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时间:2019-05-12 14:5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许多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不良现状越来越多,其中,倦怠心理就是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2008年湘西自治州教科院通过非学历远程教育网对2450名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教师职业倦怠人数已呈上升趋势,觉得身心疲惫的教师比例突破80%。这些数据表明,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索其成因,建立应对策略,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认识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最早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诸如情感耗竭、身心疲劳、工作投入度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等消极状态。

近年来,随着职业倦怠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缺乏工作动力和兴趣,对教育教学工作感到厌倦。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园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因素

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职业负担重,经常处于高压状态。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工作,更是一场永无休止的竞赛。

许多教师还兼班主任或其它管理工作。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自理能力差,很多生活小事都不能独立完成,因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得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考核。这些都让教师颇感压力巨大。

(二)社会因素

教师不但要传递人类文明,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社会赋予教师的期望值很高,当教师不能够完全达到社会期望值时,往往会受到指责,甚至辱骂、殴打。

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的共享就决定了教师应该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国家统计局表明,2004年全国教师平均工资16435元,在19个行业中位于第13位。

教师工作负担重、待遇低,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使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产生懈怠态度。

(三)自身因素

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也与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而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的教师,能够正确地面对压力,很少产生倦怠心理。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一旦产生,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学生和社会也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就会对自己的心理、生理、言语、行为、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等与教师自身有关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负面影响。一是在心理上,常常感到压抑、悲观,缺乏自信心,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人生价值;同时常常感到怀才不遇,事事不顺心,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二是在生理上,职业倦怠心理会使人感到身体不适。比如睡眠质量不好、食欲不佳、疲乏无力、内分泌失调、免疫力降低,甚至会使人出现耳鸣、血压升高等现象。三是在行为上,对人对事都容易看到消极的一面。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无奈之举,对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马马虎虎、犹豫不决。四是在人际关系上,心理封闭,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喜欢与他人交流,试图与世隔绝。或敏感、多疑,引起心理隔阂;或自命清高,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包容性,以自己的心理标准来要求他人,一旦别人不符合这个标准,便会产生不满心理。

(二)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倦怠的教师丧失进取心,吃老本,学科知识不足,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倦怠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心,也没有耐心,对工作敷衍了事,视学生为宣泄对象,甚至体罚学生。再者,倦怠的教师缺乏爱心,对学生的成长不能给予必要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严重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对社会的影响

教师承担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任务,而倦怠的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不仅从个体上影响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从总体上对学校的发展,乃至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可能还会置教学任务不顾,把对社会的不满带进课堂,宣讲自己对社会的消极看法,甚至把这种不良的言行、思想、看法灌输给学生,由此波及到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心理学著名的“踢猫效应”就揭示出恶劣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和传播的。所以,教师的职业倦怠,其不良影响绝不仅仅止于学生,也绝不仅仅止于学校和家庭,最终势必走向社会。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我国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防范或克服,防止职业倦怠在教师行业中蔓延。笔者认为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心理的自我调节

教师应当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倦怠心理,要清楚地认识到倦怠产生的根源。同时,教师应当从根源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做到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些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业务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所致。

2、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即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改变消极心态。对人、对事都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养成乐观、豁达、包容的个性,悦纳自己,悦纳他人,以营造温暖。宽松的人际关系。

4、学会肯定自己、鼓励自己。对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肯定可以来自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外部世界,而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并且是自己难以把握的。只有自我肯定才是持久的、可控的。

5、克服极端意识。有极端意识的人,事事都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设立一个难以实现的极端标准。例如事事都追求完美,稍有偏差就会灰心丧气。他们往往追求绝对公平,而只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的现实生活会让他们满腹牢骚。殊不知有缺陷、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

6、学会自我放松。工作越忙、压力越大,就越要学会自我放松。放松的方式很多,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之后,舒展一下身体、举目远眺清新的绿色世界或做一个深呼吸;锻炼身体、踏青远足、欣赏音乐也是一种放松。

(二)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

1、应当改革不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弱化升学率的影响,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2、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从过去习惯的同类学生问的横向比较转向根据学生成长过程前后的纵向比较。

3、将“升学率”、“优生率”、“及格率”、做公开课的次数等过去惯用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指标与教师的评优晋升、奖金发放等涉及教师福利待遇的评选分离开来。

4、减少班额。中小学的班额普遍偏大,基本上在70人左右,教师任务繁重。

5、创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组建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密切关注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师中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必要时请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隐患,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6、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各种培训中更加注重对教师非智力因素的培训。

另外,教师协会和教育工会等组织要尽力争取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关心与支持。

(三)健全社会的支持系统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深切关注和积极支持。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倾斜力度,切实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努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促进教师地位的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应建立对教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对教师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对教师工作中难免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对待,多一份宽容和谅解。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职业倦怠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 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笔者曾经用通用的scl90进行教师心理状态测试,显示50人样本中,存在心理问题教师达到30%。由此可见,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师的工作以及学校组织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同时,上述问题彼此会交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干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2.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

3.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

4.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A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个体特征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

四、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

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

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较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物质投入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篇: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北京某小学的一间教师休息室,周华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同事们的共鸣,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周华半开玩笑,‚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是周华认为自己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该市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 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笔者曾经用通用的scl90进行教师心理状态测试,显示50人样本中,存在心理问题教师达到30%。由此可见,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师的工作以及学校组织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同时,上述问题彼此会交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干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2.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

3.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

4.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A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个体特征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

四、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

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臵,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

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较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物质投入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 

顶一下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需物质生活越来越高,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人承受的方方面面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而教师更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忙、教师累、教师苦、教师穷、教师社会地位低。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教师工作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

因此,探索预防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就是为解决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

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深刻分析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才能真正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教师幸福教育的前提

1、在认识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2、在意识方面: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书没有成就感,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在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萎靡不振,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方面:不爱学习,更不愿参会,厌倦教育教学工作,降低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不批改作业,教学呆板,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合作,逃避教学环境,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满腹,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不考虑他人和单位得失。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职业倦怠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

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消除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预防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并适应它。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再次,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

第四,寻求心理帮助。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

第五篇: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赵 春 香

摘要: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一部分介绍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第二部分重点从情绪方面、生理方面、行为方面说明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同表现,并提出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的严重后果。

第三部分从工作环境、工作量、教师精神心理层面深刻挖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三点预防策略:

(一)国家要努力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二)学校要为中小学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三)、中小学教师要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生命中有多少个春夏秋冬,注定有多少个周而复始,在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就注定了在寒来暑往中迎接着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教师发展过程并非坦途,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不知不觉中,教师可能就有了这样的心态:都是熟课了,还用背什么课,掂着课本,讲台一站,娓娓道来;习题、作业题不用准备,信手拈来;下课铃响了,意犹未尽,不管孩子们想飞的心情,自顾自讲个没完;孩子们期待的眼神,热烈的问候,也舒展不了你紧锁的眉头;学生之间产生了 矛盾找老师告状时,连头也不抬,说声:这点小事还来麻烦老师,自己处理;其他同行弄个课件,上节欣赏课、探究课,尝试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法时,你是否想:有什么好,花里胡哨的,问题讲明白就是了;翻出不知哪一年发黄的教案,津津乐道某个经典题,可知学生一头雾水;学生课上突发奇想、课堂花絮及生成,一口否定,大讲不可;办公室内缺少激情,埋头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回到家还是口诛笔伐、大声说教,等等,这些行为说明,你已经职业倦怠了。

一、职业倦怠的涵义

“倦怠”一词的含义原指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974 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洛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与耗竭的状态[1]。玛斯莱奇等也在编制MBI 之前,对职业倦怠进行了操作性的界定,并发展出一个多维度的模型[2]。这样就把教师职业倦怠界定为三种成分:个体压力成分、人际关系成分以及自我评价成分这三个维度的心理综合征。

这样看来,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 为和心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职业倦怠现象已广泛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调查显示,教师这一职业,是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美国教师协会在1983年的研究中指出,37.5%的教师有严重焦虑和精神紧张等职业倦怠状况。在我国香港,教师职业被视为高压力职业,仅次于警察,排名第二。在我国内地,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身心健康,尤其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由职业倦怠所引发的中小学教师厌教和流失现象已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后果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在情绪方面,教师表现为持续的精神疲惫,情绪抑郁,焦躁不安,萎靡不振,对教学体验倦怠,情绪低落、易怒,内心空虚,自我评价低,猜疑,自责,体力透支,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没有兴趣,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探究,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对他人容忍度降低,对外界和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信心。

在生理方面,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 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精神忧郁等。

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减少工作投入,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没有成就感,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教师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造成影响,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第一,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它使教师健康不良、心理产生障碍,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婚姻、家庭及人际关系。第二,影响教学质量及专业精神。它使教师产生冷漠的教学态度,缺乏教育爱心及沟通的精神,进而降低教学质量。第三,促使教师离职。当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严重到个人无法忍受时,可能做出离职的决定。第四,影响学生学习及人格发展的效果。它会影响教学效能,降低教学质量,危害师生关系,进而危害学生的学习成效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3]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预防

我们知道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看到它的表现及严重不良后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呢?我们又如何预防呢?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在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教师远离了创新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单一而重复,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在教室与办公室这两点一线间穿梭,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这些相同的工作内容。日子久了,天真活泼而富有个性的面孔,在教师的眼中逐渐变得刻板。有人用“推磨”来比喻一圈又一圈,一届又一届的教学工作,枯燥无味,沿着相同的轨迹,定格在学生和书本之间。尽管有人说教育教学既是一门技术,技术的境界在于精益求精,教育教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真创造。教学本应是彰显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教师创造性的过程,但在这样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起码的新鲜感都没有,创新又从何谈起?

2、过重的工作负荷下,教师丧失了激情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教师工作负荷的强度是很多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以小学教师为例,每周要上课20节左右,同时要完成同等课时的备课,中间穿插听同头老师的课,跨学科听课,除此以外还要每天批改一百本左右作业,每周要进行单元测试,写学年、学期、单元计划,教育随笔,教学反思,试卷分析,工作总结,单靠在校时间是无法完成的,挑灯夜战便成为教师的家常便饭。中小学班级容量过大,活蹦乱跳的小学生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刻考验着每位教师。这种高负荷的工作,初高中教师更为突出,住宿制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早晚钉自习、辅导作业。班主任更是雪上加霜,每周两到三次的全天24小时值班,来天还要继续重复忙碌的工作,教学、教研,班 级管理,宿舍管理,学生实践,家庭访问,得不到片刻的休息。在这种夜以继日的对工作的应付中,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当年情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过去后,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4],于是便逐渐没有了追求,倦怠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

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并且模糊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给教师的精神空间带来的永无止境的占据,是一般人不容易承受的。学生和教学充斥了教师生活的全部,即使走出了校门,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学生和教学。在家过个周末,也割舍不了对学生的那种千丝万缕的挂念。经调查,一半以上的教师老做诸如考试不顺利、签到签不上的噩梦。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这种关注和期待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长期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往往很难较快又较好的完成角色的换位,这又往往会成为导致教师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即使一位教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影响学生,其影响的效果可能也需要很长时间才显现出来[5],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除此以外,徐福明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压力源的调查[6]发现,考试压力是最能体现我国教育特色的压力之一,他对教师、家长、学生自身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知识权威形象,同时增加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压力;深化教育改革直接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增加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压力;当前我国中小学会面临一个新的压力源,即聘任方面的压力,以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为主要特征的教师聘任制,给广大教师带来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

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现象已大量存在,有的教师挣扎在职业倦怠的边缘,教师倦怠的结果,不光会对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教师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长此下去,恶性循环,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受到损害。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怎样缓解或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一般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干预;另一类是组织干预。[7]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与解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国家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从事高地位职业,或关注人群特多如歌星、影视明星、媒体主持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就会有更多优越感,他们 也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会为他们引以自豪的职业奋斗,或者牺牲。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

诸如中央电视台最近推出大型公益节目《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就是特别正面的舆论导向,它以点带面,体现社会及舆论对于基层教师群体的关注与关怀,让多少边远农村教师感到温暖,激起多少基层教师的干劲!在国家政策上,尊师重教不要仅仅挂在口上喊,也不是一个每年9月10日教师节的问题,像日本,教师穿着职业装,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在公交车上,迎来的是尊重的问候和礼貌的让座。假使那样,咱们的教师也会抬起头,自信的走在人群中,觉得自己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价值,教师子女也会骄傲的对同学说:你爸妈是局长,我爸妈还是老师呢!试想,还有哪位教师因为自己的卑微而辞职转行吗 ?还有哪位教师因为社会的不公而愤慨吗?还有哪位教师没有成就感吗?还有哪位教师不觉得自己每天都像过教师节而感到幸福吗?还有哪位教师不热爱自己伟大的职业吗?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

2、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近年来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使得学校领导层和教职工关系不融洽,学校缺少领导与教师沟通的渠道,搞“一言堂”,这样使教师工作起来不顺心,没有干劲。学校在业绩评定、职称考核上也会因为人为因素产生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教师工作和心理。因此,学校领导要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科学地控制教师的工作量,消减过渡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建立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更多的接纳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意见,向教师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教师工作业绩评定中力争做到公平公正,教师的优点、贡献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要只看到不足[8];尽可能的解决教师的个人问题,使教师倍感关怀,协助教师处理自己的情绪;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像举办教师趣味运动会,师生同台朗诵会,周末party,假日旅游,定期体检等等,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3、教师要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学校也是个大家庭,不能事事可自己的心。作为教师,最现实的要改变自己,努力适应坏境。

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自我调节。

理性情绪疗法、注意力转移法、宣泄法和放松法[9]等都是不错的疗法。理性情绪疗法[10]得推广的疗法,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听听音乐、聊聊天,上趟美容院、变个发型、给肌肤补充点水,这些都不失为自我调节的好办法。

教师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为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闲暇时散散步,逛逛街,打打球,骑骑车,爬爬山,游游泳,甚至上上网,找好友聊聊天,和家人、朋友聚聚会,唱唱歌,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不良心理,一定要用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教会了学生,成长了自身;即便是做蜡烛,也要照亮别人,升华自己;即使做春蚕,也要破茧而飞,涅磐再生,这便是教师的精神,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心中充满对生活、对学生的期待、理解、感激,那么,我们心中有梦,人在路上!参考文献:

[1]Schwb R l.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In :Sikula J ,Buttery T J, Guyton E ,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 Second Edition.New York : MACMILLAN , 1996 : 53.[2] MasiachC

.Burnout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In :Schaufeli W B ,Maslach C, Marek T ,eds.Professional burnout :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research.Washington ,DC : Taylor & Francis ,1993 : 19-32.[3] 绕从满。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8 [4]俞国良,宋振韶。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0 [5]绕从满。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5 [6]徐福明。中小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195-197 [ 7]郭思,钟健安。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4(4):932 [8] 绕从满。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0 [9]周成海。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第三章)东北师范大 学出版社,73-101 [10]胡谊。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231-232

下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诸多职业压力的一种。职业倦怠是人们在......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热情文本。古之教者,心怀孔孟,传道为主,授业其次,知行统一,激情飞扬,少有倦怠。然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制度重组、经济......

    绥化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绥化学院调查报告绥化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 怠调查报告姓名:曹继雨 系别:体育系 班级:09 学号:200950550绥化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地位日益突显......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性表现,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应正确看待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一种与工作有关的情绪衰竭、疏远、职业效......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在教师岗位几十载,听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倦怠和待遇。走在工作的前列,完美人生价值,在物质不能保障的前提下,倦怠了?在我们的身边,特别......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倦怠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不同的定义,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