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堂小学英语第三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情景设置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总结(第三学期)
梧州市华堂小学
吴婧
这个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已经进入到了第三学期。已进入实践反馈、修改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课题研究的活动在全体英语老师中全面铺开,不仅是课题组的小组成员,我们这些非小组成员也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中去。我认真地学习了有关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情景设置的策略研究的理论知识,同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积极参加课题组开展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和课题成果的展示活动。可以说是受益非浅,下面就这个学期我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作个总结:
一、学习基本理论
为了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开展,自从课题立项以来,城区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本小组由城区教研员和各校英语组的教师组成。城区教研员对课题作了总体规划:研究工作主要由大校英语组的教师来研究完成,局长对课题研究全程关注。我们利用周四上午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阅读方法,借鉴别人已经成功的经验。
二、课题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落实课题研究工作,探索课题的实效性,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2)课题组成员相互切磋、探讨,进行资料收集。上年年初,我们整理编写了《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情景设置的研究》资料汇编,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研究、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有效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和整合四个研究。
(3)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我们主要做了三项调查:学
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调查、学生在家英语学习情况调查。
2.第三阶段:配合课题在学校开展工作
我们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案例研究,每周都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我搜集并学习相关理论专著。
为了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我必须大量地收集相关的资料与专著,进行各学校之间共同学习。我在学期中旬到思扶小学上了一节六年级复习课,韦春涛老师给我点评了我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使我受益非浅。除了各学校之间共同学习以外,我还要在工作时间外独立学习,并且要写读书笔记。我选择三篇文章,学习后写读后感,总结全文章,说说近段时间的所得。积极、认真的学习使得我的教师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本校,我们举办了一次英语手抄报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把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在期末,我校举办了一次英语书写比赛,中年级的学生抄写英文诗歌,高年级的学生抄写英文小作文。我们把获得奖的学生作品贴到宣传栏里。2.第二阶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有了前半个学期的积极准备工作,后半学期我们开展的研究工作就顺利多了。从第八周开始,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要上一节研究课,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在课例中寻找适合本地区的阅读教学中的情境设置的教学模式。我选择的是小学英语六年级PEP上册Unit 5 B Let’s read.组内共三名成员教师共同上同一节课。我们从教案到课堂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认真地探讨,最后初步形成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构思。然后五坊小学的苏老师根据这一个框架,帮助我设计了一份方案,并推荐我参加了万秀区小学英语课题专题研讨交流会。我认真备课,反复修改教案,进行整合设计,从单词、词组、语境的梳理到知识综合应用,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融入其中,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此次参加英语优质课大赛取得二等奖这样的成绩,也与我校李校长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在苏静老师的指导下,我倾尽全力,学习了相关教学理论,虚心向苏老
师请教,进行了深入的教材分析,期间进行了无数次电话和短信联系,以及几次在本校试上课。为了使课件更加美观,我丈夫甚至还利用双休日时间帮我制作课件。我母亲为了不影响我的备课把小孩带到外面去。太多太多各方的支持,让我得以顺利地参加赛课,再此要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们。
3.第三阶段: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自本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叶英,谭韬等人也获万秀区赛课的二等奖。钟艳,郑雪雯等人获万秀区赛课的一等奖。课题的研究过程虽然辛苦,但所得却是非常丰厚的。这个学期一路走来,我们许多教师都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进步很大,这也得益于进行了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方面
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还是不强,需要进一步做这方面的研究。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2.教师方面
英语教师任教的班级多,班容量又大,而且有些英语老师是非英语专业,由于学校教学需要而从事英语教学的,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教学研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在研究中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还需要不断尝试。
第二篇:塔河第三小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塔河第三小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07.1
2课题名称:《网络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与提高偏远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姚月芝
我校申报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与提高偏远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于2006年4月18日正式批复,并于2006年8月开始准备,9月进入正式研究阶段,时至今天已有一年零一个月,就一年来的研究工作向上级部门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价值
教育现代化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网络和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种科学的辅助教学手段突显其强大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来说,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有效地弥补偏远地区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的现实矛盾,从而改善偏远山区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公平战略。作为一种崭新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网络和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开展多年,但就偏远地区来说,还没有普遍展开,还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我校在2000年开始着手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工作,几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硬件的不断完善到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积累,以及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上的培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自2002年我校成为第一批育龙教育网用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更是走在其它学校的前面,基于此,我校申报了这一课题,因为它能很好地为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提高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强大的教学资源库,实验当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探究学习和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我们的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并进行学科整合,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深刻的体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从而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研究进展情况及有何突破
经过一年的工作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以基本完成了硬件的简单配备,现每个班级配备一台多媒体电脑,并与大屏幕彩电相连,教师可以用上所谓的小屏幕了。每个办公室都有一台固定的备课用多媒体PC机,并与互联网相接,以供教师下载课件和制作课件之用,学校有一台老式录相机,一台数码照相机,和一套大屏幕投影设备,这些都可以为我校开展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奠定最基本的更件基础。
在软件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师自制了一定量的教学用课件,但由于新课改的原因,一部分用不上了,但一到五年级是新课改后的教学班,这些班级的语文和数学的大部分课件已基本积累完成。这其中,有我们教师自已开发的一部分,有从K12教育资源网下载的,有从北师大资源库调来的,还有的是我们老师从其它的网站上收集到的,这一两年里也有一些是教材本身配发下来的,我们都已整理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总之,完成了大部分资源的整理和收集工作,现在除了个别内容以外(比如说一年级的教育科学出版的教材,我们还没有收集完成),我们都可以找到与教材相适应的资源来辅助教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利用课件及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够顺利地开展,并且教师们一定会越来用得越好。除此之外,我们开始了优秀电子教案的积累工作,把我校、我县,我地区以及网上优秀教案都整理出来供我们教师参考和二次开发之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新课改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快更直接地传达给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求老师在备课时把相应的多媒体资料放到班级的电脑中,也算作是电子教案的一部分,同时只要是和自已的教学相吻合的优秀教案可以用于课 1
堂教学(可以打印),这样又为我们的老师在书写教案这一环节上减轻了负担。
多媒体教学技能应用方面,我们几年来经过每周的定时培训,大部分老师都有了很好的利用能力,已完成了基本培训工作,从电子办公,到网络资源应用,以及育龙教育资源网平台的有效使用,大部分任课教师都已经比较熟练了。我们从工具软件(如:音、视频播放软件,压缩软件,传输软件等)到应用软件(如:OFFICE,WPS,FLASH,PHOTOSHOP 等),再到专用软件(如课件大师等)都经过了比较正式的校本培训,到目前教师在图片处理,各类播放软件的应用以及育龙网平台的交互都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课题组只要把任务下达好,把方式交给老师,把达成目标讲明白,大部分老师都可以利用上以有的资源来辅助学科教学,效果也不错。从一年来的不断应用,我们可以感觉到,如果用好了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用得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人为地造成负担,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在不断地应用当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是硬件的升级问题,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我校从2000年开始配备电脑,只升级一次,现在大部分电脑都以很难适应升级软件,且速度太慢。目前教师用机还基本够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没办法,只能靠上级关照和支持。二是软件更新速度太快,这个软件大部分老师还没有熟练,又出了新的软件,不学的话,从长远来看,跟本不行,学的话,老师们们时间又不允许,这是一个很难协调的问题,况且软件的应用,有时我们专职老师都不会,更不用说培训其他教师了,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不懈努力了,这也是个无可奈何的事。三是学校网速跟不上,有的网上时时传输的软件跟本不能播放,也只好想办法先下载下来,存放在班级的电脑里,这样才勉强可以了。四是教师资源整合不到位,有的课件个性化太强,不适合教师个性特点及自已的教学设计,这样就难以应用,而我们下来的课件大部分都是打压完了的,这也加大了教师在应用时的难度。这个问题,我们只有发动大家把一些基件的东西找到,放在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二次开发和利用。另外,我们可以让老师先看课件,备课时把课件也备进去,这样就好多了,利用率也高了。五是各班级的电脑维护问题,每天都有老师找到我们,都有不能用的电脑,问题是五花八门,有时都不能理解,这样的设备很难保证每节课都能很好地开展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之用,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所以呼吁上级部门如果再配电脑尽可能配品牌机,一是有质保,二是质量好,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保证辅助上课效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目前只有从技术上不断改进,加大维修力度,培养教师正确应用和安全应用技能,并努力从硬件上培训教师,使得自已的电脑自已能修。六是研究中的资料收集难,基本上我们每天一部分老师都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我们又没有时间堂堂听课,我们只有把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写到教学反思里,把教师的课件资源收集到学校的资源库中,并定时地召开经验交流会,才能把应用时的总结整理出来,到现在还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研究系统,这里也是因为人员不够,我们每名研究人员都有课,有些还是多方面兼职,时间有限,这样就难以把最针对的问题找出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发动每名教师定时写应用体会,然后收集整理,但效果不是太好,有的老师只记了流水账,不能算是总结。总之,问题 不少,解决的难度也很大,有的可以解决,有的暂时还不能解决,但是,作为这样一个课题,条件本身就是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在软件,硬件,人员上很缺乏的情况下怎样适当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看效果如何,这也是我校开展这项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一年的研究工作,我校在硬件方面,软件的开发和整理方面,直到教师的应用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网络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学校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完善,也为我校辅助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我们有了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序和有效开展的决心和一点经验,也可以说,网络和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的确会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
要的作用,也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式学习的平台,是一条应走,并可以持续走下去的辅助教学之路。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题研究
优化小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的课程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习评价体系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学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一定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大都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
学习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内容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二.理论思考
本课题研究的是“优化小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它有两层意义: 一是指如何分层次设计学生课后作业类型,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享 受成就感,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二是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对学生习作的内容、过程、态度、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本意为对所学知识的温习、巩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 传统的“一背”、“二抄”、“三练”的机械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创新作业形式,把作业设计为充满快乐与智慧的一项任务。
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心
2、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创造学生自主机会,指导学生作业 二.作业设计的类型
1、设计自主型作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2、设计创造型作业,提供表现的机会
3、设计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的机会 4.设计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5、设计选择性作业,符合不同学生需要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让学生将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承担。英语作业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实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获得能力的提高,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他们展现个性魅力的舞台,灵活自如地将语言“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使学生们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在英语方面多份把握、多份自信,也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现。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题研究
2008年小学英语市级骨干研修珙县科研课题《优化小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指导教师:王利红 主研人
: 赵静
参研人:周洁
余斌
郑洁
王琼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的课程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习评价体系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学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一定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大都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学习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内容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业正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能通过作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培养浓厚的语言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优化小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指如何分层次设计学生课后作业类型,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二是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对学生习作的内容、过程、态度、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
(二)理论依据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小学教学和小学生学习的桥梁与纽带,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直接涉及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通过对评价内容的多维选择、评价主体的多元开掘、评价途径的多种开发等策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学生学习单调枯燥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产生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全面、客观、科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构,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促进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2.人本主义。其主要观点有:①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即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②学习是愉快的事,即不应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用威协、蔑视、讽刺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③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即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④学生自我评价,即引导学生分析 自己的学习历程与学习水平,而不是和别人比较;⑤学生自己引导,即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⑥情感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即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学习。
3.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表达的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对他人的作业做出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主动对他人或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再做出评价等。
三.研究对象
珙县全体小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本意为对所学知识的温习、巩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传统的“一背”、“二抄”、“三练”的机械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创新作业形式,把作业设计为充满快乐与智慧的一项任务。
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将此作为设计作业的素材和依据。笔者曾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小学生英语作业兴趣方面的五项调查,选择不同的班级分发问卷,回收率为100%。从调查表中不难看出,学生普遍对抄默写的作业形式持有的兴趣不高,平时,学生们也经常向一些老师抱怨“我最讨厌抄写了”“我不喜欢成天默写单词”……相反的,演唱英文歌曲和表演对话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也正符合了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考虑学生是否喜欢做,是否愿意做,对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是否有帮助。
2、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通过作业途径学习语言的进程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书本的世界中,要尽量让他们走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扩大语言运用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创造学生自主机会,指导学生作业
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而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根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因此,英语作业设计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作业的机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给 予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供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快乐地学习。
二.作业设计的类型
1、设计自主型作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任何一个群体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就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作业。教师可将“自助餐”式作业分成A、B、C三类“套餐”:“套餐A”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套餐B”的作业在难度和要求上略高;而“套餐C”的作业则偏重于理解、想象和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套餐作业,从而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例如,教学对话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下三种类型的作业:“套餐A”——模仿录音,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对话;“套餐B”——根据提供的信息替换词语,并表演对话;“套餐C”——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类似的情景,创编对话并表演。
2、设计创造型作业,提供表现的机会
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都非常喜爱,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尝试将英语与美术、音乐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如让学生制作英语主题小报;将每天在家朗读的课文内容录制下来给同学们欣赏;在做抄写作业时配上漂亮的插画等。这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 们充满了新鲜感,轻松学习、愉快作业,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设计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的机会
为了使英语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找一找”的作业。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收看电视、广播或上网去吸取丰富的课外资源,增加信息输入,多多注意身边的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例如:一些国家的英文缩写“USA”“UK”等;
电视电台中的“CCTV”“BBC”等;一些知名商标如“Panda”“CoCo—Cola”;一些提示标语 “No Smoking.”“Push/Pull”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万圣节(Halloween),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等的传说和有关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感受异域风情。再如,学习数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英语数字,如车牌号和电话号码等。
4.设计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小学生活泼好动,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做一做”的作业既有较强的活动性与趣味性,又能使英语作业生活化。这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理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应精心设计新颖、独特和具有吸引力的作业,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并能做到学有所用。
5、设计选择性作业,符合不同学生需要
学生间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差异决定了作业模式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师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作业形式和要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如同样是布置表演对话这个项目,笔者就设计了不同等级的作业内容:
一级作业要求:小组成员能熟练的朗读对话。
二级作业要求:小组成员能够脱离书本表演对话。
三级作业要求:小组成员合作自编对话进行表演。
四级作业要求:小组成员能创设场景,自编合作表演对话。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让学生将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承担。英语作业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实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获得能力的提高,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他们展现个性魅力的舞台,灵活自如地将语言“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使学生们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在英语方面多份把握、多份自信,也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现。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题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好,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这是教学中常出现的一句话。“教师上课时能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出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这是老师们在评课时常说的一句话。每每至此,我总有些疑问: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究竟收到了多少效果?
(一)课程改革召唤“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避免采用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小组学习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能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美国教育学者布莱总结到:“学生们在讨论时比听课时更集中注意力,更活跃,更深思熟虑。”库利克也认为“学生的讨论小组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比听课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二)教学实践拒绝“低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认同,优质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也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它的有效运用成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各年级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走了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听课过程中审视其他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多问题又会凸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我们怀疑: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这种状态下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的教学实践拒绝“低效合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与互助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在实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 “旁观”、“旁听” 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月)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7年7月)1.调查阶段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
(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六、课题预期成果与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结论与反思。
2.课题研究论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人:王建霞
单位:赵家小村联校高庄小学
时间: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