出现数学信息、抽象成数学模型、形成方法理论、应用方法理论这样四个阶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学习数学的过程和应用数学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还强调通过学习数学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其实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在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这一过程中加以落实和体现。除此之外,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众多理念,从而是数学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情境中,学习过程中克服重难点。数学的教学是再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师生共同在有限的时空里,创设情景,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定理和总结经验。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无法身临其景,获得直接感性的认识,仅凭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直接把这些知识满堂灌给他们,是无法很好的完成教与学的 3 过程的。那样的话,象“黄金分割”这么美丽的课,“可能性”这样学生喜欢的课,“密铺”这样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数学课。学习起来就没有一点意思啦,学生慢慢就会对学数学失去兴趣。现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再现数学教学的过程,解决此类问题,突破重难点。形象直观的反映场景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适度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学生在拼一拼、量一量等实践 探究后猜想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我用《几何画板 》先画出任意三角形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也为180 °,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三角形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再用flash动画展示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 构成一个平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把抽象的过程形象化。

四、双边互动,开拓创新

互动:指在课堂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互动简单地说就是师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既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在同一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其教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总之,教学互动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满足自身学习要求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即创造力的体现。创造力是指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指能够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的标准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将第一次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和活动,称为狭义的创造,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少数人才才有的;而那些对本人来说是新颖的、前所未有的产物,就可称为广义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我们在教学上所提出的创新教育所说的正是这种广义上的创新。

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同诸多因素有关,但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存在超越知识的创造力。创新教育不能与知识传授分离开来,创新意识、创新精 4 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必须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运用科学方法而实现的,如果离开了基础知识来谈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传授知识,学生又如何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学会学习”,实现创新教育。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学习潜能,都有其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如在学习了《方向》以后,设计一个教学情景,《小白兔回家》有多条路可以送小兔子回家,你自由选择其中的任意一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清楚送的过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极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又如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信息整合、知识延伸

在整合的理念指导下,应该把信息技术看作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更强调把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整合,要能够使教学的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发生某些改变,要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某些变化,要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课程的学习。

在课程的整合中,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包括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上,还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素养要求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5 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顺手和熟练。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利用信息技术充满想象、不断创新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训练,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数学课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有效延伸与发展。因此将知识加以延伸,拓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习“圆的知识”后我布置课外作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圆的资料:包括圆的图片、祖冲之介绍、圆周率的计算、创意圆形设计„„学生在课余从网络中、电视中等渠道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如车轮的图片、铁环 的图片、轮轴图片、量出车轮的直径、半径„„设计出许多富有新意的圆形画面,还有的学生 编了儿歌、顺口溜、学习心得„„正是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丰富。

新课标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使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能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之中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参考文献

1、微雨幽兰:《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 月,第五期

2、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四版

3、程明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4、编写组编:《走进新课程》,文汇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期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和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和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本着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 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构成这一系统运行的主轨道是教材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主动力是教师和学生。因为众多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强弱快慢之分,所以课堂教学,总体上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方法上却无固定的模式。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觉得在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势已刻不容缓,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应该整合什么?怎样整合?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所谓“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实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讨,特作以下浅谈: 一.通过整合,数学学习的形式会多样化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网络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营造起共同参与的氛围。由此,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校园网的建成,学生在教室里不仅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打破常规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通过整合,数学更贴近生活

现行的小数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经常出现统计的信息,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 2 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三.通过整合,使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 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 教育 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 的思想教育。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 3 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 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课堂教学效率来自兴趣,正是为要这一点,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参与教学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册《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教学时,我在电脑里设计了一个能控制的时钟,先让学生感受“滴答”两声是一秒。在秒针同样是转一圈的条件下,让学生看一段一分钟填满的颜色带,再让学生看一段一分钟放完的卡通片。我发现学生开始一分钟显得很无奈,后面一分钟显得很快乐,再问学生哪段时间长一点,都说第一段。接着让学生边数“滴答”边看一段一分钟填满的颜色带,再让学生边数“滴答”边看一段一分钟放完的卡通片。学生议论了,奇怪!正是快乐日子过得快,苦日子度日如年。随后我还放了一分钟一段的歌曲,又让学生写一分钟的字,读一分钟的书,感受一分钟的长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有关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同时学生在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有了更深的认识。总之,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或下载图文声像俱全的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上网浏览等,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提取信息资料,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和获取结果,并利用网络进行交流。2007年5月,本校老师参赛的说课《认识方向》充分体现的整合,得到领导及同行的肯定,分别获得龙华街道、宝安区、深圳市说课比赛的第一名。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已深得人心。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千万不要 4 “有姿势无实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是“该出手时才出手”,要考虑实用性和有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思考

班级:2013本科教管中山班

学号:***

姓名:李恩宇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堂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导人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探讨的问题。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首先,课堂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课堂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一、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案例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用“好”、“真好”、“不错”等一概笼统的肯定;要么用“你说错了,请坐下”……

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课堂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且对非学业品质的评价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遵规守纪等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好奇心、探究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2、评价语言和标准单

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他评价很好结合。

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课堂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受传统教育理念及评价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一味肯定,不敢说否定的话,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不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课堂评价的形式主义。

三、思考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课堂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

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本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如何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如何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理解、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的目的。是我们全体小学教师一个长期不懈的研究课题。

一、探究的主要方面方面

(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同学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自豪。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技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达到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绘图等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的解决这一问题,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不必要的环节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四)解决学生思维障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几何初步知识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利用教学软件把这一规律设计成电脑动画,就可以把变化的过程十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图示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五)加强个性化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学习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这样,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要求也就无从谈起了。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采用基于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操作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按帮助按钮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二、具体实践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掌握新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为新知的传授创设良好契机。

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前两天我亲手为我的儿子缝制了一个小椅垫和一个小枕套,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这两件作品呢?”在学生们的一致响应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们展示出了两件作品的图案。学生们口中发出了“哇”、“哦塞”的惊叹声。此时的学生已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兴趣盎然。紧接着有学生说:“如果给它们缝上花边就更美啦!”同学们都积极响应。“在哪儿缝花边?”“买多长的花边?”“怎样计算?”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了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学生们都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因为学生有和家长一起或独立去商场购物的经验,老师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挥其特有的其它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课上,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进行查寻、了解商品信息,经历购物的全过程,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学习过程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对商场调查分析选择的活动节奏,并且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获得学问性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性的知识,如怎样了解和比较价格,货比三家,少花钱多办事等;不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如调查、分析、设计、调整,而且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如笔算与计算器、口算、估算的综合运用,网络工具的功能等。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做”数学,较好地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

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之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计算机中设计了A、B、C三层练习题。A层:基本题。让学生利用长、正方形周长知识进行选择和判断,并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B层:变式练习。利用长、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C层:思维训练题。这一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在每一层练习中,计算机中都设有提示和帮助两个按钮,点击提示按钮,计算机将会告诉学生如何利用键盘和鼠标操作每一层练习题,点击帮助按钮,计算机将会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给学生化定界线,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练习题上机操作。学生每做完一层练习题,计算机都会给出相应的成绩。当学生做完一层练习题之后,还可以根据练习情况,自由选择其他层次的练习题。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5则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小学计算机课件论文 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

    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思考

    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思考榆树市闵家镇中心小学尹艳辉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5篇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 2、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共5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5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摘要: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范文]

    浅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 主讲教师:唐琴时间:2013年10月16日一、通常我们导入新课的两种方式:复习导入与情境导入。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搜集问题信息,自己想方......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凌国伟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最重要。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