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
随着各项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崭新的变化。新《课标》的确立,使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位教师也投入到研究新《课标》,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授课的新阶段。本文以一个师范生的视角,浅谈如何结合新《课标》有效地使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授课。本文将紧密联系新《课标》,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吸取其中的精华来谈谈如何更好、更有效的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引 言
一、新《课标》的提出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正以崭新的速度加快改革。为了使现今的数学教育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更加适应时代的进步要求,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并于2006年通过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修订稿)》。此次新《课标》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与以往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总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将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放在首位,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崭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新《课标》中将原先的“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到“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新《课标》根据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强调了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组织教学。因此,自主、探究、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的交给学生,将学生的角色变化为主体,摆脱传统的制约。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概念的界定,我选取了以下几个作为研究:
(一)、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1]。
(二)、|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2]。
(三)、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育学的方法等[3]。从中不难看出,教学方法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协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体,如果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得以实现。正如马云鹏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写道:“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同一个班级,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规律,并将其自觉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小学生众生 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手段[3]。”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迈向成功教育教学的关键点。
三、在新《课标》下产生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发现法等等。在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现在的课堂中,不能再按照从前的“老一套”来教学,要摆脱单一的以讲课和练习为主的课堂,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数学的时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学习数学的主导者。通过新《课标》的产生和新型教学方法的逐步形成,教师也在努力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内心情感的体验;在学习内容上,逻辑过于严谨,题型偏难;学习的方式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对学习成绩的过于苛求。
四 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一)、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应该是讲解法了。在马云鹏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中写道:“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课堂上采用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将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经过加工整理贮存于头脑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讲解法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合乎逻辑的推导,入情入理的分析,帮助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能力[3]。”的确讲解法可以平稳的推动一节课的走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明确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用讲解法来进行。因为这种单一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不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接受情况,同时,学生只是接受了知识,没有自己参与其中,记忆的时间也会很短暂。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之买文具一节,用讲解法教学的效果显然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联系生活经验授课的效果好。
在课堂教学中,以机械重复训练为主导的练习法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难啃下的一块骨头”。练习法虽然是学生牢固记忆知识并解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如何安排好使用好练习法却成为了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题海战术”的时代已经过去,有效地利用有目的的阶梯式的练习,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与讲授、数学游戏相结合的练习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启发,也才是主导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施进入学校,使教师更生动的、形象的进行教学,演示法就是如今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丰富精彩的课件,展示给学生更多的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的情感体验。但演示法通常在低段和中段的教学中使用的较多,又由于课前准备需要很长时间,所以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组织。
马云鹏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中写道:“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式谈话法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更是引出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方法。这样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反馈也很及时。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要因材施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高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小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小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时,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整数的运算定律,再引出新知,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运算定律和整数运算定律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以这样的形式展开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会比一般讲解法要更为有效。
在马云鹏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中写道:“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设疑,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和有较高的观察力和发散思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课堂中适当运用发现法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而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我们同学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吗?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从设计教学环节上看,两位教师都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但后者,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加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但是发现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长,要学生自己去发现感知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低年级的学生不适于用这种方法[4]。
(二)、汲取常用教学方法的营养,不全盘摈弃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教师把眼光更多的关注于新型教学方式方法上,并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放在教学的首位,忽视了我们之前常用的教学方法,使“学困生”更加困难的学习。更有教师认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此迷茫了,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舍弃,我们应该汲取常用教学方法中的营养,将自主、探究、合作充分的融合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使它们并存。在关注如何更好的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同时,应该注意基本功不能忽视,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更要注重“四基”的培养。在孙颖编写的《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中写道:“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应该体现在教师所运用的教学基本模式与选择的教学基本策略能否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否促成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更要保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新型的教学方法题情境等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表扬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掌握好探究学习的时间。
但是,探究性学习并不适用于任何知识的学习,比如乘法除法的运算,没有一定知识作为基础的探究也是浪费时间。教师要以“四基”为基础,善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上,在知识衔接上,合理使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可能性》一课中,教师就应该巧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授课。比如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教师抛,学生猜正反面,重复多次。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每次都是正面或者反面朝上吗?”由此学生得出硬币落地可能出现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摸球游戏。教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入两个白球和两个红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来摸球,教师猜颜色。之后,再分小组,让学生轮换角色来猜颜色。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每次都猜对了吗?为什么没有每次都猜对呢?”“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黑色的小球吗?”学生在自己实践后,得到了更加肯定的答案。“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黑球。”教师在摸球游戏的基础上,将两个颜色相同的球放入盒子内,教师摸,学生猜。从而引出“一定”的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在摸球游戏中,教师不能看着盒子摸球,同时,要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小组合作,经历数学化过程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现代课堂更多的采用合作学习取代原来的个人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经常采用三人到六人之间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位学生都发挥作用,多说,多听,多动手,多动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班级中进行各小组的良性竞争。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所处环境、学习程度、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在数学学习方面、思考问题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教师需要认识到差异,接受差异,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鼓励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只把目光关注在“优等生”身上,小组的学习成果如果都叫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那就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了。“后进生”需要教师更多的温暖和帮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准备课程,让“后进生”动起来,给他们一些鼓励,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后进生”也能够自信起来。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刘影、程晓亮编写的《数学教学论》中这样定义数学化,“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并应用于生活的过程。同时,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也是培养“四基”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应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去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现知识并总结归纳知识,最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再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新教材(人教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现实情境:一个小男孩手持10元钱站在一家商店的货柜旁准备买东西,货柜上摆放着分别标有8元、15元、6元、40元、45元和20元的各种玩具和体育用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些什么?只见学生立刻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参与其中,纷纷表达着各自的意见。这个说:“看来我只能买乒乓球拍(8元)或者买皮球(6元)了,我更喜欢皮球”;那个接着说:“那你还剩4元”;还有的说:“机器人最贵(45元),差不多50元了”;不少学生还提出了谁比谁的价钱贵(便宜)等问题。有个学生甚至这样说:“我最喜欢踢足球,要15元,钱还差一点,如果这个商店可以降价就好了,不行的话,就只好回家再要钱了”。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有思考、有个性、有创意的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进一步提出:你们刚才的这些想法和问题与数学有联系吗?为什么?在教室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发现所有这些其实就是数学中的“比大小”“估计”和“加减法”知识。接下来教师说:希望同学们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对于教材中10-6=4(元)等人民币的计算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6]。结合实习经验,浅谈教学方法
4.1 展示实习课程《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方法
在昌吉市第七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过程中,实习结束时,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我展示了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其中,我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从生活中的三角形入手,利用播放幻灯片,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设计小游戏“你猜我答”。学生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来猜第三个角的度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充分参与到其中,开动脑筋,想要难住老师。学生的答案花样百出,“60°和60°”、“34°和71°”“90°和40°”这就充分说明学生在想度数的同时,也在复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知识。更有学生说出“120°和85°”这时候,教师就会告诉他,这两个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手中的各式三角形来验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给学生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下,自主探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10到12分钟后,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有很多小组不止使用了一种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用拼接法、有的用计算法、还有学生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撕成两个三角形。教师最后在讲台上演示了各种验证的方法,并表扬学生充分动用了自己的智慧,使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在学生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有阶段性的练习,有判断、选择、填空,也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的问题。(通过多样式的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进行巩固,并且集中注意力,对学习保持兴趣。)最后,教师引导着学生来猜猜看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的内角和,甚至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在旧知和新知之间建立了联系。)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后,我发现从现实生活中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体现了新型课堂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探索放在首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再是以前“填鸭式教学“了 结 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新型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汲取其中的精华,结合到新型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严格把握“四基”的内容,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点,使素质教学落在实处,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注 释 ①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②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③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④ 孙颖,《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⑤ 刘影、程晓亮,《数学教学论》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⑥ 刘庆华,《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第13期(供小学用·第5期)参 考 文 献
[1]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2] 孙颖.《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 刘影、程晓亮.《数学教学论》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第二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从教经验,【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小学语文从教经验,提出了一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的行为彻底解放,在毫无压抑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谁该为仲永的才能消失负责任?”时,一些学生认为该是仲永自己。他应该跟父亲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而不
应该跟父亲四处吃喝;更不应该卖诗赚钱。教师对于这些同学的讨论,既要适当给予肯定,又要结合文章的学习目标,把同学们引导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上来;而不再强调仲永该不该负责。这样既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又达到了教学的目。
二、从传统教育以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三、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以前的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己在“想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想象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和联想却是非常单调的。然而,多媒体手段能为课堂提供栩栩如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
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游戏法、观察学习法等。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比如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应该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把看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时间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入手,同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李显顺.浅谈语文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2010(2)
第三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新探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新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行,小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现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应首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了解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探寻新课改下适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的桥梁,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总是相伴而行的,人类一切文化活动都是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然而语文的教学可以很好地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扬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字。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所有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是小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很难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语言文字,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素质,而语文是教育的基础,能够让小学生从思想上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产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小学教师没有转变到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还是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此外,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使得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授课结束过后,又采用题海战术,布置许多作业,让学生不停地反复练习,受困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重视学生自身能力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评价制度落后。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评价学生成绩的优劣,往往是以一些考试成绩以及成绩的排名状况为标准。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是一个很聪慧的学生,只是应试能力比较强。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而且还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带来更多的压力,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3阅读教学未能深入浅出。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他的内容很多都不管不问,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未能认识很多的汉字,教师若给他们讲解很深的内容,小学生往往都理解不了。学字是小学低年级每节课必须的重点,没有这个基础,就会很难进行下去,讲解再多的知识,也是毫无收益。
2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1采用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有兴趣地教学,学生乐于去学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机,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一旦产兴趣,就会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究。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找出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导入课文,使得学生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再配上亲切自然的语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获得知识,教师也能顺理成章地达到教学目的。在使用该种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堂的教学目标,准确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教这一节课的目的,又能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点。
2.2采用情境教学法。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状态,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将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创造合理的情境,一般的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使用最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有着图文并茂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或者音乐达到知识与信息的融合,创造出一种统一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氛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3采用案例评析法。案例是指发生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教学情境故事和师生典型事迹。它包含了某些重要的教育观念或者教学问题,既能够反映出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现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又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形成和发展积极的教学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评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与以往讲授为主的被动灌输式教学相比,将学生和教师引入一个平等的对话中,通过双向的学习和互动,使学生充分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性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思想素质。案例评析具有三个特征:对话性、合作性、探索性,案例评析则是强调的学生的自我探索过程,重视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这也正是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学习的理念。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一定要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精神。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快乐学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第四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在新课程的阳光下,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等。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 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
这里的“说”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第五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 “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彼此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