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
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
策源乡学校 谭颖盈
从培训到现在,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对新课改的精髓领悟不够透彻或因为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路上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新课改的精髓应是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课改的每一步都应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否则将只是流注于形式,华而不实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要从根本做起,狠抓学生的习惯与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风气。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因此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反思师生角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反思备课
反思备课,也可以体现在教案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设计,是针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设的解决方案。课前反思为教学实践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有备之战。也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想象预测能力,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教学方案。有效备课主要从这么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深挖教材、资源准备、框架内容、过程安排、练习准备等。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地位等发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反思教学设计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五、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一节课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忆性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激发教师的潜能(灵感)。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培养了教师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使教师由实践型向经验型、钻研型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反思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还有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和创设有效教学的必要的条件。
第二篇: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
论教改后的初生物教学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神情严肃、古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大多是死气沉沉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比日,在给学生上人体的激素调节,在讲人体有哪些内分泌腺及什么是激素时,会有某些学生显得没精打采,便转移话题,说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错误,因为剧中的司马迁竟然长了胡须。有的学生懵了:司马迁是男人,男人长胡须,这错在哪?司马迁受过宫刑,这个学生一般都知道,但什么是宫刑,为什么受宫刑的男子不会长胡须学生却不一定知道,于是便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激素的作用上。这时,你可以幽默的说:“看来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有人闹出太监生儿子的笑话呢!”全班学生一下子都笑起来,困意一扫而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机智幽默就象课堂润滑剂,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最后,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从以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着重关注期中、期末的相对评价,忽略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
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提问,有时要故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或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基本正确地回答出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用的方法。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初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初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生物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生物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
一。初中《生物》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
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生物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生物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生物学名著、生物学学术论文、生物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生物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生物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生物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生物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 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四篇: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摘要: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而实验是它的基础,生物课堂没有了实验就成了纸上谈兵的“假把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生物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创新的能力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直观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针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实践,探讨初中生物的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直观教学;可控性
一、让学生实物直观观察形成概念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发给学生典型的实物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形成概念。此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实验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自主动手,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本人在参加区骨干教师交流公开课《农业益虫》时,就给全体学生分发蜜蜂,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身体的结构,让他们总结特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同学们立刻兴趣大增,认真观察,一起讨论,教学任务很快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反思在自己学校里上课时,虽然也用了挂图课件,但效果明显不大,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听讲,少部分有听讲的同学也只是死记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地观察或动手做实验,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感性知识和学生自己实践、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因此能较快地上升为理性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课堂活动要有可控性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
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所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我在上课时,面对还没养成习惯的新生以及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课堂里
1到处充满了尖叫声、打闹声,无论我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看来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放任学生随意“自由”。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三、运用视觉直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直观教学即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要上好以一节生物课,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模型,挂图和实物等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出现太早或使用不当,反而会发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各种直观教具兼备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直观教具出现的先后顺序。如有些生物体太小(例如蝗虫),学生看不清,教学可以出示挂图,指示它各部分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回答(遇见回答错误,教师纠正);最后在结合模型和挂图的教学基础上,适当放映一些相关录像资料,提高学生的映象和调节课堂学习的气氛。如又如在讲解农业益虫—蜜蜂时,在总结出它们的身体结构后,为了说明它们花粉刷和花粉筐和对农业的利用价值,放映蜜蜂采花粉的视频,提示它跳“8”字舞和“0”字舞的奥秘。,讲到变态叶时,即时放映“捕蝇草”录像,学生对此映象就非常深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相关录像视频,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直观教具的使用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新教材(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和演示部分),它更显得重要。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视觉直观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加强课堂知识的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科知识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学有所用的良好感知,做到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蕨类、裸子、苔藓、种子植物时,教师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收集有关的且具代表性的植物并带入课堂,如马尾松、凤尾蕨、葫芦藓、桃子等,这些都是学生平常可以见到的,学生见到自己熟悉的植物时,必定饶有兴趣的观察并讨论。在讲解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时,可问为什么食盐都加碘。这样的课堂既融入了生活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乐趣并获得知识。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
第五篇:关于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李亚宁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10-0057-03
21世纪,以全球化为特点的知识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教师如何改革和设计教育。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是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大基础教育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结合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就初中生物新课改,浅谈几点思考。更新教育观念,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学始末
理解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师观。当今科学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学问释疑解惑的“裁判”。在今天,知识的存在形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校显然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信息知识就在身边,学生可以通过周围丰富的媒介,多渠道不断地学到新知识,在这方面,学生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今天,实际上师生两代人都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会化的“自然选择”,面临着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艰难抉择。教师和学生一起,正在经受一种整体性全球化的社会变迁的挑战。竞争全球化的社会,要求下一代从小就要养成应变能力,独立地去做出判断和选择,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就此而言,他们对新文化会有更多的认同,没有旧观念、旧框框,轻装上阵,教师不得不重新界定学校中教师的作用,重塑新的师生关系。
教师抛弃了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认为学习活动需要整个人(包括躯体、情绪和心智等方面)的参与,而不仅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接受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不做评判或训导;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教师不能单方面地施加压力或强制。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要做的事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材料的个人意义;维持着某种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可见,非指导性教学观倡导的课堂氛围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具有了这样的非指导性教学观,才可能开展较好的探究教学,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要理解学生,改革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无心、无我、无情”的学习机器,而是富有天性和个性色彩的主体。因此,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能力,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生物教学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风:严谨、和谐、拼搏、创新。还要形成一种基本的学法:强化自学意识,养成浓厚兴趣,敢为他人之先,勇于知识创新,树立远大理想,磨炼意志品质。生物学教师也要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激励情境,着意培养能力;重视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和谐、活跃、热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就是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确是“互动”,那就不是“被动”;因此“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生物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演示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过提示观察的具体要求(顺序、颜色、结构层次、排列、反应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宏观上面向全体,微观上因材施教;树立知识学习和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倡导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课堂,还要拓宽教学活动的时空观,建立教学过程的开放观。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物课程的设置已从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扩展到发展课、综合课、社会课;学习空间也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直至大自然;学习时间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会、自然信息的时机。形成教学开放观的“教学规范”,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生物学教师必须开发、开放教学过程,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宽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渠道。
教师要拓宽教学的时空观,还要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生物学教学与学生活动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要加强生物课特点的分析,其主体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其实是非常丰富的。生物教学强调探究,强调学生的活动,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塑造和建构了学习主体。只有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活动中,学生才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学习才具有了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动,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
更新教学手段,转变评价观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的评价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地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
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教师要积极推进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该在学习活动开始前,针对整个项目或活动的实施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日志或生物实验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变化;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比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教师要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评价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途径,不断积累评价资料和数据,例如: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制作的标本、实验的记录、每天写的生物观察日记等,形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评价。改变命题考试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对学习成绩中如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应采用多样的试题形式和要求,既要检验学生对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检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如查找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特长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恰当结合,形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教学是双向的过程,在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也是教学质量突破的一个关键。教师要积极向学生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3.1 培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生物学习中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要体现在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的目标、进度和评价标准,如在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实验中,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自己要达到了解动物的什么程度,学生自己要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二是体现在学生制定各种“学习策略”,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制定学习、实验、结论的方案,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等;三是体现在学生从内心体验感悟中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培养植物的过程中,对花草树木的顽强生命产生伟大意义的体验感悟,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感情,产生绿色环保的意识;四是学生自我的调适和监控。
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3.2 培养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比如,成立几个野外生物考察小组,不同的小组进行生物学习研究,分组对学生的考察效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团队的共同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在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要取得成果不是单个人埋头奋斗就可以产生的。在多元化的时代,要借助能够运用的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3 培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习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方式,跟生物课的特点接合紧密。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实践与策略之一,改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关键之一。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可以带一盆鲜花和养有几条金鱼的小鱼缸进入课堂,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室中联系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感受自然,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差异,大家一起讨论出生物的特征。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实践性的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可见探究性教学是当今生物新教材改革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能力也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需要有更多条件的配合。例如,良好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师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意识水平的提高,相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物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倡导学习化和终身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课题。面对知识的爆炸、科技的加速发展,生物学教育也将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与网络进行融合。但只要教师认识到教育是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认识到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而只有当它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时,才能最终实现它的价值。教师就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能减少甚至避免走弯路,早日实现“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