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2 14: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摘要: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改变”五个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作初步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变革

现在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计算机;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生活。计算机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计算机共存。计算机有步骤、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的国家中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要做到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先行学校的实践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

比如,一个学生在做“Basic”中的一道数学题编程时,他们根据数学规律及Basic中程序设计语句的搭配请教一位数学老师,而老师也只是知道大体,说不出具体的做法,不知如何解释回答,因为这是一个课本上从来没有讲到、他本人也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

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在这门课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探索,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商有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我国倡导的新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至此有了些许基础。

其次,这种感觉会使教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师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考试有关的东西,除此以外极少关心。而且,由于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任教五年以后,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的改革,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再次,教师会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个体教学走向合作教学。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科研方法、各种专业、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这种深刻性决不亚于当年中国教育由古代走进近代,它将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和更新。

三、教学模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要探究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把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转变,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式,是我校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目标。我校从2002年开始,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没有计算机,到有计算机,到电脑室小型局域网络,再到计算机校园网络;从单机操作,再到教育资源(CAI—I网络课件、学件)共享,教学手段的飞跃给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力图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的发展提供广宽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综合信息和创造信息,形成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从而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向式教学,走向多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培

养学生从小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等各种信息素养的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独立动手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思考,发现新问题,将学习与创造、探索与创新结合起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围绕学科知识的一个主题组织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和主体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还善于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中,促进其它学科学习,通过众多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评价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规律,得出有创新的结论。例如:我在上“flash第9课 设置按指定轨迹运动的效果”的时候,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有了第7、8课的层的概念和层的安排顺序的学习经验:遮蔽层在上,被遮蔽在下;而第9课基本上和第8课的相同:引导层在上,被引导在下。因此在该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只是探索问题的引导者、完成任务的协作者和伙伴,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角。老师没有必要告诉他们答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是学生自己的工作,为了能学会使用这个软件做出生动的动画,首先就必须要学会这软件,为了能解决问题,他们就必须通过利用旧知识、查找教材、询问同学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精神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

五、教学评价的改变

第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工作思路,然而,面对原有评价工作的诸多弊端,许多课程实施者感到不知该从何入手来落实这些评价理念,推进评价改革。我尝试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第二,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行为等的考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制定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项内容组成:

①情感态度(平时成绩):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基准分上加分或扣分的方法。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3%左右。对于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在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③技能技巧:采用作品式评价。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平时作业)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期末综合作业)。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换一句话说,就是以多角度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状况。

第三,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实践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它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整体教学评价方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①要事先确定评价学生作业表现的规则和标准。例如,学生作业表现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表现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要事先给学生说明(知道),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②评价的作业要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这表现为教学评价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作品创作。如:制作母亲节卡片、“六一”儿童节卡片、小板报等,都取材于生活。那么教学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

③学生可依据问题情景,以科学的论证和推理方式寻找合乎自身认识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产生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如:在教学中学生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与分工,谁来搜索资料,谁来完成作品、谁来演讲等,都要根据个人特长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④制作的过程和作品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如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作品则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我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促使作品评价的多元性、全面性。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探索以新课程教学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快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应用,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汇报材料

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

——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科学发展观精神,以“科教兴酉”战略为指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以梦想课程为抓手,变革课堂教学,大力推进校本课程信息化建设,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力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完善硬件

近年来,学校投入200余万元,高起点,高标准的完善了硬件建设。酉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多功能教室、微机室、实验室、语音室、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等相关配套用房。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教学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内安装了交互式多媒体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已升级为千兆网,多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讲台、电视,每位教师都配备一台微机。2007年,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开创了学校在互联网上的教育活动空间,向实现“班班通”迈进。

二、加强领导

县教委领导历来对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县技装中心率先为我校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

研员,开展许多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加快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县率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

三、建章立制

我校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不断完善《电脑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语音室管理制度》《校园网控制室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各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电教人员工作职责》及奖惩制度等。制度、职责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量化了检查、评估各指标,做到了有章可依,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重视普及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县实施科教兴酉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截止到今年六月,我校3——6年级近2500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使我校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我校每年要参加市县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校在参加市县级各种竞

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市级以上奖励更多达20余人次,特别在电脑绘画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市上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五、强化培训

1.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校从08年开始,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治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选、优秀软件的评选、优秀论文的评选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

2.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我们大力开展全校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要求所有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应用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现在全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100%,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60%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六、加强课题研究

我校加大了科研力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在科研课题研究中,冉钦文老师的市级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已结题,张玉锐老师申报的县级课题《数字校园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冉兰香副校长申报的县级课题《渝东南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素养培养研究》,胡斌校长的申报的县级课题《统筹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集团模式研究》等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0年我校已成功申报为“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

1.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我校以梦想课程为载体,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有机结合,给酉阳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2010年至今,先后与秀山县凤栖小学、黔江区阿蓬江小学、湖南湘西自治州教科院开展了跨县市的梦想课程研讨;与酉州中学和阳光、小坝、大溪、花田、偏柏、楠木、板溪、铺子、平地等小学开展了县域内梦想课程研讨;2011年3月,民族小学和阳光小学“让梦成真”梦想沙龙成立并开展交流活动; 2011年11月民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梦想课程专题研讨。在活动中,甘再富、冉晓燕等种子教师的引领,激发了学校和老师对梦想课程探索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逐步推行。

七、班班通工程。

我校加大了校园网的建设,并于去年投资110万按高起点、高标准的信息化要求兴建了酉阳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三间科学梦想中心,三间科技操作室,一间展厅,2间计算机教室。使其信息化环境、信息技术装备、网上学习环境等均达到全县一流水平。也对网络教育环境下给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充分的估计和预备,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力求在充分挖掘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把其负面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八、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改革的突破口,在“以人文本”上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元素,实现了两变。

模式之变:针对以前课堂教学现状,学校把课改突破口放在梦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信息化元素,抓住“人”这个关键从课堂突破。

理念之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以生为本,授之以渔,突出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几年来,学校课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梦想课程,正促进全校师生不断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1.理念进一步提升。梦想课程以儿童为本,不关注“师给”,而关注“生要”,把学习的主权还给了孩子,形成了以活动、游

戏、心理训练为主的课程设计,促进了学生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体会。

2.学生树立了自信。学生要有梦想,成长才能快乐,学习才能幸福。在此前提下,实施梦想课程让孩子更自信,面对挑战更从容,相处更和谐了。2011年6月,梦想课程班级的蔡思思和李林同学还被评为“重庆市阳光少年”,2011年9月,梦想班级的胡荆轲同学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少先队员”,成功入选“酉阳县十佳青少年”,2012年暑期,7位教师将分赴外省讲课。

3.逐渐形成了特色。教研活动的开展,梦想班级成了首选对象,那些孩子在课堂更自信、思维更活跃,整体素质更好。形成了我们的一大特色。

4.学校考核升位。每学期的考评,梦想课程班级的孩子各项指标都是全县最好的,学校也都在不断地提档升位。

5.教师要有梦想,工作才会有阳光,生命才有色彩;在追梦过程中,践行“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理念,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得到了提高。我校的梦想中心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团队,在追梦的路上,并肩携手,一路前行。追梦的路上,不断有教师获奖,我们已经有90多人获课程奖励。

梦想课程的实施,就是搞课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专家型领导队伍和学习型教师团队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之所在,更是我们创建‘名校’的捷径和关键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以“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离上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今后,我们将认真对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标准,克服和完善存在的问题,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步伐,争取更好成绩。

二O一二年七月五日

第三篇: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

实现课堂教学变革 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

贾晶

2003-8-22 13:28:3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生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主动选取和控制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程序光盘),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练习,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你真棒”、“别灰心,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更新教师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做为教师首先应深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设情境,也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容易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

活跃师生互动方式

大连教育网站主页有一条醒目标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活跃师生关系,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在线讨论”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随着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进程,课堂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四篇: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变革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变革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函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

信息技术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在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观念、内容、工具、手段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以及教师的教,学习者的学的教学与学习的优化过程。

在信息技术的六个研究范畴中,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科学领域具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而分析研究是它的必要前提,我们可以说设计是信息技术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而分析研究则是贯穿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始终,特别是在设计阶段之前的有效前提。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课堂学习的空间在结构上要多样化,比如可采用系统整体观和结构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活动空间。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以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得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实行在备课中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的“双案制”备课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应科学、准确、清晰、恰当,能抑扬顿挫、缓急有致、刚柔相济,不断激起语感和美感,使学生如坐春风、浮想联翩,这样才能掀动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画面,一开始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这段视频资料没有仅用于本节课。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声形并茂的展示,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之时。只有学生形成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情境中的问题也才容易顺利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培养。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吸引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学习已不单单是知识的学习,更涵盖了全面的丰富的知识。信息技术媒体可统一的整合学习。在整个互动学习中,真正回归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有了实践的机会,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难点启迪学生的智慧

许多教学内容多以概念,理论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如果仅凭教师的描述和讲解,往往是教师花了很大精力,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学中奇特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可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物理现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现代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形象图片展示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持久兴趣的了解及掌握。如在讲授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谈判”这一节,教师没有单刀直入,急于把“商业战场”上的经典影片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出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商业交流和针锋相对的一答与一问所深深吸引。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商务谈判”的基本过程,从而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的整合的方法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在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同时,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媒体,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越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化学教师的愿望。总之,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而且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化学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

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样切实地把信息技术与化学进行整合,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目的。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相对小学生来说,一星期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

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再如在《信息的下载》伊始,我结合语文课中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播放有关维也纳的文字、图片的PowerPoint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在教《规范使用计算机》时,教育学生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应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要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在教《遨游英特网》时,学生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下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1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与本次的培训活动,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收获良多,各位老师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提升。同时,......

    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范文模版]

    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郑冀 【摘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走出了以技术教学为目的、“学科本位”的误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凤凰镇中心小学陈晓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引出学习任务。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内容,独立开设了一门课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特......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最终定稿)

    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点滴(最终定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点滴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思茅三小刀荣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