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源工程学院工作简报
资源工程学院工作简报
(2017年3月-4月)
一、软硬件设备检查维护
3月1日,由杨忠祥院长、张皙副院长、资产管理员李高丽和各位教研室主任一同对各个实训室及机房进行检查,对地质机房、测量机房、宝玉石机房、测量机房和玉雕实训室、玉雕琢磨室,宝玉石鉴定实训室进行软硬件检查,其中施管机房修理电脑共计8台次,包含维修主板,维修电源,换内存条,换硬盘,换CPU,软件维护。
二、教师到位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宝玉石专业的教学水平,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本学年学院结合师资队伍发展情况,新进宝玉石专任教师1人,共有为26位教师上课,为了加强日常教学秩序,学院采用教学督查组和自查自纠相结合的办法对上课老师进行抽查。杨忠祥检查测量7位教师(含外聘、兼课教师),共15门课程,张皙检查宝玉石、地质共6位教师,17门课程,付文正检查建工、基础工程共10位教师,共18门课程,每位教师都按时到位,教材、教案、授课计划准备齐全。
三、学生到课情况
新学期伊始,16级17级学生按照规定时间按时报到,开始第一周的学习生活,教学检查工作有序稳步进行,学生到课率在99%以上。
四、学院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学诊改
按照学校要求我院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学诊改,我院各位教师认真按学校要求整理教学诊改的资料,编写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质核心课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等。
五、审核授课计划,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2017学年-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为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维护教学软硬件。资源工程学院成立了以杨忠祥为组长,张皙、付文正、李德松、王一傑为组员的教学工作自查小组,对开学以来的教学相关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
按照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我院于3月10日完成全部授课计划审核工作。经检查,授课计划整体编写科学合理,教学安排妥当,但仍存在部分授课计划编写存在放假与上课冲突错误,部分课程授课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课时不符,经整改后,再次审核无误后,上交并存档。
六、学生实习情况说明
为规范管理好教学实习,每个班配1到2名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监管。测量1501,宝玉石1501,建管1501,基础1351,测量1351,地质113,地质1351班学生进入生产单位进行实习,进入顶岗实习前要求主管实习副院长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督促,至少每月汇报一次实习动向,实习指导教师每月总结学生实习情况向学院分管实习领导进行汇报。学院领导根据学生实习动向,每学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学生实习集中的地点进行检查,实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同时,生产单位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老师,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协同培养学生。目前,顶岗实习情况开展顺利,经检查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高,实习情绪稳定,工作、生活、健康、安全情况一切正常。实习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实习状况良好。其他各班也即将进入课程实习阶段,为保证实习正常有序开展,各教研室已对期末课程实习进行了安排。七、二级学院组织开展教学检查工作
为保证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学校周一例行教学检查的基础上,资源工程学院成立教学检查小组,每周随机进行至少每天一次的教学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学生的出勤率,教师的工作准备情况等。针对未携带教案,教案不完善的教师进行劝导,超过三次的进行书面批评。
八、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准备情况
我院测量专业、建管专业、宝玉石专业参加4月份省级技能大赛,其中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付文正、黄楠带队参加工程测量大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刘清、王一傑带队参加建筑工程识图大赛,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张皙、赵晋祥、王晓慧、刘妮、李德松带队参加宝玉石鉴定大赛和玉雕大赛。我院参加技能大赛的各教师认真选拔、指导参赛学生,并利用晚上休息和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参赛学生不断训练比赛项目,参赛学生均刻苦努力学习,为参加技能大赛做好充足准备。
九、教学诊断工作进一步推进
已按学校要求完成阶段性教学质量诊断,学院仔细梳理并完成第一阶段整改工作和有序推进落实第二阶段整改工作。
十、配合世行项目的审计工作
按世行项目办相关要求,对世行项目审计工作材料进行细致梳理并于三月中旬接受省世行项目办审计检查,顺利完成世行项目验收工作。十一、二级学院本学期第三次教职工大会
2018年4月23日召开学院教职工大会,会议邀请张京龙书记来我院讲话,就学院定位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给出了思路和建议。同时就目前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答复,话语间充满了正能量,要求学院各位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学院发展献策献力,在工作协作上特别指出教师间站位要高,眼界要广,应当相互欣赏,彼此成就。
资源工程学院 2018年4月
第二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简报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简报
第6期
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编印2006年5月22日
本期目录
● 文化部召开“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交流会”
●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召开2005—2006年年会
● 浙江省开通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新疆8所大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将“联网”
● 临沂师院图书馆向市民免费开放
文化部召开“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交流会”
2006年4月27—28日,文化部在广东省东莞市图书馆召开了“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交流会”,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领导、广东省文化厅领导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图书馆的负责人、专家及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
会议探讨了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共同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信息资源集散中心,在传播
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交流、协作、共享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同样,图书馆事业要繁荣,必须走整体化协同发展的道路。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进入网络、数字时代,为图书馆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打破时空、地域限制,提供了极好的技术环境。如何推进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东莞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选择了一条区域集群化管理的道路, 通过“中心引领基
层,城市带动农村”的方式,以技术为支撑,研发了“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总分馆联合服务的技术问题。东莞图书馆的研究项目“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开发与研究” 于2005年5月通过了文化部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区域性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馆以创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机制,2005年底已建成以1个中心馆,10个分馆,100个图书流动服务站的总分馆体系,并在体系内实现了文献资料通借通还、电子资源总分馆共享的联合服务方式。这种将“图书馆之城”、东莞数字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有机的结合于一体,以有形和无形的图书馆网络覆盖和服务全地区;通过总分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实现技术的突破和管理的创新,以中心引领基层,城区带动农村,促进区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协同发展;树立大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实现图书馆由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由一馆独立到多馆联动的有益实践,有效带动城市基层图书馆的整体提升。
(东莞图书馆)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召开2005—2006年年会
2006年4月21日—22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在武汉召开了2005—2006年年会。
会议总结了2005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工作,讨论了2006年工作计划,向与会代表通报了编目工作最新发展动态,并对编目工作进行了交流。来自42个成员馆以及各方面的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主任顾犇,湖北省文化厅文化处处长徐永胜,湖北省图书馆馆
长万群华,副馆长张冀明,国家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张艳霞,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检索语言组研究馆员卜书庆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会议由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仲岩主持,徐永胜处长和万群华馆长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词,顾犇主任做了2005—2006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工作报告。
顾犇主任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05-2006年这个,是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由企业体制
转变为事业体制后运作的一年,联合编目中心从上传政策、数据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做了调整,在各分中心、成员馆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止到2006年3月底,国家中心数据用户由2005年4月的940家增加到995家,成员馆由2005年4月的535家增加到590家。在分中心、成员馆的共同努力下,联合编目中文普通图书的数据时时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新书数据的检索命中率也有了较大的增加,从而使数据的网上下载量不断增长,从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网上下载量超过175万条,超出上一近70万条。无论数据用户的增长,还是数据网上下载量的增加,都表明联合编目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和接受,书目数据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共享。
会上,浙江省分中心代表联合编目各个分中心做了工作报告,介绍了工作经验,全国联
合编目中心数据总审校刘小玲总结了本上传数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组长曹玉强就目前国家图书馆的中文编目情况做了报告,大会还专门邀请中国图书分类主题词方面的专家卜书庆介绍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修订情况及电子
版的使用概况。与会代表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交换了意见,实现了互相沟通与直接交流,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年会,不仅各个成员馆和分中心了解了本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发展总体状况,中心与各个分中心也及时沟通了情况,并现场解答了一些实际问题,实现了沟通与互动。与会代表还就图书馆联合编目的发展前景和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国家图书馆)
浙江省开通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2006年4月3日,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开
通。作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体系,首批平台的建立对进一步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改善科技创新条件,满足浙江自主创新对科技资源的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条件不断改善,但科技文献、科学数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重复建设,各自为战、信息不畅,难以共享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调查表明,浙江大多数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在30%,有的只有百分之十几,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次开通的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包括了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和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个平台。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的首批成员单位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省内10家主要科技图书文献信息机构组成。科技文献资源总量已占全省的80%以上,覆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专利标准等各种领域。同时,作为该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还可为用户提供包括外文期刊、中外文学位论文、国外科技报告、中外文会议论文、中外专利文献、中文标准文献、计量监测规程等文献。成员单位和镜像站相互依托,可以满足全省95%以上的科技文献检索、订购和传递需求。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25家单位,汇集了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各种大型分析测试仪器220台,占全省同类仪器设备资源的60%以上,将大大改善浙江各类分析测试的科研条件。
浙江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首批成员单位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浙江中医学院、浙江省药品检验所等9家单位组成,汇集了浙江实验动物学科的主要科研力量、设施和生产能力,可以为浙江新药研发、人类疾病研究和药品食品安全评价等提供支撑条件。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表示,浙江省将进一步扩大这三大平台成员单位的数量,以期实现科技资源的进一步集约利用。
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在讲话中指出,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开放、共享、协作的公共科技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服务,满足创新需求。(浙江新闻网)
新疆8所大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从2006年4月中旬起,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8所院校的大学生及
教职员工可以互借其他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了。
2001年5月,新疆大学图书馆与原新疆工学院图书馆(现新疆大学北校区图书馆)合并,成立了新疆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50950平方米。目前,新疆大学图书馆面积居西北五省之首,总藏书量达183万多册。以前,新疆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只给本校师生借阅,图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让丰富的图书资源能为更多的大学生所共享,2005年6月,新大图书馆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心的帮助下与我区其他几所大学建立了馆际互借制度,即不同大学的师生只需到本校的图书馆领取另外一个大学的馆际互借的借阅证,就可以去与新疆大学开展了馆际互借活动的大学图书馆借阅图书了。现在新疆大学已与伊犁师范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7所院校实现了馆际互借。今后还将与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喀什师范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馆际互借。
新疆大学图书馆还将向社会开放,即便不是大学师生,也可以办理借阅证。目前已有社会各阶层人员近700人在新大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新疆军区某部一名军事研究人员,跑遍了新疆许多图书馆没借到自己需要的书,结果在新疆大学图书馆借到了全套27本的研究书籍,连连说“真没想到!”
据了解,新疆大学正准备迎接今年9月国家教育部对新疆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届时,新疆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将达到200万册以上,馆藏将会更加丰富。(新疆大学图书馆)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将“联网”
近日,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透露,由湖北省教育厅和武汉大学组织的湖北教育
网络图书馆建设项目已经启动,今年年底投入运行。
据介绍,湖北省85所高校图书馆(含高职院校在内)共有纸质藏书100万种、约5000
万册,每年购书经费超过1.5亿元。教育网络图书馆将对全省高校图书馆实行“联网”,届时湖北省内高校的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可通过网络共享120万种图书资源,不仅各大学图书馆节约了购书成本,而且实现了各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湖北新闻网)
临沂师院图书馆向市民免费开放
近日,为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日前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的倡议,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所有的图书文献资料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目前,师院图书馆由五处校区图书馆以及各系院资料室组成,馆舍总面积达到23008平方米,馆藏总量约为270万册(件),现刊4545种,临沂地方文献资料4000册,古籍特藏近2万册,电子文献光盘22300片,磁带6400盒;拥有光盘及网络数据库22个,累计数据量达5000万条;计算机528台,信息接点555个,宽带接 入已经独享100兆带宽。
近年来,临沂师院每年有1000万元图书经费的投入,使在校大学生人均图书居山东省高校第一位,图书、网络等配臵超过了国家设学标准。在大学新校区,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的图书馆正在建设中。(临沂师院图书馆)
——————————————————————————————————
责任编辑:汤更生发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副省级本期编辑:胡京波计划单列市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分支机构
校对:尹岚宁(总第42期)
第三篇: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档案管理制度
资环学院学生会档案管理制度
凡是进入学生会的干事自备档案一份,上交学生会。由学生会统一管理。档案中主要收入个人事迹与月评成绩。作为日后表扬、惩罚和应聘凭证。以下是关于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档案管理人员要搞好档案的保管、利用、统计和汇编工作,熟悉保管档案的内容,做好档案利用登记等各种记录。
二、档案管理人员每月至少要对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三、凡是个人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报表和照片等必须收集整理。
四、学生会所有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材料,由档案人员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和任意销毁。
五、档案如有破损或字迹模糊,应及时修补或复制。
六、档案人员调动时,应在离职前办理移交,移交档案时,双方应根据移交目录清点核实,并履行签字手续。
七、查阅档案者必须爱护档案,不得在文件材料上画圈、勾线和作任何记号,不得涂改拆散、抽页、污染和损坏档案。
八、查阅档案者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只能查阅相关内容,不得随意传播和扩散档案内容。
九、查阅档案者需摘抄(复制)档案内容,须经档案管理人员同意,所摘抄(复制)的内容经档案人员校对并加盖公章后方为有效。
十、利用档案一般只能在指定地点查阅,不得随意带走。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在办理借阅手续后,可以借出档案。
十一、利用档案须填写查(借)阅登记簿和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
十二、被解聘的学生会成员,离开前将档案归还本人。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会
2010年4月
第四篇:资源工程学院班导师制度
资源工程学院班导师制度
为规范学生班导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特设立此学生班导师工作制度。
一 学生班导师聘任条件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作风正派,不计个人得失,起先锋模范作用;
2.具有工作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熟悉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教育、管理方法;
3.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个性心理素质; 4.根据学生特点,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学生班导师。
二 学生班导师聘用程序
公布招聘事项:学院向学生公布聘用兼职班导师的名额、资格条件、考核时间和其他有关事项。
2.报名: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学生班导师报名表》,提供自己的详细资料
3.考核:第一轮:笔试:由招聘小组提供相关题目
第二轮:面试
第三轮:考察期
4.聘任:成功应聘的学生班导师,无特殊情况,聘任期1年。5.培训上岗:兼职班导师被聘用后,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上岗。
三 学生班导师职责
2名学生班导师共同负责一个班的各项学生工作,6个班共12名,其中有两名学生班导师兼任辅导员助理,总负责12名学生班导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和班导师与姜老师之间的信息传达。班导师新上任后,总负责的两名班导师必须将各个班导师的通讯录提供给团学各个部门,方便联系。
以下是班导师工作细则,主要包括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工作,与导师.辅导员.学生班导师间交流工作。
(一)班级管理工作: 1.班委会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培训班委,使各个班委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指导组织班委制定和执行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并定期修改。指导班委制作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以及各项班级和年级学生活动。
2.每周与班长团支书会面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检查班委每周工作总结并保存好,期末统一整理好,交与办公室。
3.指导班委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一般情况每月一次,不排除特殊情况),班会期间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主题)。4.开展并监督班风学风建设。每周至少在早读时间抽查学生早读情况一次,并要求学习委员每天做好监督工作,每周向班导师汇报早读出勤情况(可由学习委员向班长或反映情况,由班长或团支书将情况写在每周工作总结中,出勤情况一定要具体写明日期和缺勤的同学);围绕树立良好班风学风主题开展各项活动。
(二)学生工作: 1.负责做好本班学生的档案设立和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写自传以及填写学生个人信息表(见附表2),每周定期将学生资料整理,放入学生的档案袋中(如周记、和学生的谈话记录、勤工助学情况、社会实践等),注意学生信息的保密。
2.注意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绪,每月一次下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军训期间为每周一次),每次下宿舍需记录具体时间、具体宿舍。
3.一个学期内学生班导师至少和所带班级的每个学生谈心一次以上,谈心结束后由班导师总结谈心内容(谈心记录表见附表3),以电子版的形式向辅导员反馈。
4.每月15日和30日(遇到周末,提前到周五上交)收齐学生周记,并认真及时批阅学生周记,对学生的周记内容作好记录(建议用Excel表为记录每位学生每次周记的大概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反馈给辅导员)
5.对于弱势群体(包括学习,生活,交际)或需要帮助的学生多关心,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姜老师汇报,协助共同解决。6.熟悉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学校和学院行政楼布局,记下常用的办公电话以及校内报警和校医院急救电话,指导学生到相关部门咨询和办理各项事务,指导和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的完成学校各部门以及学院的各项通知。
7.协助保险、信息录入、国家助学贷款三位助理完成各项与新生有关的工作,掌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8.节假日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提醒准时返校。
(三)与辅导员,导师,学生班导师的联系工作
1.主动与辅导员交流(各项信息反馈一定要按要求并且具体):
① 学生班导师每周日下午5点前提交信息汇报表(见附表1)到jiangjian@oa.gdufs.edu.cn,及时和姜老师反馈学生信息。信息报送表中各项信息必须详细写明一周班级的所有工作,以及班委工作总结的内容。信息汇报表的文件名以“所带班级+汇报日期”命名,例如;06(1)10月15日 ② 及时将谈心记录发到以上邮箱,命名为“班级+姓名” ③ 定期将周记记录发到以上邮箱,命名为“×月×日××班级周记”。
④ 每月主题班会结束后及时将班会记录发到以上邮箱,命名为“×月×日×班级班会信息记录)⑤ 两位负责人对每次班导师例会做好记录,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讨论主题,以及讨论得出的方案,以及各位班导师的出席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2.每学期初交辅导员学期的工作计划,期中和期末各写一份工作总结,在期中和期末定一时间与辅导员面谈自己半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
3.主动与所带班级的导师联系,向导师提供并了解班级同学的基本情况。
4.学生班导师之间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每天登录Q群沟通,如有重大事和活动,可由任一位学生班导师提出,2名总负责任负责召集临时开会,清负责人对会议做好详细记录,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讨论主题,以及讨论得出的方案,以及各位班导师的出席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注:我院固定可使用的教室: G401(40), G402(40), G206(140)。如需借用请在学院主页下载课室借用表格,同时自行到A303值班助理处确认其他班级没有使用冲突,到院教务办签字盖章,再交F座一楼物业办公室即可。
(四)重要信息报送
重要信息的范围主要包括:
1.各种政治性事件,各种非法集聚会、示威、上访、游行、静坐和张贴大小字报的苗头及行为。2.学生自杀、行凶的意向或行为; 3.学生伤亡事故、学生严重伤病住院; 4.学生打架斗殴现象; 5.学生违法或严重违纪的行为;
6.学生宿舍中的失窃现象、起哄现象、火灾以及灾情隐患; 7.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或者情绪、行为异常;
8.学生因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就业等工作不满而引发的躁动以及影响学校或社会稳定的其他各种不稳定因素;
9.学生出走、失踪,或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学校,或未按时注册,或请假后未按期归校;
10.学生家庭发生天灾人祸,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11.学生参与各种非法串联、非法组织活动;
12.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在非宗教场所进行宗教活动的情况,以及非法组织对学生进行渗透的情况;
13.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在学生中引起的反响; 14.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在学生中引起的反响; 15.学生权益受到严重不法侵害的情况; 16.学校和学院要求汇报的其他重要事项。
对于紧急和重要的学生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全面汇报,不得漏报或瞒报。
四 工作考核
1.考核内容:(参见附表4)
五 学生班导师奖励
1.以综合测评加分的形式给与奖励,加分参照团学干部部长级的标准,考核成绩前二至三名则被评为优秀学生班导师,可参照优秀学生干部加分
岗位责任制
一、在校、系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搞好班级建设。培养、选拔、使用好学生干部,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制定工作计划,并督促检查、落实。指导班级组织参加校、系大型的活动和集会。
三、经常与学生保持思想上的接触与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四、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
五、教育、督促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纪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并主动向系提出处理意见。
六、做好“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认真审核学生的困难补助申请;搞好学生综合测评和年终鉴定工作。
七、做好就业指导和鉴定工作。
八、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互通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九、积极完成校、系学生工作部门布置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十、做好班级特困学生的评选工作,抓好学生学费收缴工作。
第五篇: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03—2004学年工作总结(精)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03—2004学年工作总结
(2004年6月)
2003年以来,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在学科学位建设、师资培养、科研、教学、实验室建设、学生工作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院正朝着理、工科并重,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学院整体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若干个研究方向保持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在3-5年内发展成以研究型为主的学院。
一、总支工作
院党总支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把顾全学校大局,确保我院健康、稳定发展作为主要工作职责和目标。贯彻落实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执行校党政班子的意见、决定,态度坚决、旗帜鲜明。高度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主动参与、协助行政领导班子开展工作,如在师资队伍、学科学位、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给予行政班子有力支持和协助,配合做好相关组织、协调和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师生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实际问题上,能结合行政业务实际,做调查研究,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教育人与关心人、教育与管理、集中教育与平时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廉政建设的关系;加强对院重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各党支部履行职责和坚持组织生活制度; 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力度,对少数教师存在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院党政领导注意观察、发现和分析,一是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差距,鼓励他们多写论文,争取项目,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照顾;二是创造一些条件,鼓励他们去研讨,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使他们有新的突破,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挥了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要求配齐了班主任、班导师和班组织员,加大了组织发展工作的力度。
二、学院发展规划的制定
根据学校的布置,通过教职员工的认真讨论,制定了资环学院学科发展规划、领导班子3年任期目标、实验室建设规划等。这项工作使学院今后的发展目标清晰,努力方向明确,工作重点突出,从而有利于学院的快速发展。
三、学科学位建设
学科学位建设是我院行政工作的龙头。2003年我院积极申报了环境工程博士点、构造地质博士点、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最终成功地获准设立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地质学科学位建设从而跃上新的台阶。
在日常工作中,能努力建设好已有的博士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硕士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及两个工程硕士领域(环境工程、地质工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以来学院引进教师四人。五位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而取得了博士学位,从而使学院教师队伍中具博士比达到37%。教师中有2人晋升为教授,使教师中正高比达32%(副高比达29%);3人成为博士生导师,使教授中博导比占62%;1人成为硕士生导师。
在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中,我院成功组建了环境工程学术团队,得到学校的资助,完善了资源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学科群,使之成为与“争先进为快发展”相适应的基础研究学科群。
五、科学研究
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一直是资环学院的特色。继2002年一举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后,2003年又新增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学院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达10项,分别是5项国家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合作研究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及1项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目前学院纵向项目数达30项,科研总经费达348.6万,人均8.5万。目前在研横向科研项目数12项,在研经费280万,人均横向科研经费6.8万。
2003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总数为75篇,其中“226”论文29篇;被三大检索(SCI[5]、EI[6]、ISTP[4])收录15篇。积极开展了校内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积极交流学术成果。03年以来,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近30人次,并有20余人次在大会上宣讲研究成果。组织校内学术活动10余次,其中有院士、美籍华人等多位专家在我校作了专题报告。
开展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同行的国际合研究,并进行了互访。
六、教学工作与本科教学评建
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资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本科教学评建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并认真工作,逐步落实;找出差距,加快补上。其它具体的教学工作主要如下:
1、完成了资源勘查、堪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4个专业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76门,全校性公选课9门次,课程设计22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9个,教授和副教授分别占授课教师总数的26.5%和45.6%,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2、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二是建立教师实习、试讲和听课制度;三是根据《资环学院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测试办法》,对所有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测试。四是新开课和开新课的教师一律安排试讲,院系两级领导按计划执行听课制度,以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成立了由资深教师组成的学院教学督导组,对学院所有开设的课程进行了听课与意见反馈,使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教学建设专项项目已基本完成,新增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相关教学文件已基本同步完成,规范了教学各环节。
5、针对本科教学评建,进行了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一是对各类实习、课程设计规定了统一的格式并印制了统一的封面和报告纸;二是对所有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全部进行试卷分数统计和分析,由学院统一保管作为教学评估的基础资料;三是制定了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了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思路,注意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和开题报告的审核。
6、研究生工作稳步发展。我院目前在校研究生105人。比上增长71.4%,其中博士生16人、硕士生89人,分布在1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中的35个专业方向中。04年新招收硕士研究生73人,比上一年有大幅度提高。
七、实验室建设
我院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新校区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具体工作有:
1、全面完成了全学院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制;
2、组织继续实施了2002年科研、学科学位、实验室捆绑经费,使得计划的仪器设备已基本到位。
3、反复研讨新楼设计图纸,按照各专业的要求,部署内部设计和装修方案。
4、在所有实验课中开设了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已能基本满足本科教学评估。
5、加大了新区地学实验室建设,已全面、高质量地完成了球科学概论 实验室建设,并对矿物岩石学实验室新增显微镜等设备。
八、行政管理制度化初显成效
我院相继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院党政班子例会制度》、《院党总支委员会议事细则》、《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措施》、《院务公开实施细则》、《院岗位津贴评分标准》、《院教职工考勤细则》、《院加强本、专科教学管理的办法》、《院学分综合达标竞赛活动细则》、《院班级工作周报表》、《院寝室卫生管理办法》、《院实验室管理办法》和《院公司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认真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师生员工有章可循,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九、学生工作
2003年我院学生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学工部、校团委和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以“加强指导、强化服务、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为指针,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科学性、服务性和针对性。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成才壮志;切实加强在大学生中的党建工作,2003,我院有70多人参加了大学生党校学习,50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抓学风、抓考风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一六”事件、国家助学贷款、考风建设、抗击“非典”等,进一步加强广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以科技为龙头、文体为两翼, 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文体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才;认真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途 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实效。在学校组织的处级单位网页建设评比中,我院网页以第四名的成绩荣获二等奖,我院设计的“绿色在线”网站被中国大学生在线选为共建网站。
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利用多种途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各方努力,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2%,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次就业率达到100%,全院研究生录取率达到29.8%。
十、问题及不足
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1)在新增博士点上还没有取得突破;(2)师资队伍规模偏小,各专业难以形成很能强的合力;(3)教师的科研平台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用房与研究型设备方面;(4)本科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有提高,但未达到目标;本科生毕业率、学位获得率等也需进一步提高;(5)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尽快解决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调整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