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年检改革工作总结
篇一: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年终总结 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年终总结
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年终总结
按照自治区编办《关于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全县法人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周密安排,明确各系统各行业进行年检的时间节点,做到及时年检、应检尽检,顺利完成了年检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法人事业单位196家,新设立的11家事业单位不需要年检,应检法人事业单位185家,实检法人事业单位185家,参检率100%,合格率100%。办理设立登记法人事业单位11家,办理变更登记法人事业单位50家,办理注销登记法人事业单位17家。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安排,明确要求。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按照自治区编办的统一要求,安排部署了全县事业单位网上年检工作。明确年检相关事项,下发了《关于**年度全县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年检范围、年检方式以及年检程序等。根据行业和部门特点,合理安排了各类法人事业单位参加网上年检的日程,并对全县各法人事业单位的年检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确保了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按进度、有秩序进行。
三、取得的成效
(一)掌握了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作为登记管理机关,通过年检全面了解了全县法人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数据,规范了事业单位的登记年检行为,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的管理。
(二)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登记年检工作效率。通过优化登记年检工作,改变以往的登记年检方式,简化办事环节,节省了办事时间,实现了登记年检工作的无纸化办公,提高了登记管理机关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的监督。通过公开法人年度报告书,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登记年检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了社会对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监督,促使事业单位规范有效运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事业单位对登记年检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对登记管理工作主观上不重视,对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缺乏正确理解,尤其是财务不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不按时接受年检。
2.部分事业单位经办人员网上登记年检操作流程不熟练,工作效率较低;个别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经办人员更换频繁,工作衔接不畅,有丢失光盘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现象,影响了年检工作。
(二)改进的措施
1.继续加大对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法人年度报告公开工作,运用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使事业单位切实认识到登记年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事业单位登记年检行为,对事业单位证书管理、登记、年检等工作提出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效率。
3.进一步完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与质监、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效率,切实维护好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篇二:事业单位改革总结 事业单位改革总结 目前,励家镇共有事业单位11家(包括中小学校、卫生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9人。近年来,依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示精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1997年7月开始,我市在古港镇试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依据“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因乡制宜、减员减负”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政府内部机构,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联绩计酬,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胡彪同志的充分肯定。
1997年12月,原国家教委将我市列入全国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12月,我市推行的中小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三制”改革,即目标管理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被评为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我市澄潭江镇逐步推行以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人事管理事业化、财政管理企业化的新路子。2000年,我市在全市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全市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成为独立的法人,承担独立的法人责任,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法人体制。
随后,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市直部门和各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推开,拉开了我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新的一幕。
二、结合特点,多头铺开
依据省、市指示精神,根据自身特点,我市采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要求的改革办法。
1、全面规范事业单位运行体制 2002年我市出台《浏阳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采取以下措施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一是精简事业机构;二是理顺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适应乡镇主体经济、农村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三是精简人员编制,减轻农民负担;四是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五是调整乡镇学校布局,优化乡镇教师队伍结构。同时,通过创业安置、鼓励辞职、停薪留职、自谋职业、返回归队、后勤脱钩、工人改编、学习培训、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等形式,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2002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由519撤并为352个,分流人员664人,具体分流途径是:提前退休116人,提前离岗休息385人,自愿辞职及自谋职业36人,创办经济实体50人,充实基层6人,合办企业16人,学习培训4人。
按照社会办事业的指导思想,我市在事业社会化方面迈开了坚定的步伐。卫生系统于2001年在文家市镇医院率先推行股份制改造,触及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两个打破,两个分离,两个建立”,即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打破所有制界限,将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与医疗分离,将卫生监督、卫生执法与技术服务、卫生监测等分离,建立起浏阳医疗卫生新体制。市旅游局对所属旅行社和旅游学校也实行了人员身份和产权两项置换,实现了社会办事业的格局。
2、深入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我市教育系统和广播电视局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实行公开招聘、签订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亲属回避及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教育系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一是以“双聘制”为轴心,即对中小学校的教师(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和聘任合同制,利用聘用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利用聘任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的岗位工作关系;二是以实行“三个代表”为主线,即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广播电视局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运行机制,在全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整个系统分解为局机关、浏阳电视台、浏阳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浏阳国安广电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国安浏阳宽带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广告信息有限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全面实施政企、政事分开和分级分类管理,所有职工都解除身份,与单位签订聘任合同,人事档案关系全权委托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代理管理。为确保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全面推行,我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档案委管和人事代理业务。目前,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共有1300余人,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了档案委管的单位共有99个。
同时,我市于2001年成立了人事参议仲裁委员会,全面负责人事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对新的体制下的人事矛盾进行依法调解处理,保证了改革的稳定推进。另外,市里面成立了增人计划领导小组,实施《增人计划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进出实行了宏观调整。再次是改革职称工作,推行初级职称公开评定和技术岗位竞聘工作。在卫生系统2001年首次推行公开评定初级职称,在中医院等单位实行了岗位竞聘,高职低聘。
3、努力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市日报社冻结档案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取消一切补助,用作实绩考核奖励,实绩考核奖励根据不同岗位目标任务要求实行量化考核,对采编部门和人员,突出稿件和报纸质量要素,对经营单位和员工,突出经济效益要素,对行政后勤部门,突出服务和质量要素。市广播局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制度。
市规划局也实行按绩定酬的动态分配机制,全面实现绩效挂钩。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各行业各部门已逐步铺开,正向纵深发展,按照中央指示,我市新的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创事业单位改革的全新局面。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实践与思考
阜阳市人事局
我市在全面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中,为推动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干部职工心理承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认真推行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截止到2008年10月,全市乡镇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聘用制,5262名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下面,就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等几点意见。
一、主要做法
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中,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平的原则,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保证了聘用制的平稳推行。
1、抓住机遇,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2000年年底,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启动,通过调整部局、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组织结构,对职能弱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的事业单位予以撤消,对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七站八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大力精简事业单位机构,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重新核定了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通过改革,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平均14个左右减少到6至7个,全市共减少1611个,这就会为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任制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中,对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专门作出规定,要求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并将其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验收的一个主要项目。
2、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积极推行聘用合同制。多年来对这件事说的多,做得少,更没有经验。为了把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好,我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大体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组织竞争上岗。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精简率一般在70%左右,因此人员竞争上岗十分激烈。在组织竞争上岗过程中各县市区都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文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上岗合理,下岗服气;第二步对竞争上岗胜出人员实行聘用制。多数县市区在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过程中,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聘用办法和细则,对聘用程序、聘用合同、岗位职责、考核奖惩、辞聘、解聘及聘用期限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办法对上岗人员逐人签字了聘用合同,建立起单位和被聘人员之间的聘约人事关系。
3、强化监督,实际阳光操作。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竞岗、聘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了四严五公的原则,即严格程序、严格条件、严格纪律、严格政策,公开、公正、公平、公论、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在竞岗、聘用过程中,一方面请县、乡纪检人员、乡镇人大代表、村组代表、农民代表,对竞岗、聘用的人员的考试考核、民主测评、聘用决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坚持公示制度,竞岗、聘用人员的名单向社会公示;考试考核的情况向社会公示;民主测评情况向社会公示;拟聘人员及岗位职责向社会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4、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由于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多,安置难度大,各县市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未聘人员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探索了多渠道、多途径安置乡镇事业单位示聘人员的办法。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对一部分具有大专、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未聘人员,通过参加考试考核合格的,转岗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对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乡镇人员给予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的扶持;对辞职人员,抓好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皖办发[2008]28号文件明确规定的五项优惠政策逐项落实。据统计,全市自2000年实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来,妥善分流安置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13905人,没有出现严重事故和大面积上访事件,从而保障了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平稳实施。
5、强化聘后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后,强化聘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市多数县市区规定,对已聘用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末位淘汰。对工作开拓性不强,不出成绩又无过失的聘用人员,根据聘用有关规定和程序随时解聘,空出的岗位重新进行竞争上岗。对年度考核两次不合格的人员不予继续聘任;对严重失职的人员予以解聘。市及各县市区人事局还重点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加强人员聘用争议案件的受理、调查和仲裁工作,切实为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6、打破传统录用,新进人员公开招聘。从2002年开始,我市乡镇事业单位对新进人员全部实行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招聘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空缺情况,每年由县市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安排,严格按照计划申报、招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拟定人选、进行公示和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我市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归纳起来,实行聘用制度带来了五种新的变化。
1、转变了思想观念。乡镇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单位职工从过去传统观念的“单位人”变为新型的“社会人”,从过去的“要我学,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干”,制度改变,观念更新。目前,在全市基层乡镇广大事业单位职工中已形成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识,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2、创新了用人机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建立,以及公开考试择优聘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等用人制度的实行,彻底改变了旧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快了事业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聘用关系转变,由“固定人”向“合同人”转变,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关系被打破,工作和职务的终身制被打破,聘用制度的推行和完善,促使乡镇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不断竞争和持续激励的用人机制。
3、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通过推行聘用制,乡镇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综合素质得到优化。通过竞聘上岗,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平均年龄普遍降低,站(所)长8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经过激烈的竞争找到了适合本人专长的工作岗位,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大批素质素质较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员通过竞聘,走上了乡镇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为乡镇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4、转变了工作作风。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是一次影响大,震动大,涉及面广的改革,一方面强烈冲击了“铁饭碗”和“官本位”意识,另一方面强化了上岗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全市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后,工作责任心大大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忧排难,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5、促进了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过程中,各地充分实行民主,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组织竞岗和实行聘用工作中,各地将岗位设置、报考资格、竞聘条件和程序等,在乡镇公开栏内予以公布,考试、考核和整个竞岗、聘用过程在群众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对拟聘用的人员组织由各方面干部群众参加的民主测评,充分让干部群众参与,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镇民主在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加强。
三、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市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市及县(市、区)直事业单位大部分还没有实行聘用制,这在客观上对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进一步巩固有直接影响,同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聘期内管理、聘期满后的续聘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二是需要政策上的配套改革,例如人才流动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未聘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制度的改革。
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人事部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要求,用2至3年的时间,在事业单位全面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再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正规化、规范化的聘用制度。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抓住当前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运作,逐步在事业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聘用管理新机制。
1、提高思想,统一认识,抓好三个到位。首先是各级人事部门抓好思想认识的到位。搞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学好学透中组部、人事部有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聘用制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解决好思想上的各种模糊认识,形成事业单位不实行聘用制不行,不抓紧实行也不行的共识,依靠思想认识上的到位,增强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纳入人事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的位置,按照国家人事部的要求,分步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三是改革宣传要到位。2000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有关问题的解释》,人事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宣传这些政策,强化舆论造势,形成改革氛围,让人们了解政策,消除疑虑,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2、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行聘用制度。在事业单位建立聘用制度是一项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必须在初中逐步摸索,在改进中加以完善。抓好试点是推行聘用制的有效方法,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要求,可以选择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的文化、教育、卫生、城建等行业,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在抓试点的具体过程中,重点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和未聘人员安置四个环节。
3、严把进口,畅通出口,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制度,并实行人事代理。今后,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择优聘用,新聘用人员必须先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到有关部门办理合同签证和人事代理手续,然后才能核准编制、核发工资。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人员出口,主要是做好解聘和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真正畅通出口,保证事业单位充满生机和活力。
安康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010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总结
安康市2010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在市编委办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的精心指导和各法人事业单位的配合下,严格程序,有序推进,顺利完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度全市应接受年检的法人事业单位个,年检合格个,不合格个。其中市直应接受年检的单位124个,合格120个,不合格4个;县区应接受年检的事业单位个,年检合格个,不合格个。年检前变更登记单位个,其中市直42个,县区 个。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登记管理体制得到理顺。
市编委办领导对登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以市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向编委汇报争取,单设了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确定为副县级规格,核定编制4名,安排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要求各县区编委办在改革中单独设立登记管理机构,并抓紧落实编制和人员,积极组织开展年检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落实,为顺利推进法人年检和各项登记管理工作提供了体制和人力保障。
(二)周密布置,落实年检工作任务。
一是及早安排,年初市县两级印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的通知》,对事业单位年检的范围、时间、内容、程序及工作要求等进行了明确,重申了工作纪律,要求各级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二是通过网络告知、电话联系、当面沟通等方式,确保年检工作要求通知到每个法人单位,力促工作面貌得到改观。
(三)摸清底子,夯实年检工作基础。
一是对市直已办理登记手续的事业单位档案资料进行逐一开卷整理,仔细查阅,详细记录,全面掌握市级事业单位登记底数。二是对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事业单位“八定”方案、《机构编制资料汇编》等工作资料,对市直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梳理,详细统计各事业单位的名称、规格、编制人员、单位住址等情况,并按照参加登记和年检情况进行归类,制作了《市直事业单位花名册》,夯实了年检工作基础。
(三)严格程序,确保年检工作质量。一是年检前集中变更登记。由于市政府机构改革中部分工作部门机构分设、合并、变更名称、职能调整以及人员定岗等原因,市直部分法人事业单位登记信息变化较大,及时摸清情况,主动沟通联系,集中对符合条件的42个事业单位按程序进行了变更登记,颁发了新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二是严格年检材料审核。严格按照《条例》和《细则》规定,规范了办理程序,对事业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资金来源、住所、经营管理、证书使用等内容逐项审核,确保表格填写规范,材料齐全有效,登记事项不遗漏。在受理过程中,对一些经过检验初审不合格的事业单位,通过现场指导或电话告知等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督促完善,保证报年检的合格率。三是加强实地调研。为确保事业单位登记事项落实到位,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市直部分法人事业单位开展“认门、认人、查事”活动,听取法人代表汇报,查看办公场和业务开展情况,力求年检和登记事项符合实际。
(四)加强督导,促进县区年检顺利完成。
由于年检时间正逢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为确保县区按时完成年检任务,我们加强了对县区年工作检督促指导。一是要求各登记机关在年检工作中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落实工作程序,认真受理审核。二是坚持每月与县区负责登记工作的领导或经办人员通一次电话,了解进度,解决疑难。截止3月31日,县区应参加年检 个单位,实检 个单位,新增 个单位,变更个单位。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事业单位对年检工作重视不够。举办单位和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对年检工作不重视,过问少、督促少、把关少。一些法人主动年检积极性不够高,业务经办人员不懂政策、登记管理意识淡薄,年度报告书填写不规范,提交材料不齐全,影响年检质量;二是少数举办单位不遵守机构编制纪律,有的未经领导职数审批随意调换法人代表,有的没有授予法人单位经费自由支配权限,影响年检推进;三是管理手段滞后,缺乏监管机制。对法人单位约束不够,工作推进没有力度;四是年检方法滞后,就材料审材料,对事业单位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年检中还存在失真、失实、失严的现象。
四、工作建议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组织召开由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发改委、物价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人民银行安康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15个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的联席会议,强化《法人证书》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初步建立法人监管协调约束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二是加大登记管理宣传力度,普及政策知晓率,提高事业单位年检积极性;三是组织开展法人代表和业务人员培训,强化其法制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四是更新管理模式,重视监督管理,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运行情况;五是充分学懂政策,用好政策,全面履行登记管理职责。同时,积极创新管理形式,通过开展法人代表述职、建立约束机制等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水平上台阶 2010年4月20日
第二篇:广平县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总结
广平县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总结
我县现有事业单位283个,其中:法人事业单位66个,非法人事业单位217个。在今年的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中,我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审查,从原来的注重登记数量转移到注重登记质量上来,从而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我县应列入年检的法人事业单位年检率100%,合格率100%。具体工作如下:
一、提高认识,积极协调,促进年检工作顺利进行。全市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会议后,我办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有关政策,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通过会议、印发宣传材料、来人来电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年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我办主动与各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有效促进了年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程序,认真审查,确保年检工作质量。
为提高年检工作质量,我办印发了《事业单位年检程序表》、《填表说明》等材料,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核查、登记管理机关做出结论的程序进行。年检中,要求各事业单位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如实填写《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各项内容,并按规定提交其他相关材料。需要进行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按照先变更后年检的要求,填写《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及其他相关材料。各单位提交的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报县登记局,县登记局对提交的年检和变更材料从严从细审查核对。一查提交的年检和变更材料是否有效;二查登记事项和年检项目有无遗漏;三查各类表格填写是否整洁规范;四查业务活动和经费收支情况是否正常。对年检不合格的主动与事业单位取得联系,帮助其创造条件,完善不足,积极整改;对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合格决定,加盖“合格”标记,其证书有效期延续至下一年年检的截止日期。通过年检,进一步强化了事业单位自我规范意识,促进了事业单位发展。
三、严格审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
近年来,我县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对各法人事业单位提交的开办资金证明审查不够严格,多数单位的验资证明是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是多少多少万。由于要求不够严格,管理不够规范,造成一些事业单位举办规模相当,但开办资金相差很大。如:南阳堡乡中心校和东张孟乡中心校规模相当,东张孟乡中心校开办资金201万,南阳堡乡中心校开办资金1万元。为规范管理,维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年检期间,我局要求各法人事业单位提交合法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进一步严格规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四、规范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
按照市局《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进行了认真整理归档,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严格审核,确保档案质量。在整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过程中,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通知》规定,对各法人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进一步审核,认真检查有关材料是否齐全有效、整洁规范,不齐全、不规范的,督促该单位及时补齐缺漏材料,完善不足之处,确保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质量。
2、严格程序,确保档案规范。在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档案整理的程序进行,分类装订,认真填写目录,按要求整理归档。做到档案编排清晰、合理,存放整齐,易于检索。
3、严格保管,确保档案安全。按规定配置了档案柜、档案盒,建立了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管理,维护档案的长期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〇〇八年四月七日
第三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改革总结
目前,励家镇共有事业单位11家(包括中小学校、卫生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9人。近年来,依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示精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1997年7月开始,我市在古港镇试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依据“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因乡制宜、减员减负”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政府内部机构,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联绩计酬,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胡彪同志的充分肯定。
1997年12月,原国家教委将我市列入全国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12月,我市推行的中小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三制”改革,即目标管理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被评为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我市澄潭江镇逐步推行以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人事管理事业化、财政管理企业化的新路子。2000年,我市在全市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全市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成为独立的法人,承担独立的法人责任,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法人体制。
随后,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市直部门和各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推开,拉开了我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新的一幕。
二、结合特点,多头铺开
依据省、市指示精神,根据自身特点,我市采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要求的改革办法。
1、全面规范事业单位运行体制 2002年我市出台《浏阳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采取以下措施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一是精简事业机构;二是理顺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适应乡镇主体经济、农村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三是精简人员编制,减轻农民负担;四是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五是调整乡镇学校布局,优化乡镇教师队伍结构。同时,通过创业安置、鼓励辞职、停薪留职、自谋职业、返回归队、后勤脱钩、工人改编、学习培训、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等形式,妥善安置分流人员。2002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由519撤并为352个,分流人员664人,具体分流途径是:提前退休116人,提前离岗休息385人,自愿辞职及自谋职业36人,创办经济实体50人,充实基层6人,合办企业16人,学习培训4人。
按照社会办事业的指导思想,我市在事业社会化方面迈开了坚定的步伐。卫生系统于2001年在文家市镇医院率先推行股份制改造,触及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两个打破,两个分离,两个建立”,即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打破所有制界限,将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与医疗分离,将卫生监督、卫生执法与技术服务、卫生监测等分离,建立起浏阳医疗卫生新体制。市旅游局对所属旅行社和旅游学校也实行了人员身份和产权两项置换,实现了社会办事业的格局。
2、深入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我市教育系统和广播电视局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实行公开招聘、签订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亲属回避及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教育系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一是以“双聘制”为轴心,即对中小学校的教师(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和聘任合同制,利用聘用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利用聘任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的岗位工作关系;二是以实行“三个代表”为主线,即实行教师 资格制度,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广播电视局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运行机制,在全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整个系统分解为局机关、浏阳电视台、浏阳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浏阳国安广电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国安浏阳宽带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广告信息有限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全面实施政企、政事分开和分级分类管理,所有职工都解除身份,与单位签订聘任合同,人事档案关系全权委托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代理管理。
为确保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全面推行,我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档案委管和人事代理业务。目前,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共有1300余人,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了档案委管的单位共有99个。同时,我市于2001年成立了人事参议仲裁委员会,全面负责人事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对新的体制下的人事矛盾进行依法调解处理,保证了改革的稳定推进。另外,市里面成立了增人计划领导小组,实施《增人计划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进出实行了宏观调整。再次是改革职称工作,推行初级职称公开评定和技术岗位竞聘工作。在卫生系统2001年首次推行公开评定初级职称,在中医院等单位实行了岗位竞聘,高职低聘。
3、努力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市日报社冻结档案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取消一切补助,用作实绩考核奖励,实绩考核奖励根据不同岗位目标任务要求实行量化考核,对采编部门和人员,突出稿件和报纸质量要素,对经营单位和员工,突出经济效益要素,对行政后勤部门,突出服务和质量要素。市广播局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制度。
市规划局也实行按绩定酬的动态分配机制,全面实现绩效挂钩。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各行业各部门已逐步铺开,正向纵深发展,按照中央指示,我市新的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创事业单位改革的全新局面。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实践与思考
阜阳市人事局
我市在全面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中,为推动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干部职工心理承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认真推行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截止到2008年10月,全市乡镇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聘用制,5262名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下面,就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等几点意见。
一、主要做法
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中,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平的原则,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保证了聘用制的平稳推行。
1、抓住机遇,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2000年年底,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启动,通过调整部局、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组织结构,对职能弱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的事业单位予以撤消,对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七站八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大力精简事业单位机构,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重新核定了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通过改革,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平均14个左右减少到6至7个,全市共减少1611个,这就会为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任制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中,对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专门作出规定,要求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并将其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验收的一个主要项目。
2、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积极推行聘用合同制。多年来对这件事说的多,做得少,更没有经验。为了把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好,我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大体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组织竞争上岗。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精简率一般在70%左右,因此人员竞争上岗十分激烈。在组织竞争上岗过程中各县市区都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文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上岗合理,下岗服气;第二步对竞争上岗胜出人员实行聘用制。多数县市区在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过程中,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聘用办法和细则,对聘用程序、聘用合同、岗位职责、考核奖惩、辞聘、解聘及聘用期限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办法对上岗人员逐人签字了聘用合同,建立起单位和被聘人员之间的聘约人事关系。
3、强化监督,实际阳光操作。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竞岗、聘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了四严五公的原则,即严格程序、严格条件、严格纪律、严格政策,公开、公正、公平、公论、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在竞岗、聘用过程中,一方面请县、乡纪检人员、乡镇人大代表、村组代表、农民代表,对竞岗、聘用的人员的考试考核、民主测评、聘用决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坚持公示制度,竞岗、聘用人员的名单向社会公示;考试考核的情况向社会公示;民主测评情况向社会公示;拟聘人员及岗位职责向社会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4、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由于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多,安置难度大,各县市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未聘人员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探索了多渠道、多途径安置乡镇事业单位示聘人员的办法。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对一部分具有大专、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未聘人员,通过参加考试考核合格的,转岗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对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乡镇人员给予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的扶持;对辞职人员,抓好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皖办发[2008]28号文件明确规定的五项优惠政策逐项落实。据统计,全市自2000年实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来,妥善分流安置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13905人,没有出现严重事故和大面积上访事件,从而保障了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平稳实施。
5、强化聘后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后,强化聘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市多数县市区规定,对已聘用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末位淘汰。对工作开拓性不强,不出成绩又无过失的聘用人员,根据聘用有关规定和程序随时解聘,空出的岗位重新进行竞争上岗。对考核两次不合格的人员不予继续聘任;对严重失职的人员予以解聘。市及各县市区人事局还重点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加强人员聘用争议案件的受理、调查和仲裁工作,切实为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6、打破传统录用,新进人员公开招聘。从2002年开始,我市乡镇事业单位对新进人员全部
实行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招聘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空缺情况,每年由县市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安排,严格按照计划申报、招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拟定人选、进行公示和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我市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归纳起来,实行聘用制度带来了五种新的变化。
1、转变了思想观念。乡镇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单位职工从过去传统观念的“单位人”变为新型的“社会人”,从过去的“要我学,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干”,制度改变,观念更新。目前,在全市基层乡镇广大事业单位职工中已形成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识,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2、创新了用人机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建立,以及公开考试择优聘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等用人制度的实行,彻底改变了旧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快了事业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聘用关系转变,由“固定人”向“合同人”转变,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关系被打破,工作和职务的终身制被打破,聘用制度的推行和完善,促使乡镇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不断竞争和持续激励的用人机制。
3、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通过推行聘用制,乡镇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综合素质得到优化。通过竞聘上岗,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平均年龄普遍降低,站(所)长8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经过激烈的竞争找到了适合本人专长的工作岗位,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大批素质素质较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员通过竞聘,走上了乡镇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为乡镇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4、转变了工作作风。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是一次影响大,震动大,涉及面广的改革,一方面强烈冲击了“铁饭碗”和“官本位”意识,另一方面强化了上岗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全市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后,工作责任心大大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忧排难,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5、促进了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过程中,各地充分实行民主,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组织竞岗和实行聘用工作中,各地将岗位设置、报考资格、竞聘条件和程序等,在乡镇公开栏内予以公布,考试、考核和整个竞岗、聘用过程在群众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对拟聘用的人员组织由各方面干部群众参加的民主测评,充分让干部群众参与,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镇民主在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加强。
三、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市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市及县(市、区)直事业单位大部分还没有实行聘用制,这在客观上对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进一步巩固有直接影响,同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聘期内管理、聘期满后的续聘
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二是需要政策上的配套改革,例如人才流动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未聘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制度的改革。
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人事部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要求,用2至3年的时间,在事业单位全面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再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正规化、规范化的聘用制度。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抓住当前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运作,逐步在事业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聘用管理新机制。
1、提高思想,统一认识,抓好三个到位。首先是各级人事部门抓好思想认识的到位。搞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学好学透中组部、人事部有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聘用制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解决好思想上的各种模糊认识,形成事业单位不实行聘用制不行,不抓紧实行也不行的共识,依靠思想认识上的到位,增强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纳入人事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的位置,按照国家人事部的要求,分步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三是改革宣传要到位。2000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有关问题的解释》,人事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宣传这些政策,强化舆论造势,形成改革氛围,让人们了解政策,消除疑虑,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2、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行聘用制度。在事业单位建立聘用制度是一项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必须在初中逐步摸索,在改进中加以完善。抓好试点是推行聘用制的有效方法,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要求,可以选择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的文化、教育、卫生、城建等行业,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在抓试点的具体过程中,重点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和未聘人员安置四个环节。
3、严把进口,畅通出口,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制度,并实行人事代理。今后,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择优聘用,新聘用人员必须先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到有关部门办理合同签证和人事代理手续,然后才能核准编制、核发工资。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人员出口,主要是做好解聘和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真正畅通出口,保证事业单位充满生机和活力。
4、突出重点,配套推进,保证事业单位聘用改革制积极平稳推行。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建立事业单位新的用人机制的关键。在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中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对推行条件成熟的,抓紧推行,一步到位。对尚不具备条件的,要抓好试点,摸索经验。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事业单位的体制、机构、工资、社会保险、人事仲裁等方面的改革,因此,在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配套改革的整体推进。篇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省、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协力推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事业单位分类工作顺利进行。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我县共有事业单位xx0个、事业编制xxxx名,其中,纳入分类范围的事业单位xx0个、事业编制x5xx名。纳入分类的事业单位中,全额单位2x1个、事业编制 名,差额单位 个、事业编制45x名,自收自支单位 个、事业编制70x名。截止目前,已完成了x04个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x0%,达到了市上提出的“已分类事业单位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x0%”的进度要求。已分类事业单位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x7个,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7x.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7个,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1.x%。2.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通过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扎实推进、权责清单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等各项工作,政府各部门职能得到有效转变,管理方式进一步创新,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加强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强化,减少了对事业单位微观事务的管理,事业单位法人
自主权得到加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同时,在充分调研、反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规范乡镇机构和驻地站所工作的意见》,乡镇“五办一室”和“一站一所四中心”的管理等到有效加强,理顺了乡镇机构和站所管理体制,有力推进了规范化建设。x.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更加规范。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和职责任务调整,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整合了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将原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整合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撤销了职能任务弱化的市场建设中心洛门市场管理所,按照组建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的要求组建了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要求,设立了金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在县外资扶贫项目中心加挂了县精准扶贫中心牌子,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综合服务服务中心加挂了精准扶贫工作站牌子,有力保障了重点、中心工作顺利开展。4.编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要求,全面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坚持“动态调控、余缺调剂”的原则,加强编制的动态管理,重点从长期空缺、职能弱化的调剂调剂了 多名编制,充实到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重点领域和任务繁重的单位,有力加强了社会事业发展急需部门的工作力量,有效保障了公益事业用编需求,优化了编制资源的合理配置,编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5.分类改革配套政策推进取得新成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 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任务复杂艰巨,需要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推进。今年,在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开拓创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职业年金制度破冰前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有益的探索,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和登记管理制度不断改进,这些工作不但有力推进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的完善和实施,而且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早日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水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打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二、主要做法 1.稳妥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按照分类方案,采取“三审定案”的方法,分四个阶段稳妥完成了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工作:一是初审阶段。各主管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提出本单位及下属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初步意见,与县编办充分沟通协商后上报。为了加强对分类工作的指导,县编办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执法局、建设局、交通局、财政局等单位,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有力促进了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研究复审阶段。县编办对对各单位上报的初步意见汇总、整理后,对照《**县事业单位分类目录》进行反复论证、认真审核,与省、市事业单位分类结果进行了逐一核对,按照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成熟一批、批复一批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第一批事业单位拟批复分类意见。并就第一批事
业单位拟批复分类意见向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单位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三是会议审议阶段。筹备召开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就我县第一批事业单位拟分类结果进行了审定,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对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意见进行了修正后,再次向领导小组成员征求的意见,形成了我县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的具体意见。四是发文批复阶段。事业单位类别确定后,由县编办确定了x名责任心强、业务精干、工作细心的同志专门负责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意见批复文件拟制、印发工作。目前,发文批复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按要求将分类意见批复文件向市编办进行了备案,共拟制、印发文件54个、x00多份。2.坚持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坚持以社会功能为根本标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分类依据,不附加其他条件,严防生产经营类向公益服务类挤、公益服务类向行政类靠的倾向;坚持根据职责和特点,细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对完全符合某一类型的,直接确定期类型,兼有不同类型特征的,按主要职责和发展方向确定其类型;坚持“三个不突破”,即不突破原有机构总额,不突破原有编制总额,不突破原有财政负担,单位提出的分类意见不得突破原有机构总额、编制总额,不得增加财政负担;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继续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工作,及时调整任务不饱满、长期缺编单位的人员编制充实到民生重点领 域和任务繁重的单位,对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合并设置,对职责单
一、规模较小、工作任务不饱和的予以整合,对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能撤销的坚决撤销,不能撤销的,重新界定职能,理顺关系,合理设置。x.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把制度建设作为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重中之重,立足机构编制工作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确保公益目的实现。一是根据《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协调配合机制运行办法》,建立机构编制联席会议机制。凡是在人员调动(招聘)中,涉及大额编制的使用审批,由县编委主任主持,召开由县委办、政府办、组织、编制、监察、人社、财政等部门参加的机构编制联席会议,共同研究,互相监督,切实增强了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管合力。二是建立乡镇站所规范化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机构和驻地站所规范化管理的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能定位、隶属关系、设岗定员、岗位职责、人事管理等方面,对进一步规范乡镇站所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切实形成了管理层级规范、隶属关系清晰、充满活力的乡镇干部管理新常态。4.统筹推进改革顺利进行。我们把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在人员力量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选调负责心强的同志充实到事改办,加强了事改办工作力量。在工作中,通过将分类改革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各项措施落篇三:事业单位2012安全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2012安全工作总结 二oo四年以来,我局在县政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机关事业保险办和市机关事业保险局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水平”的工作主题,按照“狠抓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形象;狠抓改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狠抓服务,保险为民,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全局上下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骄人成绩。so100
一、基本情况
(一)、全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金558万元,占市局下达450万元的124%,其中由地税局直接征收193万元,我局配合税务征收365万元。
(二)、已开展二oo五年社会保险费申报工作。已申报的单位217个,申报率为100%,对申报表统一进行了认真核定,核定率达100%。
(三)、全年应发基本养老金360万元,实发基本养老金360万元,发放率达100%,全部385名离退休人员统一在银行领取离退休费,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比2006年的95%增长了5%。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险厅和省财政厅的文件精神,我们为离退休人员从二00三年七月和十月起调整并增加了离退休待遇,确保了增补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四)、对所有2760名参保人员全部进行了建帐,建帐率达100%。
(五)、对全部217家参保单位中的163家开展了稽核工作,其中实地稽核65家,书面稽核98家,稽核率达75%。
(六)、成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会,发展单位会员188个,个人会员268人,开展了一系列的协会活动。
二、主要作法
(一)、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是在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徐圣贤同志及县四大家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对由前届政府作出的《关于解决经委口产业局无财编人员进入养老保险问题》(黄梅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4号)的错误做法,以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06]7号按政策规定进行了纠正和规范,县四大家领导还和我们一起对这些部门上访的老同志做了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让他们心服口服。
(二)、科学规范业务工作流程的岗位职责;最后完善考核办法,平时只发70%工资,年终将30%工资及年终奖拿来用于与个人工作业绩考核挂钩。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首先高起点、高配置,投入巨资添置了计算机网络及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已配置奔四微机18台,全部接入宽带网及局域网,配置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共12台套;其次建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网站,网站内容十分丰富,信息量大,并适时更新;第三建立我县机关事业保险数据库,对
一九九二年本局成立以来的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单位及个人缴费情况、待遇发放情况、退休人员照片及其他各项信息统一录入数据库保存,便于随时查找审核;第四所有业务人员统一进行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全部能独立完成各项录入、统计、打印等
操作。
三是规范了个人帐户管理办法,个人帐户建帐率达到100%,在手工记帐的基础上,将一九九二年以来所有的核定数据及实缴和欠缴数据全部录入微机管理。专程到省机关事业保险办购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手册》4000册,发送到参保对象手中,对于养老金已交清的单位和个人,做实个人帐户。
四是规范了各类对象、各类情况下的核定办法,特别是在公路系统的养老保险业务从市移交到县管理的工作中,我们精心设计、精心规划、精心测算,与县公路段相关人员反复磋商、协调、解释和说明,终于达成了既符合市政府黄政办发 [2006]55号文件“以支定收、适当积累、略有节余”的原则,又让双方满意的核定办法,保证了公路段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退休费,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五是稽核工作成效显著。稽核工作是我们今年新开展的一项业务工作,为了切实做好这一工作,我们新成立了稽核股,将2名业务骨干配备到股室。他们在认真学习保险业务、财会、审计、计算机等知识后,随时开展大规模的稽核行动:首先对全县一九九二年以来各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发送自查文件和
由稽核股精心设计的自查表格。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一些单位不理解、不配合,稽核股的同志们发扬“三多”、“三要”、“三不怕”精神(即:多上门、多催促、多协调;脸皮要厚、业务要熟、嘴巴要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冷落),经过努力,已书面稽核98个单位,实地稽核65个单位,并对各单位报来的自查表、历年档案工资批复、历年缴费凭证等相关资料进行认真计算、录入微机、整理,再与核定股个人台帐进行比较、分析,已查出堤防总段、新开卫生院、黄梅镇卫生院、县防疫站等多个单位存在缴费人数、缴费基数有出入、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未足额缴纳养老金现象。目前正在对稽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到位;其次大力配合有关股室从源头上杜绝基金的跑、冒、滴、漏现象,对于新进入的参保单位,一开始就同步建立起稽核资料。如在县公路段养老保险移交我局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对原属全民合同制工人的这一块投保情况进行稽核,共核出少缴养老金494688元,公路段已同意分批补缴。
(三)、基金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健全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违规,不违法,加大对挤占挪用基金清收力度。
其次对一九九五年六月由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出面借给池化集团的30万元养老金,鉴于池化已进入破产程序,我们分别找县政府、县经贸局、县法院及池化集团破产清算组的有关领导,陈述利害关系,并借助同学关系,终于将这笔借出的养老金列入最先清偿顺序,清算组计划于近期赴福建清收池化集团外债来偿还借用的基金。第三对
一九九四年十月由人事局和本局在小池征地9.17亩挪用343403.8元基金的问题,我们将当时的征地手续、资料、证件全部从人事局要回,并与小池镇政府、小池土地分局取得联系,计划对目前仍闲置的土地由我局招商引资进行开发,极力说服小池镇和小池土地分局领导,使他们暂时取消了收回土地进行变卖处理的决定。二是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从未有过动用基金的念头,而是积极向县政府汇报,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县财政已将我们的一些正当要求列入解决计划。同时,我们开源节流,严格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了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认真做好月报、季报、年报、决算报表及临时性报表的编制汇总上报工作,做到了数据有来源,报表有分析,问题有对策。
(四)、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化发放办法,成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会,提高了离退休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在去年社会化发放率95%的基础上,我们上门做好说服工作,有几家原来由单位代发,现在全部改为银行发放,不但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离退休人员,也保证了他们按时足额享受到退休待遇,受到了他们的好评,现在的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已达到100%。
二是今年九月,我们对全部离退休人员统一建立了生存状况档案,为每一个离退休人员拍了数码照片,收集了身份
证复印件(或编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并且全部进入微机管理,便于今后查找、核对。
三是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今年六月,我们正式成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会,协会有固定的活动场地,配备了太空漫步机、风扇跑步机、蹦蹦床、仰卧起坐板、仰卧举重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门球等健身运动器材及麻将、扑克等娱乐工具;组织离退休代表到江西柘林湖旅游篇四:xxx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xxx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平稳过渡的要求,将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于年初完成了制定设置实施方案工作,并在各事业单位陆续开展岗位聘用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县事业单位人员及岗位设置管理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全县9千多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县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并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去年年初召开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我局也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当作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得力人员,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各党委、各
部门也成立相关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的开展。
2、摸清家底,稳步实施。在开展实施过程中,我局要求各事业单位摸清家底,重点对各单位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现岗位设置情况等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最基础、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进行认真分析,反复核算,找准突出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寻求解决办法。确保结构比例的科学合理。
3、严格政策,严格程序。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的要求核定各事业单位岗位类别和等级,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加强监督力度,对不按文件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不予确认岗位等级,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4、积极宣传,慎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的一项新制度,我局在岗位设置工作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就岗位设置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座谈。针对教育系统的人员多、岗位设置工作任务重等问题,领导小组研究后又组织教育系统各单位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了岗位设置工作会,由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就岗位设置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讲解,并对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解答,确保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现已顺利完成各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申报、审核,聘用合同审核、认定工作。
三、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在具体实施中少数单位还存在岗位设置工作就是签订聘用合同,而对通过设岗、竞聘上岗,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认为聘用制不过是搞形式,“一签定终身”的现象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职工没有产生竞争意识。
2、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配套。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的职能强化、有的职能弱化,但是这些单位的编制数和三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一直没作及时调整,阻碍了事业发展。
3、聘后管理不到位。个别用人单位仅仅把聘用作为一种辅助的、补充的形式,简单的以聘代管,没有把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四、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县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现状,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通过培训会、座谈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解读改革政策,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取得社会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认同和参与,让岗位设置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2、把好事业单位的三类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设置关。岗位设置 应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依据工作性质、规模大小、效益高低、发展潜力等要素来综合考虑,因事设岗,防止和避免因人设岗。
3、抓好岗位考评管理机制建设。在全面实行聘用合同管理后,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一是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人事薪酬制度。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岗位、业绩、能力等多种分配因素,将以岗定酬、以绩定酬与以才定酬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激发各类岗位人员的活力。三是要完善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在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上,要向基层倾斜,要推行合理的保护政策,以保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2010年11月1日篇五: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总结
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汇报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宁党办?2011?45号)、《关于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宁事改组?2011?1号)的要求和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整体安排,县委、政府和县编委及时研究部署,县编办深入各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协商沟通,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经县委、政府审议,上报了《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方案》,区编办批复《方案》后,我县迅速行动,按照“精简、优化、效能”,“总量控制、只减不增”和“衔接配套、协调推进”三项原则,调整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激发了事业单位活力,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现将我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清理规范工作于9月底全面完成,23个事业单位已全部撤销,收回印章并交由县政府办集中销毁,主管部门进行了摘牌工作,海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收回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并在网上进行了注销登记,向社会进行了公告。整合的事业单位按照要求进行了整合,增挂牌子、更名、新设置的事业单位到海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办理了登记手续,加挂牌子,更换牌子、印章等相关工作全部就绪,涉及的人员编制和国有资产全部划转到位。
二、主要成效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进一步精简。通过“撤、并、转”,全县事业单位由518个减少到494个,减少24个,调整了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了全县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管理体制进一步顺畅。
(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与政府机构改革的大部门管理体制相适应,按照管理、执法和服务相分开的原则,大力推进系统内事业单位的整合。在农牧部门,整合了海原县种子管理站、海原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组建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部门内部实现了综合执法;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整合了海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机构,成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重新对老城管委会和县住建局的职能进行了划分,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园林、环卫管理体制。撤并职能弱化,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24个,收回编制13名,先后给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管理中心增加事业编制4名、海原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增加事业编制1名、海原县人民医院增加编制14名、海原县中医院增加编制8名。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倾斜,优先保证了关系民生和关键领域的机构编制需求。
(三)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摸清了机构编制底数。通过清理规范,实现了“八清”。即“审批文件清、机构状况清、领导职数清、在编人员清、超编人数清、岗位身份清、数据信息清”,夯实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基础。二是编制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均已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对事业单位的九定方案重新进行了审核,明确了职责、严格了编制管理、明确了领导职数。
三、主要做法及下一步的工作 2011年8月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启动以来,我县高
度重视,全面落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机构,搭建工作平台。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会议后,县编办立即组织全体人员传达学习《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了会议精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编委会,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审核方案》并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印发。为确保清理规范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协调清理规范工作。同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机构编制、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档案等部门强化协作,共同配合做好清理规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也相继成立了清理工作机构,配齐力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全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扎实有效。
(二)明确工作重心,强化工作责任。在清理环节,对“撤、并、转”的适用情况做出了明确规定,将无正式在编工作人员等七种情况的事业单位纳入撤销范围,将分工过细、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
一、工作量不大、社会效益不佳等六种情况的事业单位纳入合并范围,将现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营利性活动的事业单位纳入转企改制范围。在规范环节,将机构名称、职责任务、机构规格、经费来源、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等七个项目作为规范重点,并对各项内容均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县还制定了《全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审核日程安排表》,明确了每个阶段清理规范工作责任分工,规定了完成时限,狠抓了工作落实,建立了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和督查制度,督查结果实行一周一通报,确保了清理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周密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中央、区、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收集整理《事业单位改革及清理规范的政策文件汇编》,印发全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准备。县上分期分批组织了清理规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熟悉掌握了中央、区、市事业单位改革、清理规范工作的政策。机构编制部门搜集整理了有关文件,对照实名制管理人员数据库,为集中审核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政策依据;研究确定了审核标准和要求,对审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提出了需要把握原则和处理意见;制定了上报核查信息和清理规范方案的时间表。三是严格审核。根据机构编制有关规定和增减人员的政策文件,严格核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核查表,确保信息全面、准确。四是狠抓落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行事业单位法人注册登记和注销登记的通知》(海编办发?2012?16号),根据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实施方案》精神,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手续2个,收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及以其名义从事的一切活动随即终止。办理新成立和更名的事业单位登记手续2个,确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增挂牌子事业单位1个,更名事业单位2个,整合事业单位2个,撤销事业单位23个。五是确保稳妥。统筹安排、科学谋划,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减少矛盾和避免引发不稳定因素。六是严肃纪律。对违规设立的机构坚决予以纠正,对违规进入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严肃了机构编制和组织人事纪律。我县清理规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下一步事业单 位分类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一些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偏少,公益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下一步我们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抓法制化管理。要大力宣传有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认真做好“撤、并、减、立”的事业单位跟踪检查工作,确保清理规范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狠抓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的学习,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准确把握认定标准,认真做好调整后事业单位的模拟分类工作,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甘洛县2011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总结
甘洛县2011事业单位法人年检
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省、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关于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我办立足本县实际,认真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2011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使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了电子信息化轨道。
一、大力宣传,积极准备
今年是我县实施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第一年,为了顺利做好年检工作,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将全县原单机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数据进行了反复核实,确保无误后与国家事登局中国网工作人员联系将其数据导入网上登记管理系统。二是在2月中旬下发了《中共甘洛县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甘编办[2012]2号),明确了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工作责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三落实”要求。三是根据我县乡镇级事业单位网络不便、电脑设施不齐等特殊原因,无法实行网上登记年检的实际,我办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通知》(甘编办[2012]3号),广泛宣传年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年检工作的时限、程序、需提交的材料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日程表,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年检材料受理、审核工作,保证了年检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2月23日举办了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培训会,全县共100余家县级事业单位具体承办人员参加了培训。会上,采取集中授课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
1方式,就事业单位网上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检验、证书补领等相关登记流程及操作业务进行了演示和讲解。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法人及相关人员对网上登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全县各事业单位从事登记管理工作的人员正确掌握了网上登记程序、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了我县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更新服务理念,提高了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继续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大了登记工作力度。首先,改变传统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针对一些单位硬件设施不全,不具备网上申报年检条件的事业单位,主动利用我办的办公设备,指导事业单位的承办人员上机操作,办理年检及其他网上登记事项。其次,变“坐等办理”工作方法为“上门办理”服务。主动和有关主管部门协商,突破二级单位法人零登记,提高登记率,消灭“空白”点,拓宽登记面。第三,加强协调沟通,通过电话和创建甘洛县编办QQ群等方式与各单位操作人员进行交流,耐心解答、细心指导。第四,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受理、审查、核准、发证、公告等五项程序进行办理,要求网上登记年检的单位在网上提交审核通过之后及时将纸质材料报送到办公室存档,切实做到了操作规范,程序完备,保证了事业单位年检质量。
三、取得的成效
2011年我县事业单位共有271个(不含教学点),已作法人登记的单位265个,不需要年检的单位3个(其中1个是去年8月
设立登记、另2个是今年3月设立登记的),应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262个,实际参加年检单位262个,年检合格262个,年检率及合格率均达100%。其中网上办理登记年检单位100个,占年检总数的38%。同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2个、事业单位变更登记17个、注销登记11个。
通过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了法人登记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我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一户一档”式管理制度,及时将各类申报材料入户归档,做到了档案齐备、规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登记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个别单位对登记工作的规定性、严肃性认识还不够,忘盖章、少材料等时有发生;二是对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个别事业单位丢失法人证书正本,或者正副本一起丢失。三是对网上登记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流程操作不够熟练。
为此,在今后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县将继续以贯彻《条例》、《实施细则》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及举办事业单位法人培训为契机,在全县广泛宣传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进一步推进我县的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
甘洛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012年4月19日
第五篇:事业单位年检需提交材料
事业单位年检提交材料
1、法人证书复印件。
2、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3、2012年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包括结账前及结账后)
4、2012年底银行余额对账单。
5、固定资产往来明细表。
6、审计报告收费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