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河村建设扶贫工作总结
新河村2010年建设扶贫工作总结
尊敬的张市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迎来了各级领导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首先让我代表新河村支村两委及全体村民对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2010年,新河村在迎龙市长的亲切关怀下,在市交通局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开展了建设扶贫工作,围绕‘生态示范、环境优美、基础先行、产业提质、特色创新、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团结拼搏,各项工作出色完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下面,我就新河村建设扶贫工作作个简要汇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抓了六个方面:
一、抓龙头,突出班子队伍建设。我们坚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建设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在提升村级班子能力素质上下功夫。一年来,工作组多次组织村级领导班子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实用技术辅导、促膝交心谈心、外出考察学习,有效提升了村级班子的整体能力,切实增强了村干部服务村级经济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建立和健 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了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实行了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形成了以村组干部为骨干,以党员为示范,以各项协作为推动力的良好局面,还健全了村级共青团、妇代会、警务站、调解委员会、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二是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上下功夫。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召开了创先争优动员部署大会,与每位党员签订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实行了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无职党员的积极作用,创新了活动载体,活动中,组织了全村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党小组长去北京、天津参观学习考察,瞻仰了毛主席遗体和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等系列活动,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上水平,使村级骨干力量开阔了眼界,激活了思维,更新了思想。同时,积极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注重党员发展质量,不追求数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将有文化、热心公众事业、致富能手的优秀青年吸收入党。今年发展新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使党组织不断得以壮大,同时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并致每一位流动党员一封公开信,希望他们能支持家乡的建设。培养了4名后备干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在规范村级管理上下功夫。为确保村级工作开展有序,取得实效,我们和乡党委、政府一道帮助村里规范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村级党员干 部集中学习、合作社管理等规章制度,推进了工作的规范化。
二、强基础,突出生活环境改善。自工作组驻村以来,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建设等。投入10余万元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整治,中心村街道新添70个垃圾桶,对上冲公路、合标公路沿线新建了40个垃圾池,并聘用了两名保洁员,负责全村范围内垃圾清运。2010年,我村继续完成了改水改厕110户,很好的保护了长沙饮水工程的水源水质,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大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了村民门前卫生三包制度,促进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投资135多万元,硬化了宽5米,长3.5公里的合石-上冲-标佳的水泥路,于今年11月20日全面竣工,解决了沿线14个村民小组,1800余人行路难的问题,大大改善了交通环境。一年来,我村投入10万元完成了杨家田和王山、江山三座河坝建设,同时投资1万多元对各小组部分路段进行了铺石清整,有效优化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争取了长沙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搞好了规划设计,已报省国土部门审批,有望年底动工,中心村街道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已搞好了规划设计,年底完成。全村共投入水泥10余吨对各小组水沟水渠进行了修缮。
三、转方式,突出经营模式创新。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产业联合、能人带动为载体的新型生产经营 机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打好了基础。一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我们结合实际村情,推行了以合作社向有地农户按年度支付租金、实行集约化经营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合作社按300斤谷子/亩向农户支付年租金,并优先满足租地户用工。2010年,全村土地流转总面积700多亩,涉及农户80余户。二是广泛采取股份合作经营。我们根据村级产业开发的需要,组织农户以土地和投入劳力入股的方式参与产业开发和经营,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全村专业合作社已达4个,取得的效果非常良好。三是大力引导创业就业。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创业,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研究制定了种、养殖大户奖励办法。村渔业养殖党员示范户陈冬林是典型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户,租地30多亩,今年投放鱼苗11万尾,产生经济效益10万元,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一年来,村里的烤烟、蔬菜、油茶、渔业养殖等大户共解决300多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
四、壮产业,突出基地示范带动。为保障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工作目标,工作队坚持把烤烟、无公害蔬菜和小水果、油茶、优质稻五大基地作为产业发展来抓。一是稳定烤烟基地建设。在去年350亩的基础上,通过‚工作组扶持引导,大户开发带动‛的方式,今年栽种烤烟450亩,亩平均产值2800多元,全村烤烟总收入120多万元。二是推进 无公害蔬菜基地。盟友合作社种植蔬菜300多亩,获利40多万元,发社会工资6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蔬菜100多亩,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盟友合作社的努力开拓,闻名全乡,它将成为我村的亮点,全乡的典范。无公害蔬菜基地初具规模。三是打造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今年我村种植优质稻500亩,借助小河大米厂销售优势,粮食价格上涨,优质稻生产今年全面丰收。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四是建好小水果和油茶基地,我村十里香小水果基地发展到600多亩,通过扶贫引导,今年长沙市科技局带领小水果栽培专家刘昆玉到村培训种植技术一天,并现场指导病虫害的防治等。面积还将继续扩大,同时基地内套种西瓜,发展土鸡生猪养殖,成效显著, 300亩油茶林基地已成形,长势喜人。
五、强民风,突出民生民利建设.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大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提倡晚婚晚育,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宣传,加大了对流动人员的计生管理,顺利地迎接了上级计生部门的检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我村积极宣传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提前完成了任务,使参合率达到了95%,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我村名列前茅。村务公开工作。我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每季度公开一次村务、财务,接受群众监督。中心村建设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 面,我们利用各种宣称方式,让全体村民认识到群防群治的重要性;村成立警务站,淳化了民风,有效地扼制了重大社会治安集案件的发生,保障了我村一方平安稳定。扶贫帮困,持之以恒。我们主动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看望,了解困难,并制定、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解决,同时对村里的弱势群体给以更多的扶持和关爱,如今对多户困难户的房屋进行了整修,通过市安居工程项目,我村已有4户困难户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大大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6月份我村与长沙市东塘街道牛婆塘社区联合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让我村部分留守儿童能和在长沙打工的父母团聚,让他们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党的温暖。
六、促和谐,突出文明村居建设。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一手抓基础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年来,通过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掌握了产业开发的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了农民收入,今年创浏阳市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站点;通过扶持表演乐器,成立了新河村中青年军鼓队和一个中西乐队,服务本村的文化宣传,丰富了群众生产之余的精神生活;通过邀请残疾人艺术团和中南林业大学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来村里开展文化艺术下乡活动,让农民群众学有所乐,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全村呈现出了‚做事挣钱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崇尚科学的人多了,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习增收技能的人多了,上访伸手要钱的人少了‛的喜人局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小的困难和问题:班子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村级经济还很薄弱,强村富民还任重而道远,这些我们都将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在未来两年的建设扶贫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迎龙市长的工作要求,乘十七大东风,借建设扶贫春风,抢抓机遇,务实进取,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河村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2年新河村建设扶贫工作汇报
新河村建设扶贫工作汇报
2011年是新河村建设扶贫的见成效之年,也是大投入、大挑战、大发展的一年。在长沙市常务副市长、副书记张迎龙同志的亲切关怀、市交通运输局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建设扶贫工作组与新河村支村两委班子围绕“生态示范、产业提质、特色创新、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团结拼搏,扎实抓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社会创新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谋划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前段建设扶贫工作情况
一、加强创先争优,提升干群素质。
我从摸准村情民情入手,结合班子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1、配好村支“两委”,树立班子威信。以品行树威信,以能力促发展,我村认真组织换届选举,做到选好人、选准人。同时创新了支部建设,成立了党总支,将支部设在产业上、合作社里。
2、充分发扬民主,完善村级管理。坚持用制度理事,每季度推行村务公开,让村务工作在阳光下进行,满足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坚持用制度管人,全面实施村干部、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分考核制。
3、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主题活动。推动城乡结对共建,激发了村级组织活力,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确保了人人安居乐业。创造性地开展了“两联两帮两满意”活动,实行了党员设岗定责,分片负责,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上水平。
4、开办新河讲座,提高村民素质。扶贫重在扶智富脑,通过建设农家书屋、绿色网吧,办好“新河讲座”,开展了各种讲座培训,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二、实施项目推动,改变乡村面貌。
针对我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认真做好村级发展规划,全面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硬化道路路采用了“政府组织招标、村级购买材料、专业队伍施工、村民代表监督”的建设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质量,共硬化、绿化公路12公里,新修桥3座50延米,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村级交通网络。电力增容变压器两座,水利建设新修了标准渠、对山塘进行了整理、新修维护水坝5座,电排1座,逐步实现排灌标准化,确保旱涝保收。
2、提质中心村居民点。完善了我村村庄建设规划,完善好相关配套设施,完成了中心村绿化亮化工程,完成了集居点污水工程、200多户“改厕”建设和养殖户的沼气建设。新河完全小学今年进行了省合格化学校建设,现已通过验收,村文体广场突出文化特色,同时配套健身器材、篮球场、大舞台等设施。支持鼓励偏僻山上村民自愿移居到中心村及周边,现有过大半村民在此安居乐业。
3、全面完成土地项目。两千多亩土地综合整治及数万米标准渠道和机耕路的修建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在短时间内无纠纷地分好了田块,且平整后的田块在当年便全部种上了晚稻,没有造成村民损失,这在浏阳土地整理项目中是首例。
4、综合整治环境卫生。组织农民志愿投劳2000多个工日,对村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创建了“中心村垃圾由户分类减量、村收集处理,散居户垃圾由村建处理设施、户分类处理”的模式,建立健全了环卫制度,通过环卫督查、评比、公示也已使村民的环卫意识大大的提高,街道棚户已被拆除,道路两旁整洁美观,民房周边卫生干净,池塘河水清澈见底。
三、推进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
我村现有外出务工人员800多人,为拓宽在家人员收入来源,立足水源保护区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引导群众发展致富。
1、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我们积极推行以土地流转、产业联合、能人带动为载体的新型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帮助村民创业,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研究制定了种、养殖大户奖励办法。目前,全村专业合作社已达9个,有盟友蔬菜、银秀黑兔、建华优质稻、绿纯油茶、十里香小水果等。这么多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全村产业的大发展。
2、大力发展种养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方式,结合我村已确立的种植、养殖优势产业,依托合作社,通过以奖代补和向上部门争取项目支持重点扶持、培养特色产业的大户和能人,逐步推进“特色+品牌”的产业发展,建设好了高山蔬菜、油茶、小水果、优质稻四个千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和一个黑兔特色养殖基地。
3、积极发展加工产业。投入了资金对现有重点发展产业横向整合,现在小河米厂生产的优质米年生产加工产值近千万元,新河竹制品加工厂、小籽茶油加工厂产品市场认同度高,供不应求。现已逐步对蔬菜、油茶、小水果、黑兔等土特产进行加工和包装,形成生态、有机、绿色的品牌和特色,作为生态、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4、促进农民产业转移。一方面依托在我村的小河烟花制造公司、东泰烟花制造公司等花炮企业的提质改造,与厂家组织村民加强业务培训、安全教育,引导了100多村民就近从业,增加劳务收入。另一方面通过中心村对周边村的的辐射功能,加大商业和服务业的开发力度,现在村上已配套店铺四十余家,二三产业蓬勃发展。
四、突出精神文明,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村不断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增强群众自豪感,共享发展成果。
1、积极开展共建活动。与市交通运输局机关二党支部、市公路管理局团委、林业科技大学、东塘街道牛婆塘社区开展城乡共建、城乡青年手牵手等活动,先后组织电脑书籍捐赠、植树造林、暑期支教、慰问困难群体等活动,建设好了农家书屋和绿色网吧,吸引众多求知的农民学子学技术,增知识,强本领。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中青年魅力军鼓队、龙灯狮子队、舞蹈队、合唱队等在建党90周年的文艺汇演比赛中名扬全乡,他们服务村级的文化宣传和地方礼仪活动,丰富了群众生产之余的精神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全村呈现出共谋发展、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3、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开展的“十星级”文明组、文明家庭、卫生最清洁户等评比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定期组织文化进门、法制入户、科学普及、政策宣传等活动,弘扬了文明新风,推进了文明村庄建设。
4、突出社会事务建设。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在扶贫帮困方面,我们主动到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中上门看望,了解困难,并制定、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同时对村里的弱势群体给以更多的扶持和关爱。
2012年建设扶贫工作思路
2012年是实施三年建设扶贫巩固提升年,按照创建新机制、培养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建好村班子“五新一好”工作目标,我村将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重抓好基层建设,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创先争优出典型,建设扶贫出亮点的成效。
一、突出基层建设,树立发展形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给钱给物不如带个好支部,为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成为“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在开展创新争优活动中,着重做好四个方面。一是发挥班子活力。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要不断发挥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把支村两委班子建设得更好,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二是增强党员素质。这两年来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不断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素质,通过党员带头,带领群众投身到建设发展中来。三是发挥能人作用。通过建设扶贫,村上着力将一批党员和优秀青年培养成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要充分引导他们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四是办好民生大事。目前全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今年着重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文体广场工程,将山泉水接引到各集中居住点,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群众文体活动。
二、突出产业特色,加速跨越进程。
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奖补扶植,在种植传统产业烤烟400多亩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五大特色产业”。一是蔬菜和优质稻产业。蔬菜实现大棚种养,增强市场竞争力;稻米发展优质品种,打造绿色品牌。蔬菜基地种植6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突破1000亩,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与水稻研究所、水库管理局合作种植“玉针香”优质水稻1500亩。二是小水果产业。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全面加快十里香水果园的建设,以点带面,调动村民发展水果积极性,力争水果总面积超1000亩。三是油茶林产业。对荒山、火烧山、花炮厂周边进行连片开发,形成产业带,实现油茶种植面积1200亩,将其打造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四是黑兔特色养殖业。在去年产销两旺、效益明显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社带动重点培养黑兔养殖大户,通过黑兔品种认证,打造成为新的养殖品牌。五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引进资金对现有重点发展产业横向整合,对优质稻、蔬菜、油茶、黑兔等土特产进行加工和包装,形成生态、有机、绿色的品牌和特色,作为生态、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将新河村及周边建成集种养、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群。鼓励和扶持产业大户创办或加入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资金、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积极对接市内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加农户、生产基地连农户、专业大户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突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家园。
在近两年环境卫生整治地基础上,不断提高村民生态保护,逐步实现村庄“六化”。一是河水净化。加强小溪河沿线的治理、管理,严禁乱倒垃圾、随意倾倒残余农药、排放生活污水等一切毁坏河道和污染水源的行为,保护株树桥水库源头。二是庭院洁化。全面实施改水、改厕和人畜分离。鼓励村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引导村民生态养殖,发展庭院经济。三是垃圾无害化。按照“集聚点统一处理、散居户自主解决”的模式,村内在巩固完善中心村及主干道沿线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重点延伸抓好各组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步推行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四是四旁绿化。把乡村环境、大山风光与城镇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路、水、房、田旁进行绿化,推进荒山荒岭的植树造林工作。五是土地集约化。遵照新农村建设规划,逐步实现村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六是长效机制化。通过逐步落实规划,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全方位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在省生态村的基础上年内建设成为长沙市卫生十佳村、国家生态村。
总的来说,我村在后段的建设扶贫工作中,将认真贯彻落实迎龙书记的重要指示,抢抓机遇,务实进取,为建设美丽新河、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二0一二年四月
第三篇:xx村建设扶贫工作总结
xx村建设扶贫工作总结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属省定特困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29户,1240人,其中有劳动力650人,党员37名,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常年耕地面积951亩,其中水田396亩,旱地555亩,山地总面积1500亩。2009年以来,按照“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油茶、烟叶并举,开发旅游产业,提高村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思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扶贫,全面、协调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建设(共计投入168.52万元),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民收入明显提高,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1605元(增长425元),2010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0‟1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对照全市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会议要求,以突出民生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基础产业的发展、基础环境的改善和基础工作的提升,确保两年建扶工作规划的顺利完成。
一、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提升村支两委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按照年初全市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要求,建扶工作组在重视物质扶贫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精神扶贫的力度,尤其是加大了村支两委政策理论学习力度。建扶工作组和村支两委班子以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扶贫工作计划,从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廉政勤政意识、服务群众意识、工作作风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着手,狠抓支部建设,狠抓党员教育管理。今年以来,建扶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共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开展集中学习4次,认真学习了中发„2010‟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0年全市建扶工作要点,明确了2010年的工作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工作针对性,提高了村组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3月初,建扶工作组还组织村支两委班子、组长以及部分党员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开展建设扶贫、建设新农村的先进经验,增强了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在抓好村组干部能力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把建设扶贫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0年以来,建扶工作组在去年投入168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xx村现有输电线路基本上是群众自筹资金并投工投劳建设,线路设计及架设不合理,加之运行多年,线路破损多、网损大、安全系数差,给群众造成昂贵电费的同时,也威胁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初,经与县电业局衔接,已将xx村的农网改造项目纳入了全县第一批改造单位,总投入预计65万元,改造完成后将有效改善全村农村电网主网架结构,大幅提高供电能力、供电效率和供电可靠性。供用电条件的改善和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使村民得到实惠。该项目将于五月上旬启动。
2、不断完善村部的服务功能。去年建扶工作组投入17万元对村部进行了改造翻修,彻底改写了村民无村级活动场所,党员干部无学习场所的“两无”历史。今年,在建扶工作组的积极争取下,村部的各项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县文化局已经xx村列为全县农家书屋建设计划,预计4月底可到位,建成后将切实解决农村农民群众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储备。同时,县卫生局也将xx溪村列入了全县卫生室建设计划,该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外,xx村还被市体育局列入了全民健身计划,将提供篮球架两个,乒乓球桌两个,体育用品若干,市建扶工作组也将向小学赠送篮球架两个,乒乓球桌两个。
3、村组公路的整修。去年全村共完成了公路硬化5公里,路基整理5公里,拓宽改造3公里,使受益群众达831人。今年,建扶工作组还将进一步对村组公路进行整修,预计投入10万元,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完善全村的交通网络建设。
三、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推动全村的基础产业发展 目前,xx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今年上半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建扶工作组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先后完成了400亩木瓜、350亩油茶的产业基地建设和500亩烟叶基地建设,涌现出一批种植业大户,全村已逐步形成东边5个组种植油茶,西边6个组种植烟叶、木瓜等经济作物两翼齐飞的格局。并在县林业部门的帮助下,计划成立木瓜协会和油茶协会,加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性和针对性,提高种植木瓜和油茶的技术水平,帮助更多的群众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在养殖业方面,全村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仅3-4家,主要采取小步慢跑的发展方式,资金、信息、规模等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建扶工作组目前正积极联系发改、畜牧等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对他们进行扶持,破除发展瓶颈,加快发展速度。
四、以建设生态村为载体,不断加强基础环境建设近年来,随着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日益严重,开始出现“垃圾围村”的现象,已极大地影响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此,建扶工作组以建设生态村为载体,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清洁工程,具体从三个方面狠抓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一是认真规划,加快基础环境设施的建设。建扶工作组和村组干部一起对全村人口居住集中地进行了调查走访,初步选定了垃圾围的建设地点,并与镇环卫所积极协商,将全村垃圾处理列入了全镇的环卫范围。二是分段包干,建立保洁长效机制。村支两委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实行“门前三包”,并将公路和房屋周边的的卫生责任细化到每个党员群众身上,目前正在制定奖惩方案,评选卫生文明户并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全村群众开展清洁工程,建设生态村的积极性。三是广泛宣传发动,使文明生态观念深入人心。建扶工作组将拿出专门经费,制订若干文明生态宣传小标语,粘贴在全村道路两旁以及群众屋外显眼处,使文明生态、清洁卫生观点随处可见,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的卫生观念。
下半年年工作设想:
1、继续培养好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提高班子的战斗力。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村组公路和电网改造等工程。
3、查漏补缺,做好两年建设扶贫总结工作,迎接年底省市两级建设扶贫的验收。
通过2009年的建扶工作,xx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部务会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无私帮助,离不开村支两委班子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在2010年,我们决心继续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大建扶工作力度,力争圆满地完成这一轮建设扶贫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向市委和xx村全体村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市、县基层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2011年1月,我被派驻加尤镇新河村,成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与示范户交流谈心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伟
八、弄雅等村,从而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情况。通过综合汇总分析,形成了此份调研报告。
一、村情解剖
加尤镇新河村位于凌云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共200多户,1000多人口,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务输出、养殖母猪等。近年来,新河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不突出。近几年来,新河村由于历史原因,中心村村内道路狭小弯曲,路面高低不平、房子低矮阴暗、垃圾乱堆的现象。同时,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庄外围盖了新房,空置房连片存在,“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新河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也已经开工,农民饮用水项目也得到了改善,前几年通过村庄整
治,农村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没有比较清晰的建设思路和比较明确的发展重点,未能像泗城镇弄雅村主打“种桑养蚕牌”,形成自己鲜明的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和特色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新河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村集体资源丰富,但集体经济发展迟缓,主导产业没有规模,且规模效应并未形成。新河村集体资源较贫乏,近年来村集体经济无明显的增长。且由于缺乏引导,产业发展没有优势和特色效应,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
3、村民生活比较殷实,但增收渠道比较单一。新河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村民生活还比较单一。增收渠道比较少。村民外出务工人员也较少,且村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比较缺乏,增收后劲不足。
4、村民建房日益困难,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近年,广大村民随着收入的增加,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建房费用高等难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且日趋严重,因合理的建房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村民铤而走险,通过原拆原建的方式建新房,在建设过程中因用地产生了许多纠纷,造成了少量的信访事件。
二、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解剖村情,我们认为,新河村的发展主要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的问题;新河村的农民增收总体上不是“增收脱贫”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增收致富”的问题。新河村要努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因村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建设新农村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必须立足本村实际,坚持因村制宜,创新思维方式。新河村具有比较优越的发展条件: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同时按照《村庄规划》搞好建设、美化村容,并积极发展“农家乐”,走“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发展路子,非常可行。
2、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的强与弱、发展的快与慢,对于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壮大新河村的集体经济,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挖潜力;二是拓财源;三是强管理;四是重持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开发和利用集体资源,为新河村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通过与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充分讨论论证,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将是很大的推动和促进。
3、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和希望在于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民富、民心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思路,新河村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办特色基地,形成产业特色;二是发展“农家乐”和农产品流通、加工等。通过培育特色、延伸产业链、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
4、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体也是农民自己。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才有根本的动力和保证。要多作观念上的引导,帮助农民强化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要围绕村主导产业,大力加强发展主导产业的相关科技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种植、流通以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知识技能培训。
5、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新农村是农民的新农村,建什么样的新农村,农民自己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努力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落实“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的要求,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特别是要建立村级重大事务“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议案公告、结果公布”的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思考与启示
对新河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剖析、研究,既是一个帮助新河村理清发展思路和对策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认识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过程。调研丰富了我们的感性认识,深化了我们的理性思考,并给了我们许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启示。
1、要着眼长远发展,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农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重视整体规划、缺少长远目标的现象,往往导致钱花了不少、事做了不少、效果却少之又少。因此,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工作,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建设目标。
2、要坚持民生为先,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当前,我县建设新农村的最大背景就是农村经济总体欠发达,农民生活总体水平不高,民生问题仍是最大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应当成为新农村建设优先考虑的问题,就全县105个行政村而言,必须示范带动其他村的新农村建设。具体到一个村的建设,也应该因地制宜,确立建设重点,以重点的突破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3、要尊重农民意愿,处理好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引导和帮助农民自觉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促进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可以说,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建设新农村,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更大、作用更大,更应发挥好主导作用。
4、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这次调研还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倾向,主要原因就是硬件建设比较形象客观,看得见、摸得着,给人一种实在的感觉,而软件建设则相对比较抽象。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农民发展观念的引导,真正激发农民“想富”的愿望、增强农民“会富”的信心、培养农民“能富”的技能,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
第五篇:建设扶贫村有关情况调查报告
**县**镇**村有关情况调查报告
市委办调查组
(2012年2月20日)
为更好的开展建设扶贫和“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受市委常委、秘书长委托,由市委副秘书长带队,调查组一行于近日赴**县**镇**村对有关情况进行调研。该村是市委**书记联系**县的建设扶贫点,也是“四深入”活动**书记的联系村。从调查情况看,该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村组干部战斗力强,具备扶持发展的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南部,地处三南路与**国道交汇处,距县城5公里。现辖12个村民小组,295户,1080人,党员3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全村稻田面积746亩,旱土200亩,山林面积3000亩,渔塘、水库面积200亩。
1、村级经济状况。2011年,全村农民年均纯收入4683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68元低千余元。因病、因残、特困低保户18户。村中大部分青壮年人外出经商或务工。其中外出务工人员312人,主要流向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在本县工业园区务工人员50余人。其他村民大部分以渔苗养殖和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全村约60%的农户都培育鱼苗。全村没有自己的实体经济,但有集体收入。2011年全村集体收入为2.08万元,其中石头坳水库承包款12800元;4个红砖厂的管理费6000元;渔场管理费2000元。生猪养殖初具规模,有养殖大户5户,生猪存栏量1200头。总的来看,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无主导产业,种田种地、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不高。
2、村级组织建设。该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趋好的。村里党务公开较规范,村支活动开展较正常。村支书***同时兼任村委会主任,今年47岁,年富力强,经历丰富,有十几年的村支两委工作经验,是全村的致富能手。12名村民组长中,党员5名,平均年龄56岁。30名党员中,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高中文化4人;平均年龄59.6岁。全村党员年龄偏大、党员发展不多的问题仍然存在。
3、基础设施建设。较之前几年,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些发展,12个村民小组中,有7个通了水泥路。村级活动中心拟在今年启动建设。村里有小
(二)型水库一座,是全村水稻灌溉和骨干塘的主要水源。整体来说,全村基础设施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有较大差距。
4、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乡风文明教育,大多数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一些村民思富、思进的愿望较为迫切。
为更好的建设村庄,充分发挥本村优势,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制定了2012年至2014年三年发展规划。主要包括:
1、村级活动中心建设。共四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同时配备办公设备,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老年活动中心等
2、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水利设施建设。该村石头坳水库为小二型水库,水面面积100余亩,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年久失修,现已是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同时,6处骨干塘、2500米水渠水沟急需清淤防渗。二是电力建设。增设变压器2个并增容,线路增粗。三是村道建设。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目标,总长4公里。四是通讯设施建设。全村12个组开通有线宽带。
3、安全饮水工程。全村12个组295户全部用上自来水。
4、村容村貌整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改厕295户,改厨295户。搞好亮化、绿化和净化。在亮化上,对全村所有房屋外墙进行粉刷、装修;绿化上,对全村所有院落、道路进行绿化,面积约10亩;净化上,建好垃圾池,配备垃圾运输车对垃圾进行收集转运。
5、学校建设。对学校操场和通往学校的道路进行硬化。
6、产业建设。一是扶持牲猪养殖大户,达到年出栏3000头的目标。二是建设绿色休闲生态农庄。该农庄集种、养、吃、住、休闲、娱乐于一体,带动村级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壮大鱼苗养殖规模。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以规模带动产业,以规模促进效益。四是建设绿色环保农产品特色基地。种植绿色环保蔬菜,养殖农家鸡、鸭、鱼等,形成农家土产特色,做响农家土产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不高,村民也不富裕。尽管村支两委实施了开源节流,全村群众也团结一致,积极给予支持,但仍然是杯水车薪。要实现自定的村级三
年发展规划,资金缺口巨大。
2、电力供应不上。**村各村组分布较散,电力线路长,全村只安装了一个变压器,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目前的供电能力不仅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电器化日益普及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村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3、信息渠道不宽。由于未开通宽带及有线电视,**村目前的信息渠道尚不宽广。**村群众主要通过手机、人工等渠道获取信息,导致有时获得的信息较为滞后,甚至过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农副产品的外销,影响了**村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村是市县两级从多村中挑选出来的建设扶贫和“四深入”活动联系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在活动开展初期,我们建议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
1、组建队伍,集聚合力。市委办作为联系**村的牵头单位,应及时组建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班子。建议由市委副秘书长***任组长,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委办赴**县挂职的同志,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分管领导,**县委办、**镇有关领导为成员。组建好工作班子后,要对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进行分工,调动参与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建设扶贫的工作合力。
2、深入调研,完善规划。我们此次的调研,是一个初步的、只针对全村面上情况的调研,因时间紧,并没有深入各村民小组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建议“四深入”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再由市委办牵头,组织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
局及县委办、**镇有关人员,再次深入各村组宣讲政策、调查研究。要对**村三年(2012年—2014年)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等进行研究,并结合调研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搞好规划的纵横对接,理顺发展思路,确保建设扶贫有规可依、取得成效。
3、突出重点,推动发展。搞好**村建设扶贫工作,应认真落实市委开展“四深入”活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新村建设为载体,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户能力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重点,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民持续增收,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增长。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应抓好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能源建设、现代通讯建设等。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基地建设。抓住今年1号文件出台的机遇,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发展油茶种植业,建设绿色环保农产品特色基地。利用已有基础,抓好以牲猪、鱼苗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三要加大劳务科技培训力度。坚持把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搞好示范带动,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建设扶贫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楷模。积极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党员,特别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
党员。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五要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搞好农村低保与建设扶贫有效结合管理体系建设,将农村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及时纳入扶贫范围,提高他们的生产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