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新旧教材课后习题的比较分析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课后习题的比较分析
习题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既可以作为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发展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又可以作为物理与社会链接的桥梁,促进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8年级2012版、9年级2013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新教材与旧教材2001版物理8年级、9年级200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课后作业习题相比有明显的改动,且课后每节作业习题适量增加了,每章结束加设了本章作业习题.笔者就新旧教材中课后习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以供同行商榷.1新版教材习题数量的对比
与旧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每节课后作业习题量增加了,每章结束加设了本章作业习题,以《了解电路》这章为例,新旧版教材章节结构名称一样,共五节,内容及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新教材中每节课后作业由原来旧教材中的3到4个习题增加为平均5个习题,旧教材全章共18个习题,新教材全章却是24个习题加本章作业7个习题共31个习题,习题量明显增加,其它章节也如此.2新旧教材习题的选题内容对比
2.1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题型丰富,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尤其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并且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和验证物理规律.据实验情景及数据分析作答,减少了主观文字简述的量.例如:旧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后作业习题如下:
(1)观察:自行车上哪些部位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要减小摩擦?这些部位各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2)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比较新的球鞋,这是为什么?
(3)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器材:a.斜面;b.带钩的立方体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f.直尺;g.弹簧测力计;h.硬纸板.(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课后共3个题,1、2题为观察简述题,第3题为设计实验加上简述步骤,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而言,要完整简述物理现象或规律难度过大,要求过高.新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后作业习题如下: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以以及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表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浴室中,为了防止浴室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浴室地面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B.人沐浴时穿鞋底有凹凸花纹的拖鞋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穿上平底光滑的塑料拖鞋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同学获得如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2)分析第2、3两次实验,可得结论是.4.你使用或看到的许多生活用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设计者利用或避免摩擦的设计意图,请你至少各举一个实例,并加以说明.这4个题为填空、选择、据实验情景及数据分析写结论、举例,题目设计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相比旧教材,习题量虽然增加了,但由于这样编制的习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初学者很适宜,学生完成起来就很轻松,而且便于学生认识丰富的物理题型.“阿基米德原理”一章的课后作业题型也雷同.2.2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贴近生活,更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新教材认识浮力课后作业:
1.在浴缸里洗澡时,你会发现,只要用手轻推缸底,整个身体很容易被抬起;如果在床上也想这样做,就非常难了.这是为什么?
2.如图9-6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A.气球受到重力
B.帽子的质量大于气球的质量
C.帽子的密度大干气球的密度
D.空气对帽子和气球有浮力作用
学生的经验背景是其理解新事物、吸纳新思想的基础,其主要来源于以往的日常生活.因此,越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就越能够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也越容易为学生所接受.2.3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重视学生对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培养
例如,物体的浮与沉课后作业.3.如图9-23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a)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若把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可知它们的质量
A.(a)最大B.(b)最大
C.(c)最大D.一样大
分析讲解此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的相关知识.3用好新教材课后习题的教学建议
3.1认真钻研分析
教师要用心、用情、用智慧,认真钻研新教材课后作业,弄清各题选题意义,针对的知识点.分析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习题的切入点和具体教法.3.2注重改进讲法
教师讲解习题要有目的性,完成这道题要掌握或巩固什么知识内容及物理方法,讲解时讲细、讲清、讲明,并加以扩展延伸.首先,要分析问题情景,按照一定的逻辑线帮助学生回忆、应用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完成练习.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完成习题的过程中,能养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实现能解决一道习题就能解决一类题的效果.例如,讲解上述小鸭子所受浮力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两只鸭子在水中是什么情景?答:漂浮.提问:漂浮时,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的重力的关系?答:相等.再问:装满水的缸放进鸭子后溢出的水的重力跟小鸭子所受浮力的关系?答:相等.进而得出溢出的水重等于小鸭子的重力,故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它们的质量一样大.在讲解完习题之后注重延伸迁移,并能清楚的认识到其间的规律,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法择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3增进练习效果
教师对习题的练习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讲得多不如学生练得多,学生只要进行足够多的练习,他们自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很多教师都会搜罗大量的习题,并且不经筛选就印发给学生做.结果由于题量大,学生只能匆忙完成作业,并没有认真做每一道题.而新教材各章节都增加了题量,题量适量,选题突出了本节、本章的知识点,并有一定的扩展,督促学生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习题已经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了,关键是让学生做题后要有感悟,练出自己的心得,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留足够时间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时间.3.4灵活组织教学
章节作业的习题选题兼顾了本章各知识点,组织好学生习题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对本章重点知识加深记忆,并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章知识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习题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灵活多样,教材课后作业的习题完成要面向全班同学,不能放弃学困生,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及督促;可以课上留一定时间,以好朋友间一帮一,一帮二的形式课堂讨论,帮助学困生完成教材练习.也可以分组分题完成,比赛各组得分率或分组分题由本组学生代表分析讲解习题,让同学评出优胜组,并及时鼓励或奖励.如优胜组可以免做当天书面作业或当天及时通报家长表扬鼓励等.再有可以好、中、差分层布置习题.但应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完成课后作业题,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总之,新版教材课后作业习题数量、难易适当,题型丰富,且贴近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用好新教材课后作业习题,可以实现以最少的习题量,获取最佳的习题教学效果,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减负的目的.
第二篇: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技能和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都比旧教材有更大的优势。为进一步用好新教材,现将新旧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大家在教学中准确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课程功能的“新”
初中地理新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初中各门课程中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不仅能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逐步形成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等,而且能让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全面发展等,并且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章节编排的“新”
除绪论外,原初中地理第一册教材共9章28节,需讲44个~45个课时,新教材共10章28节,其中有3节为选学内容,需讲44个~47个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虽然教材由9章增加为10章,但每一章的节数和课时数减少了,而且许多原为“理解”、“应用”的教学要求调整为“知道”。由此可见新教材的难度较老教材有所下降。下面将教学要求发生变化的内容简单列表如下:
初一年级
原教材内容及要求新教材的要求
1.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知道 2.记住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知道
3.理解地震和火山,并记住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知道 4.应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知道 5.记住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知道
6.理解温带季风气候及其成因知道特征
7.理解日本气候湿润、多台风;大部分工业原料需进口;经济发达知道 8.理解中南半岛山河相间、马来群岛多地震和火山知道 9.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知道其特征
10.理解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区知道 11.理解热带季风气候知道其特征 12.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工业知道
13.理解西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知道
14.记住北非蕴藏丰富的石油和磷矿资源知道
15.理解尼罗河与埃及经济的发展知道
16.理解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知道其特征 17.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知道其特征 18.理解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道 19.理解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知道经济发达 20.理解法国工农业都发达知道
21.理解法国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知道
22.理解北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知道其特征 23.理解美国发达的工农业知道
24.理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知道
25.理解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分布知道
26.理解拉丁美洲暖湿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知道特征
27.理解拉丁美洲民族经济的发展知道
28.理解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知道 29.理解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知道 30.理解北京时间记住
初二年级
知道原教材内容及要求新教材的要求
1.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知道
2.记住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山脉分布,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知道 3.理解各类地形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知道 4.理解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知道特点
5.理解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知道分布特点 6.理解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知道 7.记住四类干湿地区知道分布 8.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知道 9.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知道成因 10.理解气候复杂多样知道
11.记住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知道
12.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知道
13.记住十个大型煤矿、六个主要油田、七个主要铁矿、八个主要有色金属基地知道 14.记住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概况
15.理解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部门知道 16.记住主要工业基地知道特点 17.理解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知道 18.应用南北、东西铁路干线知道 19.记住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等知道 20.记住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知道
21.理解温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知道
22.理解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 2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道
24.理解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知道 25.理解红壤的改良知道
26.理解淮河的治理知道
27.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知道
28.记住青藏地区主要的公路线和铁路线知道
29.理解灌溉农业条件、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知道
30.理解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我国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知道
三、教学目标的“新”
教学目标除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德育等方面继续提出明确要求外,新教材又增加了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独立或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这样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按章节的顺序将实践活动内容排列如下:
初一年级的实践活动:
1.运用地图确定家庭到学校、再到车站的最短路线。2.在旅游区进行定向越野比赛。
3.绘制校园(或教室、住宅)简易平面图。
4.在野外或用图像观察典型的地形类型,描述当地地形和地势特征。
5.在教师指导下(或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防震演习和防震准备。6.调查家庭生活所消耗的能源和物品,说明其中哪些来自可再生资源,哪些来自非可再生资源,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并绘成图表与同学交流。
7.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收集信息作参考,写一篇有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小论文。8.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意义。
初二年级的实践活动:
1.收集国内(或本地区)近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的资料,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
2.调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建议。
3.清除校园(或本居民区、本村)的垃圾,调查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4.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水污染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5.对本社区(或本村)进行一次综合性地理考察,全面了解本社区(或本村)的环境、资源、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提出合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6.选择本地区一所工厂进行调查。
7.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绿化的情况,测定在不同地面状况(如水泥地、土地、林地、草地)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并分析气温不同的原因。
8.从自身做起,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计三项行动措施。
德育方面,由原来各章节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变为绪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四部分相对整合的德育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新地理课程还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就,教师要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有所了解;新教材还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总之,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等都进行了改革。它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师生面前,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参加教研工作,深刻挖掘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内涵,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熟悉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过程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学科史上下功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广采众家之长;认真学习新大纲,熟悉新教材,结合实际用好新教材,努力成为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第三篇: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http:///file/gongzuojihua/banzhuren/ 作者: 黄海德(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江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四班)评论数/浏
览数: 0 / 344发表日期: 2010-12-07 12:25:53
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物理知识,但是八年级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探究物理的开始,所以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各章节的思维导图
声、光现象,以“产生——传播----接收”为主线设计章节,热现象则以“温度”这个物理量来设计六种物态变化,电现象以“静电——动电”为主线,以“电流”这个物理量为药引分析电路。
二、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法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学习技能。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方法的掌握是能力形成的标志,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程序化方法和具体化方法。程序化方法主要是指探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过程步骤,具体化方法有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简单的创造学方法等。不论是程序化方法还是具体化方法,都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第三层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方法的获得及其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如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
我们知道,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了声、光、热、电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
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
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人工现象的电流,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3、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4、不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完整性”、“逻辑性”、“系统性”、“权威性”。大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5、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的渗透。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的方法,以便让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五、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第四篇:曲式分析课后习题
简单陈述一下音乐的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单二部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哪几各方面?
(1)主题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2)和声、调性的对置;
(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4)体裁的不同;(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单二部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哪几各方面?
(1)主题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2)和声、调性的对置;
(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4)体裁的不同;(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什么是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单三部曲式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三段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段写法的不同类型 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伸型;(2)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称之为并置型;
(3)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可称之为综合型 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主属遥相呼应。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的。
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第二段后句的写法。第二段后句的写法延续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就是对比二段式,如果第二段后句隔时再现第一段的材料则是再现二段式。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三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三段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段写法的不同类型
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伸型;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曲式:音乐作品的合乎一定逻辑的结构。
乐段:是完整曲式中最小规模结构,表达一个完整或现对完整的乐思。
旋律线:音程的连续构成了曲调进行的线条即是旋律线。主调音乐:在多个声部中只有一个声部是突出的,其他声部起音响伴奏或填充作用。
连接:在个主题的陈述之间,或一般说来在曲式的基本部分之间起连接的作用。
曲式:音乐作品的合乎一定逻辑的结构。转调:进入一个新的调性并在新调上结束。动机:环绕一个主要重音所结合成的音组。
单二部曲式: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主调音乐:在多个声部中只有一个声部是突出的,其他声部起音响伴奏或填充作用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单二部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哪几各方面?
答:
(1)主题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2)和声、调性的对置;
(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4)体裁的不同;(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转调:音乐结构转到一个新调并在这个新调上结束。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主属遥相呼应。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的。
3.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什么是曲式? 什么是乐段?
什么是链接?什么是尾声 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
第五篇:高一物理教材课后答案
高一物理专题一答案:
1C;2C;3C;4C;5C;9.解:设追上队首所用时间为t1,则t1+300=3t1t1=150s 从队首返回队尾所用时间为t2,t2+3t2=300t2=75s则队伍前进位移即通讯员的位移为: s1= v1(t1+t2)=225m通讯员的路程:s2=v2(t1+t2)=675m.10.解:设正常行驶时所用时间为t,60t=s72(t-5)=s解得:s=30km、t=0.5h 60
专题二答案:
21BC;2BC ;3D;4B;5,15m/s;
专题三答案:
1C;2.AD;3.B;4.D;5.B;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