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新旧教材的若干差异及启示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的若干差异及启示
-------泉 州 七 中卓雪娥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数学新旧教材的差异以及如何解决新旧教材的巨大变化给执教者所带来的困惑,并以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对新旧教材的差异的分析,以及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的一些思考。主题词:论文新旧教材差异对教师新要求新启示。
引言: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进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教材体现了这一精神。新教材更利于素质教育;更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更利于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更利于中国的数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如何解决新旧教材的巨大差异给执教者所带来的困惑是能否充分体现这五个“利于”的关键。
作为站在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实践数学、应用数学”的高度上认真探究新教材教法,研读新课标,注意研究分析新旧教材的变化,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变化,新要求, 认真贯彻新课标精神,,使教学实践能与时俱进。同时在当前实施新课改的有利条件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略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才能充分体现以上的五个“利于”。下面以第四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新旧教材的差异的分析及新教材、新课标对教师的新要求的一些思考。
一、教材的变化。
1、新教材一改过去教科书严谨、抽象的味道,在每章开头均有导图和引言,作为该章内容的导入,图文并茂,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对该章的学习产生悬念,发生兴趣,从
而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为进一步进行探究学习作铺垫。另外,新教材每章内容的后面均安排有小结与复习,小结包括知识结构、学习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复习全章时参考,让学生先学习后总结。复习题分不同要求程度的A,B,C三组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及个性发展,开放学生的空间。
2、新教材每章都附有一至二篇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及课题学习,供学生课外阅读,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老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有困难的内容。新增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有广泛应用的而且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如“互为补角”和“邻补角”是以往学生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新中教材删去了“邻补角”这个概念。
新教材还删去了一些抽象复杂的例习题。而在教材中增加了学生较感兴趣且较有用的新知识。如增加了,在方格中平移学生较为熟悉的一些简单漂亮的图形,通过学生实践渗透平移思想;在一些国家、团体、公司的标志图案中找平行线、垂直线;根据A、B、C的方位角确定地图被墨迹污染的C的位置等比较贴进生活的内容,从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更新了老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内容的讲法和部分数学语言,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第四章“平行线”,几乎所有的概念都是结合图形或实例采用描述性定义,一改原来所讲究的概念的严谨性、抽象性。如: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均结合图形用描述性语言给出,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来识别。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利用图形的基本模型“ F”、“N ”、“”形象地来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很多公理、定理、性质均没命名,如直线公理、线段公理、平行线公理、平行线判定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均改头换面,如用“平行线的识别”代替原来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用“平行线的待征”代替了原来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原来的公理、定理是作为让同学自己观察、分析、探索、归纳得出的结论来用的。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与平行线有关的一些知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体会到“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在教学中要求淡化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的逻辑关系及三个特征的逻辑关系,并使学生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直线的平行关系,并注意平行符号的使用,注意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但又不同于三段论的证明。如:证明两直线
平行初一时只要求用文字语言表达,未要求用数学符号写出逻辑推理过程。
5、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体系上,注重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多学科融合、多层次性,注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排内容,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据统计”三知识块的交叉螺旋上升。充分体现“教无定法”,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6、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注意了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总之,新教材更利于素质教育;更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更利于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更利于中国的数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课程改革在重视学科内容的同时,会更关注教学的环境,包括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隐性影响。因此,数学课程标准还应该制订数学教师的观念、能力、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标准。否则,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即使再理想,若没有相应的数学师资做保证,恐怕也很难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顺利实施。其中,数学教师观念的更新是迫切与棘手的问题。如果一位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仅仅限于数学双基的掌握方面,那么他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就不可能很好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可为学生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一位教师对数学的认识是狭隘的,那么他就不容易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是关于模式与秩序的科学;如果一位教师习惯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认识不到以学习者的多方面发展为中心安排内容的意义,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对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呈现方式产生种种不适应,甚至会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丢掉了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因此新课标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课标新教材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
1)教师要有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学生有快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但对于刚刚参加课改的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克服定势思维的影响的,同时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及困难,因此需要师生都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去破旧迎新,要勇于向困难挑战,乐观地去战胜困难。
2)教师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讲新知识上,多结合实际,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单纯认为数学技巧等于数学创造的观念,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入高质量的开放题,开发学生的元认知,适时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提供小组交流的材料与作业等措施均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台湾一学者指出:“有趣的思考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学习成就高的学生,并不是预期会得到好的奖赏,而是将学习当成一趟有趣的发现之旅,不断地发现学习的乐趣。”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具有借鉴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用现实背景导入数学知识,或创设一些问题空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加一些趣味数学内容,穿插一些数学美、数学史志和数学家奇闻轶事等人文主义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注意科学“导学”,均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
3)教师的心态要平常,对待学生提出的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学生对知识的异议要热情对待,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有一位学生就教科书线段“对称轴”提出质疑,他说一个点也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这点的任一直线,因此线段的对称轴应有两条,一条是这条线段的中垂线,还有一条是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线段怎么会只有一条对称轴呢?他去问教师,教师让他不要胡思乱想。可以说,这位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浓烈的,是需要肯定的,而那位教师在压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想方设法予以开发。
在数学教学中,多创设诸如此类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想想?”“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所选择的解题途径是不是最佳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或问题)之间有何联系?”通过这些不断地反思问句,可以时刻提醒学生回想和反思他们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4)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只有创新的老师才有创新的学生。
美国教育家S.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源于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及发现学生新的思维方式。首要的是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予以开发。邵瑞珍先生指出:“在历史上,创造力被认为是
极少数人的天赋,与多数人无缘,这种观念将创造力神秘化了。” 罗杰斯认为:“创造过程是与生产新异产物联系的具有个人独特性的活动过程。”以上观点肯定了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人皆可以为尧舜”,为教育上提出的“为创造性而教”树立了信心,也提供了理论依据。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很多可以充分创造发挥的余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议一议”、“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教师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只要学生有需要,老师就要不拘泥于课本,海阔天空,天文地理,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畅游数学世界。正如陶行知所提出的“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继续创造。”他号召人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让数学应用意识化为信念,伴随于学生学习与生活,成为终身享用的财富。
5)教师要发扬民主,善于与学生交流合作。
新教材更注重师生交流和新旧知识的交流,包括情感交流、知识交流、经验交流、方法方式交流。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同时,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知识的整体性,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以便于存储、提取和应用。
6)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知识面要宽。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注重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进行互动教学,增强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注意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全的数学知识。
三、新教材教法的几点启示
当今时代,数学的教育功能具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教材的有利作用,应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和论证思想理应成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壤,为其今后深造和从业提供准备。
第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
第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
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数学的发展之所以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同步,就因为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人类科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科学工具。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中,既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那样豪气长存的意境。课改条件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略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
参考文献:
1、潘振嵘《新旧教材的比较与研究-谈高一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
2、张筱伟《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3、《陶行知文选》
4、天津师大数学系 王光明 关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步设想》的意见
5、胡学增《现代课程论纲要》
第二篇: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目录
一、基本准则的差异.......................................................................................................................3
二、存货...........................................................................................................................................6
三、长期股权投资...........................................................................................................................7
四、固定资产...................................................................................................................................8
五、无形资产...................................................................................................................................9
六、资产减值...................................................................................................................................9
七、职工薪酬.................................................................................................................................11
八、收入.........................................................................................................................................11
九、政府补助.................................................................................................................................11
十、所得税.....................................................................................................................................12
十一、关联方披露.........................................................................................................................13
十二、外币折算.............................................................................................................................13
十三、财务报告.............................................................................................................................14 1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同时发布了新的39项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2006年10月30日又发布了相应的应用指南,这就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
自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准则》开始,我国的会计标准始终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先后颁发了行业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还有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出台、修订。新准则实施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执行原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体系(以下简称原准则),同时,也有极少数企业执行原行业会计制度。近年来出于适应WTO和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各国司法机关相继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未来几年里将有90多个国家会强制性要求或同意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发布了新准则体系,2007年1月1日起已经在上市公司、部分中央国有企业范围内执行,2008年实施范围将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的大中型企业统一执行新准则。
新准则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只在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等几个特殊问题会计处理上,保持了“中国特色”。
原准则体系由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及若干补充规定(如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组成,要求企业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或者《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新准则发布并实施后,其实施范围、内容及约束力等都比原准则有所加强,可以单独实施(不要求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原准则偏重于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新准则规范的范围扩展到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在涉及的领域上、会计处理方法等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原准则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一、基本准则的差异
我国的新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属于部门规章,由财政部金人庆部长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则属于规范性文件,分别于2006年2月15日和2006年10月30日以财政部文件印发。
(一)会计原则的差异
原准则规定了13项基本原则,包含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实际成本计量、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谨慎性、重要性;新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8项。
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由会计原则改为会计基本假设,原因是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基础,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层次较高。
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新准则已经无法将实际成本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则,所以新准则不再保留实际成本计量原则。
(二)会计要素的差异
新准则重新定义了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原准则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六类,并分别定义、解释、说明;新准则按照资产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强调了资产的三个特征:
1、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
2、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3、包含未来经济利益。
(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差异
从会计的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新准则规定的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原准则无计量属性的概念,会计计量可以选择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四种方式中的一种,不能按照公允价值的进行会计计量。
新准则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因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资本市场也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的交易已较为活跃,已经具备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同时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也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的需要。
原准则将历史成本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强调历史成本,并从谨慎性原则考虑,因此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多数资产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即历史成本)与市价或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实际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是新准则与原准则最大的不同,使资产计价更公允。
也正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新准则才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原因是可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新准则规定,企业在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经济事项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公允价值与金融工具(1)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在2006开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1160点涨到2007年的最高点4500点,上涨了约3倍,但平均市盈率、平均市净率却没有增加多少,原因是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大幅度提高。当中,除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外,新准则的实行也是业绩大幅度提高的因素之一,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雅戈尔2006报告披露的净资产为45亿,其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调节表披 露的净资产为73亿,相差28亿,近60%多,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其持有中信证券6.16%的股份(18366.56万股),该股票市值为50亿,投资成本只有3.1亿,按照新准则该投资应按照公允价值(市价)计量,从而使净资产猛增,如果股价不发生较大幅度变化,市净率也会减小很多。
(2)对净利润的影响
东方集团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披露,实现净利润3057.77万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93.05万元,是因其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市值)增加所致,这项损益,在原准则下是得不到实现的,也就是说,因新准则的实施,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10.60%,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2、公允价值与债务重组
另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企业的一些特殊业务也影响很大,从而也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净资产。比如债务重组,新准则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原准则实施前的以行业会计制度为主的会计体系,要求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获得利润,但是原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再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
在新准则下,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一旦债权人让步进行债务重组,所得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
例如,*ST长控(600137,SH),2006年12月20日因债务重组、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停牌,2007年4月13日股改后复牌,开盘第一笔14.36元,第二笔成交价就已经变成了29.74元,第三笔则是40元,随后的半个小时迅速上升到了85元,涨幅高达1083.84%;因异常波动,下午上交所要求*ST长控临时停牌,到7月份,该股票暴跌到22.80元。
该股票的炒作,源于该上市公司公告2007年业绩大幅度提高(其2007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4.726元)。表面上看,按该公司一季度的公告,每股收益4.726 元,按照保守的20倍市盈率计算,股价应该是94元,但是这个每股收益是一次性的,来自于债务重组利得,来自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所支付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不过是在新准则下的账面虚假繁荣。由于中小投资者对新准则不熟悉,按照原准则下的思维去投资,结果损失惨重。
3、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新准则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单独核算,并要求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但新准则要求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并且,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在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或改变使用性质)之前,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所以,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属性核算投资性房地产还是比较受限的,由于大多数企业对所持有全部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的难度较大,所以一般不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二、存货核算的差异
(一)取消“后进先出”的计价方法
原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采用“后进先出”对存货进行计价,主要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但“后进先出”并不能反映存货的实际流转,因此新准则没有保留该方法,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二)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也应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中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 6 他税金”,不包括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用等,这些费用都作为营业费用处理;新准则规定,上述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
(三)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规定,企业借款购建或者生产的存货中,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这类存货主要包括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大型机械设备等,其特点是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
原准则规定,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属于财务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允许资本化。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差异
(一)核算范围不同
新准则将原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范围进一步细分,除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进行重新分类,根据投资的性质可以分为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项,分属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二)取消了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
(三)对子公司的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原准则规定,母公司持有的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要求采用成本法,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要调整为权益法。
(四)改变了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
1、投资损益的确认基础
原准则规定,应按照持股比较确认投资损益;新准则规定,除特殊情况外,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2、超额亏损的确认
确认被投资单位净亏损时,原准则规定应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新准则考虑投资企业是否应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确认损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3、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的考虑
新准则要求,在确认被投资单位净损益时,应统一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原准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的差异
新准则新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处理,并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做不同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入账,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入账。
原准则没有涉及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四、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
(一)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引入现值计量属性
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作了具体规定,要求以现值入账;原准则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引入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对特殊行业的特殊固定资产,如核电站、矿山、化工厂等需要承担环境保护、生态恢复义务所需的支出,应当作为弃置费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后作为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入账;原准则对此没有规定。
(三)增加预计净残值的定义
(四)改变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原准则是作为营业外收入入账。
(五)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的会计处理不同
新准则将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原准则是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可以与固定资产一起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六)新准则将原准则的核算范围进一步细分,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分别核算。
五、无形资产核算的差异
(一)允许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
原准则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应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开发支出,可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原准则规定,所有无形资产均须按照一定的期限分摊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应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只进行减值测试。
(三)允许部分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计入成本
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摊销区不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摊销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准则要求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六、资产减值核算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主要规范了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会计问题,具体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一)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
原准则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者只属于每年终了进行减值测 9 试;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二)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方法
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原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的销售净价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确定。
(三)引入资产组的概念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同时,在认定资产组时,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如果按照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照地区或者区域等)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
(四)规定了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处理
(五)对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作了禁止性规定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原准则对此没有规定。
新准则对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作了禁止性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利润操纵,但并不能因此说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操纵利润的途径被封死。原因是这一规定只限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资产减值损失,而对于存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等,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些减值损失,是可以转回的。
七、职工薪酬核算的差异
(一)界定了完整的企业人工成本的概念和范围
原准则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职工薪酬概念,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不完整、不准确,比较分散。新准则从薪酬的本质出发,规定凡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三服务所给与火付出的所有代价、对价,均构成职工薪酬,多方位、多角度的规范了职工薪酬对内容。
(二)将非货币性福利均作为职工薪酬
原准则对于企业向职工提供的许多非货币性福利都没有纳入职工薪酬核算;新准则则将这些非货币性福利纳入职工薪酬,并规定了处理方法。
(三)强调辞退福利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处理
原准则没有规定辞退福利,企业一般在实际支付时计入当期费用。新准则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出发,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规定了辞退福利的概念及其会计处理。
八、收入核算的差异
(一)改变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收入确认时点和计量方法
新准则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在具有融资性质时,应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时间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二)明确了利息收入金额的计量方法
新准则明确规定,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原准则规定,按照使用时间和适用利率来确定。
九、政府补助核算的差异
(一)明确了政府补助的概念和分类
新准则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 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政府补助主要有以下特征:
1、无偿性
这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
2、直接取得的资产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资产,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内容,如税收优惠中直接减征、免征等。另外,增值税出口退税也不属于政府补助,原因是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实际工作中,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所以,在新准则下,应首先判断拨款属于政府补助还是政府的资本性投入,属于政府补助的,应当区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二)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规定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要求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处理,将政府补助全额计入收益(营业外收入、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计入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形成并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各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应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
十、所得税核算的差异
原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新准则统一了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计算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然后与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 12 债,同时考虑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根据情况分别计入应交税金、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商誉等科目。
十一、关联方披露核算的差异
(一)取消了有关个别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披露的豁免 原准则不要求在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新准则规定,企业个别财务报表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
(二)拓宽了关联方的外延
原准则规定,直接地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企业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属于关联方。
新准则规定,间接地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母公司的关键关联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也属于关联方。
(三)增加了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新准则规定了对有关最终控制方名称、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母公司名称、未结算项目的条款条件以及坏账准备等相关信息进行披露的规定。
原准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十二、外币折算核算的差异
(一)明确了记账本位币确定要求
原准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新准则只强调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为基础,并规定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 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改变了外币投入资本的折算方法
原制度规定,外部投入资本有合同约定汇率的,在收到外币资本投入时,按照合同约定汇率折算;没有合同约定汇率的,按照收到外币资本投入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新准则规定,所有外币交易的外币金额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入账时,均应按照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货币性项目及非货币性项目均如此,外币投入资本也不例外。
(三)增加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
原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所有非货币性资产均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含汇率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十三、财务报告核算的差异
(一)统一了财务报表的组成与内容
原准则规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新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但没有规范利润分配表的列报。
1、资产负债表
新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按照流动性列示,区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两类;原准则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等。
新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未单独列示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项目,也未明确说明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在报表中如何披露。从2007年第一季度几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看,有的将待摊费用放在其它应收款科目(如吉恩镍业),有的放在预付账款科目(如广船国际),有的放在其他流动资产科目(如东方锅炉)。原准则规定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可以看出,待摊费用不符合应收款项的定义。由于新准则没有定义待摊费用,但待摊费用作为一个重要科目并不能取消,又不符合流动资产的其他各项目的定义,所以作为其他流动资产披露比较合适。
对于预提费用,情况则不同,预提费用是可以确指将来要支付给某一客户、某一项目的款项,放在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核算是合适的。
2、利润表
原准则要求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新准则考虑到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日益多元化,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不易区分,因此简化了单列项目,直接列报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
新准则将原准则表外披露的每股收益指标,作为利润表内的披露项目。
3、现金流量表
原准则要求,现金流量表只需披露本期数;新准则要求填列“本期金额”、“上期金额”,另外根据新准则的其他规定,调整了现金披露项目。
4、强化了附注的披露内容与要求
原准则仅规定了附注应披露的内容,内容简单,不够系统;新准则强调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附注披露的基本要求、具体披露内容及顺序等进行了明确而系统的规定,体现了充分披露的原则。
(二)合并财务报表
新准则发布前,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处理规定主要是《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等,没有完整的、系统的规定。
1、调整了合并范围
原准则允许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按照破产程序已清理整顿的子公司等子公司不包含在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之内。
新准则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因素进行判断,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无论规模大小、经济业务是否特殊,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如已经宣告被清理整顿、破产的原子公司等,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改变了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列示
原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单列一类反映;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之前列示。
新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之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的组成部分项目之前列示,并在“净利润”之后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3、取消了“合并价差”
原准则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投资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进行抵消,如果有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
新准则取消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项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母公司在长期股权投资大于其在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4、资不抵债子公司超额亏损主要由母公司承担
原准则规定,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发生的亏损,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其未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分担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可以在合并 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同时,在合并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反映。
新准则规定,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有能力予以弥补的,少数股东权益也应承担相应份额的亏损
公司章程或协议没有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该超额亏损应由母公司承担,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列示,但该子公司以后期间实现的利润,在弥补了由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承担的属于少数股东的损失之前,应当全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第三篇:2007年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及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及比较(一)债务重组定义的变化
原准则的债务重组定义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它表明,不论哪种债务重组形式,只要是修改了原定债务条件的事项,包括修改债务的金额和偿还时间,均作为债务重组。所以旧准则中的债务重组既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实质条件。这样,排除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以及虽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如在债务人发生困难时,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库存商品抵偿到期债务,且不调整偿还金额和时间,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则不属于债务重组。
(二)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
原准则的债务重组方式有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和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五种方式。新准则中债务重组方式有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和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四种方式。将旧准则中“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合为“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这虽不属实质的变化,但新准则的表述更为简洁易懂。
(三)债务重组计量属性的变化
原准则中按账面价值入账,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在原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处理在计量属性上按账面价值入账,主要内容有:“以非现金资产/债务转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具有很多优点,它能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更能有效反映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尤其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有利于企业实物资本保全等。
(四)债务重组损益处理的变化
原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且债权人一方亦不能确认重组收益。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对债务人来说一般为营业外收入),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巨额利润,可能极大地提升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水平。
第四篇: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技能和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都比旧教材有更大的优势。为进一步用好新教材,现将新旧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大家在教学中准确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课程功能的“新”
初中地理新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初中各门课程中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不仅能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逐步形成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等,而且能让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全面发展等,并且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章节编排的“新”
除绪论外,原初中地理第一册教材共9章28节,需讲44个~45个课时,新教材共10章28节,其中有3节为选学内容,需讲44个~47个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虽然教材由9章增加为10章,但每一章的节数和课时数减少了,而且许多原为“理解”、“应用”的教学要求调整为“知道”。由此可见新教材的难度较老教材有所下降。下面将教学要求发生变化的内容简单列表如下:
初一年级
原教材内容及要求新教材的要求
1.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知道 2.记住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知道
3.理解地震和火山,并记住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知道 4.应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知道 5.记住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知道
6.理解温带季风气候及其成因知道特征
7.理解日本气候湿润、多台风;大部分工业原料需进口;经济发达知道 8.理解中南半岛山河相间、马来群岛多地震和火山知道 9.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知道其特征
10.理解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区知道 11.理解热带季风气候知道其特征 12.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工业知道
13.理解西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知道
14.记住北非蕴藏丰富的石油和磷矿资源知道
15.理解尼罗河与埃及经济的发展知道
16.理解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知道其特征 17.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知道其特征 18.理解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道 19.理解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知道经济发达 20.理解法国工农业都发达知道
21.理解法国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知道
22.理解北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知道其特征 23.理解美国发达的工农业知道
24.理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知道
25.理解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分布知道
26.理解拉丁美洲暖湿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知道特征
27.理解拉丁美洲民族经济的发展知道
28.理解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知道 29.理解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知道 30.理解北京时间记住
初二年级
知道原教材内容及要求新教材的要求
1.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知道
2.记住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山脉分布,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知道 3.理解各类地形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知道 4.理解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知道特点
5.理解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知道分布特点 6.理解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知道 7.记住四类干湿地区知道分布 8.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知道 9.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知道成因 10.理解气候复杂多样知道
11.记住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知道
12.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知道
13.记住十个大型煤矿、六个主要油田、七个主要铁矿、八个主要有色金属基地知道 14.记住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概况
15.理解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部门知道 16.记住主要工业基地知道特点 17.理解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知道 18.应用南北、东西铁路干线知道 19.记住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等知道 20.记住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知道
21.理解温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知道
22.理解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 2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道
24.理解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知道 25.理解红壤的改良知道
26.理解淮河的治理知道
27.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知道
28.记住青藏地区主要的公路线和铁路线知道
29.理解灌溉农业条件、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知道
30.理解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我国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知道
三、教学目标的“新”
教学目标除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德育等方面继续提出明确要求外,新教材又增加了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独立或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这样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按章节的顺序将实践活动内容排列如下:
初一年级的实践活动:
1.运用地图确定家庭到学校、再到车站的最短路线。2.在旅游区进行定向越野比赛。
3.绘制校园(或教室、住宅)简易平面图。
4.在野外或用图像观察典型的地形类型,描述当地地形和地势特征。
5.在教师指导下(或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防震演习和防震准备。6.调查家庭生活所消耗的能源和物品,说明其中哪些来自可再生资源,哪些来自非可再生资源,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并绘成图表与同学交流。
7.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收集信息作参考,写一篇有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小论文。8.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意义。
初二年级的实践活动:
1.收集国内(或本地区)近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的资料,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
2.调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建议。
3.清除校园(或本居民区、本村)的垃圾,调查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4.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水污染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5.对本社区(或本村)进行一次综合性地理考察,全面了解本社区(或本村)的环境、资源、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提出合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6.选择本地区一所工厂进行调查。
7.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绿化的情况,测定在不同地面状况(如水泥地、土地、林地、草地)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并分析气温不同的原因。
8.从自身做起,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计三项行动措施。
德育方面,由原来各章节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变为绪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四部分相对整合的德育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新地理课程还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就,教师要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有所了解;新教材还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总之,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等都进行了改革。它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师生面前,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参加教研工作,深刻挖掘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内涵,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熟悉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过程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学科史上下功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广采众家之长;认真学习新大纲,熟悉新教材,结合实际用好新教材,努力成为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第五篇: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差异分析
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差异分析
孙聪慧
管理学院 会计11-4班 0911448
1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1998年印发的《医院会计制度》已凸显一系列问题。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是推进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差异
引言:
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与2010年12月底、2011年1月初同步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制度,即:修订和印发了《医院会计制度》(财社[2010]306号)和《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财社[2010]26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印发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会协[2011]3号)。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1998年11月17日财政部、卫生部发布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社[1998]148号)同时废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自2011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
新制度的施行并不代表医院会计核算的从头开始,会计核算是会计主体的经济反映,其初始化设立的资产和负债是旧制度核算的延续,可视同一个会计期间的结束与新会计期间的开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会计处理的方式建立。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衔接的原则,医院新旧会计证制度衔接的基本思路应为:一是按照旧制度清查资产、负债和权益,确定旧制度下的资产与负债;二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新会计政策的规定,制定医院的具体会计政策,如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开办费的摊销等;三是按照新会计政策调整旧制度结束日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并建立调整档案,包括折旧的调整依据、报批手续等;四是按照新会计政策的核算规定,建立新旧科目的对应关系,作为资产、负债和权益的期初余额。
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差异分析
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相比,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新增了与国有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工资津补贴等有关财政改革的会计清算内容。
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惯例,合并了医疗和药品的收支核算,不再分摊管理费用,促使新制度下医院的医疗和药品收支更加匹配、成本核算体系不断健全,同时理清科研教学经费的核算问题。这些措施的推行,使得自制药品和材料的成本核算更加完善,科教收支的会计处理流程更为明确。
规定预算会计信息主要通过对预算会计科目的专门设置或采用备查簿的方式获取,使“核算收支、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更加明确,从而兼顾了预算管理。
重新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且折旧额分期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中,突出权责发生制,全面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同时,规定将基建会计费用纳入“大帐”,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使医疗成本的确定更为合理。
为了进一步完善报表体系,新制度中以“收入费用总代表”替代了旧制度中“收入支出总表”,另外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基建投资表,预算收支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相应的会计报表附注。
(一)适用范围有所改变
新会计制度是在旧会计制度相对较为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是“规范医院财务行为”而不是旧会计制度的“规范加强会计核算”;因此新会计制度的发展目标也由原来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变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目标更明确,要求更高。此外,新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也有所调整,旧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公立医院,而新会计制度调整了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国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门诊部、专科医院、中医院、综合医院及疗养所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但不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针对乡镇卫生院和城市卫生院服务中心(站)等医疗卫生机构,则采用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制度。同时,对于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可适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
(二)会计核算相应作出调整
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再是收付实现制。这是一个根本上的改变,因医院的特殊性,住院病人跨月结算的金额较大,按照权责发生制是适合行业实
际的,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惯例的。
新会计制度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实现了会计规范与其他财政政策规范的有机衔接,有利于各项财政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按照国库管理改革要求,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并要求“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按照或参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在“固定资产清理”和“无形资产”等科目说明中考虑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等。
取消固定资金和修购资金,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旧会计制度规定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从相关支出中提取修购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这一方面造成了资产价值虚增,另一方面造成资产购置支出重复列支。新会计制度取消了固定资金和修购资金,规定对医院除图书外的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反映资产因使用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进而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同时规定对固定资产折旧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于用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但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而是冲减待冲基金。这样有利于较好的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项目管理要求反映财政补助项目、科教项目的收支结余情况。江医院财政补助、科教项目以外的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计入各期医疗业务成本,有利于完善医疗成本的核算,真实反映医疗成本,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
(三)强化全面收支管理,将医院基建账目并入会计“大帐”
在旧的会计制度体系下,医院的基本建设项目在办理竣工决算前不在医院会计“大帐”中核算,与之相关的资产负债未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使得医院基建会计核算与医院总账会计核算脱节,造成医院会计信息很不完整,不利于加强医院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利于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新会计制度通过增设“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明细科目、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增设“项目支出”明细科目等,将基建会计与医院会计并轨整合,这将进一步增强医院资产负债及其他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四)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健全财务报告与分析
新的会计制度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附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以及一系列成本报表,改进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的项目及排列方式。在新制度下,现有的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创造性的解决了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金流量表的使用,增强了医院对现金的规划,大大提升了医院对其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
此外,各种成本报表的应用,使医院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都得以展示,公众可以从成本报表上了解医疗收费的合理性。同时,成本报表的结构也有所调整。为了方便财政部门和医院主管部门的监管,医院需要编制财政补助收支表。不同财务报表的增加,使医院会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尤其是与企业财务报表较高的相似度,从而大大提升了权责发生制的应用程度,也是医院财务发展走向完善的标志。
(五)医药分开,药品,药品收入核算发生变化
一直以来,由于财政补助不足,药品加成是国家给予医疗机构的一项补偿政策,“以药补医”、“以药养医”可以说是国家财政资金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在这一政策下,由于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非常高,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在原会计制度中对“药品收入”及与之相关的“药品支出”单设科目,单独核算。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以药养医”的意见越来越大,国家也在加速推进医、药分开改革。
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一个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一个科目,配合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这种核算方法避免了管理费用在药品支出与医疗支出之间的不合理分摊,解决了药品与医疗收支不配比的情况。
(六)明确了“医疗风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规定在“专用基金”科目下增设“医疗风险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医院按规定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计提医疗风险基金时,计入医疗业务成本并增加专用基金中医疗风险基金。按规定使用医疗风险基金时,冲减专用基金中的医疗风险基金。这为规范医疗过失或医疗差错给医院造成损失的风险,提供了准备基金。
(七)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财政部最新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第七十条中规定“医院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不仅是政府加强对公立医院管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建立医院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不仅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增强医院财务透明度和社会公信
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加强医疗机构审计监督,保障医疗机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合法、规范。
(八)增加了财政预算改革的相关内容
新制度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要求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及预算收入的增减因素,预测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新制度所规定的预算要求,实现了会计规范与其他财政政策规范的有机衔接,有利于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
结语
新医院会计制度使会计核算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对于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和提高医院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正确核算医院成本费用提供了良好的会计基础。这不仅推进和深化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提高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财会管理水平,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对促进医院科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 《医院财务制度》 财社[2010]306号
[2] 财政部;卫生部 《医院财务制度》 财社[1998]148号
[3] 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 财会[2010]27号
[4] 杨建玲《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区别》 [期刊论文]财经界
[5] 张岚《医院会计》 [期刊论文] 财经界 2011
[6] 王志勇《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相关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
年09期
[7] 张立《试论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四大变化及实施准备》[J];现代医院管理;2011年04期
[8] 周新燕;汤建凤《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探究》[J];财会通讯;2011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