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反思
如何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反思
西港路小学苟丽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表现形态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学生通过自身活动,不断建构课程内容,并且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不断修正改进而使得该课程不断完善。正因如此,反思也就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性,小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由于经验与能力局限,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活动过程的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对活动过程、问题、方法进行反思,使学生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改进活动,拓展活动,学会总结经验。以下就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活动之初,培养反思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一般的分析,而是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掌握一些反思策略和方法,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反思。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一种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反思就很难顺利进行。反思的毅力不仅体现在学生反思的持续性,战胜困难、忍受痛苦等“韧劲”上,而且表现在“督促”自己自始至终盯住自身学习的不合理性上,并敢于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
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和思维程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在综合实践活动初期,我先让学生明
确:没有反思便难以自我改错,反思不仅能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的知识。当学生有了较强的反思意识后,他们头脑中就有了一道“警戒线”,对自己的学习随时保持应有的警觉,一旦有可疑之处即会进入反思状态。
二、活动之中,教会反思方法
学生往往有了反思的意识,却不知如何进行反思。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每次活动进行反思训练,形成习惯,并认识反思对活动的意义。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列要求的形式,明确反思的内容,学习反思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具备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1、探究活动中学会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题”后,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记录,将书面的总结与口头的总结结合起来。如每一次活动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口头总结,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遇到的哪些疑惑和问题,发现了些什么规律等,形成一句或几句话,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或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活动日记”,把当天的活动内容、活动结果、学习方法、学习情感进行总结和回顾。如:在《珍惜生命之水》这一课题的探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小组采访的过程、调查的结果、宣传情况、制作小报、上网查找资料等活动情况作简单的记录,并写几句体会,这些做法使学生收获很大。
2、阶段性小结中乐于反思
实践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乐于反思。要求学生在交流中不只交流自己学习的成果、还要
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等。这样的交流也是学生在深刻反思的过程,我该总结什么,怎么总结,哪些方法较有成效;哪些方法应改进,分享自己成功的关键或是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同时还要关注别人的成果,并通过思考,提出建议与意见,寻找值得自己借鉴的经验,在交流中逐步提高反思能力与反思技巧。
3、总结交流中善于反思
反思,是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及生生交流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给予点拨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反思,并生成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思维从问题开始,反思从质疑开始”。如:在《走进信息世界》这一课题探究活动中,有一个小组去校外采访,多次碰壁,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反思一下在采访过程中自己小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反思后,在总结交流时说:“采访、调查时不能没有规矩,要注意礼貌,先向对方讲清楚自己的来意。”
三、活动开展末,养成反思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要总结,使学生对此活动课题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主题进行思考。然而汇报内容的深浅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内容和汇报方式的选择,如果学生是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其效果不佳又费时。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明确提出资料整理要求:把活动中感触最大、印象最深的、觉得最有意思的、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而不要“照本宣科”。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的活动汇报也必将是一场唇枪舌
剑,因为如果他的做法好将被推荐进行全班汇报,使小组成员在小组汇报时也必将是“一吐为快”且中要害。
如在《我们身边的水污染》这一课题的成果展示活动汇报中,学生是这样反思的:“第一次调查就没有完成任务,回来后虽然满腹牢骚,但仔细想想也怪我们事先没有弄清楚调查对象是环保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事情太急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看来,今后我们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学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反思了失败的原因,总结了经验与教训,为其下一阶段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方法、步骤、形式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反思既实践于活动之后,也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才能使学生通过反思逐步改善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反思、乐于反思、善于反思,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篇: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解读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
《万花筒》教学案例
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 姓名:彭敏 邮编:430010 电话:***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万花筒》一课包含了光的反射、漫反射、散射等光学原理,教学目的就是想通过学生独立研究万花筒的活动,促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做中学科学、用科学,切实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感悟到小事情中往往包含着大学问,并在交流中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教材的设计者、创造者,也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点拨者,因此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点应该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展开,都应为学生服务,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科学探究情境下,动手做科学,体验科学发展的历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这种以探究制作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的话要少之又少,只是起引导、点拨、启发、激励的作用,而应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想、充分地做、充分地说,学生获取的知识、能力、技能、方法才真正是他自己的,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简易万花筒,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玩、看、做、想等科学探究中学习简易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并。
2、通过探究万花筒的一些奥秘,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难点: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理的研究。
活动准备:
饮料瓶、宽透明胶、半透明塑料袋、黑色塑料袋、彩色纸及黑色纸、彩色碎纸屑或彩色珠子、双面胶、卡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万花筒)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谁认识? 生:(齐声回答)万花筒。(师板书课题:万花筒)师:请大家来玩玩万花筒,把你们的发现或是你们感到有趣的现象告诉给组内同学。
(学生立刻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并且小声地议论。)师:哪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你们感到有趣的现象? 生1:我们发现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生2:我们看到里面装有小镜子、碎纸屑,都感到十分神秘。
生3:我在以前查过资料,其实里面装有一面可以反光的三角镜,在最底部还装了一些彩色纸屑,转动角度不同,图案就不一样。
师: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不断地转,图案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叫“万花筒”。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教师制作的万花筒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通过让孩子上台玩一玩的体验方式,有效激发孩子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探究制作方法。师:万花筒是不是很神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万花筒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将书翻到第10页,自学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制作方法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了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
学生自由提出困惑,教师随机指导制作方法。
(三)动手制作 展示评价。
1、生自制作万花筒。
2、展示评价。先小组内展示评价,然后在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时围绕是否精致、牢固等内容展开评价)
(四)小组实验 研究原理。(1)提出问题。
师:万花筒这么神奇,在刚才做和玩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学们猜一猜,万花筒内多变的图像可能与什么有关?咱们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好吗?(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师:你们觉得万花筒里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生1:三面镜,可以反光的作用。生2:它可把一个东西反射成几个,光从一面镜反到另一面,再从这一面又反射到三面镜子。师:万花筒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筒中的彩色碎屑经过三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就形成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万花筒,碎屑的排列发生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花型。彩色碎屑,在三面镜子上连续多次反射,形成无数的碎屑虚像,组成一幅幅彩色图案。
(五)总结收获、创意制作:
师:今天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万花筒,心里应该挺开心的。今天做的这种万花筒内部是三棱镜的,如果我们把内部做成五棱镜或六棱镜的那里面产生的图案又会是什么的?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尝试。
活动反思: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放开手脚,做学生智慧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一)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参与欲望。兰本达教授曾提出:教学可以看作是提供特定的情景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学生要投入就要有投入的愿望和迫切的心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喜爱的活动,用富有激情幽默的教态、语言演绎教材内蕴的情感,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花”,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
儿童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最想有创意的去玩。教师可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会玩性盎然。而万花筒的制作就顺应了学生玩的需要,因而孩子们兴趣浓厚,不仅爱玩,还渴望玩出创意。
(二)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探究。
儿童天性好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儿童的天性为这种教学提供了必然。教师不要把自己制造的教学任务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探究愿望。
在《创意万花筒》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玩万花筒,再让学生说从万花筒里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又玩又说的导课情景,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接着我出示了自己制作的简易万花筒,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制作欲望。当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成功地制作好万花筒后,我又精心地设计了“你们的万花筒里是不是也能看到美丽的图案?谁能说说万花筒为什么会产生万花呢?”这样的两个问题,引导让学生由动手制作阶段转入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研中玩,玩中学。课尾在学生合作研讨、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形象、直观地课件,让学生的探索结论得以升华。
(三)以人为本,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时空。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动手实践、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去发现新知。
(四)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灵魂。
教师要因人而异,想办法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有缺陷、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参与探究时扶一扶,点拨探究方向、方法,而不是教他具体如何去做;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会教我做的依赖思想;更不能干扰大多数学生的探究活动,它只是一种个别行为。对双基扎实、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一定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不断深入探求研究的热望,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学生就会保持高昂持久的探究热情,将探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总而言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强调学习的参与过程,体现出指导——探究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活动。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反思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反思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张亚215126
我是一名高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刚接新班,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上课不够遵守纪律,关心集体不够,缺乏钻研精神,同学之间玩笑过头出现打闹现象,碰到挫折容易气馁„„
面对学生的这些“不是”,我产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种:严厉批评、委婉指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反思。而后者是我用得最多的,效果也是相当好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在榜样引领中反思。
有些学生的字写得马虎、潦草,书面不整洁。我们许多青年老师有时会大声训斥,令其改过,有的甚至撕掉本子等。我在批改这类学生的作业本后会特别工整的书写这样的文字:“要认真写字,你今后看到老师的字写得马虎或不正规时希望你及时指出来,老师一定改正!”好多学生看到我这样的批语后,接下来的作业字迹会工整一段时间。当然挑选班级里字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展览,让学生进行对比也是很好的办法。通过榜样的引领,学生在比较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二、在读后感中反思。
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一些涉及到写人物的文章,我总是有意让学生就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写感受。如,学了《霍金》一文,就霍金在严重变形的身体条件下,坚持研究方面,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读后感的形式谈自己的感想。应该说,好多学生都能从中汲取力量。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不屈不挠”。
学生有看课外书的习惯,我一般两个星期布置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可长可短,只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从他人身上得到启发就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学生在无意中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怎样做人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三、在口语交际中反思。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训练学生的口语,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思。如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5中的“小小辩论会”。通过辩论,(1)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看课外书的重要,平时不大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进行了自我批评,认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决心好好看书;(2)个别学生讲述了自己迷恋上网打游戏导致成绩下降,结果不单遭爸爸的打,还被妈妈禁止上网。教训是沉重的,反思是深刻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坚决不沉迷电脑游戏,合理利用电脑。这样以点带面的交流,思考以及受益学生面更广泛,触动也更大。
四、在交流中反思。
平时,学生总违规的时候,怎样有艺术地去教导学生,使其改正呢?批评是一种方式,但不是上上策。我通常会找和学生犯错误相近的一个正面事例,通过交流让该学生明白该怎样做,然后让他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以后该怎么做。如:同学之间出现打架现象,老师除了了解情况进行正面教育后,还会举例班上某同学碰到类似事情是怎样合理处理的正面事例,引导学生从自己层面寻找问题,想想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原谅对方?现在有什么后果,今后碰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从而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这样以正面事例的引导说服力
更强,学生更容易接受,认识也更深刻。
五、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反思。
一个班级经常会开展一些活动,有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肯定会出现活动比较顺利以及失败的小组。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会让小组长对自己小组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小结,找出成功的因素同时寻找失败的成因,思考完善的办法,从而让学生知道在团队活动中合作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要以集体利益为首,一切行动听指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互相帮助,同时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这种活动促反思,能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很有帮助。
其实潜移默化的反思还有很多中途径,如测试后的反思,做事、交友失败后的反思„„主要重在让学生要学会思考,思考问题的原因,思考问题的过程,思考该怎样从中获取教训,思考今后该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当然反思不则是思过,让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也是我经常在班级里要做的事情之一,同学们会在听他人成功的事例介绍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经验走向成功。
一人的错误,全班学生反思
文/吕强
带这个班快两年时间了,期间发生过不少令人振奋的事儿,也有两件让人纠结的,我心里至今很难平静。面对学生干得傻事、坏事却找不出“肇事者”,我真无奈极了。对于这样的隐形问题生,我该怎么办?
一、教室门事例
我们班的教室门不知被谁破坏了,一个兵乓球能通过的圆洞,一看就让人痛心。当然门板也有质量问题,是五合板的不是天然木板的,即使是纸糊的门板,如果没有人为因素一定不会有破洞,问题主要是出在学生上。那洞很有可能是门板与拖把杆猛烈相撞所致,人是给力者,是起因。门板坏了固然可惜,但学生无意(或有意)损坏门板死不承认的品行更让人担忧。我设法想让“肇事者”认识错误做个自我反省,不承担任何经济赔偿责任,但是学生都说不是自己干的,也没看见是谁干的,事情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或许能变成一种教育资源?何不以此为切入点让全班学生进行反思呢?在引导下,同学们就此展开了大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破坏门板是小错(也许是失误),虚荣爱面子,失去诚信,逃避责任,不敢担当,知错不改,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这是大错特错。当事者,或许你能逃避一时,却很难逃避一生,迟早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一个失去良知、执迷不悟的人,害人害己,到头了把自己推向深渊„„这样引导的反思性的教育方式比由自己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灌输大道理效果要好些。
二、挖“眼睛”事例
有位校领导在北京出席了一次特别的会议,领导身影登上了报纸,报纸上了橱窗,这是学校史无前例的荣耀。但是就有这样的学生,用小刀把报纸上领导的双只“眼睛”挖了,这真让人七窍生烟(或许学生没有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坏)。该领导是学校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对我们班的学生真好,学生爱这位老师,爱的让我当班主任的羡慕甚至有点嫉妒。这位好老师曾经承诺把我们班的学生从初一带到初三毕业,但初二刚开始,老师被上调进县城了,老师无奈,学生更无奈。那橱窗就在我们班的教室前面,我们班是橱窗前唯一的班级,十有八九就是班里
学生所为。领导对此事大度到了若无其事,也没有批评学生,事情就落在我当班主任的身上,无论如何不得不管。以此丑事为切入点,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反思,展开大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这是影响极不好的恶作剧。当事者挖去老师“眼睛”同时,也挖去了自己的心灵美;伤害有时是无意的,而反思伤害是校正心灵扭曲的一剂良药。如果“肇事者”不认错,我替“肇事者”向老师道歉!这是大多数同学的呼声。
时下德育问题越来越复杂,面对隐形问题生(当然这样的学生并不多,即使有一两个,一个班主任就够应对的了,其影响更不容忽视)制造事端的评判,我的做法是“错误在一人,反思在全班”(仅对典型事件)。经过引导学生反思达成的教育往往比由教师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灌输大道理效果要好的多。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乡九年制学校742100
第四篇: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共同成长,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这类新课程的开发,对于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也为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拓展了无限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从“资源开发、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成果共享”几方面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让这类新课程展现出独有魅力的体会。
一、整合资源,共同协调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一体的新型活动课程。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及本校、本地区的资源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于2005年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由于学校条件、区域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相应的课程资源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发展和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为了解决课程资源狭隘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注重师生共同协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非学科序列课程,是各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学参考书,也没有具体的教学资源。在利用教学资源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协调、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领域。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充分结合学生所学的各学科内容,把学生在各学科教材中所学到的、感兴趣的、能够体现的、想去表现的内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表现主体予以表达,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我在《走进对联天地》的实践活动中,鼓励、指导学生开展调查,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1 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新年贺卡;音乐教师通过教授歌曲《恭喜发财》引导学生体会过年的欢乐情景。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不同学科的教师抓住了教材中的共同点,将其进行有益整合,不仅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新空间,体现学校(区域)特色。
广大农村是个大舞台,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时,我引导学生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协调家长、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挖掘社区资源,体现农村学校特色。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搬进社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社会大课堂里实实在在地了解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实施策略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我在《走进新农村》实践活动中,把学生带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示范村——健康村,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实践,走进新农村,感受新生活。
事实证明,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要将学校、社会资源整合,两者整体规划,师生共同协调,筛选资源,共享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活动设计,师生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设计是以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而展开的研究。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适合学生操作的典型主题进行研究,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有收获的。但是,由于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相关条件限制,这些都很难真正付诸实施,从而造成已定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目标无法实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说,教师有效地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设计要体现师生合作。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提供多个主题让学生选择。确立的主题要体现科学性、指向性、实践性和可行性;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活动环节要清楚,措施合理,方法选择正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活动评价方案要具有激励性,体现师生共勉;成果展示形式具有多样性,体现成果共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八年来,每次活动设计我总是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尽快地提炼出主题:①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里提炼主题。比如《交通安全常识》、《走进对联天地》等。②选择本地区的特色来确立主题,比如《走进新农村》、《广告知多少》等。③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整合设计主题,比如《团队活动》、《安全自护》、《班级民主管理》等。
这样,教师提供主题,引导学生从熟知的、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选择、确立研究主题,进行活动设计,学生深有感受,兴趣很浓。
三、活动实施,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这就需要活动实施时,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探究空间。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特别注重指导小组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要学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资料收集员、活动记录员、宣传联络员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地发挥专长作用。
例如,我在《安全自护》实践活动中,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阅读书报、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校学生的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实际展开讨论,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又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成立了五个活动小组:校园安全小组、一路平安小组、居家安全小组、绿色食品小组和和谐自然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和组员根据小组制定的活动内容和已经掌握的信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对集体活动安全、上下楼梯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防火安全、冬季取暖安全等进行探究。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更主要的是普及了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
事实证明,由于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强点拨指导,体现了师生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堂课围绕研究的主题开展学习,活泼生动,趣味性浓。因为这样的教学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代替了教材,学生感兴趣,感到离自己很近,所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活动评价,师生互勉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主要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要体现师生互勉。要在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在实践操作中,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
每次实践活动评价,我注重采用学生反思式的自我评价,交流式的小组互评,互勉式的师生互评等方式,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指导教师对每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各个阶段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看主题确立是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选择、确立主题;引导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否符合 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实效性;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技术、收集整理资料、记录研究情况、遇到困难时是否指导到位;还可以邀请家长和有经验的同行进行点评,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五、成果共享,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历经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会大大激发其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最后的活动成果以什么方式来呈现、表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成果。
例如,在学生开展的《交通安全常识》、《安全自护》实践活动中,我将成果材料做成课件的形式,声音、动画与文字图片结合,声情并茂地在校电视台展示,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此外,我们也可以将材料装订成册或以展版的形式、文艺表演的途径予以展示;还可以在团队活动上展示和到兄弟学校、社区交流,形成成果共享。
在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潜心研究的兴趣;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多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达到在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自己拥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师生互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主”地位。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彼此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形成“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第五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南郊中学
蔡圣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转变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善于引导,有的放矢,有效指导,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1、转变教师角色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充当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要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长、家庭背景,尽量营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挖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比如在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活动中,教师参加学生的探究小组,与学生一起制订计划,一起去搜集资料,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高效、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包含四个方面,但我们绝大多数学校、教师还是在单一的从事某一领域的教学,因此要想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首先得改变由专职教师指导的方式,可将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组建成教师指导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广泛实践,形成技能。例如,劳动课堂做风筝,美术课堂画风筝,体育课堂放风筝,语文课堂写风筝。
二、活动的选题呼唤有效指导
学生确立主题是其探究的开始阶段,主题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因而,教师要针对学生初步确立的主题加以指导:
1、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本地实际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目前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南郊地区香葱发展与家庭收入》、《昆曲与南郊》、《生命之源——水资源浪费现状调查》等。
2、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例如在秋冬交替的时候,我们班出现了不少感冒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组织了一次“我是感冒小卫士”的综合实践活动。趁此机会,让学生们通过收集资料,表演小品等方式了解到感冒的原因;一起探讨出预防的办法;同时渗透平时要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如我在指导学生探究保护家乡水资源这个课题时,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了家乡美丽的水环境图片时,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为自己生长在如此美丽的江南水乡而自豪。当课件又出示了一张张家乡河流被严重污染的画面时,孩子们的心情是焦急的,是愤怒的,探究造成家乡水污染原因的愿望被激起,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家乡水资源的热情被激发。
4.指导学生选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主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如对于“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怎样的办法能测量出学校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变无意义问题为有意义问题。
三、活动过程呼唤有效指导
如果说一个研究成果的产生就像酿制一杯香甜的蜂蜜的话,那多渠道地收集资料无疑就是多方面采蜜的过程。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采蜜”,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酿蜜”。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可以通过观察、上图书馆、上网、采访等方式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收集到的内容越多,考虑到的问题就越全面,越有说服性。同时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就像一块海绵,在不断地吸收大量的课外知识。这种主动的学***地胜过课堂的灌输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评价过程呼唤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如果老师只是随便一声“好的。”那对学生来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我们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过程。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因此综合实践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控的水平。可以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撰写活动日记,记录活动的过程,包括成功时的快乐、失败时的教训等。
2.指导学生收集评价资料
过程性评价十分重视对评价资料的收集,通过收集活动中的过程性资料,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学生在活动前的研究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日记等都属于过程性资料,不仅包括学生最后形成的满意的作品,也包括学生修改过的、不满意的作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有意识地收集这些资料,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探究过程,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3.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学生在小组中活动,既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也要接受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在指导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同时,也要指导小组进行评价活动。通过小组评价显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做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对小组评价的指导要求使评价体现良好的评价秩序、有序的评价过程和尽量客观的评价结果。
五、重视对知识技能和方式方法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让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人生,了解社会。
1.开展必要的知识讲座。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做”,而不是教师“教”。虽然从总体上讲,教师不能采用“讲授——接受”的方式进行指导,但这不等于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都不能讲授、讲解、讲述。有专家曾做过调查,97%的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 “调查”、“搜集资料”的要求,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学生并不是很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知识技能的指导。这样的知识技能的讲座可以在定好课题后,对于课题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或方法进行集中的讲解。
2.关注方式方法的指导。在学生活动方式上,倡导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校际间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3.对探究方法的指导
对探究方法的指导包含怎样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和怎样运用探究方法两个层面。在指导探究方法选择时,教师应注意:
(1)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学生一般使用的探究方法有: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资料查阅法和准实验探究法。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探究方法。4.对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六、成果汇报阶段的指导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发表内容
学生发表的内容应当是对主题探究过程的系统性的总结和对典型探究事件的展示,内容应体现一定的逻辑线索,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应当关注发表内容的典型性和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决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2.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形式发表成果
学生的发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而一定的发表形式适合一定的发表内容,应做到发表内容和发表形式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的发表也可以结合多种形式。教师在指导选择的同时,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证良好的发表效果。
总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力度。教师指导低效,则课程实施不力;教师指导高效,则课程实施有力,教师课程举。“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要成功地开展,教师就不能推卸自己的指导责任,而应协同教学,与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综合实践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元祥的学术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和有效》
3.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