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中的教师指导
问题一:在学生们进行总结交流时,教师指导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的自愿选择。学生表达活动结果的方式,教师可以提供建设和意见,但不要强制规定,违反学生的意愿。
2、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教师一定要给表达者和倾听者交流的时间与机会,这样,既可以解决倾听者的问题,使他们从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又可以让表达者有补充、完善的机会,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在这种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进步。
3、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对于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活动结果,可以邀请多方面的人员来观摩,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如,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学校领导、社区有关人员、家长等人来共同参与,及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
4、适时调控交流内容。为了让学生们更乐于听取别人的成果、引起学生们相互学习的兴趣,表达活动成果的方式宜丰富、多样,全班同学最好不要都采用单一枯燥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应指导学生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5、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但不也能忽略对活动结果的关注。我们除了在活动过程中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帮助学生获得一个积极的活动结果外,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结果,对活动结果的认识态度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效益和情感体验形成的高低问题。
二、总结交流阶段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的时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1、指导学生认真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初,教师可要求学生同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的整理;在主题活动进行的每个过程中,特别是一个主题完成后的总结交流阶段,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及时将资料进行阶段性整理。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掌握并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学生自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判读、分类、整合与提炼,体验到了研究的喜悦与乐趣。
2、指导学生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论
每一个主题活动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尤其是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这就包括对活动前后学生的行为分析、认识和态度分析、作品分析等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活动前后的变化,有哪些变化,是哪些事件和行为促成了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帮助学生从自己体验过和经历过的事件中来领悟因果关系,对因果关系的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的价值观,对活动结果的认识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和积极的看法。对活动结果的分析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以科学概念命题或命题系统的形式进入认知体系,即所研究的成果将成为一般基础知识归入知识体系之中;第二个方面是以具体对策与建议的形式作用于社会现实,即将为社会提出你的积极性的建议或为决策机构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最后一个方面是你的结果将成为下一次调查研究的经验认识与理论认识的基础,即成为重复或修整第一次调查研究工作的依据。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将所有结论展现给别人,报告应清晰、简明,并充分体现出自己的观点。
3、指导学生总结独特感受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自主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容、形式也很丰富,个体的体验和感受就各不相同,由于个体的体验和感受不同,对事物和概念的认识就可能会存在差异,对活动结果的认识就可能会产生分歧。对待这种分歧和差异,我们首先要承认和尊重,因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与学科课程不一样,我们不需要整齐划一的答案,我们需要的就是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产生本身就标志着活动结果的成功;其次,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给于疏导和点拨,促成学生个体情感的升华,同时唤醒学生群体的经验和感受,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让一个活动结果变成了一个教育因素,这也是我们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正确认识和利用。
4、指导学生升华情感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不同就在于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展现,让个性得以自然生长,而这种自然生长刚好符合了儿童的本性,在本性中获得的情感将伴随着儿童成长一生。因此,总结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内心对活动感受的真实体验,自然流露活动过程中的真情实感。并通过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升华情感体验。
5、指导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要抓住契机,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记录。教师应该将书面的总结与口头的总结结合起来。如,每一次活动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口头总结,然后将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件事总结,形成一句话或几句话,用简短的文字写下来。反思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言简意骇的语句进行记录、反思,让这些原汁原味的记录记录下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的经历。
6、指导学生总结方法论收获
通常在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进行活动过程的回顾和反思,都会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验,但有些老师往往会忽略掉对整个活动开展过程阶段的回顾性指导,如我们在活动之初做了哪些事情,在主题确定之后又做了哪些事情,在活动的实施阶段又做了哪些事情,活动结束后做了些什么,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开展一个活动需要些什么条件、必须做哪些事情,学生在这样的提示下,才会提炼概括出做一个活动需要先进行计划的制定,对活动过程进行预设性布置,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估计和解决问题的预案设计,这样的指导才会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要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一些理性认识,提炼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既获得了健康积极的体验又学会了一些生活成长的技能和方法。我们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方法论的总结。
问题二:怎样指导学生多样化表达活动结果?
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的一个小结,也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活动主题不同,活动过程和方法也有差别,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最常运用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也是丰富的,对于它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在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性评价,使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丰富体验与收获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如将学生活动中的照片贴出来,办一个摄影作品展,学生所写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所办的手抄报也可展示出来„„此外,还可设置一个问题专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或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设想,可将其直接写在专栏里,其他同学可一起参与讨论并探究。还可在班上设置小制作橱窗、进步展示等。
二、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当一个主题活动或某一个阶段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 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如,有位学生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编成小品、快板、舞蹈等节目汇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成果展示交流形式多样,有时展示调查报告、有时展示反思日记、有的展示手抄报、有的展示手工制作,通过展示,充分表现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因此,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使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学生在研究多功能黑板刷时遇到了吸入的粉尘处理问题,在讨论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通过讨论,想出了在黑板刷中的小风扇后安一个塑料袋的办法,帮助他解决了遇到的问题。这样,通过讨论,将活动进一步进行了拓展。
四、几种成果总结的方式
(一)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师生共同制定的,经过反复设计,我们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撰写大致为:主题确定、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交流等部分组成,要体现活动的目标针对性、过程性、生动性、反思性。
1、活动主题确定部分的撰写
活动主题确定部分,主要表现主题由来,以及主题研究的意义。一般在二百字左右。如,《设计一辆拖车》主题确定部分这样写到:美国的学生经常需要做一些手工制作的项目,这些项目要送到学校去参加评比,一般情况下是父母帮忙运送,但有时父母比较忙,学生一觉醒来发现父母都不在身边,这时自己必须骑自行车上学,又要带一个大的项目到学校去,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于是这两位学生想到,要是自行车有拖车就好了,为什么不动手做一个呢?而且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学习领域也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促进校内学习的活动方案。因此他们准备设计制作一辆自行车拖车及其制作指南,从而在方便自己也可以为其它同学提供帮助。这种想法是切实可行的,两位学生在两位校外木匠专家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这个方案用了大量的课内外的时间,在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内,每周占用了两天,每天大约一个小时。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作业中去,在动脑动手中学会大量课堂以外的知识,以便适应21世纪的工场的要求,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活动目标的撰写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目标的撰写,首先要突出可操作性的特点,确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明确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明确活动拟取得的成果及形式。这样,活动的目标比较细致,具有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面,我们继续看《设计一辆拖车》的活动方案中的目标设计:
一、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确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制造一辆自行车拖车,学生决定要做这些事情:一份活动提案;写求助信;写访谈提纲;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有工具和材料、要解决的问题;动手制作拖车(准备材料和安装);编写制造指南和活动记录;
(二)解决措施:
向木匠顾问求助,主要通过写信、采访等形式,询问如何制图、如何选择及购买材料、如何安装等。
他还查阅了大量的范例来帮助完成任务。如调查已有的模型:摩托车拖车的图片、关于制作方面的小册子,如《能手》、《模型》等。
二、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手段与技巧,学会写信件。也就是说,他能够:
(一)清楚地表达信息或要求;用与目的相称的形式写作。要学会发布信息,用一种恰当的形式来为小型出版物编排信息,如小册子或海报。
(二)学生编写了自行车拖车指南,指南布局合理,表达清晰,让他人以此为参考,制作出一辆拖车。
三、要学生学会了信息手段与技术,该生收集信息帮助完成作业,也就是说,他能够:
(一)鉴别潜在的信息资源来帮助完成计划;
(二)运用恰当的技巧去收集信息。例如:在进行调查时考虑样本问题;
(三)区分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
(四)表明已完成的修习活动有研究性质。
活动计划和日程记录就表明该项目充分挖掘了潜在的信息资源。学生为采访顾问和木匠能手而准备的问题表明他们的活动具有研究性质。
四、要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管理的手段与技巧,从范例中学习。也应是说,他能够:
(一)与人商谈或观察其他同学和成年人的工作,(二)鉴别他们所做的工作的主要特征和工作开展的方式对照计划工作的结果分析范例。
(三)分析已出版的专业刊物的质量;
(四)运用从范例中学到的东西帮助规划和开展活动。
学生通过写信、采访等形式了解到木工作业的实质,也从摩托车拖车的图片中学到了如何设计自行车拖车。并以操场为参照物设计了自行车拖车的比例图。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会了从范例中学习。
五、要学会学习与自我管理的手段与技巧,能够井然有序地做好作业活动记录。也就是说,他能够:
(一)建立一个保存活动记录的系统;
(二)用一种能简便、快捷查找的方式做好活动记录。
学生用两种方式做好记录,一是树状记录,显示学生的大致进展情况,尽管看起来比较费劲,但体现了学生个人风格。二是用一本小作文本井然有序地记录了活动的进程。记录的内容很容易理解,同时也能给别人提供参考。
六、学会与他人共同作业的手段与技巧,让他人能做您所展示过的或解释过的事情。
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编写的指南为制作一辆自行车拖车提供了一步步的指导,解释清楚得能让其他人也能制作出来。
3、活动计划部分撰写
活动计划部分主要明确活动目标、活动主要内容、活动实施的方式及其基本步骤、活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活动达到的预期效果等方面。
4、活动过程部分的撰写
活动过程部分是方案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的撰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体现过程性:
1、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探究和体验;活动方式要体现实践性。
2、案例中的活动实施过程要表现学生的社会参与、主动探究、体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活动。
3、活动过程的呈现方式要体现丰富性。在呈现活动过程时,要尽可能的呈现学生活动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并使呈现方式丰富多样。
4、活动过程要关注生成性和学生的体验,要体现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生成新主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初步发展,在活动体验中学会反思。二方面,体现教师的指导:
1、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如,进行如何帮助学生确定主题、拓展主题、如何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资料等方法论的指导。
2、要体现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设计、体验、反思。活动过程部分的具体的撰写方式可灵活多样,可采用表格式,也可按照活动实施的时间顺序来撰写。
5、活动总结部分撰写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总结部分的撰写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体现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交流方式;二方面,体现活动主题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三方面,体现对活动的反思。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记不同于日常的一种意识流的记录,不是简单地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回顾自己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感动,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故事,可以记录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记成功的之处
经过几周的努力,我们终于用搜集而来的材料制作成了新的图画。通过主题研究活动,我们这次制作的剪贴画运用的材料比最初制作的图画丰富多了!有用布料做的、有用石头做的、有用树叶、易拉罐、吹塑纸、干花、铅笔屑、旧饮料瓶、塑料吸管等,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为了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我们还举行了作品展示会。在校园里,我们挂起了横幅,摆出了我们的作品,拿起了喇叭,一边介绍我们的作品,一边宣传环境保护,因为我们最引以为骄傲的是,在我们的作品中,材料都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既丰富的表现了作品,又宣传了环境保护!真是一举两得。这次作品展示活动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广大同学的赞赏,我们都乐坏了,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真是件令人兴奋的事!
2、记反思的问题
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终于完成了,我们首先感到的是我们在研究、写作过程中有太多的不足之处,学然后知不足,这让我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太需要提高了,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在此想将我们的不足之处写下来,以便在下一个研究课题中得到弥补,同时也给以后研究这方面的同学留下一点建议。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有大量的文献、历史资料,而我们收集与所知的实在极为有限。我们希望今后研究这个课题的同学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查找相关资料。
其次是对资料的整理要认真细致科学。资料的整理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也相当繁杂,所以并不是小组中1、2人能做得了的事,此工作需要所有成员进行协商、沟通与配合。这一点我们也做得非常不够,致使整篇论文的写作形式松散,内容前后极不统一。最后是整篇论文的编版工作说明,我们必须会基本的电脑操作。
3、记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见解
这次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多功能圆珠笔。我们组把它分为几种类型,每一种都需要以认真的研究,每次底研究都先制定计划,还要查找很多的资料,这样我们研究制定就很有步骤,也对这种类型的笔有所了解。以后在做别的事情我想我都会先了解了解计划下然后再去做,我想那样的话就很有层次,做起来成功率也高一些。早研究时我们组的组员都很团结,大家互相帮助,把重担往自己声上挑。有一次调查地点比效远,组员们都自告奋勇的要求自己去,很快这次调查就取得了圆满的结束。如果我们组员不团结不互助,那意见就会不和,而这个研究这个主题就很难完成,现在就是因为我们的团结互助,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取得了成功。所以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也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如果是团体活动那么“团结”应该摆在第一,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这次活动。这次的研究活动我还体会了一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事时,特别在搞研究时一定不能轻易放弃,一定有坚定的信,一定有坚持到底。上次我们在做“学生型用笔”时,把修改液防入笔杠中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不是放不就进,就是放不稳,问题多得是。在这期间我也放弃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继续研究,经过几次后,终于排开万难,将修改液放入笔杠。回想若是我当时没有坚持,那么这次活动就不能成功。所以我体会到在做事时一定要有坚定的信,一定有坚持到底,不随放弃退缩。我还体会出一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珍惜时间,多看书,多了解世界各地,多学些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充实。
4、记掌握的方法技能
环保材料在剪贴画中的运用
现代生活的高要求呈上升趋势,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现在的泡沫制品越来越多,虽然国家下达的禁止使用泡沫制品,但一些商家为了图自己的利益,依然使用泡沫制品。据我调查了解,泡沫制品可以长达三百年不消失。想想看,三百年,那会带来多大的灾难啊!所以说,大家现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想这对环境有没有危害。当然,我们可以利用那些生活垃圾,开动脑筋,巧花心思,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
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剪贴画的方法吧:
比如:喝完饮料后的易拉罐,它上面的图案及形状都能做出利用表现出不同的小摆设;而且金属材料光泽度好,立体感强。用过的废纸,撕碎捣成泥浆,混在胶水中,搅匀,将其揉捻成各种形态,待水干后,在涂上要表现的颜色。这种工艺品立体效果好,而且生动逼真。还可以用吸过饮料的吸管来做剪贴画;卷过铅笔的木屑以及多样化的植物来做剪贴画,都能做出风格各异,形态逼真的图画。
只要你敢于发现,敢于创作,任何一件东西都可能成为你手中的“金凤凰”;只要你懂得改造,懂得创新,你就能做出与别人风格不同的剪贴画;只要你知道利用,知道想象,你也能看出这些物品的闪光点。让我们来发现、来创造,让我们懂得改造、创新,让我们知道利用、想象,让环保在人们心中生根芽,让已经越发苍老的地球因环保再一次迸发出激情与活力。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
——教师指导材料
登封市嵩阳中学
郑丰鸽 2014年2月
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
教师指导参考: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2.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讨论稿)
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社区人民的环保、生活等问题,扩大视野,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服务,在服务中享受成功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初步的实际操作、合作交往,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这门学科的性质有了初步地了解。从上学年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学生比较乐意参与到每次活动中去。不过,在设计和指导活动中,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2、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走访、调查、服务、交流,进一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产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行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
3、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本学年,主要围绕“环境保护”、“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废物利用” “健康饮食” “节约资源”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月份
活动安排
2014年1月
带领学生到养老院进行慰问活动。2014年3月
安全演练
2014年4月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清理垃圾,为家乡环境建
设及发展出谋划策
2014年5月—6月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2014年9月
开展“感恩老师”贺卡制作活动”及演讲比
赛
2014年10月
庆祝国庆演讲比赛 2014年11月
节约资源
2014年12月
安全教育,争做安全小卫士
2015年1月
带领学生到社区宣传、监督节约用水活动 2015年3月
带领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相关活动
2015年4月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清理垃圾,为社区环境建
设及发展出谋划策
2015年5月
到社区进行健康饮食宣传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至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参与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对活动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现。
如:《一》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校园安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通过系列安全教育情景设计,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
活动准备:挂图、警示牌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课题引出:出示安全宣传画——“倾倒的家”,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一人安危系全家”。我们每人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了谁,这个家都不再完整不再温馨。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过渡语: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校园安全,我们该怎么做呢?
1、地点:教室、走廊、楼梯、操场。
2、人际关系:同班同学之间,自己与其他班同学之间。
3、食品卫生:
如,编安全顺口溜: 上课小腿莫伸长,走廊狭窄不疯狂,上下楼梯靠右走,危险游戏一扫光。同学之间有磨擦,宽容谦让是良方,食品卫生有讲究,“三无”产品不上当。
三、想一想,校园安全方面,学校设施哪方面存在隐患?
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四、学生介绍行路安全经验
五、1、你认为社会上的哪些行为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学生举例)
过渡语: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为车祸埋下了隐患。
2、介绍交通事故数据(小资料)
学过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上个世纪地球上曾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XX 万人惨遭杀害;第二次世界大战,3600 万人丧失生命。然而更残酷的事实却是:自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已有4000万人惨死在那飞旋的车轮下
1998 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948 起,每7分钟有1人死亡
3、出示挂图:交通事故图
4、谈感受 听完老师介绍的资料,看完挂图以后,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同学们千万要遵守交通规则。每年开学同学们能一个不少的来上学,那就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的最厚的教师节礼物。
六、认交通警示牌
我们的课结束了,衷心祝愿同学们安全快乐地成长,祝愿每个家庭都能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活动结束后,对同学们自编的安全顺口溜进行筛选,好的在教室黑板报上展览,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是社区小主人》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关注,加深对社区的了解,培养学生为社区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三、主题引出: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让登封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登封被评为卫生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宣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宣传工作?
四、活动准备
调查家乡的地理资源、风土人情、特色产业、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
五、活动目标:
1、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为家乡做宣传,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考察、调查或访问、宣传、设计制作等活动,培养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六、活动过程
1、制定计划:
请同学们说说,你打算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根据兴趣分头制订出活动计划: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交通安全、社会文明、健康饮食等等方面都可。
2、实践探索:
A 按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B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
3、展示交流,感受家乡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特色小吃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4、社区“小医生”,讨论交流:
通过上面的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程,有没有发现家乡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比如:不规范使用汉字、乱闯红灯、乱扔垃圾、乱停车、乱摆摊、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现象。
七、总结阶段:
说说收获、感想,相互评价交流体会等。
八、活动延伸:
以登封为主题画一幅创作画或者讲一个故事。
活动结束后,对于学生提出的改善环境的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汇报,再向政府部门汇报,以期引起重视,把故乡建设的更加美好,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生活中,知道节约了,知道感恩了,更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篇:教师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有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和展示阶段。每一阶段,学生都应自主参与。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特风格和创造性,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坚持在理论上进行指导,并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一、、“准备阶段”的指导
准备阶段包括确定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
首先是选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选题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想法,并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引导他们选择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积极健康的课题。
其次是确定课题。教师应针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所处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主题。即在课题选择时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可能存在的困难等。如果学生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就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活动的效果,那么,再好的课题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教师要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研究的纬度、时间的估计、小组内的分工、搜集资料的方法等。如果学生是首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在研究之初,教师需要做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对于研究方法,教师的指导不必过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慢慢学习和掌握。学生对课题作了大体规划以后,教师要进行检查,看其计划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二、“实施阶段”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以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
在实施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阔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大胆地想,大胆地做,把想法都体现在活动。教师在理论上要进行指导,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鼓舞他们的信心。如在“营造高质量生活环境”课题中,教师是学生到居民区采访时的安全卫士,并帮助他们克服采访之初的紧张情绪,至于具体的操作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展开;如果调查问卷的发放被拒绝,教师应在鼓励他们的同时,组织大家总结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彼此协作的能力。
在实施阶段,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抓住时机渗透与人相处的道理,引导他们搞好人际关系,从而形成探究活动所必需的和谐气氛。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已有的经验,使他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以肯定和赞扬;当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三、“总结和展示阶段”的指导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各小组就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心得等向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与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总结。
在成果交流展示阶段,各小组确立汇报方式后,教师在学生排练过程中可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力,张扬个性。如,在展示形式上可用图片、表格、幻灯片、动画演示、音乐配诵等,展示内容可涉及各学科的知识,合作方式可采用一人解说一人演示的动静式、多人齐上的角色表演分配式等。多种富有创意的展示形式有利于学生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想法,激发他们思维活动的创新。在展示活动中,通过各小组互动的形式,学生能了解其他小组的实践课题,并促成他们的新的思考,从而产生新的实践课题。
大连市第三十八中学 孙喜
春
第四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南郊中学
蔡圣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转变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善于引导,有的放矢,有效指导,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1、转变教师角色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充当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要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长、家庭背景,尽量营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挖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比如在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活动中,教师参加学生的探究小组,与学生一起制订计划,一起去搜集资料,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高效、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包含四个方面,但我们绝大多数学校、教师还是在单一的从事某一领域的教学,因此要想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首先得改变由专职教师指导的方式,可将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组建成教师指导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广泛实践,形成技能。例如,劳动课堂做风筝,美术课堂画风筝,体育课堂放风筝,语文课堂写风筝。
二、活动的选题呼唤有效指导
学生确立主题是其探究的开始阶段,主题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因而,教师要针对学生初步确立的主题加以指导:
1、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本地实际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目前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南郊地区香葱发展与家庭收入》、《昆曲与南郊》、《生命之源——水资源浪费现状调查》等。
2、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例如在秋冬交替的时候,我们班出现了不少感冒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组织了一次“我是感冒小卫士”的综合实践活动。趁此机会,让学生们通过收集资料,表演小品等方式了解到感冒的原因;一起探讨出预防的办法;同时渗透平时要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如我在指导学生探究保护家乡水资源这个课题时,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了家乡美丽的水环境图片时,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为自己生长在如此美丽的江南水乡而自豪。当课件又出示了一张张家乡河流被严重污染的画面时,孩子们的心情是焦急的,是愤怒的,探究造成家乡水污染原因的愿望被激起,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家乡水资源的热情被激发。
4.指导学生选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主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如对于“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怎样的办法能测量出学校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变无意义问题为有意义问题。
三、活动过程呼唤有效指导
如果说一个研究成果的产生就像酿制一杯香甜的蜂蜜的话,那多渠道地收集资料无疑就是多方面采蜜的过程。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采蜜”,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酿蜜”。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可以通过观察、上图书馆、上网、采访等方式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收集到的内容越多,考虑到的问题就越全面,越有说服性。同时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就像一块海绵,在不断地吸收大量的课外知识。这种主动的学***地胜过课堂的灌输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评价过程呼唤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如果老师只是随便一声“好的。”那对学生来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我们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过程。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因此综合实践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控的水平。可以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撰写活动日记,记录活动的过程,包括成功时的快乐、失败时的教训等。
2.指导学生收集评价资料
过程性评价十分重视对评价资料的收集,通过收集活动中的过程性资料,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学生在活动前的研究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日记等都属于过程性资料,不仅包括学生最后形成的满意的作品,也包括学生修改过的、不满意的作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有意识地收集这些资料,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探究过程,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3.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学生在小组中活动,既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也要接受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在指导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同时,也要指导小组进行评价活动。通过小组评价显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做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对小组评价的指导要求使评价体现良好的评价秩序、有序的评价过程和尽量客观的评价结果。
五、重视对知识技能和方式方法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让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人生,了解社会。
1.开展必要的知识讲座。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做”,而不是教师“教”。虽然从总体上讲,教师不能采用“讲授——接受”的方式进行指导,但这不等于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都不能讲授、讲解、讲述。有专家曾做过调查,97%的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 “调查”、“搜集资料”的要求,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学生并不是很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知识技能的指导。这样的知识技能的讲座可以在定好课题后,对于课题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或方法进行集中的讲解。
2.关注方式方法的指导。在学生活动方式上,倡导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校际间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3.对探究方法的指导
对探究方法的指导包含怎样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和怎样运用探究方法两个层面。在指导探究方法选择时,教师应注意:
(1)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学生一般使用的探究方法有: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资料查阅法和准实验探究法。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探究方法。4.对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六、成果汇报阶段的指导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发表内容
学生发表的内容应当是对主题探究过程的系统性的总结和对典型探究事件的展示,内容应体现一定的逻辑线索,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应当关注发表内容的典型性和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决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2.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形式发表成果
学生的发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而一定的发表形式适合一定的发表内容,应做到发表内容和发表形式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的发表也可以结合多种形式。教师在指导选择的同时,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证良好的发表效果。
总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力度。教师指导低效,则课程实施不力;教师指导高效,则课程实施有力,教师课程举。“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要成功地开展,教师就不能推卸自己的指导责任,而应协同教学,与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综合实践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元祥的学术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和有效》
3.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摘要】 :综合实践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来进行亲历性的实践,并随着活动过程开展而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但并不等于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课程,小学生年的龄、知识结构、认识阅历等方面的特点,决定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形式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展开到活动方式的设计等等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的一门必修的新型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我们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从开题、主题生成,到方案设计、活动的实施,最后总结、成果汇报。这是一个比较繁细的过程,不要说是学生,就是刚接触综合实践的老师,也会有千头万绪理还乱的感觉。我们都清楚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只有“能做”、“会做”才谈得上自主。特别是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细致的指导下,才能逐步培养相应的自主能力。在实施课程时,如果教师一味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放任自流,指导缺失,成为活动的旁观者,定会严重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教师行之有效的指导。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指导要适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换句话说,综合实践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教”出来的,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 “教” 就是指导。小学生年龄还小、无论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认识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对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干,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从活动形式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展开到活动方式的设计等等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分体现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参与性与创造性,提高他们自我表现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所以老师的指导并不是越细越好,更不能包揽学生的工作,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度和必要的条件,为学生开辟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发展的空间。
如在“珍惜资源,拒绝浪费”的主题生成课上,我发现垃圾桶里有同学们弃置的饮料罐,于是随手拿起两个,我的举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我进一步发问:“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老师捡这饮料罐干什么呢?这可是垃圾呀!”我观察到有的同学们似 1
乎洞察我的用意,于是继续说:“但同学们可曾想起这是可回收垃圾,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这么一提醒同学们纷纷发言。我是先从学生身边事物引起他们的注意,接着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同学们自由地议论,我又适当的时候问:“除了塑料罐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重复使用?”以此诱导学生们列举其他可回收垃圾,继而转述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种种浪费现象,我乘机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并归纳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珍惜资源,拒绝浪费”。教师利用身边大家熟悉的事物、现象带出问题,继而放手让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适当之时点拨引导其向有价值的主体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活动主体。通过这样适度收放的导,使学生亲历活动过程,获得了真实的体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锻炼了学生自我表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提问题或探讨方向的阶段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每个问题都可作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就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然后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经验水平、能力范围内的可行性的、有价值的作为活动主题。这样避免了学生的满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适度,我觉得还针对不同年级上。对于初接触的年级或较低年级,由于他们年龄还小、无论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认识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固然要指导的细些;通过一两年的实践,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学生颇有心得,实践起来兴致勃勃,教师就尽量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创造。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要紧密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的形态看,主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实践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它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是开发的,从课堂到社会、大自然都是他们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要从熟悉的课室、学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认识大自然搜集信息等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科学的方法。所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采访、观察、参观等加以有效指导,进行宏观调控。而这些必须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如准备阶段的确定主题,各小组的活动计划等;活动实施中采访、调查、参观等方法指导课,使每个学生对这次活动有充分的认识,明确实施的方向和方法。在具体实施中,也要针对学生活动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如学习“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时,我是先在班里进行方法指导课。课堂上我首先给每小组准备一份问卷范例,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个完整的调查问卷应有哪些项目组成?读一读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想一想可以知道些什么?通过阅读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对调查问卷有个直观的认识,知道一份调查问卷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体会每个部分特别是问题与答案部分的作用和特点,以及相应的撰写要求。接着让小组合作根据本小组的活动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虽然明确了调查问卷的要素,但真正让他们自己设计根据各组活动内容设计问题时,还是遇到不少困难的。所以在小组合作设计问卷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针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我还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交流、评价问卷,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了能力。
诸如其他设计小组方案、采访、交流等,在课堂上作集体性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会在实践中遇到困难,会在说说 笑笑中浪费时间,也会因为意见不同而吵架,使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在分开小组讨论或活动时,指导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随时了解各组活动情况,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指导,使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下去。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课程以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背景来展开,所以其学习组织形式和指导方式就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集体上,而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活动中各小组从小组的分工到制定小组方案再到实际活动最后的总结评价,可能都会遇到种种困难。老师应该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动态以便作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小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针对个别的情况进行指导。如在“家乡的今天,我知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就跟随了解家乡的农业这一小组下田进行观察实践。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观察法,我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但到了田间进行观察时仍然错落百出。如无目的,无顺序,不够仔细,做笔记不规范等等甚至有游玩的倾向。于是我和他们一起观察,从中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观察,在观察时要注意发现问题······有了适当的指导,同学们的观察日记和心得体会都写得很具体真切。如此比较多的一些小组和个人的实践活动都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利用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参与性积极性也更高,避免活动过程流于形式。
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的指导要贯穿始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一系列课内和课外活动构成的综合性课程。不管什么内容的综合实际活动,主题活动都应该具有完整性,都应该经历“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这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是有机的结合,同时它们又并不是事先完全设计好了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等等不断生成的东西。要解决各种问题使活动有序进行,都离不开老师的及时的帮助有效指导。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主题是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诱导得当,确保学生逐渐由随意走向规范,并且走好以后的路。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搜集材料; 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使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实践去实践、体会和感悟。在活动的初始阶段,学生往往兴致比较高,参与积极。但随着活动深入开展,学生会因为自控能力差或
者兴趣的转移,又或者遇到困难,而出现退缩、消极的情绪,使活动半途而废。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好,会极大打击他的活动积极性,使活动难以开展下去,这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
在“追寻家乡的历史”的调查活动过程中,家乡名人组的成员虽然多方向村中长辈了解家乡名人的情况,但无奈搜集到的资料非常有限。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搜集更多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和学生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法,我知道那时村正在开展编写村志,于是我们设法与负责人取得联系取得了一些资料。后来得知曾经当过《羊城晚报》记者的一位老长辈从广州回家乡参与纂写村志工作,我又带着学生们拜访他,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了家乡多个名人的故事。学生们不仅解决了难题,而且了解到家乡如此珍贵的历史,参与积极性更高了。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经验、环境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导致每个人的收获也是不同的。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从活动的开始到结束,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甚至更长。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指导教师的合理指导。教师要跟踪活动进展定期把学生归拢到教室进行问题反馈,了解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种种新的问题、困难;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帮助。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为价值取向。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实践中学习是我们共同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的开设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成为指导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学生在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3-4年级)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林淑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行动手册》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谢广田李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论文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