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当下,在新课程改革面前,很多教师都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也是浅尝辄止,未能真正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活动对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我们做好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定位
1、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很多一线教师之所以不重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与己无关,我们一线教师只要把课教好就行;二是认为一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有难度,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事实上,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活动活动二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没有广大一线教师参与的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实践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2、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而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知和运用的,这就对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必须对其作出回应。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使一线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改革实践中,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养成积极探究的科研精神,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做到教学与科研相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科研理念
1、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方法。广大一线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时,一定要做到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依托,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反对脱离教学实践需要的假科研活动。另外,在科研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在深入调查研究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概括出具有指导性价值的教育理论、观点或规律。
2、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研活动。问题是教育教学科研的起点和来源。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问题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来自于国家、省市课题研究中的某一个子课题,一线教师作为实验教师或参加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协助负责人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或遇到的实际问题,诸如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学科教学中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等等。事实上,此类问题的研究才是我们一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才是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但无论是哪一类问题,都必须要注意以下选题的标准: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教育价值;有一定有新意和探索价值的问题;有可行性,问题切口和视角要小一些,容易开展深入研究;有针对性,选题要明确的、具体的、不能模糊、泛化;有科学理论依据的问题,不能瞎编乱造等等。
3、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长。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被认为是学者和专家们的“专利”。这种教学与研究相互脱节的状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在新形势下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成为一名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主动地将自己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伴随着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合一的教师专业生活,广大教师会积极地把最新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去,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认真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重视校本研修 提高课堂效益
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勤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方面,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一、加强领导,健全学校教研队伍
为了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改领导小组和以教科室主任为组长的教改研究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内容的内涵、要义及遵循的规律、组织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拟定出具体的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并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敦促各项工作的开展。指导小组负责研究工作的落实与指导,指导小组的成员由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各年级学科组长组成,负责组织本学科研讨活动、指导引领和信息总结反馈,活动中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二、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校本研修离不开课堂,课堂是校本研修的源头活水。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科学的选择。
(一)科学管理
1、教学管理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从管理入手。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一是校本研修的主战场。客观地讲,长期以来,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活动大多是华而不实的,与课堂教学改革咬得不紧,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的意识不强。校本研修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具体问题为对象,努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首先,要找准“抓手”,也就是要找到教的改革和学的改革的结合点,校本研修与课堂改革的结合点,这样才能解决“谈到研修不时间”、“说起研修费精力”、“搞研修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情绪。其次,要明确校本研修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中小学校本研修的课题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中来,不在大,而应小;不在深,而应实;应想教改于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否则,校本研修就缺乏实效性。
2、教学管理的重点要落在课堂。课堂对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性、关键性不言而喻。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开展专题研究,如师生关系研究、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学法指导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研究等等。
3、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我校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各级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教学评价、校本教研、质量监控、教学奖惩等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校在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建立了进度表;强化了管理者的职责意识和执行能力;教学绩效奖惩制度落实到科组、班级和教师个人;真正用制度引导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全身心投入。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工作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苦的耕耘者。教师的成长仅有“经验+反思”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实践”,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我们学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多元途径,鼓励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实施各种类型的教学大赛,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提高广大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学科组集体备课、研发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是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学科组全体教师集体分析课程标准,研读新课程教材,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寻找教学难点,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程序,研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推行集体备课的教研实践,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是提升观念。通过集体备课,让大家明白教师就是研究人员,教室就是研究室,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评价诸教学环节就是研究过程,都应该以个体反思及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充分体现“研究”的特点,把我们的观念提升到校本教研的高度上来,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研究的特点,都对教育对象、教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产生“校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学无小节,事事有研究”的效果。二是明确目标。我们有集体备课的方法,更要有集体备课的任务和目标,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就有了具体研究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学科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团结协作,研究讨论,收效很大。三是形成制度。集体备课是学校吸收借鉴外地外校教学经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成果,它对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提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下狠心强力推行。学校教务处制定出了关于集体备课的诸项制度,从时间、场地、内容等诸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要求,从而形成了集体备课活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提出了“课中五注重”的研究要求,着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1、注重教学情境,情景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学校要求教师备课时除了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导入新课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创设一些恰当的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鼓励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学校提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学生根据学杂自主探究知识、主动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来解决个人未能解决的问题,交流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内展示质疑,达到深入知识、提升内化的目的。
3、注重揭示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教学应是教师引领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展示质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当好领路人。当学生基本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后,正确的,教师要追因,要刨根问底,通过追问提示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错误的,要追错,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相机诱导,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不再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适时地点拨诱导、设疑答难、总结提升,三方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明灯。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启发指导,由浅入深;在学生展示质疑、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揭示矛盾,引起思索;在交流完毕时,教师应给予指导,总结规律,促进迁移,怎样做到点拨有效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估计重难点,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只有这样,点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效。
5、注重巩固训练。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知识,需要进行巩固训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学习和目标要求,需要进行达标检测。学校要求教师认真编写达标试卷,要求题目设置有层次性,既要有面对全体学生的必做题,又要有照顾学生的选做题,让所有学生都有题可做。
(四)积极发动教师开展群体科研
1、学校教育科研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立足教学实际,面向全体教师,解决现场问题”为原则,吸引全体教师参与,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为解决教学的难题服务。
2、大力开展“新课程成果本校化”推广研究。新课程改革有许多成果,要根据本校实际,选择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小课题、微环节研究,让教师感到课题就在身边,变被动、消极地应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
3、强化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是校本研修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我校积极引导教师研究自己,为自己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教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真正做到“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
实践证明,重视校本研修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定要继续完善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增强学校发展的内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从严治校、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立足学校实际,加强校本研修,聚焦课堂,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一零八学校的辉煌明天而努力。
第二篇:一线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姜芳
Slide3 解决是什么——对一些重要概念及研究步骤进行解释
回答为什么——从意义和作用等方面展现某些研究步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阐述怎么做——呈现一般流程及具体操作 Slide4 研究——大问题切碎成小问题,探究小问题背后的成因,解决他们的对策,再一件件整合起来成为研究的整体;
开题报告——强调“做什么,怎么做”,主要包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要突破的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参考文献等。从内容框架上来说,是申报书的“升级版”及“具体化” 申报书——强调“问什么”(背景、意义、目标等),一般设计问题的论证、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度计划、预期目标和阶段成果、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作用和意义等
研究假设——研究者根据一定的事实观察和科学理论对研究将会取得的结果或者理论的推测,不是每一个研究都会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
研究综述——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即在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资料全面搜集、阅读大量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述。有利于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对后人来讲也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是课题研究进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前工序,是立项申请书的一部分。
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组成——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相当于总述;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者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部分或者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变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者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的,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Slide5 做研究综述的意义——首先,研究综述是任务研究的基础,做之前需要看一些文献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次,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做研究综述,可以知道在这个研究主题上别人已经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借鉴那些做法或者吸取哪些教训等;再次,知道了别人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样,我们才能结合实际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有哪些补充或者创新,我们的研究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综述的结构——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侧重研究的学术理论价值,是对某种教育学说或者理论的细化、发展、充实和完善,或者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新概念或新方法,从而填补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理论的空白,推动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实践意义侧重操作层面对推动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如: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和操作性强的可行方案,这些对学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线教师所进行的课题研究一般更侧重于实践意义。从三个角度考虑:1科学性——研究问题是否真实,研究意义和价值是否重要;2创新性——研究是否提出新的教育理论,是否丰富和发展某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或者学说,是否引领学科发展;3应用性——研究对解决重大教育决策问题、教育实践问题是否有重要作用、是否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具体论述某项教育教学研究的研究意义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贡献,对本学科建设的意义,对国家或者社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
Slide6 教学、课题与研究三者有机结合是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与学生的情景教学中和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教师与领导、同事或者家长对教育教学存在着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研究背景:大背景指的是时代背景,如国内外的教学改革大趋势,小背景指的是区域、学校甚至是师生个人的特殊背景。一线教师应多关注分析小背景,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从教师的实际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特殊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寻求理论依据:学习相关教育家学理论,选择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理论支撑,寻找研究内容与支撑理论之间的契合点。
概念界定:抽象性定义,操作性定义。一线教师适合采用操作性定义。就是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研究问题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操作的项目。在对概念进行界定时,最好不要直接引用别人现成的阐述,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需求,对文献中的相关定义进行修改并赋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即将文献定义与自行定义相结合,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概念更需要予以自行定义,同时还可以与相似的概念做一些比较分析,通过与别人的比较突出自己的特点。
课题分工:根据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如前期调查,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处理,理论与技术的培训等。分工原则是要有规划,要对成员的研究能力及所擅长的方向进行深入了解的,做到知人善用,合理分工,并对研究团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如问卷的施测,访谈的技巧等。团队管理的重点在于明确职责、保持沟通。通过制定“研究工作实施计划”,包括研究工作的内容、具体操作、时间截点以及负责人(或者团队),使所有成员清晰了解自身的责任和角色,及时调整;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阶段总结或汇报,交流研究进展,及时调整、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视实际情况对团队分工进行适当调整。
研究起点:从常态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把问题的零碎研究转化成系统的课题研究,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拓展、提升研究。
Slide7 宏观技术路线——行动研究,循环性的反思实践。经历的真实的实践,主要特征在于反思,通过反思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从而带来螺旋式上升的行动循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规范性和自觉性。步骤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行动实施和提出报告。观察研究,个案研究
中观技术手段——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叙事法、作品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微观技术工具——制作观察表、编制问卷
Slide8 整理——确定有价值的资料,分类成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整理摘录,建资料档案,以便分析时查找
提炼——用事实说话,实效性(问题要现实,严防假问题,边研究边发现问题;研究过程要真实;研究结果要务实,以成效为主,成果为辅,要有效果检测,用事实说话,改变直线思维的习惯,对研究结果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反思和讨论,找出症结所在,矛盾所在,这样才有助于改进工作),有创新(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新办法解决老问题,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反思——从“人”的角度——研究者:反思教师自身以及所在团队的理论素养在驾驭该项研究中存在哪些不足,以往的经验或观念是否对该研究产生了影响,大家是否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等;
从“事”的角度——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研究结果:
反思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对整个研究的一个规划,包括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步骤等。研究结束后要反思的是:是否按步骤有条不紊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内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或者研究方法更合适该项目等。
反思研究过程——反思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等。
反思研究结果——反思该项研究是否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是否汲取了预期成果,研究成果的表述存在哪些不足等。反思是否将研究结论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是否总结出其中所蕴含的的一般规律,是否能够运用研究结论指导教学或学校管理进行后续研究。
结题后需要:深化成果应用,推广研究成果。
Slide8 研究报告:实证型研究报告,文献型研究报告,理论型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报告撰写:
题目的表述——突出措施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因果关系,避免“文学化”和“情感化”的表述方式。两种表达方式:以问题问中心的开放式表述,突出从某个具体措施入手去解决问题的表述。
摘要与关键词——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包含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与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结论或者结果所产生的意义。文字需要十分简练,通常控制在200~300字。
关键词的作用是提醒读者着重理解的几个核心词语,便于文献资料的检索,告诉读者需要领会的核心思想或者观点,3~5个为宜。
正文组成:问题的提出——体现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意义和初始调查的过程与结果(重点放在调查结果的呈现和分析上,至于调查的对象,问题的表现指标和具体的调查方式制作简单的交代即可)
问题的归因——体现理论、经验和调查三个归因的过程。理论和经验的归因启发、通过发你排查确定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简要说明根据主要原因进行实证调查的主要内容。措施与行动——详尽描述,展现研究者是如何采取行动步骤进行研究的,所拟定的行动方案的实际实施情况和影响范围,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或方法,在行动的过程中是如何收集反馈信息的等。是反思性的循环实践,螺旋式上升。
评估与反思——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梳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教训,采用质性或量化的方式说明问题解决的成效,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有哪些体会与启示?效果如何?回答效果如何时,即可以大量采用“教育事件”“教育故事”来描述行动研究之前和行动研究之后的变化,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或者“周记”中写下自己对教育行动研究的体验和感受,然手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受纳入研究的结果与讨论的范围。还可以采用量化的方式,收集必要的数据并作出相应的统计分析,为了增强解释的说服力,可以利用前测和后测的数据作对比。
Slide9 问题出自——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源于教学,立足课堂;学生与教师的困惑;差异与矛盾中,调查了解中
获得什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理论水平的提升,促进专业知识的拓展,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教育成绩的提高,教育人生的点亮
指导教学工作——研究问题要贴切教学实际,解决教学真问题;理论学习要融入教学实际,明确研究方向;研究过程要关注教学实际,立足课堂教学
怎么做研究综述——阅读,整理,小结。收集资料的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综述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成果。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你需要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这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价值何在。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扬弃,特别是有批评。否则,如果别人都做好了,要你写文章干嘛。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第三篇:教育科研活动总结
学习“争做合格教师”总结
王学栋
我校严格按照联校的指示精神及学校的要求行事,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努力争做一名合格教师”,展示了新世纪里的教师风采,树立了教师的新形象。通过学习,做一下总结。
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是一名教师的本职。要艰苦创业、爱岗敬业,争做艰苦创业的表率,爱岗敬业的表率。为此,我校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至终都按照“教学六认真”的要求——检查自己,在上课、备课、作业批改上都一丝不苟,从不计较报酬;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在学习上、生活上我都成了他们最知心的朋友,我还不断地家访,以便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说服了学生家长与老师同学校一起共同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之路。有很多教师包括过去的我都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教小学生还有啥难的?但随着改革春风的吹拂,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把“教书”这个职业稳固下来,使自己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要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就得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注意加强学习,一是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让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法可依”;二是学习专业知识,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争取做到“术业有专攻”。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发觉自己的确长了不少知识,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心应手了。
争做合格教师的表率,这不仅是社会各界的事情,更是为人师表的教师的头等大事,教师更应首先做到这一点。为此,我校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央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纲要,按照纲要的要求,争做合格公民。在学校,我校时常按道德建设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教育学生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做到“文明、守法、诚信”,从小事做起,如不随地乱丢乱扔,不横穿公路等等。
我校在实施表率工程中做了些努力,但仅仅是一个开端,要想整顿工作作风,我决心长期坚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做得更好。
第四篇: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为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广大教师由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化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教师在科研状态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对科组和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一、科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1、每学科组要根据学校工作思路与计划,制订出本科组的教育科研研究计 划及活动安排。
2、每学年科组要有教学研究和学科课程改革方面的专项科研课题(列入国 家、省、巿级的课题除外),每学期至少召开10次以上的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研究课题进展情况。
3、科组每学期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本科组教师开展研究课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4、科组要建立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教师要指导新教师熟悉业务和科研活动,新教师要协助老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5、科组要组织好本科组老师撰写教育教学导师总结和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教育及学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6、科组要推广校内先进的教学经验,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组织本组教师研发本学科的校本课程。
7、教研组在开展科研活动中,要注意科研工作的“四个结合”:
——开展教育科研要与创名牌学校、特色学校相结合;
——开展教育科研要与名师工程及培养骨干教师相结合;
——开展教育科研要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
——开展教育科研要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
8、科组要详实记载每次科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地向学校科研部门报告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反映教师有关科研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改进科研作。
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1、青年教师每年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要制订教育科研计划,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2、教师节积极撰写论文,每人每学期要交一篇教研论文(或研究总结、研究课教案、教育教学案例)并完成学校规定的其它科研任务。
3、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进修,努力提高自己思想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发扬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争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探索者。每学期教师要按照学校科研部门推荐的书目,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著作,作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写一份书面的读书心得体会。
4、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及本科组的教学专题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
5、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编写工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尽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6、积极开展本校教改经验的交流和校际间科研的信息交流,推广教研和教改实验成果。
7、平时注意收集与本专业教学和科研有关的资料。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科研活动的相应材料
深化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金水湾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汇报
东台市金水湾幼儿园
2014年
深化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金水湾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汇报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幼儿园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我园承担了江苏省省“十二五”课题《学科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实证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设计与效能的研究》、《新课程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课程教学法研究》,在市教科所的领导和关怀下,通过我校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在研究中,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源,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为了促进学校发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开创幼儿园“十二五”新局面,近年来,我园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科研发展新思路,基本确定了“科研兴园、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教育科研工作目标,努力在科研中“求发展、求活力,求创新”。
“十二五”初,我们对幼儿园教科研工作重点作了重新定位与调整,确定了以“十二五”课题引领课程改革,提出了“让课题走进游戏”的研究思路,立足游戏教学,使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产生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动教科研质量和现代教育的发展。现将我校教科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机制,为科研工作高效运作保驾护航。走“科研兴园,科研兴教”之路是幼儿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教育科研的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规划管理基础上。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教科研工作四级管理网络
1、健全了“幼儿园——教导处——课题组(教研组)——教师”四级科研工作管理网络。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幼儿园于近年安排科研主任主抓,学校配备了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参与研究,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课题有研究小组,成员基本稳定,基本形成以幼儿园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格局。中青年教师占各课题组成员100%,骨干教师占各课题组成员80%。在科研管理上我园主要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以园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教研组长主任为主的教导处具体实施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课题组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同时,幼儿园能逐步优化教师群众性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在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中,突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做到“计划、实践、反思、总结”四个结合。这样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使我校教科研工作逐步入轨运行。
2、明确课题组职能。我们明确规定课题组负责人必须负责制订好计划、组织指导开展研究活动、听课评课活动等;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应的任务落实,积极主动参加课题组各种研究活动,撰写好教学设计、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等。
3、园长重视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经常深入课题组指导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现在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运作良好,有序结题,与园长领导的重视和带动是分不开的。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加强科研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了有关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职责,执行情况良好。如: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工作条例、教科研奖惩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我园科研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发展。
(三)抓好教科研工作三项流程的管理
1、目标管理。每学期初,我们要求各课题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好阶段性研究目标。各教师也相应根据各学科特点,确立各自的科研工作研究目标,围绕各研究任务与主题,联系实际确定各自的研究子课题,我们要求各子课题宜小不宜大,要源于游戏并服务于教学。
2、过程管理。幼儿园能充分重视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能切实做好科研信息的收集和科研资料的积累、整理和保管工作。各类资料管理较好,主要资料齐全,有一定的过程和活动资料。同时,教务处能根据研究过程适时进行督查指导,激励促进科研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督查:(1)科研课题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研究过程记录及材料积累是否完善;(3)研究效果如何;(4)科研阶段性成果的推广。
3、评价管理。幼儿园根据制定的科研工作目标,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专项评估,采取过程管理和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同教师学期考核相挂钩,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效果,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对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考核细则进行奖励。
二、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科研队伍工作实效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要全面推进幼儿园科研的工作,提升幼儿园科研的质量,关键在于人,在于幼儿园的教师群体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而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教师群体中原有的问题和缺陷也逐步地暴露出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幼儿园把科研的首要任务放到了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上。
1、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育科研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幼儿园研究课题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改前沿理论,促进教师更深入地把握课程改革的内涵。在学习中我们要求:(1)游戏活动要做到常态化、经常化、自主化,要把游戏作为生活的一部分。(2)要讲究学习的实效,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3)学习的方式要多样,一方面要加强自学研修,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要通过讲座、进修、研讨等形式聆听窗外声音,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吸收和分享,教研组内要注重信息的互通与交流。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讨论,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组织教师开展读好书活动,并做好相关理论摘录,写好学习心得,100%的教师有读书笔记。同时鼓励教师上网阅览,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并且积极为区网站建设投稿。
2、为提升我园信息化水平及教师信息化素养,我们对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层面的培训。
3、抓好各级各类培训和校际交流为迅速提高幼儿园科研整体水平,力争使幼儿园科研质量上个新台阶,我们持之以恒地抓好了幼儿园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掌握新理念。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业务培训:一是继续努力创设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去,扩大眼界,通过学习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使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跟上了新课程标准的步伐。二是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学历培训,为教师创设优越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历层次,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4、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幼儿园非常重视培养骨干教师,认真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为培养骨干教师了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搭建了促进他们成长的平台,让广大骨干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向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而努力。
(二)树立人人都是科研工作者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我们幼儿园响应校本研训的口号,号召全体中青年教师都来参加教育科研,都来争当科研型教师。目前我园现有研究课题三项,参与课题研究的中青年教师达100%。学校则根据课题分解的原则,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围绕主课题,确定好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订好研究计划,做到期初制定个人研究方案,期末写好个人总结。各青年教师都要通过实践课、论文、案例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随堂课均要能看出课题研究的痕迹。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经过总结看到,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还存在着很多将现实性的问题,我们在“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中,还要把研究目的明确化、研究工作日常化;更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教学领导的参与引领作用,发挥教师间的交流促学习的作用,更加有效的、切实的开展好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