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资料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科研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否具备“问题能力”和“问题意识”,就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重点和关键。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的到来,把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平时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而忽视了对教师自身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形成的研究。而教师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恰恰是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问题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高与低。如果教师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则有利于促进教师发现和捕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如果教师的问题意识较弱,不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只是停留在教书的层面,不能将教学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将教学与深入研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相结合,则不利于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反之也不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我校提出“培养青年教师问题意识,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迅速提高青年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规范和优化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支全面素质型青年教师队伍。
3、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全体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研究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以“培养青年教师问题意识,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为总研究课题。针对年级和学科特点确立科研小组及个人研究重点。
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四点:
1、培养青年教师对教材的问题意识。
2、培养青年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问题意识。
3、培养青年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青年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问题意识。
研究方法:
以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地先进经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配以经验总结、调查法、文献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研究任务。
四、课题提出后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
(一)课题提出后工作情况
第一阶段: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准备阶段。
1、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明确目的,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查找国内外研究现状经验资料。
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方案。
2、组织各组组长及成员研究分析教师和学生现状,提出本组及个人研究重点,确立子课题。青年教师以问题为单位组成4-5个小课题组,针对子课题进行问题式研究。
3、汇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体会。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4、学校根据以上情况撰写研究报告,举行开题仪式。
(二)今后工作思路
第二阶段:
2009年2月---2009年6月,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意识”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进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题材,重视与同行和专家的伙伴关系,重视研究过程对教师观念和行为所带来的变化与改进,不断修正。
第三阶段 : 2009年6月---2008年7月,总结汇报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结题形式,组织青年教师撰写个人课题总结论文,收集整理案例、课例、反思,形成《论文集》、《课例与反思集》等。课题领导小组撰写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总结。
五、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课题实施组织管理。
2、时间保障:学校保证实验所需时间。
3、场所保障: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研讨场地在教研组和会议室。
4、经费保障:学校保证实验所需全部经费,包括外出学习和资料费等。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也不例外。要搞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教师对科研的误区:
有的教师并不否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认为它是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当然,作为教育科研人员,责无旁贷,要搞教育科研。但是作为教师也必须搞教育科研,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掌握教育规律,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搞好教育工作。
有些教师认为,教育不就是那么回事,我天天在搞,还能不知道。教师天天搞教育是事实,但是不是真的了解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就难说了。我们现在许多教师做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因此,不是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是在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不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因此,事与愿违,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制造了许多教育的悲剧。
2、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需要看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而产生,为社会和人的发展而服务,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即将步入一直市为主导的社会,这将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的社会。
(2)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特征。这个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明显缩短,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科技的进步促使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快,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不断学习,否则就将面临事业或功能性失业的危机;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原来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人的学习需要,只有终身教育才能既在相当程度上满足日益增多的教育对象的需求,终身教育已逐步成为世界主流的教育思潮,水世界教育乃至整个人类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还有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全民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普及化、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信息化等观念的提出使教育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的外延大大扩展了,从封闭的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到开放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从“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播知识的工作”,到“教育是能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教育的目的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从“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培养完人,到力构筑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功能大大增强了,教育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联系越来越密切,与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关系越来越明显,教育要促进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前途命运。
3、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学校办学方向正确与否、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出的学生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新时期教育特点的一种表现。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就能懂得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就能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更自己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出努力;就能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更好地当好教改骨干,为深化教育改革作出贡献;就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转变教师的角色,是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从教书匠转向”学者型“。
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最大作用,是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实践证明,提高教师素质,但靠读书不行,光靠实践也不行。只有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切实提高。
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要搞科研,就要学习理论,掌握思想武器,提高理论水平;就要查阅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就要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教师通过学术交流,可广叫朋友,掌握大量信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的比较中,认真思考,摄取有价值的思想。教育科研活动是理论和实践向结合的过程,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开展科研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学习自觉性、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思考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和教育行为水平,是教师从知识型向创造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不转变,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实践更科学、更自觉、更系统都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最高层次的应该是教育含从新他科研的创造能力。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对于他们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指导他们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二、教师能不能搞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有很多条件,包括正确的理论指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先进的研究手段,而最最重要的教育实践。任何思想理论都来源于实践,都能在实践中找到它的原型。小平同志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样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广大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他们最了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知道需要研究什么,可以为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广大教师只要肯于学习,肯于思考,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能逐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他们原来都是普通的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由于他们重视教育研究,因此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孔子约30岁开始办学校当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过各阶级、阶层,各种年龄,阅历,思想性格的学生,”三千弟子“、”七十贤士“。他整理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发展成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孔子对我国和世界的教育及思想界对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与孔子同期的老子、墨子,以后的孟子、荀子,汉代的董仲舒,魏晋南北朝的嵇康、颜之推,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朱熹与我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近代史上我国教育家蔡元培从事高等教育,陶行知从事基础教育,还有很多教育家、思想家也都是毕生或长期从事教育,最后成了伟大教育家。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在7年制学校毕业后,到一所师范学习,两年后回家乡母校--帕夫雷什中学任教。1939年取得中学教师合格证书,教9-10年级的语文课,后又任教导主任,1948年任校长,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59年被选为俄罗斯联邦教课院通讯院士,1959年被苏联政府授予功勋教师称号。一生发表40多部专著,600多篇科学论文,大部分是在中学边工作边研究写的。他的著作,现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成为全世界的教育理论财富。
苏联的巴班斯基也是一位在教育战线辛勤工作、潜心研究而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在师范学院工作过20多年,当过教师、团委书记、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最后才成为教育科学博士。他边实践边研究,成为创立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家。
我国当代的顾明远、刘佛年、潘懋元、吕型伟、斯霞、霍懋征、魏书生、顾泠沅、李吉林、马芯兰等都当过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边教学边研究而成为教育家的。因此,教师只要肯学习、肯钻研,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善于进行理性思考,是能做好科研工作的。当然,搞教育科研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逐步做好,取得成就。
三、教师如何搞科研?
吕型伟同志有句名言: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求真,求善,求美。所谓求真,就是要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的本质,发现和掌握教育的规律。所谓求善,就是通过科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所谓往往美,就是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艺术,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搞科研,目的也在与求真,求善,求美。其中求善是第一位的,就是通过科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要抓好四个环节,即选题、研究、交流和推广应用,在准、深、活、实上下功夫。
(一)研究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价值大小、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课题选得好,就能发挥正确的学术导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研究成果就能有效地为教育决策、教育实践和学科建设服务。因此,选准课题是搞好学术研究的首要环节。
问题的提出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叫绝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一个问题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真正的进步。“巴尔扎可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科学发展的足迹就是一连串的问号、句号。善于从科学发展所呈现的种种矛盾里揭示和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既是科学家成功的起点,也是整个科研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环节。能否高屋建瓴地提出研究课题,往往反映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学术水平。
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的力量有限,只能选择最迫切、最有普遍意义、最有价值的课题来研究。这就要善于根据教育实践和发展教育科学的客观最要以及自身的条件来筛选课题。
(二)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广泛:
1.从班主任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课题。例如,如何改进教师对学生批评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
2.从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课题。例如,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3.从合作课题中确定个人承担的子课题。例如,某中学生物教研组确立科研课题: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然后列出许多子课题,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探索,如何在开展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绪论课怎样让学生活动起来,如何通过优化生物课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怎样对初中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怎样将小组合作的策略应用于生物届学中,以上子课题分别由教研室教师承担。
4.从成功经验中找出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从马芯兰、魏书生、顾冷沅等的经验中,联系本校实际,选择课题,进行应用,探索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育科研是教育的先导。一切教育行为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教育科研,教育决策和管理需要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需要教育科研,实施素质教育更需要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目标。怎样才能搞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达到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目标?我认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二十一世纪科技高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但归根到底还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加以改革,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的领导。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当前,大部分教师对科研兴教的思想认识不足,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育科研关系不大。因此导致了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或不愿意参加教育科研,只专心于当自己的教书匠。针对当前这种现象,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应从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入手,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工作,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思路和方向使教育真正转移到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正确轨道上来。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应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科研兴教的思想认识,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教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成员
一提起科研,往往有些人认为是科研人员的事情,教师不能搞科研,其实不然。学校干部和教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急于解决的新问题,把这些平日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立为教育科研课题是最实际、最有针对性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学校干部、教师不仅可以参加教育科研,而且在教育科研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员和最有发言权的人。因为广大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使广大教师真正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才能使教育的科研队伍逐步壮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科研的意义,使教育科研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只有走教育科研的路,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教学是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按教育规律办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前一段时期教育教学只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放松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把教育引上了误区,发生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事件。例如,2000年前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学生杀母事件,哈尔滨学生集体出走事件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只有加强教育科研,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的思想,才能使教育教学走出误区,走向正常的发展轨道,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振兴中华。
3.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关键在于科研。因此,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来,在教育科研中得到锻练,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如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培训锻炼教师的过程;总结评估成果的过程,又是提高教师水平的过程。应大力提倡教师的科研意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科研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要帮助广大教职工根据自己平日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并在实际科研活动中予以指导和培训。学校要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些科研活动来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科研信心,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使广大教师由原来的教书匠,变成科研型、学者型的新型教师。
二、把教育科研管理纳入正常的学校管理轨道
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就是管理者根据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活动过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混乱,无研究课题、无科研计划,对已有的科研成果管理使用不规范,推广应用效果极差,从而影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应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教育科研管理纳入正常的学校管理工作之中,保证教育科研工作全面顺利的进行,保证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教育科研真正发挥其导向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合理、有序。
1.加强对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
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必须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平日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学生实际,确定教育科研课题,并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由学校编写成科研课题实施计划,下达到有关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并组织他们认真实施。一是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二是申报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课题;三是对教师个人申报的课题,应认真仔细地加以讨论研究。对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学校应给予人、财、物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使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有课题或实验项目的新局面。同时,对学校确立的教育科研课题,应实行课题负责人制,使之责任明确,目标清楚,积极性高。例如,学校在确定教育科研课题时,应把教育教学中敏感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当前急于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学校教育教研的重点课题。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认真实验,反复操作逐步形成有价值的经验或做法,及时推广,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教育教学服务,最终达到教育科研的目的,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使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
2.强化教育科研计划的管理
教育科学研究中,计划管理是整个管理活动的核心。计划是人们在对未来的工作进行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确定未来行动的方案。教育科学研究计划的管理,就是用计划来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各方面的活动,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目标的管理活动。
学校确立了一个科研课题,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为研究周期。因此,每个课题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由学校教科室掌握进程做到宏观调控,分阶段指导,并及时采取理论讲座、专题研究、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实施课题计划,直到取得科研成果。但是,当前各校的教育科研计划管理混乱,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计划管理,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很难形成规模,很难完成比较系统的研究课题。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我认为应注意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计划的管理。
(1)举办教育理论讲座。学校教科室应围绕已确立的课题,举办系列化的理论讲座,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例如,请有关院校的教授讲课,讲授和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教师的实践,发展课题理论,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2)开展教育科研专题研讨会。围绕着研究课题,学校教科室应及时召开有关教师的专题研讨会。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及时对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作法,让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研究、共同探讨、统一思想。通过专题研讨会这种形式,在理论上进行探究,在实践上加以开拓,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完成教育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3)组织科研论文交流。为深化研讨,提高理论认识。学校教科室应及时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论文交流或经验交流,使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演讲自己的论文或经验介绍,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都能获得成功感、满足感,激励和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为教育教学研究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全民素质打下理论基础。
3.完善教育科研成果的管理
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人员通过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创造性成果。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结论和表达形式,是教育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管理。一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和奖励。学校对每个课题研究成果都应组织教育教学骨干教师进行鉴定,对所撰写的论文或经验介绍,按质量和推广应用的价值,分别进行鉴定。鉴定时应看是否有实用价值、推广价值、创新价值,是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否有新意,然后评定等级,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励教师研究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二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应该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学校应把教育科研成果及时加以推广,使科研成果实现其应有的效益和价值,服务于教育教学。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平日的教学中加以应用,并不断加以创新、完善。
4.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奖励,是指对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者给予荣誉或财物,以资鼓励。它是激励广大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探索精神,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只靠个别的科研人员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管理进程中去,充分调动每一个教职员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保持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热情,将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实验工作引向深入,树立教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把奖励与惩罚结合起来,从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一是明确教育科研的要求。规定每学期,每个教师要承担一堂教改实验课的授课,期末要求撰写一篇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育科研论文或经验介绍。二是学校应认真组织评选优秀论文。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评选一至二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推向学校,再由学校领导及有学术专长的教师组成评委进一步评选,对入选的优秀论文给予单项奖,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三是奖励研究成果。学校规定凡是学术性论文,字数1500字以上,按发表的级别,在期末考评中给予适当的加分。镇级0.5分,县(市)级1分,地(市)级1.5分,省级2分,国家级3分。并按论文发表的等级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发给一定的奖金,镇级30元,县(市)级60元,地(市)级200元,省级300元国家级500元。同时对获奖的教师在职称、晋级、评优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以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使教育科研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正规化,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更加广阔的天地。
三、建立一支优秀的学校教育科研队伍
要搞好教育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支数量较多、结构合理、能适应科研工作需要的教育科研工作队伍。教育科研队伍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学校的教育科研人员很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理论素质和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兼职科研的教师,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对科研的方法了解不够,对科研的意义认识不深,又加上本职工作任务繁重,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科研成果。因此建立一支优秀的学校教育科研队伍,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严把教育科研队伍的素质关,提高学校教育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的教育科研队伍要严把素质关,要把那些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业务素质、较强的探索创新意识、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广大教师吸收到教育科研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的学校教育科研队伍,让他们活跃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开展广泛的实验、研究工作,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形成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局面。同时,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要有计划的开展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让广大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如学校聘请有关教育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派有关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等方式来培训他们,提高科研素质、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
2.要制定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的各项政策,提高学校教育科研队伍的整体能力
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锻炼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学校要帮助广大教师,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指导,使他们熟悉教育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科研能力,增强科研信心。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逐步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使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的更加广泛、深入,使教育科研队伍更加壮大,为建立一支优秀的学校教育科研队伍,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更加积极的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民族的振兴、国民素质的提高,开创崭新的一页。
第二篇:肥东教育科学规划2018课题
肥东县教育科学规划2018课题指南
一、教育教学管理
1、教学质量全程跟踪监控的实践研究
2、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研究
3、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的研究
4、集体备课、协作教研模式创新、制度保障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5、听课评课制度有效落实研究
6、教学常规的细化与落实研究
7、有效备课研究
8、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9、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改革研究
10、幼儿园“一日常规”有效实施研究
11、寄宿制学生课外学习及生活指导策略研究
12、如何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研究
1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研究
14、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创新研究
15、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角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16、新优质学校创建实效性研究
17、学校品质提升可行性研究
18、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
二、素质教育研究
1、有效开展全校性文体、科普活动研究
12、有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途径与方法研究
4、完善初中、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5、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
6、社团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7、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8、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9、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三、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教师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2、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3、优秀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经验和个案研究
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5、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方法与途径研究
6、校本研究活动有效策略研究
四、课程教学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2、地方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研究
3、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教学衔接研究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案例推广研究
5、学科教学方法、模式的多元化研究
26、网络教科研对推动学科教学区域均衡发展研究
7、互助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8、自制教具研究
9、新课标教材探究性实验的可行性研究
10、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研究
11、学生实验的评价研究
12、课程实验教学课型研究
13、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14、有效实施课后辅导研究
15、学困生帮扶及转化研究
16、开发校本习题,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对学科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的研究
17、开放性试题、拓展性试题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18、学科教学的现状调查和策略研究
19、学科教学分类指导研究
20、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1、学习方法的研究
22、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研究
23、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24、教学中学案设计与研究
25、课堂练习典型性与有效性实践研究
26、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与误区剖析
27、小学“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8、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
29、经典诗文诵读与鉴赏课题研究 30、汉语拼音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31、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写字质量
32、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序列研究
33、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的研究
34、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
35、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36、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研究
37、学生英语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38、英语阅读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39、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40、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
41、小学英语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
42、在新课标下加强化学课程与STS联系的研究
43、化学科薄弱生的学习行为案例研究
44、中学政治课开放性试题设计思路、解题技巧的研究
45、如何挖掘县域资源进行乡土历史教学 的研究
46、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7、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校本教材开发
48、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研究与实验
49、传统与乡土艺术资源的开发研究
50、小学音乐欣赏有效策略的研究
51、中、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元文化结合策略的研究
52、制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5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效办法的研究
54、如何结合农村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的有效开展的研究
55、体育高考学生辅导及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
56、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研究
57、美术课程的综合与拓展研究
58、美术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59、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60、幼儿晨间活动与自由活动的研究
61、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研究
62、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研究
63、听力残疾学生早期融合社会教育的研究
64、中、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五、考试与评价
1、素质教育背景下考试与命题研究
2、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3、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4、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
5、学生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管理研究
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2、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
3、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侧重班主任等)
4、中小学生德育单项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
5、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7、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8、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方式研究
9、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实践研究
10、特殊学生教育个案研究
11、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12、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13、独生子女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14、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的研究
15、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七、教育信息化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3、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第三篇: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文章标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县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促进我县
教育科学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科学规
划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一、课题申报
1、我县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专项课题不受时间限制,申报者可从我县下发的课题指南中选题,也可结合本校实际自定课题。
2、申报人应按规定填写申请书、评审书、实验方案。经所在单位审核后,在规定期限内申报。
3、申报课题必须明确课题主持人(即课题研究负责人),同一人不得以课题负责人身份同时申报两个及以上课题。尚未结题的同类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新课题。
二、立项评审
1、经评审确定的课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主持和指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对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
(3)、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4)、课题论证充分,目的明确,研究计划切实可行,研究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基本条件。
2、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由专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提出评议意见,综合评审后,确定立项课题并予以公布。
3、对公布立项的课题,下达开县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批准书,课题单位应尽快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开题。开题的方式可采用现场开题,文本或电子文档呈报开题等。
三、课题管理
对我县批准立项的课题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课题开题后,根据需要对课题进行过程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单位是否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课题
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是否按课题分工领导和参与研究工作,是否到已取得阶段研究成果及其社会效益等,对不能履行正常研究的单位,限期整改,并视其情况撤消项目。
四、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题
1、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由课题组向县教研机构提出结题申请报告,并填写“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并提前15日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主要成果复印件
等。
2、结题方式可以现场验收,也可以用文本或电子文件上报,到时将由3-5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组成评审组,结题评审组组长对结题评审鉴定意见负主要学术责任。
3、通过鉴定与验收的教育科研课题,将进行登记编号、颁发结题证书。对未能通过的,允许课题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未能通
过者按撤项处理。
五、成果推广和评奖
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将采取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推广渠道。如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和信息发布、报刊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还将定期举行开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
动(具体办法另定)。
县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第四篇:罗湖区2018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罗湖区2018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罗湖区2018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包含九类选题(即:申报类别),指南不分重点与一般。选题指南所列的选题方向仅作为选题思路的参考,申报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与意愿自选一类选题,自拟申报题目、组建研究团队、设计研究方案。申报者应根据自选课题的价值、意义以及研究深度明确申报类别,立项时分别根据专家评审得分从高到低取满为止。
(一)落实《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行动研究 研究目标:以落实《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导向,秉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扬长发展”的教育理念,立足我区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为形成精致、创新、优质、品牌为特质的“精品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成果。
选题提示:
1.保障学位供给促进均衡教育问题的研究 2.校园文化(美丽校园)建设的研究 3.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建设智慧校园)的研究 4.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7.打造五支骨干队伍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8.实施集团化与联盟式办学行动研究 9.创新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实践研究 10.促进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实践研究 11.推动职业教育融通发展行动研究 12.实现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行动研究 13.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实践研究 14.创新教育督导模式研究 15.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16.构建“一体化”大德育体系研究 17.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18.全面落实“课堂革命”研究
19.扎实推进“四大行动”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20.大力开展作业创新的研究 21.深化学生评价改革的研究
22.做好午餐、午休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方法与策略研究 23.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24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 25.推进“家长终身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二)课程改革研究
研究目标:课程改革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选题提示:
1.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2.罗湖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3.学校特色创建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研究 4.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旨归的个性化课程探索与实践 5.拓展课程开发与建设实践研究
6.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体系研究 7.中小学研学课程建设研究 8.大数据时代的学校课程体系研究 9.优秀地域文化与学科课程融合研究 10.中小学校课程开发研究 11.中小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1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研究
13.创客教育及其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14.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三)课堂教学研究
研究目标: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时,既要有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技能目标,又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知识领域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整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选题提示:
1.学科课堂教学建模研究 2.学科教学特色研究 3.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4.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5.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 6.中小学学科作业多元化的研究 7.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8.学校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研究 9.研究性学习课程理念、设计、操作及评价的研究 10.名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1.名师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12.小学低年段全科教学模式研究 13.先进教学方法推广实验研究 14.班级授课制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15.小班化教学研究 16.选课制教学模式研究
17.中国传统优秀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18.减少学生作业量研究 19.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20.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 21.特殊教育学生个性化教学研究
(四)管理治理体系研究
研究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有关体制机制改革精神,通过教育管理治理体系改革统领教育工作,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选题提示:
1.新时期依法治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3.集团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4.学校新型教学关系建设研究 5.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6.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办学自主权研究 7.区域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
8.“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9.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10.科研课题的管理制度研究 11.积极搭建课题科研平台的研究 12.提高课题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13.科研成果区域性推广的研究与实践
14.学校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15.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16.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17.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模式研究;18.教学资源共享技术(模式、机制)研究 19.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研究 20.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21.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22.学校后勤保障体制建设研究 23.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24.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专用室场馆)应用研究 25.学校图书(教学资料)应用研究 26.主题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27.网络教学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8.学校生涯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等
(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研究目标:充分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特别是对罗湖区教育信息平台的全方位建设及资源整合的研究与运用。
选题提示:
1.大数据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2.基于云服务的“智慧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研究 3.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研究 4.基于云计算的微课教学研究
5.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研究 6.开放式网络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建设研究 7.中小学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8.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的研究
9.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10.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研究
11.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环境建设研究
12.微课(MOOC、翻转课、SPOC等)辅助教学的研究 13.STEAM(STEM)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4.AR(VR、MR)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15.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16.数据支持下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案例研究 17.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研究 18.无线校园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19.基于伴随式数据收集的大数据教学分析研究 20.基于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1.基于网络空间的学习方式研究 22.基于网络空间的德育模式研究
23.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研究 24.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互动模式的研究 25.基于网络空间的班级管理研究 26.基于网络空间的创客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7.基于思维发展的创客课程建设研究 28.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29.智慧学习体验中心建设与应用研究 30.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31.游戏化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2.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研究 33.中小学生涯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3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终身学习(泛在学习、自适应学习等)方式的研究
(六)教育评价研究
研究目标:教育评价能引领教育行为、方式(模式)的改变,即能引领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对教育评价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改变我们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选题提示:
1.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及其实施研究 2.教师绩效管理研究
3.学科质量标准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4.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研究 5.教育质量检测研究 6.学科考试与命题研究
7.评价方式创新与评价工具开发研究 8.中国高考制度追踪研究 9.中考制度省内外对比研究 10.新高考组织方式研究
1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12.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13.基础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设研究 14.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性评价研究 15.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研究 16.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17.教育质量提升的深圳经验研究 18.教育质量的深圳标准研究 19.发展性学校评价研究 20.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 21.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 22.考试方法研究命题研究 23.发展性评价工具开发研究 24.学科质量标准研究 25.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26.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学校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27.中小学生生涯测评与评估系统研究及开发 28.未来学校评价标准研究
(七)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研究目标: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有关规定,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化成果。
选题提示:
1.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素构成研究 2.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查 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 4.校长队伍建设研究
5.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6.教师专业发展区域推进研究 7.教师发展校本研修模式研究 8.学校微创新团队培育研究 9.教师发展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 10.名师成长机制研究 11.校本研修实践案例研究
12.教育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13.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4.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15.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16.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研究 17.教师培训基地专业化建设研究 18.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策略研究 19.名师工作室专业引领作用的研究
20.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名专家、特级教师、荣誉教师、名班主任)建设的研究
21.师资培训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22.师资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23.班主任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24.教师培训国际合作研究 25.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26.学校教研制度建设研究 27.学科教研组建设研究
28.任教非本专业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 29.中小学跨学科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 30.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养的研究 31.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研究 32.学生生涯导师制研究 33.教育科研教研成果应用研究
34.基于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养与培训研究 35.走向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36.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旨归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研究 37.师徒结对方法和策略研究 38.优秀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
(八)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
研究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精神,提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选题提示:
1.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2.学生关键能力需求下教师作用研究 3.家、校、社协同推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 4.学生关键能力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5.学生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能力培养研究 6.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7.学生必备品德要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8.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9.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 10.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研究 11.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 12.学生生活能力培养的研究 1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
14.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研究目标:立足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从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等方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形成对学前教育具有规范、评价(标准)作用理论与实践成果。
选题提示: 1.幼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幼儿园督导评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3.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研究 4.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5.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6.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保障研究 7.普惠性幼儿园的基本标准研究 8.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9.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10.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
11.运用动态评价指导幼儿学习的研究 12.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
13.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14.幼儿园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研究 15.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16.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培养的研究 17.幼儿生活核心经验获得方式研究 18.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19.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20.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研究 21.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22.幼儿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规划研究 23.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24.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课程研究 25.幼儿园活动区域设计的研究 26.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的研究
27.基于保教融合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研究 28.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29.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30.插塑游戏与积木游戏中的幼儿行为比较研究 31.沙水游戏的辅助材料投放研究 32.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研究 33.幼儿园家委会建设的研究
34.幼儿园教师政策(法律)国际比较研究 35.幼儿教师园本研修的研究
第五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依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我省教育科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第三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研方针,为教育重大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全面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
第四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 组织
第五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山东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划、管理与协调工作。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审批山东省教育科学发展规划和研究计划,评审确定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审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有关的章程、规定。3.管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4.推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教育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5.领导评选和组织工作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中等以下教育)、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6.领导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第六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山东省教育科学发展规划和研究计划。2.组织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
3.制定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有关章程、规定,研究编制课题经费预算。4.监督检查立项课题的研究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5.组织立项课题的成果鉴定、验收和推广应用工作。6.负责组织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中等以下教育)、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和奖励工作。
第三章
课题类别和选题要求
第七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和课题指南每五年发布一次,通常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向全省公布;规划执行期间,每1—2年组织一次申报和评审。
第八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设立重大招标课题、重点课题、规划课题。
第九条:山东省教育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经规划办公室报请规划领导小组负责人审定,单独立项。第十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设立自筹经费课题,其选题、申报和评审与资助课题要求相同。第十一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要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
第四章 课题申报、立项与评审要求
第十二条:课题申报
1.凡山东省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和热心教育科研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按本办法申报课题。
2.申请人用规定文本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一式三份,由各市(规划办)、各高校(科研处)初审汇总后,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并同时报汇总盘,内容包括:课题名称、单位、申请人、职称职务、成果形式、联系电话等。迟于规定截止日期上报的申报评审书(邮寄者以邮戳为准),一律不予受理。申请人须按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交纳课题评审费。
3.由多人参加的课题必须注明第一负责人(即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否则,按申报评审书填报的课题组人员顺序,视第一名为第一负责人。
一个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以上(含两个)课题。
4.第一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专业职称(或相应的行政职务)。否则,须有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的书面推荐。
5.第一负责人所在单位须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全面审核,对其政治表现、业务能力、本单位对承担课题的态度及科研条件等签署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
6.以往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未按计划结题者,不得继续申报新课题。第十三条:课题立项
1.课题研究应以规划课题指南为依据,对我国及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能起到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鼓励开展有重要价值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2.课题立论根据充分,学术思想严谨,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计划切实可行。3.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的实际主持人和领导者,切实承担从课题设计、组织、实施,到形成成果的实质性研究工作,不应是挂名者。
4.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应具备课题研究所必需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申请人所在单位能为研究工作提供必需的时间和条件。
第十四条:课题评审
1.课题评审工作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领导下,由规划办公室统一组织。2.规划办公室统一受理课题的申报并进行资格审查。
3.课题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由学科专家组审阅课题申请书,并提出初审意见,然后进行专家组集体评议。
4.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申请课题进行表决,赞成票须超过与会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方可提名立项。
5.所有提名立项课题,由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进行终审。第十五条:评审要求 1.课题评审坚持公平竞争、保证重点、择优立项的原则。
2.课题评审中妥善掌握各类课题的适当比例,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前瞻性课题研究。
3.对申报相同内容的课题,经过充分论证分析,择优确定一项。同等条件下,有充分前期准备和研究基础者,可优先立项。
4.参加评审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本人申报或与本人有关的项目时应该回避。
5.为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干扰,评审结果在未正式公布前,任何人不得对外泄漏评审情况。6.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在评审时不予立项:(1)一般性工作研究;
(2)课题研究缺乏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3)研究设计缺乏合理性,目标不明确,研究方法不科学;(4)不具备课题研究条件,预期难以完成研究任务;(5)承担以往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未完成者;
(6)以往规划中已经立项并已研究过的课题,且无新的研究内容,或继续研究预计难以取得新的突破的;
(7)以往课题研究经费使用中有严重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
第五章 课题管理
第十六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单位和管理单位是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七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部课题负有管理职责,并指导委托机构的管理工作。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分别委托各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市级管理机构)和高校科研处负责所属范围内课题的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在单位,要按规定加强对课题的管理与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给于保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对课题执行情况和各单位课题管理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
第十九条: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相关管理机构。
第二十条:课题负责人应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按时提交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送相关管理部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视课题进展情况,适时对各类课题进行过程监督和中期检查。
第二十一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有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高校科研处审核,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 7.因故中止和撤销课题。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二十二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撤销课题。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研究内容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第二十三条:加强对课题实验学校(实验基地)的管理。1.课题设立的实验学校(实验基地),事前须经课题所在单位的同意(特殊情况须经所在市教育科研部门审核),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批准后方可设立。
2.课题实验学校(实验基地)要严格掌握标准,适当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并得到实验学校(实验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认可。
3.课题组原则上不进行本课题的评奖活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评奖,要制定明确的评奖标准,科学的评奖办法,严格的评奖程序,连同课题评奖申请报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
第六章 经费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立项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部分由省教育厅根据省财政核定的补助经费安排自助经费,采取分次下达,单独建账,专款专用,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另一部分立项后经费自筹。
第二十五条:课题经费开支范围限于: 1.国内调研差旅费;
2.文献资料的收集、复印、翻译费和必要的书刊购置费; 3.小型会议费; 4.成果印刷费; 5.成果鉴定费; 6.出版补助费;
7.其他与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有关的必要开支。
第二十六条:资助课题拨至课题第一负责人单位,由其财务部门代管并监督使用。
第二十七条:在财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由课题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经费的使用。财务报销由课题负责人签字和课题负责人单位领导审核同意。
对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终止研究工作的课题,将追回所拨款额。对于在经费开支中违反财务制度的课题,除撤销课题、追回经费外,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
第七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八条:立项课题应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对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第一负责人应及时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提出课题鉴定申请报告并填写《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接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委托管理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鉴定应附以下材料:课题批准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全部研究成果及附件;课题档案材料;成果在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课题研究工作不能如期完成者,由课题负责人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书面报告,申请延期完成。申请延期报告应反映以下内容:课题进展情况;不能如期完成的原因,所需延长时间(一般一年)。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研究决定是否同意延期。
第二十九条:成果鉴定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管理机构组织专家鉴定,鉴定所需经费由课题承担单位列支。
鉴定主要采取会议鉴定或通讯鉴定方式(通讯鉴定要将鉴定材料提前一个月提交鉴定专家)。鉴定专家一般为5-7人,鉴定专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课题组成员包括顾问不得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鉴定专家在认真审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的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通过鉴定课题的颁发《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
第三十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于鉴定 1.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的奖励;
2.收集的反映信息足以证明课题研究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成果提出的结论被省、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
申请免于鉴定,应在填写《课题结题申请书》时予以说明,并附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八章 成果的推广和评奖
第三十一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各课题组和课题承担单位应采取各种形式对省级规划课题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作用。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和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
第三十二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三至五年举行一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未尽事项将另行制定具体办法和措施。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六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