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改资料
阿克苏华锦化肥
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
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
阿克苏华锦化肥
2013.11.22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阿克苏华锦化肥增产改造全面实施的一年,也是任务繁重艰巨面临诸多考验的一年。50%增产节能改造集中实施,技术方案、施工队伍、备品备件等各项事情千头万绪;项目审计、能源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接踵而来;机组着火、天然气停供等突发事件,使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经受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一年来,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奉献的精神,在生产和改造两线作战的双重压力下,一方面积极消除隐患,扎实开展“一事一奖”和“合理化建议”及6S管理活动,力保安全连续生产;另一方面大力实施50%增产改造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改造中交结束,主体合成氨装置生产能力由30万吨提高到45万吨,改造项目使装置生产能力、装备水平、能耗水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达到了以天然气为原料低能耗水平,提高了装置同行业竞争能力。
回顾2013年公司的各项工作,有得有失,不尽如人意,6月4日的二氧化碳机组着火,改造进度的延迟、天然气停供,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经营,给公司造成了
较大损失,我们一定要从中汲取教训,认真反思,以便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生产指标
截止到6月4日,合成氨实现连续运转150.01 天,尿素连续运转150.51 天,共生产合成氨15.17 万吨,尿素26.42 万吨,实现综合效益1.11 亿元,利润0.82 亿元。
(二)改造施工前期主要工作: 生产维护方面:
1、制定有效措施,强化设备管理和维护,保证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确保改造前的安全连续生产。
①防止和杜绝人为操作事故、设备事故发生,强化“重视一伸手、防止误操作”教育,进一步规范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操作和维修规程,从源头上消灭事故萌芽。发动全员职工多角度全方位有针对性查隐患,做到责任落实不留死角,无论隐患大小都汇入档案,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一查到底直至查出结果。
②加大了现场管理的力度,做到安全生产,消除隐患。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如电气及时发现新脱盐水泵电机配电柜电器过热避免短路烧毁、氢回收泵电机异常震动避免电机烧毁等等,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扩大化。仪表成功解决了威胁装置连续生产的重大隐患32项。
③强化设备管理制度,车间领导和技术人员加强了对现场设备的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组织填写了“整改通知单”并限期整改,使检查出的问题做到了检查、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强化润滑油管理,认真贯彻润滑油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大小机泵都能达到长周期平稳运行。
④提高抢修质量。针对设备运行周期较长,隐患频发制定应急抢修预案,随时为抢修做好充分准备。2013年上半年,合成停车5次,共计5.99天,尿素停车4次,共计3.87天。从停车原因来看,主要是设备、仪表等故障引发的,原因是设备经过2年运行,出现泄漏磨损等情况引发停车。在每次停车发生后,都能及时迅速按照预案投入抢修,节省了检修时间。
2、狠抓生产管理,优化工艺指标,积极推进6S管理和精细化生产,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和一事一奖活动,节本降耗成效显著。
认真开展工艺达标竞赛活动和6s管理。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竞赛标准,使班组的工艺达标竞赛不断发展,促进和保持了职工参赛的积极性和热情。继续开展6s管理活动,改善设备运行环境,按照6s各个阶段和标准分步实施,强调标准,注重效果。车间以班组竞赛、优化工艺、技术攻关、严肃工艺纪律、总结最佳操作法等形式为载体着力推进6S管理和精细化生产,建立实施了以绩效挂钩为核心的岗位包
机责任制,不断改善了设备运行环境,进一步完善了设备管理,同时也对职工“素养”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和一事一奖活动,合理化建议率达到100%。
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改技措活动,降低消耗,提高装置运行效能。例如合成气压缩机真空系统改造、水汽的尿素和合成冷凝液管线技术改造、220T/H锅炉两台透平更换为电机改造、消防水系统改造、调整锅炉空预器工艺冷凝液流程、降低锅炉消耗改造、公寓热水锅炉房改造,水汽生产污水配电柜改造等等。其中合成气压缩机真空系统改造是其中亮点之一,不仅成功解决了装置的过夏难题,为改造前装置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类似问题的处理积累了经验。同时,为了达到“节本降耗、增效节支”的要求,各车间从“控制消耗、细化管理、深挖内潜”三方面入手,精心组织、量化考核、狠抓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完成节支降耗增效创收的目标。
3、强化内部控制和管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一是严格控制物资采购价格和数量。物资采购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合理,完善仓库管理制度,实行招标采购、密封报价,规范进货渠道以降低采购成本,完善仓库管理,做到合理库存。
二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格资金预算的执行,合理控
制日常资金支出,对计划外支出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必须花的钱尽量少花,把握好公司的“钱袋子”,并且对各单位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考核,将费用支出情况与月考核挂奖,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建立完善了《车间材料库管理规定》、《废旧物资管理规定》、《办公用品管理规定》、《差旅费控制管理规定》等相关内控制度,强化制度化管理。
四是通过节水、节电、节汽、修旧利废等各种方式节能降耗,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消耗,坚持把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4、加强队伍建设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生产经营提供动力和保障。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干部培养求真务实、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扎实开展“四好”班子建设,坚持“一把手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围绕生产严抓管理,较好地完成公司各项任务。二是在职工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主题教育、学习《规范》等活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职工爱企意识增强,积极主动为企业相计献策,合理化建议率达到了100%。工会适时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并有效增进了职工集体荣誉感,较好地职工展示了新疆化肥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
三是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经营目标和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全员的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艰苦奋斗、增收节支的良好氛围。5、6月4日尿素二氧化碳压缩机2102-J着火事故分析及教训。
事故经过:6月4日清晨,装置正常运行,CO2负荷为31500Nm3/h,7:05分CO2压缩机高压缸轴位移突然增大,机组联锁停车。50秒后润滑油回油总管气相管喷油至105-J,再过20秒后105-J起火,40秒后,2102-JT起火,原因为润滑油从轴承箱油封喷出到高温透平壳体上,2102-J透平处和105-J压缩机处经约15分钟扑救,火熄灭。
事故损失:这次事故设备损失:2102-J机组高压缸转子7万元(损坏转子的账面价值)、隔板2.9万元(可补焊修复,费用为估算),气封、轴承为易损件,已到更换周期,未计;仪表损失:35.2万元;电气损失:2.1万元。直接损失合计:47.2万元。
事故原因及经验教训:事故的发生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如该机组运行了近三十年(广石化援疆老设备),由于近20个月没有大修,此次事故由于气封腐蚀严重并突然劣化造成轴位移连锁停车,在停车过程中由于蒸汽切断阀卡涩不能完全切断蒸汽,在降速过程中转速降到一阶临界转速时机组发生共振从而造成机组各部件损毁严重并引发火灾,但
是我们在对机组维护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比如机组位移联锁,一般停车就完了,没有考虑到切断阀不能关死,没有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通过此次事故要举一反三,以后在无特殊把握时一是要坚持每年大修,二是对不明的设备参数出现变化时,尽早计划检修,绝不迟疑观察。
增产改造方面:
1、深入推进了“三个强化”,重点围绕增产改造工程,开展各项安全环保工作。
一是强化安全监督,加强现场施工作业管理,对安环设施施工质量、遗漏项进行“三查四定”。对现场作业安全全面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在检查中制止了1起无证操作起重设备的重大事故隐患,施工单位吊装设备在未检测情况下使用被及时叫停,对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或安全带没有高挂抵用及高处作业脚手架搭设不规范、不带安全帽等现象按照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积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断路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及时设置警戒绳、围栏、夜间警示灯等。针对实际情况修订了《阿克苏华锦化肥大修改造期间施工安全环保管理规定》。在对施工质量、遗漏项进行“三查四定”的检查中,共发现问题96项,其中工程设计漏项为零,工程质量52项,工程隐患44项。对检查发现 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责令责任单位进行了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直至达到了施工要求。
二是强化了本质安全管理,按时完成改造项目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2013年4月份初步设计完成并通过评审。2013年10月,安全设施随主体工程同时安装完成,项目进入到试生产阶段,在安全处等部门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试成产方案》的编制。争取12月初得到试生产许可。
三是狠抓安全教育,严把入厂安全教育关,陆续对施工单位人员安全培训达1689人次,与保卫部门协作,做到入厂一人,培训一人,未经安全教育不得入厂施工作业,培训率达到了100%。同时,为确保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对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得从业资格进行了严格把关,坚持定期培训,持证上岗,2013年,各类人员取证共计190人。
2、针对改造进一步抓好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充分发挥中层干部、职工、尤其是青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围绕增产改造工作培养骨干和后续力量,尽快吸收消化增产改造工艺技术,确保增产改造项目开车一次成功。公司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定期到车间检查指导,认真组织各车间搞好 9
改造后工艺流程、工艺操作等系列知识培训,在各车间尤其是主体车间大力开展职工培训和青工培养工作,由各车间技术员、工程师结合各岗位和人员现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对每一道工序、每一道流程进行认真讲解,特别是5月份新到的67名职工和29名2013届新毕业的大学生,采取“一对
一、师带徒”等多种形式,使他们能尽快掌握工艺操作流程,尽快独立顶岗操作。据统计,截止到8月末合成,合成车间完成经培训 130 课时,尿素180课时,水汽 210 课时,仪表50课时,电气 140课时,成品60 课时,化验室40 课时,安全培训56课时,提高了职工的技术和技能素质,加深了对新工艺和新流程的理解,培训收到了应有的成效。为改造开车做好了准备。
3、增产改造具体实施 改造施工前的准备
(1)改造施工招标结束后,从2012年底开始,合成氨装置两标段的土建部分陆续开工,装置区3个新增混凝土框架是施工的主要内容,由于原地下隐蔽工程图纸与现场不符,使土建设计屡次修改,直至停车改造前三个框架结构才初步具备施工条件,但分子筛框架仍远远落后于整体的要求的施工进度,为后续的设备施工带来工期的紧张压力。
(2)按照集团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招标超过一定额度后,招标活动必须在集团总部进行,一个采购流程需进过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完成。这对于距离内地几千公里的新疆化肥
来说,管理投资额11个亿的项目,采购环节的难度可想而知。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需在制造厂、设计院、集团总部等多地奔波,不仅增加了商务成本,也使项目效率很低,设计资料的最终形成也受此影响很大,反过来又影响管理、电气、仪表等专业图纸的最终设计交付。
(3)由于各环节连锁效应,计划的项目施工时间从3月中旬几经推迟,至5月、6月…仍不具备基本的停车施工条件,不得不延长设备的运行时间直至设备着火的事故发生,被迫转入现场施工。
改造施工阶段
6月6日以后,改造迅速进入了施工阶段,界区两标 段施工队伍较快地进入了施工现场,庞大、繁琐的工程进入施工实质性阶段。公司领导努力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细节管理,想尽一切办法,抢时间、担责任、抓工期,体现了崇高的主人翁精神,机动处、生产处、各车间及施工队伍在公司班子正确领导下,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分兵把口,落实责任,积极配合和督促施工单位开展工作,严把质量关,改造如火如荼进行。
(1)承揽压缩标段的第十化学建设公司调集了较完整的机组安装队伍,管工、焊工、钳工等各工种配备齐全,从基础施工、设备就位、管道安装各工序紧密衔接,体现了较高的工程建设能力。第一台整包机组空压机于9月7日进行了
单机试车,9月19日联动试车,期间由于供货商的设备原因延长了试车时间。总之,这一标段的施工基本负荷我们项目的总体要求,甲乙方协调较好,现场较为顺利。
(2)承揽界区除压缩单元外施工标段施工方是第七化学建设公司。该公司现场进入较早,但该公司的现场运行管理体系达不到我们改造项目的要求。技术、管理能力较弱,施工队素质参差不齐,给现场施工管理出了不少难题,反映出该单位安全、技术管理等有很大漏洞,在指挥部及车间协调指挥下,最终完成了改造任务。
项目试车阶段
8月2日 101-J开始油冲洗,8月9日 102-J开始油冲洗,8月8日~8月12日 二段炉烘炉,8月24日中压蒸汽管道蒸汽吹扫,9月1日中低压蒸汽、循环水建立,9月7日,第一台整包机组空压机进行了单机试车,9月19日进行了联动试车,成功标志着全系统进入试车状态,9月22日 101-B点火烘炉,10月6日脱碳系统化学清洗,10月10日101-B空气升温,10月17日系统导天然气,10月21日脱碳系统钝化,10月23日因天然气中断,试车被迫中止。
改造工作综述
在改造过程中,公司集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全力配合设计院搞好设计、完成设备采购、合同签订、技术确认等工作,安排专人催图、催货,制定详细的网络进度安排,在抓住几条主线的基础上,把交叉工作做到了最大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全面、深入地介入到改造工作中,熟悉改造工艺流程和设备,详细审阅图纸,并参加了一些必要工艺参数的核算,大修结合了增产改造来进行。
机动处等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大修改造为中心开展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定,合理调配人员,努力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细节管理,发挥员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力优势,在繁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始终处于主动位置,承担起了贯彻、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的责任。先后制定出台了甲供材、隐蔽工程、资料管理等十几项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职责,使改造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面对1300余人的施工人员、几十个参战部门、大量的技术难题,精心组织,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了大修和化改的任务。
车间组织技术人员落实各类方案的生产准备、科学组织、精心安排,工作任务细化到个人,对职工进行新工艺的培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等不利因素,按时完成了改造项目的交流、招标、合同签订以及图纸审核、施工材料审核、采购计划的申报、参与施工方案审核、组织施工等诸多工作。由于全员共同努力,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为改造项目的进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不懈的努力,使得项目一步步取得进展,扎实推进。
供应处在物资采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使物资采购程序的合理化、合法化,特聘请了招标代理公司负责对采购物资的招标工作,并针对改造物资的采购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根据施工单位和各车间提报的采购计划和相关技术询价书、技术要求或图纸等遵循先核库、后采购原则进行采购。在施工期间,公司供应处尤其是库房保管员不辞辛苦,对库存已有物资进行登记并做好标识,并对所有到货材料的供货厂商标明使用单位、计划编号,对到货设备和材料进行接收、检验验收和复检,避免了物资出现缺料、重复采购、人为因素造成的物资过剩。
在工程核算方面,财务处克服了改造时间紧、工作量大等困难,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使投资11个亿的工程的付款、入库分类、出库记入具体项目等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保证工程核算、报表等各方面达到了要求;为了适应增产改造后的生产成本核算,将生产成本流程在用友软件转化为价值核算,增加了中水生产成本核算;千方百计想办法筹措资金,有利地支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改造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改造进度方面:
改造对时间控制没有达到项目的总体要求,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虽然全体人员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综合性的影响因素还是决定了总体的项目进度有所推迟,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成装置区3个新增混凝土框架由于原地下隐蔽工程图纸与现场不符,使土建设计屡次修改;二是采购流程需经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完成,影响了项目效率;三是施工队伍技术、管理能力、施工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改造工期的进程;四是我们对改造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有点仓促上阵。
经验教训:
1、项目的可研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和市场考查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地选取可靠的机构来制定。
2、严格按照程序履行项目报批手续后执行,先做初步设计,确定工程量和各种技术方案后再行开工。控制项目投资。
3、抽调集团内强兵强将,组成较有实力的项目管理团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选好施工队伍,尤其是地处偏远的施工,否则影响工期,且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5、采购等程序执行要严格但不能繁琐,加快进度,争取时间。
6、加强建设物资的分类和管理,以及招标标段的分类,以利于物资发放,避免缺件和剩余。
三、2014年工作安排
(一)形势分析
总体来看,2014年,新疆化肥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受国际和国内市场尿素量多饱和影响,尿素价格一路下滑,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尿素生产原料气天然气资源日益紧张,为保证西气东输用气量,减少雾霾,国家严格控制企业天然气用气量,天然气用量必将存在不足问题,而且价格逐渐上涨,因此,新疆化肥将不可避免地面对高天然气成本、低尿素产品价格的形势。而且,化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疆尿素目前的生产能力已经非常强大。
(二)主要目标
由于供气中断,试车工作还远未结束,2014年,如何开车,开好车,采取哪些相应有力措施,使装置尽快正常运行,是2014年前期的主要工作,装置运行开车正常之后还要迅速转入到工艺优化、降低各种消耗水平上来,加强安全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保障装置安稳连续运行。
(三)主要工作
1、做好开车前各项准备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尽快开好车,使装置尽快正常运行。
一是针对工艺改动大,控制理念有变化,开车不确定因素增多,要进一步摸索工艺指标和操作方法,加强新工艺培训、考核管理,使操作人员尽早熟练掌握操作工艺,多了解设备结构,防止误操作;二是认真执行五大制度和备机抢修
不过夜制度,查找隐患、漏洞,做好改造装置各项预案工作,防止事故发生,且在事故发生的时候能尽早处理,使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充分发挥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用,继续完善并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跟踪负责制”,工程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试开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做好论证,准备整改。
在开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装置和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隐患以及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机动处、生产处、各车间等相关人员一定要对装置改造后试生产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攻关,与生产厂家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前期存在的问题,短期不能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大年度设备大修期间完成。
3、做好供气不足的论证(第二气源和燃煤锅炉),并适时执行。
目前,西北油田分公司已经对我公司供气请求给予答复,从2014年1月31日起恢复对我公司天然气供应,每日供应量为120万立方米,价格也将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天然气价格标准进行提价。我公司在扩产改造后,正常日需天然气量应在180万立方米左右,因此120万立的天然气供气量明显不足。2014年,主要还要做好原料气、燃料气的替代、第二原料的寻找、论证工
作,例如气炉是否可以改成燃煤锅炉,从而可以节省一部分天然气原料,而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寻找第二气源,天然气改煤也是迟早的事,我们要做好一些相应规划和设计的方案。
4、对装置运行状况和运行的经济性做好核算 在装置运行正常后,及时将生产工艺以及物料的变化汇总,每周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对装置和设备的生产、消耗、利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增产的工艺部分如旋流造粒装置、污水处理等消耗指标做好单独核算前期准备工作,对新上的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进行实测和核算,看是否能达到排放超标准或并产生经济效益。
5、继续抓好职工培训,优化工艺操作
针对公司目前职工人员现状,还需要进一步培训员工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加强职工在岗培训力度,建立相应机制,由车间负责开展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职工的自身能力;对重点骨干的职工实行离岗培训,根据公司未来战略需求,有计划、有意识地挑选潜质较好人员进行脱产培养,建立后备人才梯队,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倡导鼓励自我学习,公司创造条件鼓励职工参加各种成人继续教育学习,使职工不断自我再造,引导职工自学成才,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在工艺优化方面:装置技术改造开车头一年,装置改动
非常大,新增的设备及工艺较多,需要我们在管理上多想办法。一是装置开车正常后,做好工艺查定工作,对照增产设计消耗指标进行,合成氨总能耗设定由8.9Gcal/TNH3降到8.02 Gcal/tNH3,尿素吨氨耗由576kg降到目标值567kg。二是严格工艺管理工作,深化查隐患、保连续、节本降耗,工艺调优等项工作。三是按照辽通公司精益生产的标准加强生产管理。四是是按照TPM管理标准加强生产维护,深入查隐患,保证连续。五是是与车间签定生产消耗指标责任状,达到降耗、工艺优化的工作。
6、抓细抓实安全生产管理,为装置安稳运行创造条件。一是始终坚持牢牢抓住安全工作不放松。一方面,盯紧日常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程序执行环节,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重点加强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检查、预防、监督和反“三违”工作,确保各类事故为零;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工艺安全操作尽量消除误操作机率,增加装置安全性。二是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工作。从夯实设备基础管理入手,认真落实设备维护管理责任制,加强现场设备隐患排查,采取现场定期检查、跟踪设备运行指标、及时跟设备操作人员沟通情况等方式,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各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7、加强内部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努力挖潜增效
一是坚持开展经济分析活动,了解市场方向,掌握经营
节奏,提升增效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将年度生产经营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把压力传递到各个单位和每名管理者身上,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等环节,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和经营责任。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费用控制管理,压缩可控支出,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从方方面面深入挖潜、降低成本,实现经济运营指标。
8、加强基础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按照高标准进一步规范、整合公司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二是继续组织好精细管理一体化考核等活动,强化激励与约束,建立高效率工作秩序。三是深入抓好技术交流和技术研究工作,解决制约装置安全连续生产的技术难题。及时掌握行业各种最新信息,加强与兄弟单位、同行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广泛借鉴“他山之石”,提高装置运行效率。四是继续推进一事一奖、合理化建议奖等活动,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方式,鼓励职工积极查找生产设备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避免各类事故发生。
第二篇:最新医改资料(范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
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
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
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
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
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
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等方
面的卫生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卫生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
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等资源,发展
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
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
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
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
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
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八)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市负责举办。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
地位。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
(九)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
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
予合理补助。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
行为。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
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
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
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十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加强药品监管。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
律。
(十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
(十四)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
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十五)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切实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强医药卫生普法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法治环境。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十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十七)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十八)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二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
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成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监督考核。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十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从基础和基层起步,近期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改革。要抓紧制定操作性文件和具体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政策措施,明确实施步骤,做好配套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二十三)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各省区市制定具体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二十四)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解读:
医改意见公布:城乡居民享受统一公共卫生服务
新医改方案出炉 3年将投8500亿支持5项改革
中国新医改摈弃市场化路线回归公益本性
我国新医改确定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公共产品
第三篇:课改资料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教学策略:“兵教兵”、“一帮一”,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开学第一天抓起;
4、教学要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2、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3、教学模式:“三三六” 或“10+35”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0:教师讲解小于或等于10分钟;35:学生自主大于或等于35分钟
4、教学要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中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三中实施课改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学习借鉴、融合创新、典型引路、活动推进”为基本策略,以“加强研究、落实责任、强化指导、科学评价”为保障,转变教学思想,完善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全校教学质量。
华亭县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会议精神:
主题:全力落实“两抓一促”工作思路,强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强化管理,全力落实“两抓一促”工作思路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2、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3、统一认识,明晰思路,唱响课改主旋律。
二、积极创新,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全面推开、典型引路、重点突破;
2、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一校一特色、一师一风格、一科一教法(1)优化课堂讲练结构,强力推行“30+15”模式,做到认真执行不争论(2)把学生的参与度、课堂实践、展示程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学生提问、展示、调板率不低于50%,做到积极实施部评论(3)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让学生动起来,做到创新实践不讨论;
3、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一年形成雏形,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初见成效;
4、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好四件事:①学校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要带头②骨干教师要带头③学校要舍得投资④要有强制措施。
三、凝心聚力,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加大教研课改力度,以研促教;
2、健全完善质量建设制度,形成抓质量、出质量的长效机制;
3、规范教学行为,创设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和
环境;
4、克服困难,全面完成新学年质量指标。
四、规范管理,推动课改深入开展
1、强化学校管理是推进课改的核心;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课改的关键;
3、狠抓常规落实是推动课改的保障;
4、开展专题活动是推动课改的保证。
【贯彻意见】:
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案、学案);
2、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课改相关指标;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
4、明确“小组互动学习”、“四清”的具体工作要求及细节;
5、建立课改奖惩机制,制定奖惩办法;
6、成立课改研究室,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评估课改情况。
二、拓宽渠道,营造氛围
1、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严格落实学生学习常规要求;
2、做好“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求知上进的原动力;
3、召开各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讲座,介绍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学生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做到学生与老师尽快接轨适应;
4、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支持课改;
5、召开课堂教学改革专题动员大会,传达全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安排新学年课堂教学改革任务,备课组长表态发言。
三、培训教师,深化改革
1、落实好青年教师培训计划;
2、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
3、落实教材教法考试、先进经验理论考试和“德育读本”考试;
4、培育课改示范班组,树立课改典型,典型引路大家学;
5、提倡一科一教法,一师一风格。
【总体目标】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信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构建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确立“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改革教学管理方式,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要求,提高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氛围,努力形成“学生乐学会学,教师会教善教”的教学新局面,在全校建立起高效率、高质量、低负担的良性教学运行机制。
【实施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及时反馈原则;
5、目标监控原则;
6、创新发展原则。
华亭县教育局深入推进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创办特色学校,努力建设质量强县的教学工作思路,特制定本方案。
三、基本原则
(一)高效轻负原则
(二)生本原则
(三)分类评价原则
(四)资源效益最大化原则
(五)四结合原则
四、主要目标
总结成功经验,纵深推进课改,提升课改品位,形成县域特色,通过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生本课堂基本形成 教学模式科学高效 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特色学校不断涌现 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五、主要内容
今后几年,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将以“五优化、三规范、一丰富”为主要内容。具体是: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学习方式 优化评价办法 规范备课 规范学生作业 规范教师基本功考核 丰富育人活动
六、实施步骤
(一)认真分析、精心总结、全面反思
(二)完善机构、制定方案、动员部署
(三)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精心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落实课改
(二)共同体引领课改
(三)管理带动课改
(四)评价激励课改
(五)活动推动课改
(六)经费支撑课改
(七)宣传拉动课改
【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改革】
1、端正工作态度,讲求工作实效。
2、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抓好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
1、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确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从生活、思想、学习上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相信学生发展的一定性,注重学生思想的闪光点,不歧视学生,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与自己政治上、人格上完全平等的实体对待。在平时的教学中,立足于基础知识,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立足于最后一名学生。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①优化课前备课;②优化课堂教学;③优化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
【学洋思,学什么?】
1、学习洋思,坚持发展,永不满足;
2、学习洋思,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3、学习洋思,着眼素质,面向全体;
4、学习洋思,锐意改革,不断探索;
5、学习洋思,从严治校,严格管理。
【洋思对待差生的做法】
1、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
2、克服自卑心理,逐步培养和树立差生学习的自信心;
3、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差生观察事物,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4、辅导差生重在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指导学习方法;
5、引导差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克服其个人中心主义心态。
【课堂集中表现三大弊端】一是“教”不重“学”的主观性;二是重“知”不重“思”的千层性。三是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
【杜郎口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1、充分关注后进生;
2、抓住课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
3、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育改革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教改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老师,不是学生
【教改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纪律。【进行教改的最佳突破口是什么课型】习题课和讲评课。
【课堂上你们的学生即使是新授课为什么对知识也那么熟练】他们的课型除按新授课、讲评课„„这种分类方法外,又分为“预习课”和“展示课”。
【如何选择和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1、学案导学,双案并举
2、精致教学,提高效能;
3、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对有效教学的探索应该如何深入】
1、研究“教”的有效性。
2、研究“练”的有效性。
3、研究“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习惯于学习能力培养措施】
1、听
2、说
3、读
4、写
5、其他
【洋思教学模式】
1、“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教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后教”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体、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自学”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一遍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
经学会的内容。“后教的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三是明确教的要求。
2、当堂训练的目的: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指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杜郎口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单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在预习结算,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展示阶段——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反馈模块——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洋思中学课堂体制】
1、对文本的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2、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宏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版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3、读课堂结构要求是: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例题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模式体系】时间模式:10+35(教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参与。
【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实践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着、合作者、表演者。教师上课要求:课堂气氛,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用于自我表现。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师基本功要求:将普通话;板书条例,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
【备课要求】 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实施措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
【业务学习要求】学习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重点是课堂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变现十六字要求:升龙火鹤、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
【学校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的特点】
1、在参与中学习,课堂采用“小主持人制”,有学生替代教师组织课堂;
2、快乐地学习。“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的三大法宝;
3、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4、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多层次对课堂把关
6、结对子工程
7、取消讲台,搬走讲桌
8、取消作业,设置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
9、主题班会,专题校会
10、建立互访互学机制。
【杜郎口模式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1、实践性
2、探究性
3、创造性
4、全体性
5、合作性
6、终身性
【学洋思、学杜郎口,学什么】①学习教学的务实②学习课堂的改革③学习科学的教法④学习到位的落实⑤学习得力的管理
第四篇:医改资料
1、市场化恶化的转折点
一九八五年四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财政支持的削弱和医疗市场化改革对医疗资源的扭曲配置,医疗卫生状况逐步恶化。2000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管制,规范运营,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实行医药分家等。
2、如何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医疗结构的评价,即包括卫生资源和组织结构(如医务人员的组织结构、专家评审方法等);医疗过程的评价,即在接受或提供医疗服务的活动中病人和医务人员的行为的评价;医疗结果的评价(即医疗效果),即医疗服务对病人和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它包括病人有关知识和行为改变、健康状况改变等;医疗行为对社会满足程度的评价。评价医院系统是复杂的,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将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不同的层次如诊断质量、治疗质量、管理质量、质量效率、经济效益等层次。评价医疗质量应在不同时期比较医院医疗质量,同一时期不同医院、同一医院不同时期医疗质量比较,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病区、同一病区不同时期、各病区不同时期医疗质量的全方位综合评价。
3、新出台的医改方案解决了什么问题?
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厘清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就意味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成为人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新一轮医改则使医疗回归公益本性,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还明确了政府卫生投入的问题。具体来说,新出台的医改方案提出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未来3年,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这是新增加的一笔巨大的投入。
4、需求
目前多层次医疗需求逐见端倪。经理、社会名人,也有子女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这些人住院的要求是环境舒适,条件优越,名医专护,自由独处。面向全社会、不分阶层的高级病房满足他们的需求。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公费疗养的干部明显减少,大量资源被闲置,应逐渐用面向全社会普通百姓开放的高级病房取代许多大型医院专设的高干病房。建立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每个行政村设有一所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村卫生室的目标。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乡村医生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基本建立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村医将给予适当补助。
第五篇:课改资料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具有健壮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能力,更为适应国人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我校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本人作为课改运动中的一员,在通过学习、讲授课程等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第一,教学行为中的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旧的教育体制完全以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导向,习惯于将一些难懂的知识用机械的“填鸭式“灌输给只会张嘴的学生。新的课程改革正好于此相反,它强调重视人的发展,尤其是身心的发展,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同时也由原来的知识本位向学生的智能本位发展、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更注重了国家提出的”以德制国,以人为本“的宗旨;使原来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向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转变,在实验实施阶段,我作为第一战线的直接参与者,尽自己所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结合课改的具体要求将一整套新的教学模式辅助于课堂,让学生先动起来,仍然起指导者的作用。
学生的学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定要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且要掌握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并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把它变成一个学生发现、探究等的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本文来自本网http://、关于课改的一点思考
发表时间:2007-3-20 10:38:53 作者:李永红
“新一轮课程改革宣告失败„„”这是我在EEPO课改培训中听到的消息,心中很有些遗憾。就我自身的经历而言,可以说,我就是在上一轮课改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就真的要这样去否定上一轮的课程改革吗?上一轮课改的核心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确让包括我在内的一大部分教师更新了观念、明确了目标。这应该是上一轮课改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直到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达城市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应该承认上一轮课改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而今为什么把其推翻,而以EEPO有效教育取而代之呢,我进行了思考与比较。
1、教改的思想不一样。新课改过于理想化,过多否定了我们的传统教育,觉得“自家门前的不是风景”,过于推崇西方教育,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EEPO的基本观点则是:把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尤其是中国最擅长的知识性结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把博取众家之长的发展观发挥得淋漓尽致。
2、推广的渠道不一样。新课改走的是从城市向农村推进的道路,先从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开始,结果发现很多东西倒了农村却实行不了:如教材、以及对师资的要求等等。而EEPO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0%的农村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可以说解决了农村教育问题就是解决了全国的教育问题,而我们孟昭彬教授恰好就选用了这样一条实用主义的道路。
3、对教师成长的关注不一样。新课改在这方面确实采用了很大的力度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了培训,有国家级的万名骨干教师培训的园丁工程,依次下来还有省级、市级、区级的骨干教师培训,为什么教师的成长参差不齐呢?究其原因,其培训主要注重在理论的培训,少有实践的培训,操作性不强,导致许多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而EEPO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教学体系,它涵盖了武大教育猜想
所组成的理论范畴、八大技术方式所组成的操作范畴以及四大方法范畴,对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乃至备课听课记录方式都有详尽的指导和培训,让受训教师心中有数。
4、领导者的心态不一样。可以看到新课改中有些学校领导只是抱着通过教改做出学校特色以达到学校的“宣传”效应。而参与课改的教师,从课题的选择到开题论证从课题计划的制定到课题真正的展开,这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月、几天就能出来一个论文,可见教育的急功近利,这能做好学问做好课改吗?而在EEPO教改中,我们的创建人孟教授率先垂范,提出要善于放下我们的姿态,虚心向世界优秀文化学习,融贯东西方,优选其方法,形成方法和方法论群体。并从边远地区做起,从小地方做起,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做到既大胆试验又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对过程进行优化,并把此轮改革实验时间定为二十年,可见其不急功近利的科学态度,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从以上四点的比较,读者不难看出,两种改革相比,我推崇的是EEPO方式,可以说其弥补了上一轮课改的不足,解决了上一轮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以往教改失败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多少年来,高考这根指挥棒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教改的命运,我们期待着更适合学生发展更适合时代需要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出现。
2006-7-26
copyright©1998-2007 Lushan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School All right reserved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作
湘ICP备050089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