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共5篇)

时间:2019-05-12 14:2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

第一篇: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

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

每一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偏远的贫困县城、农牧乡村,都有成千上万的当地百姓与中国石油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36岁的尼勒克县人金恩斯努尔从小在四季转场的牧区哈语民族学校长大,面对一双儿女,他选择了不同于父辈的教育方式。

“11岁的大女儿正在上小学六年级,她已经在筹备考疆内初中班,为将来升入好的内地大学做准备!”金恩斯努尔说,孩子们只有在现代化学校接受教育培养,长大后才能有更多发展机会。

当然,作为金恩斯努尔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母语哈语自然不能丢,他和妻子会在家里教授孩子们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

“好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养成的。”与许多少数民族家庭一样,金恩斯努尔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幼儿教育,他明显地感觉到小儿子阿克尼提的进步。这个浓眉大眼的6岁哈萨克族男孩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弟子规》,懂得回家先洗手,有时还会用在学校学的知识“教育”父母。

变化源自基础设施完备的新幼儿园。

扶贫先扶智,扶智扶教育

作为智力帮扶的一项举措,2010年7月,由中国石油投入330万元援建的尼勒克县双语幼儿园竣工,这是全县第一所综合性、现代化的公立幼儿园,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解决了县城周边群众幼儿的入园难题,还大力提高了幼儿学前教育水平。

老幼儿园可跟这幢三层的“童话王国”没法比,对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孩童来说,那里没有舞蹈室,仅有的一架旧钢琴要为180名小朋友服务,老师们没有单独的办公室……

新幼儿园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得周全,为提高教学质量,中国石油还专门捐赠了四架崭新的钢琴。如今,幼儿教师蔡雯每天都可以现场弹奏清脆的乐曲,和孩子们一起做律动操,连收拾玩具、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有专门的乐曲演奏呢!

据悉,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定点帮扶新疆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吉木乃县等6县,选派干部120人次到各地挂职,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1.65亿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赵国民对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赞赏有加。他说,中国石油的定点扶贫工作直接推动了贫困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新疆贫困县的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石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外部注入与内部培植并重的观念,既注意进行必要的救济,帮助贫困群众解暂时之困,更注重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赵国民说。

中国石油人想的长远,认为教育扶贫是“挖穷根”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孩子们总是倾注最多的热情。

只要联想起寒冷的冬季教室里总也烧不热的煤炉,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吾楞牧业寄宿学校小学生阿依哈那提就禁不住地抖一下肩,感叹一句:“太冷了!”

为了取暖,她和同学们没少出力,每天至少要掏三次炉灰,最难熬的是周一,经过两天休息日,要把冰冷的炉子点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班里常常飞满了煤灰,即便如此遭罪,远离炉子的同学也丝毫感觉不到热气。

萨尔吾楞牧业寄宿学校是2003年由中石油出资援建的,这所“石油希望小学”使数百名师生告别低矮昏暗的危房,得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新校舍建成后,中国石油又为学校配备了24台电脑、两台多功能复印机,55套学生桌椅及办公桌等设备,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设备缩短了偏远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2011年,中国石油又捐资50万元为学校建了一个锅炉房,暖气使教室里暖融融的,阿依哈那提和同学们再也不必为在冰冷的教室里上课发愁了。

副校长加尔肯别克说,从2003年至今,已有81名学生考入了疆内初中班,使偏远地区牧民的孩子圆了到城市求学的梦。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格斯台乡石油希望学校、青河县萨尔托海中国希望小学、尼勒克县木斯乡艾力木哈孜石油小学……据悉,多年来,中国石油共为贫困县修建、扩建了18所石油希望学校,为贫困地区万千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扶贫要扶志,治贫先治愚

近年来,中国石油依托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新疆培训中心,大力开展新疆定点扶贫地区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中国石油扶贫办主任陈根文说,帮助贫困地区县乡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是精神扶智的根本,也正是贫困县干部对新信息新知识新思维方式的需求,催生了中国石油为贫困县干部办培训班的制度。

“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更加注重实用性,砌筑、电焊、烹饪、汽车驾驶维修等专业学成毕业,即可取得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真正的„造血‟项目,让家庭尽快脱贫解困!”陈根文说。

以尼勒克县农民巴吾东·沙吾墩为例,2010年他在新疆培训中心接受电焊初级工培训课程后,回到苏布台乡就派上了用场。

在农牧区,“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等民生建设工程正在新疆广大贫困乡村大力推进,巴吾东·沙吾墩花1500元购买了一套电焊机和切割机,他已经不愁找不到活儿,光焊接新居的屋顶彩钢板,就能每天赚300元。他说,“明年如果有电焊中级工培训,我还报名!”

第二篇:扶贫先扶智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一个体会是,“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

第三篇: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

【篇一】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然而,脱贫攻坚工作在一些地方呈现政府“一头热”的现象,部分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受帮扶资助,至今却仍未摆脱贫困,甚至越扶贫就越想保贫,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些贫困对象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原因还是贫困对象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内生动力,最终导致的脱贫政策收效甚微。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注重改变“贫困意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使“输血”和“造血”共同驱动,才能实现长久地脱贫致富。下面,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浅谈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几点思考:

一、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首先就要找到“贫根”,从根源上发力方能解决问题。当前贫困对象志短、智短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因病、因残致贫,对自身发展失去信心。一些贫困人口,身患慢性疾病、精神障碍等,劳动力不完全,但又不积极治疗,自暴自弃,哪怕可以从事一些轻劳动也不愿尝试。一些身体有残疾,自卑心理较重,羞于接触社会,更不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为逃避社会甚至装聋作哑。

二是“等、靠、要”,安于现状好吃懒做。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人口不占少数,有些年轻力壮、劳动力完全的贫困人口,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财物,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让他在村里从事清洁打扫工作或跟村里的施工队做点零工获得一些补助,他要么三天两头找不到人,要么说身体不舒服躺在家中不起床,还有一些以找不着媳妇等原因为由,长期精神萎靡不振,整日无所事事。

三是愚昧无知,缺乏安身立命的技能。一些贫困户不务正业,在外打工从事传销等违法活动;

一些找不着媳妇,砸锅卖铁凑钱通过不法途径购买“越南媳妇”、“柬埔寨媳妇”,结果被骗的人财两空,一蹶不振;

一些无一技之长,只能做点零工散工,收入不稳定;

还有一些虽然自身创业,但只顾及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导致亏本损失等。

举这些例子,并非为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困难寻找理由,而是客观阐述一些真实存在的情况,虽然不是主流,但也不是个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这些现象着手,寻求解决办法,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有关对策及建议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志扶智,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注重帮助贫困人口重建致富信心。提高贫困人口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一些因病、因残劳动力匮乏而失去改变生活信心贫困人口,建议在贯彻健康扶贫一系列政策的同时,把心理健康治疗加入健康扶贫工程。操作上可组织帮扶干部进行思想辅导,有条件的还可聘请或招募志愿的专业心理健康治疗队伍进行辅导,重点引导消极生活、自暴自弃、自闭自卑和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贫困对象敞开心扉,积极面对生活,重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二)突出保障扶贫制度设计的针对性。现行保障扶贫制度下,确实存在“养懒汉”的情况,客观上讲,这既有贫困人口个人原因,也有我们扶贫制度设计的问题。一些贫困人口享受着五保、低保,觉得做事辛苦挣钱慢,不如不做事躺在家里吃低保,反正政府不会饿死人。建议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改变贫困人口这种思维,为这类“懒汉”设置一些享受政策的前置条件。比如由镇、村级进行甄别认定有劳动能力但没有从事劳动的贫困对象,需凭参加就业培训、务工凭据享受有关政策补助,享受产业分红等。

(三)增强产业扶贫中贫困人口参与度。产业扶贫无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支柱作用,一些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也响应政府号召,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当中,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参与以及金融信贷扶贫业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然而事实上,贫困户更愿意通过土地入股、金融信贷扶贫业务坐在家里等分红,对于企业组织的劳务参与获取报酬的兴趣不高,认为拿了分红的“大头”,参加劳务的那点钱不要也罢,吝啬于反哺企业。建议从培养贫困对象感恩意识着手,鼓励贫困对象积极参与产业扶贫,而不是瓜熟分瓜、枣熟分枣。同时,适当提高贫困人口从事劳务的薪酬标准,使贫困对象更愿意出人出力。

(四)丰富就业扶贫的实践指导。一些有想法、有意愿进行创业的贫困对象,往往因经验不足,市场不熟,目光不远等限制导致创业失败蒙受损失,这种情况对帮扶干部来说是十分痛心的。对于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对象,帮扶措施不单单停留在提供培训,帮助筹集资金的层面上,更要帮助贫困对象规避风险,实现稳定的收益。可以尝试组织贫困对象去已实现盈利的同行业开展学习锻炼、跟班劳动,组织有能力的志愿团体为创业的贫困对象提供市场咨询、市场分析。同时,就业培训要切实提高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避免贫困对象“养鸡不生蛋,种树不挂果”的情况。

(五)将综治工作贯穿于扶贫工作。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条件落后,法制观念淡薄,遭受不法侵害导致心理或财产受创的情况时有发生,贫困对象一旦受到不法侵害,必然是雪上加霜。特别典型的就有贫困对象外出打工被骗从事传销、卖淫,买“越南媳妇”传宗接代等违法行为。建议全面加强贫困地区的综治工作,强化贫困对象的法制观念,提高贫困对象防骗能力,在日常的帮扶过程中注重宣讲法律知识,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致富有道,人穷志坚。特别是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强化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加强对帮扶干部的业务指导。帮扶干部群体是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最终执行者,脱贫攻坚工作能否取得胜利关键还是看帮扶干部。目前,一些帮扶干部的帮扶形式流于“填个表、走个访、送个钱、照个相”,没有真正落实“一户一策、因村施策”,对本地各项扶贫政策不能滚瓜烂熟、宣讲到位。建议开展常态化的帮扶培训和逐人过关的脱贫攻坚政策考试,提高帮扶干部政策熟悉程度,确保“十大扶贫工程”能有效落实。同时,更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帮扶,从自信心、品德、发展方向、法制观念等多方面由内向外地深入帮扶,才能真正“扶支扶智”,斩断“贫根”。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探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要正确认识面临的短板问题,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早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经过了几代人的砥砺奋斗,我们终于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仍需努力。深度贫困地区的短板仍然存在,全面脱贫攻坚,我们仍在路上。

如今,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已经只剩不到两年的时间,也是需要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义务、有责任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同时,我们也要要勇于破题、善于解题,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就基层脱贫攻坚而言,在工作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在脱贫攻坚路上对农村、对困难群众的真切关怀,并心存感恩,就是扶贫成效的最好体现。这种成效不是只修修路、完善补贴就能得到的。环视国家扶贫现状,其实每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都会得到相当补贴,但是有的贫可以“扶”起来,有的“贫”却只等国家接济,给国家脱贫任务的实现造成困扰。所谓扶贫先扶智,在对贫困地区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扶志气也同样重要。因为贫困地区的条件限制,不免会有落后的思想存在。在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及时随群众的错误思想进行修正,举行多种宣讲活动,为群众解读国家政策,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贫困。

当然,我们的帮扶工作实在正确的解读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总说“精准扶贫”,可何谓精准?在扶贫过程中,我们也会听到群众的抱怨:有人享受了不该享受的扶贫政策。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早日打赢我们的脱贫攻坚战还需要我们政府锻炼“火眼金睛”,要分清真贫与争贫对象,识别长期贫困与短期贫困、自然贫困与自身贫困,在甄别贫困对象和贫困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进行不同方式的扶贫。瞄准对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了解到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在扶贫过程中才能最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早日脱贫。

脱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贫困地区的长足发展,一定要摆脱“养贫”的阴影。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要有它自己的内生动力,有自己的精神支撑。故曰:小康先扶贫,扶贫先扶智。在这个攻城拔寨的特殊时期,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明白如此道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出力。

【篇三】

在基层工作,偶尔有百姓来乡政府申请各种资助和补贴,作为政府,群众有了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忙解决无可厚非,但是往往有一些人身体健康,生活上也算过得去,却也总是想着伸手要,这样的思想和风气如若不加以整治,何谈真正脱贫。

我们常说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物质上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贫困,很多人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他们或许受困于一时的窘迫,但却有一颗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心,会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努力打拼,踏实苦干,这样的人有责任懂感恩,即使贫困却受人尊重,他们的明天也只会越来越好。而反观有些人思想观念上极其落后,总是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以贫困户为荣,这样无论如何帮扶,都只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如今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真脱贫,除了一系列的扶贫举措之外,思想上的宣传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对于群众,干部要做好思想上的教育引导,让群众对家庭有责任之心,对社会有感恩之心;

对于孩子,学校要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用孩子去影响父母,以家庭带动家庭。只有这样彻底拔出群众思想上的穷根,才能更好的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氛围,才能从长远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篇四】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地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我脱贫能力意义重大。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征,只有深入认识和把握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文化扶贫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文化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内在灵魂。而认识并牢牢把握好贫困地区文化的发展,更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文化扶贫路上需要遵循的信条。

有人云:“贫困地区缺少文化,贫困人群没有文化信仰”,其实,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生态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那些深山中的青少年们渴望受到知识的熏陶,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因此加强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让外部文化“走进来”,内部文化“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如何助力“文化扶贫”值得深思。想要真正发展贫困地区文化,需要实地探索,了解其文化背景,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等因素,制定文化发展计划。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尤其在教育方面多下功夫,许多贫困地区,由于区域位置、教育环境等因素,使得师资力量匮乏,难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因此,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城市教师支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的去缩小城乡教学差距迫在眉睫。

贫困地区文化发展,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扶贫,定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清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的规律,让更多的贫困人群享受文化成果。打破“文化孤岛”,就要助力“文化扶贫”。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容易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缺乏知识、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贫困人口脱贫,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路线方针,是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系、心之所惦。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已处于决胜阶段。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扶贫工作是我党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所以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如果没有全国动员、全面参与,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是难以取得胜利的。针对之前扶贫过程出现的贫困户“等、靠、要”现象,以及“有体力、无能力”的现实,提出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这就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工具和行动指南。

“志智双扶”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措施,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篇六】

近年来,全体干部们在脱贫工作上殚精竭虑、日夜兼程,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在扶志扶智建设中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部分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打起精神、再整旗鼓,结合新民风建设和扶志普智教育,充分调动群众自身“志”“智”内因,由“输血”式扶贫向内部“造血”式脱贫转变,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乃至“我能富”的新突破。要实现这种突破,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夯实工作责任。我们必须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正视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助推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高度上来,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从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和深入宣传发动三个方面来入手,更加自觉自信地把扶志扶智和新民风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打造扶志工程,振奋脱贫信心。“有志者,事竟成!”我们要切实做到将扶贫和扶志有机结合,既要让干部送温暖、送政策,更要去送志气、送信心,要鼓励贫困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树立脱贫目标,让他们重拾向美好生活奋斗的信心,通过政府引导加自身改变,让“安贫可耻,脱贫光荣”、“人人争当脱贫先锋”的文明标语铭刻在每名群众的心田。

三要开展扶智教育,巩固脱贫成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发挥远教促脱贫的阵地作用,鼓励各村借用远教扶贫丰富资源,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学得一技之长,真正发挥培训功效,打破思想桎梏,让群众找到最切合自身的长远脱贫致富之路。

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我们要切实做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激励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实现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

第四篇: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获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有的读书看报、填表算账都困难,脱贫能力普遍欠缺。此类问题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志智双扶”首先要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

“志智双扶”核心是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著名论断。人们常把“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归结成一个“懒”字,这在现实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这类贫困户帮扶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志智双扶”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贫穷和愚昧往往具有共生关系,尤其是现阶段的大多数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在于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因此,要舍得投入资金,积极为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舞斗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因为给钱给物,能解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志智双扶”关键一招的作用。

“志智双扶”必须精准细致、久久为功

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必须像描工笔画般精准细致、久久为功才能收到实效。

一是与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志智双扶”中,广大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驻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既要把中央和地方的扶贫政策、扶贫物资送到家中,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两无忧、三保障”,心贴心地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

二是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扶“钱”不如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教育扶贫,统筹中央、地方财力向教育脱贫任务较重的地区和定点村倾斜,打好教育脱贫歼灭战。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决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全面免费敞开,让他们“只要一技在手,全家脱贫有望”。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培训不能大水漫灌、大而化之,一定要因人而异、按需配菜,在开展培训前首先要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要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比如海南创新“电视 夜校 热线”扶贫模式,贫困户参学率达90%以上,既畅通贫困户了解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渠道,又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种养技术。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引进来”现身说法,也要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开阔眼界;既要授人以鱼,有的放矢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

四是紧贴群众口味改进宣传方式。要大力塑造和宣传“第一书记”、功勋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产业扶贫等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基层扶贫干部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还可以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一些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比如海南组建10支“脱贫攻坚文艺轻骑队”深入重点贫困村,用琼剧、山歌、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志智双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我们要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作者为海南省委常委、秘书长)SourcePh'>

第五篇:扶贫先扶智 文化需先行

扶贫先扶智

文化需先行

——马尔康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战,攻坚之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号召全党全社会掀起了一场脱贫攻坚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号召,马尔康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率先作为,有所作为,为全市在阿坝州率先脱贫摘帽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并取得显著成效。着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着力推进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助力贫困村思想观念转变和文化素质提高;着力推进宣传阵地建设,培育文化扶贫新载体。

一、基本情况

马尔康市地处川西北高原,全市下辖10乡4镇105个行政村,地域面积6636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目前全市有2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700余人,2016年有11个村退出贫困,2017年力争实现全市脱贫摘帽任务。

二、文化扶贫典型事例

常言道:“扶贫先扶智,文化需先行。”在整个脱贫攻坚战中,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老百姓物质上的暂时满足,而是要解决老百姓思想根源问题。长期以来,受地域因素、教育条件、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影响,马尔康市农牧民群众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如何转变陈旧观念,解放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为此,马尔康市文体广电局发挥文化主管部门职能作用,率先实施文化扶贫攻坚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着力实施精神塑造工程,增添文化扶贫新引擎。文化扶贫,首先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技能的提高,把文化、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使文化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马尔康市文体广电局立足实际,切实整合现有地文化活动室、党员教育、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村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科学普及等资源,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我市注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着力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开展文化体育欢乐乡村行活动15场次,投入活动经费30万元,组织指导地方群众文化活动80余场次,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文艺展演等3场次,同时,利用元旦、春节等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集中力量完善现有的文化阵地,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着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培育文化扶贫新载体。近年来,我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条件,为基层提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平台。自2015年以来,我市逐年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不少于300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并按照脱贫攻坚文化室建设“六有”标准,逐村进行排查清理和配置。到目前为止,马尔康市10乡4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14个,每个乡按照16万元标准建设,同时还打造了党坝乡、松岗镇、卓克基镇3个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105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配置了书籍、音响设备、广播电视器材,电子阅报栏、宣传栏等,完成了全市61座寺庙书屋建设任务,配置了基本的阅览设备设施,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打造嘉绒文化走廊和功能室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市、乡、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着力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缺乏专人管理基层文化设施的情况下,采取聘用“文化管家”,充分发挥其职能职责,管理好文化院坝、村广播室及农家书屋。既解决了村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经济收入问题,可谓一举两得;组织成立村文艺小分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供了保障。其中,党坝乡尕兰村成立藏戏团队,于2017年参加阿坝州民族民间文化(非遗)汇演并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州文广新局指定尕兰藏戏团参加阿坝州藏羌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活动。2017年10月马尔康市举办第六届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本次比赛全州共19支参赛队伍,我市由卓克基镇、草登乡、党坝乡、沙尔宗乡组织四支队伍参赛,其中草登乡荣获第一名。

三、文化扶贫成功经验

文化扶贫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期不懈努力,从根源上解决群众思想意识问题,提高文化素养,转变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牢固把我脱贫攻坚主动权。因此,文化扶贫的成功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努力建设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满足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影、参加文体活动等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确保设备运行良好、资产管理规范、广播安全可控。

下载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点扶贫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合集

    定点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定点扶贫工作自查报告一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 20**年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的通知》(川教工委函〔2018〕1 号)要求,学院积极、......

    定点扶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定点扶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01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民委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为指导,结合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

    省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省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自2016年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定点扶贫牵头单位省民委的具体指导下,集团公司根据上级要求,以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经济为抓手,以争取在上级要求......

    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 2014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

    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

    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 ——来自苍溪精准扶贫一线的报告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与技能的贫乏,信心与斗志的缺乏。给钱送物、修路搭桥,基建式扶......

    扶贫与扶智辩论词

    题目:扶贫与扶智(扶志)哪个更重要正方:扶贫比扶智(扶志)更重要反方:扶智(扶志)比扶贫更重要(一)陈词阶段正方:一辩进行立论陈词(4分钟)谢谢主持人,各位同学们,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是扶贫......

    习近平精准扶贫: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小编整理]

    习近平精准扶贫: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也一直是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情。他曾说“他们(困难群众)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

    教育扶贫工作纪实[5篇材料]

    【篇一】xx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7年,xx县教育科技局根据“教育扶持脱贫一批”的目标要求,以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指导,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