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上的发言
在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上的发言 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高
枫
(2011年12月21日)同志们:
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近期国家有关教育工作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等一会儿,李康副主席将做重要讲话,全区教育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2011年3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备忘录,明确了分三步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骤,第一步是到2012年底16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其中10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第二步是到2015年底累计95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其中累计37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第三步是到2020年底全区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去年全国、全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促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下面,我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目前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讲几点具体意见。
第一,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指标。
义务教育巩固率是反映义务教育完成情况最重要的指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 1
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是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区义务教育巩固率的工作方案,下达了“十二五”期间我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市目标值,要求各地努力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指标任务。自治区教育部门组织实施了“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年”活动,指导各市县落实各项措施,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控制辍学率、提高巩固率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这项工作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明确各级政府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目标责任。按照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的主要责任在市、县政府,各市、县一定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
二要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的统计分析,今年全区大部分市县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指标,但也有一些市县没有完成这一指标。各市、县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科学制定和认真实施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的工作方案,为确保我区义务教育巩固率2012年88%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的“双线四包”(即县、乡镇、村一条线,教育局、学校、班级一条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县、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工作相关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好责任制,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包户,教育局领导包学校、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第二、认真抓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校安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工程项目的有效推进。2
为此,自治区启动了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综合改革,召开了高规格的启动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文件,举办了大规模的培训班,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专家团队,确定了南宁市、柳州市等2个市城区和武鸣县、鹿寨县、灵川县、龙胜县、岑溪市、灵山县、陆川县、德保县、大化县、忻城县、凭祥市、扶绥县等12个试点县。11月16日,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忻城县召开了全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试点工作推进会议。目前,全区110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完成了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编制。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
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教育布局调整规划。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近期分市进行对接,组织专家论证和修改完善,争取让各市县的规划更加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落实教育用地。自治区正在组织制定保障教育用地的政策。各市县在落实教育用地方面,一是保证现有教育用地不减少,对于已经规划的中小学教育用地,尽快协调落实;二是要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落实规划教育用地指标,留足留好教育用地;三是要根据教育发展用地需求,适当调整教育用地规模;四是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要优先安排教育用地转用及供地指标;五是在现有政府储备地中优先用于城乡中小学建设;六是对于旧城区,在成片改造过程中也要统筹安排教育用地,并及时组织建设。
三要扎实做好试点工作。各试点市县要努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认真完成试点任务,为全区做出示范,提供经验。自治区将于2012年11月左右,开始对所有试点县进行试点工作总结验收。
第三,组织实施好中小学建设项目。
抓好中小学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去年以来,我区统筹组织实施了中 3
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更新工程等专项工程项目,先后投入资金近60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500多万平方米,进一步消除了校舍安全隐患,改善了办学条件。但是,与国家新时期的要求相比,我区义务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下一阶段,要下功夫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各市县要按照校安工程三年规划和实施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2012年5月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同时完成档案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校舍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项目储备库。要根据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教育建设项目储备库,做到县县有规划、有项目库,校校有校园平面规划。
三要统筹实施教育建设项目。要按照“先有规划,后有项目,才有经费”的原则,统筹安排和实施中小学专项工程项目,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着力改善住宿和用餐条件。
第四,深入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
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水平,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区于2009年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年的 “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全区上下逐渐形成了“抓常规、比规范、提质量”的工作氛围,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校容校貌更加整洁,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得到了新的提升,有效推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巩固和深化“常规管理年”活动的成果,继续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抓好常规管理工作。
一要抓好学校规划管理。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各学校做好校园规划,完善校园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合理设置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区域,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风格。
二要抓好学校文化建设。各地各校要精心提炼具有独特凝聚力和可行性的办学核心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校园文化。要强化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校史文化、制度文化等,努力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办学个性、品位高雅、内涵独特的校园文化,着力打造精品校园。
三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注意针对义务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要以好的制度管理好学校。
第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去年以来,自治区启动了“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立项建设了4个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和9个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共招聘1万多名高校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和基础教育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共投入近1.1亿元培训了18.6万名中小学教师,有效提高了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国培计划”总结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从2012年起,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要启动实施“广西版”的免费师范生教育。采取“定向培养、学费代偿”的方式,为农村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
二要启动实施“区培计划”。构建国家、区、市、县四级联动培训网络,分层、分类、分科、分岗对在职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要积极稳妥推进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从政策制度层面保障和推进高素质教 5
师队伍建设。
四要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重点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一方面要继续扩大教师周转宿舍试点范围,加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另一方面要利用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动各地在县城或交通便利的中心乡镇所在地,通过教师安居小区、限价商品房等多种方式建设教师产权安居房,优惠供应农村教师购买,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
第六,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去年以来,自治区启动实施了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推广了玉林市玉州区开展“有效教学”改革试点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坚定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探索多种改革模式和路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一要积极支持学校教学改革。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像重视抓硬件建设那样抓教学改革,从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组织落实和经费投入等方面支持教学改革。
二要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各级教育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制度,各级学校要调整管理方式和评价标准,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胆探索。
三要注重推广教学改革经验。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力量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经验,通过先进和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第七,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去年以来,我区及时贯彻落实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10日召开了全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启动会,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自治区、市、县分三级编制和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自治区教育部门启动了“广西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年”活动,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年实施方案》、《广西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试行)》、《广西乡镇中心幼儿园保教设施配备目录(试行)》等配套文件,从规划、标准、投入、体制、机制、管理、督导等方面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启动实施了2011年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试点项目,国家发改委安排广西0.9亿元、自治区财政配套0.2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区10个项目县新建3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广西的学前教育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肯定,隆林县、陆川县分别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目前全区各地正在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加快园所建设。加快园所建设是实现学前教育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教育部、自治区政府要求,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印发《关于下达全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目标和任务的通知》,再一次明确各市、县(区)分年度的幼儿园建设任务。请各市县政府要把完成目标和任务作为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制定配套政策和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建设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各地各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思考幼儿园建设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建筑风格、建筑质量,精心设计,精心实施,争取出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幼儿园建设和单体建筑的经典之作。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我区各地专业幼师人数较少,这将成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短板”。因此,未来几年要将幼师培养与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把幼师列入教师招录计划,选拔一批优秀幼师毕业生充实到幼教一线。另一方面要抓好“教师三年培训计划”的落实,采取集中培训、7
选派外出、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力争通过3年时间对所有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一遍,使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要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要以县为单位,对本地幼儿园进行认真梳理,逐个审查。对于单位和个人办的幼儿园,能够达到办园标准的,颁发许可证,纳入日常管理;达不到标准经过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坚决取缔。同时,对今后新增的幼儿园,要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不具备条件一律不允许办园。二是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把好准入关,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逐步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公办园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民办园重点要按照规定重点保证幼儿教师质量,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师资队伍。三是切实加强幼儿园的内部管理。要把保障幼儿安全放在工作首位,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尤其是在幼儿接送环节上,要把工作做细、做实。要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好各项教学活动,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拔苗助长”和“小学化”倾向。
第八,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问题。
确保师生安全,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硬任务。我们要继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深入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尤其要抓好校车安全工作。
一要全面开展中小学幼儿园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和超员车辆上下学。
二要全面排查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隐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主动配合当地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全面排查校车安全隐患,坚决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不发生校车安全事故。
三要全面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各中小学幼儿园自购或租用的校车,必须依法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严禁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车辆上路,严禁无校车许可证、驾驶证、行驶证的车辆运送学生,严禁超载超速,严禁违规运营。要建立校车和驾驶人员管理档案及台帐,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四要结合实际开展校车试点。各市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购置校车、购买服务、发放交通补助代金卷等形式,开展校车试点,积极探索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不便和安全问题。
同志们,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我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上水平,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平顶山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
平顶山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
发表于:2011-08-21 查看:319 评论:0
8月12日,平顶山市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决定到2013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77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0所。
据了解,目前,该市经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的幼儿园有57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7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1%,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根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该市将在3年内新建幼儿园14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00所;改扩建幼儿园13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10所。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5%,75%的农村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
平顶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同时规定,原则上城镇每1万人、农村平原地区每3000人至6000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规模大的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独立办园,规模小的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在园幼儿较少的农村地区也可由当地小学(教学点)举办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农村原则上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至少建两所、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至少建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公办幼儿园。
今后,城镇小区要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民人口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同时,该市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以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的方式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建立幼儿园教师免费培训制度,市本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免费业务培训。
该市规定,各县(市、区)要制定资助政策,对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通过减免保教费等方式予以资助。
第三篇: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和中、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学生关爱工程,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努力缩小与其他学校间办学水平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公平,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要求。
二、工作目标
(一)、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推进以有效教学和课题研究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以生为本,以培养“八有”学生为目的,培养学生群体的优良学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焕发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5、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办特色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创新型、发展型师资队伍建设。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着眼发展,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
4、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的优秀教风,努力提升教师个体在教育细节上的品位,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三)、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改善条件,继续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营造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2、改建学校门面,亮化学校,提升学校门卫安全硬件设施。
3、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中餐及午睡硬件条件的建设。
4、“七室”建设达标,“三网”互联,“班班通”全覆盖,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水平。
(四)、学生关爱工程
1、建立领导机构,组建管理专班。形成长效机制。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3、开展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活动。结对子实施“一对一”帮扶。
4、开展“春雨助学”和资助贫困学生活动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一)注重实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齐开足课程。要求教师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得任意调课,严禁课时、课程挤占现象发生。各学科教师要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对教师的常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作业与批改作业,精心辅导、精心检测。加强过程管理,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有效课堂”是校本教研的重点,教务处将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力求多样化,学生为主体,课堂授课时间把握在20分钟左右,语言要充满智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宽容与善待每一位学生,凸显探究,走进生活,开发、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追求有效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对每课的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写课后记,认真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教学成果。
3、面向全体,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
(1)继续开展读好书、诵经典活动。“在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感觉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德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将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将此活动成为全校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规定动作形成制度化,以此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做好各个学科的学科竞赛和各项活动开展工作。以学科竞赛为手段,在竞赛中求提高、求发展。一要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和征文比赛,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二要积极做好校内、社会上各类竞赛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定工作,以此让学生展示才华,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我们还要高度重视艺体活动及竞赛工作,加强平时训练,力争成绩有更大突破。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
(二)关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每个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作为教导处中心工作来抓。
1、注重课堂实效。课堂上教师要能抓住重点、难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倡“堂堂清、天天清、单元清”,夯实基础。
2、要求老师建立班级博客,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倡导教师建立个性化博客,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家长、学生、同行进行广泛交流、沟通,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3、重视对后进生、留守学生的帮扶工作。对学困生要坚持“访要勤、情要真、心要诚”的原则,创新机制,鼓励教师付出爱心,坚持“爱”字当头,“帮”字入手,推行导师制,师生结对,帮教结合。所有教师要对自己学科中的学困生建立成长档案,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给学生做好辅导转化工作,因人而异制订辅优转差计方案,提出转变措施,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切实做好转化工作。
4、重视对教学质量监控。结合学期末的质量检查,各个年级从学期初就要做好计划,扎实做好平时教学工作,搞好知识落实,加强个别辅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以“春晖少年”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的平台。
1、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新《小学生守则》、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弟子规》学习实践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开展“文明之星”“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本学期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三大习惯养成教育,一是主动打招呼的习惯;二是主动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三是主动学习,搞好自学的习惯。做到学生自愿参加、家校联合教育,做到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总结评比,以此为基础,以一带十,全面开展逐步养成语言、行为、思维三大类的各种良好习惯,以此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2、继续积极实施“书香校园建设计划”,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继续开展“每周一诗”和“读书角”等读书活动。
3、以“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好形式多样,具有各年级特点的大课间活动。
4、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个性特长的课外活动。按照教育部要求,以班为单位,形成体育和艺术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特长。特别是艺术舞蹈的学习,以凸显我校办学特色。
5、组织各类竞赛。
(四)优化阵地建设,搭建一个高水准的德育平台。
1、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全体教师必须都要认识到,教书比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道德情感传达给学生。各科教师应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真正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
(1)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值周检查等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每一个队员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继续落实晨检、班队课的制度,利用班队会时间向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健康、行为常规等教育,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发挥阳光小站(心理咨询室)的职能作用,建立心理咨询网站,构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在学生中以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交往两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
(五)重视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宣传校园文明佳事,树立学习榜样,做到榜样育人。使“墙壁文化”不断完善和创新。加强校园橱窗的安排、校广播站的宣传、班级黑板报等文化阵地的监管力度,把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教育理念。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好文化栏,办好黑板报,形成班级特色,力争做到班班有特色,实现班级的净化、美化,班级文化的优化。
3、积极倡导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用普通话,讲文明用语。
4、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工作。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和师范作用,带头作好班级和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
5、教育学生爱护财产和花草树木,培养校园小主人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一)、搭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不断增压,夯实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希望所在,所以必须苦练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小课题研究,上好一次教学研讨课。学校将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各级各类学校的业务培训进修,并且从优秀的青年教师中推荐各级各类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我校骨干教师在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本学期将继续加大培养名师进程,让更多教师得到成长和发展,充分发挥名师效益,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形式主要为帮带结对,提供展示平台,扩大交流机会,不断反思和总结。
培养科研型的骨干教师。学校所有的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都要参加学校申报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从而培养他们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到其它学校学习他山之石,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学科引领作用。
(二)加强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1、加强年级组和教研组管理。教研活动重在平常开展,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做好校本培训,加强集体备课,要在课堂教学经常面临的问题上加强研究。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每次活动做到定主题、定主讲、定时间、定地点、内容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力求形成特色。
2、开展好学科教研活动。教务处认真组织,负责安排教师教育活动,并做好出勤登记记载,对每次教研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工作。调在开学前做好安排表,开学初下发到各教研组,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
3、健全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校长及教务处主任、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严禁不听课而随意抄袭听课笔记现象。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考核。
4、加强教科研,提高整体研究水平。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强化教研的实效性,构建校内专家指导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逐步推行每周半天集中教研,探索好的教研形式,丰富研究内容。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省内外校级交流,开展好教学联谊活动。请进名师来校讲座、授课。
加强课题研究,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加强检查、督促、指导,推动课题研究取得实际成果。
5、以“千日破关,强师活动”为载体,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完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发展的前提。理论学习主要是集中与自学相结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读书笔记、经常反思、不断提高。每学期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教学札记不少于六篇。平时充实教师博客内容,强师论坛每学期不低于20分。
(三)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正师德、清教风”活动为抓手,倡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进程,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3、完善《班级量化评价办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工作。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开展工作。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随机检查、指导和沟通,不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4、加强政教处与各处室、年级组的工作协调和配合,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德育教育工作,把课堂与相关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作用。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一)、学校形象工程建设。学校在建好校门的基础上,利用2011年暑假改建学校门面,亮化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味。在近三年的时间,修好学校教职工车棚;修好花圃,进一步搞好教室维修和课桌椅配置,逐步搞好学校的基础性建设。
(二)、进一步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学校逐步完善食堂的各种设施,做到硬件和管理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学生寝室的各种生活设施,保证在校午休的学生有一个舒心的休息环境,为师生服务好。
(三)、逐步推进教育技术装备达标,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加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完成学校实验室、科学探究建设,学校在近三年内建好学校实验器材,学校仪器保管室等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学校进一步建好图书室和阅览室,购置部分新书。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标准配备多媒体设备,学校实现“班班通”。在近三年时间更新微机室,新购45台微机。加强办公室和教室的设备建设,建成远程网、互联网、校园网“三网”融合的网络平台。
学生关爱工程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对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留守学生”的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的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以示祝贺,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给留守学生点歌。
(二)、实施爱心牵手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建立爱心牵手留守儿童制度。将留守学生分别与社会贤达、学校教师、学生结成爱心联系“手牵手”活动小组,形成了一种全社会、全体人员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局面。所有爱心人员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社会、老师、同学的关爱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三)、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四)、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
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优化环境、齐抓共管。
留守儿童以及残疾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特别是对整个社会的育人环境要求甚高。为此我们要向全社会多呼吁,与各方人士多交流,优化育人环境,通过开展“春雨助学”、“两免一补”、“希望工程”、“手拉手”、“一帮一”等活动,为留守学生、残疾学生办好事,办实事,为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开通留守小学生亲情热线电话,确保家长、学校、留守学生信息畅通。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均衡发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均衡发展”活动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抓好。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分阶段推进,务求实效。
2、健全保障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均衡发展”活动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以健全的机制强化落实,以严格的责任追究推动落实,以周密的措施抓紧落实,以规范的操作促进落实。
3、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好学校宣传专栏、网站等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均衡发展”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确保“均衡发展”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广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1〕64号),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全省学前教育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结构得到优化,普及程度和保教质量稳步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举办幼儿园11161所,幼儿园、学前班入园(班)幼儿总数277万人,比2005年增长65%;其中入园241万人,比2005年增加107万人,增长79.8%。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82.6%,比2005年提高15.9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24.1个百分点。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已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为93.4%,比2005年提高5.2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教职工人数23.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万人,正副园长1.5万人。教师、园长与幼儿比为1:18.2。
与此同时,我省学前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须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不配套;幼儿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保教质量不高;部分地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3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幼儿园学位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办园条件规范化、保教工作科学化,实现学前教育三年大变化。
(二)具体目标。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13年底,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6%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县(市、区)达93%以上,其他地区各县(市、区)达80%以上。
2.规范化幼儿园比例明显提高。到2013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60%以上,其余地区达50%以上;班额和师生比合理;各县(市、区)基本消除无证办园。
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到2013年底,全省80%以上的乡镇建成1所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珠江三角洲地区90%以上、其他地区60%以上的常住人口规模达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幼儿园。
4.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到2013年,70%以上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具备相应资格、学历达标率达97%以上,取得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5.保教质量和科学育儿水平明显提高。到2013年,全省建成1000所科学保教示范园。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普及”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加强幼儿园建设,切实增加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基本满足普及学前教育的需要。
1.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各地要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要对辖区内公办幼儿园重新登记造册,切实办好现有公办幼儿园。每年新建一批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力争到2013年,各县(区、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2013年年底前,将各级各类资产属于国有的公办幼儿园统一归口同级教育部门管理。各地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资产属于国有的乡镇(含街道,下同)中心幼儿园;不得将公办幼儿园出租,已出租的合约期满后要收回。完善公办幼儿园招生管理、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管理和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分配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办幼儿园,要参照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进行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教育资源,要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以市、县(市、区)财政投入为主,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2.加快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各地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按照“规模适度、安全方便”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变化,科学测算学位供求,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农村幼儿园,并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充实教具、学具、玩具。省制订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标准。每个乡镇要建设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小学附设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应逐步剥离,独立建制,并合理配置公办幼儿教师。2011-2013年,省支持欠发达地区每年建设250所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500所村级幼儿园。鼓励村集体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常住人口规模达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要独立举办幼儿园,小村可采取联合办园或作为乡镇中心园分园等形式举办幼儿园。鼓励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分园。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各地要根据当地幼儿入园需求和民办幼儿园状况,优化新建
民办幼儿园的规模和布局。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或返还收费、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教育发展的税收政策等方式,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资助、减免租金(含国有资产占有费、物业管理费,下同)和部分行政性事业收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积极扶持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国家规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并按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减免相关费用。民办幼儿园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执行,并免收排污费。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资助的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审、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4.规范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管理。城镇住宅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建成后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教育部门要及时主动做好接收和管理工作,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产属国有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要办成公办幼儿园。大力推进社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鼓励多元办学,确保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要。幼儿园布局、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实施幼儿园“规范促优”工程。
1.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各地要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和教研员。严格实行办园资格审核和公开制度。要优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推进保教工作科学化,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加强幼儿园教研科研工作,加强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学前教育教研网络。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加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创建一批科学保教工作示范园。鼓励家长和社区参与幼儿园监督管理,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科学制订幼儿园玩具教具、图书配备和幼儿膳食营养标准。严格规范幼儿园收费,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
2.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幼儿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幼儿园保安人员配备,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依法开展幼儿园消防验收。加强幼儿园园长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
3.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幼儿园开展全面排查,对无证幼儿园,要指导和督促其落实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整改后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依法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到2013年底,全省基本消除无证幼儿园。要规范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机构审批,严格界定其经营范围,对违反规定经营的,由审批部门会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4.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2011年起,各地要分期、分批对辖区内达不到规范化标准的公办、民办幼儿园进行改造,确保规范化幼儿园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起新建的幼儿园必须达到规范化办园标准。省有关部门要制订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到2013年,全省残疾儿童接受3年学前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省将每年定期公布各地规范化幼儿园比例。建立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激励机制,对推进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
(三)实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足额配备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工。省编制部门要会同省教育、财政等部门尽快出台我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各地编制部门要会同同级教育、财政等部门及时核定当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并按照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有关规定和核定的编制数,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民办幼儿园要根据办园规模,参照公办幼儿园岗位设置和教职工编制标准,足额配备各类人员。积极探索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师交流的有效办法。
2.规范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各地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有关规定,完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教职工实行持证上岗,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各地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园长和教师都必须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受聘的园长和教师要在当地教育部门备案。完善幼儿园各类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积极探索教职工退出机制。中小学富余教师需经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并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后,方可转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011年起,各地要把教职工持证上岗率作为幼儿园年审的重要内容。
3.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维护幼儿教师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财政等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幼儿园教师的各项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公办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等因素,制订当地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指导意见。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作为幼儿园年审的内容。各地要把各类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范围,对优秀的园长和幼儿教师,定期给予表彰和奖励。
4.大力拓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渠道。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和具有教育类招生资格的其他院校要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或专业方向,扩大学前教育招生和培养规模,优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布局结构和类别结构。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规范学前教育师范专业管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要求,推进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确保幼儿教师培养质量。办好广州、江门、湛江和汕头4所幼儿师范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资源,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模。逐步扩大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培养规模,到2013年,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年招生规模达1000人以上;2015年年底前,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建成1所招收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扩大高中起点学前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2011年起连续5年,全省每年扩招高中起点本、专科学前教育师范专业1000人以上。积极引进师范院校、本省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届男毕业生到公办、民办幼儿园任教。重视加强对幼儿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加大面向
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
5.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各地要制订幼儿教师三年培训计划,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确保到2013年,园长培训率达100%,副园长、幼儿园中层领导培训率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培训率达到60%以上。构建以省级培训基地为龙头,市县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网络。积极发挥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机构、园内教研组等机构在幼儿教师培训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政府、幼儿园、个人合理分担的幼儿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经省级以上教育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方可记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档案。各地要安排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中小学教师学历进修奖励办法,对幼儿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给予奖励或补助。
四、政策保障
(一)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11年起,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优先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完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探索建立覆盖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财政奖补机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或政策支持。积极探索贷款贴息、小额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2011年,省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
完善政府与社会、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机制。各地要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制订当地幼儿园收费标准,由幼儿园在核定标准内自主收费,全额用于幼儿园开支。各地要根据实际,研究制订公办幼儿园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按时足额划拨经费,确保幼儿园正常运作。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在加强生均教育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制订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配备。加大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投入,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省有关部门要制订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办法,规范学前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保证教学需要,确保专款专用。
(二)落实工作责任。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落实本行动计划,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公安、民政、卫生、安监、食品药品监督、质检、工商、物价、妇联、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推
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省级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发挥专家决策、咨询和指导作用。
(三)完善执法监督与考核奖惩机制。
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地方主要领导教育工作考核以及教育强县、强镇和县域教育现代化督导验收指标体系,健全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定期检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办园行为、保教质量、办园条件、幼儿教师待遇、幼儿园收费、整治无证办园等工作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制订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幼儿园卫生、安全监督体系和应急防范制度及预案。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和示范镇创建试点工作。省每年对各地贯彻落实国发〔2010〕41号文和粤府〔2011〕64号文精神以及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布各地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和财政经费投入情况,对学前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市、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27日 实施日期:2011年05月27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在着较大差别,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其次,人为因素造成的。县城学校在缺教师的情况下,采用招考教师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大部分优秀教师通过考调的方式进入县城学校任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低于县城教师素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差距。再次,与受教育者的选择有关,家长与学生有权力去选择学校,这样,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选择县城学校就读,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只能在农村学校就读。另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适龄儿童数量多,各所学校的学生很多。近几年来,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所改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职责。适龄儿童和急剧减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为学生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抢生源。这样,学校的强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实力强的学校学生较多,反之学生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良心工程。对个人来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能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提高认识,推进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得特别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识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将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搞好以下两点:一要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校点,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的“支教”和“轮岗”制度初见成效,逐渐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最后,建立机制,确保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形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他地方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
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道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