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2012年上半年总结5篇

时间:2019-05-12 14: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2012年上半年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2012年上半年总结》。

第一篇: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2012年上半年总结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2012年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认真贯彻落实新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26.7%;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25.6%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亿元,同比增长124.3%。

(一)不断提升项目引领能力

2012年集聚区安排项目103个,总投资426.26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5个,市重点项目26个。年初以来,按照年初项目工作会的要求,确定了十大项目的分包小组及103个建设项目责任分包部门及分包领导,明确了奖惩考核机制及考核办法,建立了项目进展情况周月定期信息报送制和项目建设直通车制度,切实抓住了重大项目的引领龙头带动作用。对于续建项目,在确保质量前提下,赶工期、促投产;对于新开工项目,全力组织人力、物力、机械等力量,科学高效施工,形成项目建设新高潮;对于计划新开工项目,实施一对一帮扶,抓紧办理各种开工手续,确保早日开工建设。今年以来,全区在建项目60个,总投资218.08亿元, 目前完成投资27.1亿元,同比增长124.3%。

(二)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

集聚区认真组织参与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宣传招商引资环境。理清工作思路,把重点放在产业链条延伸和同类产业集聚上,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大项目,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今年以来,成功举办了集中签约仪式2次,签约项目共有15个,总投资达到195.1亿元。

(三)不断加快产城互动进程

今年以来,集聚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要求,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了吸纳力、影响力、辐射力和承载力。产业发展上,全力推进“六园一区”建设,厦工工业园中厦安公司3个车间土建完工、福浙公司2各车间正在施工、兴泰隆和福进开始施工,韩国工业园中卓林公司已经投产,光电产业园二期正在设计,台湾工业园方面完成了整体规划,理工大科技园已经开工,汽车产业园中奇瑞发动机项目正在进行车间装饰,标准化厂房区开始第五层土建,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集群化提升。2月28日,先进装备制造园区被授予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园区的荣誉,集聚区也成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功能完善上,世纪路、神州路、黄河大道、南洋大道、中南路等均已开工,建成后将形成南北贯穿、东西通达的路网结构;供热管网、供气管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品位提升上,设立了大沙河、新河等水系治理开发工程和碧莲湖、沁泉园等生态工程,打造城市水系新景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杨庄、和屯安置小区等6个新型社区正在紧张施工。

(四)不断深化体制创新

一是积极推进集聚区规划调整,向东、向南拓展集聚区区面积,增加企业入驻空间,解决项目建设急需的土地、环保等资源。二是培育壮大产业发展载体,成功创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主导产业搭建发展平台,加速我区装备产业集群化,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三是努力构建城市发展核心区,本着立足焦作、服务河南、融合于中原经济区的原则,在大沙河两岸规划设立中心商务功能区,通过引进高端现代服务业、建设大型公共服务设施,贯彻生态保护战略,形成汇聚办公、商务、商业、居住、研发为一体的核心功能区。四是规划设立综合保税区,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招商,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

(五)不断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一是做好土地保障。积极开展建设用地上报,清理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区位调整盘活用地。二是做好人才保障。吸引并依专业特色明显、适合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院校入区建校,加大高级技能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开展了“春风行动”、“重点建设项目用工对接”等活动。三是做好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性资金,先后组织开展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扩建项目、2012年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备选项目、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通用名化学新药发展专项等7类资金申报,涉及企业35家。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土地、电力等要素开始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区划调整还需要加快进度,三是干部素质还有待提高,项目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集聚区将继续深入开展十大行动计划,奋力走在全省集聚区建设前列。具体如下:

(一)加强经济运行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力度,统筹把握加快自身发展与顺应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做好电力供应协调工作。加强电力运行管理协调,搞好对主要用电行业及重点用电项目企业需求侧管理,缓解供用电矛盾,加快新河变电站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归并供电线路,优化电网结构。着力缓解资金、土地要素制约。按照国家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继续推动银企合作,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强土地调控,加快集聚区建设,切实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二)继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抓住国家加强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机遇,加强产业政策和信息引导,坚决制止未达到国家规定市场准入最低条件的项目建设,坚决制止新上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三为主一禁止”的指导思想落实,认真落实“四个一”和“三通报两会议”制度,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加强跟踪服务,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状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之举,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履职尽责、攻坚克难,采取五项有力措施,促进“十大重点项目”和“六园一区”建设加快推进,确保在建项目按合理工期建设、竣工投产项目按期建成、新开工项目尽快形成施工高潮。对未开工的项目,逐一论证分析原因,加强土地征用、项目审批、施工准备等方面的协调工作。继续充实项目储备。进一步做深、做精、做细项目的包装工作,做好各种贸易洽谈会上的项目的推介工作,为经济发展备足后劲。

(三)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落实工业结构升级专项规划的力度,把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立足点,以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重大装备成套能力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做好发展战略研究、技术标准贯彻、经济信息传导工作,为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管理服务环境。

(四)保障经济发展抓好基础工作。一是要积极推进区划调整后续工作。二是要做好《决定》中涉及新区各项权限的衔接,各部门要主动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工作程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要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区直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将守土有责,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协调配合,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五)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招商引资方向。要认真研究中央、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以“六园一区”为载体,以延伸主导产业链条为方向,以加强招商考核为手段,扎扎实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按照“谋划一批、论证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捕捉投资信息,加强对外联系,扩大项目储备。二要注重引进大项目。要把招商引资聚焦点放在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努力推进由面上招商向重点区域招商、重点行业招商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相结合转变。三要深化全员招商。按照《焦作新区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的规定,严格考核,责任到人,落实奖惩。

(六)关注民生福祉推进社会和谐。一是要继续加快运作和落实一批农村安置项目。要积极探索农村安置项目运作方式,引导各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村企联建、村企合一及村民自建等多种形式,撬动社会资金,推进安置小区建设。二是要着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在大力推进二十八中、文苑中心小学、北大附中和同仁医院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继续谋划和设置新区养老院、幼儿园、新区高中、新区医院等一批社会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市十一中、市二医院等项目落地,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三是要继续落实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各项扶持补助资金,研究制定新的惠民政策,加大就业保障力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第二篇: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根据2010年6月下旬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地、市产业集聚区于2010年9月底完成总规的编制工作。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及时拿出设计方案并报送省发改委。根据总体发展规划,三门峡市将湖滨区所属山前村、山后村划归开发区,建设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面积10.85平方公里,确定以总投资为56亿元的年产50万套纯电动汽车配套驱动再生制动控制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池能源管理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及10万辆速达牌纯电动汽车项目。总投资3.3亿元的年产100吨柠檬酸金钾一期项目和总投资5.5亿元的年产2600万平方米纳米纤维离子膜项目等三大项目为主导产业,与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明确了集聚区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目前,山前村、山后村地面附属物清算工作,正在展开“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篇:产业集聚区经济运行会汇报材料

产业集聚区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及2014年工作目标

按照会议通知要求,现将xxxx区2013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做一汇报:

一、2013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即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参加全省180家产业集聚区考核,也作为区直部门承担区目标,下面我将2013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按照区口径和市口径进行分别汇报。

区统计口径:1至12月份,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区级既定目标5.8亿元,实际完成6.4亿元,完成目标110.4%,其中工业投资既定目标4.3亿元,实际完成5.7亿元,完成目标133.3%;工业总产值区级既定目标10.1亿元,实际完成11.7亿元,完成目标115.8%;工业利润区级既定目标1.03亿元,实际完成0.93亿元,完成目标90.3%。

市统计口径:2013年全年(上报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3亿元,同比增长47.5%;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加值增速 10%;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24%;企业从业人员9434人,同比增长48.3%。

招商引资方面,全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850万美元;市外资金12.8762亿元,省外资金12.8762亿元,外贸出口1650万美元。

二、2014年经济指标拟定目标及措施。

(一)拟定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争创“十快”产业集聚区的工作目标,结合全省180家产业集聚区月报和xx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初步制定了xxxx区2014年经济指标,目标如下:

1、工业总产值,批零、服务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40%。

2、工业增加值,批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0%。

3、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40%。

4、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50%。

5、省外、境外资金完成额(xxxx区范围内)同比增长

50%。

(二)保障措施

为确保以上指标能够如期完成,实现xxxx区创建“十

快”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针对2013年前8个月指标总较低后4个月大幅增

高的情况,结合统计查询环比、同比等红线标准,对2014

年的指标以月为单位,逐一分解到每个项目。

二是加强统计数据监测、调控机制,从2014年2月第一次报表开始,统计员及分管领导全部下企业,按照既定

目标,指导企业进行报表。

三是加大三上企业及固定资产入库工作,力争二季度

前xxxx区内等固定资产项目实现入库。

四是加大与省、市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部门支

持,确保上述企业和固定资产项目如期入库,确保各项指

标全额认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xxxx区考核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导致信息不畅,工作效率不高。

2、xxxx区考核指标与区政府各部门制定的目标不一致,xxxx区晋位升级所需要的经济指标往往要大于区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这就照成了思想不统一,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3、xxxx区缺乏专职的统计人员和统计机构,目前统计工作由经发局的同志兼职,在专业知识和精力上存在一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区政府一是成立xxxx区晋位升级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部门共同做好xxxx区晋位升级工作;二是将xxxx区目标列入区政府目标同时下达;三是成立xxxx区统计站抽调1-2名人员专职从事统计工作;四是按照文件向企业兑现奖励。

第四篇:**市服务业集聚区情况总结

**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一、大泽山-茶山旅游集聚区

1、基本情况

**茶山4A级风景区位于山东省**市**城北16公里,背依大泽山,面向**市区,东接烟台,西连潍坊,处于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腹地的公路交通枢纽区域,距**、潍坊约100公里,距烟台150公里,誉为“胶东明珠”。茶山风景区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以“山石、山泉、山花、山寺”为主题,茶山风景区于2004年开始开发,计划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经过6年的努力,茶山风景区已初具规模。2007年7月**茶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现主要建设有可容纳500余人同时就餐的特色餐饮酒店(水上生态餐厅)、拥有百余床位的度假别墅(茶山庄园)、可供千余人集会表演的大型广场,以及商业步行街(茶山小镇)、拓展训练基地、国际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动物园、水上游乐园、茶山大院、等休闲度假区。恢复建设了历史悠久的古刹般若寺,具有日均3000人次的接待能力。

2、2013年发展情况

上半年继续加大对茶山景区的投资开发力度,继续开发建设以下项目:茶山大院房地产高档别墅群、茶山民俗村、茶山水库、**电视台海岸集结号活动基地。

景区观光旅游截止六月底,景区共接待游客53000人次,其中**市及省内其他地区接待约40800人次,国内外接待约12200人次,同比均有所增长。票务收入额约310万元;庄园收入约90万元;水上餐厅营业额220万元;其他各项收入110万元。带动周边村庄餐饮业发展及农产品的销售,预计比往年多收入150万元。

上半年集聚区的发展主要围绕旅游观光宣传、进一步突出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增加知名度。提升服务品牌形象。依托景区旅游服务部,开拓新的财源。以商亭、茶山特产、纪念品、餐厅特色美食、世外度假庄园、游船等服务项目为依托,寻求合作伙伴,增加经济收入。

上半年大泽山-茶山旅游集聚区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旅游业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结合历史文化、港湾风情等人文景观特色,引导开展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等旅游度假活动。3、经验作法

(1)生态原则

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

(2)综合协调原则

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3)市场原则

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旅游业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结合历史文化、港湾风情等人文景观特色,引导开展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等旅游度假活动。

(4)可操作原则

旅游开发策划避免华而不实,脱离实际。力戒片面追求规模宏大,忽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适用的弊病。

4、下步打算。

科学融资,长期规划,合理控制建设资金,启动景区例如高尔夫、旅游、招商项目、房地产等经营快速回笼资金。为景区建设提速,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大环线,提升景区软件服务,完善景区配套服务建设,提升景区竞争力。建设完善以山东省海拔最高的般若寺宗教朝圣旅游和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山地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极具动感与挑战性的茶山运动旅游为特色,形成入口服务区、儿童游乐区、生态观光区、拓展体验区、别墅接待区、宗教朝圣区、茶山湖水上运动区、高尔夫高端运动区等八大功能区

**市服务业发展局

20**年8月9日

第五篇:丰台园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报告

丰台园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报告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以下简称“丰台园”)1992年正式启动建设,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丰台园已经成为丰台区最核心的经济增长极,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高技术创新基地,全国知名的央企、民企总部经济聚集区。未来,丰台园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总部经济引领区、首都城南发展的样板区和丰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一、空间布局

扩区前,丰台园在空间上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两区一街”)构成,共计8.18平方公里,其中,东区位于四环西南角,面积4.01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一期、二期、三期;西区4.17平方公里,位于北京永定河生态发展带,毗邻园博园,分为西区I和西区II;科技一条街位于西四环南段,全长12公里,以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IBI)为品牌,由15个孵化器分中心,19栋孵化楼、25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网络构成,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成长的重要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丰台园的面积由8.18平方公里扩展到17.63平方公里,新纳入政策体系的包括汽博中心、丽泽商务区、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钢动漫城、二七车辆厂、二七机车厂、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7个区域。

建成区——东区一期、二期共计2.89平方公里,建筑规模超过300万平方米,以总部基地、总部国际、总部基地金融港、托普科技园、航天海鹰产业园、国美商都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示范区,是丰台园产业和企业聚集区。

在建区——东区三期规划面积1.81平方公里,是四环沿线最后一片成规模待开发的产业用地,预计建筑规模将超过30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中铁诺德(已建成)、三洲能源科技中心、专利技术研发中心、海格通信导航园、华夏幸福商务区、中国通号科技研发中心等。在功能定位上,以樊羊路为界,樊羊路以东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樊羊路以西重点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活力商业带,着重完善东区整体商业、商务配套。上述两个区域共同作为总部基地3.0的重要支撑。

待建区——西区采取多种模式结合开发。西区I立足自主开发,打造总部基地西区,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聚集。西区II通过单宗出让、整体开发、自持物业三种模式进行开发,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上述两个区域构成“永定河生态科技新城”。园博会的举办,不但提升了西区的品牌影响力,加速建设进程,更会赋予西区生态文明的内涵,使西区成为北京市生态品质最高的科技园区,加之高端完备的配套设施,西区将成为国际、国内大企业的重要聚集点,构建可期待的后发优势。

二、总部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丰台园已入驻企业40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聚集了央企一、二级企业总部83家,上市公司总部2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形成了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地方企业三大总部群。2013年,丰台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12.6%,位居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前列,留区财政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7.4%。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总部效应日益凸显。200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念,打造了总部基地品牌,形成了以企业决策管理中心、科技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五大中心为特征的总部经济;集成了以服务总部企业为核心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了以总部文化论坛、总部广场等为平台的总部文化体系;汇聚了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全路通、航天科工、建龙钢铁等400余家总部型企业。在总部效应的带动下,丰台园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央企、民企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

二是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一是研发机构聚集成势。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7家、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190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0项产品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2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38项科技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39家企业入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专利申请量7655项,授权4076项。二是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拥有专利授权2825项,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

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人才引进、产业促进、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体系。四是创新人才方面,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3.3%,拥有硕士和博士以上学历5千人。三是产业集群特色明显。丰台园以总部经济为特色,打造了航天军工、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和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群。一是轨道交通产业。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基础好,发展势头足,近年来,平均增速高达38%,税收增长达41%,产值占全市60%,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两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正在推动“轨道交通安全控制系统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加快中国通号集团、北京交控科技通信和信号控制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产业的集群优势。二是军民融合产业。丰台园是国家航天、航空和兵器工业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主要以大型军工集团为依托,关键技术20多项,涉及产品40多个,应用领域20多个,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共聚集了包括海格通信、元六鸿远、太空板业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军民融合企业共33家,涵盖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新材料、航空航天、后勤保障等领域,产业规模将近700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近几年实现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三是应急救援产业。作为丰台区特有的优势产业,应急救援产业布局两大产业园,2013年正式开建。“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将建设“新兴际华集团中央技术研究院”及“应急救援技术工程研究院”,已组建的“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急救援科技企业孵化中心”设在创新园内。“应急救援科技产业园”将成为以高端装备和产品制造为主,国内领先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的基地。

三、丰台园发展历程

回望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丰台科技园的发展不仅是丰台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更是顺应了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功能完善的升级调整、城市扩张的空间拓展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有利周期,依托自身空间、成本等自身禀赋优势,形成了支撑丰台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第一阶段是园区初创时期(1991-2001年)。90年代初期,首都经济经历了近10年去重工业化的艰难结构调整转型,重新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服务业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方向。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为契机,丰台高举火炬计划的大旗,于1991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丰台科技园,并于1994年4月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三个园区之一。

第二阶段是园区的总部经济转型期(2002-2013年)。10年前,为突破科技园区同质化发展的困境,园区抓住了中国加入WTO,首都服务业快速升级发展的机遇,率先提出总部经济的理念,打造总部基地的品牌,使园区由原来的科技工业园成功转型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园区的建设发展毫无疑问是过去二十年推动丰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对丰台区整体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支撑和历史意义。

(一)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拉开了丰台产业结构升级的序幕。

90年代初期,丰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9.1:41.2:49.71,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依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丰台科技园区的建设特别是1994年加入国家高新区之后,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极大地带动了区域传统产业的升级,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丰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丰台服务业也逐步迈入高速发展的通道,丰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序幕就此拉开,逐步从工业化经济步入现代服务业经济,截至2013年,丰台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78%。

(二)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搭建了城市发展格局跃升的平台

一直以来,丰台作为京南门户,城南腹地,在服务首都北京的快速发展中,承担了大量现代城市的基础与保障功能,成为重大交通枢纽设施的承载地,航天军工、大型央企的聚集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首都向现代服务综合城市的升级过程中,丰台原有的产业基础已经难以形成与首都发展相呼应的匹配节点。丰台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形成了与中关村的支撑,同时弥补了首都南部地区增长极的缺失,再次使丰台成为首都南城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为丰台在新一轮首都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中占据有利位臵搭建了区域跃升的平台。

(三)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打造了丰台科技创新的区域品牌

园区成立之初,围绕“科教兴丰”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发挥丰台科研单位、大型央企和军工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资源,逐步提升市场化的创新孵化能力,逐步构建了丰台科技园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科技园区的建设促进了丰台创新资源的潜力释放和整合利用,同时随着“总部基地”这一发展定位的确立,丰台园区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高新技术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区域品牌逐步被市场认可,打造了丰台区过去20年以来最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同时也为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创新驱动力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提升了丰台经济发展的承载环境

丰台科技园的开发建设也是丰台区城市空间规模开发的关键阶段。按照1994版北京城市规划,丰台作为北京主要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大部分区域属于城市近郊。丰台科技园区就是在以农村地区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的区域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设起来的,在丰台区空间提升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尤其是2004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河东地区纳入中心城区以来,园区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的提升,成为全区城市化建设的样板,形成了“两区一街”的空间格局,完成了500万平方米产业基地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极大地改善了丰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提升了与周边区县的竞争能力。

(五)丰台科技园的建设形成了丰台区快速增长的推动器

园区自成立以来,依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宏观周期,紧紧抓住北京市去工业化阶段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转型的机遇,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政策优势、自身的空间和成本优势,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时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年来,园区通过空间的持续开发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了区域创新资源、总部企业的集聚,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与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加速了丰台从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跨越升级,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支撑点和发展推动器。

四、支撑丰台科技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从园区发展的宏观环境来看,房地产扩张周期内的地产开发动力配合市场化的商业开发机制,形成了园区总部基地建设的市场动力。首先,首都房地产开发急速扩张的周期,为园区特别是总部基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市场环境。通过研究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我们看到,1995年之后首都以工业化为动力的进程基本结束,城市化加速带动的房地产投资取代工业投资成为增长的主动力,城市化进程与住房体制改革的两个因素的叠加,推动了2001年以来房地产开发的爆发式增长,首都迎来了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十年。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发展积累,园区2002年以总部经济为主题的空间开发,在首都房地产投资的膨胀周期内,为园区的开发建设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其次,总部基地市场化的开发运营模式加速了园区开发建设的进程。园区东区二期的开发建设不再坚持第一阶段以政府为主的开发模式,而是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开发模式,由丰台园科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关村丰台园道丰科技商务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的房屋开发、建设、出租、出售等,且整个项目的运行从酝酿、规划、论证、定位、运作均由英国道丰国际集团主持,招商引资主要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方式,再统一招商出售给进驻园区的企业,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使园区在开发之初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后续企业的成功引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市场化的项目运作降低了区域政府的开发投入,突破了丰台区区域财力的限制条件,大大加速了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最后,房地产开发红利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环境打造提供了资金的保障。园区总部基地开发建设过程也是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初步爆发的阶段,房地产开发一方面带动了区域投资的增长,形成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同时房地产开发带动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销售的税收收入,形成了对区域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撑,为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环境打造和产业发展引导提供了资金的保障。

(二)从首都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来看,城市扩张动力叠加丰台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了园区吸引发展资源的集聚动力。首先,首都城市发展重心向拓展区的转移为园区的承接高端产业资源扩散提供了机遇。随着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首都城市发展的重心将逐步由重心城区向丰台、朝阳、海淀、石景山四大城市拓展区转移。城市扩张的动力首先带动了城市产业资源的扩散,“首都经济战略”主导的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升级扩张围绕新兴功能区域的开发形成了新的集聚;其次,城市扩张带动了投资热点的转移,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以及市场化的投资逐步向城市发展的热点开发区域聚焦;第三,伴随而来的城市人口纾解和公共服务的重点布局,促进了区域人口结构与生活服务品质的改善,为高端资源的承接提供了有力的配套环境。园区的建设紧紧抓住了城市扩张中的资源重新配臵的机遇,以优质的、规模化的空间建设实现了发展资源的承接。其次,城市功能的完善与补充为园区总部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中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北京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战略,将首都服务功能与经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在筹办奥运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北京加快了加快开放型、服务型、科技型、文化型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链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不断延展和丰富,对功能承载提出新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逐步走向国际化都市的北京随着跨国企业开发中国市场的进程、民营企业品牌化发展的进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企业总部加速向北京集聚,作为服务业经济的高级形态的总部经济开始展露雏形,在此情况下,园区率先提出“总部经济”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影响,形成了独树一臶的定位优势。最后,丰台的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了对成长型企业总部集聚的吸引力。相比于同一时期快速建设中的朝阳CBD功能区、西城金融街和海淀中关村,丰台区在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上具有一定差距,但是相比于顺义临空经济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基地在地理位臵、承载环境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优势,综合的成本比较优势使园区形成了对成本敏感、希望靠近市场、急需提升企业形象的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总部选址的吸引,恰当的园区定位为企业资源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从丰台自身发展历程来看,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需求与驻区优势企业资源的内在升级动力,形成了丰台科技园对区域资源整合利用的升级动力。首先,随着首都经济战略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90年代末期,北京经过10多年的战略调整基本完成了由重型工业化城市向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城市转化的进程,迈入了以现代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经济节点功能为特征的国际化都市为目标的全新阶段。与此同时,1998年丰台区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60%,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亟待提升。在2000年前后北京功能格局进行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园区毫无疑问成为区域争取高端发展定位、构建核心功能优势、集聚高端产业资源的最重要的发展承载。其次,丰台区内原有的丰富央企和国企资源就地改造升级的需求形成了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经过90年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累积,进入21世纪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化分工中重新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丰台区内原有的大型央企、军工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逐步完成了向独立市场主体的转变。随着企业发展转型与业务的升级,原有的办公环境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业务扩张与形象升级的需求,对丰台区新兴产业承载空间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地处城南的丰台区基础设施环境相对薄弱,高品质的商务楼宇十分缺乏,这为丰台总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支撑。

(四)从园区发展的政策与收益驱动来看,企业总部的税收汇缴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形成了丰台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区域收益动力。首先,总部汇缴的税收政策形成了丰台发展总部经济的区域收益驱动力。从十年前的财税政策来看,发展总部经济获得的不仅仅是高端的服务业发展定位,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一般性企业与本地业务发展挂钩的收入贡献,企业总部的税收汇缴政策使得企业总部的入驻将给区域带来超出实际业务发展的快速、规模的财税贡献。在这一政策的收益驱动下,一方面丰台科技园通过企业总部的引入实现了经济快速的增长,另一方面总部企业也通过区域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获得了相应的实惠,形成了区域与企业的双赢。

其次,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为主的政策优势,促进了高技术企业在园区的集聚,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与其他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扶持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除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15%的所得税优惠之外,园区内部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也进一步制定了相关的税收减免、奖励、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的集聚,一方面形成了对园区增加值、技工贸收入等核心发展指标的增长支撑,同时也推动了区域创新发展资源的整合,为区域的创新发展累积了优势。

下载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2012年上半年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2012年上半年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集聚区10月大事总结

    十月大事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河南省产城联动发展示范集聚区” 近日,柘城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河南省产城联动发展示范集聚区”。 ●柘城县高新技术......

    产业集聚区上半年总结(五篇材料)

    产业集聚区建设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中共汤阴县委 汤阴县人民政府 (2010年7月) 2010年元月以来,汤阴县委、县政府借助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东风,举全县之力,坚......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纪检监察系统队伍建设年活动总结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 纪检监察系统“队伍建设年”活动总结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由于成立晚,管辖区域、机构设置和业务范围都比较少,目前全区纪检队伍人员较少,仅有纪检监察干部3......

    产业集聚区 演讲稿

    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

    产业集聚区建议

    一是认识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发展,还是求全责备的发展;全县上下必须统一“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必须统一产业集聚......

    集聚区基本情况汇报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情况汇报 一、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县城东北部,原规划面积8.683平方公里,辐射区域13.8平方公里,......

    集聚区实施方案[推荐五篇]

    篇一: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中共栾川县委党校 张丁一 一、 机构功能与定位 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依托栾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

    服务业集聚区相关(5篇范文)

    从概念上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