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6: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篇: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敬业中学生物教研组 费循蛟 戴智 钟思慧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试图把它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课程改革相结合进行运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作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项教学尝试。

课程改革把现行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我们分别在这三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方式图解:

基础型课程教学(课堂渗透型研究性学习)

拓展型课程教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型研究性学习)

在不同课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在于适应学生群体有差异,在基础型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适应的学生群体范围最大,在研究型课程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范围最小。不同模式的研究性学习的层次也有差异,我们认为各种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和深度随着适应学生范围的缩小应是递进式的。

1、在基础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渗透型研究性学习

1-

1、可能性和必要性:

基础型课程的目标也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思想,而这些东西是很难由教师直接教授给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经历体验才能获得。

在过去,有许多优秀教师利用基础课程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既有效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地意识和能力,这些有过许多成功地例子。

1-

2、我们的实践:

我们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发掘一些教学内容,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研究学习的经历。

如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中,教师把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分解成四个实验阶段,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设计实验,推演结果,最后得出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联系。第一步是“关于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物质的产生部位的实验研究”,通过假设-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出“该物质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结论;以后逐步推出“植物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这种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这些虽只是重复了科学家们已经做过的事情,但学生通过此过程中

激发了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分析结果的能力。培养了展开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在《植物矿质营养》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设计过程,可以让学生对一般科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及分析等几个关键环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

在《动物激素调节》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法、文献检索法、网络检索法等多种方法对肾上腺素的作用、糖尿病、兴奋剂等专题进行课前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布置学生的汇报,让他们交流各自研究的过程、体会、结果,并相互作评价,丰富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1-

3、总结我们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①.引导学生追循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发明的步伐,体验科学实验研究,了解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②.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和课题,指导学生设计他们力所能及的科学试验,还可以布置他们课后进一步实施实验研究。

③.发掘教材,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热点,布置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1-

4、教学效果分析

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指导研究性学习过按:教师设疑、提示——学生解答、设计——学生交流、教师评价的递进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摆脱了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大部分学生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1-

5、我们在进行基础型课程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得到的体会:

①.利用一期教改教材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现在二期教改教材为研究性学习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

②.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落实“双基”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是设计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绝对不能忽略对“双基”的重视。但是,利用适当的机会和方法来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双基”的落实,反过来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在课题上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媒体课件能使教师提供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大大拓展视野,增大探索研究的空间;多媒体还能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为便捷,有利于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2、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拓展型课程教学的关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专题型研究性学习。

2—

1、《目标、要求和方法》举例:

教学内容专题举例,目标和要求,方法和途径

三、说明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科学原理。

1)加酶洗衣粉是如何去污的?观察,实验验证,文献和网络检索

2)ATP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怎样种好家庭绿化?能知道1-2种常见绿化品种的栽培方法要点并科学依据。文献、网络检索,采访专家,实践活动。

4)怎样延长蔬菜、水果、鲜花的保鲜期?能知道蔬菜、水果、鲜花保鲜的原理和方法。文献、网络检索,采访专家,实践。

5)什么是合理的营养?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食谱)。文献、网络检索,采访专家,实践活动。

6)酒酿、腐乳是怎样做成的?做一份操作流程,同时进行实践,最后写出实验报告。采访、实践、文献检索。

7)无土栽培花卉、蔬菜的方法。作关于无土栽培的原理、基本条件及其意义的研究报告。参观、采访、文献网络检索、实验。

学期初我们向学生公布专题型研究学习的目标、要求、方法和途径,并作一定的指导,然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己安排时间,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

2-

2、教学的效果分析

经过三学期的实践,我们收到了130多位学生提交的近140篇课题报告。这些学生撰写的课题报告从内容来看,可分为: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如《ATP在生物体中的作用》等。

(2)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研究,如《青少年的合理营养》,《校园噪声调查》等。

(3)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研究,如《从食草兽、食肉兽的特点看自然选择》等。

(4)关于环境保护的课题,如《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等。

(5)关于生命科学新技术方面,如《克隆技术的发展》等。

(6)其他学生感兴趣的现象、事物的研究,如《探索兴奋剂》等。

从学生提交的课题报告数量来看,我们实验的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课题报告。这说明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我们制定的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学生们涉及的题材是相当广泛的。既有我们推荐的课题,也有学生选择的课题,其中多数是具有热点性的事物,这说明学生有可能、也愿意对他们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的。

从学生提交的课题报告成果来看,虽说大部分是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其结果也无法超越科学家已取得的成果,有的甚至还很幼稚,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活动毕竟可以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研究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从学生提交的课题报告的水平看,个体能力差异是很大的。有的学生课题报告很简单,内容也不充实,这里既有水平问题,也有态度问题。我们也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报告具有较高的水平。如一位学生作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专题研究,她提交的报告中,把生物适应环境的各种类型资料收集得相当齐全,并且分门别类加以注解,用图象或影像资料做成多媒体材料作充分说明,简直是一部生物适应环境的专题论述。虽说没有学术上新突破,但作为中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论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对知识的拓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3、在研究型课程中的教学中开展课题型研究性学习:

3-

1、我们开设了《生物与环境-学生自主实验》研究型课程,为课程设计了教学方案,方案包括:

(1)研究的主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意识、创新能力、设计和操作实验能力、合作精神。

(3)课程准备:实验室的开放,师生共同准备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4)课程教学过程:①教师概述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②学生考察环境——③学生讨论调查结果,选定研究课题——④各小组相互交流、评议修改研究课题——⑤各小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⑥师生共同作实验研究的准备——⑦小组成员协作进行课题实验过程——⑧各小组交流课题研究结果,完善研究——⑨学生完成课题报告。

3-

2、在生物组与化学、地理学科共同合作开设的《环境。生活。科学》研究型课程中,我们也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了目标、要求和活动途径,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3-

3、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在设计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时,抓住生物科学知识与环境的紧密相关性的特点,提出“生物与环境”这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现有经验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学习。

参加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学生,虽然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下,他们在交流中共同得到提高,他们不同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因此在综合性的“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型课程教学中,学生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

4、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检验:

4-

1、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有的学生看到秋天大量的落叶使环卫工人大伤脑筋,焚烧时又产生了环境污染,于是想到怎样使城市绿地产生的枯枝落叶无害利用。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用微生物处理枯枝落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科技论文《城市绿地枯枝落叶的处理和利用》。

有的学生看到化学实验室的废水会污染环境,就设计了一个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絮状体来吸附、分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

4-

2、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的部分成果。

《文庙地区噪声、绿化状况调查及治理》一文在区中学生科技论坛作为宣读交流作品。《敬业中学屋顶花园的调查》参加上海市生物与环境科技项目竞赛,获得优秀奖。

《城市绿地枯枝落叶的处理和利用》参加上海市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大赛。

《如何用枯枝落叶培养食用菌》参加上海市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学生获奖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经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环境意识,丰富的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这里学生们自己有不少体会。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看着缓缓飘落的树叶,我从没想过它会与食用菌扯上关系。自高一接触研究性学习课程起,一年多的研究不禁让我发现了生物的奇妙同时体验了自己探究问题的快乐。最初提出课题时认为研究过程肯定短暂又简单。但从材料收集起,我就逐渐发现其中的很多难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磨难”。我们因长出霉菌而伤心,又因长出一丝“希望之菌”而兴奋不已。这次实验的经历是我生命中一份宝贵的财富。”

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此外我们的实践和探索也是非常初步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温 琦(黄石市第二十中学,435000)2007.5.10日交

[摘要]:研究作为人类发现知识的一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本文结合现行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研究过程的重现、主题及任务的确定、教师的跟踪指导、评价结题展开等等方面加以论述,并由此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中学基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建立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课程的微观结构,促使研究性学习在更深层面的开展、更大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实践 探索

“研究”通常是指采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模拟以及深度访谈和历史研究等等一系列定量或定性的方法,以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或从中发现规律的活动。“研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以“研究”作为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挑战。

1、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的确定

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的创设必须是关键性和富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当前课题的认识冲突,这样,学生才会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研究活动中来。在立体几何课程上,为了强化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我首先提出疑问:弯月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而形成的吗?如同我考察过的一些研究生一样,我的学生开始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此类问题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但是由于认知的碰撞,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经历了近10分钟的热烈讨论后,部分同学的意见渐趋一致。在此基础上,我给出了主题:空间是如何地影响了我们的观察和体验的?并且布置了课后的任务:研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或者研究我们身边的几何体及其给我们的体验,并完成一则研究报告。要求部分有条件的同学制作FLASH动画用以描述或对相应的空间进行渲染。这一课题直接加强了学生对空间的体验,并且把这些观测分析的方法带入了以后的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选材,应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与大纲有着同一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这将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同时克服了大纲内容的单一性,兼顾了大纲的要求及研究性学习所要达成的效果。

2、研究性学习需要制定比较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研究性学习必须完成对某一项目的设计或对某一现象进行概括和描述。任务即是在一定主题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必须完成的作业,或者说是必须达成的目标。任务是由主题所确定,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能获得的结论主要是通过任务的设置来实现的。任务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着直接的根本的指引作用,任务也对评价标准指了明确的方向。

在数学的教学中,同一主题下,任务呈现出多样性,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任务也应因人而异。任务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的困难,要考虑到学生应有的知识准备,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

在幂函数的特性的研究中,我要求学生首先作出一些熟知的典型的函数图象,然后对其进行观察,对比,归纳,推导,从而获得对这类函数特性的准确描述。围绕这一任务,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展开讨论。在对空间的体验的主题下,有的学生完成了对上下弦月,月食等现象的详细分析与描述。

3、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经典的“研究”过程的重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罗列和陈述,让学生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单方面的强调了对现有知识的直接传授。然而,这些“探索知识的过程和经验”是研究性学习最直接的、最有参考价值的题材。这便要求教师对整个学科架构,学科发展史有较深入的理解。

我通过阅读数学史,以及数学家、物理学家的传记,同时也重新研读了实分析、微分几何以及一些后续课程,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科学研究中的案例,并加以提炼,以较为通俗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述。这一过程让学生从这些史料中积累了“研究”的间接体验,获取了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这些“间接体验”消除了学生对“研究”的陌生感,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性课题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4、积极有效的跟踪学生的研究动向,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引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则应当抛弃呆板的课堂形式,采用随意性较大的课堂活动方式,给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接近真理。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开展研究性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及需要,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在数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引导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泉。教师要经常的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和重组他们的知识及经验。通过巧妙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虑、惊奇和探索的欲望,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

思维的冲突是一种很好的激起疑问的方式。在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深处,认为0.9只是无限接近(近似)而不是等于1,于是0.9=1的这一论断对学生的传统思维提出了挑战,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疑虑,从而去寻找对其进行解释的途径,然后再对其错误的经验加以修订。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同学又依这一新的结论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循环小数的形式?数轴上除了有理数和无理数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数?显然后一问题已经属于高等数学要回答的了。但随着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的数与极限的概念。

。4.2、让学生敢于阐明想法,敢于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紧密的跟踪学生的思维活动

长期以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提问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研究性学习中,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思维实际”暴露在老师面前。

在幂函数特性的研究中,有的同学隐约的意识到“曲线凸凹”。在我的提示下,该生提出疑问:“图形凸凹”这种特性是否可以用数学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通过该生反复的尝试,他初步给出了凸凹性的定义,由此获得了我的肯定。在这个基础上,他对幂函数的凸凹特性做了归纳与证明。这一过程中,学生朦胧的意识到凸凹这一性质,并且大胆的提出问题,通过这一问题,我适时的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动态,积极的加以肯定与引导,从而在这一课题中获得了收获。

4.3、及时的提供信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适度的启发和引导 经笔者观察,通常在课题给出以后,学生并不是在一开始便会有比较清晰的“疑问”。大多数学生通常会陷入一段时期的“迷茫”状态,没有方向,这时,他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开展工作,一筹莫展。待这一时期发展充分而仍然没有进展时,则需要教师的介入以缩短其“探索的长度”了。

幂函数的研究课题中,面对部分同学的“迷茫”,我给出了部分他们熟悉的函数y=x3,y=x2,y=x3/2, y=x1,y=x1/2,y=x0,y=x-1/2…让他们先通过描点法绘出部分函数图象。经过这一工作,这些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给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当学生面对疑问而无法解决,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时,首先,应确定此问题是否具备价值,学生的知识准备是否充足,是否通过一定的引导,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多半问题只应“点到为止”,不可以“引导”而代替或者不适宜的缩短了学生去“摸索”的过程,度的把握便会产生质的飞跃。

4.4、适时的鼓励

教师作为学生的智力上的支持者,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无疑会成为学生心理上的巨大后盾。除了要关注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外,教师同样也该关注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对学生的一个新思想、观察思考问题的一个新角度、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方法、理解问题的一个新层次,都应视为学生创造素质的展现,及时予以鼓励。即使是表面上看来十分荒谬的观点和看法,也应加以疏导,积极的鼓励其继续努力。其实,真理是相对性的,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力学,从欧氏几何到非欧几何,无不如此。罗巴切夫斯基的“荒谬”成就了他“几何学中的哥白尼”的声誉。

五、交流、评价与总结,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深入开展后续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通常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不同,经历体验不同,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彼此会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或结题之时给予学生一个交流平台。在这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类似于“头脑风暴法”的模式,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火花,学生由此也提高了自己进行怀疑和辨析的能力,也必定会提升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深究的能力。在评价的实施中,我在课堂上展现了部分学生的疑虑的产生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他们做的各项有效的尝试,并加以评论,以求加深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直接的研究经验,在此基础上归纳涉及到的理论与方法,把学生研究性学习产生的成果进行汇集并系统化、知识化,最后规范和系统其研究方法。

在幂函数特性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我把学生获取的成果作为知识归结为

n以下两个方面:(1)以x=1为界,沿箭头方向,幂函数yx指数越来越大,p(2)幂函数yxq的幂指数中的p,q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关系。将二者进行强化对比,使学生真正意义的在思维上与老师发生碰撞,从而实现认识理解上的同一化,达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

对幂函数的特性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不由自主的把对幂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直接的带入到了其他类型的初等函数的学习中,从而使幂函数的特性的研究性学习起到了相当的示范作用,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效果的倍增以及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陶明法“研究性学习”现状综述.教育科学研究.2002(1):9-13 [2]霍益萍.浅谈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发展研究.2001(10):29-32 [3]赵蒙成.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2001(3):20-23 [4]张人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思考和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1(6):17-19 [5]李方强等.构建教育性的评价过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34 [6]李召启.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53 [7]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中国教育.2001(5):4 [8]崔允淳 安桂清.试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9]钱宏达.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教育发展研究.2001(2):48-49 [10]曹冬林.中学研究性活动课内容的构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2001(3):43 [1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教育发展研究.2001(5):19-21 [12]郑渊方.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探讨.学科教育.2001(5):1-4,18 [13]张文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上海教育科研.2001(5):5-7 [14]余继光.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数学月刊·中学理科.2001(2):5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闫茂华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双重目的。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创新性、主体性、交互性、开放性、过程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等特征。其教学模式多样,课题研究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课题研究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方案设计

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的问题系列,它决定了课题研究型课程教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研究中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其教学操作模式是: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分析讨论→展示成果→交流共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主要起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如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把握好参与的契机,体现主体性和探究性原则。以“城市空中绿化调查”的课题研究进程为例,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方案。

表1研究性学习的的方案设计

课题研究进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空中绿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我市空中绿化的程度

空中绿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提供信息

介绍方法明确目标

确立课题空中绿化的类型有哪些

我市空中绿化的程度怎样

空中绿化对交通、旅游有何影响

制约空中绿化的因素有哪些提出问题

引导思考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调查居民阳台的绿化

调查马路栏杆的绿化

调查建筑物顶的绿化组织调查

激发动机亲自实践

动手操作我市居民阳台的绿化率不足10%

马路栏杆、建筑物顶的绿化率近为零

我市空中绿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总结讨论

解疑释疑讨论辨析

质疑问难国内外城市空中绿化情况

影响环境的因素引发联想

促进迁移积极想象

举一反三提交调查报告或撰写科研论文评价分析交流共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研究性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地选择参加研究的内容和方式,因而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及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课题小组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最好是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并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本校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为指导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体现开放性和交互性原则,以利

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2.1 课题类型 课题研究按活动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2)

2.2 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选题立项

搜集资料,制定计划

分析资料,实施研究

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展示成果,分享成果

总结反思,实现知识、能力迁移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研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研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既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激励学生标新立异,有所创新。采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评价方式:如可以采用辩论会式的评价方式进行自评和互评;可以将研究成果在展览厅中展示,并记录进学生档案,使学生在分享成果的同时增强荣誉感;还可以将研究成果经筛选参加省市级生物百项活动、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评选,让专家、媒体等也参加评价,扩大评价活动的范围,促进激励机制的形成。总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坚持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的方式,辅之以结

果性评价和教师与专家的评价。分析与讨论

几年来,基于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养成具有良好作用。

4.1 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养成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提问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上也敢于向教师发问,“敢问、善问、会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寻找课题的来源。课题研究中学生会突发奇想,敢于创新,如“烟台百里香的香精油提取试验”课题研究中,为增大装料容量,学生把电热高压消毒器改造成蒸馏锅;为提高冷凝效果把冰箱也用在实验上。又如在创造发明比赛中,学生发明了用脚弹的琴,用手制动的自行车支腿,吸尘黑板擦等,尽管有的发明创造还很幼稚,还需改进,但这些研究无不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社会人文精神所提倡的。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积极合作,不仅有益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养成,有益于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陈述已见,达成共识,分享成果。如“玳瑁的人工饲养试验”中,从饲养池中打捞玳瑁,进行测量体长、体重、体温并拍照等项目,需要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快速完成测量和拍照工作;又如“废茶叶栽培灵芝试验”中,灭菌、培养基的配制、接种等一系列过程也需要同学

们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4.3 训练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研究能力 1998年我校曾对全市4县4区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研究水平低,动手能力差,科研成果少等诸多问题,教科研论文的撰写仅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有的学校一学年竟无一篇论文发表,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亟待提高。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工作母机,加强师范生的科研方法训练和研究能力培养责无旁贷。为此我校加强课题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力度,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研究能力。学生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或科学论文,有的在报刊上发表,有的参加比赛获奖,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顺利通过毕业生论文答辩。有的毕业生在教学岗位上还成为教科研能手,也有的学生将研究成果带回家乡应用在当地的农业生产上,使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如课题研究类型中的①、③、④等。

4.4 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出发选择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对诸如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开展“田湾核电站的建设与沿海滩涂的污染”课题研究,使学生懂得安全使用核能的重要性,更加关注我市的经济发展;“我们共有一片蓝天”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城市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水污染对人们

健康的危害,增强了环境意识,并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4.5 开展课题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开展课题研究应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题的选择不宜太多,每学年2~3个为宜,并有所侧重;课题研究要善始善终,切不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研究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再另立课题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还应尽可能得到家长的支持,社会及有关

部门的资助,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表2课题研究类型

课题类型课题名称

研究活动特点野外考察型

①沿海地区药用贝类的生态考察

②我们共拥一片蓝天主要进行野外动植物的采集和生态资源的调查等,特点是不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仅凭观察和少量的简易用具就能完成任务实验操作型③烟台百里香的香精油提取试验

④废茶叶栽培灵芝试验

主要在实验室里进行,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

能力栽培饲养型

⑤卫星搭载番茄种子播种实验

⑥玳瑁的人工饲养试验

⑦豆天蛾的人工饲养试验所需时间较长,主要在试验田或饲养室中进行环境监测型

⑧浮萍对废电池污染水体的净化实验

主要在室外进行,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有些监测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

观察研究型

⑨东方铃蟾越冬的生态观察

这种类型的课题不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难度不大,关键是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调查研究型⑩古树名木的调查、药用昆虫的调查这类课题活动难度较小,易于开展,活动方式以现场实地调查为主,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注:课题举例均来自近年来我校开展生物百项活动、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及青少年科技创新评选活动中的获奖项目。

自《生物学通报》

第四篇: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辽源市第五中学

高中生物毕业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探讨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年 级

二〇一五年

摘要

当前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生物学习中实施成为当前的要务,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现存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生物学知识框架具有独特的优势。积极创新情境,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生物学习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就此问题结合生物课堂的学习谈些粗浅看法。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生物 必要性 把握 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学习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学生在接受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研究性学习过程运用于生物学习,具有以下优势: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

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机会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相联系。在生物学习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生物课堂学习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生物学习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二、生物学习中研究性学习的把握

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现代人一生都需要,并应不断得到发展的。一个人的职业可能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但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脱离生物圈,况且人就是最重要的生物。生物学素养包括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对社会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同时,科学是开放的、发展的,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明天未必仍然完全正确,科学贵在创新,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从这意义上讲,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学生容易选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较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具备了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开放性特点,面对着广泛的内容,应该如何选题呢?

(一)最好的学习法——兴趣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的要点。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在学生产生了兴趣的起点上,才会引发积极的思索和产生探求未知的愿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废寝忘食。

(二)合理质疑——激发思考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给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引出活动。要善于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问题上来。问题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学习活动自始至终均应用围绕着问题展开。让学生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认识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中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可操作性——学习信心毅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观察、调查、实验等客观条件,包括学校条件、学生条件、社会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才能按部就班、有事可干,有充实感,有成功喜悦感。因此选题必须来源于学生身边周围发生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老师共同努力就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以做到切实可行。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中,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有利于智慧技能的迁移,参与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确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三、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一)贴近生活,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氨酶的分子数。

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卫生香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三)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四、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研究性学习的选择要有的放矢。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给选题带来了困难。课题的设置首先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课题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同时又应有一定的难度与梯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但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给选题带来了困难,选题应该面对哪一层次的学生。如果面对尖子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没有积极性,无从下手,从而在活动形成依赖心理,如果只获得了别人整理好的有序的知识而没有自己的理解,达不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忽视尖子生,尖子生又得不到培养。

五、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讲,通常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地圆学说的提出是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认识依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是电力广泛运用的理论基础。因此,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初步论证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起始。科学家们都认为,提出问题是学得真知的关键一步,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假如提不出问题,那么就很难想像我们真正地学到了什么。

通过学习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学习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和老师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五篇: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走进物理课堂

太原十二中贾雷

摘要:当前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成为当前的要务,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现存的物理学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物理学知识框架具有独特的优势。积极创新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就此问题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些粗浅看法。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物理教学 必要性 把握 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研究性学习过程运用于物理教学,具有以下优势:①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物理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物理学概念;②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物理学概念的前提;③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物理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都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以传授课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即使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教师的控制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机会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相联系。在物理课程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物理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二、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把握

物理科学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现代人一生都需要,并应不断得到发展的。一个人的职业可能与物理学没有直接关系,但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脱离物理圈,况且人就是最重要的物理。物理学素养包括具备基本的物理学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对社会中的物理学问题的解决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同时,科学是开放的、发展的,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明天未必仍然完全正确,科学贵在创新,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从这意义上讲,物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学生容易选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较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具备了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开放性特点,面对着广泛的内容,应该如何选题呢?

1.最好的教学法一—兴趣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的要点。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学若能紧密结合物理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

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物理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有关物理现象的关注,激发对物理的情感倾向。只有在学生产生了兴趣的起点上,才会引发积极的思索和产生探求未知的愿望。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废寝忘食。

2.合理质疑——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给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引出活动!要善于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问题上来。问题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均应用围绕着问题展开。让学生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认识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中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的课堂里,学科知识本身的丰富性会带来学生思维的多相性,各种各样不同领域的问题涌向教师,教师不可能接触所有领域的知识,一时回答不出来不足为奇,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并能与共同面对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3.可操作性——学习信心毅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观察、调查、实验等客观条件,包括学校条件、学生条件、社会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才能按部就班、有事可干,有充实感,有成功喜悦感。因此选题必须来源于学生身边周围发生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老师共同努力就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以做到切实可行。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中,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有利于智慧技能的迁移,参与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确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4.设置悬念——延伸教学

我国的章回体小说都做了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时,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程度时,作者往往要来一个急刹车,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告一段落,使读者产生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这就悬念心理,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教材具体内容,恰当设置悬念,而且教师应有意识地留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回味无穷”。

三、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物理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物理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氨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卫生香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总要的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2.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四、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2.研究性学习的选择要有的放矢。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给选题带来了困难。课题的设置首先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课题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同时又应有一定的难度与梯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但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给选题带来了困难,选题应该面对哪一层次的学生。如果面对尖子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没有积极性,无从下手,从而在活动形成依赖心理,如果只获得了别人整理好的有序的知识而没有自己的理解,达不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忽视尖子生,尖子生又得不到培养;如果分组过多,选题过多,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指导。

3.谨防对物理研究性学习只重形式而不重实质。部分教师为了赶“潮流”或通过压力又不得不向研究性学习靠拢,因此在形式上僵硬地套用“类似研究”的方式和“设问——探究——解答”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把物理课堂搞得“四不像”,不但未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在传授知识这个层面上也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夸大了研究性学习的功效,盲目

追从研究性学习,部分教师不管这节课是否适合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用这种方式去讲解,“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完全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把研究性学习视为“万能产品”。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取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

五、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讲,通常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地圆学说的提出是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认识依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是电力广泛运用的理论基础。因此,认真选题并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初步论证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起始。科学家们都认为,提出问题是学得真知的关键一步,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假如提不出问题,那么就很难想像他真正地学到了什么。

2.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动力就有进步,研究性学习对推动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质上,它将带来教法和学法一次新的革命。

下载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详细论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活动说明了研讨式教学的显著效果,实现了综合培养大学......

    网络平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研究性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参与。从当前高校研究性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探究了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以问题......

    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

    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摘要:远程开放教育的开展,使许多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普通高校读书的人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本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本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试图把它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课程改革相结合进行运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精选]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 摘要:当前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成为当前的要务,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构建研究性学......

    环境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

    一、研究性教学改革内容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总结经验,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1.确立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高中新一轮课程改正在逐步推进。对于高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