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2 14:2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第一篇: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

学教学方法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聋生 数学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新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自身特点,采用视觉化、生活化、个别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数学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其应用十分广泛,对

于聋生来说,更是他们今后独立生活,从事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能力。聋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聋校教学活动中,以贯彻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遵从的。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学习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

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重视数学体验,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1分等于60秒,学生可能会掌握,但不能深层理解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体验,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最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聋生喜欢集体生活,聋生喜欢集体生活,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开展合作性学习,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去集体思考、集体动手、集体探究,通过他们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集体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比如,在教学“13-9”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用具,让他们自己探讨过程,得出结果,然后再分组汇报,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得出方法。

总之,聋校数学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用科学的以“聋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合理运用视觉化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合作性教学活

动等综合教学手段,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使聋校数学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教育科学学院 2014级特殊教育专业 叶鹏 20142102050)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视觉化、生话化、个别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关键词

聋生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我国《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之际,反观我国聋校数学教学,虽然在培养聋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取得了些成绩,但按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新教育的理念,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条理十分清楚,知识传授很系统,将每个知识点分析得十分透彻,学生似乎听得很明白,但稍一改变题型,学生一下子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的老师将课堂教学过程组织得很活跃,既有教师的讲授、提问、引导,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看似教学效果很好,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又不很理想;有的老师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意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虽然练习的正确率较高,但仔细观察又发现学生多是机械练习、生搬硬套。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聋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多的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而轻视了聋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性”。这样的教学,是训话,“我讲你听”、单向传授;是机械的记忆、巩固和掌握;是程式化、封闭式的,只注重冰冷的所谓“知识”的传授。教师完全成为了一厢情愿的课堂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两耳失聪、有口难言的聋生来说,他们又能收获多少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教师越投入,越负责,可能对聋生造成的损伤、摧残就越大,可谓“南辕北辙”。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成熟,以及《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我们急需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本研究的一个主要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尝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聋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聋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聋校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聋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目标上,以传授教学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在教学内容上,以课本教学为主,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即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一基本原则。

3.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得很被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缺少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较弱。多是单个的、被动的、适应性的学习。

4.在教学手段上,以单纯的口语为沟通手段,忽视了学生以视觉为主的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师生课堂教学上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

三.聋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要方面获得极大成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既是一个事实,更是一个过程,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因素。其中,聋生的数学学习的特征是影响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首先分析研究聋生的数学学习的特征和特点。

(一)理解能力差,很难把握题目中隐含的关系

比如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生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如果不能读懂题目叙述的事件,很难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感知和分析。由于聋生语言发展的滞后缺乏了应有的词汇贮备,很多词语他们不理解其意思,加之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与聋生的手语表达方式的不一致,也加大了审题的难度。而到了高年级,题目的信息量增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更让聋生感到吃力。如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道练习题:“聋哑学校原计划向灾区捐书800本。实际捐书1015 本, 超过计划多少本?”本题中“原计划”、“灾区”、“实际”、“超过”,学生不完全明白,尤其是“超过”,学生不理解它的意思,就无从切入。

(二)概括、综合、推理等能力不足,数学信息捕捉能力弱

聋生的视觉捕捉能力强,大部分的视觉信息是他们认知世界的纽带。聋生往往爱以表面的特征推断本质属性,容易以偏概全、爱主观臆断。比如应用题用抽象的文字来表述,在缺少实物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自己建构起题目的现实情境,抓不住题目的数量关系,往往会出现乱猜算法,根本没有任何的推理过程。比如“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等应用题, 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表面看起来已经会列式计算了, 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搞清楚“谁和谁的前后关系、主客关系”,往往是当时记住了,而后再碰到就迷惑了。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形成对这一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清楚认识。

(三)缺乏生活体验和经验,难以理解数学概念和情境

大部分的学龄前聋生们没有与正常孩子玩耍、游戏等形式的交流,使得聋生先前的生活实践经验处于空白状态。上学后的聋生多半是住在学校,他们的交往范围非常狭窄,生活体验和经验进一步匮乏。从认识数、数的运算到应用题的学习,由于没有直接的、生动的数学经验的支持,应用题中的情境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就连很多常识性的生活知识他们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比如:打折优惠、利息、相遇问题等,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他们很难认知这些问题。

(四)聋生的特殊的记忆特点让聋生的知识遗忘快,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前后知识的断层和脱节

聋生的各科学习中,最初知识的学习不深刻,停留于表面,在记忆系统中存贮结构混乱、不系统;他们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知识的获得不是自主建构, 而是被动的接受生硬死板的东西;加之聋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聋生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现象。特别是到了文字应用题学习时,对应用题解决过程几乎每次都是全新的探索,他们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

(五)聋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不强

数学学习对聋生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比较困难,导致了很多学生很早就失去数学学习信心。时间久了,很多聋生缺乏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经常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面对他能力范围内的数学题,他们也不思考去解决。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有时碍于给老师面子,很多学生选择随大流,随声附和,不独立思考。数学学习只有有了学生情感的真正融合和思维的真正参与,学习和教学有效性才有基础。

三.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针对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程理念,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聋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学习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重视数学体验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1分等于60秒,学生可能会掌握,但不能深层理解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体验,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最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开展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活动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过去包括现在有不少教师虽然给了聋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环节,但整个过程,他们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遵循教师制订的方案,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教师每一步都牢牢掌握教学的支配权。聋生自主的空间非常狭小,几乎没有自己做决策的机会和权利。在这样的探究教学中,学生有探究的机会却无自主的空间。真正的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出发点就在于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他们自主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中自己去质疑、判断、分析、比较和概括,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自主选择、自我担当。如果教师剥夺了聋生的自主权,探究教学就只剩下苍白的形式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聋生喜欢集体生活,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开展合作性学习,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去集体思考、集体动手、集体探究,通过他们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集体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一开始,通过“考考你的眼力”环节复习了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渗透了图形转化的思想,然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猜测,明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有关,在此基础上再次猜测: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验证猜想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最后设计了两组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训练并向生活延伸拓展。再比如,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难点,主要原因是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有些词语在健全人看来十分容易理解,但聋生却不理解或有误解,在教学中,作为健全人的教师想当然的按照自己或教参确定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好似建筑空中楼阁,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这时很多教师会感慨“这么简单还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上面讲到的原因,也有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原因,但有时教师又很难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语言理解情况,对此,我.采用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或者叫做“交流”更合适,这个“小老师”可以是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而不必刻意选优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或交流,可以充分的暴露出“小老师”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生生交流过程中,形成思维上的“冲突”,这样的问题或“冲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这时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看似效率较低,但教学效果很好,又充分利用了聋生之间易于交流的特点。

新《聋校教学大纲》强调:聋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让聋生“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锻炼聋生动手实践和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外部思维的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明确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也清晰明了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辅助聋生的活动,与他们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的活动组织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聋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掌握学习的方法。

(五)多语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

手语是聋生的母语,手语具有形象、生动、具体、敏捷的特点。口语是形成书面语的基础,也是是聋生形成良好语序的基础。书面语是聋生与健听人交流的主要途径。书面语言的发展又是与口语、手语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口语、手语、书面语有它们各自的优点。

聋校数学教学也是建构在语言(口语、手语和书面语)基础上的。教师讲解教材和学生回答问题应尽量利用口语,尽量少用手语。教师也应用普通话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求他们讲完整的句子。

在强化训练口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要把口语和看话的训练融合一起。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看话对聋生是一件很费力、很复杂的事情,他们说话过程又很慢,这就会影响讲课速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的放矢地使用,可用书面语来代替。

除了口语、手指语、书面语外,手势语的使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很复杂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手势的需要是不同的。在讲解名数解答应用题过程中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更多的解释。这种解释不能仅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例如:教师在教“ 公里”、“分米”、“分钟”等概念时,要告诉学生使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必须使用手势把题意讲解清楚,让聋生能更快理解所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口语、手语、书面语往往结合运用。例如:讲解应用题:“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公斤,筐苹果重45公斤,每筐梨重多少公斤?”首先要让学生用口语来读题,边读题边指导学生思维考虑题意,然后教师用书面语在黑板上画出图例表示题目意思,并通过少量手语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聋校教师应当在遵循发展聋生的口语能力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语言,使聋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六)个别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由于聋生个体间和个体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采用个别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有利于关照到班级所有聋生的学习,促进每一位聋生的进步与发展。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个别教学方法,对每个聋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再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确定分层、分类的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行”。

四.结论

聋校数学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用科学的以“聋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合理运用视觉化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合作性教学活动等综合教学手段,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使聋校数学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2.汪飞雪,吴静.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9:172。

3.宋杰.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2):127。

4.陈华陆.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聋校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0(6):150。

5.向汝森.谈聋童数学学习的特殊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2000,3。6.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

第三篇:探讨聋校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探讨聋校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实际上是将思维、推理、表达、计算等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对聋生进行分析应用题能力的培养。

一、聋生应用题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分析。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出未知的过程。从应用题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聋生只有读懂应用题中文字所叙述的具体内容,分析出数量关系,并进行适当推理才能完整的解答出应用题。

1、聋生阅读能力差, 读不懂应用题。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生活经验有限,缺乏对事物的理解,导致语言能力比较欠缺,对用文字表达的东西不容易看懂。教材中一些应用题的表达方式对于聋生而言具有相当的难度,加之有些应用题中出现的字,词聋生在语文课本都还没有学过,就先在数学课本上遇到了,这就给语言能力比较欠缺的聋生读应用题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例如: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第36页中有这么一道题:工人叔叔把机器放在载重4吨的卡车上,每行放4台,放了3行,放了多少台机器?每台机器重300千克.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了吗?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没有接触过“载重”这个词,语文上也没有学习过这个词。所以聋生对该题要表达的意思根本就不懂,更谈不上解答了。

再如:小明家养了8只羊,公羊3只,母羊有多少只?这道题中涉及到一个关于概念的问题,也就是说羊可以分成公羊和母羊,而在聋生的思维中还没有羊分为公羊和母羊的概念,从而导致解题困难。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聋生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推理能力,不容易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聋生思维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比较长时间的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只有搞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才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然而要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必须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聋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难清楚的找出数量关系, 从而不能正确的解答应用题。

有一个老师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一个二年级的聋生计算应用题“小明有一元钱,买一支铅笔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时,束手无策。而当

他真正拿一元钱到学校小卖部买铅笔时,我让营业员故意少找给他一角钱时,他却大叫起来,说少找了他钱了。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聋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推理能力的特点。

3、聋生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差,不认真审题。

如前所说,由于读不懂题,缺乏自信心,常常导致聋生在解题过程中,根本不完整的读题。看到应用题略读一下,只是抓住个别词, 来猜测运算方法。例如:学生经常是只要看见“一共”就用加法;只要看见“还剩”就用减法;“比╳多╳”用加法;“比╳少╳”用减法等.我们知道实际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并不是光看个别词就能决定运算方法的,所以聋生的盲目列式经常导致解答的错误。

有时对一些应用题聋生就干脆不读了,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拼凑一个算式。某位老师在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三年级乘除法应用题中一般是两道题一起出现。

如:(1)红星聋校三年级学生到郊外植树,每行栽5棵,栽了8行,一共栽了多少棵?(2)红星聋校三年级学生到郊外植树,一共栽了40棵,栽了8行,每行栽了多少棵?

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是不是学生真正理解了呢?我又出示了下列两道应用题,不要求计算,只要求列式:

(1)红星聋校三年级学生到郊外植树,每行栽40棵,栽了8行,一共栽了多少棵?(2)红星聋校三年级学生到郊外植树,一共栽了8棵,栽了2行,每行栽了多少棵?结果15名学生中有11名的列式分别是:40÷8=5 8×2=16。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不读题所导致的,同时也是由于学生思维定势在作怪。

二、提高聋生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的对策。

针对聋生读不懂应用题,略读应用题和不读题的现状,如何培养聋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运用多种方法对聋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基础能力,对帮助聋生理解应用题,提高应用题的解答水平,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读一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题目大意。

读题是做应用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读题的任务是把题目读通、读懂,了解题目中的大概意思。而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语言信息量少,认识的字不多,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以扫除读音上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对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不要以为数学课上进行语文方面的教学好象有点本末倒置,其实现在学校推行综合课程,正是为了解决知识间的联系和结合的问题吗?要想真正学好应用题还必须有一定的语文基础。

通过读题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应用题中涉及到的各种事物,使学生从字里行间获取更多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感知各类应用题的结构懂得简单的内在关系,知道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应用题的意思。在读题的过程中应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采取集体读、个别读的方式,读几遍也要因人而异。必须强调的是数学课上,尤其是应用题教学中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这也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一旦养成习惯,对今后解答应用题将是十分有帮助的。

2、演一演,使学生形象准确地把握数量关系。

根据聋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以及聋生善于动手操作和表演的性格,让聋生演一演或者摆一摆,从而使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的动态画面。聋生通过这一活动能比较准确地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避免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演示方法主要有手语动作、具体实物或课件的演示和情景表演等。

应用题中的关键词语用手势往往容易被聋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小红买了20本图画书,送给同学3本,还剩多少本?”时,学生在打手语的过程中一下就理解了“送给”、“还剩”的意思,从而把握这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正确解答。

有的应用题要借助情景表演,利用一些实物或教具,把思维和活动相结合,这也是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比如:“小明有一些水彩笔,送给小东6枝后还剩8枝,小明原来有几枝水彩笔?” 演一演或摆一摆都能使学生很清晰地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再比如:“树上停着许多鸟,飞走了6只,还剩4只。树上原来有几只鸟?”学生容易受“还剩”的影响,用减法计算。而通过学生情景表演及老师在表演中适当的指导,就能避免发生理解和计算上的错误。还有一类应用题中有一些条件是可有可无的,但常常给人造成错觉,导致思维的难度加大。如:“蔬菜批发站运来124筐萝卜,上午卖出45筐,下午卖出60筐,一共卖出多少筐?”在实际教学中确实碰到学生看到“一共”就草率地将几个数一起加起来,但当创设一定的情景,表演一下卖蔬菜的过程后,就会发现124筐这个数根本用不到,只是题目叙述时的背景说明。

在表演中、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一目了然。当然灵活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课件,就能更好地达到目的,特别是那些表演起来有难度的题目,我们更可以运用课件来演示,同样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目的。

3、画一画,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在低年级阶段,直观教学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画一画在低年级教学中可以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我认为对画图的要求则可以降低,线段的比例不需要十分精确,能说明数的大小和线段的长短即可。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学生容易见多就加,见少就减,为了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我尝试教学生画线段图,首先找出两个相关的事物名称,然后画出已知数量的线段,再根据两者的关系描述画出另一个事物的量的线段(在同样多的基础上增加一段或减少一段),最后根据所求问题在线段上标“?”。这样使学生学会用抽象的线段来表示事物间的关系,将图与文字、数字结合,十分方便地确定计算方法。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除了画线段图以外,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画法。比如乘法应用题:“教室里有3排桌子,每排有5张,教室里一共有几张桌子?”学生可以用3条竖线代表3排,在每条线上标上“5”,一看就知道要求3个5是多少?再比如除法应用题:“学校订了36本图画书,平均分给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本?”在36外面画一个圈,再画出4个箭头指向四个圆圈,在圆圈里画上“?”。通过画线段、线条、圆圈、方框等等,帮助学生自觉地完成了数学抽象化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4、说一说,让学生表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教师都应该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分析题意,说出应用题的思考过程、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解题的方法等,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在教授应用体时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做下来,在完成了解题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把解题的过程说一遍,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解题方法和过程,通过说进行知识的内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以后无论遇到什么类型的应用题都能顺利、正确的解答。在复述时,除了学生对老师说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以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纠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果将读、演、画、说四种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在解应用题中,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顺利找准,正确进行解答。学生在读、演、画、说的过程中,不仅积极地运用了多种感官,激发了兴趣,而且在教师适当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表达、分析、推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在普通教育学校还是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课堂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随着普通学校课改的深入发展,聋校也兴起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研究。而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是以聋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以聋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以聋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形成良好人格为目标的。但由于聋哑学生存在听力障碍,与正常人交流困难,仅靠视觉了解外部环境,获得的信息量比普通学生少很多,所以课堂教学更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聋生由于听力的丧失导致语言障碍,他们在认知事物和与人交往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只有眼睛这一唯一感官了,他们这种特殊的生理特征逐渐形成了其“自卑、孤僻、任性、易怒、敏感”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因此,聋生对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需要就更加敏感和迫切了。传统聋校教育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已经给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带上了“正儿八经”“严厉”的面具,养成了冷板说教、盛气凌人的惟我独尊的习惯,这种不健康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直接导致了聋生在课堂上学习情感态度的噤若寒蝉式的小心翼翼,他们只会想着“老师在想什么?我要是回答错了老师会怎样批评我?”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凝固了。因此,改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式、给聋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聋校教师不妨从“笑”开始。教师走进课堂款款一笑的师生问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启发聋生时教师信任的眼神加期待的一笑就是扬起聋生思维白帆的清风;帮助聋生纠错或“师圆其说”时的师生间那会心一笑会让学生自信心倍增。教师的特殊身份体现出的情感感染必定会造就聋生在课堂上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健康情感态度的形成,进而会影响到聋生与聋生、聋生与社会、聋生与自然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一个笑意盎然笑声朗朗的课堂一定是个宽松和谐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地位平等了、聋生的思维在笑意里活跃了,想象丰富了。这种和谐宽松平等就一定会迸发出有利于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思想火花。

二、关注聋生对知识的探索与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已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

强烈。”所以培养聋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有利于激发聋哑学生的潜能,让孩子们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应当更多地从聋生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把能“放”的内容,大胆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是这样来设计和展开活动的:聋生自学课本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真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我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来完成。全班分3个组,给每一个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有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有的不是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看需要几次才能装满,由于存在等底等高和不等底等高的情况,还有的小组装沙时不够严密,学生的意见不一,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产生了疑惑,我让他们继续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经过再一次的实验、比较、分析,得出是由于“等底等高”或实验不够细心等所引起的变化。这样,通过聋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既调动了聋生的各种感官,又提高了聋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既能让聋哑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又能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聋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聋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聋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并不断为解决问题去观察、分析、判断,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重视对聋生数学思维和表达的指导

在聋校,由于聋生的听觉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生活经验比普通儿童少,认识事物都停留在感性上,极易受表面现象影响,抽象思维差。因此,大家都比较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活动,这固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要让聋生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实质,就不能让这些教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当聋生跟着教师指示的方向操作时,看似聋生完成了操作,但在表面现象背后其实聋生并不知所以然。换句话说,这样的活动只是实施了一个获得答案的过程,而没有真正开展数学的思维。聋校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聋生的缺陷进行有效的补偿,那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既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聋生的数学思维。所以,在给聋生操作的时候,还要给聋生提供机会,让他们用语言了表达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或看(倾听)同学的表达。例如,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题的几种算法(“破十

法”、“凑十法”、“算减想加”以及“多减了,再加上”)可以结合具体的算题,要求学生说清楚操作的步骤,每一步操作的依据和算法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掌握算法,懂得算理,明确多种算法的区别和相互联系。为此,在教学中应经常提这样的问题:“说说你的想法?”“谈谈你的感受?”“你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让聋生充分地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在交流、质疑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在聋生回答问题时,鼓励他们说完整话,时刻强调聋生的语言训练渗透。既在学习中展现知识的构建过程,又遵循课标强调的,把语言训练贯穿聋校数学教学始终的要求。

四、在互动生成中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提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共同参与、共时交往、共享经验的互动过程,是课前预设与课中动态生成不断交互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预料之外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如学生突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中闪现出“亮点”,这时的教学价值往往会高于教师预设的目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容积”时,我教了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东西的体积叫做容积。然后我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容积。就有位聋生站了起来,他不仅能说容器所盛液体的体积,还能说出了车厢仓库等容纳固体的容积,我的本意是想让聋生理解了概念,直接就回到现实中应用,举些装液体容器的例子,而学生的回答结果和想法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很欣赏地表扬了他。试想,如果我不是让学生先去思考讨论,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水桶鱼缸等容器的容积;不是将学生的想法作为很生动的典范去启迪大家,而是不屑一顾,草草地固定在教师的思维范畴内,会出现这些意料之外的“小发现”、“小精彩”吗?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要想让每一个聋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很好的“捷径”,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教改之路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促进聋生的身心沿着全面、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轨道发展,共同创造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方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化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化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化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化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化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化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化学的意识”。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化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化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的本质是化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化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化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重视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化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化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化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化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化学思想、化学方法和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化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化学教育的发展潮流。化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化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化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下载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 随着各项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崭新的变化。新《课标》的确立,使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位教师也投入到研究新......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

    转载: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讨论稿) 关键词: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课程性质 二、 基本理念 三、 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聋校四年级数学

    2009——2010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年级----------- 姓名--------------- 一、 口算(20分) 60×50= 75÷25= 480÷80= 430×18 193×27 900÷30= 12×40= 16×6=......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

    优化聋校数学教学,助推聋生回归主流

    聋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更有着特殊的学习需求。现在虽然聋生是在聋校这个“独立王国”中学习和生活,但终究有一天,他们将走上社会,因此,在教育......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的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活数学,让学生快乐成长 作者姓名;欧玉珍工作单位; 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新教材,课堂上教学或课外的练......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