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幼儿园课改的反思
对幼儿园课改的反思
朱家雄
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以“综合教育”为号角吹响的。原本,倡导综合教育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分科课程的一些弊端,使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儿童的经验相贴近。然而,由于人们在思想深处没有改变重结果的价值倾向,在操作层面上仍然强调教材和教师确定的目标,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要教给儿童一些什么,并以这些预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作为评价的依据,结果使不少这类所谓的综合教育都成了各学科的“大拼盘”,使根据儿童的经验设计课程的理念仅停留在口头上。
原本,倡导幼儿教育要关注儿童发展,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倾向,使幼儿园教育更贴近儿童发展规律,使幼儿教育更人性化。然而,由于对儿童发展与幼儿教育关系的不解或误解,人们却将儿童发展水平当成了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结果,幼儿园教师被要求人人手持儿童发展量表和评价标准,对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认知、情感、人格等)进行测量和评估,并以此作为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
原本,强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使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更多地满足。然而,由于对游戏与教学在概念上的混淆,人们要么取消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曾有一个时期,幼儿园不准提及教学活动),要么将游戏进行泛化或异化。结果,幼儿园有效的教学活动被弱化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地反映,“过去会教的教师不会教了,过去不会教的教师更逍遥了。”
原本,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活动过多关注结果的取向,使幼儿园教育更多实现“终身教育”所关注的长期目标。然而,由于不会区别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和“目标模式”,对低结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也不甚理解,人们却将预设细化和特化的活动目标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结果,幼儿园教师被要求按照“目标模式”的方式设计课程,在头脑中确立活动的“目标意识”,并被要求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在每个教育活动之中”。这样做,强调的恰恰不是活动过程,而是活动的结果。现在,数以万计的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似乎还在“云里雾里”,还在“摸着石子过河”,不是吗: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在搞园本课程,都在试图通过课程,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为行动。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诸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人本主义等一些源自西方的理论是可以转化为在中国能行之有效的幼儿园课程,有意无意地将它们作为自己编制园本课程的“旗帜”;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在花费大的力气在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原创”的教育活动,也不管自己究竟明白不明白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以及究竟如何设计和编制课程;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他们自己确定的评价标准,即幼儿园有没有园本课程,去评定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在搞园本教研,都在试图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园本教研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本园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许许多多的教师还都在花费大的力气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对照“先进理念”,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促进了儿童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教师还都在为儿童书写成长档案,试图通过这一途径记录儿童的发展轨迹,并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渠道;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幼儿园有没有做好他们要求的文案工作,作为评定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标准„„
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在搞科学研究,都在试图通过科研,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层次,并能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不少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他们科研的目的就是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并能以此推动自己和别人的教育、教学;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幼儿园有没有做好科研,作为评定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走了20年的“路”了,现在还是走得那么累。真的没有人愿意看到,等到数年或者更多些年以后,人们再去反思现在走的路,结论还是不那么的好。
想想以后要走的路
反思了已经走过的路,思考了现在正在走的路,让人感到心里有点沉重。但是,这样做,其意义也许还在于让大家能对以后要走的路想得更明白一些。
谁都难于预料以后会发生些什么,哪怕是不久的未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未来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社会在变化,对幼儿教育的思考也一定会有随之而发生变化,“与时俱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一种幼儿园课程如果真的只是以某种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甚至以某种理论作为唯一的理论基础,那么,这种幼儿园课程只能成为某种“课程模式”,也许它可以被用以说明这种理论是如何被演绎成为教育实践的,但是决不可能被认为是可以在实践中被广泛和有效运用的课程。而今,在编制和发展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如果哪个课程一旦被冠以一种理论,特别是被冠以与儿童发展有关的理论,那么这个课程就会成为一个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相反,如果哪个课程没有经过这类理论的包装,那么这个课程就难以被认同。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如果课程真是如此简单,那么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就不会有如此繁多和繁难的事情发生。事实上,在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和顾及的问题要远远超过儿童发展理论所涉及的问题,更要远远超过某一种儿童发展理论所涉及的问题。
因为倡导活动区活动,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研究如何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有层次性,研究如何安排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与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匹配式”的互动,研究教师如何布置墙饰以配合区域活动,等等。这样做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殊不知,活动区活动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幼儿的自主、自选和主动探索,而不在于教师将自己预设的计划强加于幼儿。教师即使再有经验,花费再多的时间,也难以使自己设计的活动区域发挥原本应有的价值。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投放多功能的材料,特别是较为原始的材料,那么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反而会更有价值。
第二篇:课改反思
高校课堂改革反思
学校实行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有一年多了,现在针对我自己上课以及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做如下反思。
优点:自从学校提出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以来,我们认真制定导学案,建设班级学习小组,做好课改铺垫,这么长时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很多好处。学生们乐意学习的增加了,上课睡觉的减少了,影响纪律的同学减少了,学生们每天针对导学案进行预习,使得上课效率提高了,讨论研究过程中,使得合作学习成了趋势,大部分学生可以本小组内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改变了以往很多学生上课睡觉溜号,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听课不集中,回去不预习不复习,学习兴趣低下,不爱学习,不学习的状况。小组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提高了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学生在预习中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做了大量习题。同时在上课展示,讲题,点评过程中,又提升了能力,巩固了知识。从教师角度来讲,我们课堂上轻松了不少,不再声嘶力竭的讲话了,小组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老师也解放了,这些都是好的地方,学生只有想学习了,有兴趣学习了,才会更加的用功,用心的去学,才能弥补不足,提高成绩。
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这样的现状时间长了,学生的兴趣下降了,后来不像开始阶段那样认真坚持了,懒惰现象也出现了,导学案完成时有互相抄袭的,学生小组模式也有一些弊端,个别学生说话方便了,也随意了,讨论问题的时候说没用的,个别学生有打闹的,学生讲题不够规范,不到位,使得很多问题讲不出来,课堂时间有限,使得教学任务达不到要求,使用导学案以来,明显课堂进度缓慢了,有时候显得效率不高,个别好学生吃不饱,并且总给别人讲题也不太情愿。讨论问题的时候不积极,不知道思考。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时,课堂没有很好的调控,虽然一片热闹,但是学习效果根本没有。有时的导学案做的不精练,没有指导性,时间性,错误出现,让学生没法好好去完成以及对学习有指导作用,并且导学案学生完成后没有认真总结以及保存,使得学习表面繁荣,过后不管了。学生每天完成大量导学案,使得时间很紧,但是没有了复习时间,有时我们还要有课堂作业,使得导学案检测题没时间批改,学生也完成的不好,学习效率低下。
改进措施:六年级数学组在编制导学案上时间要提前,编好后本组要讨论优缺点,从新定稿后再印刷,这样避免一些错误与不恰当的地方;班主任应根据学生课堂得分制定出奖罚方案,让学生知道课堂的展示以及小组的表现与本组的利益有关,近期我班采用按小组的总得分排序分座位的方法,学生相对表现好了很多。课改工作是一步一步的改进的,让我们边学习边摸索着向前行进吧!
六年级
张俊丽
课
改
反
思
六年级张俊丽
第三篇:课改反思
教改感想
嵩县田湖一中
潘万杰
随着课改的推进,涌现出来许多的的教学模式,“五环探构”、“五步教学法”“七步教学法”等,都是一种模式。我个人认为教改的精髓应是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课改的每一步都应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否则将只是流注于形式,华而不实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不从根本搞课改,形式上热热闹闹,效果还会不如传统教学法。一位课改成功学校中学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前学校抓教师备、讲、批、辅等,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最后抓学生的学习方法,从一进学校就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成绩就上去了。”他的话不多,我个人认为他讲出了课改的实质。
如何把课改踏踏实实的落到实处,不是流于形式。我们就要从根本做起,狠抓学生的习惯与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风气。这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教学和政教两方面一起抓,且不能流于口号,而应实实在在的去抓。只要学生的习惯养成了,班风就在正了、学风就浓了,校风也就不用说了。教育的正能量也将会逐步推动学习风气、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四篇:课改反思
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 韩春艳
本学期我校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一学期下来,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数学课堂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紧紧围绕着“少将多学,精讲多练”这八个字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数学课堂也在悄悄地变化着。下面,结合者我的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一、教师思想的转变才是真正的课改。
教师的教学思想主导者课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本学期跟随国培小团队走进了哈市一所幼儿园,四所小学,还听了李洪亮老师的业务讲座,还有两位老师的关于信息技术的讲解。一周的跟岗学习结束了。此次学习让我最难忘的是深入不同学校参观学习,现场观摩哈市优秀教师的课堂。课上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很少听到教师直接就讲解知识点的。课堂上看似教师轻松了,其实课前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备课、录制学生微信预习的小视频、制作课件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十节课自然、亲切、真实,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整流利的语言表达,都足以见证学校的管理、教师平时的付出。学生就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所以,这几所学校的参观学习,使我感触很深。回来后结合着我校的课改精神,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教学《周长》一课时,我进行了实践——师少讲生多尝试。我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再通过摸一摸、画一画了解图形的周长,再总结出周长的含义,那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最后,学生动手实践圆形周长测量的小方法,还有不规则图形、规则图形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表现与以前比较积极了。问题也出现了,动手操作学生兴致高了,很快就理解了周长的概念。这节让我较为满意的课,身心都是愉悦的。
通过我的教学思想的转变,我的教学方式也就随之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课改的关键。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知识获取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课时。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数学公式,有些学生学生不会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在教学前,我就预想到有些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的困难,所以,关于图形周长的学习,我作为重点讲解,课上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力争每名学生都理解周长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上当例题出示后,我选择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学生很乐意接受挑战的,不一会儿,学生的做法多种多样。我告诉他们只要能讲出道理就行。然后,再总结出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两种图形的公式。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知识获取的过程,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课改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探索,我深信在这条路上我会收获更多的快乐、成长。
第五篇:课改反思
课改反思
江南美人
在新课改的每一环节中,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贯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提升了能力,发展了智慧。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的行为。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高水平的教师是让学生使劲的学,而低水平的教师则是自己使劲地教!”。我的教学尽力打造出思维活跃、情感交流、精彩高效的课堂,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